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找到想做的事,擁有無悔人生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 找到想做的事,擁有無悔人生

  • 作者:古川武士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2-12-07
  • 定價:270元
本書適用活動
商周、啟示全書系66折起!

內容簡介

◆台、日暢銷作者古川武士,繼《改變人生的持續術》又一激勵人心力作! ◆日本Amazon讀者5顆星推薦 人生就是一場找到想做的事,並去實踐的旅程! 但你如何確定自己走對路、做對事,不虛此生? 這些問號是否總在你腦海中不斷冒出: 「我不想一輩子都過這麼窩囊的生活。」 「難道沒有更適合我的工作和地方?」 「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究竟是什麼?」 運用3大習慣術,你絕對可以改變飽食終日,像履行制式義務般的嚼蠟生活! 請認真想想:如果人生一路走來遺憾,你以為是誰造成的?對現狀不滿,該如何找出真正想做的事?遇到想做的事,你是否有勇氣行動?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內基說過,「我們的缺點,不是無知而是無為。」 比起無知,不去行動才是問題。就請從「發現」的習慣開始,勇敢「付諸行動」、「遵循直覺」,你的人生一定可以找出接近幸福的架構。 找到想做的事,獲得良性循環人生的三大習慣術! ◎第一個習慣:「發現」 1.描繪出欲求的地圖→視覺化 2.製作want list ◎第二個習慣:「行動」 1.找出時間 2.鬆開4種「心中的煞車」→找出對策 3.加上行動力 ◎第三個習慣:依照直覺 1.明白直覺的重要 2.活用6種直覺開關 【好評推薦】 「世界上的幸福比人們想得還要多,但大部分的人找不到。」 ──《青鳥》作者 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 1862-1949) 「……不要被教條所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最重要的是,有勇氣跟隨自己的內心與直覺。」 ──蘋果公司創辦人 賈伯斯(Steve Jobs, 1955-2011)2005年6月史丹佛大學演講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了,那就勇敢去圓夢吧!」 ──旅遊書暢銷作家 肉魯 「本書提供可實踐的生活法則,據此探索每個人獨特的人生目的,讓日月晨昏充實幸福而不虛度。」 ──知名古典占星學作家 希斯莉 「『習』是指鳥腋下的一撮羽毛,因長期的振翅摩擦變成了白色;本書就是要幫助你找出屬於自己的白羽毛,讓你的人生飛得更高更遠。」 ──網路超人氣部落客 雨狗 「用力,自己知道;用心,別人知道;細節,成就完美;認真,榮耀一生!只要堅定信念、努力實踐,連上帝也會禮讓我們三分啊!」 ──心靈勵志暢銷作家 戴晨志 「只要有覺得不錯的事,就全都豁出去試試看。」 ──網頁設計師 山田玲子 「我只希望僅有一次的人生能夠過得無怨無悔。」 ──專職譯者 金子一雄 「想做好工作,重點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工作。」 ──和民居食屋創辦人 渡邊美樹

目錄

◎只要找到想做的事,就能獲得良性循環的人生——前言

◎第1章  為什麼無法找到想做的事?

‧良性循環讓你做想做的事,過想過的生活
‧命運之星在你內心閃爍
‧培養對WANT的感受力
‧必然與偶然的連鎖造成命運
‧令WANT的感受力變遲鈍的「四個煞車」
‧煞車1 MUST(對自己的義務)
‧煞車2 CAN'T(對自己的設限)
‧煞車3 WORRY(來自他人的評價)
‧煞車4 DON'T(來自他人的反對)
‧用三個層次來思考想做的事
‧人生層次的WANT(BIG WANT)
‧生活層次的WANT(MIDDLE WANT)
‧日常層次的WANT(SMALL WANT)
‧以WANT為優先,人生就能順利運轉
‧人生就是一場找到想做的事,並去實踐的旅程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的人」訪談1 設計家具社長 小澤良介先生

◎第2章  找出內心的興奮與期待,養成「發現的習慣」
‧發現的習慣有兩個目的
‧熟知自己內心的需求
‧需求1 對自我的需求
‧需求2 對他人的需求
‧繪製需求的地圖
‧製作WANT 清單
‧製作日常層次的WANT清單
‧製作生活層次的WANT清單
‧製作人生層次的WANT清單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的人」訪談2 (株)TAKARA TOMY A.R.T.S 遠藤千咲小姐

◎第3章  放開內心的煞車,養成「行動的習慣」
‧只要行動,就能更靠近「想做的事」
‧找到促成行動的「小機會」
‧「開除」時間
‧放開內心的「四個煞車」
‧煞車1 減少MUST
‧煞車2 解除CAN'T
‧煞車3 減輕WORRY
‧煞車4 調整DON'T
‧以「設定期限」的方式展開行動
‧以「嬰兒學步」的方式展開行動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的人」訪談3 網頁設計師 山田玲子小姐

◎第4章  對內心的聲音更敏感,養成「遵循直覺的習慣」
‧善用「直覺」
‧跟著直覺走,人生的抉擇就不會出錯
‧活得越簡單,就越能聽清楚內心的聲音
‧六個直覺開關
‧直覺開關1 冥想
‧直覺開關2 運動
‧直覺開關3 一個人旅行
‧直覺開關4 幻想
‧直覺開關5 對話
‧直覺開關6 非日常
‧Don't think , FEEL !
‧感覺之後,用理性驗證
‧三個習慣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的人」訪談4 譯者 金子一雄先生

◎第5章  找到「想做的事」而改變了人生的三個故事
‧故事1  想擁有無悔的就職活動(二十一歲 大學生A君的案例)
‧故事2  想從事「值得去做」的工作(二十八歲 製造商業務員B先生的案例)
‧故事3  想脫離只有工作的人生(三十二歲 商社會計C子小姐的案例)

◎為了不使人生陷入後悔,現在立刻行動——後記

內文試閱

只要找到想做的事,就能擁有良性循環的人生


  雖然很唐突,不過在這裡想先介紹一下兩個迥然不同的上班族,讀者可以比較看看,自己和誰比較像。

●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的吉田先生

  吉田先生在大學時代是個典型的大學生,過著以打工和社團活動為中心的生活。升上大三,進入就職活動時期之後,他才首度開始思考自己今後想做的事,並且陷入痛苦的迷惘中。雖然父母親強烈建議、希望他能夠進入安定的大企業就職,他也覺得在這景氣不安定的時代確實應該這麼做,但不知怎地,就是覺得心不甘情不願。

  向學長商量「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煩惱之後,對方建議他「先試著自我分析看看吧」。因此,他開始回想過去有哪些事令自己做了之後感到愉快。在此,他想起的是「喜歡畫圖」這件事。

  吉田先生心想:「如果能從事設計方面的工作就好了」。於是,他便去找朋友討論,但卻遭到對方嗤之以鼻:「設計方面的工作,如果不是畢業於藝術大學或專門學校,怎麼可能做得來呢!從一般大學畢業的你連想都不用想。」被這麼一說,也就覺得雖然自己喜歡且擅長畫畫,但技術確實不夠純熟到足以用來工作,於是他放棄了。

  結果,吉田先生最後就和一般人一樣,參加了綜合職位的就職活動,獲得了幾家公司的錄取內定,進入受父母評價甚高的某大型機械公司就職。

  吉田先生進入公司後,被分發到業務部門,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晚歸的狀況嚴重時甚至超過深夜十二點。因為週間太疲累了,週末時,星期六通常只能用來休息,而星期天的下午則需要假日加班。交往中的女友因此多有怨言,但他仍無法騰出陪女友玩樂的時間,不斷增加的只有壓力和體重而已。

  吉田先生開始對於每天累得像條狗,只能過著往返於家裡和公司的生活感到厭倦。更嚴重的問題是,他發現工作似乎只是為了達成業務目標,卻難以獲得成就感,使他產生了職業倦怠。

  就這樣,在內心始終沒能真正滿足的情況下工作了三年後,吉田先生終於忍不住開始想要轉換跑道了。

  可是這時的他,依然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別說找不到答案了,每天依然忙碌得連思考這件事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若提起要換工作,父母和女友一定會大力反對。在這樣的狀況下,連去想都嫌煩,只好回歸一成不變的日常,過著工作和私生活都毫不充實的生活。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的新井先生

  新井先生是吉田先生大學社團裡的夥伴。和吉田先生在相同時期展開就職活動的新井先生,因為很崇拜創立了軟體銀行公司(SoftBank)的孫正義先生,因而興起了自己創業的念頭。事實上,從大學時代起,新井先生就經常參加創業家的交流會,暢談自己對於創業的熱情。

  「能夠賭上一輩子來開創的事業是什麼?」新井先生很早就養成在大學附近的咖啡廳裡思考這個問題,並將天馬行空的想法寫在筆記本上的習慣。此外,只要一在網路上查到能帶給自己靈感的人,就會馬上去和對方見面,也持續參加感到興趣的座談會或課程。

  就這樣過了半年後,某天偶然在電視上看見紀錄片形式的節目,介紹的是一位從事網路保險並掀起革命性成功的社長。聽到那位社長一句「利用網路掀起價格革命」,他馬上明白自己尋尋覓覓的就是這個。這句話帶給他的點子就是:成立利用網路進行教學的英語會話教室。

  近年來各大企業流行將公司內部的公用語改為英文,英語會話教室也變得更為熱門。但是對於自己這樣的學生或社會上的年輕人來說,英語會話教室的學費多半高得難以負擔。平常就經常思考這件事的新井,開始思索是否能夠利用網路來破壞這個領域的既定價格。

  接下來,他便在就職活動中,將丟履歷的目標鎖定為營運英語會話教室的企業。面試時,將這個點子說出來後,連續好幾家公司的主考官都以「太天真了,開發新事業不是那麼簡單的」來反駁否定他。不過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在第十家公司時,受到一位三十幾歲的年輕社長青睞。

  「雖然你的提案還稱不上是完整的新事業開發企劃,但我贊同你認為英語會話教室需要革命的熱情與想法!一開始先讓你在本公司既有企業中工作一年,累積經驗與實力,並在這段期間內將這份新事業企劃打造得更完整吧。」

  就這樣,這間只有二十多名員工的小型英語會話學校錄用了他。雖然父母反對,但新井先生卻堅持說服他們,終於也獲得了認同。

  進入公司三年後,公司開始提供遠距離英語會話教學服務的新事業。由新井先生率領同事推動的事業內容,是以Skype聯繫起位於菲律賓的講師與位於日本的學生。最驚人的地方是學費只有過去的五分之一,因此受到許多雜誌媒體爭相報導,蔚為話題。

  新井先生對這份新事業投入了大量熱情,每天都工作到三更半夜。但另一方面,週末假期他也會將時間用來從事衝浪或閱讀等興趣,或和女友約會,過著公私、身心皆充實的生活。 ●遇見自己想做的事的三個方法

  吉田先生和新井先生,兩人從大學時代到出社會三年後的這段期間內產生了很大的差距。這裡的差距並不是指工作上的成就,而是單純看人生是否過得心滿意足。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差距,原因在於是否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並立刻以行動去實踐

  吉田先生的人生陷入了「遍尋不著想做的事」的惡性循環,新井先生的人生則是展開了「持續去做想做的事」的良性循環。正讀著這本書的您,當然也希望自己能過著良性循環的人生吧。

  那麼,若我們希望自己能如新井先生一般追求想做的事而活,該怎麼做呢?
具體的方法將會在本書中慢慢介紹給大家,不過在此可以先透露以下三點結論。

1.答案不是向外謀求,而是由自己的內心尋找。
2.放開「內心的煞車」。
3.培養能產生一連串良性變化的好習慣。

●我也曾是個「找尋自我的人」

  我之所以想寫這本書,有兩個理由。

  上一本書《改變人生的持續術》(商周出版)出版後,我舉行了幾場以「習慣化」為主題的企業研習或研討會。結果發現,許多參加者在決定自己要養成何種習慣之前,更煩惱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這是我決定寫本書的第一個理由。

  而第二個理由,正是因為過去的我,也曾苦惱於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雖然現在的我擁有自己的公司,過著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自由人生,但直到成為社會人第六年時,我都還過著空虛不踏實的生活,整天想著「應該要有更不一樣的生存之道才對」。

  大學畢業後,進入IT產業就職,作為一個業務員展開了我的職涯。一直到出社會第三年,業務的工作對我來說都還是很有成就感的,業績提昇時內心也很高興。

  然而,進入第四年後,不知為何,對IT業務的工作變得無法順利施展身手,工作起來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每逢大型系統的提案,光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能做的事實在有限,一方面為了解決系統問題而疲於奔命,一方面又因大企業特有的調度問題而累積了不少壓力。

  每天都被待辦事項(TO DO)追著跑,直到深夜才能回家,陷入惡性循環的輪迴。也因為做的盡是些被迫完成的工作,導致最重要的業績反而下滑,健康方面又因為壓力太大而暴飲暴食。然而,即使日子已經過得這麼辛苦了,孤軍奮戰的自己還得強裝無謂,每天拚命努力。就這樣到了第六年時,心中開始出現了這些想法:

  「我可不想一輩子都過著這麼窩囊的生活。」

  「難道沒有其他更適合我的工作和地方嗎?」

  「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究竟是什麼?」

  「能達成使命感,實現夢想的事又是什麼?」

  當時,被這些零碎的想法佔據了心頭,悶悶不樂煩惱的我,正可說是一個「找尋自我的人」。

●一定會找到想做的事!

  雖然當時的我是那樣的人,現在卻設立了自己的公司,以習慣化為主題開設企業研習或研討會、展開一對一訓練等事業。當然,這樣的工作很累人,也有其風險,但我卻在其中感到無比的充實與滿足。

  如果出社會第七年時的我不曾選擇自行創業,現在就無法獲得這種幸福了。如果沒有創業,也無法執筆撰寫本書。就像先前提到的新井先生一樣,我也感覺到自己身處於良性循環之中。

  這是我的人生。而你的人生只能靠你自己摸索找尋。

  本書將會是在你走上找尋自己的道路時,一路陪伴你的導覽書。內容除了以我個人的經驗為基礎外,再加上許多曾接受我訓練的客戶實例,此外也採訪了許多成功人士,看他們是如何正做著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相信只要閱讀本書並持續執行下去,你也一定可以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現在,請回想一下第三頁所引用的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那句話。

「世界上的幸福比人們想得還要多,
但大部分的人找不到。」

  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幫助你用自己的力量,發現許許多多的幸福。

良性循環讓你做想做的事,過想過的生活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前言」中,吉田先生與新井先生的例子。

  吉田先生從開始就職活動到正式踏入社會為止的這段期間,是這麼度過的:

‧發現有太多人比自己會畫畫,就放棄了成為設計師的想法。
‧只因為大部分的畢業生都選擇應徵綜合職位的工作,所以就和大家一樣。
‧進入機械製造商就職,是因為父母對公司的評價很高。
‧就職之後每天忙於工作,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
‧雖然考慮換工作,但一想到可能會被父母和女友反對就提不起勁,不去行動。

  就這樣,經過三年後,現在的他依然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不知道人生該怎麼過」、「不知道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過著惡性循環的人生。

  事實上,像吉田先生這樣的案例很多,許多人都和他一樣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  這些人其實都是在潛意識中踩下了內心的煞車。那些煞車就是「因為我沒辦法」、「因為我爸媽這麼說」、「無法在明知會被反對之下採取行動」、「沒時間好好思考」等藉口。

  因為這些煞車的關係,內心好不容易萌芽的念頭(以吉田先生的情況來說,就是想成為設計師的念頭),就這樣被自己摘除了。而且由於這幾乎是潛意識下的行為,在不知不覺中這些念頭甚至將不再萌芽。當煞車思考一旦成為理所當然,自然也找不到想做的事了。

●能去「感覺」的人,才能找到想做的事

  另一方面,和吉田先生相反的新井先生,則像這樣明確地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

‧隨著想自行創業的念頭而積極參加交流會或研討會。
‧在摸索自己究竟想投入何種事業的過程中,無意間由電視節目獲得創業靈感。
‧為了實現自己想做的事業,開始朝英語會話學校投履歷、找工作。
‧即使在面試時遭到否定也不挫折,持續努力直到遇上願意給自己高評價的社長。
‧就職後,先做出穩定的業績,進而帶領團隊實踐自己的事業企劃。
‧不只是工作,也能享受自己的衝浪興趣,不斷對未來的自己進行投資。

  新井先生朝著自己覺得有趣、感到興奮期待的方向行動,掌握了新的機會。憑感覺行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逐漸收集情報,就會將人和機會吸引到自己身邊。

  就像這樣,他憑藉的不是「思考」,而是憑「感覺」找到自己想做的事。重視自己覺得有趣或感到興奮期待的事,採取進一步的行動,進而感覺到更多東西。只要發展如自己預期般有趣,就表示這條路是可以繼續走下去的。

  在這樣的循環之中,感受到「自己想做的事」的心,會被磨練得越來越敏感。這種感覺,我稱之為「對WANT的感受力」。

  另一方面,吉田先生呈現出來的則是「WANT無感症」的症狀。

  「雖然有喜歡做的事,但並不擅長,覺得難以達成。」

  「反正比起自己,一定還有更多人擅長做○○,自己一定辦不到。」

  「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才好,還是算了吧。」

  「雖然很想做○○,但家人或朋友一定會反對,還是放棄吧。」

  腦中充滿這樣的思考,無法優先感受「想做的事」,到最後連自己想做什麼都不知道了。

命運之星在你內心閃爍


  找不到想做的事,人生路不知該朝哪個方向邁進。這種時候,人們總傾向於朝向「自己之外」的地方尋求解答。接著,便會藉由拓展人脈、看書、上網來收集情報。前面提到的新井先生就是在人脈與情報中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這樣的行動本身是非常重要的。

  但另一方面,就算讀很多書,動不動就參加座談會、研討會,收集了很多情報,也可能反而招致混亂,越來越不明白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了。前面的吉田先生就是這樣,即使他繼續收集情報,也很有可能無法得出結論,只是徒然浪費時間而已。

  梅特林克曾寫下有名的童話《青鳥》,這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吧?

  貧窮樵夫的兒子吉爾和妹妹梅蒂受到巫女婆婆的拜託,前往夢的世界找尋象徵幸福的青鳥。然而不管他們走到哪個國家都找不到青鳥,就算好不容易抓到一隻,也馬上就變色了。

  很快的早晨來臨,兩人也從夢中醒來。此時才發現,青鳥就在小木屋中的鳥籠裡。

  「想做的事」就某種意義而言就像是「青鳥」。什麼事能讓自己覺得有趣、感到興奮與期待,如果不捫心自問,只是一昧的向外尋求答案,依然什麼也不會發現。與其那麼做,不如將注意力朝自己內側集中還比較重要。

  每個人想做的事都各自不同。

  有人想創業,有人想換工作,有人想在現在的公司累積職歷。

  有人想當寫程式的工程師,有人想當美編、設計師,有人想當諮詢顧問。

  有人把工作看得和生命一樣重,有人想成為專職的家庭主婦,有人希望除了工作,興趣也能很充實。

  有人希望住在市中心,有人不想離開老家,有人希望長住在國外。

  人生的「正確答案」也不是只有一個。正因如此,唯有各自用心去感受,才能得出答案。

  蘋果公司的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 1955-2011)曾這麼說:

  「……不要被教條所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最重要的是,有勇氣跟隨自己的內心與直覺。」(出自二○○五年六月十二日,於史丹佛大學演講時的講詞)

  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內側」而非朝外,試著感受看看吧。

  當對WANT的感受力越敏銳,就越能清楚看見答案。

培養對WANT的感受力


  想培養對WANT(想做的事)的感受力,有以下四個方法。

第一,放開內心的煞車

  關於內心的煞車,後面會再為讀者詳述,簡單來說,就是對自己沒有自信,害怕被他人批評,害怕遭到反對,明知該做什麼事卻沒時間做……等等。這些「內心的煞車」會導致對WANT的感受變遲鈍,所以放開這些「煞車」是很重要的。

第二,明白自己的需求

  喜歡什麼,對什麼感到興奮期待,對什麼覺得有趣,這些感覺的背後都有著需求。需求可以令感受力起作用,所以知道自己的需求才會如此重要。

  在第2章中,將教大家如何繪製需求地圖。需求的種類與強度也因人而異,所以藉由製作地圖,可以明確釐清自己的需求。

第三,行動

  一旦行動,就能獲得更強烈的感受。例如想要寫小說,那麼首先要打開電腦,試著持續往下寫,說不定會發現比想像中的還有意思,也或許會獲得更強烈的雀躍感受。只要去行動,感受一定會有所反應。

第四,琢磨直覺力。

  平常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傾向將「思考」放在「感受」前面。在工作上,除了一小部分工作之外,應該都是以「思考」為優先吧。只是,一直把合理思考後的行動視為優先,會讓感受力變得遲鈍。結果將導致更難跟著情感行動。

  若想琢磨直覺力,為每天的生活空下「感受」的時間並反覆去感受,是很重要的一步。

  能令這些方法習慣成自然的,就是本書介紹的三個習慣,分別是「發現」、「行動」、「直覺」的習慣。

  對WANT的感受力越是琢磨培養,越能更加敏銳,進而察覺更多令自己興奮期待、想去嘗試的事。想要有效達成此一目的,就要不斷反覆進行上述四個方法,也就是令它們習慣化。

  我們人一輩子都在追求想做的事,所以對WANT的感受力,正可說是「人生的導航儀」。

作者資料

古川武士

關西大學畢業後曾任職日立製作所,二○○六年獨立創業。現任習慣化顧問公司董事長。在訓練、NLP(神經語言程式學)的專業領域中指導過一萬三千五百名上班族,也指導過一百三十二位創投企業經營者。著眼並研究卓越的成功人士們共同擁有的「習慣化能力」。從「技術而非概念」的角度歸納「持續」的方法,開發他獨創的習慣化方法。 現在,以「習慣是人的第二天性」為格言,對於不知如何制定員工教育的企業提供研習、諮詢服務,針對具有高度成長意願的個人也提供研討、諮詢課程。 相關著作:《找到想做的事,擁有無悔人生》《改變人生的持續術》

基本資料

作者:古川武士 譯者:邱香凝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ideaman 出版日期:2012-12-07 ISBN:9789862722831 城邦書號:BI7062 規格:平裝 / 單色 / 22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