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潛能開發
性格的優勢:我是內向,你是外向,我們如何相處與工作?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內向者的優勢》作者最新力作 世界需要內向者、外向者與混合型性格者, 在教室、職場中,從領導、管理、銷售到溝通, 發揮各自性格的優勢,知己知彼,啟動互惠互利的共贏合作! 你已經知道自己是內向還是外向,但你更需要知道如何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與合作! 寫完《內向者的優勢》後,洛肯博士將觸角伸向內向型、外向型、混合型性格,分析各個性格者在群體裡與他人互動的優勢、特點、性格障礙。 無論家庭與親密關係、與朋友和同事相處、與老闆和員工相處,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圈就是個性格混合的團隊。在團隊裡讓不同的人發揮優勢,就能讓不同的才能、需求與特質產生最佳的交互作用,人人都能尊重與包容彼此差異,欣賞別人的優點,從中獲益成長。 【本書特色】 ★ 列表比較內向與外向的性格優勢與障礙。 ★ 引導你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需求,發揮自己的優點,把障礙轉為優勢。 ★ 幫助你瞭解他人:認識彼此差異,在團隊中善用彼此專長,成功地合作與溝通。 ★ 為自己找到定位:展現恰當角色的應對方式與身體語言,贏得他人尊重與好感。 ★ 針對學習、銷售、企業管理:提出案例和問題解決方法,面對不同性格對象與客戶可以採用哪些溝通技巧。 ★ 針對管理者:列出內向、外向管理者應特別關注的任務,應注意到的員工需求。 ★ 附有生動豐富案例與實用的自我檢測表。 【好評推薦】 「《性格的優勢》和《內向者的優勢》一樣,帶有德國人的嚴肅嚴謹風格,清楚交待了內外向者在生物學上的基礎,然後分析了兩者各別可能的優勢和障礙。不同的文化社會,也會形塑出不同的性格,我們天生下來可能不是張白紙,但卻像是打了草稿的畫紙,環境和後天仍有一定揮灑的空間。不管先天還是後天,當我們踏入社會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人,性格也差不多定稿了,要怎麼樣才能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呢?《性格的優勢》列舉出許多對照比較,讓讀者在性格的迷霧中有明燈指引。」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內向者與外向者工作和交流的方式不同……兩種類型的人互相傾聽都能從對方身上獲益良多。這是本有很多例子和實用建議的人生勵志書。」 ——德西廣播公司(WDR) 「安靜的人往往被低估,儘管如此,內向者如梅克爾與歐巴馬還是登上了頂峰。內向的專家洛肯博士解釋了內向者的大腦哪裡不一樣,他們如何讓別人聽他們的,還有,為什麼安靜的同事是『珍貴的寶藏』。」 ——Heute.de 「外向與內向的主管可以說是各擅勝場。如何與不同性格的主管工作,哪些事情要避免,書中提供許多實用建議。」 ——商報

目錄

〈推薦序〉內向和外向——職場多樣性的探討  安妮・M・許勒 〈推薦序〉對每一種性格類型保持好奇     漢斯烏韋.L.科勒 引言 性格從何而來?受什麼因素影響?性格差異意味著什麼? 第1部 內向─外向─混合型性格 1 內向外向,差異何在   內向和外向的生物差別   不同的優勢,不同的障礙   內向和外向的「優勢二重奏」   內向和外向的「障礙二重奏」   傳言1:外向者比內向者更平易近人   傳言2:內向者的執行力不如外向者   傳言3:內向者和外向者無法相處   傳言4:內向還是外向,會根據不同情況改變   本章重點整理 附論:混合型性格 2 從我到我們:社會環境對性格的影響有多大   群體概念——內向者同樣適用   內向者和外向者的成長   群體2.0:內向者和外向者眼中的社交媒體   內向者和外向者:攜手改變世界   本章重點整理 3 有意義的生活:如何在陌生環境裡「適情適性」地生活   意義決定生活的本質   自己的定位與脫離舒適圈   「內向領域」的外向者   「外向領域」的內向者   本章重點整理 第2部 內向─外向實踐中的差異 4 用自己的方式達到相同的目標   目標1:運動   目標2:學習   本章重點整理 5 不同性格的領導者如何管理   內向管理者和外向管理者   管理者的四個重要的溝通任務   任務1:面對多樣性   任務2:數位化溝通   任務3:激勵最好的   任務4:給予安全感   本章重點整理 6 誰做銷售更成功r   銷售需要瞭解性格   外向銷售者:熱情的進攻者   內向銷售者:膽怯的傾聽者   混合型性格者:低調的明星   內向與外向的顧客:在銷售中,他們的差異意味什麼   本章重點整理 7 壓力下交手:身分溝通   身分溝通:權力中心   壓力之下保持真誠   內向身分&外向身分   五個身分領域   當內向者和外向者碰撞……   本章重點整理 8 感謝差異,學會欣賞他人 測驗 注釋 線上資源 致謝

內文試閱

  內向者和外向者之間的問題,與男人和女人、本國和外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是一樣的。越是彼此需要,越是渴望互利,有時候就越覺得陌生。      在過去幾年中,我總結了一些內向者和外向者形容對方性格特徵的負面詞彙。下面這些語詞非常生動鮮明(也相當戲劇化)地展現了內向者和外向者對彼此可能的看法。      內向者形容外向者:      愛慕虛榮、擴音器、話匣子、夸夸其談、頭腦簡單、攀牆竊賊、大嘴巴、喜怒無常、咄咄逼人、愛出風頭、社交狂熱、膚淺、攻擊性強、愚蠢、張牙舞爪、自娛自樂、大明星、自以為是的超級英雄      外向者形容內向者:      無聊、疑神疑鬼、一成不變、碌碌庸才、含羞草、陰鬱、斤斤計較、膽小怕事、孤僻、專門唱反調、不友好、難以親近、照本宣科、教條主義、不切實際、壁花、草食、沒有存在感      有些詞彙聽上去還滿有趣的:它們就像一張憑證,證明內向者和外向者之間仍然存在一些混亂不清的狀態。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性格看作「理所應當」,那麼內向的人大概會覺得外向者愚蠢膚淺,外向者也會覺得內向者冷漠又掃興,或者只會隨波逐流。而且,他們會潑對方的冷水:當外向的朋友(出於好意)想說服內向者參加一個喧鬧的陌生派對時,內向者可能會態度強硬地拒絕。同樣的,外向者也無法忍受內向的朋友花一整晚的時間討論一本剛讀完的書,而且沒有其他人的意見,也沒有電視做背景音效。有些事情對我們自己來說非常完美,卻可能不適合我們身邊的人。      外向者可能被內向者誤解,而內向者也可能被外向者誤解。實際上,後一種情況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含蓄的內向者更傾向於保持沉默,不習慣解釋誤會或表達自己的需求。這就會給別人更多想像空間,營造出所謂的真空狀態。下面例子適切地證明這一點。      案例:重逢      法學院畢業後,生活的浪潮將英德拉和艾兒可兩個好友衝向世界的不同角落。今年的跨年夜,他們就要重逢了。大學時期的老同學們要在慕尼黑聚會,籌辦者是艾兒可。      英德拉在聚會前的興奮遠遠超出聚會當晚的感受。艾兒可雖然滿懷熱情和喜悅招呼她,但在英德拉的感覺中,艾兒可大約每次只能和她聊四十五秒就去跟別人寒暄。這個夜晚對英德拉來說十分漫長,她不斷希望有機會再和艾兒可聊聊天,結果是她們兩個都太忙碌,最後只能偶爾用手機聊兩句。      英德拉的願望沒有實現。直到第二天早上,她只與艾兒可簡短地聊過幾句,而且由於總是很快有人來找艾兒可,她們的話題只局限於英德拉認為的「膚淺」層面。也許艾兒可不想和她連繫,正好在今晚暗示她?英德拉睡得很不好——喧鬧、香檳、胡思亂想……這些都讓她無法平靜。      ◎學會表達需求      英德拉覺得失望。但無論在重逢前還是聚會中,她都沒有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和願望。所以對於這種局面,她自己需要負一部分責任。艾兒可要如何瞭解英德拉的需求?尤其是外向的艾兒可自己並沒有這種需求。      英德拉應當怎麼做?      1. 認識差異      如果英德拉瞭解到艾兒可的需求與自己有很大的差異,或許她就不會感到如此失望:外向的艾兒可「沉浸」在與朋友重聚的氣氛中,這種社交刺激令她十分愉快。相對的,深入的話題或者長時間專注於一位談話者,可能會阻礙她獲得這種快樂。      英德拉也要瞭解和尊重自己的需求:如果她喜歡和老友安靜地談心,可以事先找到合適的機會。例如在臉書上建立連繫,或者有目的地單獨約見面。      英德拉最應該做的是:告訴艾兒可她希望怎樣。內向者不要忘記,沒有人能夠透過腦電波讀到你的想法,尤其是跟你想法完全不同的外向者!      2. 彌補障礙      匆匆忙忙、來來往往的社交方式不會總給艾兒可帶來好處,儘管她沉迷於此。她衝動、缺乏耐心和專注力的缺點,可能導致她最終錯過重要的經歷。這時,英德拉就可以運用自己的內向優勢。藉著同理心和傾聽,她可以事先發現艾兒可的真正期望:和當年追求者單獨會面?伴著老歌起舞?這些願望對於一個富有毅力的分析型策劃者來說非常可行……艾兒可也一定會表達出她的感激,畢竟她是個外向的人。      總是情緒歡快、行動力強又能言善辯的艾兒可也能幫助英德拉。比如,幫她跟略顯生疏的老友尋找話題,或者加入跳舞的人群,哪怕是一小段時間。      3. 結合優勢      艾兒可和英德拉可以重建友誼(英德拉可以事先計畫)。她們聯合起來的巨大能量足以舉辦一場成功的聚會:組織一次所有人參與的照片展;安排一場座談會,請當年的大學同學聊一聊往事;或者每個人帶來自己家鄉的特色美食,共同準備一頓大餐等等。      英德拉用分析計畫和文字溝通能力擔任準備工作。艾兒可的表現力、勇氣和參與度能夠隨時激發有趣的靈感。      最後,不能不提到共同工作建立的緊密連繫,對英德拉來說無疑是件愉快的事。      ◎外向者喜歡人群      外向者非常喜歡身處在人群中。一方面,與他人接觸可以為他們帶來良性刺激。另一方面,向外的行為符合外向者的性格特徵,可以帶來身處群體的感覺。在這裡參加一個小聚會,在那裡交個新朋友,像艾兒可這樣的外向者就是如此:他們與世界相連,讓世界感知他們的活力。社交活動為他們注入能量。相反的,深入、透徹的對話和長時間的討論不是他們生活的必需品。      內向的人則相反。一般情況下,他們更喜歡將注意力集中在家庭成員、密友、同學、同事等較小的人際關係中。他們非常重視談話的質量,希望身邊能有值得信賴的朋友促膝長談。他們願意將時間和精力投入經過篩選且對他們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中。因此,寒暄和閒談常常讓內向者厭倦,至少覺得索然無味,因為這對於他們獲得滿足感沒有任何幫助。亞利桑那大學的心理學家馬提亞.梅爾(Matthias Mehl)和他的同事一起證明了對話能夠給人們帶來快樂和滿足感。有趣的是,滿足感必須來自於「真正」深入的談話,而不是隻言片語的寒暄。可是疑問的是,我們不知道這項調查的對象中有多少人屬於內向性格。對於內向者來說,社會交際中過多向外的訴求也會令他們感到壓力:會面時間過長,不斷面對新狀況,短時間內與過多人接觸——這些都容易引起過度刺激,阻礙內向者冷靜思考,消耗他們的能量。      性格內向的人即使遠離人群也不容易感到孤獨。他們享受獨處的時光,甚至需要寧靜、較少受到外界刺激的環境進行休憩與恢復能量。定期獨處能夠為內向者帶來滿足感,對內向者是一種很好的休息方式。內向的人明白:獨處並不意味著孤獨,因為即使在人群中也可能感到孤獨,關鍵要看是否缺乏情感或現實中的連繫。      1. 認識差異   ◎內向者   利用自身優勢   你不依賴外界的回饋,沒有別人鼓勵也能夠順利完成工作。把你的優秀成果告知主管,或者有目標地選擇資源投入下一步的工作;充分利用你在一對一談話中的優勢,自信地展現自己的成績。因為不需要耗費主管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你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這些工作。   尊重自我需求   1. 獨立無干擾地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為自己創造零交流的空間。例如:早一點到公司或者晚些下班。更好的選擇是:跟主管約定一段時間在家辦公。 即使跟其他人共用辦公室或者出差,也可以在做構思、決策等重要且複雜的工作時,為自己尋找一處不被打擾的空間──至少兩個小時。在這種狀況下,盡可能忽略一切來電、郵件和使用網路。   退一步想,如果實在沒有空閒的會議室或者不能在家工作,也可以戴上耳塞或者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機。   2. 安靜   參與社交活動和大團隊工作時,注意適時給予自己一些遠離外部刺激的「獨處」空間   .會議和活動中:刻意與單一對象或與少數人約會。在活動中「逃掉」一次報告或寒暄,去散散步或者打個盹。如果都不行,至少在洗手間的隔間裡喘口氣……  .大型會議:會前與參與者單獨交流。尋找與自己有相同利益的盟友,制定策略。   3. 寫作   把重點和方向寫下來,為會談做準備,確保你已經對各種資訊有了全面的思考和掌握。一定要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主動承擔文字工作,展現出你最優秀的能力。這樣也能降低你接受不擅長任務的可能,讓同事注意到你的強項。(例外:小心會議記錄的工作,這是一種低身分的工作,見第七章。)   有目的地與人溝通,與主管和同事單獨談話,計畫好談話的內容,在談話中注意總結重點。   對所有成果做書面總結,這會讓你更加有自信。記住,是時候提交加薪申請了!   尊重差異   外向的人會在茶水間跟同事閒聊,這是一種重獲能量的充電過程。(不是因為懶惰。)   許多外向的人喜歡出差,或者一天之內安排不同的會面。他們透過這樣的方式給予工作變化性,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激發靈感。(無論什麼工作他們都照單全收,這是他們最愛的工作方式。)   外向的人口若懸河,善於在腦力激盪中發現新的創意。   ◎外向者   利用自身優勢   你的優勢在於團隊協作和口才。在會議中,你可以擔任主持,協調各個部門,與團隊成員討論創意和構思;你可以幫助團隊維持團體氛圍。   尊重自我需求   1. 與他人合作   與他人一起研究創意和概念。充分利用你在溝通方面的優勢,例如:腦力激盪、自由討論、會議、社交媒體。   與內向者合作時,盡量給予對方適當的準備時間,這樣你能夠獲得最棒的意見。   2. 刺激   確保自己定期接觸新刺激和變化。如果感到無聊或焦躁,可以更換新的工作內容。思考的時候打一些電話,或與同事(小心內向者!)簡短會談。最好做短期的專案工作,而且不要重複。在需要專注力的工作階段,盡量保持精神集中,每隔四十五分鐘更換工作內容可以避免你在網路和計畫表之間不斷走神。   3.接觸   控制自己單獨坐在電腦前的時間。將時間切分成多個段落,與同事或其他朋友一起享受午餐時光。或在工作以外的時間與同事相約出遊。   你可以遇到新的創意,獲得有趣的資訊,遇見不同的朋友,同時又順便維護自己的人際網絡。   4. 獎勵   不要忘記給你的獎勵中樞提供養料:緊盯著工作裡對你最大的吸引點。 成功簽署一份合同能否讓上級注意到你?你在團隊中的出色表現能否帶來誘人的新任務?是否有一份可觀的收入正在向你招手?   如果在工作中完全看不到獎勵,你也要在完成階段性工作後給自己一個獎勵。要是一直處於這種狀態的話,你可以換一個更有吸引力的工作了!   尊重差異   跟同事吃完晚餐後,內向的人不會去酒吧續攤。他們選擇回家休息,為第二天的工作儲備足夠的能量。(不要認為他們很掃興。)   許多內向者不會在工作日安排其他會面,這樣他們才能夠不受打擾,專注於工作。(他們不是不擅交際,只是喜歡這樣的工作方式。)   內向的人不喜歡突然來到辦公室的不速之客,他們習慣提前約好見面時間。   2. 彌補障礙   ◎內向者:來自外向者的幫助!   缺乏存在感:      內向的人有時會感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被忽視,或者被外向的人搶風頭,分配性的工作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讓別人注意到你為團隊做出的貢獻,才能被人記住。   外向的人相對更加善於處理這種情況。向你外向的同事學習如何恰當地維護和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   你也可以觀察他們如何積極自信地維護自己的利益。這一點也許對你來說很困難,因為具有同理心的你總是太快察覺別人的需求和願望。這種特點可能給內向者帶來群體壓力,讓他們感到自己被遺棄,其他人總是比自己重要。      排斥公關   外向的人知道,利用恰當的時機溝通才能為優秀的成績爭取到獎勵。   如果你不善於應付即興的團體場合,那麼找機會和主管做一次單獨談話。表現出你在哪些方面有新創意,希望承擔哪些工作。與外向的團隊成員一起思考,如何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   不善言談   不要把優秀的文字能力當作逃避演講和報告的藉口:充分準備講稿(先思考,再說話──完全符合內向性格),在績效委員會面前,你也許會比某些外向者更出色。   觀察外向者的陳述:你喜歡哪些部分?有什麼地方可以借鏡?哪些地方你可用其他方式表達?在產品推銷中你可以與一名外向者搭檔,同時吸引內向和外向的顧客。例如:你可以請外向的同事迎接顧客,營造熱情的氛圍,然後由你來承擔資料和細節的解說工作。   ◎外向者:來自內向者的幫助!   尋求認可成癮:   不要迷信溢美之詞。能言善辯並不意味著言之有物,受歡迎也不說明具有真才實幹。   如果你想瞭解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在團隊中找一位聰明能幹的內向者,詢問他下面的問題:「我應該如何變得更好?」   你需要從內向者身上學到的是,成功的最好方式是用成績引起他人的注意,而不是把自己放到別人眼前。   你還可以觀察內向的人如何用傾聽和關注滿足他人的需求。在許多情況下,這種能力對你來說非常寶貴。   眼不見心不煩   內向的人會將重要的事情放在心裡,不會只看到眼前利益或目前緊急的事。他們較少被立即的刺激牽著走。   因此,你可以時常與內向的同事討論哪些人或事應當優先處理。有時你會得到自己從未想到過的有趣答案。   鋌而走險   是的,你非常勇敢,為了達到目標不惜冒險。你勇於嘗試激進的做法,因為你知道有時前進需要冒險。然而,無論正面還是負面,這些做法帶來的後果需要整個團隊一起承擔。有時,注視著終點閃閃發光的獎品,你會忽視路邊潛藏的危險。   跟謹慎的內向同事,以及和你一樣勇敢的外向者一起討論你的冒險計畫,你將會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有較為現實的評估。   3. 結合優勢   ◎內向者:與外向者一起加分!   工作分配   與外向同事結成策略同盟。例如:當你在報告專案進度時,外向同事也許可以在(讓你感到困擾的)會議辯論中幫你解釋或作答。當你的外向同事為重組團隊苦惱時,善於安靜聆聽的你可能已經察覺上司的用意。 一定要鄭重地表現出,你認為兩種工作同樣重要。   利用外向者的能量   如果你受夠了外界的過度刺激,你該慶幸自己有一位充滿能量的外向同事。 把團隊中消耗你大量精力的工作交給他,這些工作可能正好可以為他提供能量。例如:與其他部門的同事協商預算,或者與健談的客戶保持連繫。 將你節省下來的安靜能量投入到長期、策略性的重要工作中。   慶祝成功r   有時候慶功宴也挺好。跟大家一起分享專案、團隊成功的喜悅。與外向的同事集思廣益:誰做計畫?誰發邀請?怎樣辦一次成功的聚會? 從公關的角度來看,應當邀請哪些其他部門的主管。 ◎外向者:與內向者一起加分!   工作分配   與內向的同事結成策略同盟。例如:內向的同事能夠設計出你們都中意的草案,由你去說服潛在支持者;或者內向的同事整理出詳細的數據與論據,由你出面說服主管提高專案預算。   一定要鄭重地表現出,你認為兩種工作同樣重要。   利用內向者的毅力   當你追求重要目標卻鮮少有回應時,你該慶幸自己擁有毅力超群的內向同事。   把團隊中消耗你大量精力的工作交給他,這些工作可能正好可以為他提供能量。例如:計畫一場會議的流程;獨自安靜地設計或調整草案;或者為客戶解決複雜的問題。   將你節省下來的能量用來讓更多人接受你們的草案。   談論衝突   利用你的優勢,坦誠地處理衝突,不過最好與內向者一起制訂計畫。他的謹慎、傾聽、安靜、分析式思考等優點能成為你最好的支援。這樣可以降低衝突加劇的風險,提高順利解決問題的機會。

作者資料

希薇亞.洛肯(Sylvia Lohken)

語言學博士,通過認證的企業講師,從事過多年的教學及研究工作,並有十年之久於「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在德國及日本擔任領導職位。自2003年起,從事科學、政府部門、IT產業中專業與領導人士的企業訓練,提供改善溝通能力的課程。 洛肯博士協助內向者實現其生活與工作理想。從身為研究者與大型國際組織經理人的經驗中,她十分清楚其客戶在工作職場上面對的課題。 她與丈夫育有一子,居住在波昂及柏林,往來德國與美國文化之間,因工作需要曾在日本生活三年,留下美好經驗。她總是不停在尋覓好書、有趣的談話對象以及些許的智慧。 經常諮詢的對象是安靜的人,並與他們合作,包括: ● 企業領域、科學研究領域、學術組織中的領導者 ● 清楚了解自己所擁有籌碼的人:管理者、資訊科技工作者、社區與地方社會工作者 ● 自由工作者與創業人士 https://www.intros-extros.com/ 相關著作:《性格的優勢:我是內向,你是外向,我們如何相處與工作?》

基本資料

作者:希薇亞.洛肯(Sylvia Lohken) 譯者:趙璧茹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Live & Learn 出版日期:2016-12-27 ISBN:9789864771226 城邦書號:BH6026 規格:平裝 / 單色 / 352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