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每一種生命的成長都有理由,都值得我們學習
- 作者:稻垣榮洋(稲垣栄洋)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3-08-01
- 定價:399元
- 優惠價:79折 315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0日止
-
書虫VIP價:315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99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計程車上的天文學家:天文學家和計程車司機的宇宙漫談
-
泡麵為什麼總是彎的?:136個廚房裡的科學謎題
-
五感之外的世界:認識動物神奇的感知系統,探見人類感官無法觸及的大自然
-
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每一種生物,都有屬於自己的奇妙與強大。找到適合的環境、發揮優勢的能力,好好做自己就行!
-
多重宇宙、平行世界是可能的嗎?:一本理科小白也會邊看邊笑的量子力學入門
-
樹的微宇宙:樹木隱藏的微小線索如何揭開大自然的祕密
-
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
-
離散的植物:原生、外來、入侵……環境歷史學家體察植物界的傳播與擴散,探尋邊界、家、遷移及歸屬的意義
-
與自然共生的證據:跟著渥雷本,找回人、動物與植物間亙古不變的連結與需求
-
熱浪會先殺死你
內容簡介
成長是生命最強悍的力量
日本最暢銷生物學家稻垣榮洋
日本各中學入學考「國文科」試題最常引用的科普作家
匯聚生物成長百態.擬人化描繪萬物生長皆有時
人類做為自然的一部分,什麼是我們能給這個世界和自己最好的禮物?
--------------------------------------------------------------------
昆蟲為什麼都需要經歷幼蟲期?魚類為何必須大量產卵?
小水獺未經學習就不會游泳?狐狸媽媽怎麼會翻臉不認小孩?
被踩踏的雜草真的會再挺直腰桿?老奶奶是人類演化的一大助力?
生命成長方式多元多樣——沒有正常與標準,只有挑戰和學習
本書以擬人化文字搭配動人手繪插圖,帶領讀者遨遊生物成長大觀園。
人類社會對於成長有既定的認知,然而人類不過是動物界的一員。作者從生物學的角度,描繪成長的方式與定義,以及學習的方法與意義。體悟萬物生長皆有時,我們更能省思生命的價值,以及人類做為自然的一部分,保持各種多樣性才是我們給這個世界和自己最好的禮物。
全書共五大章:
第一章說明大人和小孩的差異有時並不在於外觀或體型,而是具有生物多樣性。有些生物不會養育小孩(昆蟲、兩棲類、爬蟲類),有些生物則會養育小孩(鳥類、哺乳類);前者只能採取大量生育的方法增加後代的存活率,後者則發展出保護自己和小孩的不同手段。
第二章談生物的成長和學習。昆蟲依靠與生俱來的本能生存,無須學習,就知道該如何求生。然而大多數的哺乳類動物是依靠智能生存,子代需要親代的照顧與保護,藉由遊玩與體驗學習生存的方式。
第三章論及生物多樣性。生物演化的過程中,有些部分是不變的,例如人只有五根手指。但有些特徵維持多樣性,例如有些植物的果實裡同時有生長慢和快的種籽。演化過程中有益的特質會持續下去,而無法分別優劣的部分則維持多樣性。
第四章主題是測量成長的方法。作者以植物的生長為例,說明成長並不是只看長得高、長得壯,有時候會因應環境而有不同形式的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則。
第五章總結成長的概念,作者認為生物都有成長的力量,那並不是靠有意識的努力,而是時候到了就該成長,循序漸進地進行。大人能做的事情,是為孩子準備好適合成長的環境。
讀者好評
◎雖然這本書都在談生物,稻垣榮洋教授總會在聊了一陣子之後,提醒你人也是一種生物,帶你回來看看生活。其他生物是用哪種方式活著的呢?那你為什麼要緊緊抓著過去的觀念,執意要那麼辛苦地過日子呢?年輕朋友讀這本書時,應該會被書中生物千奇百怪的生存策略吸引。不再年輕的朋友,應該讀著讀著就會想到自己的生活,或許會就此放下堅持減少擔憂,重新檢視自己這麼努力打拚的目的。這個差異,不就正是書裡要談的成長與成熟?——陳俊堯,慈濟大學醫學生物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這本書的內容是從水獺、河馬及其他植物昆蟲等的成長方式,對照人類的想法。我們可以藉由觀察自己與身邊的人事物,重新檢視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作者還有其他有趣的書籍,我會再找這些書來閱讀。
◎很棒的一本書。寫得淺顯易懂,內容卻又很深奧。雖然主要是講述各種不同生物的成長方式,卻不只是以此為主軸,而是藉由各種不同生物順應環境的成長方式,依靠本能或是運用智慧的學習,發展出多樣化的型態這些現象,反思人類社會的狀況。稻垣老師的書真的很有趣。
◎我在保育員的學習會上讀了這本書,用簡單的方式說明了深奧的內容。
目錄
第1章 大人和小孩哪裡不一樣?
大人都長得比小孩高大嗎?
快快長大比較好嗎?
嬰兒的可愛是從何而來?
蜘蛛為什麼有育幼行為?
翻車魚產卵以量取勝的原因?
第2章 「遊戲」與「學習」
螳螂寶寶也愛玩嗎?
為什麼蜻蜓不必學習?
生物的大腦比不上AI嗎?
獵豹小孩玩耍之必要
沒有經過學習的水獺似乎不會游泳
這是什麼?
兩億年前沒有國語和數學
河馬的嘴巴為什麼那麼大?
猩猩老大似乎會育幼
第3章 什麼叫「正常」?
你看過黏人蟲果實的內部嗎?
大腦不善於處理「大量」的資訊
大象和長頸鹿,誰比較龐大?
「正常」的狗是什麼樣的狗?
蒲公英的絨球隨風飄散的真正理由
狐狸親代翻臉不認小孩的時機
人類的育幼期為什麼那麼長?
對於生物而言,大人是什麼?
老奶奶推進了人類的演化?
第4章 成長的計算方式
算算看這株植物成長了多少
被踩的雜草可以立刻挺直腰桿嗎?
什麼時候長出根部?
養花花草草時為什麼要遏止它們生長?
千年神木的成長史
結穗的稻子就不再生長了嗎?
成長是怎麼一回事?
第5章 成長的力量從何而來?
人類真的一定要成長嗎?
古人並不「栽種」稻子?
延伸內容
【推薦序】閱讀這本書的時光,會是改變想法的魔幻時刻
◎文/陳俊堯
我很喜歡稻垣榮洋教授的書,也常把他的書推薦給朋友們。
稻垣榮洋教授在日本靜岡大學任教,很多本他的著作在台灣都已翻譯上市。你可能會擔心大學教授寫的書會知識超載,搞不好讀起來讓人頭頂冒煙。但其實他的書一直是滿受歡迎的暢銷書,內容讀起來輕鬆有趣,不需要背景知識就能懂,是下午找間咖啡館坐著、翻翻就能讀完的輕量書。閱讀的時候你可以感受到資深生物學家的知識底蘊;你跟著書聽著教授閒聊,看著各地的動物植物配合指揮,輪流帶著自己有趣的故事上舞台,這頁是蝌蚪,下一頁換企鵝,很熱鬧。
這本書聊的主題是成長。小孩會慢慢長成大人,但小孩跟大人很不一樣,不是像用放大燈變大了而已。生物常常在幼體和成體這兩個時期有明顯不同。但是為什麼幼體不只是縮小版的成體呢?在這個成長過程裡,人類發生了什麼改變?其他生物成長時又有什麼改變?這個星球上的這麼多種生物,在幼體和成體上用了什麼不同的設計,要分配多長時間讓幼體成長,才能保障這個物種在地球上的生存呢?
如果今天這本書直接告訴你,甲生物是因為某某理由而讓幼體時期很長,這種寫法一定會給你教科書那種無聊感。但是如果換個方法,帶你回到知識產生的現場,讓你看到甲生物、乙生物、丙生物怎麼過日子,你的大腦就會自動開始比較他們,然後就會發現差異,接著給出一個合理化這種現象的說法。而本書走的就是這個路線,會帶大家去看不同生物的成長,讓讀者自己去比較、去思考生物在成長時到底做了什麼事,又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做。
傳統教室裡只教結論,你記得這些知識就好。但科學家不是這樣看世界的。在大家都認為事情就是這樣的時候,科學家總能靜心觀察,然後提出觀察到的新證據,說服你事情應該不是這樣,有不同的解讀。
稻垣榮洋教授的書裡一直有金句可以撿,常常會出現打破我過去想法的驚喜時刻。說是打破,並不是「啊,居然是這樣的呀!我以前都搞錯了」的衝擊,而是他提供資訊先讓你知道「原來有這種現象」,然後再給說法,讓你發現「原來這樣解釋比較合理」。閱讀這本書的時光,會是改變想法的魔幻時刻。你覺得生物的成長是怎麼回事呢?帶著你的想法進來挑戰看看吧!
雖然這本書都在談生物,稻垣榮洋教授總會在聊了一陣子之後,提醒你人也是一種生物,帶你回來看看生活。其他生物是用哪種方式活著的呢?你為什麼要緊緊抓著過去的觀念,執意要那麼辛苦地過日子呢?年輕朋友讀這本書時,應該會被書中生物千奇百怪的生存策略吸引。不再年輕的朋友,應該讀著讀著就會想到自己的生活,或許會就此放下堅持減少擔憂,重新檢視自己這麼努力打拚的目的。這個差異,不就正是書裡要談的成長與成熟?
這是本學者寫的生物科普書。但與其說這是一本生物科普書,不如說這是一位生物學家在鑽研多年,逐漸理解生命在天地運行的機制,用那個視角觀察到的世界與人生。其實有點像聽得道高僧開示的感覺呢!
本文作者為慈濟大學醫學生物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暨科普作家【型男老總私讀小碎念】長大自然就會「轉大人」?
◎文/城邦書虫總經理 林福益
從小我就愛玩「雲霄飛車」。愛跟班、小我多歲的弟弟,總要吵著一起玩,儘管口中直說不怕不怕的「人小膽大」,無奈就是過不了身高這關,只能哭著看我玩。
一樣是以身高作為判定標準的全票、半票認定,也常發生在大人小孩之間的共識不同步。小孩想踮腳尖、仰起額頭證明自己長高了,但爸媽可不希望「因小『施』大」多花錢,死命壓住孩子的頭或暗示稍微駝背一下。一線之隔,竟是大人、小孩之間的拉鋸戰。(笑)
我們很容易以身高差距、形體大小作為「轉大人」的差異判斷,只是天地萬物無奇不有,成長的結果未必一定愈來愈高大,有些還會縮小、甚至部分消失。成長是生命最強悍的力量,我們一定會長大,但是否成熟了?恐怕才是轉大人必須學習的課題。作者資料
稻垣榮洋
一九六八年出生於日本靜岡縣。靜岡大學農學院教授、農學博士,專業是雜草生態學。岡山大學研究所農學研究科畢業後,進入農林水產省就職,之後進入靜岡縣農林技術研究所任職高等研究員。 著有:《全世界最感人的生物學:用力的活,燦爛的死》、《西瓜的種子為何四散於果肉中》、《身邊雜草的愉快生存法》、《蔬果觀察記》、《蝴蝶為何會停在葉菜上》、《近在身旁的野草:日本之心》、《弱者的生存策略》、《德川家的家紋為何是三葉葵》、《撼動世界歷史的14種植物》。 身為植物學者,稻垣榮洋相信觀察自然環境與生物世界,可以反思人類生活。著作引起廣大迴響與好評,榮登日本暢銷的科普讀物。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