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蜂學問:蜂類生態 × 養蜂技術 × 圖解知識,深入探索蜂之奧秘
-
有靈 • 原民植物智慧
-
世界最美的動物圖鑑:微距×動態×深海攝影,用科學觀察360+動物的特徵及演化過程
-
聽見老樹的呼救:從阿里山吉野櫻、柳營老榕樹到草屯鳳凰木⋯⋯橫跨全台的「搶救老樹」紀實,走進傷病現場,重啟人與自然的生命對話
-
寫給每個人的地球簡史:八堂四十億年的極簡地理課
-
大腦持久力:IQ高、過目不忘就是頭腦聰明嗎?——腦科學家告訴你維持「大腦韌性」更重要!
-
超展開數學約會【新版收錄全新番外】:談個戀愛,關數學什麼事!?
-
你的身體,不可或缺的分子:賀爾蒙、營養素、基因、酵素......210種維持人體機能的生物圖解
-
欲望植物園
-
重塑幸福腦!腦科學家教你30天養成正向大腦的小習慣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台灣雖然是個小地方,但因地勢陡峻複雜,位置特殊,因此孕育出千變萬化的氣候景觀。從平地的熱帶、山間的溫帶,一直到高山頂上的寒帶,台灣中高低緯度所有的氣候皆兼具;而從高溫潮濕的雨林到寸草不生的沙漠,台灣一樣也都有。台灣雖小,但世界各種的氣候現象皆包含其中,堪稱是座氣象博物館!
當大家趨之若鶩的前往「北國」賞雪之際,其實在亞熱帶的台灣,每年在三千公尺的高山都有白皚皚的降雪,無論是「霧淞」、「樹掛」、「冰瀑」等寒帶景觀,身處台灣都有機會可以觀賞。而黃沙滾滾的撒哈拉沙漠,是乾旱地區景緻的代表,但在台灣的恆春半島也有一處港仔大沙漠,積沙的厚度可達六層樓高,想要體驗沙漠的感受,不必大老遠搭飛機出國。又如可怕的龍捲風,也不是美國大平原的專利,每年在春天或梅雨季,台灣的嘉南平原上也都會出現龍捲風的蹤跡。
【隨書附贈】台灣特殊天氣現象觀測地點圖
本書羅列台灣二十個重要氣象觀測地點,並繪製成一幅「台灣特殊天氣現象觀測地點圖」,提供讀者在適當的時機下,去欣賞台灣的雪景、體驗沙漠風情,以及感受強勁的落山風等特殊氣象景觀,真正去體會台灣的氣象萬千。
◎作者序
「一九六五年自空軍通校氣象科畢業至今,從事氣象工作已有四十年,這是我第二次出版與天候有關的書籍。大氣科學一般通稱為氣象,在國內算是冷門的科學,就業市場狹小,大多數人以為台灣南北天氣變化不多,因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台灣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台灣的氣象史有多長?沒人寫,也沒人理會。要不是近十年來,連續好幾個大颱風,如一九九六年的賀伯、二○○一年的象神和納莉、二○○四年的敏督利及艾利颱風侵台,帶來嚴重的土石流與災害,造成上百人死亡及經濟作物的嚴重流失達數千億新台幣,這時大家才重視了颱風等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威脅。
台灣因氣候所帶來的災害不僅只有颱風,且有乾旱,被聯合國水資會列為缺水地區,如二○○二至二○○四年連續三年乾旱,前經濟部長宗才怡因缺水處置不當而下台。台灣有水災、有乾旱、會下雪,又有沙漠及沙塵暴,為什麼?這些鮮為人知的天氣在哪裡呢?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重點。其實很多人還不了解台灣,尤其是台灣的天候特性,它不僅影響著台灣的人文、歷史,更影響未來台灣農工商業的發展,這本書也告訴您四百年來台灣氣象科技的歷史與演變,所以把它命名為《台灣是座氣象博物館》,有了它,您可以更深入了解台灣。」
◎推薦序:劉廣英(中華民國氣象學會理事長):
「台灣雖然是個小地方,但因地勢陡峻複雜,位置特殊,因此孕育出千變化萬化的氣候景觀。從平地的熱帶、山間的溫帶,一直到高山頂上的寒帶,台灣中高低緯度所有氣候皆兼具;而從高溫潮濕的雨林到寸草不生的沙漠,台灣一樣也都有。台灣雖小,但世界各種的氣候現象皆包含其中,堪稱是座氣象博物館!
當大家趨之若鶩的前往「北國」賞雪之際,其實在亞熱帶的台灣,每年在三千公尺的高山都有白皚皚的降雪,無論是「霧淞」、「樹掛」、「冰瀑」等寒帶景觀,身處台灣都有機會可以觀賞。而黃沙滾滾的撒哈拉沙漠,是乾旱地區景緻的代表,但在台灣的恆春半島也有一處港仔大沙漠,積沙的厚度可達六層樓高,想要體驗沙漠的感受,不必大老遠搭飛機出國。又如可怕的龍捲風,也不是美國大平原的專利,每年在春天或梅雨季,台灣的嘉南平原上也都會出現龍捲風的蹤跡。
本書羅列台灣二十個地點,提供讀者在適當的時機下,去欣賞台灣的雪景、體驗沙漠風情、以及感受強勁的落山風等特殊氣象景觀,真正去體會台灣的氣象萬千。
台灣真的是座氣象博物館,本書是最佳的導覽!」
◎推薦序:劉振榮(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教授):
「本書不僅以簡單明瞭的方式敘述台灣的季節及本土氣候,同時針對台灣各地的許多特殊天氣,如竹風蘭雨、落山風及焚風等,深入淺出的描述其現象與成因,是本生動且適合大眾閱讀的本土化氣象書!」
【目次】
第一章 台灣的多變氣象
氣象變化三要素
台灣氣候的成因
台灣六大氣候區
第二章 四季台灣
春天(三~五月)
梅雨?霉雨?(春夏之交)
夏天(六~八月)
颱風(夏秋之交)
秋天(九~十一月)
冬天(十二月~二月)
寒潮(嚴冬之際)
第三章 氣象博物館──台灣各地的特殊天氣
雪與霜(高山地區)
雷陣雨(西半部地區)
龍捲風(中南部平原地帶)
冰雹(西半部地區)
高山氣象(高山地區)
蘭雨與雨都(宜蘭、基隆)
瘋狗浪(東北角海岸)
風城(新竹)
澎湖鹹風(澎湖)
濃霧(西半部地區)
焚風(台東)
落山風(恆春半島)
沙塵暴(花東地區)
四章 台灣的氣象觀測
天氣預報
各式各樣的天氣圖
台灣的氣象觀測儀器
瞬息萬變的雲
第五章 全球性的氣候異常變化
世界性缺水危機
聖嬰及反聖嬰現象
台灣氣候的異常變遷
人工造雨
第六章 台灣氣象史
中華古代氣象
台灣氣象事業的發展
台灣氣象事業發展的兩大功臣
軍事氣象的貢獻
氣象博物館
作者資料
俞川心
浙江省東陽市人,一九四三年生,空軍通信電子學校氣象科畢業。一九六五年開始從事氣象工作至今四十年未間斷。歷任氣象官、預報長、預報課長、氣象中心主任、空軍氣象聯隊少將聯隊長。一九九六年轉任行政院屏東榮民服務處處長。一九九八年十月轉任東森電視台氣象主播至今。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