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16號超取免運日
目前位置:首頁 > > 科普 > 其他
暗示效應:讀心術、安慰劑、虛假訊息……揭穿暗示操控感官、信念與生理反應的伎倆,如何進一步形塑身心健康與社會認同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暗示效應:讀心術、安慰劑、虛假訊息……揭穿暗示操控感官、信念與生理反應的伎倆,如何進一步形塑身心健康與社會認同

  • 作者:阿米爾.拉茲(Amir Raz)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25-10-30
  • 定價:420元
  • 優惠價:79折 332元
  • 書虫VIP價:315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99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暗示可以減輕病症,還可以竄改記憶? 暗示不只是心理作用,更是神經科學正在揭開的祕密 🪄無形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張葶葶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教授/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主任  曾明宗 國立臺灣大學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暗示」是一種具有影響力的溝通方式,會在你心中悄悄種下一顆信念的種子,等到破土而出時,它將長成你深信不疑的「真實」。與此同時,「暗示」也具有生理學的基礎。本書作者阿米爾.拉茲是擁有豐富表演經歷的魔術師,同時是一名頂尖神經科學家,他透過妥瑞氏症、乳糖不耐症、哮喘等各種疾病的病例研究與實驗,描繪出魔術與科學的共通之處,說明暗示如何深入大腦、操縱行為,甚至影響身體機能,為醫學帶來新的可能性。 你容易被暗示影響嗎?——可暗示性 一個人遵從暗示影響行為的程度高低,稱作「可暗示性」。每個人皆帶有可暗示性,只是程度因人而異。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菲利普斯.費曼曾記錄他在公開論壇接受了一連串繞會場一圈的暗示後,決定反抗最後的指令。當他逕直走回座位時,卻開始感到身體不適,最終繞了會場一圈。可見只要在正確的時機與場合,即便是物理學大師也有可能落入暗示的引導,從而內化想法並影響行為。 當人受到暗示,會聽從任何要求嗎? 20世紀的米爾格倫實驗,要求受試者對犯錯的學生施予電擊,而當電擊已經達到危險等級,多數受試者仍然順從指示,不顧他人痛苦地按下電擊按鈕,證明了比想像中更多的人在面對權威時,皆乖順地對他人施以殘暴的行為。實驗過程中隱瞞受試者的行為引來非議,但也正是受試者深刻相信了身穿白袍、看起來相當專業的米爾格倫,實驗才得以完成。 只靠「心理作用」就能改善症狀、調整生理機能? 1927年,布魯諾.布洛赫將病患感染疣的手放入一個其實毫無療效的「電動機器」中,接著用無毒染料塗抹患者的疣,並告訴他們在顏色消失前不要觸摸患部。三個月後,在可追蹤的179名患者中,78.5%的人手上的疣完全消失。除了疣,阿米爾.拉茲也提出了濕疹、ADHD、妥瑞氏症等病症實際案例,說明只要正向暗示患者,讓患者「相信」自己正在痊癒,症狀就有可能消弭。 捏造記憶、植入信念,暗示也能夠帶風向 暗示造成的影響不只存於科學與醫療,在日常生活中,暗示也能夠藉由誘導式民調、對證人的偵查訊問與假新聞決定大眾輿論與認知,並形塑社會群體價值觀。假新聞已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從報章雜誌到網路媒體,聳動的標題在閱聽人心中植入虛假信念,藉以操弄政治與社會議題,2018年愛爾蘭的一項研究顯示,在3000名受試者中,約半數「記得」研究人員提供的虛構醜聞,其中更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夠具體描述醜聞細節。而在深偽技術興起後,低成本卻逼真的造假影片與圖像流竄在社群平臺上,人們愈來愈難以分辨真假,更加助長暗示以假新聞的形式影響社會的規模與威力。 身兼魔術師與神經科學家的拉茲將暗示以魔術的娛樂性與嚴謹的腦科學研究,透過獨特的雙重視角,呈現人類如何輕易地接受暗示並改變認知與行為。 🃏好評推薦 坦白說,「催眠」一直是我在心理學課堂上,最感困惑、甚至會刻意跳過的主題。直到我讀了這本書才豁然開朗。 作者結合魔術表演的經驗與科學證據剖析催眠、暗示、安慰劑效應。書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例如,病人只要「相信」自己吃的是特效藥,即使只是安慰劑也能產生療效;或是受試者只要被告知正在享用高熱量食物,身體竟會產生真實的飽足感。作者甚至曾透過「暗示」,成功破解了連意識都無法控制的心理學史楚普效應(Stroop effect)。這些案例似乎指向一個核心:比起客觀事實,我們內心的「信念」具有強大的力量,足以改變生理、影響行為。然而我們內心的信念卻比自己想像的更容易被暗示! 這是一本能顛覆你對於心智與大腦既有認知的書,誠心推薦! ——張葶葶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教授/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主任 儘管我們常聽到「真相只有一個」,但這一個真相本身,是否真的如我們所想的那樣堅實、堅不可摧?還是說,其實我們信以為真的真相,本身就是脆弱的?在看完這本書之後,讀者或許會用另一種更謹慎的方式來思考「真相」這個詞。 那些我們所「以為的」背後,很能在不知不覺中被「暗示」給形塑著。就像其他工具一樣,「暗示」這項工具可以帶來力量,也可以帶來破壞。而身處其中的我們,若能對相關概念有所掌握,就更有機會在「對的場合」擁抱暗示,讓蛻變的自己現身;在其他時刻,我們也能知道如何不被暗示操縱,而能在日益複雜的世界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目錄

序 言 從魔術師到科學家之旅 第一章 暗示的魔法 第二章 人類(為何及如何)變得可被暗示的演化歷程 第三章 誠實的科學家會在研究中招搖撞騙嗎? 第四章 暗示能改變生理狀態 第五章 暗示能否在臨床上發揮療效 第六章 易受暗示影響的不可靠記憶背後之可靠科學 第七章 抗憂鬱劑是透過暗示發揮功用嗎? 第八章 迷幻藥、暗示、社會與文化的交會之處 結 論 臨別建言 致 謝 注 釋

作者資料

阿米爾.拉茲 Amir Raz

阿米爾.拉茲博士是全球知名的暗示科學專家,曾任加拿大研究講座教授(Canada Research Chair),以及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精神醫學、神經學與神經外科學、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查普曼大學(Chapman University)跨領域腦與行為科學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Interdisciplinary Brain and Behavioral Sciences)創所所長。他的研究成果廣受媒體報導,並已在《自然》(Nature)、《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神經影像》(Neuroimage)等頂尖期刊發表超過200篇學術論文。

基本資料

出版社:臉譜 書系:科普漫遊1 出版日期:2025-10-30 ISBN:9786263156944 城邦書號:FQ1093 規格:膠裝 / 單色 / 32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