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為無聲者發聲:達賴喇嘛的七十年和平抗爭,守護西藏及其人民的自由與權利【首刷限定尊者扉頁印簽】
-
水泥工阿鴻親授30年實戰工法學:基礎放樣、排水設定到進階泥作,完整解析步驟流程,監工、施工不出錯!
-
超圖解!木作工法百科:從基礎到進階工法,按流程照步驟逐一拆解,施作要點×監工細節×設計一次到位
-
西藏女性上師的隱密世界
-
什麼是灌頂?──灌頂意義.大手印修持問答
-
以為無人傾聽的她們:台灣首部人工流產文集
-
空間之外OUT OFF THE SPACE:沈中怡的空間學,以品牌為核心結合設計策略,打破地產建築的界限
-
山稜上的無名英雄:從背工到高山協作,雪巴人、巴爾蒂人在大山深處寫下自己的勝利
-
故事餐酒館:混口飯——一場跨界的食物饗宴(以文字品嘗美食,用圖片微醺歷史,十六位各界重磅級人文歷史專家考據研究,有深度沒難度的飲食文化衝擊!)
-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內容簡介
十九世紀時,鐵路是評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或者科技資訊發達、流通的程度的指標。從西元一八一四年英國人史蒂文生(George Stephenson)發明蒸氣機車後,鐵路可說帶領著世界進入一個跨時代的新階段。人員、物資、資訊與技術的傳播因鐵路更為便捷,各區域間才因此得以從獨立的點狀發展,串聯成帶狀或網狀,加速了整體現代化社會的形成!台灣自1887年由劉銘傳開始修建鐵道,但台灣多山脈、河川,夏季多颱風,鐵道修築不易,歷經日本殖民政府、國民政府的幾度修築,到成為我們今日所看到的面貌,花費了將近一百年的時間。其間隧道履建履坍、橋樑履搭履斷,道路條件惡劣,未曾開發的山林又多瘟疫,全賴先人的堅持努力與新工法的發明才得以完成。搭建期間多少前人喪失生命,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某些路段至今仍保留著當時開拓先人的紀念遺址。台灣鐵道中最重要的西部縱貫線修築完成後,南北交通由最早的近一個月、幾天到最後的只需數小時,讓南北往來除了必須,還可以純為了觀光。早年搭火車外出,可是一件大事,鐵道沿線的景色變化、火車上的鐵盒排骨便當、服務員沖茶水的特技,早年硬卡紙式的鐵路票,短暫出現的臥車、餐車,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你可知道鐵路山線和海線的交會點為什麼在彰化?唯一一條為觀光目的興建的鐵路是北投泡湯溫泉鐵路?自強號為什麼是自強號?本書講述台灣鐵路一百年來的發展歷史,包括從清朝到現代鐵道修建的故事,人們搭乘火車的記憶、鐵道修築完成後對各都市的影響、高速公路通車後一直持續至今的鐵公路大戰,各級列車的演變,鐵道遺跡等,內容豐富,是一本難能可貴的著作。
◆本書是第一本完整詳細記錄台灣鐵道發展史的著作。
◆收錄兩百多幀台灣火車及鐵道的珍貴影像資料。
作者資料
楊森豪
台大地理研究所畢業,曾任台大火車社第十四任社長。收藏多量鐵道文物與地圖,並對鐵路沿線人文歷史景觀有深刻的觀察。
王威傑
台大財金系畢業,曾任火車社第二十二任社長。從小住在台北市內鐵道旁,見證著鐵路地下化卻不自知。大學時代開始玩火車,喜歡搭火車、到處走,到處拍,覺得鐵道旅行是種最浪漫的旅行方式。
劉文駿
台大歷史系畢業,曾任台大火車社第十八任社長。從小到大住過的三個地方皆與鐵道比鄰,因而喜歡上火車大學時代開始瘋狂追火車、跑車站喜愛鐵道攝影,對於追尋舊日鐵道歷史和遺跡有著濃厚的興趣。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