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與注意力不足過動大腦和解!ADHD生活終極指南
-
變老不可怕,只要你做好準備:心理學博士用科學證據破除老化迷思,陪你一起迎向美好的第三人生
-
如何好好告別生命:《斷食善終》3,一百九十個台灣個案接觸經驗、十八個故事分享,斷食自然往生的執行步驟與觀念釐清,臨終者最需要的善終指引
-
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松浦彌太郎的寫作與思考方式
-
離開前的最後一課:與癌末病人的生命對話,25個看見愛與祝福的告別故事
-
家庭系統評估與會談:在社會脈絡下探索家庭,掌握評估與會談的技巧
-
不能沒有父母:父母不是你無法獨立的理由,成功脫離依賴,解開束縛,重建健康的愛與連結
-
我們身上有光:屬於你的引導式筆記
-
如果明天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人生不用完美,只求不留遺憾!打造富足心靈的36堂課,找到獨一無二的幸福
-
正向人脈提升守則:內向i人或外向e人都能提升好感度的13個社交科學
內容簡介
◆日本亞馬遜5顆星推薦
連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都強調必備的能力!
影響你人際關係、工作是否順利推動的原因,
不是頭腦聰明或高明的說話技巧,
而是——懂得傾聽別人說的話,並做出正確的回應。
你是否有遇過或見過以下狀況:
◎你問別人問題A,他卻回答B答案?
◎在交際場合,常聊著聊著話題便沒了,場子頓時冷掉?
◎你很會說話,卻發現別人不愛跟你聊天?
追根究柢,原因只有一個:沒有好好、確實地聽別人說話。
現今的社會人人都搶著說話,深怕不是別人目光焦點,
當必須聆聽時,總會覺得屈就自己當一個被動者,
但日本知名教授齋藤孝說,人際關係的根本在於「傾聽」,會聽才能有所成長,
若光只是說,沒人要聽、要回應,那就像棒球賽只有投手,沒有捕手,不能構成所謂「溝通」。
「聽」雖然是本能,卻不是人人都「會聽」,所以本書要教你如何培養傾聽力,
從改變你的觀念開始,再配合實際運用的技巧,如:
Hit&Away聊天法、模仿對方動作讓自己「化身為對方」、聽有聲書等,
如此,你將會發現與人交談的氛圍越來越愉快,人際關係也越來越好了唷!
目錄
前言 能夠和任何人建立「良好關係」的訣竅
序章 溝通不是「說」出來,是「聽」出來的
人際關係的基礎在於「傾聽」
‧意想不到的「打開心房」要點
‧擁有傾聽力的人越能「遇上幸福」
‧傾聽力培養出「教育他人的能力」
‧「豎耳傾聽」的態度讓人成長
◎聆聽自我的「內心聲音」
◎喚醒對方「內心深處的想法」
第一章 「讓人樂於交談的人」的共通點
「有在聽」、「沒在聽」的差別在哪裡?
◎「毫無反應」是不行的
◎張開全身毛孔去傾聽
◎談得來的人會「刻意裝傻」
◎去感應對方有多想說話
◎不要Sense,只要Sens
找出屬於自己的「溝通風格」
◎營造出與人「互相瞭解的空間」
◎對話是「屬於自己和對方的舞台」
◎從「笑法」中可看出一個人的本質
傾聽法不同,「兩人關係」也會大不同
◎突顯對方的「角色」
◎「櫻桃小丸子」的過人之處
◎理解對方的「習性」
◎讓身體化為「感應器」去傾聽
你有自信與任何對象「共舞」嗎?
◎讓內心空出「聆聽空間」
◎入對方的境,隨對方的俗
◎不忘伴隨對方的心
第二章 聊得起勁vs聊不起勁的傾聽法
掌握與對方之間的「距離」
◎交談時最好是「一邊附和,一邊轉移話題」
◎掌握現場的「氣氛」
◎識破對方的「內心堅持」
「產生共鳴」的小巧思
◎認同「對方的過往情結」
◎看出所談論的事情於對方有多重要
◎舉出「具體例子」表示贊同
◎指出「共同敵人」
◎讓對方知道你收到「知識禮物」了
第三章 如何鍛鍊一輩子受用的「傾聽力」?
「讓對方主動開口」的四大技巧
◎在桌子中間放一張「白紙」
◎向調酒師學習「Hit & Away聊天術」
◎嚴禁「一般論」!
◎養成「視覺化」的習慣
利用「讀寫看」來補強「傾聽」
◎「閱讀優良小說」的效用
◎「聽故事」培養出世界想像力
◎對成人也有用的「有聲書」
◎看電影要先看「續集」
◎透過英翻中練習來訓練如何「掌握語意」
◎透過寫日記去傾聽「內心聲音」
第四章 「傾聽高手」與眾不同的地方
沒有真正被了解的「運用身體傾聽法」
◎讓人產生好感的說話語氣
◎透過動作模仿來「體會對方的想法」
「打動人心」的話語
◎不蓄積「意感」
◎與對方一起「專注」
◎「Stroke」會讓人一直想開口說話
◎讓對方發覺內心想法的「提問力」
◎讓對方無法正面反擊的說話技巧
◎「接受對方想法」的謙虛心
後記 「傾聽」讓心靈解放
內文試閱
【前言】和每個人建立「良好關係」的訣竅
現在很多人都有「希望討人喜歡」、「希望給人好感」的想法,世上也流傳著無數為了達到此目的的方法,以戀愛關係為例,女性會想要「瘦身、提升時尚感或美容技巧」,男性則會想要「增加年收入、多吸取人氣商店的知識、開好車」等等。
除了戀愛關係之外,關於想和家人或同事保有良好人際關係的需求,其本質也是「希望討人喜歡」。世上以這點為訴求的方法之多,甚至到了氾濫的程度。
然而,只有一種方法能夠確實被人喜歡,那就是:培養傾聽力。只要擁有「傾聽力」,帶給別人的好感度一定會比現在更好。
其他「能力」就沒有這麼好用了。舉例來說,「頭腦變好」就一定討人喜歡嗎?搞不好反而會惹人厭;「說話技巧變好」也不一定就會討人喜歡。
不過,只要擁有「傾聽力」,好感度就會提升,因為「傾聽」的行為能夠直接「讓對方感到滿足」。
「說話」是一種能夠大大消除壓力的行為。看見自己的意見慢慢滲透對方時的快感,任誰都會感到心滿意足。
相反地,如果自己說的話無法傳達給對方,就會很痛苦。開口說話的行為就像把石頭丟進池塘裡一樣,而話語如果傳達不出去,就會像丟了石頭卻聽不見聲響,也看不見漣漪一樣。
所謂「傾聽」,也就是確實接收對方的話語,並做出回應(回答)。這麼一來,人們就會感受到「我說的話在對方心裡激起了漣漪、我打動了對方的心」。
人們是在感受到自己與對方靈犀相通或有所共鳴時,才會產生「喜歡」對方的情緒。在戀愛上,或許就算極少有共鳴也會喜歡上對方,但一般來說,都是在彼此覺得「有所共鳴」時,才會產生「喜歡」的情感。
一拍即響、共享相同頻率的感覺;「好感度」就是來自於這種「感覺」。所以,我們必須培養「傾聽力」,而只要擁有「傾聽力」,不論在任何一種人際關係上,都有可能讓「希望討人喜歡」的願望實現。
不過,培養「傾聽力」的目的並非只是為了「討人喜歡」。
我深信創造性的人際關係在人生裡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所謂創造性的人際關係,是指人與人之間產生某種新意義的溝通形式。
也就是交談時有所「發覺」,並且產生「現在我總算搞懂了」、「舒坦多了」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在日常反覆進行的對話之中,而是在「當下交談後才察覺到某件事情」的狀況下產生。
這種狀況不用多,有一次就足夠了。好比說,與人交談時腦中浮現「對耶,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經驗」的想法,這樣也算是相當具有創造性。
只要能夠共享這樣的創造性空間,一定能夠與對方保持融洽的關係。所謂的討人喜歡,就是這麼回事,而這點也是建立高品質人際關係的基礎。
只要共享過一次創造性空間,就算對方是一個平常就磁場不合的人,也會覺得「雖然不喜歡那個人的為人,但好像也交談得挺開心的」。有了這樣的想法後,很奇妙地,就會變得不再那麼討厭對方。
本書將介紹多種培養此類積極性「傾聽力」的方法,同時提示大家藉由「傾聽力」,能夠建立出多麼具有創造性的人際關係,而這樣的人際關係對人生而言,又會是多麼珍貴的財產。
如果本書能夠為讀者朋友們帶來一些人生上的幫助,對身為作者的我而言,將會是莫大的喜悅。
傾聽法不同,「兩人關係」也會大不同
突顯對方的「角色」
只要把注意力放在人們的習性上去看、去聽,就會比較容易了解對方,或許應該說,更具深度的「傾聽」訣竅是要認同對方的習性,並隨著其習性前進。就這層涵義來說,我覺得認同對方的習性,並扮演如導演般的角色來發揮其習性會很有趣。
以我的例子來說,每年都有各種習性的學生加入我的研究班,所以有時我會以導演身分幫他們安排屬於自己的位置。
舉個例子好了,假設現在來了一個十年才可能遇到一次的不可靠學生。如果這個學生的不可靠表現到了非常稀奇的程度,我就會在課堂上設法讓他不要受到欺負,並塑造成一個受歡迎的人。
「真是個不可靠的傢伙」,我的做法是藉由把聚光燈打在這點上面,進而創造出「不可靠人氣」的效果。
像這樣把聚光燈打在某人與他人有出入的地方,就能讓他在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其實會來就讀同一所大學的學生都很相似,個性上不會有太大的差異,或者應該說,不需要有差異,因為在社會上能夠與人共享更多事物,人際關係就會越順利。
不過,如果刻意放大強調與他人的微小差異,可讓此差異化為有刺激效果的調味料,進而在環境中(我的例子是研究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成為受歡迎的人,一個人「習性」將變得閃爍耀眼。
倘若是一群行徑怪異的人聚集在一起,可能就沒那麼順利了。
如果你以為怪人都喜歡怪人,那就大錯特錯了。世上有些人就像馴獸師一樣,能夠有技巧地應付習性強烈的人。如果你周遭有朋友認識很多怪人,那位朋友一定就是馴獸師,他一定是個擁有如導演般度量的人,能夠接受習性強烈的怪人,並讓其巧妙地發揮習性。
只要馴獸師創造出以聚光燈照亮習性的空間,也就是所謂的「讓角色突顯出來」,就算是怪人,也會變得容易融入環境,這麼一來,也能夠安然無事地來參加研究班直到畢業。
學生當中有些人表現優異,也能夠正常與人溝通,卻不肯承認這類的習性,也就是那種無法有清楚定位的人。這樣的學生就算加入研究班,也會不知不覺地在途中就不見蹤影。
到最後,當研究課程結束時,會發現還留在班上的不是從能力最高一路排下來的學生,而是那些讓人覺得「這麼不會念書竟然還能留到最後」的學生,這樣的事實真的很有趣。比起能力,存在感發揮了更大的效果,感覺上找得到自我位置、定位(角色)的人才是贏家。
「傾聽」是為了識破對方的習性,而更上一層樓的「傾聽法」是讓其習性變成一場表演。
如果由擅長把聚光燈打在偏差部分上的專家,也就是通達事理且知道如何取得平衡的人來執行這個動作,就能讓對方不被欺負,並清楚突顯出角色。
「櫻桃小丸子」的過人之處
個性是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人格。當一個人的個性受到認同時,現今會以「角色突顯」的說法來形容。
角色突顯和所謂的個性化,有些微妙的不同。
世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個性化的力量。「角色突顯」指的不是這種力量,「角色突顯」是指在該環境下能夠被賦予某種任務的人。這項任務不見得一定要是生產性的能力。
就這點來說,《櫻桃小丸子》集結了多種「習性」的角色,可說是畫得非常成功的漫畫作品。
舉例來說,《櫻桃小丸子》裡有出現一個名叫「藤木」、個性卑鄙的同學,這個卑鄙角色很厲害。
另外有個「永澤」是藤木的死黨,他負責演出藤木的「卑鄙」。每次藤木做出懦弱表現或有些狡猾時,永澤總會說「你真是卑鄙到了極點」,來突顯藤木的角色。
不過,要說藤木和永澤兩人感情不好嗎?其實不然。有一次在永澤理應當上主角的場面裡,有個傻呼呼、沒有心機、總是掛著兩行鼻涕的男生「山田」,搶走了永澤的主角寶座。
當不成主角的永澤陷入失落情緒,這時藤木會安慰永澤,並互相確認友情。
這兩人乍看下看似感情不好,但兩人的組合獲得了一個定位,如果少了這對怪咖組合,《櫻桃小丸子》一定會變得很無趣。
還有一個口頭禪是「我有沒有猜錯?」的「丸尾」。丸尾一心只想當班長,所以總是處心積慮地想霸佔班長寶座。不過,他不會讓人覺得可恨,因為雖然丸尾是個人欲望極強的人,但也會保護受欺負的女孩子,做出有正義感的舉動,這樣的舉動在班上是被需要的。
另外也有像「野口」這樣個性陰沉、總是喃喃自語在想搞笑話題的角色。
我想說的是,《櫻桃小丸子》真的是一本畫出各種習性的漫畫。
回想過去一路以來就讀過的班級,班上同學都明顯表現出習性的班級總會讓我們最懷念。
像是上小學的時候,因為這年紀還不懂得修飾習性,也缺乏想像力,所以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人會顯露出回到家就賴在媽媽身上撒嬌的習性。我到現在還記得參加小學運動會時,有個男生一看見媽媽就立刻抱住媽媽用臉磨蹭。小學二至三年級正是會出現這種習性的年齡。
《櫻桃小丸子》之所以能夠長賣,是因為清楚把這些習性描繪成了角色。每個人內心或許都有屬於丸尾或永澤的部分,也會聯想到「以前我們班上也有過這樣的同學」。包含了這些部分,《櫻桃小丸子》呈現的是一種人際關係的縮圖。雖然能夠把習性看得如此透徹是因為擁有「傾聽力」,但更了不起的地方是能夠突顯每個角色演出一場戲的「傾聽力」,這也是《櫻桃小丸子》會成功的要因。
作者資料
齋藤孝
日本企業教育大師、溝通專家、知名教育家。 1960年出生於靜岡縣,東京大學法學院畢業後,繼續攻讀該校研究所教育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現任明治大學文學院教授。專長是教育學、身體理論及溝通論。 主要著作有《輕鬆聊出好交情》、《開口就能說重點》、《會議革命(暢銷改版)》、《出聲朗讀日語》(草思社出版,獲得每日出版文化賞特別獎)、《找回身體的感受》(NHK BOOKS出版,曾獲新潮學藝獎)、《成功的人哪裡不同?》(筑摩新書出版)、《一分鐘整理好工作》(PHP研究所出版)、《馬上用得著!聰明的談話術》、《一分鐘傳達重要事項》、《凡人成為菁英的守則》、《一定記得住!一分鐘輸出學習法》(以上皆為PHP新書出版)等暢銷著作。 相關著作:《10秒內言之有物的即答思考法:5天打造你的獨特觀點,立刻放大工作能見度!》《會議革命(暢銷改版)》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