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首刷限量附贈精美雙面印刷海報)戰爭與我們的距離:跟著《少年報導者》從一顆子彈、一隻病毒、一枚火箭、一張紙鈔、一場考試,揭開全球5種熱戰的新聞實境與影響
-
經典古文小寓言:讀動物故事、打造文言文基礎、閱讀素養題全部學起來!(高詩佳老師作品)
-
獅子變變變(「無厘頭之神」繪本大師、紫綬褒章得主──長新太經典代表作‧台灣首度出版)
-
戰爭與我們的距離:跟著《少年報導者》從一顆子彈、一隻病毒、一枚火箭、一張紙鈔、一場考試,揭開全球5種熱戰的新聞實境與影響
-
活在當下:當下是禮物,給自己聰明快樂的禮物
-
蘋果幾歲呢?(夏夏X湯舒皮親筆簽名版)
-
橡皮頭蹦太郎(日本無厘頭之神長新太代表作.經典新譯)
-
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認知繪本套組(我不亂生氣+我愛交朋友+我有大煩惱+我們一樣不一樣+我為什麼這樣做+你怎麼了?)
-
吃飯超輕鬆,一起BLW吧!:增進手眼協調、感覺統合能力,強化咀嚼能力,促進牙齒、顱顏骨生長,降低過敏,好睡好健康!
-
大象哈努:奔向自由的旅程(野生動物保育員的進擊!真實故事改編,隨書贈荒野大象明信片)
內容簡介
★大人和青少年的跨世代課題、人際關係的煩惱解方
★系列作在日本銷售超過260,000冊!
「不怕獨處的心、享受獨處的心,是與人相處融洽時至關重要的因素,同時也是自己生存之道的主軸。」──﹝日本知名全民教育家‧千萬暢銷作家﹞齋藤孝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關於人際的煩惱──
「訊息已讀不回,是不高興了嗎?」
「上禮拜沒揪我,卻找了另一個朋友去吃飯……」
「周末的小聚,有個不太對盤的朋友會一起,以後真想PASS他!」
「和人相處好累……可是又不想要一個人。」
〉〉〉喜歡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但又害怕過程中的各種情緒內耗?有關「人」的課題,無論到了幾歲,都好花心力!
現在,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嗎?
和不那麼合拍的人,也處得來嗎?
一人獨處時,覺得享受還是孤單?
討厭孤獨,又想要獨處的時間?
交朋友的真正意義,不是害怕沒有人陪,
而是需要知道如何「與人建立並維持關係」。
──相處的時間內,雙方都覺得開心的關係才能叫做朋友──
在一起的時候心情愉快,彼此都會露出笑容,並且期待下一次的見面──這是〈全民教育家〉齋藤孝為真正的朋友關係所下的定義。「朋友」是人際關係的一種,書中為有關人際的三大煩惱提出解決方案:(1)怎麼交到朋友?(2)如何經營友誼?(3)怎樣應對不合拍的人?
▍慢熟或社恐都沒關係,「與人相處」是需要練習的
為了朋友關係而苦惱的人,齋藤孝認為,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勉強自己和其實沒那麼要好、在一起也沒這麼開心的人相處。真正的友誼關係,必備的基本條件就是彼此都要開心,如果你和朋友出去沒有期待,反而有種要去應酬的心情,就是該調整彼此距離和相處方式的時候了!
在一段朋友關係的經營中,以自己不心累、不勉強的方式,抱著希望能為對方做些什麼的心情,讓彼此都能感覺到相處時放鬆自在又愉快。
▍比起結交到同好,更要懂得應對不合拍的人
雖然不希望預設立場,但總有相處之後,覺得頻率不太合、沒這麼想來往的對象。作者齋藤孝爆料二十幾歲時的自己,就是會讓人家「下次不太想約他」的地雷王,除了如何避免成為這種人,他也明確告訴讀者怎麼將人際關係「分級」,該如何與不同層次的朋友來往,避免每次與人見面都過度消耗社交能量。
比起已經有默契的同好、好友,面對點頭之交或沒這麼合拍的對象,也要懂得如何讓對方感覺良好的應對──這是厲害的大人才懂的成熟相處之道。
──想與人好好相處,先學會和自己好好獨處──
害怕獨處的人,容易為了「不想要一個人」而勉強自己配合其他人,不只在朋友之間,許多在人際關係上感受到的社交內耗,都是來自於自己的委屈求全。
齋藤孝想告訴大家,最重要的朋友,應該是自己,而「朋友」是生活中人際關係的一部分,即使稍微有所變動,也不會影響整個人生。
當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只要有單獨一人的勇氣,更要鍛鍊自己的社會性──能靈活、敏銳的觀察狀況,思考該如何做、如何採取更好的行動。
──降低自我內耗、穩定建立人際關係的重點──
(1)從共同的喜好和興趣開始
避免直接面對對方的性格和個性,「共同點」會成為一個緩衝,也是不容易冷場的關鍵。覺得朋友來往就應該要怎樣、搞得自己心很累的人,試著把「朋友」當成「同好」看看。
(2)讓其他人感覺愉快,但絕不是刻意討好。
無論哪個級別的朋友,來往時都要帶著分寸感;最簡單的執行方法,就是在言談中「不要否定他人的興趣/嗜好」,並且無論心情好壞、都能以平靜的情緒對待所有人。
(3)說出口前要再想想的關鍵句
‧「我把你當朋友才這麼說」:後面接的絕對不是什麼好話!就算再好的朋友,也不能完全實話實說,別把沒禮貌當成個性直接。
‧「其實……/老實說……」:會讓對方感覺過去的一切都被否定,想清楚再說出口(最好是換個方式說)。
‧「你喜歡這個喔?/這個有夠無聊的」:不要否定他人的喜好或興趣,這個是做人的基本禮貌,請用「原來你對A有興趣呀/我覺得B也不錯」來代替。
■有與人相處的能力,也有選擇獨處的勇氣。
經過了2020年的大疫時代,社交距離被重新定義,社交方式也更加多元;保有自主思考、自主行動的判斷力和行動力,將會是未來的重要課題之一。
當擁有熱愛的事物、能沉浸其中的愛好,不僅能藉此擴展人際網路,更重要的是不會為了配合他人、為了製造「合群」的印象,而壓抑自我或刻意討好。
重新確認何謂「朋友」,找到自己面對不同人群、最舒適的位置,同時顧慮到他人的情緒,平靜的應對異溫層、不合拍的對象,就是最好的人際關係經營了。
【精彩系列作】
「人生教育」系列作1:《什麼是真正的堅強?》
當所有主流觀點都在教你如何快速成功,卻沒人跟你說,失敗了、怎麼辦?不管幾歲,都能學會如何面對討厭的事情。
「人生教育」系列作2:《什麼是真正的聰明?》
只做喜歡的事情,不行嗎?當然可以!不過,沒人告訴你──未來想要主宰自己的人生,現在應該要做什麼?
推薦人
王文仁|虎尾科大語言中心教授、「文科教授跨域國文學習筆記」粉專版主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崇義|薩提爾模式溝通引導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郝旭烈|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
高詩佳|作家、【高詩佳故事學堂】Podcast節目主持人
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趙胤丞|企管講師、高效人生商學院Podcast共同主持人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蔡淇華|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學姊Carol|《只讀20%的高分應考術》作者、「授ㄉㄟˇ私捏」podcast主持人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列)
目錄
目 錄
【前言】從思考「朋友」的定義,了解如何與他人相處
第一章 沒有常常在一起,還算是朋友嗎?
為什麼需要朋友呢?
年紀愈大、愈難維持友誼
大家還不習慣成熟的相處方式
別人要怎麼做,是你無法控制的課題
沒必要和每個人都交好
朋友的「數量」沒有意義
讓你開心地笑、打起精神——這就是朋友
學會和合不來的人好好相處
如何成為「令人想再見面」的人?
朋友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想建立自信,就要專注在興趣上
三種無敵的友誼力量
第二章 合得來的朋友,都有共同的喜好
珍惜從「喜歡」中展開的世界
以相同喜好作為彼此的中心點
用延伸的共同興趣,發展新的友誼
從「共同的興趣」開始,就不會有難相處的問題
和同好之間的關係會更長久
社團是同好的聚集地
夥伴關係所產生的歸屬感
除了家裡,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地方」
把注意力轉向學校以外的世界
如何遇見志同道合的同好?
保持一點距離感的友誼,最剛好
第三章 培養獨處的勇氣
害怕孤獨的心理狀態
豐富獨自一人的時間
找到「獨自行動也很帥氣」的崇拜對象
以閱讀展開超越時空的對談
獨處,是和自己好好相處的機會
你有獨處的勇氣嗎?
有獨處的勇氣,就有主動出擊的能力
走自己的路
第四章 你不難相處,但朋友為什麼留不住?
因為是朋友,說話才更要有分寸
「老實說」也是危險的詞彙
沒有人喜歡被否定
難相處的地雷王
揪團必到的固定好咖
真誠地道歉,最好當面說
當有人刻意想引戰時的兩種「閃避」技巧
你不是個性不好,是習慣不佳
學會配合意見和立場都不同的人
第五章 有些關係,要堅決說「NO!」
「那種朋友,不要也罷!」
我們都有可能成為霸凌者
避免成為霸凌的加害者和受害者
遭遇霸凌時,逃跑並不可恥
主動求助吧!你並不孤單
打造心理上的避難所
第六章 和朋友好好相處的重點
直來直往,是很幼稚的行為
三種人際關係的經營練習
喜歡獨處,更要練習如何與人相處
彼此都希望對方開心,就是友情
「試著穿上別人的鞋子看看」
後悔的感覺,就是改變的動力
最棒的朋友,是在人生路上一起向前
第七章 縮短心靈距離的互動技巧
線上線下不尷尬、不冷場的方法
引起好感、留下好印象的七個互動技巧
1.說話洪亮清晰,建立有活力的存在感
2.肢體語言誇張一點,加速彼此的互動
3.適時地附和,提升溝通好感度
4.主動打招呼後的下一句話,才是拉近距離的關鍵
5.想一個朋友之間才知道的默契手勢
6.能配合他人的節奏,也能保有自己的步調
7.別讓言語變成傷人的兇器
別都怪性格,要用行動來改變
【後記】未來的世界,需要自主行動的勇氣和決策力
序跋
作者序
【前言】從思考「朋友」的定義,了解如何與他人相處
這本書能夠減輕在人際關係上的不安或煩惱,幫助大家建立沒有壓力的友誼。大人也很適合讀,不過尤其希望有許多交友煩惱的國中、高中生來看,所以內容會偏重於給青少年。
我想透過這本書告訴大家:「看起來很複雜的交友問題,只要退後一步來看,其實很簡單。」
當你內心有煩惱時,很容易覺得當下發生的事情,是會左右整個人生的大問題。
當與朋友處得不好時,會覺得自己被全世界否定、沒有人喜歡自己。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朋友」只是生活中各種人際關係的一部分,即使彼此的關係稍有變動,也不至於成為威脅到整個人生的問題。
為了避免只看到眼前的問題、像是近視般的狀況,需要一顆平靜安穩的心。這與「思緒的整理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只要能夠整理複雜的問題,並冷靜地看待事情,就不會手足無措地被不安給擊潰。
保持思緒清晰的方法之一,就是確實地掌握每句話的含意。對詞語有明確的定義,就能整理思緒,也更容易看見事物的本質。
因此,對於「什麼是真正的朋友」?我想給予這樣的定義:
「朋友是在一起的時候很開心,能讓人露出笑容、變得有活力的存在。」
快快樂樂地相處,帶給我們開朗的心情與希望。
所謂朋友,光是這樣就夠了,不是嗎?
人之所以會煩惱、痛苦,是因為勉強自己與感情其實沒那麼好、相處起來其實也沒那麼開心、無法讓自己露出笑容的朋友相處。
那種關係不是相處,而是「捆綁」,綁住你的心,干擾你自由自在的行動。就算有再多朋友,只要他們無法讓你露出笑容,就無法構成幸福的友誼。
明明在一起還是會不安、明明在一起卻感到寂寞,正是因為一味追求徒有形式的關係。其實,你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了。
整理思緒,重新審視友誼的本質,就能擺脫名為「朋友」的魔咒。
書中將從三個角度帶大家重新思考關於朋友的種種:朋友是什麼?如何建立良好的友誼?什麼是友誼的本質?
由於Covid-19 的關係,與人相處的方法必須重新下點工夫,在本書的第七章,將為大家介紹如何縮短心的距離,來度過這個屬於特殊社交距離的時代。
不用和每個人都變成朋友,只要和能讓自己露出笑容、相處愉快的人交朋友就好了。
不過,同時也要磨練與人相處的技巧,就算面對無法讓你露出笑容、相處愉快的人,也要和平共處,不要互相攻擊或傷害對方。
希望大家都能調整對「朋友」的認知,當你思緒清楚、心靈平靜,就能培養成熟的人際關係技巧,確實地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內文試閱
◎為什麼需要朋友呢?
問你們喔,人需要朋友嗎?
「當然啊!」
「沒有朋友的人生也太寂寞了吧!」
想必可以聽見這樣此起彼落、大聲的回答。
那麼,再問你們一個問題:
「為什麼需要朋友呢?」
為什麼需要朋友呢?
「因為人類無法獨自生存。」
「為了互相支持、互相幫助。」
或許,也有人「從沒想過這件事耶……」。
我是這麼想的:需不需要朋友,每個人想法不同,也因人生經歷的時期、年齡而有所不同。
長大以後勢必會有認為工作、男女朋友、家人比朋友重要的時期,覺得「我不需要朋友」的人也愈來愈多。
不過,在孩提時期以及從國中升高中的時候,朋友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為什麼這麼說?
與其說是「需要朋友」,不如說是需要「交朋友的行為與行動」。
各位一定也認同,與朋友相處時並非只有快樂的一面,有時候會覺得麻煩,有時候也會發生不愉快的事。
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努力學習如何與他人建立關係、和平共處。透過與朋友相處,練習在社會上為了生存而必要的人際關係。
◎別人要怎麼做,是你無法控制的課題
對於「就算要我別太煩惱,但我還是很在意」的人,我想推薦心理學家阿德勒的思考方式。
超級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是以對話的方式呈現阿德勒的思想,專業的書籍內容,以對話的方式能夠變得具體、也更容易理解。
阿德勒說:
「所有人際關係的紛紛擾擾,都是因為一腳踩進別人的課題裡,或是別人闖進自己的課題裡所引起的。」
「別人的課題」,是那個人的問題,其他人無能為力。
「自己的課題」,是可以靠自己想辦法、努力就能解決的問題。
阿德勒要讀者像這樣學會「課題分離」,區分成自己能控制的事與不能控制的事,不能控制的事、就不要煩惱,這就是重點所在。
舉例來說,明明你什麼都沒變,原本感情很好的朋友卻突然變得冷淡。
改變態度的是對方,這是「別人的課題」,再怎麼煩惱「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我到底哪裡不好?」都無法改變。
因此,你可以告訴自己:「這不是我能夠控制的事情。」
你應該思考的是自己的課題,像是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應對、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
也許可以稍微拉開一點距離,觀察一下狀況。
對方的態度雖然很冷淡,依舊是自己珍貴的朋友,或許也可以告訴自己「就跟以前一樣親切地向他打招呼,就算他不理我也沒關係」;也可以不要執著於那個人,多跟其他朋友說話。
你只要專心處理自己的問題,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就好了。這麼一來,情況一定會有所改變,或許能重修舊好,也或許能交到新朋友。
重要的是專注在自己的課題上,思考自己想怎麼做,並為此採取行動。
◎沒必要和每個人都交好
「大家都是朋友、要跟大家打好關係」─從小,父母或老師是不是經常這樣教我們?
那是為了要讓年幼的小朋友知道不能歧視別人,要跟所有人都能和樂融融地打成一片,才會這樣教育我們。
聽到這句話,尚未發展出個人性格與自主性的孩子們,會乖乖努力地跟大家打好關係、跟大家當好朋友。
然而,到了國中的年紀,孩子就不再這麼單純了,即使告訴他們要把每個同學都當成朋友,好好相處,他們也聽不進去。
他們會開始感受到,「大家都是好朋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他們不是小孩了,已經開始進入大人的世界,所以不會像小時候一樣,被「大家都是朋友、大家都很要好」的觀念所束縛。
不一定要大家都很好也沒關係,「朋友」是在一起很開心的人、心意相通的人。
不過,一定要提醒自己,就算是無法成為朋友的人,也不要互相傷害,要建立起和諧的關係。
因此「與志同道合的人相處」的能力和「與合不來的人也能和平共處」的能力,兩者同等重要。
升上國中後,能這樣隨時切換自己的心態是最好的方式。
社會學家菅野仁先生寫了一本書,名叫《朋友這種幻想:社會學家教你不被人際關係困擾的八堂課》。
雖然是十多年前出版的書,但經由又吉直樹先生在電視節目上的介紹,引起廣大回響,再次受到世人矚目,許多人都買來看。
遺憾的是作者菅野先生在二○一六年過世了,但這本書的內容很仔細地說明充斥在青少年友誼之間、那股躁動不安的情緒究竟是從何而來。
菅野先生在這本書裡提到:「和誰都能變成好朋友、都能相處融洽是種幻想。」
我也有同感,不可能跟所有人都變成朋友;就算是這樣,也沒關係。
◎學會和合不來的人好好相處
「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與合不來的人也能相處愉快」,是兩種模式的交友力。
事實上,「與合不來的人也能相處愉快」的能力,比「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重要,這正是在校園生活中應該培養的能力。
你們有受教育的權利,不過在課堂上學習的科目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還有為了培養長大成人、擁有堅強又聰明活下去的能力。
能跟合不來的人好好相處,也是必要的「生存能力」。只要能與其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同心協力、互相幫忙,就能活得輕鬆許多。
因此,我們必須透過接觸不同的人、面對各式各樣的狀況,來反覆練習與人相處的方法。
在學校,可以練習即使不喜歡對方也不要硬碰硬、不要互相傷害,能夠平心靜氣地交流,並在必要的時候互助合作。
學校是練習「與人相處」的地方,也是學習與他人保持距離及人際關係的地方。
為何要重新編班呢?
這是為了教會孩子們,當環境改變時要如何適應新環境、怎麼交到新朋友,校園生活可以說是能經歷人際關係微妙之處的「小型迷你社會」。
為什麼我要強調「建立與任何人都能和平共處的關係」呢?這是因為我年輕的時候,有非常慘痛的失敗經驗。我直到高中畢業前,都有很許多好朋友,從未煩惱過交友關係。
我的家族成員很多,家裡經常有人進進出出、十分熱鬧,隨時都有許多人陪伴。
直到我大學落榜準備重考,開始獨自在東京生活時,因為環境變化過於劇烈變得十分焦慮,也因此有點鑽牛角尖。
即使考上大學,我也會說出批評他人、嚴厲的話,讓他們感到壓力。
當時我以為敢說敢言、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以為自己只是實話實說,並沒有惡意,這才是誠實面對對方的態度。
結果呢?
身邊的人紛紛離我而去,大家聚會時也不會找我,那段時間我陷入深深的孤獨,感覺無依無靠。
當時的我,沒有意識到「別讓對方感到不愉快」,是與人相處時非常重要的一環。
即使是誠實的意見,也要小心不能傷害對方、否定對方;只可惜,當時的我並沒有做到這一點。
因為缺少與人好好相處的能力,我在二十幾歲時過得非常失敗。
能體諒他人的心情、與人們建立和諧的關係,這在人際關係中來說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
如果不好好練習這點,肯定會反過來影響自己,留下痛苦不堪的回憶。
◎珍惜從「喜歡」中展開的世界
「交不到朋友。」
「不擅長交朋友。」
我非常推薦有這樣困擾的人,透過「喜歡的事物」來交朋友。
你喜歡什麼?即使沒有稱得上興趣的喜好,日常生活中應該也有許多讓你覺得「這個好棒啊」的東西吧?
無論是喜歡的動物、還是喜歡的食物、經常看的YouTube 頻道,什麼都可以。就算平常不擅長跟別人講話,一定也可以很輕鬆地聊聊自己喜歡的東西。
舉例來說,如果有人也跟你一樣喜歡某部漫畫,可以問對方最喜歡哪個角色、特別喜歡哪段情節等等,話題就會源源不絕地展開。
喜歡相同的東西,就很容易聊得很熱絡。
透過共同喜好的話題與對方產生共鳴、聊得非常愉快,這是與人相處時最快樂也最幸福的時光。
我認為能開心地聊喜歡的事物,是朋友的基本條件。
光是對方能與自己熱烈地討論共同喜歡的話題,就已經具備當朋友「在一起很開心,能產生共鳴」的條件了。因此,請珍惜自己喜歡的事物。
有許多契機能讓彼此成為朋友,例如有人看到你掛在背包上的吊飾,主動問:「你喜歡○○啊?我也是。」一下子就能聊得很契合。
「我們都喜歡這個耶」,是很好的開場白。只要擁有相同的東西或做一樣的事,很快就能打成一片,輕鬆的相處在一起。
我與從國中到研究所一起長大的朋友非常要好,其實是因為石川啄木的短歌。
國中時,國文老師要大家分組,兩人一組選一首喜歡的啄木和歌,研究後在課堂上發表。
我選的是「但願我能有愉快的工作,完成之後我想死」,他也選了同一首,很自然地就分成一組。
我們一起研究啄木的生平、和歌的背景,做功課的那段時間非常開心。從此以後,每次期中考或期末考前,我們都會一起讀書,也一起準備考試,順利考上理想的學校。
我當初怎麼也沒想到,彼此的友誼能一直延續到研究所畢業,他就是我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沒有人知道什麼樣的「喜好」能讓彼此變成朋友,緣分藏在各種難以預料的契機中。
◎沒有人喜歡被否定
「不,不是那樣的……」
「才怪,絕對不是!」
「怎麼可能,才沒有那回事!」
有人動不動就會否定別人說的話。
說話到一半被硬生生打斷,對方會感到說話內容和對話行為本身都遭到否定,因而生出不滿的情緒。
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養成否定別人的習慣,一不小心就禍從口出。不只青少年,就連大人也經常犯這種錯誤。
「可是○○○○,是嗎?」
「可是」,是語氣轉折的連接詞,整段話的內容聽下來,你其實沒有要跟對方唱反調的意思。
明明可以改說「所以」或「也就是說」,卻養成說「可是」的習慣,而且還沒意識到自己每次都否定了對方說的話。我想,這樣的人際關係一定充滿挫折。
「可是/但是/話雖如此/講是這樣講」─和人對話時,盡可能不要用這些詞語開頭比較好。
尤其是更不能否定對方喜歡的東西、覺得好的東西。
當對方說:「這個很棒喔!我覺得很有趣。」如果你回答:「那個很無聊。」說的人會受到雙重打擊,等於是喜歡那個東西的自己被否定,自己喜歡的東西也被否定。對方可能會覺得很傷心,也可能覺得你亂說話而感到憤怒,也可能討厭
否定自己的人,甚至是這三種情緒一次爆發。
每個人的喜好都不一樣,不要否定對方喜歡的東西,這是做人最基本的禮貌。
我曾經犯過這樣的錯,和年輕朋友聊天時,提到喜歡的音樂家。
朋友說出他喜歡的音樂家叫什麼名字時,我感覺有些意外,脫口而出:
「真的假的!那個人好在哪裡?」
我永遠記得,他的笑容在下一秒瞬間消失。
那時候意識到「傷害到他了」,想要馬上補救,可惜已經太遲了。
從此以後,不只音樂,那個人再也不跟我聊自己喜歡的東西了。
「好在哪裡?」光看文字或許並沒有否定的意思,可是一旦出現在對話裡,聽起來會讓人覺得被否定。
我深深的反省這件事。
有個自嘲「我是個宅男」的人,曾說過以下這句話:
「許多宅男其實都很體貼。可能是因為許多人都有過被罵『你好噁心』而有過受傷的經驗,很能了解別人的痛苦,所以不會自顧自地闖入對方的私領域。
因為不希望自己喜歡的世界受到否定,所以也不會去否定對方喜歡的世界。或許會覺得有點意外,但許多宅男都很有禮貌、很善良。」
完美地詮釋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表示他充分地理解到人際關係的微妙之處。
作者資料
齋藤孝
日本企業教育大師、溝通專家、知名教育家。 1960年出生於靜岡縣,東京大學法學院畢業後,繼續攻讀該校研究所教育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現任明治大學文學院教授。專長是教育學、身體理論及溝通論。 主要著作有《輕鬆聊出好交情》、《開口就能說重點》、《會議革命(暢銷改版)》、《出聲朗讀日語》(草思社出版,獲得每日出版文化賞特別獎)、《找回身體的感受》(NHK BOOKS出版,曾獲新潮學藝獎)、《成功的人哪裡不同?》(筑摩新書出版)、《一分鐘整理好工作》(PHP研究所出版)、《馬上用得著!聰明的談話術》、《一分鐘傳達重要事項》、《凡人成為菁英的守則》、《一定記得住!一分鐘輸出學習法》(以上皆為PHP新書出版)等暢銷著作。 相關著作:《10秒內言之有物的即答思考法:5天打造你的獨特觀點,立刻放大工作能見度!》《會議革命(暢銷改版)》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