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靜思語》:「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在逆境中保持靜心,就可以通過逆境,歡喜成長。」
一粒米要經過一連串磨練才能變成晶瑩剔透的好米……人也是要經過很多磨練,才能變成一個有能力照顧別人的人。這是一個碾米廠的女兒──雅美,帶領姊妹們走過困境,積極奮鬥,發揮大愛的故事。
【放下與承擔】
民國五○年代初期,身為碾米廠長女的雅美一身清爽便利地騎著罕見的山葉摩托車,機身後載著沉甸甸的米,穿街走巷地推銷自家新進的米。由於父親身體不好,聰明伶俐的雅美從初中開始就接手家中碾米廠的業務。「米的滋味就是幸福的滋味,賣米喔,就是要賣這種讓人家吃起來會覺得很幸福的好米啦!」堅持這種信念的雅美,和碾米廠的老主顧們逐漸建立起深厚的信任關係。
但有女已長成,父母開始擔憂雅美的婚事,「你沒聽過『緊紡無好紗,緊嫁無好家』」母親擔憂地說。二十四歲時的雅美終於在父母的勸說下,放下家中的重擔,到外面工作,並開始相親。在某次相親中,遇上從事土木建築的衍銘,衍銘對雅美可說是一見鍾情。但呆頭鵝的他,在家人、長輩、雅美姊妹的獻計及支持下,才將雅美娶進家門。
【事業起飛,與慈濟結緣】
初為人妻的雅美,嫁入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性活潑自由的雅美,努力適應節儉重視規矩的公公,並重頭學習料理家務。從未進過廚房的她,在回娘家惡補以及大嫂的協助下,終於慢慢上手。之後他們陸續有了四個孩子,隨之家中的收支越來越吃緊,雅美本來先幫忙先生接案子,後來乾脆鼓勵先生自己創業。銘衍除了技術面外,其他的雜務都由具生意頭腦的雅美一手包辦。鋼鐵廠也從一開始的創業維艱走向穩定發展。而在創業初期,雅美曾和銘衍談過:「若你事業順利的話,我希望在四十歲後有自己的人生規劃。」
雅美那時與大嫂曾到花蓮與上人見面,她希望能更深入地參予慈濟。時機成熟後,雅美開始與大嫂積極地參予慈濟活動,「六點以前,媽媽是慈濟的菩薩,六點以後,她就變回家庭主婦……所以,她是六點鐘的灰姑娘。」雅美的女兒這樣說著。
【做中學──慈濟大愛活動的生命成長與省思】
1991年大陸華中華東河水泛濫,災民受難慘重。慈濟舉辦了大型賑災義賣活動:而活動的總策劃,上人指定由林雅美師姊擔任。那是個十萬人以上的活動,活動雖然圓滿結束,但活動後的檢討會上,成員們可說是砲聲隆隆。那時,上人聽說有些人在「檢討會」裡鬧得不愉快,忍不住搖頭嘆息:「這些人啊,難道不曉得,活動是短暫的,頂多幾個小時就過去;因緣卻是永久的,無論善或惡都是一樣。這麼難得的機會,卻為了已經過去的幾小時,結下長久的惡緣,這些人到底是聰明還是愚癡呢?」有位師姊聽了上人的話,對那些一直強調自己做了什麼事,然後把功勞都攬在身上的人,所做出的寬容回應,讓雅美非常認同,什麼不平的怨氣也沒有了。「種花人與採花人,我們要立志當個種花人,不要去當採花人。因為,花的生命,是在辛苦澆種、培育的過程之中,並不在那表面綻放一時的花朵之中。」
其後林雅美師姊秉持著「做活動結好緣」的精神,努力不懈地策劃各種活動,從錯誤中累積豐富的經驗,從活動中對自己的生命有更深的體會,並將慈濟精神推廣到澳洲。在「做中學」之中,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歡天喜地」的辦活動,將幸福不斷散播出去。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