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療癒場(四版):探索意識、宇宙能量場與超自然現象
- 作者:琳恩.麥塔嘉(Lynne McTaggart)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1-02-05
- 定價:350元
- 優惠價:7折 245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245元,贈紅利1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32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美國百萬暢銷書,《念力的祕密》作者首部國際暢銷作品
從科學角度研究心靈領域的經典之作,
精彩好讀如科學偵探小說,絕對顛覆你對宇宙萬物的看法!
思想是由什麼組成的?
人類的意識也施力形塑了現實世界?
為何人類單憑「期望」,就足以影響事件?
自古相傳的聖域真具有特殊的氣場?
心靈治療能改善重症患者的身心健康?
超覺靜坐能夠降低犯罪率,促進世界和平?
一群來自世界各地、勇於挑戰的前衛科學家要告訴你,
人類的求知和溝通能力遠比我們所了解的更為深奧、浩瀚。
我們其實遠比自己所想的更有本事,
不僅可以自我療癒,更可以療癒世界。
關於本書
科學不只是冷硬的數據,實驗證明,整個宇宙都瀰漫著一種所謂「生命力」,也有人稱之為集體意識。幾十年來,各種領域的科學家與專家就多種專精領域,在世界各地精心設計、執行各式實驗。他們發現,從基本原理來看,所有生物全都是一股能量場裡的能量組合,這種脈動能量場像是動力機,啟動我們本質和意識的核心。在最根本存在層次裡,所有人彼此都有連帶關係,而且和世界也有牽連,也就是,我們正和我們的世界共振。
他們以科學的觀點,通盤解釋人類在過去幾百年來堅信不移、卻苦無確鑿證據或無法圓滿解釋的各種信念,好比另類醫學、靈力治療、超感官知覺和集體潛意識等。而所謂的異能──預感、追朔「前世」、千里眼影像、心靈治療天賦──其實非屬異常,也非罕見,而是所有人都有的本領。如果我們能夠依循科學途徑來認識這種潛能,那麼說不定就能學會如何條理運用這類本領。
我們的力量遠超過自身所知,有能力療癒自己、親友,甚至我們的社群。每個人都有這種本領,並能凝聚成更強大的集體力量,來改善我們此生的命運。就所有層面來講,我們的生活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書是以科學角度研究心靈領域的代表作品之一,試圖整理分歧研究,統合構成完整體系;也針對於宗教、祕術、另類醫學或新時代思維等領域,採科學方法來驗證虛實。
目錄
〈專文推薦〉我們就坐在宇宙的中心 邱雅惠
〈專文推薦〉充滿靈性的科學佐證 莫雪
〈專文推薦〉說奇論異略窺天機 陳國鎮
〈專文推薦〉面對真相再學習 章成
序言 即將來臨的變革
第1篇 共振的宇宙
第1章 黑暗中的光明
發自內心的理性領悟
祕密實驗
量子世界
挑戰科學常規
第2章 光明之海
尋找嶄新能源
浩瀚無盡的零點場
「場」與能波
寄予厚望的能量之海
重力對上零點能
一通狂妄留言
零點能潛力向度
第3章 光的存在
波普的假設
身體指揮家――光子
難解謎團
神祕光子流
顛簸的研究之路
用光溝通
第4章 細胞的語言
「水的記憶」事件
分子識別頻率
反覆驗證
第5章 與世界共振
破解謎團的開端
傅立葉變換
頻率語言
腦中的頻率分析器
捕捉編碼波
體內的網際網路
「意識」的另類觀點
第2篇 浩瀚的心靈
第6章 察人之所未見
超感知覺
心靈致動
為邊緣科學另闢生路
第7章 分享夢境
思維傳遞
意向影響力
遠距影響力的本質
冥想體驗
和宇宙對話
第8章 擴大眼界
和通靈大師的實驗
最理想的間諜人選
「潛入」俄國軍事現場?
無遠弗屆的遠距觀察
人皆有之的本領
精確驗證
第9章 無窮盡的此時此刻
「預見」未來
雷丁的實驗
生理層級的預知
回溯時空之旅
過去、現在、未來
第3篇 接通宇宙能量場
第10章 療癒場
遠距心靈治療
人類意念可以影響事件
嚴謹的科學檢驗
單憑意向就能發揮療效
第11章 蓋亞發出的電報
集體意識
凝神專注的片刻
聖地的特殊氣場
電視節目實驗
校準頻率的共鳴
集體意識的影響層面
蓋亞電圖
世界心靈
第12章 零點時代
零點能量的未來應用
迎向全新的世界觀
致謝
參考文獻
內文試閱
第1章 黑暗中的光明
艾德.米切爾(Ed Mitchell)的遭遇,或許是無重力現象造成的,也或許是由於他的感官全都受到扭曲。當時他已經在返航途中,距離約還有四十萬公里,老家就位於雲層掩映、藍白相間的新月形地表某處,透過阿波羅十四號指揮艙的三角窗間歇可見。
兩天之前,他成為第六個踏上月球的人。旅程圓滿成功:那是第一趟肩負科學研究工作的登月任務,所掌握的九十四磅岩石、土壤證明了那項成就。儘管他和他的指揮官艾倫.薛帕德(Alan Shepard),都沒有登上那座標高約兩百三十公尺的古老圓錐隕石山峰頂,不過其他表定項目則全都實現了。那張羅列詳盡的工作計畫表,就貼在他們的腕部,幾乎是把兩天行程的每分鐘事項全都詳盡列出,而且也都條理完成。
他們還有一點考慮得並不周延,那就是這處重力微弱、又沒有大氣稀釋作用的無人世界對感官會產生何種影響。那裡沒有樹木或電話線一類的路標,事實上,在那片滿布塵灰的景觀裡面,就只有狀似昆蟲的心宿二號金色登月艙,他們對於空間、尺度、距離或深度的感覺,全都受到嚴重扭曲;早先米切爾就已經駭然發覺,在高解析照片上小心註記的每個導航點,距離全都至少是預期值的兩倍。那就彷彿是在太空航行期間,他和薛帕德都縮小了,而從老家看來似乎是細小凸丘和脊線的月面構造,突然間全都膨脹兩公尺或更高。另外,在他們自覺尺寸縮小之際,同時也比以往都更輕盈。他體驗到一種古怪感受,由於弱重力拉扯,他覺得本身很輕盈,而且儘管身上的笨拙太空裝既沉重又臃腫,但每踏出一步,他卻都有浮力撐持的感覺。
那裡還有太陽的扭曲效應,在這個沒有空氣的世界裡,陽光清亮不受絲毫擾動。在這種眩目陽光之下,就連較寒冷的早晨,在還沒有達到攝氏一百三十度最高溫度之前,隕石山、地標、土壤和地面(甚至連太空本身)整個一片澄澈,醒目浮現。就習慣於大氣柔和濾鏡作用的人而言,那種鮮明陰影輪廓,那種青灰色土壤的變幻色彩,完全是在玩弄詭計矇騙雙眼。有一次他和薛帕德距離圓錐隕石山邊緣還不到十九公尺,大約只剩下十秒鐘路程,他們卻深信自己沒辦法及時抵達,結果便掉頭返回--這項疏失後來讓米切爾痛自悔恨,因為他一直期盼能夠到那裡看個仔細,好好打量月面高地那處直徑三百三十五公尺的穴內景觀。他們的眼睛不知道該如何詮釋這種超視覺狀態,視野所及沒有東西存留,卻也沒有東西藏匿不見,而所有東西也都少了細節。放眼所見盡是鮮明對比和陰影,讓眼睛不知所措。就某種意義來說,他雙眼所見比他歷來所見全都更鮮明,卻也更加模糊。
發自內心的理性領悟
排定的密集活動執行期間,他們幾乎都沒有時間反思懷想,或者針對這趟旅程更恢宏的目的做任何思索。他們在宇宙間的航行距離已經超過之前的所有人,然而肩上的重擔卻令人氣餒,他們知道自己每分鐘都要花美國納稅人二十萬美元,老是覺得得不斷注意時間,時時檢視休士頓為他們規畫的繁忙進度,把表定細項逐一完成。直到登月艙和指揮艙重新接合,以兩天行程返航地球時,米切爾才能夠把沾滿月球土壤的太空裝脫下來,身著長內衣褲放鬆心情,設法釐清思緒,把他的挫敗和紛雜心思稍做整理。
小鷹號緩慢轉動,就像鐵叉上的烤雞,這是為了平衡太空船各側船身所承受的熱效應;而在緩慢繞轉期間,透過窗戶可以看見地球間歇進入眼簾,在吞沒一切的暗夜星辰當中,地球只是顆渺小的新月星體。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地球和太陽系其他範圍變換位置,進出視野,這時的天空並非只是位於那群太空人的上方,它和我們平常所見不同,是一種無所不包的實體,從四面八方把地球包覆在內。
就在那時,米切爾朝窗外凝望之際,經歷了這輩子最奇特的體驗:那是種「相連合一」的感受,彷彿所有行星和歷來所有的人,全都以某種無形羅網交結相依。片刻,那種恢宏格局讓他幾乎喘不過氣來。儘管是照常轉動旋鈕、壓摁按鈕,他卻覺得自己脫離了身體,彷彿是另一個人在執行導航。
似乎是有種強大的力場把所有的人連結起來,把他們的意向和思維,還有每隻動物,連同一切無生命物質形式,上下古今完全包納。他所有的舉止思緒全都會影響無垠宇宙的其餘部分,而且無垠宇宙間的一切事件,對他也都會有雷同影響。時間只是一種人為構造。他覺得自己過去所學有關於宇宙,還有人類與事物有別的一切道理全都錯了。沒有偶發事件或個別意向。歷經幾十億年綿延不絕的自然智慧,冶煉出他這個人的構成分子,同時也促成他本人這趟航行。這不只是一種心智的理性領悟,更是發自他內心深處,排山倒海的感受;就彷彿是肉身向外延伸,跨出窗外,直抵無垠宇宙所能企及的最遙遠疆界。
他並沒見到上帝的臉孔。那不像是正規的宗教體驗,還不如說是了悟至理的眩目顯現--東方宗教常以「一體忘我」稱之。在那一剎那,米切爾彷彿發現且感受到了「至高力量」。
他偷覷薛帕德和阿波羅十四號任務的另一位太空人斯圖.羅薩(Stu Roosa)一眼,尋覓他們是否也有這類體驗的蛛絲馬跡。不過,此時薛帕德和斯圖顯然都正下意識地從事他們分內的工作,因此他完全不敢提起,沒有談到他心中開始湧起的感受,他覺得那是他生命當中至關重要的關鍵時刻。
祕密實驗
在整個太空計畫當中,米切爾一向有點特立獨行,而且以他四十一歲的年紀,儘管還是比薛帕德年輕,在阿波羅計畫成員當中肯定算是比較年長的一員。噢,就這部分,他的模樣和舉止都很適切,他一頭黃棕色頭髮,闊臉,中西部人長相,而且語氣慵懶,講話慢條斯理,就像是商務航機駕駛員。
不過,在旁人眼中,他還帶點知識份子氣息:成員中唯一同時擁有博士頭銜和試飛員資格的人。他進入太空計畫的途徑肯定算是異數。他認為在麻省理工學院拿到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會讓自己變得無可取代(他就是這麼審慎地為進入航太總署鋪路),但他卻是直到事後才想到,以自己在海外累積的飛行時數,還要再做增補才能取得資格。不過,提到飛行,米切爾可算是行家。他和其他同事一樣,也曾經到莫哈維沙漠(Mojave Desert),在查克.葉格(Chuck Yeager)「飛行馬戲班」中隊待了一段時間,讓他們所駕駛的飛機凌駕原本的設計構想,極致發揮性能,甚至還一度成為同儕的教練。
不過在他心目中,與其認定自己是名試飛員,他寧願自許為探索者:當代的真理探詢者。他對科學的興趣,始終和年輕時代對浸信會基本教義派的熱情相持不下。他成長於新墨西哥州羅斯韋爾市並非偶然,那裡正是人類目睹第一起疑似外星人事件的發生地點--距離美國火箭科學之父羅勃特.哥達(Robert Goddard)的住家,只超過約略一公里半路程,而跨過山脈幾公里之外,也正是原子彈最早的試驗場地。科學和靈性在他身上並存著,彼此角逐地位,不過,他期盼兩者能以某種方式握手言和。
此外,他還對組員隱瞞了某些事情。那天傍晚過後,當薛帕德和斯圖在吊床上就寢,米切爾悄悄展開行動,繼續執行在這整趟探月往返航程中持續不絕的實驗。近來,他一直沉浸在意識和超感官知覺實驗,花時間學習約瑟夫.萊因博士(Dr Joseph B. Rhine)的研究成果。萊因是一名生物學家,他針對人類意識完成多項超感官領域實驗。米切爾最近結交了兩位擁有博士學位的朋友,也都針對意識本質不斷進行可靠的實驗。他們都意識到米切爾這趟探月旅行將為他們帶來獨一無二的機會,得以試驗人類傳心術是否能超過萊因博士在實驗室裡使用的距離。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探知這種溝通法是否能夠延伸至遠達地表所能夠企及的距離之外。
從就寢時間算起,已經過了四十五分鐘,如同他在航向月球兩天期間的作法,米切爾取出一個小型手電筒,在寫字夾板紙上任意寫下幾個數字,分別代表萊因博士著名的齊納符號(Zener symbols),包括:方形、圓圈、十字形、星形,還有一對波形線。接著他有條不紊,逐一對著數字凝神專注,試圖把他所選的項目「發送」回老家給那群同事。儘管實驗令人感到振奮,他卻守密不宣。
曾經有次,米切爾想和薛帕德討論意識的本質,不過他和這位上司並不是十分親近,而且其他人也不像他同樣熱中於這樣的話題。脫離地球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有些曾經想到上帝,而且太空計畫的所有成員也都了解,自己是在尋覓宇宙運作方面的新事物。倘若薛帕德和斯圖知道米切爾努力在把自己的思維發送給地球上的人,他們將會比以往還更加確信他就是個怪人。
米切爾完成當晚的實驗,打算在隔天傍晚再做一次。不過,經過稍早的經驗,他幾乎不覺得還有必要再做了;當時他在內心已有定見,深信人類心智彼此相連,人類和世界上其他的一切全是相連的。他直覺接受這點,但他另一部分科學的理性卻覺得還不夠。往後二十五年間,他一直期望倚靠科學對自己闡明真相。
◇
米切爾平安返家。對當時而言,任何在地球上進行的自然探勘,都無法和前往月球相提並論。隨後不到兩年時間,最後三次探月航行都由於資金短缺而取消,於是他離開了航太總署,展開一趟真正的旅程。事實將會證明,探勘內太空將遠比登月行動或尋訪圓錐隕石山耗時,也困難許多。
米切爾並沒有按照計畫完成所有六次實驗,而且過了若干時間後,他才把自己完成的四次資料拿來和同事在地球上的六段猜測過程所得數據進行比對。結果確認雙方的相符程度顯著,僥倖發生的機率為三千取一。他的超感官知覺小實驗成功了,當時確實違反一切邏輯推理,產生某種溝通現象。這些成果和萊因早先在地球上所完成的同類實驗結果相符。
米切爾在太空中電光火石的瞬間體驗,大大影響他原本的信念,在內心引發細微裂痕。不過,那次經驗最讓米切爾感到困擾的,是科學就生物學提出的最新解釋,特別是就意識方面的學理。如今這方面的理論似乎是簡約到令人不可思議。儘管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的那幾年還讀過探究宇宙本質的量子物理學,如今生物學看來卻依舊深陷泥淖,困守四百年前的世界觀。當代生物學模型的基礎,似乎依舊沿用牛頓的質能古典觀點,實際存在的分離物體在沒有東西的空間,採可預測的方式移動。另外有些人則採取笛卡兒的觀點,認為身體和靈魂(或稱為心靈)是彼此分離的。在這種模型裡面,沒有任何東西能夠精確映現真相,包括一個人的真正複雜特性、人和所處世界的關係,或最具體而言--人的意識;實際上,人類和組成身體的各個部位,依舊被當成機械裝置。
有關生物深奧謎團的生物學解釋,大半都是解構研究對象,細分至渺小的顯微尺度,企圖藉此來認識整體。據推測,身體是由於遺傳銘印、蛋白質合成和盲目突變,才長成現有的模樣。根據現代神經科學家所言,意識存在於大腦皮質區--這完全只是化學物質和腦細胞混合產生的結果。在我們腦中播放的畫面,就是化學物質生成的;而觀賞電視的那個「它」,同樣也是化學物質所生成。由於人體本身錯綜繁複的機械性運作,我們才得以認識這個世界。由此可見,現代生物學並不認為這個世界終究不可細分。
量子世界
米切爾曾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量子物理學,當時他便了解,就次原子層級來看,牛頓觀點,或就是古典觀點(認定萬物都是採令人安心的可預測方式運作的理念)早就被更混亂也更不確定的量子論所取代。根據這項理論來推斷,宇宙本身和運作方式,全都不像科學界過去所設想的那般條理井然。
在最基礎層級,物質並不能細分為獨立存在的單元,甚至還不能做完整描述。次原子粒子和撞球不同,並非實際存在的細小物件,而是種尚未確立的振動能包,這類封包不能精確定量,其本身也無從認識。其實它們都像是患了精神分裂症,有時候舉止像是粒子(侷限在小空間內的固定事物),有時候則像個波(比較會擴散的振動事物,還會跨越大片時空向外延展),而偶爾則同時又像波又像粒子。
量子粒子還無所不在。例如,電子從一種能態躍遷進入另一種能態時,似乎會同時針對所有的可能新軌道做充分測試,猶如想買房子的人試圖在同時間住進街區的所有房子,接著才選定自己最後在何處落腳。萬事萬物都不確定,也都沒有確切的位置,只能說你或許可以在某個位置找到如電子等的事物;也沒有確立的事件,只能說某事件可能會發生。在這個現實層級,沒有任何事物是必然的;科學家必須甘願只能靠機率來揣測。做計算時,充其量也只能得出機率--也就是當完成某項測量,擁有若干比例次數得出某項結果的可能性。
因果關係在次原子層級已不再成立。看來牢靠的原子,或許會突然經歷某種內在分裂,卻沒有明顯起因;電子無端從一種能態自行朝另一種能態躍遷。一旦你愈來愈靠近地端詳物質,會發現它甚至已不是物質,亦即並非你碰觸得到、描述得出的實體,而是一群不確定的自我,全都同時列隊四處遊行。
在物質的最基本層級,並沒有靜態確立的宇宙,其實世界本身和各種關係都不確定、不可預測,那是種純粹潛在的、無限可能的狀態。
科學家可以接受宇宙間萬物普遍相連的現象,但只適於量子世界:也就是說,只適於無生物領域,而不適於生物界。量子物理學家發現,次原子世界的一種奇特屬性,稱為「非定域性」,這是指量子實體(好比單一電子)在任意距離之外,瞬時影響其他量子粒子的能力,而實際上,彼此之間卻沒有任何作用力或能量的交流。這暗指一旦量子粒子相互接觸,儘管後來彼此分離,卻依舊保持聯繫,而且不管兩者分離多遠,其中一個有任何行動,始終都會影響到另一個。愛因斯坦謔稱之為「鬼魅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而他之所以認為量子力學並不可靠,這也是其中一項主因。不過自一九八二年以來,已經有幾位物理學家檢驗這個現象,並確立這是事實。
非定域性撼動了物理學的最底層根基。物質不能再以分離物件視之,行動不必然是源自可觀測空間某處的可觀察起因。愛因斯坦所認定的最根本公理錯了:「在物質的特定階層,東西能夠以超光速移行。」次原子粒子細分時並無意義,只能夠藉由相互關係來了解。世界的最根本層級,就是一片糾結相依的複雜網絡,永遠不可細分。
這種宇宙相互關連的最關鍵成分,或許就是在一旁觀察的生存意識。按照古典物理學的觀點,實驗者是個分離的實體,這群男女實驗者藏身玻璃窗後默默觀測,試圖了解這個不管有沒有自己在觀測都仍持續運轉的宇宙。然而,量子物理學研究卻發現,一旦做了觀察,完成測量,這時任意量子粒子的一切可能狀態便全都瓦解,構成一個不變的實體。
為了解釋這類奇特狀況,量子物理學家提出假設,認為在觀察者和被觀察對象之間有種連帶關係--這類粒子原本只能視為「或許」存在於時空之中,然後當它們「受到擾動」,這時觀察和測量動作,便迫使它們凝成固定狀態--就像果凍凝固變硬。
這種驚人的觀測結果危及了現實的本質,也隱含令人不安的意涵。這暗指觀察者的意識,造就了被觀察對象。宇宙萬物全都要受到我們的知覺影響,沒有一件是真正獨立的「東西」。我們每天、每分鐘都在創造我們的這個世界。
挑戰科學常規
看來,米切爾心中面臨的主要矛盾在於,物理學家怎麼會要人們相信棍棒石塊與內部的原子粒子竟然分別遵循不同的物理定律,而且竟然有一套定律規範細小物體、一套規範大型物體、一套定律規範生物,以及另一套則規範無生物!
當然,古典定律肯定適用於運動的基本特性,可以用來描述骨骼是怎樣把我們撐起來,或者我們的肺部是如何呼吸、我們的心臟如何搏動、肌肉如何負荷重物。同時,身體的多種基本歷程,好比進食、消化、睡眠、性功能,確實都要受到物理定律規範。
然而,古典物理學或生物學,並不能說明其他的基本課題。好比,我們為什麼能夠思考?細胞怎麼組織起來?為什麼眾多分子變化歷程,都是在瞬息之間同時展開運作?既然手臂、腿肢的基因和蛋白質並無兩樣,為什麼卻是分別發展出臂、腿的樣子?我們為什麼罹患癌症?我們這部機器為什麼這麼神奇,能夠自行療癒?還有,什麼叫做知道?--我們怎麼知道我們知道什麼?科學家或許能夠明察秋毫,認識螺釘、螺帽、關節和各種輪子,然而他們對推動引擎的力量卻是一無所知。他們或能處理身體的最細微機制,然而對最基本的生命之祕,卻顯然還是一無所悉。
如果量子力學定律不只適用於次原子世界,對整個世界也一體適用,不只適用於物質世界,也能在生物學應用,那麼正規生物學顯然有種缺失,因此才無法解釋生物組織原理--講不出人類意識之所以然。到頭來,牛頓的理論還是由量子論學者著手修正,同樣,或許海森堡和愛因斯坦兩人也都錯了,或至少只有部分正確。倘若量子論的生物學應用範圍還能擴大,那麼就可以發揚一種觀點,認為我們是一種複雜的能場網絡,而且和體內的細胞系統也有活潑互動。就如米切爾在外太空的體驗,世界成為一種相互關連、不可細分的矩陣。
米切爾開始大量閱讀討論宗教體驗的書籍,鑽研東方思想以及意識本質方面的瑣碎科學證據。他和史丹佛的幾位科學家,合作發起幾項初步研究;他創辦了一個名為「知性科學研究院」的非營利組織,宗旨是要資助相關研究,並開始彙整意識科學研究寫成一本書。不久之後,他便心無旁騖,其他課題絕口不談,沉浸其中流連忘返,婚姻還因此破裂。
儘管米切爾的研究並沒有燃起革命火花,不過他肯定播下了火種。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學零星冒出溫和異議人士,他們反對牛頓和達爾文的世界觀,駁斥物理學二元論與人類知覺的現有觀點。米切爾在研究進程中,開始和聲譽卓著的科學家接觸,他們分別在耶魯、史丹佛、柏克萊、普林斯頓和愛丁堡等多所知名重要大學服務,而且都有違反常理的研究發現。
米切爾因為自身經歷了主顯體驗才滋長出新的世界觀,而這群科學家卻非如此。他們完全是因為研究結果違反常理,與公認的科學理論不符。研究實驗得到方形結果,但理論卻是圓的,不管付出多少努力,硬是想套用理論來說明結果(在許多情況下,這群科學家都希望能夠套用理論,或者就乾脆狡辯來解釋發現),結果始終無法自圓其說。這些科學家多半是偶然得出這類結論,彷若他們搭火車卻下錯了站,身為真正的探險家,就算是偏離預定行程到了其他地點,探勘行動仍是要繼續下去。
這些研究人員都有一項重要特質,他們完全願意放下猜疑,對真正的發現抱持開放態度。就算必須挑戰既有常規,讓自己不見容於同儕,或者遭受責難還毀掉學術前程也都在所不惜。如今,掀起科學革命就等於是和學術自殺打交道。儘管學界倡言自由,鼓舞實驗,其實整個科學架構大體上還是要靠公認的科學世界觀才能續存。研究資助體系競爭劇烈,加上著作發表和同儕審閱系統,每個人都必須認同這套世界觀。這套體系所鼓勵進行的實驗,宗旨往往都與現存事理觀點相符,或者能夠進一步開發產業技術,至於能夠促成真正改革的項目則屏除在外。
從事這類實驗的科學家,全都覺得自己瀕臨緊要關頭,認知到這將會徹底改變我們對現實和人類的認識。然而,當年那群少數科學家在沒有羅盤指引的環境下,進行了先驅探勘。少數幾位科學家在獨立研究上雖發現零星線索,卻惶然不敢交換意見。他們找不到共通語言,因為他們的發現,絕非語言所能形容。
然而,當米切爾和這群人接觸,他們的零散研究成果便開始聚攏,構成一套另類理論,勾勒出演化、人類意識和一切生物的動態關係。產生出最有發展前景的一統世界觀,並不只是一種抽象學說,它還有實驗和數學方程式作為實證基礎。
米切爾資助若干研究,樂於運用他的名流地位,以國家英雄身分來推廣這類研究,讓這群科學家相信,其實他們並不孤單。
這些研究匯聚構成一個重點--「自我」擁有一種場,能影響世界,也受世界影響。另外還形成一點共識:這些被執行完成的實驗就像柄利刃,刺入現有科學理論,直指最根本核心。
延伸內容
專文推薦一 我們就坐在宇宙的中心 邱雅惠
在東方的身心保健哲學觀裡,認為一個人的身體出了問題,包括臟器的疾病甚至是細胞突變的癌症,是因為一個人的「氣」不順、阻塞、出問題。所以有許多的人平時會以練氣功來保養身體,如果罹患了疾病,也會加強氣功的療效,轉換好的氣,來尋求自我療癒。
記得前一陣子有位研究磁場的國外學者,專程到台灣來測量台灣幾處的磁場(如:大安森林公園),且提出了「磁場」越強對身體健康愈有益處;還有在台灣也蔚為流行的,並且風靡日本的「風水」,也以各種元素(比如金、木、水、火、土等)的補強、補弱來尋求人與環境之間的平衡與協調,以增進人的健康並祈求財富與平安。
似乎從古至今,各個領域對研究能量的主題,有著高度的興趣,並賦予不同的名稱與效益,想當然爾,科學家更本著想打破一味只是口耳相傳的迷思。提出假設、驗證、科學證據,為能量現象提出合理解釋,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最著名的E=mc2方程式,許多的科學家,如本書所提到的普索夫和海甚,更因為此方程式的啟發,提出更多能量可以轉換質量的科學實驗。事實上,物理實體只有一種:能量。質量並不相當於能量,質量就是能量。
既然,無論是世界萬物,我們手中掌握的一切東西,不管是多麼致密,多麼沉重,多麼巨大,在最基礎層級,全都歸結為一群電荷,那我們又該如何更進一步了解這一群電荷,是怎麼主宰著我們的生活? 新時代身心靈導師賽斯是非存在於二次元的意識,對物理學、種種物質實相有其專精的見解,並提出其看法:「每一思想與情感自發地以單一或複雜的電磁單位存在……每個人都無意識地扮演『變壓器』的角色,自動地把非常精密的電磁單位轉化成物質……意識單位帶著電磁電荷組成電磁單位,電磁單位再組成原子,原子再組成分子,分子再組成物質……」也就是我們的思想、情感都是帶著電荷的,這樣的電荷更以其獨特的性質形成強大的引力場,驅動宇宙的無限能量,創造人生的種種事件。
在數年的新時代觀點的洗禮與身心靈實務輔導的經驗裡,我們認為「思想是有力量的」,並藉此來協助癌症個案的療癒,癌細胞可以說是一個人在潛意識裡啟發動了求死的欲望,於是癌細胞就像一股強大的、狂野的能量,除了自身細胞無法正常新陳代謝外,還會侵略其他正常的細胞以帶來毀滅性的效果,所以要回過頭來問這個人的生命出了什麼事?以至於求死的欲望更勝求生的欲望?治療的重點並非只是一味把癌細胞拿掉、操縱物質,而是要更深入這個人的生命內涵,要去轉化的是,是什麼樣的思考模式、情感態度讓一個人想求死?一旦這個人的困頓思想與困境得到了澄清、解決、轉化,而由之升起的是求生的欲望。
此刻自身磁場的改變,氣也順了,身體自然會好轉與療癒。即「以心轉境」、「你,就是世界」等概念,與本書中所列的幾位優秀研究者雅恩等人想證明,在某些層級上心靈是能夠支配物質是不謀而合的。
筆者對本書的結尾深有感觸,科學不只是生冷的數據,而是即將進入一場科學的革命——科學要證明確實有高等意識的存在,人類不只是沒有靈魂的軀殼,我們與所有的生靈全都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彼此交流著、共振著存在於宇宙(無論是物質宇宙亦或心靈宇宙)的「電荷」不是嗎?科學不再只是冷感、理性的質疑,更試著帶領我們恢復樂觀的意識,告訴我們始終不是孤單的,始終都是大我整體的一部分,自古以來,我們始終都身處於萬物核心。
邀您一同翱遊這本由理性、感性、超感官能力交織的劃時代作品。
(本文作者為中華新時代協會賽斯學派心靈輔導師)
專文推薦二 充滿靈性的科學佐證 莫雪子
此刻你已經是處在一個療癒場的核心中了,就看你是否察覺到。 新時代的訊息一再告訴我們:思想導引能量,能量跟隨思想,你意識集中的地方,就是能量的焦點,以此思想意識的力量,我們創造了實相。
你可曾想過「思想」是由什麼組成的嗎?人們真能影響他們眼前的現實世界嗎?何謂集體意識、遠距療癒?宇宙的能量共振場是如何形成的?人類意識的相干性可以實際接通宇宙能量場,藉此來保健身心的健康,進而用來療癒別人嗎?心靈治療對肉體的病症又能產生多大的療效? 這些深奧、又帶著些許神祕色彩的大哉問,將在本書中為你一一揭曉。 從多位物理、科學家的文獻中,我們認知人體基本上是碳結構組織,共有二十種不同的胺基酸形成它的生理結構,而大腦是由很多微小的神經細胞所組成,這些神經細胞稱為「神經元」,當神經元伸出微小的觸手和其他神經元相連,組成一個神經網路,而每一處神經元相連的地方,都會蘊育出一個思想或是一個記憶。這時大腦會透過「聯想記憶」的法則,來建構它各式各樣的概念。
根據普里布蘭姆提出的明證,就一般知覺機能而言,我們的腦部樹突網路從零點場接收資訊的能力有嚴格限制,我們只能調到有限頻率區段。但是每當在靜坐、冥想、放鬆或是在作夢時,我們的「頻寬」也就會相對的擴增,並得以在零點場中接收更多種波長。 威廉.布勞德也認為:我們每個人都能讓願望成真,但要當心你的起心動念。他曾經做過測試,運用意向來促成特定的後果。他發現,只有當他溫和、簡單的許願,而不是運用毅力強求時,測試才能成功。
這就好比你期望自己能夠入睡,你愈努力嘗試,對入眠過程的干擾就愈大。布勞德認為,人類似乎是在一一世間的艱苦、激勵強求,以及在宇宙能量世界放鬆、包容、沉靜的兩個層次中反覆運作。 證據也顯示:心靈能夠支配物質,至少就次原子層級而言。人類意識有力量促使隨機電子裝置有序運作。這也說明為什麼有人對機器有正負面的影響,如果你的電腦、電話包括你所接觸的任何電子用品,在一天當中同時失靈,不要自認是個倒楣鬼,只要重新審視你的心識,扮演好「觀察者」的角色就行了。
書中多位科學家也提供證據,我們的天生自然狀態就是一種「探戈關係」,那是一種相互影響不絕的狀態。如同我們的次原子粒子成分都不能和周圍的空間粒子區隔,生物也不能彼此分離孤立存在。而生命界的自然態顯然就是秩序。
有趣的是,這種「探戈關係」除了擴充到我們的肉身過程,也延伸到我們的思維,無論是在我們的清醒時刻或是夢境中。於是我們和宇宙能量場不停的在進行對話,從那裡取得東西,也讓它更豐富。 所以你能理解,我們的智力、創造力及想像力,都不是束縛在我們的腦中,而是與宇宙能量場的互動現象嗎? 在書中第十一章〈蓋亞發出的電報〉一文中也提及,近二十年來,超覺靜坐組織都在進行系統測試、研究,檢視團體冥想是否能夠舒緩世界的暴力和爭端。印度瑜伽大師瑪赫西也認為,個人壓力會導致世界壓力,而團體安寧則會造就世界安寧。
根據「瑪赫西」的效應觀念,規律修習超覺靜坐、團體冥想,會讓你與一種連結萬物的基本源場取得聯繫,而這種概念和零點場相仿,只要投入的人數夠多,協調性就必然會向外傳播、延伸,遍及整個族群。
本書作者琳恩.麥塔嘉,以一個追求真理的人而言,真的值得榮耀。她耗費多時,彙整了幾位窮畢生之力,執著探討及不停辯證的科學家們,他們偉大的科學實驗,為我們啟示浩瀚無邊的「靈性科學」,及壯闊維度的「零點場」如何成為與無垠宇宙聯繫的媒介。 琳恩的這本書,將在新時代的思維中,為我們帶來堅毅的佐證。
(本文作者為臺灣靈氣文化研究協會創辦人、國際卡魯那靈氣臺灣分部負責人、
喜馬拉雅生活空間執行長,多年來持續探索新時代的訊息及宇宙能量的研修與運用)
專文推薦三 說奇論異略窺天機 陳國鎮
說到宇宙之大,就覺得自己非常渺小,無數星星和我們總是遙相對望,永遠都觸碰不到。宇宙的年紀有一百三十七億年,而人生一世不及百歲,相形之下可謂剎那即逝。仰望浩瀚長空,不知潛藏了多少神奇與奧妙,窮畢生之力也看不完猜不透,因此常教人不勝唏噓。詩人陳子昂心有所感寫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芸芸眾生和遙遠的星辰,真的如此漠然疏離嗎?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說,任何物體在真空的速率都無法超過光速,人類費了很大的勁才踏上月球,想要再和太陽系其他行星打交道並不容易,想逃出太陽系的束縛,深入無垠的太空和更多星群碰面,那肯定短期內可望而不可及。
人類從遠古以來,就對宇宙萬象充滿好奇、玄想和觀察,有許多民族都知道月運星移,對大地生物的生長收藏有深刻的影響,因此過去的農耕無不順應天時地利,以求取一季或一年的豐收。星空萬象既然能影響大地的作物,又何嘗不會影響人類?人類會受影響,我們不也和遙遠的日月星辰有所接觸?這樣相連的現象是怎麼發生的,自然科學至今還未能解釋。純粹靠萬有引力嗎?似乎不像!
二十世紀的量子力學,帶給我們許多革新的現象解讀及視野的開拓,讓人了解自然界所蘊藏的可能性。兩屬性相關的東西,經過一段時間後,雖然已經分隔遙遠,但彼此絕非形同陌路、各行其是,事實上它們依舊保有默契,不離不棄。這種「非定域」的性質,不僅出現在微觀世界裡,在宏觀的世界仍然不乏其蹤影,它會不會是除了重力之外,維繫宇宙整體性的另一種連結?
心電感應的現象,自古以來散見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裡,為什麼有這種現象呢?因為人類是知覺不錯的生物,在生命的高層次上彼此是互連共源的,所以在生活中,能相知相惜或互相競爭,出現「他心通」的現象。在人類文明史裡,常會發現不同地區的人群,雖然空間相隔遙遠,但是在同樣的時代裡,幾乎一起產生相同的文明活動。這樣的文明同時性,似乎是「非定域」的連結,產生信息共振的結果。
虛空並非虛無空洞,它的零點場潛藏著許多的可能性。根據量子力學的認識,零點場依然是能量起伏震盪,它不是靜止不動的狀態。人類只要能與它產生共振,或許可以為我們找到龐大的能源。現有能源的取得,過度侷限在地球上的物質,對於太空我們的了解還幼稚得很,雖然有數十年太空之旅的經驗,但是那根本不足以掌握太空的實質。 德國科學家波普從實驗中,度量到細胞能夠接收和發射光子。其他科學家的研究也揭示,細胞並不是靠偶發的碰撞事件來運作,而是仰仗低頻電磁波訊號的媒介與溝通。換言之,細胞的運作要藉電磁波的訊號指揮,因此生命系統的結構雖然極其複雜,但是訊號波在細胞內外的微管中,卻可以保持強度暢行全身,因此溝通上不會發生訊息的交通障礙。這些電磁波波光閃耀,縱橫上下快速地飛馳,傳遞各種美妙的訊息,使生命體成為資訊雲集的動態系統。
水分子是奇妙無比的物質,它們經常隨著環境的變遷而重新組黨結派,形成大小形狀不等的水分子團。不同的水分子團攜帶不同的訊息,對於仰賴水分維生的生物而言,水分子團無疑能深刻而全面影響其生理機能。這種機制可解釋西方傳統的同類療法,為何能採用超高稀釋度的藥液為患者調理身心的機能,進而獲得療癒疾病的效果。
大腦到底怎麼儲存資訊?如何產生認知?怎麼找回記憶?為了解釋記憶資訊遍及全腦的實驗結果,普里布蘭姆將大腦看成全相體,而且將全身細胞也視為記憶體,有些研究者甚至將記憶往上連結宇宙的零點場。這樣的心與腦的認知,對於人類未來的學習、教育和靈感的培養,將會有深廣的影響。這種認知發展更重要的意涵是,眾生的心智活動若交融於宇宙零點場中,則一切生命的表現無非是整體的局部彰顯。於是眾生有同源之親,這不僅能釐清宗教的神祕經驗,也能促進或提升生態保育的發心與作法。
生命有心靈是不爭的事實,科學還不了解這個領域。心靈和物質能否互動?彼此如何關聯的?科學家所能回答的還很有限,但是世界上有些優秀的科學家,已開始謹慎探索這類看似荒誕的問題。首先,他們想確知心靈是否能直接影響物質,也就是想確定「心靈致動」的現象是否屬實。於是,他們採用亂數產生器做實驗,測試所謂心靈力量較強的人和一般人的影響力。結果發現不假接觸,所有的心靈都能影響亂數產生器,使它變得比較有規律。同時也發現愈是同心同德的人一起做實驗,對亂數產生器的影響也愈大。這不只顯示心物合一不無可能,也說明了心力的協同性,可以增強改變物質的威力。
心靈的功能若能和宇宙的零點場相通,時空概念的建立即來自資訊的讀取、比較和排序,心靈不同的讀取、比較和排序,所得到的時空概念也就不太一樣。何謂過去、現在和未來?其實都是心靈解讀資訊的序列認知。只要心靈功能與零點場的連結方式異動,就會發生許多可能與不可能的時空事件。因此遙遠何異於在眼前,追述往事固然可以,預測未來一樣能夠斷言。 眾生的心靈若能與零點場如此連結,那麼眾生的健康身軀,勢必是順天而昌的系統,當身軀生病時,則它就變成逆天而孤的系統。許多靈療和氣功的調理,就在整頓患者異常的人天連結,使他們能恢復常態的連結關係,於是產生了不可思議的神奇療效。
療癒的方式可近距離施為,也可以透過宇宙的零點場遠距離遙控。這樣的理療原理是現代醫療十分陌生的領域,有些人會認為那是無稽之談而加以排斥。舉凡祈禱、觀想、信仰或真誠的祈求,都有助於整理人天的連結,因此有益於穩定身心或緩解病情,作法恰當者還可能發生奇蹟,讓惡疾轉危為安,從絕症中康復回來。
我們起伏的心念或意圖,也一樣會烙印在宇宙裡,善心惡意都會擾動宇宙的零點場,因此沒有人能完全隱藏自己的心意。古人常說「天會知道」,告誡人們不要輕率升起惡念,如今看來並非虛擬恫嚇之詞。從善面講,我們所具有的智慧、知識、經驗或心得,何嘗不是宇宙零點場給我們帶來的激盪結果?因此分享生命成長的喜悅,才是順應天道最自然的言行,一切對立、自私、仇恨的對待都違反天道。
宇宙並非了無氣息生機,它是廣大場域的意識體,眾生的意識和它有各種的連結,就像每個細胞和我們有各種意識的連結一樣。山川大地、芸芸眾生各有其意識場,彼此若能相諧就可以生生不息。人類早知道藉由儀式可以強化意識場的連結,於是有些稀奇古怪的儀式所產生的神祕力量,左右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步調和方向。以研究物質為主的自然科學興起時,這些文明因為無法被化約或量化,常被斥為怪力亂神而大加撻伐掃蕩。
然而,現在是電子和電磁波大量傳遞資訊的時代,電子和電磁波是比較容易受意識場影響的媒介,因此有些科學家以這類媒介做成隨機事件產生器,偵測意識場的存在與其作用力,發現意識場確實能左右這種儀器的運作,使它發生明顯的偏向。科技未來的發展,將更明確揭示宇宙萬物乃一體多面相的事實。此趨勢的進展,在上個世紀初,已經由量子力學揭開了序幕。
全球有無數的神奇事件、意外發現和各種研究的結果,這些異類的探索資訊,實非一般人所能蒐集齊全且條理導讀。今有作者琳恩.麥塔嘉搜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以不同角度的科學方法,驗證人與宇宙間能場共振等事實,從而申論意識運作的新看法,實在教人好奇興奮不已。其中運用量子力學的理論,雖然仍有待更中肯清晰的思辨、驗證和詮釋,才可能逐漸解開其中的奧祕機制,但是讀者若能敞開心胸閱讀此書,實可廣拓想像的空間,讓自己的生命及宇宙觀更為豐富、活潑。畢竟「天地之大,無奇不有」,人生百歲彈指即過,五官的感覺十分狹隘,讓心靈自由翱翔於九天之上尚且迫不及待,又何苦自囚於現有典範的思維中!
(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
專文推薦四 面對真相再學習 章成
大學時代,我對夢很有興趣,有一年半的時間持續每天記錄自己做的夢,還會對夢中的象徵試著進行解譯,想找出和我個人生活或潛意識的關連。有一天我記錄了一個夢,內容很短,夢見了李登輝先生在黑板上寫了許多具有重複性或配對性的數字,並整齊的排列著。我試著去感覺李登輝對於我的意義,以及整個場景給我內在的感覺,我在紀錄中猜測,此夢是反眏我那時生活中的某種心情。
當時是大三暑假,我因為打算考研究所(我念的是電機工程學系),從台中到台北來補習。記錄了這個夢的第二天,我去補習班上第一天開課的「工程數學」,結果老師一進來,我愣住了,他非常神似李登輝先生,接著整堂課都在黑板上寫滿如同我夢見的配對性代號,原來第一堂課就從工程數學當中的「序列」開始複習起。
如同謎底揭曉般,一瞬間推翻我昨天試圖進行的所有心理分析,這是一個預知夢!
很多人都說有過「似曾相識」或是「這個當下好像之前有夢過」的經驗,但由於事前未有確實紀錄,也可以說是死無對證。然而這次我卻證據確鑿地證實了夢可以預知。
然而這其實帶來相當大的心理衝擊,簡單說,如果未來確實不存在,那我就不可能從不存在接收到任何訊息。而我們一直認為夢是睡眠時腦部活動的一種現象,那麼,我們的腦為什麼有能力在事前勾勒出一件,我根本沒有能力去主張的外部事件呢?如果正面的去面對、去思考這個發生,那麼似乎某些很根深柢固的信念將被顛覆。
到了出社會之後,另一件更令自己深深震撼的經歷發生了。當時我住在台北的一個小雅房中,時間大約是中午一點,我坐在床上面對著電視機,床上放著一碗正在泡的泡麵,我開著電視,卻將音量選擇為靜音。
我一向比較喜歡吃泡得半生的泡麵,但是當我被電視節目吸引了一陣子想起來的時候,泡麵已經泡過頭了,於是我趕緊想拿起筷子來吃,卻找不著剛剛明明就放在身旁的筷子了!我甚至起身仔細搜尋周遭,仍遍尋不著。一兩分鐘後我毫無所獲的坐回床上,腦子已經沒有了辦法,然而這時候,一個意念卻在我腦中突然出現:「把電視聲音打開,就能找到泡麵筷子。」
這個非常突然又突兀的意念,讓我清楚地注意到它,本來立刻要去拿電視遙控器的手,卻停在半空中,因為我覺得很荒謬。「為什麼電視機的聲音會跟泡麵筷子有關連呢?這完全沒有邏輯啊!」我停下來想著,聲音是無形的,筷子則是個物體,怎可能只是把電視機的聲音打開,我就能找到泡麵筷子呢?如果聽從這個意念的話,簡直太荒謬了,可是我的心卻怦怦地跳著,其實潛意識更害怕的是,萬一這是真的。
就這樣杵在那個要不要做的當下一會兒之後,我安慰自己說,雖然我覺得很瘋狂,但反正我周邊沒別人看見(沒有人會笑我),那試試看有何關係呢?於是我伸出右手,轉身去拿被我放在身體右後方的遙控器。
恐怖的事發生了,就在我的右手指尖碰到遙控器的那個精確的同時,在我注意力之外;因為轉動身體而無意間帶動的左手指尖,掃進了床上的棉被底下,碰到了那一雙免洗筷子!原來它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被推進棉被底下了!!
我還清晰的記得,我整個人停在那個瞬間的姿勢--一個扭轉的身體,兩隻相反方向的手,一端摸到遙控器,一端摸到筷子!我說不出話來。因為這個意念不是告訴你筷子在哪裡,而是告訴你去執行一個看似不相干的動作,可是這個動作將會帶動另一之手,讓這隻手探觸到某一個特定的位置,碰觸到筷子。
誰能去計算出這種事情?我甚至覺得用「高度智慧」也不足以形容,但它確實發生了。我無法解釋這個經驗,當時的我卻覺得我的世界好像要崩裂。
即便我們堅稱,全天下的天鵝都是白的,但要證明這是錯的,只需要遇見一隻黑天鵝就夠了!只需要一隻就夠了。
我並不認為現今許許多多科學家,真的具有科學精神,因為他們繼續對那些黑天鵝視而不見,即便有些也曾經發生在他們自己的生命中。但我卻能夠瞭解那種自己的世界可能崩裂的感覺,不過我聽過一句話,它說:「當你的內心出現恐懼的時候,那正是告訴你:『該往前走了!』」
距離這兩次經驗,已經又過了二十多個年頭了,現在的我,已經習慣了以超越五官的方式來接收訊息,幫助我的個案,而我的十本書中有四本都是來自信息場的訊息--也就是俗稱的通靈著作。這些對我而言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我所收到的訊息,與本書所談論的許多觀點也有相通之處。
「面對真相再學習,人生才不會萎縮。」這是高靈曾經告訴我的話,感謝書中這些優秀的科學家敢於面對自己最真誠的心,去碰觸更深邃的宇宙實相,我相信勇於面對真相、追尋真相,人類才能擴展自己的意識,突破時代的瓶頸,在下一個更高的層次與宇宙共同創造。
(本文作者為知名心靈作家,著有《與佛對話》、《神性自在》)
作者資料
琳恩.麥塔嘉(Lynne McTaggart)
國際知名作家,美國記者,專事現象調查與報導,並架設了一個念力全球網(www.theintentionexperiment.com)。本書為她第一部暢銷國際的著作。其他著作包括《念力的祕密》、《嬰兒掮客:白人嬰兒行銷美國紀實》和《凱塞琳.甘迺迪:她的生平和時代》等。她在八○年代中期旅居英格蘭,創辦了一份時事通訊報《醫師對你隱瞞的事》,如今每期發行幾十萬份,一九九九年由艾旺(Avon)彙整出版。 如果你喜歡《療癒場》,還想更深入了解最新發現,或想知道該如何「在宇宙能量場中生活」,請上作者網站:www.thefieldonline.com。基本資料
作者:琳恩.麥塔嘉(Lynne McTaggart)
譯者:蔡承志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Open mind系列
出版日期:2021-02-05
ISBN:4717702112806
城邦書號:BU7031X
規格:膠裝 / 單色 / 320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