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放入購物車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獨家預購優惠】希望:教宗方濟各親筆自傳
-
錢是虛構的,但我們都選擇相信它
-
世界還能變好嗎?劍橋大學教授談12位時代思想巨人,開展平等、正義與革命的關鍵思考
-
懼胖社會:為何人人對肥胖感到恐慌?體重羞恥的文化如何形成,肥胖歧視如何與各種歧視交織並形成壓迫
-
室內設計手繪製圖必學4【2024最新考題版】:術科詳解必勝全攻略
-
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
-
故事餐酒館:混口飯——一場跨界的食物饗宴(以文字品嘗美食,用圖片微醺歷史,十六位各界重磅級人文歷史專家考據研究,有深度沒難度的飲食文化衝擊!)
-
覺照在當下:泰國二十世紀最傑出女修行者的禪修指導
-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內容簡介
◎每一部佛經,都記錄著一段隆重的法會現場
◎走進《壇經》的世界,諦聽六祖惠能的大智慧
這是一場真實而盛大的法會,發生在千餘年前的唐朝,座上講經的高僧,是禪宗的惠能大師。他受韶州刺史的邀請在大梵寺說法,台下聆聽者不分僧俗,超過千餘人。
而惠能大師的弟子,將這場法會的內容記錄了下來,即為本書——《六祖壇經》。
透過講經的法會,惠能自述生平遭遇與學佛經歷,並闡述禪宗傳承之心法,其中心思想為「見性成佛」。所謂「性」,即指世間眾生本身皆具成佛的可能性。
《壇經》自唐朝問世以來,不僅是中國禪宗最重要的典籍,其影響力更超出宗教範疇,深入中國哲學、文學、藝術等各層面,深深影響了中國文化與中國人的生活與思想。影響之深,至今可見。
本書採用民初佛學研究者丁福保居士的《六祖壇經箋註》為本。丁氏箋註態度會通儒、釋、道三家,以漢儒註儒家經典的嚴謹態度,審慎求實,廣採古今註解為解說,是集大乘的箋註本之一。本書加以新式標點,輔以現代編排,俾使讀者容易閱讀、領會,感受惠能大師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深刻思想與底蘊。
作者資料
六祖惠能
(638年~713年)唐嶺南新洲人,為禪宗創始者,俗姓盧。父親早亡而家貧,以採薪奉養寡母。因聽聞有客讀《金剛經》而開悟,後得到五祖傳授,授其衣法,遣其南歸。於法性寺出家,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宗法門。
釋法海
唐代韶州曲江人,六祖惠能弟子,俗姓張,生卒年不詳。曾於韶州大梵寺謁見惠能大師,因一言而頓悟,而後將惠能大師的生明、事蹟、講到內容,集錄而為《六祖壇經》。
丁福保
(1874年~1952年)清末民初人,醫生、翻譯家,近代著名佛學研究者。出生於江蘇,為光緒二十二年秀才。後讀書於南菁書院,東吳大學肄業,師從照元益學醫,於上海行醫,並創辦醫學書局。因學習佛法,曾出版多種佛學經典,並節錄、翻譯日本《佛學大辭典》。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