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上癮的治療與陪伴:全人關懷心靈輔導手冊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上癮的治療與陪伴:全人關懷心靈輔導手冊

  • 作者:王倩倩
  • 出版社:啟示
  • 出版日期:2017-01-03
  • 定價:330元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全球第一!憑本書可免費獲得K他命檢驗試劑 ★融入華人文化,適合華人家庭使用 ★內容全面,包含藥物濫用、酗酒、手機&網路、色情、賭博等各種成癮 ★結合戒癮理論與真實案例,實際幫助親友邁向康復 本書作者是一位因為孩子染毒而陷入黑暗的母親,她多年來深入瞭解上癮問題,全心投入戒癮研究,成功幫助自己的孩子和許多家庭重獲新生,並將這套方法寫成《上癮的真相》一書,為許多受傷破碎的家庭帶來安慰與希望。然而,在撰寫本書之際,她遭遇了極大的打擊!她長期輔導的孩子在成功戒毒後復發,連她自己的孩子也在同一時間再犯,使她茫然不知所措,一度無法堅持下去…… 這段慘痛的經歷讓她對上癮者有更深的認識,更讓她體會到「陪伴者」在戒癮歷程中的重要。如今,作者輔導的孩子一個個從上癮的泥濘中站起來,並且更加堅強,她的孩子也經歷生命的轉化正努力向上。 本書更深層地剖析上癮者及家屬們的心態,內容不僅包括藥物濫用,還有酗酒、手機成癮、色情網路成癮、賭博……等等。全書分成四大部分,逐步帶領讀者認清上癮的根源與戒癮的盲點、掌握介入與協談的技巧、了解各種「癮」的治療原則,以及戒癮後心態與環境所需要的調整,每章最後都附有問題,適合小組團體一起深思、討論。如果你或你的周遭沒有任何成癮問題,本書也可以當作自省的工具書。 如果你曾為了家人、朋友的沉淪而擔憂痛苦,或覺得求助無門,本書將為你提供實際而有效的方法,一步步幫助他們邁向康復之路。 【鄭重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捷拓/高檢署檢察官 倪子鈞(小馬)/知名節目主持人 張俊雄/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長 陳長文/公益律師、教育工作者 梁潔瓊/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黃明鎮/更生團契總幹事 黃健庭/台東縣縣長 黃國倫/台灣城市引力協會理事長 劉民和/基督教晨曦會總幹事 顏純左/台南市副市長 顧其芸/新生命小組教會主任牧師 這本書除了提供一些方法之外,也有不少案例說明成癮因應之道,更特別的是有許多成功個案的經驗,盼望能夠藉著王老師的專業、經驗與熱忱,為台灣許多被各種成癮所困的家庭帶來一線生機。 ——王捷拓,高檢署主任檢察官 好的癮,就是正向的習慣,讓我們肯定自己,振作積極;不好的習慣成為控制自己的癮,帶人進入惡性循環。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能夠接觸的資訊太多,選擇太多,誘惑太多。建議家長們可以藉由作者的經驗預作防範,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也不妨以一個第三人的態度來審視自己。 ——陳長文,公益律師、教育工作者 本書提供了充實的案例分析、因果探討,也有針對輔導實務、協談方法的見解。更難得的是,還流露出作者對人性幽暗軟弱部分深刻的理解同情,以及對上帝堅定不移的仰望依靠。無論是對成癮戒斷防治的專業人員、身邊有成癮者的人,或是想瞭解這個議題的讀者,這本書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黃健庭,台東縣長 這樣用生命影響生命的作者,她本身的故事和她用盡心力傾聽的故事,太值得我們好好地再三咀嚼。癮字這條路在基督的福音中絕對有解。且讓作者以一個陪伴者和輔導者的角度,領著我們找到那條有根有基的路徑。 ——黃國倫,社團法人台灣城市引力協會理事長 單一治療行為是很難幫助人戒癮的。福音使信的人與神和好、與自己和好、與別人和好,建立正確的關係,成為正當的人,心中有神,目中有人,戒癮指日可待。 ——劉民和,晨曦會總幹事 我想這本書能夠成為許多家長面對毒品的力量,從預防、處理、面對復發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也幫助更多的家長走出孩子的陰影,唯有家長走出來,孩子才能完全走出來。 ——顏純左,台南副市長 坊間大部分的輔導書籍都是國外翻譯的著作,但當華人家庭面臨成癮問題,卻摻雜了許多文化的問題如:面子問題、隔代教養等,需要有華人觀點的輔導書籍。作者將國外戒癮的理論融入華人特有的文化,加上輔導許多個案的經驗,寫成這本書。 ——顧其芸,新生命小組教會主任牧師

目錄

專文推薦│不是只有「緝毒」,更要「棄毒」 王捷拓 專文推薦│終結毒癮,終結憂傷       黃健庭 專文推薦│癮字這條路,有解!       黃國倫 專文推薦│戒癮,是戒掉那股心裡的癮    劉民和 專文推薦│家長走出來,孩子才能走出來   顏純左 專文推薦│這個世代需要這樣的聲音!    顧其芸 自 序│天使們,除了有心,還要有一雙可以飛翔的翅膀 第一部 看清真相 第1 章 戒癮輔導的盲點 .同理心與輔導 .上癮的過程:罪、病、生活習慣 .另類綑綁:偶像崇拜與宗教靈 .上癮的根源:看不見的「思想」 第2 章 認識上癮者 .上癮者的性格 .「 謊言」是上癮者的正常語言 .過不了的「青春期」 第3 章 家庭與失控關係 .與家屬面對面 .什麼是「依附關係」? .不是「不愛」,而是「愛太多」(附「依附關係」檢驗表) .上癮家屬的自我觀護 第2部 轉捩點:揭露、協談與介入 第4 章 帶來痛苦與重生的「轉捩點」 第5 章 揭露上癮 .網路遊戲、色情、賭博等行為類上癮的揭露 .吸毒、酗酒等物質類上癮的揭露:觀察、確認 、面對 第6 章 關於落入「人生谷底」 .放手不等於放棄 .難過不代表改過 第7 章 協談技巧與外力介入 .協談的準備 .協談原則與技巧:用愛心、說誠實話、尊重選擇、實現後果 .協談者的三種型態 .制訂契約:表明立場、制訂原則、範本參考 .外力介入:戒癮輔導團、警察權 第3部 上癮的治療 第8 章 「癮」戒得掉嗎? .活動治療 第9 章 「癮」無法除去,只能「替代」 第10 章 色情、網路及賭博的戒癮治療原則 .色情網路、刊物:徵兆、刪除 .手機、電腦遊戲:綑綁與駕馭 .賭博戒癮:階段、媒介 第11 章 藥物濫用、酗酒的治療原則 .醫療與戒癮治療 .有效的戒癮治療 第4部 邁向全人康復 第12 章 上癮沒有康復,只有「邁向」康復 第13 章 內在心態的調整 .改變思想 .勇敢說「不」 .調整態度 .飛越沮喪 第14 章 外在環境的改變 .無毒的生活環境 .新的友誼圈 .被監控的金錢流向 .工作、學習與運動習慣 第15 章 真實的康復:復發 .復發的真相與假象 .復發的案例 .康復不是「停用」,而是「轉化」 .發現戒癮者復發如何處理? 結語 最後的勝利

內文試閱

  當我和家屬面談時,幾乎所有的家屬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不斷地怪自己」:「都是我以前忙於事業沒有關心他」、「自從我離婚後孩子產生偏差行為」、「都是我不好」、「都是因為我」、「因為孩子失去了父親所以才自暴自棄」……通常我會很快制止他們不要再說了,一方面是因為心疼家屬所承受的痛苦,另一方面這樣的悔恨對解決目前的危機沒有幫助。      當人被「癮」轄制時,心靈是封閉的,用心理輔導幫助不大,必須要等到脫離「上癮的綑綁」,再針對內在上癮的原因進行輔導。我會比較關心目前的狀況如:哪一種毒品?什麼時候開始用的?目前的狀況如何?有法律問題嗎?有離家嗎? 和哪些朋友在一起?      大部分的家長都不清楚孩子的吸毒狀況,也不知道上哪一類型的網站,只是不斷地責怪自己,讓我非常於心不忍,我總是會鼓勵他們:孩子上癮不是你的錯,因為這是令人上癮的社會,但是讓孩子脫離「癮」的轄制,只有靠上帝與家屬,所以現在開始請停止一切責怪自己,而是要仰望主,並且關注在「上癮者自己必須負擔什麼責任?」同時讓他們自己承擔結果。      我會這麼回答是因為當我的孩子發生問題時,曾經透過教會的牧者找到一位輔導,她的第一句話問我:「你孩子為什麼會吸毒?孩子成長的過程你疏忽了什麼?」當時的我傷心不已,哭著說:「我真的不知道。」(後來才知道她是婚姻輔導,真是隔行如隔山,輔導不應該隨便接案子)。這樣刻骨銘心的痛苦經驗讓我在輔導開始時絕對不追究家長的過往,而是專注在「從今以後不要再犯了」。      許多藥物濫用者的家屬唯一能做的就是強迫他們去戒毒村,即使勉強去了,生命沒有改變,期滿回家可能規矩一陣子,家屬以為「病」好了,歡喜快樂卻忘了「界限」,以至於沒多久又故態復萌,還是得忍受無盡的折磨。因此當人進入戒毒村,事實上家長也要「戒」,家長要戒的是除去「依附關係」。      為了讓大家了解這個關係的嚴重性,我在《上癮的真相》這本書中稱為「上癮加工者」,坦白說幾乎每個上癮者的身旁都有「上癮加工者」,英文稱為Codependency。「依附關係」大都發生在上癮者的家人身上。家屬應該先調整自己,逐漸拿掉和上癮者的「依附關係」,邁向健康的關係,才有可能幫助上癮者脫離各種轄制,也就是我常說的:「家人先改變,上癮者才會改變。」    什麼是「依附關係」?      如果花了大半的精力滿足上癮者的需要或處理他留下的爛攤子,以至於好像掉進永無休止的陷阱裡,和上癮者的關係似乎達到「失控的狀態」,那麼就可能是「上癮加工者」或者和上癮者產生「相互依賴」的關係。他的狀況嚴重影響到你,這樣的關係不但無法讓你所愛的人戒癮,反而會讓你憂鬱、躁鬱、失眠,甚至精神分裂。      當我聽到:「我真是命苦啊!怎麼會生出這樣的孩子?」其實我很想說:「你命苦,是因為你把孩子應該受的苦,往自己身上攬。」許多家屬團體成了「吐苦水大會」,看誰比較苦誰就比較屬靈、比較偉大?或者安慰自己:「神要我們受苦是為要我們更親近祂。」雖然這是事實,但不是神的心意。      治療上癮者最大的困難不是上癮者的家長或配偶不負責任,而是「太過負責任」,以致家人和上癮者產生「相互依賴」關係(co-dependency,我比較喜歡的翻譯為「失控的關係」 )。當我們的「愛」失去控制,很容易成為上癮者的依賴而無法脫離綑綁,或者延長上癮的時間。說穿了就是「罪的鎖鍊」將上癮者和家人牢牢地綁在一起,而家屬卻毫不自覺。因為「愛」的緣故,維持這樣不健康的相處模式。      華人家庭比起西方社會更加嚴重,單單「讓上癮者自己承擔結果」這一點家長就是做不到,曾經有孩子經常半夜去賭博,家長屢勸不聽,我建議家長不要幫他還賭債,並且實施門禁,家長給我的答案就是:「做不到。」他們擔心孩子被追殺、擔心孩子流落街頭(其實這都是幻想出來的)。事實上這個孩子被上癮綑綁了五年了,家長寧可繼續放任,也做不到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究竟是誰生病了?      前文提及許多家屬為了幫助上癮者脫離上癮,好像身陷在湖中央,在下沉的過程中不斷地抓「浮木」,這個「浮木」可能是機構,也可能是人。到後來才領悟到只有自己學會游泳,才能拯救溺水的孩子,這就是這本書的目的,幫助家屬及輔導了解上癮者及如何幫助他們,也就是教家屬們「游泳」,拯救沉溺在不良習慣中的家人。      首先必須修正家屬們的「錯誤泳姿」,讓家屬以正確的態度面對上癮者,如果你有下列五個以上的徵狀,那麼你有可能產生「依附關係」,也就是「上癮加工者」:      ◆覺得很沒面子      華人很喜歡比較,比孩子的成績、比先生的收入、比車子、比房子,無所不比。認為家人吸毒是奇恥大辱,很丟臉,擔心別人瞧不起。很害怕別人知道自己孩子吸毒或老公有外遇、酗酒等,雖然犯罪的不是自己,卻認為非常沒面子。      上癮是典型的「屬靈爭戰」,卻很少在教會聽見請大家為上癮者禱告。也有學校因為怕影響聲譽,刻意將吸毒的學生開除,以致無法有效控管校園吸毒人口。這樣的情況在有身分地位的家庭中更糟糕,寧可掩蓋也不求助,穿了就是「面子問題」,這些家庭和上癮者產生依附關係的情況特別嚴重,當然脫癮也就更加困難。      ◆刻意討好人      用「討好」對待上癮者,非但對戒癮沒有幫助,反而和上癮者產生依賴關係,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後果。因為你的禮物、關愛、禮遇永遠比不上網路遊戲、毒品、酒精、色情所帶來的「快感」。討好的結果只會抱怨上癮者沒有良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失落感。      請牢記,永無止境地關懷、對他好、讓他開心、鼓勵他,是不會讓他悔改的。當孩子或配偶在外吸毒或酗酒回家,幫他們準備熱騰騰的飯食,忙進忙出,心想:「我這麼用心會讓他感動吧?」坦白說這是天方夜譚!甚至許多孩子只有在向父母索取金錢時才願意和父母說話,於是父母成了「提款機」,不斷地滿足孩子的慾望,用不斷地「給予」維持關係,這樣只是表面和諧,無法帶來真心悔改。      ◆模糊的界限      所謂「界限」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個「界限」不只是身體、金錢和歸屬,也包括情感、想法和需要。如果將別人的需要、想法和麻煩當作自己的責任,或者因此責怪自己,那麼你可能成為上癮者的依附關係人。例如:默許孩子在家吸毒,卻不斷地勸他去戒毒,為了維持婚姻關係忍受丈夫家暴、孩子交通違規父母繳罰單、先生外遇太太道歉….. 等,上癮者沒有承擔後果,反而讓無辜的人承擔,這就是「界限」問題。界限模糊讓上癮者不斷地測試底線,得寸進尺的結果造成更大的傷害。      ◆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      界限模糊的結果會讓你過度在意上癮者的意見,但卻是你不同意的。例如:上癮者對父母說:你根本就不愛我、都是你的問題、都是你造成的……等,其實這只是他「個人意見」,雖然你並不同意但是卻將它吸收並且做出回應、產生自責。不僅如此,也會在意身邊親朋友好所說的,例如:婆婆質疑媳婦沒有好好照顧先生、丈夫責怪妻子沒有教好孩子等等,儘管那不是事實,但是為了不斷回應這些人的「忠告」,讓你感到身心俱疲。      ◆過度關心而犧牲自己      常常聽父母對孩子說:「我就是為了你才犧牲自己的前途,移民到美國,沒想到你這麼不爭氣……」為你所愛的人犧牲自己是對的嗎?不見得。你的付出可能並不是他所需要的,如同父親為了提供孩子更好的物質環境而努力工作賺錢,但孩子要的可能只是陪伴。      上癮者的家人如果常將「犧牲」掛在嘴邊(雖然那是事實)如:為了救你脫離毒品我多麼地努力……,這樣反而會造成對方的愧疚感,讓他更無法面對人生的困境,加深對藥物或酗酒的依賴。      ◆認為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才是安全的      「學習放手」是讓孩子成長的不二法門。例如:先生去大陸會有小三、孩子在      家就安全、不給錢就會去賣毒、在監獄會變壞、離家出走就遇見壞人……等,都是幻想出來卻尚未發生的後果,說穿了就是沒有「安全感」。      人因為「罪性」的關係,滴水不漏的「掌控」只會促使上癮者變本加厲,往相反的方向走。當你的「安全感」建立在自己掌控的範圍,而不是倚靠神,那麼你有可能成為「上癮加工者」。      ◆過多為他人著想      我曾經勸告家長將有暴力傾向的吸毒者報警處理或者請成年的孩子離家,以免威脅到家人的安全。大多數的家屬都會告訴我:做不到,他們的理由都是:在監獄會不會學壞?被人欺負怎麼辦? 會不會有犯罪紀錄? 到了戒毒村不習慣、離家出走會不會被人欺負?……憑空杜撰危機。      過度為他人著想會導致恐懼、沮喪。認為上癮者所犯的錯都是他造成的。長期活在與現實不符的幻想之中,逐漸失去判斷能力,帶來更大的沮喪,甚至產生憂鬱症。      ◆否定事實      通常孩子吸毒的實際狀況,會比家長理解的更嚴重。有些家長即使在家中看到毒品吸食器,也不相信孩子會吸毒,孩子的解釋是朋友暫放的,家長卻選擇相信。先生整夜荒誕鬼混,還為他準備宵夜早餐。      許多家屬無法面對問題,採取否定的態度,通常他們會認為都是「別人的問題」例如:「我孩子很乖都是被別人帶壞的」、「我很好他才有問題」、「他的孩子比我的更嚴重」……等,有時候會用「專注在別人的問題」來代替自己的「需要」。藉著忙碌、服事,甚至藉著「關懷別人」來掩飾自己才是有問題的人。他們不會尋求幫助,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不是「不愛」,而是「愛太多」      許多上癮者的家屬不是「不愛」而是「愛太多」,不是「不負責任」,而是「太負責任」。讓自己及上癮者雙雙陷入泥沼中無法自拔。表二可以幫助你檢視自己是否無形中成為上癮者的「依附關係」。表列問題當你有五個以上的答案是「 是」,那麼你有可能成為「依附關係者」,更強烈的說法就是「上癮加工者」。      ▌案例      陳長老平時熱心公益、建立教會,也是成功商人,經常在各教會講道及教學。他的太太也是教會的區牧,夫妻倆是許多人的榜樣。但是他們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痛」,那就是他們的孩子吸毒已經好幾年了,他們認為兒子就是聖經保羅所說的那根「刺」,讓他們在服事的道路上更加謙卑。      由於不勝其擾,於是將兒子安排在外州的房子獨自居住,每月按時寄生活費,孩子的情況卻每況愈下,陳長老只得不斷地增加生活費,直到有一天警察找上門,原來孩子因為吸毒過量產生幻聽幻覺,被鄰居控告非法侵入及騷擾,這才不得不求助專業輔導。      輔導建議應該斷絕金錢的援助及收回房子,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將孩子送入戒毒村、暫時隔離治療。然而陳長老夫婦卻不以為然,認為:「我是長老也是講員,將孩子送到戒毒村,大家都會知道兒子吸毒,我怎麼去教導別人?哪有臉去幫助別人?」      於是他們拒絕輔導的建議,花錢找律師幫兒子解決法律訴訟的問題,同時尋求教會的牧者同工為孩子法律問題禱告,他們相信孩子將來會成為被上帝所用的人,到處做見證,成為榮耀的器皿,因為有信仰堅定的父母在為孩子禱告。      我不是否認禱告的力量,而是當我們祈求上帝改變環境之前,先改變我們的內心。聖經提到:「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 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 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各書1 章22-25 節)前文提及上癮者到後來是「病人」,無法自己幫助自己,許多親屬也一樣,無形中讓上癮者產生「依附關係」,因此他們也是病人,無法幫助自己脫離「上癮加工者」的角色。他們只專注在上帝的恩典卻忘了上帝對「罪」的零容忍,只在意「救恩」卻忘了「審判」。他們沒有真正解決問      題,而是在「美化問題」。      「責怪」、「控告」是上癮者慣用的語言,他們往往會說:「家人不了解我」、「他們根本就不愛我」,換言之他們的良心已經麻木,家人的善意和無盡的愛,反而讓他變本加厲使用更多的藥物、酗酒,來處理自己的「愧疚感」,因為這是他們唯一的出路。而家人因為害怕揭露真相會帶來更大的衝突,於是試圖隱藏、美化問題,維持表面的和諧,無形中成了「依附關係者」,用更嚴厲的說法就是「上癮加工者」。      ▌情況一      母親:「我發現你房間有大麻吸食器。」      孩子:「你怎麼可以隨便進我的房間搜東西? 你一點都不尊重我的隱私,這個家庭我受夠了,你這個爛母親,每天什麼事都不做只會監視我,我要搬出去!」      ▌情況二      妻子:「我請你去接孩子回家,結果你居然跑去喝酒? 喝醉了還讓孩子從摩托車上摔倒。」      丈夫:「是妳自己不負責任,我幫妳接孩子,還怪我?都是妳給我壓力,以為妳有工作多了不起?我只是喝一點酒舒緩妳帶來的壓力,有錯嗎?妳這個爛女人娶了妳算我倒楣,這個家毀了都是因為妳!」      通常「依附關係者」只想讓日子好過些,努力嘗試適應上癮者,不要惹他們生氣,不想把他們推到懸崖的邊緣。如果家中還有其他的家人,更會忍氣吞聲,努力地想維持家庭的和諧。於是每天問候孩子,想辦法煮一桌好菜等他回家,或者帶他去旅行,幫他們解決法律問題、幫他們找工作等,其實這些都是「康復」的阻力。      困難的是當家屬要尋求幫助解決上癮問題時,上癮者就會惱怒、攪亂,無論怎麼做都是家屬的錯,以致家屬更加恐懼,不敢將「罪」攤在陽光下,和上癮者綁在一起,活在痛苦的深淵中。    家屬的自我觀護      不會照顧自己的家屬,就無法對上癮者提供正確的協助。許多看似「協助」事實上只是在「拖延」 。當你認清問題並且理解自己無法承擔時,先讓自己成為「健康的人」,例如:經常爬山、運動、參加小組。當親人還在沉溺不願改變時,先將自己照顧好,等待適當的時機。同時將上癮者的「罪」攤在陽光下,不需要「昭告天下」,但是要尋求外人的幫助。      讓他人知道上癮者的問題,也就是尋求「介入者」。不要害怕尋求幫助帶來的衝突或關係的破壞,這些都只是「過程」,要用愛心說誠實話,更重要的是不要控告自己,畢竟犯罪的不是你,但是如果包容罪就是與「罪」有分了。      如果你是上癮者的家人,你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      .充實關於各種上癮的知識以及如何恢復(恭喜你當你閱讀這本書時你已經開始了),藉此了解他們,在適當時機才能給予正確的協助。      .尋求合適的第三者介入(見後文),不要單獨面對      .試著不要責怪、審判自己或其他人甚至上癮者,對家中的任何人而言都是非常艱辛的,責怪、審判對任何人都沒有益處。      .提供一個沒有毒品的環境,如果受鄰居影響,可以考慮搬家,這樣可以降低使用機率。      .理解「戒癮」是需要時間,不可能一夜之間改變,需要時間讓上癮者藉著各種不同的方法(見後文)慢慢恢復。      .不要期待過去的日子會回來,這是不可能的。他的身心靈和大腦都已經受到上癮的傷害,不要期待過去的生活會回來,而是要創造一個無法使用毒品或酗酒的「新生活」。      .要找到可以讓上癮者放鬆、享受的新生活方式。許多上癮者是為了放鬆才去喝酒,你需要找到健康但是被他接受的放鬆方式,例如:各種他喜愛的運動、一起看電影……等。      .試著不要用負面的字句和上癮者溝通,例如:都是你的錯、你搞砸了、你害我……等。用負面的字句不會帶來改變,只會增加他們內心的愧疚感,加深躲入藥物濫用或酗酒之中。      .不要掩蓋或為上癮者找理由,例如:單親、受欺負、不小心、受朋友影響等等,會讓他們忽略自己的責任,無法帶來悔改。      .不要幫他解決因為上癮而惹出的麻煩如:被警察逮捕、交通罰單、被學校退學、失去工作,事實上這些麻煩及後果會讓他們產生想戒的意願。因此無論他如何哀求,千萬不要幫忙解決。      .設立雙方都同意的界限,如:驗毒、門禁、斷網路、斷零用錢……等,它目的是幫助家人們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但不要將「界限」當作懲罰或者羞恥。要讓上癮者明白這不是懲罰而是「界限」。「界限」是雙方的立約,要事先談好,無法遵守就必須付代價。      .如果你真的要在金錢上幫助他,最好買食物或者服務,而不是直接給金錢。如果你要幫他付房租、加油,也要直接付給房東或用悠遊卡加值。      .當他真心悔改、有心要戒,此時會感到恐懼茫然,因此當他進入戒毒村或去勒戒所時,建議要陪伴,給予正面鼓勵,並且常常探望。      .常常為他禱告,要知道只有上帝才能改變人心,我們能做得十分有限。      如果你是上癮者的家人,你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      .好好照顧自己身心靈,陪伴上癮者長期耗盡心力,無形中你也生病了,也需要時間康復。當你所愛的人不願離開成癮,此時的你應該鍛鍊自己的身體,如:運動、登山、游泳等,同時仰望主,等候主的時間,當他們願意悔改時,你才有足夠的體力與靈力去拉他們一把。      .不要自責,你無法掌控「人的決定」,更無法強迫改變他們,這是他們的選擇。雖然我們在孩子的教育上或經營婚姻關係上曾經犯錯,但最終還是他們的選擇。      .不要太過用心或者用力去照顧上癮者,這樣反而你更加失落,你的付出喚不回他們的心。最好的方式不是幫他們做什麼,而是鼓勵他們戒掉,在行為上成為他們的榜樣。      .尋求專業第三者的幫助,並且持續參加家屬支持團體。這是場持久戰,沒有同伴很難撐的下,面對所愛的親人會有許多盲點,需要專業的第三者從旁協助。最好不要將其他的親人捲入,那樣只造成更多的糾葛。      .不要爭論,不要試著和上癮者討論或爭論他們的問題,爭論對錯不會帶來任何的改變,指出「罪」只會讓對方離你遠去,更加深你的挫折感。      .傷害自己或負面語氣只會讓他們越陷越深,盡可能不要用負面的語氣和上癮者溝通,那只會讓他們增加他們的愧疚感,促使他們更加依賴藥物或酒精。      .不要因為上癮者的攪擾而忽略了其他的家人,要知道他們也是受傷的一群。

作者資料

王倩倩

出生台灣,定居美國加州。國立中興大學社工系畢、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碩士科畢,曾任廣告公司創意總監。 多年前為了幫助自己染毒的孩子,研讀各種戒癮方法,走訪各國的戒癮中心,深入瞭解上癮問題根源,並歸納整理方法,實際幫助自己的孩子邁向康復之路。她不但開啟人們對上癮的認識,也經常受邀成為政府機構志工培訓講師、教會特會講員,其著作《上癮的真相》更數度榮登博客來網路書店暢銷書寶座。 目前是美國戒癮輔導、北美華神講師及自由傳道人。

基本資料

作者:王倩倩 出版社:啟示 書系:Knowledge 出版日期:2017-01-03 ISBN:9789869312547 城邦書號:1MC015 規格:平裝 / 單色 / 26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