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溝通談判
轉念間,全世界都聽你的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本以領導、談判協商的專業觀點,來探討如何解決內心衝突的自我成長書籍! ◎亞馬遜讀者評論:讀過這麼多自我成長書,這是第一本能成功組織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並帶來成效的書! 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世界,而是自己。 溝通成功、領導有方的鑰匙,就藏在我們心底。 工作與生活時時需要溝通協商。怎麼說才能打動客戶的心,讓他們接受你的提案?怎麼說才能說服同事提供資源,好讓你順利完成專案?怎麼說才能請人幫忙帶小孩,讓你能抽空上健身房? 生活中遇到舉棋不定的局面時,與自己溝通協商是一種關鍵技能。該答應還是拒絕,又或者拖延時間?該釋出善意,還是硬碰硬?該有話直說,還是息事寧人?贏得內心的拔河賽,便能創造雙贏的局面,留下深遠的改變。 哈佛教授暨協商專家福克絲帶領讀者按部就班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進而避開工作與日常生活常見的絆腳石。她首先介紹每個人心中都有的「四大性格」,包括夢想家,負責看到契機,勾勒策略願景;思想家,負責釐清觀點,分析資料,管理風險;情人,特點是關懷人群,重視感情;戰士,強調表現,採取行動,追求目標。除此之外,我們心中還有「三大改造機制」,例如:觀察內心感受與衝動的瞭望員;協調四大性格、決定出下一步怎麼做最理想的領航者;勇於冒險、追求機會,不斷自我成長的航海家。「領導自己」(lead yourself)的能力是當今領導人養成的新要素。在領導學逐漸往內心探索的此刻,本書推出得正是時候,對各類管理書感興趣的書迷不可錯過。 不管是和奧客僵持不下,還是與另一半吵架,若能認識福克絲所謂的「四大性格」與「三大改造機制」,加以運用,便能化危機為轉機。懂得如何不再劃地自限之後,便能走上實現夢想的新路。 【各界推薦】 「福克絲打造出一套管理內心世界的策略,思維創新、富於想像,而又效果十足。本書勾勒出通往美好生活的途徑。」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EQ》暢銷作家) 「《轉念間,全世界都聽你》絕對會徹底改變企業領導人的養成訓練。書中的概念與靈感將席捲企業界。」 ——彼得.古柏(Peter Guber)(《會說才會贏》暢銷作家) 「如果今年只讀一本領導學書籍,就讀這本書!」 ——馬歇爾.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UP學》暢銷作家) 「本書有如一本教戰守則,教大家如何活出真我,善用智慧跳脫困境。追求更豐富、更幸福的人生,請勿錯過這本寶藏。」 ——雪倫.薩爾茲堡(Sharon Salzberg)(《慈愛:革命性的喜悅藝術》暢銷作家) 「福克絲過去幾年在哈佛法學院開疆闢土,我身為她的同事,有幸目睹這一切。她提出一套結合傳統與創新的談判協商模型,正是時候,也是最適合的人選。企業、政府、非營利組織的管理階層都能從中受益。」 ——隆納.海菲茲(Ronald A.Heifetz)(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領導力中心」創辦董事) 「本書提供了人格養成的實用方法,效果驚人。人格養成在領導力訓練中的重要性愈來愈高,經理人無論資歷深淺,都不可或缺。福克絲行文深入淺出,讓人不想錯過這條自我提升的道路。」 ——艾美.艾豪森(Amy C. Edmondson)(哈佛商學院領導及管理學教授) 「這世界偶有新星誕生,讓大家看清舊有思維不再適用,徹底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福克絲就是這顆新星。她的見解精闢,有助於我們精進待人處事的方法,自我也能徹底革新。讀了本書,你的人生也能有新氣象。」 ——肯尼斯.克洛克(Kenneth Cloke)(「無疆界調停人」創辦人) 「福克絲的寫作風格清晰,時而幽默時而溫暖,讓人想一讀再讀。她將個人的生活與工作經驗融入本書,並提供實際做法,把焦點集中在以往被眾人遺忘的內在思維,為溝通協商的領域開創新局。」 羅伯特‧凱根(Robert Kegan)及麗莎‧拉赫(Lisa Lahey)(哈佛教育所教授) 「本書教人反求諸己,讓個人的改變更能長久,不把重點放在外在行為與樣版個性,而應該整合自己心中不同的性格。」 ——《出版者週刊》

目錄

推薦序到心中的陽台喘口氣

前言
別當自己的路障/我的心路歷程/最佳實務的下一步/新時代,新思維/你我共同啟程

第一部分 心態大改造


第1章為何表現總不如預期理想?
有過,就有不及/成功,由裡到外/當下反應與理想反應/新技巧不等於新作為/自我形象截長補短,表現不再有落差/追根究柢

第2章發現你的四大溝通性格
看到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拓展自我形象,才能發現表現落差的原因/與自己協商/發現你的內在談判團隊/施展新技巧得靠新性格/溝通性格既個人又普世/四大性格/自我形象小測驗:找到你的慣用性格/男女大不同?

第3章四大性格不可偏廢
幫四大性格打分數,是自討苦吃/四大性格各有所好/四大性格並非「零和」遊戲/轉變,是一場旅途

第4章找回內在平衡
監督機制/四大性格還不夠/改造機制一:瞭望員機制/改造機制二:領航者機制/改造機制三:航海家機制/學得愈多,腦筋愈靈光/從兩難到兩全/摸不清比賽規則/轉念之間/新的選擇題

第二部分 找到四大性格的平衡點

第5章勾勒願景的夢想家
夢想家開創人生新契機/夢想家小測驗:你的習慣動作是什麼?/生活中的夢想家/化原則為實踐/勾勒願景/大膽追夢/開創新路

第6章理性思考的思想家
以資訊與構想為養分/思想家小測驗:你的習慣動作是什麼?/生活中的思想家/化原則為實踐/重事實,講邏輯/考量前因後果/多角度分析

第7章感情至上的情人性格
情人關心人群/情人小測驗:你的習慣動作是什麼?/生活中的情人/化原則為實踐/與人交心/與人合作/建立與維護雙方信任感

第8章講求戰果的戰士
戰士劍及履及/戰士小測驗:你的習慣動作是什麼?/生活中的戰士/化原則為實踐/有話直說/堅守立場/採取行動/當個恰如其分的戰士

第三部分 贏在轉念間:找回本心

第9章眼光四方:喚醒心中的瞭望員
什麼是瞭望員機制?/瞭望員機制的功用/與四大性格保持安全距離/關注反應,按兵不動/瞭望員機制讓你掌握機會/找到本心/觀測到本心偏離

第10章覺知當下:領航者掌舵,揚帆出發
何謂領航者?/領航者掌握方向舵/領航者的功能/領航者發號施令/領航者觀照四方/只有領航者機制才能動員四大性格/領航者接收並篩選訊息/領航者覺知當下/洞察當下,採取必要行動/領航者以品德與智慧服人

第11章行走人生:與心中的航海家一起成長
何謂航海家?/航海家與時俱進/航海家拓展視野/航行,從此刻開始/航海家改變生活/航海家終身學習/雙面航行/內外兼修的旅程才完整/回歸本心,才能踏上心靈之旅

尾聲
覺醒年代/核心原則/寫在最後

序跋


  很久很久以前,在我還沒上大學之前,家母怕我煮不出一頓她所謂的「像樣的菜」,於是幫我買了一本《下廚樂》(The Joy of Cooking)食譜,要我坐在旁邊觀摩學習。她打開食譜,翻到喜歡的那一道菜,開始教我怎麼料理。
  
  「這裡說要放蔬菜油,但我都用橄欖油。」
  
  過了一下子,「這裡說用辣椒,可是我都不加,不然會太辣。」
  
  就這樣,她講我聽,一個步驟接一個步驟。
  
  「這裡說要放鹽,但你可千萬別加啊,鹽吃多了對心臟不好。」
  
  聽她交代來交代去,我打斷這堂烹飪課。
  
  「反正你都照自己的方法煮,那還要食譜幹嘛?」我問。
  
  偶爾在廚房裡會語帶哲理的家母,這時說了一句話,讓我學到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家傳道理。
  
  「聽我這老媽子的話,先有厲害的食譜,菜才能煮得好;再加上厲害的大廚,就能煮得色香味俱全。」
  
  至今已經20多年過去,我發現那句話不只是在廚房內有道理,甚至適用於人生的每一件大事。想烹調出一道酸甜苦辣的美味人生,食譜雖然有其必要,但效果終究有限。除了備好食材或忠實依照步驟料理之外,想成為廚房裡、乃至於人生中的大廚,我們不但要學好基本功,更要懂得臨機應變,揮灑創意,為人生加油添醋。我們不只要善用「鍋碗瓢盆」(人生的「最佳實務」與專長技能),也要借重內在的力量與智慧。
  
  無論是在廚房內還是會議室中,想要有一番好表現,工具並不重要。你,才是成功的關鍵。
  
  別當自己的路障
  
  人生是一連串的努力,努力達成目標,希望發揮潛力,自許成為有用的人。你設定人生目標,期許生活富足,愛人、也有人愛,而且如果事事順利,最好還能回饋社會。這些人生的美滿章節有的唾手可得,有的得來不易,只能善盡一己之力,但求無愧我心。
  
  然而,即使盡了最大的努力,結果未必盡如人意。
  
  誰沒有說錯話、做錯事,使得情況更難收拾的經驗?誰沒有明知該說卻又沉默不語的時刻?誰不曾晚上輾轉反側,懊惱著「我怎麼會說出那種話」或「我為什麼不把握機會開口」?如果是自己又犯了老毛病,我們尤其會百般自責,「又搞砸了,上回不是才學到教訓嗎?」
  
  以下的經驗人人都有:你有個重要會議要開,或者約了人商談要事,你事前已經預演過該講什麼,但到了關鍵時刻,場面跟你前一天晚上預想的有落差。
  
  結果不如預期,我們習慣怪罪別人,一定是對方說錯了、做錯了,但其實,罪魁禍首常常是我們自己,心裡想的是一套,做出來卻變成另外一套。
  
  問題出在哪裡?
  
  請看幾個真實案例:
  
  唐雅是名獨立執業的律師,眼看就要和客戶簽下合約,對方居然在協商時要求降價,讓她措手不及。開會前她並沒有預設底線,畢竟現在景氣不好,新客戶可遇而不可求,但當下客戶這麼一出招,她覺得有種被汙辱和貶低的感覺。明明需要這筆生意,對方開出的條件也不錯,但唐雅還是選擇放棄。
  
  皮耶與VIP客戶會面,發現對方不肯採用他的建議升級IT系統。雖然客戶當面解釋了原因,皮耶也知道應該用之前研討會學過的「積極聆聽」技巧,但他對自己的提案很自豪,相信客戶能夠受益,於是向對方解釋說沒有必要擔心,還把提案的優點再說明一次。客戶懶得爭辯,直接聯絡皮耶的老闆要求換顧問。
  
  蘇珊工作了一整天回到家,想好好陪家人,晚餐時她聊到今天在公司忙翻了,沒料到她丈夫麥克這時抱怨起來,女兒在學校功課趕不上了她還無關緊要。蘇珊聽了大怒,撂下一句:「我的工作跟女兒的問題沒有關係!」麥克反駁:「你啊,只關心你的客戶,女兒都不管了!」蘇珊也不甘示弱:「全職媽媽的辛苦,你完全不懂!」見爸媽怒目相向,珍妮佛縮在椅子上,晚餐就在凝重的冷戰中結束。
  
  生活難免會有錯過良機、遭遇挫折的時候,可能是放棄一樁好交易,也可能是傷害了彼此感情,常常因此得不償失。坊間很多書都教我們如何應付「難纏的人」,但其實難纏的人可能是我們自己。
  
  人為何喜歡自討苦吃,專家向來著墨不多,但每每臨到重要關頭,我們常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即使是教人自我成長的建議,大多也著重在改變外在行為,例如:要放下身段或要展現魄力,要傾聽也要懂得發問。但問題來了,如果只把重點放在細部策略與技巧,許多時候還是達不到目標,因為你雖然射出飛鏢,但標靶卻搞錯了。
  
  還記得我媽媽傳給我的料理真言嗎?改善外在行為就彷彿精讀食譜,有其必要,但無法讓你有高水準的表現。只有當你扮演起「大廚」的角色,用心料理,才會看到更大的成果。轉變要深刻長遠,起乎於你。
  
  內心思維是可以改變的,但前提是要懂得方法。心念一轉,就會發現不一樣的處理方式,而有更好的結果,不但獲得成就感,也更有機會發揮影響力。
  
  這本書希望帶大家迎頭跨越這個難關。

內文試閱


  

為何表現總不如預期理想?

  
  馬克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工程師,有自己的團隊。和許多主管一樣,他常落入進退兩難的局面,既要帶領團隊成員,又要向部門的直屬老闆史蒂芬負責。這天,馬克和史蒂芬吵了起來:
  
  史蒂芬:這個決定你怎麼能告訴其他員工呢!
  
  馬 克:沒能先跟你報備是我的錯,但我有必要通知我的團隊,不然他們先行動了,後果無法挽回怎麼辦?
  
  史蒂芬: 太扯了!你這樣不但害我們不能做事,也害管理階層毫無公信力可言。
  
  馬 克: 大家都知道事情不太對勁,如果不跟他們說,他們怎麼還會信任我。
  
  史蒂芬: 那你可要謝天謝地了,因為我現在根本不相信你!以後別指望我詢問你的意見!
  
  在走廊上吵架的過程中,馬克的心揪在一起,想要保持冷靜,卻又愈講愈氣。他也知道跟老闆說話還是客氣一點好,但另一方面又想反駁。
  
  他的腦海中彷彿在打一場網球,球一下落在這邊,一下又落到另一邊:
  
  對這個豬頭要有強硬立場。
  
  不行,要有團隊精神。
  
  他這樣對你,怎麼可以輕易饒過他。
  
  算了,不值得跟這種人一般見識。
  
  一來一往,結果愈講愈激烈:
  
  他開什麼玩笑?
  
  以為消息是我傳的?
  
  他真的狀況外,
  
  這件事私底下已經傳了好幾個禮拜了!
  
  冷靜一下,不然後果會很難收拾。
  
  難怪沒人喜歡你,
  
  因為你就愛仗勢欺人!
  
  夠了夠了!他畢竟還是你的上司!
  
  馬克最後氣不過,嘴巴再也按捺不住。
  
  「如果我這麼不值得信任,那為什麼全公司的主管中,我的員工忠誠度最高?」馬克冷冷地說:「坦白說啦,你不來問我意見,我還樂得輕鬆,以後最好都不用跟你說到話。你有公事發簡訊給我,我會回,但其他時候你就別來打擾我。」
  
  回到辦公室後,馬克覺得心裡舒坦許多,能跟史蒂芬講真話,好爽。
  
  但過了幾分鐘,那股熟悉的愧疚感又湧上心頭。他知道自己大嘴巴,就算要表達不滿,也該等心情平復下來再說。跟老闆說再也不想和他講話,實在是腦筋秀逗,但每次吵到氣頭上,他就是控制不住。
  
  成功,由裡到外
  
  我與哈佛談判專案中心的同事一起教授高階主管教育夏季班多年,座談會進行到最高潮時,會特別安排時間讓學員進行演練,培養交際能力。我們將學員每三人編成一組,分派一位教練,給予密切的個別輔導。
  
  學員必須分享他們現實生活中所遭遇的溝通問題,教練則加入討論,提供學員改善的方法。課程運作都很順利,直到有一天,我負責的那一組有個學員是:最高法院大法官。
  
  對方位高權重,要他做協商溝通的演練實在自討苦吃。這位75歲的長輩氣勢威嚴,在他的國家擔任最高法官已有35年。
  
  還沒輪到他,我已經緊張起來,真不知他會挑哪種情境來問我,會是因為對法律詮釋不同,而和其他大法官起衝突嗎?又或者,他的層級這麼高,會需要跟首相或國會議員協商嗎?輪到他演練時,他提出一個糾纏了他幾十年的難題。
  
  「50年來,內人每一天都會幫我挑領帶。」他說:「我很不喜歡,我又不是不會穿衣服,為什麼她連這種小事也要管?」
  
  我被他的問題愣住了。讓他晚上睡不好的問題難道就只是這個?我問了一個門外漢也會問的問題:
  
  「你有沒有跟夫人說過,你想自己挑領帶?」
  
  「問題就出在這裡。」他說:「不管我在腦海中排練了多少次,就是沒勇氣告訴她。」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多年,那一天突然想通了!
  
  不管是馬克、拉菲克,還是那位法官,他們都是聰明人,也無意隱瞞自己的想法。他們知道如何有效溝通,卻又做不到,無法冷靜地跟老闆據理力爭、沒有和家人實話實說,或是沒有跟太太明講。就算做到了,還要能不傷雙方感情。
  
  演練溝通技巧時,我們通常會請學員練習台詞,回去可以實際操作。但遇到最高法院法官這樣的大人物,如果還要他練習說「可以不要幫我挑領帶嗎?」,就顯得荒謬了。他位高權重,在法院裡發號施令幾十年,發表的意見足以影響全國上下,根本不需學習如何加強果斷力。
  
  也就是說,練習外在行為的技巧沒有用。他知道該說什麼,但為何就是說不出口,這才是癥結所在。
  
  那天的經驗讓我體會到,這個問題應該用不同的角度切入。這位大法官的問題以前的學員也有,都是該說的話說不出口,就只好放棄,但這是我第一次清楚看到,著重外在行為的改善並無法解決問題。
  
  大法官當然知道該怎麼說才好,外在行為的技巧他都會,但如果想付諸行動,就必須轉變心態,把那道心牆拆除,自然就會知道該如何和太太表達。他後來真的做到了!
  
  當下反應與理想反應
  
  想通了之後,我發現這個毛病大多數人都有,雖然知道該說什麼、做什麼才對(也就是「理想反應」),但日常生活做的又是另一套(也就是「當下反應」)。我稱之為「表現落差」(Performance Gap)。
  
  再厲害的人,無論是事業出人頭地、智商高人一等,還是講話舌燦蓮花,也會有表現落差的時候,明明知道該如何反應,但當下的反應卻又變了樣。之所以如此,原因通常不是不懂外在技巧,而是自我設限的結果。
  
  心想向左走,腳卻向右走
  
  你是否常有以下經驗,計畫要做某件事,但事到臨頭卻又做了其他事情?
  
  ‧ 想聽另一半的心聲,但最後不是跟對方大小聲,就是乾脆一句也不說?
  ‧ 打算跟其他人合作,最後卻不知變通,覺得自己的意見才對?
  ‧ 想保持冷靜,卻又變得有防衛心,或只是被動反應?
  ‧ 嘴巴想拒絕,卻又點頭同意?
  ‧ 話已經說出口,又希望能收回?
  ‧ 靜靜坐在一角,希望自己有勇氣發言或表達立場?
  ‧ 希望不照別人的期望走,卻怕被說不合群,或擔心要負起全責?
  ‧ 是否覺得人生愈來愈找不到熱誠與意義?
  
  上班途中,你可能反覆練習想表達的話,甚至想像出自己應答如流的畫面。但這麼做經常還是不夠,哪怕你地位再資深、經驗再老道,也會有表現落差的問題。只講求外在行為的改變,對大法官沒有效,對我在全球各地成千上萬的學員也不管用。
  
  為什麼我們跟馬克和拉菲克一樣,會再三自討苦吃呢?我們哪裡做錯了?但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該如何做才能扭轉結果呢?
  
  有的人會說,那還不簡單,再學更厲害的技巧就好了。招式更高級,效果就更好,過程更順利,雙方關係更圓融,不是嗎?
  
  大多數人都認為如此,但其實不然。要徹底改頭換面,通常不能光靠外在的技巧,道理就跟我老媽傳授的烹調訣竅一樣,想煮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色,光靠食譜還不夠。
  
  新技巧不等於新作為
  
  我輔導過的公司來自各個產業,許多都習慣以「能力評量表」來評估主管與員工的表現,似乎不能沒有一套評量潛力與績效的方法。
  
  既然以這些標準要求主管與員工,企業就有必要協助他們培養相關能力,於是會固定舉辦員工訓練。
  
  但別忘了馬克、大法官的問題:學習新技巧,未必就能轉化為新作為。若要產生實質的改變(養成新習慣,得到更好、更長期的結果),你需要開啟內心的執行開關。
  
  思維改變了,新的行為自然跟著來;思維沒改變,一旦壓力浮現或事關重大,座談會結束後你還是原來的你。
  
  追根究柢
  
  我們待人處事通常希望面面俱到,有「理想反應」,但「當下反應」卻常常事與願違,導致出現「表現落差」。
  
  分析原因,一來是我們對自己有既定的刻板形象,二來也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內心的平衡點。要避免想一套做一套,就必須仔細檢視目前的自我形象,學會如何把它勾勒得更完整,這裡調整一下,那裡修正一點,就能發展出利己也利人的自我
  
  形象。要做到這點,我們在工作與生活中必須先找到內心的平衡。
  
  本書提供將外顯形象與內在本心更趨一致的方法,但這本書的重點不是我踏上異國的心路歷程,而是我們所有人的人生冒險:勇於突破而成長、生命不留遺憾、找出人生定位。這個方法能提醒我們,要廣納各式各樣的體驗,外在世界如此,內心天地亦然。這是一趟有苦有樂的旅程,但最終,塵封在心田已久的機會種子能獲得活水灌溉。待種子開花結果,人生就能展現出最大的實力,將潛力發揮到淋漓盡致,活得精彩而從容自在。
  
  此外,要能有效領導、催生出深遠的轉變,就要懂得欣賞內在天地與外在世界的交互作用。美國前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說得極是:「帶頭領導的機會俯拾即是。領導能力深藏在我們內心。」無論是亙古的哲學,還是當代的物理,都隱含了恆常不變的道理:內在與外在;微觀與宏觀;天與地;內在與超然。換言之,兩個觀念對立卻又互通。
  
  說到領導者養成,大家現在開始會以「從心出發」的全新角度來探討,這是因為全球出現淘天巨變,我們每個人都直接受到衝擊,需要培養出不一樣的領導力。不論你是教練、醫療診所的醫護人員,還是律師事務所或非營利機構的負責人;不論你是股市交易員、公務員、服務生、空服員,還是機長;不論你是學生、部落客、電影人、研究人員,還是教育工作者;不論你是顧問、護士,還是老師,道理放諸四海皆準:不管從事哪一行,做什麼事,掌握了內心力量,就能打造成功而幸福的人生。
  
  各位會發現,縱使外在世界的道路顛簸難行,一旦能擷取內心深處的智慧,步伐會更加輕盈。從內在重新認識自己之後,你會意外發現,人生道路的顛簸有些其實是內心疙瘩的顯現。但人生就是這麼奇妙,當你投入於內在自我,擁抱它,整合它,就能在外在世界暢行無阻。
  
  向工作坊學員提到應該從心整合自己時,他們常問我是什麼意思,我的回答是:「不要用腦袋想,要用心感覺。各位花了多少時間用心感受?」我不是說思考不重要,但一旦把注意力放在用心感受,就更容易看到內在的自己。

延伸內容

◎文/威廉.尤瑞(William Ury)(哈佛談判專案中心(Harvard Negotiation Project)創辦人)

  福克絲的新書啟發人心,且率此領域風氣之先,能為她寫序,本人倍感榮幸。筆者與福克絲認識多年,目睹她將自我協商的概念逐步發展、精益求精的過程,如今化成生動而清晰的文字,尤其覺得與有榮焉。30多年前,本人有幸與羅傑.費雪(Roger Fisher)、布魯斯.派頓(Bruce Patton)兩位學者合著《哈佛這樣教談判力:增強優勢,談出利多人和的好結果》(Getting to Yes)一書,提出協商談判時可採彼此合作的心態,希望提供讀者新的思考方向,看到溝通協商不是非贏即輸,而是可以互惠互利。這個方法亦即大家後來所熟知的「雙贏」,改變了許多人對談判協商的觀念與做法,大至企業與外交場合,小至餐桌上的討論。

  身為調解專家與協商顧問這30多年下來,筆者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或許是:溝通協商時,儘管對方再如何難應付,最大的關卡終究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礙於恐懼或生氣的情緒,往往會有衝動反應。筆者發現,一場成功的溝通協商,基礎建立在學會「到心中的陽台喘口氣」,也就是讓心態與情緒緩和,才能達到客觀、鎮定與自制的境界。我20年前的著作《突破拒絕》(Getting Past No)正以這個觀念為主軸。

  然而,我這些年開始發現,很多人在遇到衝突的情況時,別說要走到心中的那個陽台,連要在衝突中維持沉著冷靜都很難。每個人都深受負面的情緒與想法所影響,一時衝動下做出反應,因而損及雙方的長期利益。換言之,我們常從「陽台上失足」。筆者的客戶與讀者常問該如何把持心態,不受外界紛擾影響。基本技巧當然有用,例如暫停一切、明確指出現況、目光放在最後的報酬等等,但這些技巧都需要進一步闡釋與強化,尤其是人際交流問題頻傳的現今社會。

  筆者愈來愈體認到,一場成功的溝通協商,若只求外在技巧,效果仍然有限,必須同時注重內心思維才是上策。溝通協商有兩條路要走,除了走外在行為的路,也要走內在思維的路,方能抵達目的地。要跟別人溝通協商之前,首先要跟自己溝通協商,也就是說,置身高壓情況當中,如果想與對方達成共識,必須從心出發,先與自己達成共識。畢竟,如果我們都說不動自己了,又如何影響別人呢?這本書的貢獻就在此,它讓我們以全新角度思考溝通協商的學問,學會在坐上談判桌前就已經跟自己打好商量。書中提出耳熟能詳的比喻,讓我們看到自我談判的過程,例如夢想家、思想家、情人與戰士,福克絲稱之為溝通談判的四大性格;而它們又由心中的領航者機制發號施令,輔以瞭望員機制與航海家機制的協助,交織出書中的寶貴觀點。全書文字生動活潑,例證鮮明而發人深省,擬人化的心理劇躍然紙上,讀者定可從中學到實際做法。

作者資料

艾莉卡.愛瑞兒.福克絲(Erica Ariel Fox)

哈佛法學院協商談判課程教授,亦是莫比斯管理領導能力(Mobius Executive Leadership)顧問公司合辦人,以及麥肯錫領導養成課程(McKinsey Leadership Development)資深顧問。在談判學與領導學具有高人氣的福克絲,輔導管理團隊突破困境、激勵聽眾找到向上力量,協助企業尋求改頭換面的轉變。此外,福克絲亦受公營機構之託進行領導能力培訓,提供經理人教育課程。她於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學士學位,於哈佛法學院取得法律碩士學位。她與夫婿及繼子居住在波士頓近郊與阿姆斯特丹郊區。

基本資料

作者:艾莉卡.愛瑞兒.福克絲(Erica Ariel Fox) 譯者:連育德 出版社:天下文化 書系:工作生活 出版日期:2014-04-25 ISBN:9789863204466 城邦書號:A1500464 規格:平裝 / 黑白 / 35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