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其他
醫生,請你一定要幫幫我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再精密的治療也無法取代充滿愛心的照護,這些醫生與病人之間的對話,證明了在醫療專業領域裡,憐惜與傾聽有多麼重要! 直探醫療世界,目睹生死智慧,及醫病之間最真情的交流。 醫生的憐憫與傾聽,病患與家屬的同理與耐心,才是最好的治療。 「醫生,妳一定要幫幫我!沒有別人可以幫我了。」 她才三十二歲,但是她快死了;我也三十二歲,背負著救她的責任…… 身為腫瘤科醫生,蘭賈娜.斯里瓦絲塔瓦每天必須面對許多病患和家屬。她最常做又最不願意做的事,就是對病患說:「恐怕是癌症!」告訴對方「你得了癌症」是什麼樣的感受?要如何回答「我還能活多久」這種問題?一個醫生又要如何在病患生命將盡時,協助他保持尊嚴? 透過不平凡的觀察力,以及二十二則面對癌症病患的真實故事,蘭賈娜.斯里瓦絲塔瓦揭露了在醫學這條漫漫長路上,每位病人都是醫生的一堂課,能夠幫助醫生成為更好的醫生。面對生命終點的癌症病人,有時對生命有更大的體悟,更能展現人性智慧。 蘭賈娜.斯里瓦絲塔瓦反覆思考自己醫師專業的每一個人性角度,包括道德矛盾、焦慮、同情憐憫。她讓我們知道,最好的醫生,其實是那些不斷學習傾聽病人的一群。 【專業推薦】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系 趙可式 教授推薦

內文試閱

光是看到妳,我就覺得好多了!


最讓我感到驕傲又謙卑的時刻,是我的病人說出我從來沒想過也可以聽到的這句話。對我而言,這句話是病人給予醫生的最高榮譽。就是這句話,我的工作變成一項事業。

  一九九九年。一年的實習結束,一紙證書平淡無奇地確認我已完成所有的規定要求,可以從實習生變成正式的醫生,但這張證書卻無法將那一整年極度緊張又充滿戲劇性起伏的日子詳納其中。

  眼前不同的選擇讓我受寵若驚,也混亂無措。我可以選擇離開醫院,到社區開診所當個家庭醫生,但是我深受醫院那種集體領導、高智性,以及擁有各種不同病人的環境所吸引。指導教授的肯定,也實實在在幫我打開了多扇專科的大門。我知道外科不適合我,這一點在我兩次因為看到人體被開腸剖肚時昏倒,遭外科醫生嗤之以鼻時,就已經很清楚了。麻醉科聽起來很吸引人,尤其我去諮詢的醫生把麻醉科專業人士的生活描述得如此完美:家庭和樂、時間有彈性,外加錢多多。他談起週末去滑雪、跟孩子一起度假。我當時還沒有小孩,但是我可以預見有孩子的未來。跟孩子一起度假聽起來是正常又讓人嚮往的事情。除此之外,急診部門的主任也來電說:「我們很希望妳加入我們的陣營。來試試看,我想妳會在這裡發光發亮。」

  才不過兩年前,當我還是個沒沒無聞的醫學系學生時,我在同樣的急診部門裡晃來晃去,希望能找到一位願意教導我的醫生。現在,部門主任竟然親自打電話來要給我工作。聽起來簡直美好得不像真的。

  我無所謂地在精神科打混,直到爸媽開始抱怨(我想應該只是半開玩笑吧):「妳為什麼不去當個真正的醫生?」

  所以我去參加皮膚科與病理科主任主持的面試。其中一位用壓力低、家庭和樂、薪資高的生活型態引誘我;另一位用的則是令我至今依然記憶猶新的撲克臉說道:「至少妳的病人不會回嘴。」

  我在印度的兒時同伴當時正在接受小兒科專業醫師的訓練,她興味盎然地看著我經歷這些過程。「我真不敢相信,」她終於這麼說:「妳的內心根本就很清楚,妳是個內科醫生。」於是,懷著一顆混亂的心,我申請成為執業內科醫生,但始終無法真正相信自己已決定在某個專業科目定下來。我曾與一位資深內科醫生談過,他是位心臟科醫生,我裝出來的熱情跟我的焦慮一樣深切,而這份焦慮在那位醫生邀我加入心臟科之後,日漸高漲。我嫉妒地看著那些似乎對自己的專業選擇自信滿滿的同僚。

  我的運氣不太好,前三個月的內科訓練全值夜班。散漫的三個月過去後,不論聽到的還是看到的,我依然無法肯定自己的決定。之後,我被派去一家鄉間醫院接受腫瘤科訓練。那個時候,輪調到鄉間,相當於被放逐,即使只是暫時離開總醫院的中央系統,也代表著前途灰暗。「沒有任何重要的人會認識你,」我聽過有人這麼抱怨。帶著深深的疑慮,我認命地出發迎接未來三個月的探險。

  第一天,我必須等到晚上八點才能巡病房。第二次的巡視更晚,而第三次竟要比第二次還晚。狼吞虎嚥著一碗餐廳裡已經冷掉的麵,我天真地以為我老闆不是動作太慢,就是做事太仔細。然而,沒多久我就發現,即使總是很晚、即使我總是連連無聲地打哈欠,巡視病房卻成為日復一日長時間工作中的亮點。當健談的訪客離去後、嘎啦嘎啦穿梭的餐車靜止後,那位腫瘤科主治醫生和我穿過一條條早已陷入沉寂的走廊,走進一間間病房,檢視醫院裡病情最嚴重的一些病人,或許是把晴天霹靂的壞消息帶給他們,或許是跟他們討論治療和併發症的情形,甚至跟一些專門留下來等我們的家屬東聊西扯。這位醫生總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開示他的病人以及我們這些和病人一樣困惑的菜鳥住院醫師;我們這些天兵有時候還得尷尬地去查看醫書,才搞得清楚那些名字一長串的藥品是什麼東西。此外,這位腫瘤科醫生也善於隨時轉換話題,跟熱中運動或政治的病人討論足球隊或最近的政治危機。如果我當時沒有陷在反覆思考自己事業該何去何從,或迫切地想弄清楚其他人為什麼可以堅持他們的選擇的話,這些巡房經驗其實非常有趣,而且帶給我豐富的醫學知識以及其他微妙的教誨。

  有天晚上,我們去探視兩名深受淋巴腫瘤所苦的病人,一位是四十歲的女性病人,一位是從護理之家轉來、身材佝僂的老先生。他們兩個人,一位已經準備接受密集治療,另一位在等待安寧照護。我們在他們兩個人身上花了相同的時間,談的卻是非常不同的話題。腫瘤科醫生跟其中一位談的是化療期間,身體與情緒上的挑戰,以及合理的長期治療預測;至於另外一位,他著重在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安寧照護,以及跟家人相處的時間。儘管話題與重點不同,但他對兩位的判斷說明,卻付出了同樣程度的關心。那位老先生衰弱的速度很快,整個人縮在似乎把他壓得喘不過氣來的被單下,虛弱到根本問不出任何問題,只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阻卻這位醫生每晚的巡房,不論時間多晚,他都會出現,直到老人家辭世。尤其是在那些特別晚的夜裡,儘管我向他保證病人的情況穩定,可以等到第二天晚上再去探視,他還是堅持和我一起去巡房。我忍不住注意那位老先生的反應,他雖然已經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但是他的眼睛依然對醫生的造訪做出反應。我領悟到,例行的巡房工作不但讓病人感到安心,也具有很大的鼓舞意義。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面對相同的癌症,不同的病人要給予不同的答案;那也是我第一次了解到,關心其實跟治療一樣重要。   那段輪調期間,我犯下許多錯誤。主要都是由於經驗不足,譬如沒能完整評估疼痛程度、在沒有了解整個病程之前驟下保證,不然就是做了太少或太多次的血液檢驗。這些錯誤讓我覺得很受挫,對自己能否勝任這份工作埋下懷疑的種子。但說也奇怪,我從來沒有抱著懷疑受挫的心情入睡,因為每次巡房時,那位腫瘤科醫生在糾正錯誤的資訊和誤解時,不帶任何大驚小怪的表情,只有濃濃的善意,讓我能徹底驅散不確定,用嶄新的熱情去面對治療病人。我從不覺得長時間的工作迷人,然而我愛上了我的工作,也清楚體認到與一位優秀的導師相遇是多麼重要。

  然而,幾個禮拜過去了,我依然無法把他的病人看成自己的病人。交接單上雖然寫著我們兩個人的名字,但是每張病床上似乎都有塊無形的牌子,宣布病人的所有權人是他。那位腫瘤科醫生相信我能照顧好他的病人,但我信不過自己,我覺得這些病人與他們的醫生之間似乎有一種非常親密的關係。我一直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也想了解為什麼會這樣。

  有天早上,醫院要我去看一位在醫院住了一個晚上的女士。五十多歲,個性開朗的珍,顯然飽受乳癌之苦。她就醫的原因是肺積水所造成的呼吸極度急促。從她肺裡抽出了三公升的積水,據說她呼吸依然吃力,但是感覺好多了。新出現的背痛症狀,在進行化療的狀況下,聽起來是不祥的警告。她很好溝通,表現得鎮定冷靜。在如此危險的情況下,有如此沉著的態度,對任何人來說都絕非易事。經過檢查,她的氧氣含量充足,我加重了她的止痛藥劑量。我也跟放射科醫生談了她背痛的治療問題,安排了緊急的斷層掃描。我知道她先生突然出差,孩子也都住得很遠,於是有空就去看她、陪她。她的預後狀況很糟,這讓我很難過,但是我覺得和她討論未來的病況超出我的能力範圍。到了晚上,她感覺呼吸更順暢,我開的止痛藥也發揮了效用。

  那天晚上,病房巡視花了特別長的時間。經過珍的病房時,我先是聽到她在房裡輾轉難眠,看到我們走過時,立刻乖乖躺好。最後我們來到了她的病房門口。那位腫瘤科醫生喃喃說著頭痛,還說真高興是最後一個病人了。

  「她現在看起來很舒服,應該不會太久,」我順口補充一句,也很期待看到他結束這長得難以想像的一天與一週。我還記得他走進珍的病房時,我看了一眼自己的錶:晚上十點。珍那間暗暗的單人病房,只有一盞幽暗的燈,難以看得清楚任何事情。我站在醫生後方,與他距離一步,等著護士把珍的紀錄表拿過來。

  我在門口的位置,看到珍的影子突然從床上跳坐起來。她對她腫瘤醫生說的第一句話,幾乎是用一種鬆了一口氣的語調喊出來的:「光是知道你在這裡,我就覺得好多了!」

  她聲音裡閃耀的溫度與完全的信賴是如此強烈,讓我倒吸了一口氣。同時間,我感覺到另外兩種情緒襲來。這一天當中,我有大半天的時間都在她病房裡進進出出,而她也親切地表達了感激,只不過她對她的醫生所展現的態度完全不同。她雖然感謝我的治療,但他僅僅出現在床邊就讓她歡欣不已。也許她曾害怕他不會到她的病房來了,不過我知道她那些帶淚的話語,表達的不只是安心,還是一種宣示,表示她對他絕對的信任。她說的那幾個字雖然簡單,卻告知所有的人,即使現在的狀況危急生命,她依然因為他的造訪而感到安心。

  第二種襲來的領悟,是我發現多年的醫學訓練過程中,自己從未見過類似的景況。身為外科住院醫生,我見過一大堆病人很敬畏那些幫他們割除了出血潰瘍或壞疽腐腳的外科醫生。外科醫生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病人萬分敬重,卻對這位用雙手保住他們性命的活菩薩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謝謝醫生救了他的命,」渾身顫抖的病患妻子會這麼對醫生說。在醫療單位,英雄主義式的崇拜表現得更細膩,有時候是一張短箋,有時候是盒巧克力。「謝謝你的協助與照顧,」短箋上會這麼寫。然而,在那些年間,我從來沒有看過病人光是看到自己的醫生,就可以表現出如此由衷的寬慰,就好像這位醫生,而且全天下只有這位醫生,可以撐住他們的信心。

  半個小時後,腫瘤科醫生從珍的病房裡走出來。

  「抱歉,我以為妳先離開了。妳剛才也應該一起進去才對。」

  我沒有告訴他,我用剛剛的時間思考著一個人如何能得到病人如此罕見的衷心信賴,以及受到病人的敬重與得到病人的珍視兩者之間的差異,而一個醫生要如何消弭、甚至超越這樣的差距。

  「她還好嗎?」

  「不錯。妳做了所有正確的事情。謝謝。」

  既然做了所有正確事情的人是我,為什麼她仍然只是因為看到你就覺得好多了?我好想不顯魯莽地問他這個問題。然而,我發現自己並沒有因為這種情況而覺得被藐視,反而是鬆了一大口氣,這種感覺我自己都嚇了一跳。如果我曾在職場中有過任何令人感到振奮的剎那,就是在那一刻。我知道了,我想要當個腫瘤科醫生,但不是隨便的腫瘤科醫生;我要成為那天晚上看到的那種腫瘤科醫生。那之後,每每回顧過去,我都不再有任何疑惑。

作者資料

蘭賈娜.斯里瓦絲塔瓦(Ranjana Srivastava)

蘭賈娜.斯里瓦絲塔瓦醫生受教於印度、英國、美國與澳洲。她以第一名榮譽學生的成績畢業於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亦獲該校多個醫學相關獎項。蘭賈娜在墨爾本的不同醫院裡完成了她的住院醫生與專科醫生訓練。二○○四年,她獲得聲名卓著的國際傅爾布萊特獎學金(Fulbright Award)的贊助,完成了在芝加哥大學的專業訓練。二○○五年成為澳洲皇家內科醫學院(the Royal Australasian College of Physicians)院士,在公立醫療系統以腫瘤專科醫生的身分為病人診治。 蘭賈娜的論文在全球發行,刊登在包括《時代雜誌》、《週刊雜誌》(the Week),還有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刺絡針》(The Lancet)、《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以及《安寧與緩和照護管理期刊》(Journal of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Management)。二○○八年,她的故事《病人謳歌》(Ode to a Patient)獲得癌症協會維多利亞藝術獎(the Cancer Council Victoria Arts Award)的卓越寫作獎項。 目前與夫婿、三名幼子住在墨爾本。

基本資料

作者:蘭賈娜.斯里瓦絲塔瓦(Ranjana Srivastava) 譯者:麥慧芬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生活館 出版日期:2012-07-05 ISBN:9789862721919 城邦書號:BK5069 規格:平裝 / 單色 / 384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