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9月會員日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職場人際
蝴蝶結法則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蝴蝶結法則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1-05-09
  • 定價:260元

內容簡介

61個教你包裝職場態度、自我能力、工作品質及外在印象的應對心理術 你是否常被指派不想接受的工作? 你的意見或提案是否常被打槍? 你是否無法理解老闆想的跟你講得為什麼總是天差地遠?…… 既然無法消極改變外在環境,就從積極改變自己開始! 懂得包裝,才能做好工作! 過去,你必須把自己燃燒殆盡才能換來別人一句讚美,現在,你卻可以透過包裝技巧,讓別人無法輕忽你的實力與存在,這,就是「蝴蝶結法則」。 表情、眼神、應對、態度是容易被人看穿的地方,日本職場心理大師內藤誼人親授61則心理技巧,教你從容迎戰各種職場問題。 【精采內容】 CHAPTER1 存活在現代社會的騙人法則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史蒂芬・卡博士實證:「經營管理者與工作的人想的大概都不一樣。」 CHAPTER2 將人玩弄於股掌間的反擊法則 心理學家麥奎爾(McGuire)指出:「我們被問到有違常識的事情時,經常說不過對方。」所以,不管事情再不合理,只要說得理直氣壯,就能爭贏。 CHAPTER3 擾亂人心、無中生有的虛應法則 史丹佛大學的安東尼・巴斯塔待(Anthony Bustaday)博士:「人們經常隨著無關的資訊起舞,而做出如果沒有那些無關訊息,就絕對不會做出的判斷。」 CHAPTER4 左右人心的說服法則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諾布羅・克偉斯特維克(Knobloch Westweek)副教授:「70~80%的人會受到他人推薦的影響。而有趣的是,我們往往不會承認。」 CHAPTER5 替個人印象灌水的心理法則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心理學家拉力・賈可比(Rally Jacoby)的「假名聲效應」,意指愈常聽見的名字,我們會愈覺得它很有名。 CHAPTER6 有效達到工作目的的欺騙法則 荷蘭萊登大學一項實驗證明,態度前後截然不同,會讓對方造成心理衝擊。冷淡的人表現親切,即使只有一丁點,也會被放大看待。

目錄

◎前言

◎第1章 存活在現代社會的騙人法則
‧欺騙都是基於「善意」
‧不需要「言行一致」
‧用態度表示
‧聽到有人喊你名字時,請「轉身面向對方」
‧遭人誤解時,不要急著解釋
‧不跟高層辯理想,要聽直屬主管的話
‧不要說負面的話
‧不能理解也要裝出可以理解的樣子
‧沒有證據時,自始至終都要裝傻
‧故意洩露「該隱瞞的」也是一種方法
‧事前承諾「犯錯了,就請吃飯!」
‧藉由「送禮」來賣人情給對方
‧丟掉不合邏輯的想法
‧【專欄】所有的競爭都很無聊

◎第2章 將人玩弄於股掌間的反擊法則
‧不管對方說什麼,都要預先做好反擊準備
‧說謊時,請記得「掩飾意圖」
‧絕對不說別人家人的壞話
‧被問及對某人看法時,要含糊其詞
‧只有「聽」並不算「懂得傾聽」
‧巧妙轉移盛怒者的情緒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說話理直氣壯可以讓人退卻
‧請求幫忙要選擇對方心情好的時候
‧談生意前要盡量聊天
‧【專欄】放棄普通客人,給貴客特別待遇

◎第3章 擾亂人心、無中生有的虛應法則
‧備好祕密武器
‧讓對手混亂,失去冷靜的判斷力
‧摻雜多餘資訊混淆視聽
‧刻意張揚小缺點,藉此掩飾大缺點
‧說些天馬行空的話,讓人誤判
‧將對方的回答誘導到錯誤方向
‧學會「說反話」
‧不要認真跟人對辯,要懂得巧妙避開
‧表現出丟臉的一面
‧有時全面投降反而是贏家
‧全面屈服以贏得對方的信任
‧【專欄】不是我們的工作也要開心做

◎第4章 左右人心的說服法則
‧用「警語」誘導人做出誤判
‧重點請放在「最後」
‧不要自吹自誇,讓別人來
‧優柔寡斷的人,需要適時推他一把
‧盡量穿插可以打動人的「關鍵字」
‧對簡報內容沒有自信時,切換投影片的速度要快
‧不擅說話的人,記得利用動畫功能
‧讓人感覺「佔到便宜」
‧運用數字的障眼法
‧【專欄】引經據典,說話就會頭頭是道

◎第5章  替個人印象灌水的心理法則
‧利用外在打扮取信取人
‧準備具有分量的頭銜
‧多替自己宣揚「好風評」
‧要想特殊待遇,就以姓氏加上先生或小姐稱呼其人
‧也要對對方物品表達「敬意」
‧不具名氣的公司也能讓人感到有名氣
‧如果缺乏主管應有的「指導力」,就用「懷柔管理」
‧不曾謀面也要說「見過」
‧【專欄】要有凌駕別人的字彙能力

◎第6章  有效達到工作目的的欺騙法則
‧以鮮豔色彩打幌子
‧定下讓人無法想像的冗長標題
‧面貌姣好的人容易被原諒
‧如何讓自己受人歡迎
‧觀察居酒屋裡充滿活力的人們,癒療自我心靈
‧以「速度」彌補工作品質
‧反正品質好壞看不出來
‧故意惹出麻煩,以獲得對方信賴
‧有所遲疑時,就依本能行動吧!
‧報告大概就好,反正對方不會看
‧【專欄】遭受欺負,要立即應戰

◎結語

內文試閱

說些天馬行空的話,讓人誤判

  進行買賣交涉時,可以用天馬行空的條件來試探對方。

  比方說,「如果我訂五百箱,一箱大概多少錢?」、「全部買下的話,可以算我幾折?」等。

  我們當然不打算訂五百箱或者全部買下,只是想知道對方可以給多少折扣,所以才這麼問。

  或許這些條件在你聽來覺得不可思議,但賣家不會這麼認為,一旦真有客戶提出,即使再怎麼荒誕無稽,賣家還是會認真回答。這個技巧就是利用這種心理,藉由「不可能的假設問題」來干擾對方。

  接著再問大家一個關於小學生的算術問題,可是大家未必知道答案。

  「請問,拿三百日圓買一個七十五日圓的甜點,會找多少錢?」

  單純相減後,回答「二百二十五日圓」的人並沒有答對問題,因為這不是算數問題,而是常識問題。

  買一個七十五日圓的商品,沒有人會拿出三百日圓,要拿也是一枚百日圓硬幣,所以找的零錢會是「二十五日圓」。

  如果能想到「買七十五日圓的東西不可能付三百日圓」的話,這個問題就很好解,但通常個性老實的人很容易受騙上當。

  交涉技巧之一是提出「假設性問題」,利用「如果……就……」來套出答案。用一個不可能發生的條件,讓對方自白。如果對方是新手,通常很快就能從他口中套出你要的答案。

  故意說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或條件,可以有效讓人誤判、掩人耳目。

  比方說,「如果我願意愛妳一輩子,妳是不是就答應嫁給我?」這是花花公子常說的一句話。很多女性聽到這句話就昏了頭,不清楚遵守「愛一輩子」這個約定有多難,所以容易被騙。 不具名氣的公司也能讓人感到有名氣

  如果你所服務的公司不具名氣,那麼辦起事來肯定很辛苦。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抗拒不了「名氣」。

  跟不具名氣的公司往來,多少會讓人感覺猶豫。

  不過,儘管是間沒有名氣的公司,只要勤於拜訪、宣傳,還是可以談成生意的。當然,或許無法像一些知名公司能立即與客戶簽下合約,但只要願意下功夫,成功機率還是很高的。

  陌生公司的名字只要多聽幾次,會讓人產生「那間公司小有名氣」的錯覺。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拉力.賈可比(Rally Jacoby)稱這為「假名聲效應」(False Fame Effect)。

  比方說,有家公司叫做「巴比爾斯」。初次造訪時,客戶可能心想:「巴比爾斯?沒有聽過這間公司」,但是拜訪二、三次之後,漸漸地客戶就會以為「巴比爾斯」在業界已經頗具名氣了。

  愈常聽說的名字,我們愈會覺得它有名。

  一些在國外極為知名、在日本卻不具名氣的企業,大家之所以對他們不感興趣,也是因為不常聽說的原故。

  的確,要讓人記住自己名字並不容易,但總有一天會記得住,所以也不要過於躁急,只要慢慢取得對方信任就好。即使過程中會遭到幾次拒絕,也不需要因此失望、氣餒。

  對人也是一樣。雖然現在的我在出版界小有名氣,但剛出道時,大家對我的態度並不友善,會說:「內藤誼人?誰啊?」當然也就不可能邀我寫書,對我的稿子更是諸多批評、百般刁難。

  因為是剛出道,所以得到這種待遇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既然大家不認識我,那也只好冷處理,如果為此沮喪,對自己也不會有任何幫助。因此,希望大家能把這段時間當作生產前的「陣痛」,一定要努力撐過去。

  在推銷自己或者自家公司時,為了提高「假名聲效應」,記得要在談話中巧妙提到名字。

  比方說,不要稱呼自家公司為「弊公司」,既然要說就說全名,像是「○○(公司名)的售後服務最周全」等,將公司名稱深深印在對方腦中。 不曾謀面也要說「見過」

  花花公子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們是不是見過?」

  我們常對陌生人懷有莫名的戒心,可是只要見過幾次面後,就能對對方卸下心防。因此,當有人對我們說:「我們是不是見過」時,就能在瞬間瓦解我們的戒心。即使從未見過,一句「好像在哪見過」,就會讓人感到親切。

  其實,我在跟人見面時,也滿常說這句話的。

  如果之前真的見過,對方會說:「對,我們兩年前見過」,對方也會因為你還記得他,而對你留下印象。即便真的是初次見面,但當對方說出對你有似曾相似的感覺時,還是會讓我們感到親切。

  也就是說,不管這句話說出口後會如何發展,對你來說都是有利的。

  或者,如果你對對方沒有任何印象時,也可以說:「你長得很像一位我所敬重的學長」,或者「妳跟我以前一位愛慕的女性長得很像」,對方不會因此不開心的。

  比利時魯汶大學(KU Leuven)的O.康乃爾(O. Cornell)博士指出,我們會對「見過的臉」感到「親切」與「魅力」。

  康乃爾博士準備了八十張大頭照,有些照片只給受試者看一次,其餘照片都讓受試者看過兩次。

  結果發現,受試者對於看過兩次的臉會感到親切,而且覺得對方很有魅力。

  由此可知,「見面」會讓彼此印象更好,就算不曾見過,只要讓人有「見過」的錯覺,就有相同效果。所以跟人說:「我們是不是在哪見過」時,就是一個很好的心理策略。

  另外,當對方長得像某人時,也可以拿它來當作話題。但前提是,那個某人一定要是個「受歡迎的人物」。如果說他「長得像豬」或者「很像某個搞笑藝人」等不受歡迎的對象是很失禮的,絕對禁止那麼做。要說:「很像好萊塢女星○○○」,或頂多就是「可愛的花栗鼠」等這類比喻。 重點請放在「最後

  日文裡有個特色,就是「句尾比句首重要」。也就是說,愈是後面出現的內容愈重要。因此,絕對不要將人們喜歡看的或是宣傳重點放在句首,一定要放在句末。

  比方說,賣和服給京都人時,要說:「這是使用大阪的絲線,但是在京都織成」。相反的,賣和服給大阪人時要說:「這是在京都織成,但是使用大阪的絲線」,這樣一定能讓對方感興趣。

  說明同樣一件事情時,只要改變陳述順序,就能給人截然不同的印象。舉例來說,下面例句,前者就給人否定的感覺。

  ■「工作效率高,但是個性隨便」
  □「個性隨便,但是工作效率高」

  ■「頭腦很好,但是女性關係複雜」
  □「女性關係複雜,但是頭腦很好」

  ■「很努力,但是最近沒有精神」
  □「最近沒有精神,但是很努力」

  ■「便宜,但是難吃」
  □「難吃,但是便宜」

  每句話裡都包含了「負面」及「正面」詞彙,雖然將正面詞彙放在句尾,結構上感覺相差不大,可是給人的印象卻變得肯定。

  心理學上有所謂的「峰終定律」(Peak-End Rule),這是丹尼爾.卡恩曼(Daniel Kahneman)創造的詞彙,說明最後的印象會決定給人感受的好壞。

  約會遲到時,只要能在臨別前好好致意或道歉,就能帶給對方好印象。

  峰終定律指出,最後印象會比第一印象來得更重要。

  表達時,陳述的順序很重要,一旦順序錯誤,即使講的是同一件事,給人的印象也會有一百八十度轉變,這點務必小心。

  當你想要表達某些難以啟齒的事情時,請記得把正面詞彙放到句尾。 運用數字的障眼法

  我們經常可以從電視廣告或雜誌上,看到以下這類撼動人心的數字:

  「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感到吃驚!」

  「四十%的醫生一致推薦它的效果!」

  「每五個人中,就有兩個人『期待』新政府的作為!」

  看到這類摻雜數字的文案,我們很容易信以為真,感覺「哇,好像很厲害耶~」。

  其實,雖然文案中帶有數字,但也就只是數字,可是我們卻彷彿被催眠般,盲目地信以為真。

  大家冷靜想想,「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感到吃驚!」,換算成百分比,也才三十三%的人實際感受到效果,其餘的六十七%是一點感覺也沒有。真正吃驚的人不到一半,這樣根本不算有什麼驚人之處。

  而且,有過實際調查經驗的人都知道,每十個人中,總有一、二個會隨便回答,所以數值變動個十%、二十%根本不算什麼。即便有三十%的人贊成,說實在的,也沒有什麼了不起。

  同樣地,「四十%的醫生一致推薦它的效果!」,這句話代表著有六十%的醫生不推薦。不推薦人數超過一半。

  另外,「每五個人中,就有兩個人『期待』新政府的作為!」,也意謂著有六十%的人不抱任何期待。

  單純在說明裡加進數字,就能提高說服力。所以,想要掩人耳目時,沒有什麼比這個方法更有效的了。

  即使數字不大,還是要放進內容中,這麼做必定可以提高說服力。

  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諾福克(Norfolk)的奧多明尼昂大學(Old Dominion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詹姆斯.巴斯拉(James Basura)博士準備了內含數據與不含數據的說明,供二百九十二名受試的大學生閱讀。

  一句是「八十%的不良少年長大後會成為罪犯」,另一句是「多數的不良少年長大後會成為罪犯」。

  結果發現,學生們容易被內含數據的說明說服。

  說服時,加入數據真的是很好的策略,而它的效果也已經經過科學證實。

  假設行銷調查及市場調查後的結果,是「僅有少數人支持」或者「不被眾人接受」的話,那麼這樣的資料並無法讓主管認同我們的意見。

  但是,你可以善用數據,寫成類似「有十二%的熱心支持者」或者「有二十四%的人都很滿意」,這麼一來,就能提高說服的成功機率。

  想要掩人耳目時,可以善用數據。光是加進數據就能讓對手吃驚,順利轉移他的注意,而他也不會對數據的真正意義多做思考。

基本資料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ideaman 出版日期:2011-05-09 ISBN:9789861207049 城邦書號:BI7050 規格:��� / �� / 20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