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保健養生
圖解腸內淨化健康法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防癌‧抗老的生活保養關鍵 日本腸道權威.東京松生診所院長 松生恒夫,傳授當今忙碌卻渴望健康的現代人,最簡便、安全,且效果持久的生活潔腸技巧。 只要選對食材、吃對食物、用對方法,就能幫你解決各種因腸道不潔所引起的肌膚老化、肥胖、代謝不良、癌症等問題。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全身有60%的抗體來自腸道、60%的淋巴球集中在腸道,因此有人類的「第二個大腦」之稱。但同時,腸道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器官,排便不順、三餐不定、暴飲暴食、加工食品、壓力、情緒起伏等,都是為害腸道的危險因素。 本書以圖解方式,教導讀者如何從早到晚吃對食物、用對方法,自然排除體內毒素,維持腸道良好環境,提升自體免疫力,讓身體內外,「腸」保健康。 ◎食:「吃」是打造健康腸道最直接的方式,能從攝取食物中,徹底消化、吸收營養,排除老廢物質,避免罹病風險。 ◎選:水、食物纖維、橄欖油、鎂、乳酸菌、寡糖、薄荷、維他命C是提升腸道免疫的八大祕訣,只要慎選食材,就能輕鬆排除體內毒素。 ◎煮:內附簡易食譜範例,只要懂得烹調原則,也能自創各種創意料理。 ◎做:泡澡、步行、音樂是每日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用對方法,也能顯現極大的效益。 【專業推薦】 ‧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會長/國立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蔡英傑 ‧臺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張金堅

目錄

◎PART1 健康腸道與不健康腸道
‧腸道的構造與功能
‧適當地進行腸內淨化
‧你的腸道健康嗎?
‧健康的腸內環境
‧腸道被稱為「第二個腦」的理由
‧現代人的腸內環境是否已惡化?
‧腸內環境惡化的症狀
‧因腸內環境惡化所引起的重大疾病
‧你有「停滯腸」嗎?

◎PART2 用食物提高腸道免疫力
‧適合日本人腸內環境的飲食
‧「壓力的腸道」與「放鬆的腸道」
‧以食養命的「食養生」概念
‧改善現代人腸內環境的「食養腸」
‧透過「食養腸」,提高身體免疫力

◎PART3 食養腸的食材與食譜
‧聰明攝取食物纖維
‧均衡的食物纖維(不溶性與水溶性)
‧有助了解食物纖維的「Fiber Index」
‧了解蔬果纖維量的「One Cup法」
‧橄欖油(油酸)
‧鎂
‧植物性乳酸菌
‧寡糖(Oligo)
‧薄荷
‧維他命C
‧「食養腸」的食譜

◎PART4 維持良好腸內環境的生活型態
‧改善腸內環境的生活型態
‧為什麼「地中海型飲食生活」有益健康?
‧有益腸內環境的地中海型飲食生活
‧聰明攝取橄欖油的糙米飲食
‧外食的最佳選擇
‧如何改善以便利商店為主的生活?
‧步行,讓腸道更有活力
‧有益腸道的「入浴法」與「紓壓音樂」

◎PART5 創造健康腸內環境的一日飲食計畫
‧早 一日之計始於一杯冷水
‧午 多攝取食物纖維
‧晚 攝取高纖飲食

內文試閱

健康的腸內環境
好菌二十%、壞菌十%、中性菌七十%的平衡狀態

▓ 腸內細菌能保護腸內環境

  接下來,我們就從腸內環境來檢視「健康的腸道」。

  人體的腸道約七至九公尺長,相當於一個網球場的大小。腸壁內側存活了約一百種、共一百兆個細菌。

  腸內細菌主要有下列三種:

˙ 好菌:如乳酸菌、比菲德氏菌等。

˙ 壞菌:如威爾希氏桿菌等。

˙ 中性菌:不屬於好菌、也不屬於壞菌的細菌。

  這些腸內細菌會保護腸內環境。

  一般認為,這三種細菌的最佳平衡狀態是,好菌占二十%、壞菌占十%、中性菌占七十%;其中,中性菌會依情況援助好菌或偏向壞菌。

▓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根據研究顯示,腸內細菌不但能保護腸內環境,還能提升腸道免疫系統的運作。

  一旦我們身體具備免疫功能,當致病細菌或病毒侵入體內,身體就會自動產生抗體以自我防衛。所謂「免疫」就是保護生物的機制,使生物免於破壞物質的侵入。

  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就是腸道(小腸至肛門的管狀器官)。全身約有六十%以上的淋巴球集中於腸道、六十%的抗體製造於腸道。如果腸內環境惡化,免疫力就會降低;一旦免疫力降低,自然就容易生病。

  腸道免疫系統的兩大特色如下:

1.排除危險的病原細菌或病毒。

2.保留食品或腸內細菌的安全物。

  只要維持上述功能運作健全的話,就能維持健康的腸內免疫系統。

  腸內細菌能讓腸道免疫系統的功能維持運作,並保持在良好狀態。

改善現代人腸內環境的「食養腸」
善用各種促進腸道蠕動的食材,每日享用健康美食

▓ 藉由「吃」來促進腸道蠕動

  「食養生」是一個與生命、全身整體相關的概念。在此我將重心放在腸道上,提出如何藉由「吃」來促進腸道蠕動的「食養腸」概念。

  簡單來說,所謂「食養腸」就是以食養腸、善用各種能促進腸道蠕動的食材,讓每日都能享用健康美食的方法。

  「食養腸」所需的食材如下:

1.水(礦泉水)

2.食物纖維(不溶性食物纖維、水溶性食物纖維)

3.橄欖油(油酸)

4.鎂

5.乳酸菌(植物性乳酸菌)

6.寡糖

7.薄荷

8.維他命C

  藉由攝取上述成分,進而促進腸道功能有效運作,這就是「食養腸」的概念。

  好比說,「礦泉水」中的礦物質能恢復腸道細胞,並具有軟便作用。一天建議量約為一‧七公升,其中的一公升必須透過三餐均衡攝取。

  至於礦泉水之外的其餘食材,將於「PART3 食養腸的食材與食譜」中加以說明。 透過「食養腸」,提高身體免疫力
藉由挑選食材,有效促進腸道蠕動

▓ 食養腸的食材不足是便祕導火線

  下列將以實例說明「食養腸」的概念。

  由於現代人生活忙碌及工作壓力大,許多人都有便祕的煩惱。根據一九九八年的日本國民生活基礎調查顯示,許多年齡介在二十至四十多歲的女性都有便祕的煩惱。而前來我診所就醫的便祕患者中,絕大多數也是介在二十至四十多歲的女性。

  在這些女性病患當中,有非常多人會因為減肥而選擇不吃早餐或碳水化合物。更甚者,因為體型肥胖而不太喝水的人也不少。

  如前所述,這些便祕患者十分缺乏食養腸食材裡的食物纖維與水。

  換句話說,攝取不足的食養腸食材就是便祕的導火線,也是致使便祕惡化的罪魁禍首。

  如果是偶爾服用瀉藥的輕度便祕患者,只要積極攝取食養腸食材,大抵就能獲得改善,但如果是長期服用瀉藥的便祕患者,或沒有便意的人,就很難只靠食材來改善便祕。

  因此,我們可以藉由挑選食材來達到促進腸道蠕動的目的。
只要能善用「食養腸」的概念,毋須就醫、服藥,就能輕鬆照護腸道健康。


促進排便效率,改善腹部悶脹感與硬便狀況

▓ 搭配水溶性食物纖維,積極攝取

  「鎂」是種容易從一般飲食就能攝取得到的礦物質,像是礦泉水的硬水、製作豆腐所需的鹽鹵、紅色岩鹽等都含有鎂。

  對所有生物來說,鎂是必須礦物質之一。它掌控了許多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僅次於鈣、鉀、鈉,是豐富存在生物裡的物質。

  鎂與創造人類能量的代謝過程息息相關。日本男性每日鎂的攝取標準應為三百四十毫克(mg)、女性則為二百七十毫克(mg)。但實際上,男性平均一天只攝取了二百七十三毫克(mg)、女性則是二百五十六毫克(mg),皆屬攝取不足。

  鎂的主要供應來源是黃綠色蔬菜、種子類、豆類及海藻類等。

  身體吸收自口腔攝取、約百分之二十五至六十的鎂。雖然小腸、大腸也會吸收,但主要是透過小腸的空腸與迴腸吸收,下部小腸、結腸的吸收量並不多。未被吸收的鎂,則吸取水分軟化殘渣(糞便的原形)。

  那麼,到底該攝取多少的鎂呢?

  如果是藥劑用的酸化鎂,則建議一天攝取一至二公克,但依便祕程度而有所不同。

  有效攝取酸化鎂的方法,就是積極攝取水溶性食物纖維。請參考七十一頁以酸化鎂作為瀉藥的患者調查。

  如左頁所示,以往一天平均攝取二‧五±○‧七公克酸化鎂的慢性便祕患者,如果一天攝取六公克聚葡萄糖(水溶性食物纖維之一),三十天後,就能減量攝取為一天平均二‧○±○‧七公克的酸化鎂。

  這樣的結果顯示,一天攝取六公克的聚葡萄糖與二公克的酸化鎂,就能有效排便、改善腹部悶脹感及硬便狀況。

作者資料

松生恒夫(MATSUIKE TSUNEO)

1955年出生於東京。醫學博士,松生診所院長。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畢業後,於該大學第三醫院內科擔任助手,曾擔任松島醫院大腸肛門疾病中心診療部部長。2004年於東京都立川市開設松生診所。大腸內視鏡檢查累計已達4萬件以上,為日本醫學界腸道疾病治療的第一把交椅。 以便祕專科門診醫師的身分,將地中海式飲食、漢方療法、音樂療法等納入治療,並得到良好成果。著有《溫暖腸道,吃出排便力》、《新橄欖油保健法》、《練出「排便力」:專科醫師所寫的便祕治療專書「便意復健法」》、《腸道絕對不能受涼!》、《腸道溫暖了,身體不適也都消失》、《讓腸道有元氣的橄欖油保健法》。

基本資料

作者:松生恒夫(MATSUIKE TSUNEO) 譯者:林佩儀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Beautiful Life 出版日期:2010-06-03 ISBN:9789866285592 城邦書號:BB7020 規格:膠裝 / 雙色 / 128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