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女神歲月無痕─永遠對生命熱情、保持感性與性感,並以靈性來增長智慧
-
腎臟病低蛋白‧低鹽飲食全書:這樣吃就對了!40組健康餐X151道常備菜
-
一本終結!關節痛養護大全:從預防、解痛到修復,自己的關節自己顧
-
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
-
科學實證 人人適用:百變211 終極瘦身密碼
-
骨力自癒逆轉密碼:鬆開筋膜.遠離疼痛.強健骨骼.提升肌力.改善免疫
-
足部保健全圖解:免治療、免手術、免上醫院!每天10分鐘x 5大撇步提升肌力,讓你一輩子不臥床、不拄拐杖
-
中醫望診──《黃帝內經》傳承千年的面診奧義,察言觀色、相面識病,一眼看穿五臟六腑盛衰的科學與智慧
-
空腹才是最强的良藥:抗癌成功醫師打造不易生病體質的終極飲食法!
-
皮膚微生物群:護膚、細菌與肥皂,你所不知道的新科學
內容簡介
累積超過 ☆一億五千萬筆☆ 脈診量測大數據,
近三十年的臨床經驗,
精準破解潮流『健康知識』的盲點,
遠離養生陷阱!
☆專文推薦☆
李嗣涔/台大名譽教授、前臺灣大學校長
林昭庚/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
林昭陽/中華電信公司總經理
黃主文/前總統府資政
張立荃/中華財金高階管理人協會理事長
張文櫻/文化內容策進院副院長,前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主任
☆本書特色☆
1、傳承自《傷寒雜病論》的科學漢醫,透過脈診儀量測十二經脈氣血虛實,至今已經累積超過一億五千萬筆脈診量測大數據。
2、本書提出的養生法則,皆來自客觀數據,嚴謹驗證與遵循經方漢醫學理論。
3、是後疫情時代守護身心,重塑免疫力的最佳參考書。
4、特別收錄漢醫診療室最常見的迷思與疑難雜症,提出科學漢醫正解。
▲疫情流行後的世界,
大家一定會想要做什麼來增強免疫力,
以我們近三十年的臨床經驗,
最需要注意的反而是「不當的」治療方法
或「錯誤的」飲食作息,
而不是吃什麼或多做什麼來提升免疫力。
其實科學漢醫的養生始終如一,
並沒有因為病毒流行與否有所不同。
★什麼是『科學漢醫』?
不是吃科學中藥就是科學漢醫,
科學漢醫傳承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我們至今已經累積超過☆一億五千萬筆☆脈診量測數據,
經過三十多年臨床驗證漢醫相關理論,
達成解讀每個人十二經脈氣血虛實,
以科學語言了解身體實況,進而準確開方與治療。
新冠病毒感染其實也是漢醫的「外感」!
「外感」包含廣泛——
從冬天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腸病毒、一般微生物感染,
到物理性條件如放射線輻射、嚴寒、酷暑、燥濕等等都是。
我們的身體隨時都在應變環境中成千上萬的微生物!
我們的免疫力「不是」只透過疫苗接種才能建立。
我們的免疫系統經過上百萬年的演化洗禮,
具備足夠的能力應付大自然的微生物侵襲。
★科學漢醫的養生首重避免外感
「外感」是疾病的源頭,其中「風為百病之長」。
感冒時身體進入類似戰爭的混亂狀態,
消耗最大的體力與資源,
也因此上古聖人開宗明義告訴我們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預防外感風寒所造成的大部分疾病,
便完成科學漢醫養生的絕大部分了。
★科學漢醫食養的法則,奠基於守護人的整體系統
常有病患問我「是不是要吃什麼或補什麼增強免疫力」,
我總是如此回答
☆不要隨便吃補藥,無論食補或是藥膳,尤其是病毒大流行的時候!
因為你不知道你何時身體處在外感中,
有些外感甚至無症狀,
可是你已經感染了,卻還在吃補藥,
這時便是自尋死路,
等於讓體內同時產生兩股力量,
互相攻補拉鋸。
從科學漢醫的視野認識身體循環系統,
循環系統的整體運作▲不是吃什麼補什麼▲
科學漢醫的兩大食養法則——
1 不要輕忽環境或同類食物積累對身體的影響
2 有補必有瀉,補錯位置而不知
★學習漢醫適應環境的智慧,養成覺察之心
大自然的天氣變化與身體息息相關,
特別當今時代的我們處在極端氣候變遷,
因此,感受與覺察身體周圍的氣場,
願意留意該做什麼與不該做什麼,
最後內化習以為常。
開始天人合一的第一步,
便是試著去覺知天氣或周圍環境,
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日常生活之中與自己的身體連結。
好比,一年之中,冬天的主氣是寒因此首重「保暖」。
而到了夏天,更要重視暑熱造成的不可逆傷害。
不只大太陽下會中暑,待在悶熱的水泥住家也會,
夏天時在我們的診間,中暑(暑熱)會以失眠、頭暈、便秘、煩躁、
或所謂自律神經失調等各式症狀呈現。
★放下不斷追逐的養生資訊,養生是智慧,不是知識
對科學漢醫來說養生是智慧,
只要明瞭人體的智慧,養生其實非常簡單。
人體的智慧是什麼?
讓十二經脈氣血虛實保持平衡,
自然就處於養生狀態了。
因此,清楚明白你所做的養生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也是科學漢醫的首要任務。
我們以臨床實例分析坊間許多似是而非的養生法,
並希望大家認知宣稱越有效的養生法越要小心,
越需要和醫師討論。
例如:
◎可以刮痧不能拔罐?
🡪「刮痧」是運用瞬間的「動態能量」施力於穴位排除舊瘀,「拔罐」是用「靜壓能量形成吸力」會產生新的瘀傷。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師開藥方」可以照著食用嗎?
🡪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夏天解暑用白虎湯,並不會用薑。暑病胃火已經很大,用薑便是火上添油。如果逢感冒,必須加桂枝,也絕對不會加生薑,桂枝主要作用於膀胱經,而不是胃經。夏天用薑來發汗,會因發汗過度,傷到津液,接著便傷到心。
冬天食用白蘿蔔,虛寒過度傷到腸胃,便會腹瀉與脹氣,隔年腸胃亦是虛寒的。冬日飲食過度傷到腸胃,也是不能用寒涼的白蘿蔔,必須用厚朴、枳實來處理,絕對沒有白蘿蔔的份。
◎遠離日常生活作息傷身的陷阱,
🡪好比大家都認為運動很好,流流汗身體舒服,
但在我的診間心氣弱的人,
便不適合運動,反而要休息。
而戶外溫度超過二十五度,
其實也不適合劇烈運動。
流汗在漢醫脈絡中更是一門大學問。
一般人覺得只要流汗就是好事,
可是漢醫關於「流汗」,
還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
冬天不希望人流汗,
因為血液若要升到表面來,
本來便很耗費心臟力氣,
而且一流汗也容易外感。
夏天流汗雖有助於排泄,有助於循環,
可是夏天端午節過後戶外活動,
也須留意暑熱,夏天對流汗更需要細膩處理。
至於春寒料峭,當然不能發汗開腠里讓風寒侵入;
秋主收斂,燥氣時起,更要避免汗出傷津液。
過度的運動都是耗氣傷津損精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養生因人而異,非一體適用。
最後特別收錄診間病患及讀者提出的疑難雜症大解惑,
像是地震會造成身心不舒暢、失眠嗎?
智齒要不要拔掉?長了子宮肌瘤要摘除嗎等等。
皆以科學漢醫實證精準解惑。
目錄
推薦序 守護健康「治未病」的新紀元 李嗣涔/台大名譽教授、前臺灣大學校長
推薦序 中醫創新科技,下一座護國神山可期 林昭庚/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
推薦序 邁向「線型」追蹤趨勢,掌握整體的健康狀態 林昭陽/中華電信公司總經理
推薦序 開創漢醫新時代 黃主文/前總統府資政
推薦序 為全人健康需求,打造創新解決方案 張立荃/中華財金高階管理人協會理事長
推薦序 台灣中醫文化的重要傳承 張文櫻/文化內容策進院副院長,前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主任
第一章 傳承自《傷寒雜病論》的科學漢醫
*科學漢醫診療室
小女孩發燒超過三天,無法退燒,全身痠痛
小朋友吃轉骨方高燒不退,心跳達一三○
一、什麼是科學漢醫?吃科學中藥不等於科學漢醫
1 有可以運用的科學工具
2 看懂十二經脈氣血虛實,精準診斷與開方
3 治療的效果有客觀指標可以判斷,具有操作型定義
4 二十幾年的數位電子病歷累積,驗證《桂林古本》完美體系
二、科學漢醫的核心——精準開方
1 為什麼診療開單一經方如此困難?
2 為何單一經方會有神奇療效?
3 精準把脈也算是一種神通嗎?
4 我是寒性體質還是熱性體質?
三、如何選擇醫師?
1 過去屠夫般的醫師,也曾是偉大偶像
2 現代醫學體系下的中醫教育迷思
3「診斷十二經脈氣血虛實,精確開方」才是現代科學漢醫
第二章 後疫情時代科學漢醫的養生
*科學漢醫診療室
辦公室的同事都已曾感染確診被隔離,而我們都沒事
一、「外感」是什麼?
二、人體外感過程會發生哪些事?
三、發燒——身體抵禦外邪的關鍵時刻
四、外感是疾病的源頭,養生必須從源頭開始
五、後疫情時代常見的迷思
發燒了,趕緊退燒是最要緊的嗎?
point 發燒了,怎麼辦?
染疫時清冠一號可以每天吃嗎?
新冠肺炎確診之後,會有後遺症嗎?
清冠一號藥效太強,正常人不要吃,那麼可以改喝醫師配方的「防疫茶」嗎?
當病毒感染人數變多了,你能做什麼?
為了不受到感染只好持續打疫苗,但為什麼已經打了完三劑疫苗,還是會中獎呢?
point 疫苗副作用漢醫可以治療
為什麼會出現倦怠、咳嗽、腦霧、呼吸不順暢等長新冠症狀?
第三章 科學漢醫的日常食養法則
*科學漢醫診療室
請不要隨便吃補藥
肝實脾虛的救命仙丹,不吃飯當然便秘
一、人體循環系統的運作靠『共振』
二、人體循環系統第一優先任務:供應頭部血液
三、人體獨特的設計——有如變頻冷氣般,透過經絡分頻管理
四、人類衰老的最主要原因:身體共振頻率降低,整體循環變差
五、科學漢醫的兩大食養法則
1 不要輕忽環境或同類食物積累對身體的影響
2 有補必有瀉,補錯位置而不知
六、常見的日常飲食傷身陷阱
吃白米飯造成體重增加,這是真的嗎?
point 肝臟,人體配備兩套血液循環系統的器官
白稀飯吃了會噁心反胃血糖上升?
醫師您的飲食禁忌單上寫水果不能吃,那請問進口的水果可以吃嗎?
隔餐食物真的讓小孩無法轉大人嗎?有這麼嚴重嗎?
為了鍛煉身體,鍛煉肝臟,可以偶爾吃剩飯嗎?
隔餐食物讓肝火變大,引發身體發炎,真的嗎?
忌口一定需要嗎?忌口為何是一種日常保養?!
point 外食的學問
誰可以食補?保健食品真的有益健康?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師開藥方」可以照著食用嗎?
醫師請問我缺乏維生素嗎?需要補充什麼維生素?
point 最好的維生素——與天地日月共振
第四章 漢醫適應環境的智慧
*科學漢醫診療室
醫師,我是不是病得很嚴重,不然為什麼需要治療那麼久
秋老虎流感季節,聰明媽媽提早帶小朋友看漢醫,預防感染
一、生存需要智慧
二、養生在一份覺察之心
三、養生穿衣法
四、日常作息養生的陷阱
睡覺時吹冷氣對身體不好?
已經整天開冷氣了,為什麼還一直持續熱到?
point 如何避免炎炎夏日中暑
point 生命是無價的,請正視暑熱立即與不可逆的危害
熱死了,還穿長袖?吹冷氣還是一直感覺不會涼?
失眠、頭暈、便秘、煩躁、自律神經失調?其實是「中暑」而不知!
point 暑熱如何補氣?
第五章 放下不斷追逐的養生知識
*科學漢醫診療室
病患反覆熱到,並非治療無效
人人皆可飲的養生茶文化與洗腎
一、綿延不絕無法分割的身心靈關係
二、科學漢醫養生的最大祕密——精神內守
三、明白自己的十二經脈氣血虛實,找出適合的養生法
四、常見養生方法的迷思
許多人常常運動,看起來身體健康,為什麼反而中風或是心肌梗塞呢?
point 如何運動才不傷身
退休後過種田陶淵明般的田園生活,有益於養生?
認真練氣功便可以健體強身?
point 練功為什麼會走火入魔?
泡溫泉可以抒壓,還能促進新陳代謝,有益養生?
可以刮痧,不行拔罐?刮痧與拔罐不一樣嗎?
拍打拉筋治百病,是真的嗎?
第六章 特別收錄:診間疑難雜症大解惑
地震會造成人身心不舒暢,或是失眠嗎?
智齒生長時會痛,拔掉有沒有關係呢?
口腔內裝上金屬牙橋造成心律不整?
point 心電感應!你所不知的經脈作用
牙齒痛抽神經?!中醫可以治療牙痛?
長了子宮肌瘤需要開刀嗎?子宮肌瘤要摘除嗎?
point 為什麼非得留著子宮不可?
自然產後第一週吃麻油炒豬肝?這是坐月子的神話?
醫師我的自律神經失調了嗎?
傷科的問題一定要用針灸或理筋手法來處理?
已經依照醫師的飲食禁忌,與調整生活作息調整,為什麼還身體還感到這麼不適?
延伸內容
【推薦序】守護健康「治未病」的新紀元
李嗣涔/前臺灣大學校長
郭育誠醫師與我結緣於他的博士論文口試。約莫二十年前,他是台大電機系醫學工程組博士班學生,而我是電機系醫學工程組的合聘教授。由於我的好朋友王唯工博士是他的論文指導教授,因此我擔任了郭育誠醫師博士論文口試的召集人。
王唯工教授與我曾經共同參與了國科會所主導的氣功研究。記得王教授為了氣功研究,特別製作了一面大鼓,運用打鼓的聲音讓人震出氣來,我去他辦公室一試,果然不錯,鼓槌一落,鼓聲震得我氣血翻騰而得氣。彼時,王唯工教授正以科學方法測量中醫脈診的壓力波形,並以傅立葉轉換得出脈波的頻譜。
作為中醫及氣功新鮮人的我,王唯工教授的一系列研究,讓我頗為驚艷。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脈診頻譜與人體不同經絡的關係,並以小鼠的生理實驗,以及橡膠水管套上氣球打氣的物理模式,佐證他的理論。
王唯工教授的眾多學生之中,郭醫師是唯一一位學習西醫的學生,他先就讀台大藥理研究所取得碩士,然後繼續攻讀台灣大學電機醫學工程博士,跟著王唯工教授研究中醫脈診。郭醫師一路從西醫、藥理領域,不斷探究中醫,並嘗試整合兩者,讓人印象相當深刻,也表示郭醫師是一位相信中醫的有心人,願意以科學方法將中醫發揚光大。尤其是郭醫師具有中西醫師執照可以開業,於平日看診之時,運用科學脈診,搜集成千上萬甚至百萬的實際數據,進一步改善原有的理論。
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他的中醫診所已經發展到完全採用科學化脈診、開藥,令人對中醫耳目一新。多年來我前往他的中醫診所看診,一進去診間,工作人員先用壓力偵測器測量脈象,將脈象等相關資料直接傳送至郭醫師的電腦,等到病人看診時,郭醫師已經完全清楚病人的症狀,藥方也可即刻開立。
從郭醫師過往的著作中,得知經絡的病理矩陣,以及與其對應的藥理矩陣,甚至如何處理經絡的虛實、補洩等,皆可以由電腦人工智慧自行完成。數千年來中醫神奇的脈診完全科學化了,有別於傳統中醫,千年來得跟著師傅辛苦學習把脈,如今每位中醫師甚至每個人,皆可以依照標準程序使用,如同西醫一樣。而且脈象的變化,可以直接運用郭醫師改良的普通血壓計讀取資料,上傳診所,予以判讀,達到遠距即時看診的便利。
二○二一年十月新冠肺炎肆虐期間,女兒工作於美國洛杉磯一家醫學研究中心,打了三劑BNT疫苗之後,由於抗體數目太高,導致呼吸不順,得要稍微用力才能呼吸,很不舒服。我懷疑她是否患了心肌炎,提醒她趕快就醫,經過醫院檢測並不是心肌炎,醫師只好叮囑她多休息,沒有其他治療辦法。二個月後她回台北過年,先隔離了兩星期,隔離完後馬上帶她去看郭醫師。郭醫師說中醫幾千年來如張仲景的著作《傷寒雜病論》,皆是在處理像瘟疫等疾病,拿了一星期的藥後返家。女兒服藥到第三天的時候,突然告訴我「我恢復了,可以正常呼吸了!」兩個月以來的擔心,瞬間安定下來,感激之情油然而生,除了感謝郭醫師精湛的醫術,更對中醫升起了無窮的敬意。
王唯工教授發展出脈診的科學理論,郭醫師推廣脈診實務的夙夜匪懈,特別是改良血壓計的用心良苦,讓一般民眾在家便可以測量食物、飲料或不同養生法對身體脈象的影響、對健康的影響,相當於將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專業理論普遍化落入尋常百姓家,將醫生從下醫「治已病」到「健康維護」(治未病)做了一項歷史性的轉型,我相信這些事蹟將來一定會載入史冊。
【推薦序】為全人健康需求,打造創新解決方案
張立荃/中華財金高階管理人協會理事長
身為一位擁有豐富金融業經驗的專業人士,我有幸見證了郭醫師做出的卓越貢獻,不管是在中西整合醫學,或是醫療技術領域,郭醫師獨特地結合傳統中醫知識,以及創新科技的解決方案,對台灣的醫療體系可能產生重大的影響。
郭醫師的西醫背景,加上中醫的臨床經驗,以及台大電機研究所醫學工程的博士學位,使他成為一位多元尖端的醫師科學家。他基於中醫理論改良創新的脈診儀裝置,證明了他致力於整合傳統與現代醫療實踐之間差距的決心。經脈血壓計這一設備,可以通過提供全面的數據洞察,為台灣的全人健康需求,提供全面的療法,對改善患者診療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此外,郭醫師的創業精神亦體現在他創辦的一家新創企業——臺灣益謙股份有限公司,該企業專注於奠基網絡雲醫療的脈診技術。這項創新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特別寶貴,它代表著遠距醫療解決方案的落實至關重要。作為參與該新創企業的一員,我可以證明郭醫師的願景領導,和他改善台灣醫療的可行性和提供的承諾。
郭醫師的貢獻不僅僅局限於臨床和實驗室。他已經撰寫了三本關於脈診的書籍,揭示了脈診的複雜性,以及居家可攜式脈診儀在醫學領域的潛力。而第四本書《科學漢醫的養生》更是深入剖析疫情過後,關於健康養生大家常忽略的盲點,透過臨床脈診的實證數據,驗證許多似是而非的養生知識。郭醫師能夠以易於理解的方式解釋複雜的醫學概念,因此我們相信,他對台灣的醫學界和健康醫療實踐將極具價值。作者資料
郭育誠
中西醫師,原名郭玉誠,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三十屆校友,臺灣大學藥理學研究所碩士、臺灣大學電機所醫學工程博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藥理學科兼任助理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兼任助理教授, 並榮任中華全球經脈臨床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1998年創立「當代漢醫苑」中西醫整合診所,將王唯工教授發明的脈診儀應用於臨床,慨然寄望以科學整合當代中西醫學,融合古籍經典與現代科技,再現東漢《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的巔峰智慧,重啟漢醫乾坤。 從2006年起應邀出席世界針灸聯合會年會、2007年第六屆國際傳統及輔助醫學大會、第三屆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等國際性學術會議擔任專題主講人。與王雪苔、韓濟生、李鼎、朱兵、張縉、李金龍、渥美和彥等當代名家同場演繹闡述漢醫的奧祕。至2019年,已應邀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國、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葡萄牙、義大利、日本、印度、愛爾蘭、法國、捷克、德國等世界醫學大會演講與獲獎。 以粒子與波的二元性解釋中西醫學的差異,並從波的角度詮釋「氣」與「經脈」。透過脈診、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的分析與人工智能系統,建立一套可以應用於臨床診斷與治療的中西整合實證醫學。並在遠距醫療、中草藥新藥開發、雷射針灸、癌症治療與精準醫療獲得實際的運用。這些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應用榮獲2018年維納斯基金會藥理學傑出研究獎。 2018年創辦臺灣益謙股份有限公司與當代漢雲企業有限公司,將二十五年脈診血壓波醫學研究應用於醫療產業。獲得YouTube 創辦人、行政院國發基金與鴻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投資。未來將透過企業運營推展漢醫科學化與中西醫一元化到全世界。2023年臺灣益謙獲頒台北市政府〈20*24 Start Up Award—社會影響力獎〉及第二十屆〈國家新創獎—智慧醫療新創企業獎〉。 著有《上池之水——漢醫的秘密》(2013,當代漢醫苑)、《追尋失落的漢醫》(2019,布克文化)、《血壓的祕密》(2021,布克文化)。 相關著作:《血壓的祕密:經脈醫學科學化天才醫師、經脈血壓計世界專利發明人郭育誠,透過血壓量測,取得十二經脈資訊,達成遠距醫療診斷與日常保健》《追尋失落的漢醫》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