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查無此史:哥倫布沒有發現新大陸?印度其實沒有咖哩?西班牙人沒有滅掉阿茲特克?深度尋訪歷史上最「偉大」的謊言與真實
-
最強排版設計: 32個版面關鍵技巧,社群小編、斜槓設計,自學者神速升級!
-
英雄也有這一面:不要問,很可怕!華盛頓拔黑奴牙齒做假牙?愛迪生跟鬼講電話?33個讓你睡不好的歷史顫慄真相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室內設計手繪製圖必學4【2024最新考題版】:術科詳解必勝全攻略
-
爆紅、成癮、愛馬仕:一位英國教授的社群媒體臥底觀察
-
認識你的能量光環
-
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
-
東亞大競逐1860-1910:中日俄三國環伺下的朝鮮半島,塑造現代東亞權力版圖的另一場大博弈
-
口袋沒你想得那麼簡單:從功能配件到文化象徵,小小口袋如何裝進性別、權力與身體政治
內容簡介
大約六○年代起,「酷」(Cool)這個詞在年輕人與校園中逐漸蔓延開來,到今日,它不僅成為一個歷四十年之久不衰的口頭禪,也成為電影、音樂、大眾文化的一個重要概念,甚至被廣告商大力挪用,做為促銷。
本書作者抽絲剝繭,帶領讀者追溯「酷」這個概念的來源,它遠溯至非洲優魯巴(Yoruba)文化的哲學,而後隨著黑奴輸出,飄洋過海到達歐美。在美國,它融入黑人的音樂中,從二○、三○年代的藍調、四○與五○年代的酷派爵士,到搖滾樂的誕生、民謠搖滾與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再到反建制的龐克運動、極端黑人中心主義的嘻哈音樂,「酷」這個概念一直主宰著流行音樂的「態度」「思想」與表現。
本書作者亦詳細檢視「酷」的概念如何運用在電影、文學、政治、普普藝術,甚至性行為上。認為「酷」基本上一種態度,融合了犬儒疏離、自戀與享樂主義。它是強裝老成卻又是青春的不斷延長。一種個人化的反抗姿態,隱藏在無動於衷的面具之下。
【好評推薦】
◎「本書是第一次有人針對「酷」這個概念做深入分析,圖文並茂,已經賣出六種語言的版權。
針對「酷」這個跨文化、跨國家的現象,本書做了暨「酷」且充滿智慧的分析。」
-Donald Sassoon, 倫敦大學歐洲比較史教授
◎「一本奇特的書,將「酷」的概念溯源至十六世紀,從義大利的sprezzatura、西非洲的Itutu,一路分析到嘻哈文化宰制全球。寫作或許過於系統化分析,但全書充滿趣味。」
-《星期泰晤士報》
◎「作者的旁徵博引,顯示他們對「酷」的概念充滿洞見。」
-《星期獨立報》
作者資料
大衛.羅賓斯(David Robins)
大衛.羅賓斯出版過多部著作,包括《Tarnished Vision: Crime and Conflict in the Inner City》(1992)。
迪克.龐登(Dick Pountain)
迪克.龐登是技術文件作家,並身兼Dennis Publishing主管。
基本資料
作者:大衛.羅賓斯(David Robins)、迪克.龐登(Dick Pountain)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音樂河
出版日期:2005-11-24
ISBN:9789861245270
城邦書號:BL3015
規格:膠裝 / 單色 / 192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