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周年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科普 > 其他
真菌大未來:從食品、醫藥、建築,環保到迷幻,不斷改變世界樣貌的全能生物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真菌大未來:從食品、醫藥、建築,環保到迷幻,不斷改變世界樣貌的全能生物

  • 作者:林麥克(Michael Lam)蘇芸(Yun Hsu)
  • 出版社:積木文化
  • 出版日期:2023-12-07
  • 定價:850元
  • 優惠價:79折 672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0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672元,贈紅利33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638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積木全書系5折起!
  • 【百大暢銷書75折起】挑起你的求知欲,滿足閱讀癮!

內容簡介

先祖智慧,如何讓毫不起眼的真菌化身火種與抗菌良方? 古希臘秘密儀式華麗轉身,關鍵菇種成新興科技材料? 致幻菇的禁忌研究,竟是人類與自然永續互動的嶄新希望? 只要活著,菇的事就是你的事! 各界菇勇者邀您一起打開未來之門 (依首字筆畫排序) PanSci泛科學 石信德|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菇類研究室 研究員兼主持人 艾蜜莉&唐姐|「野菇生態觀察」版主 李博仁|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生醫組 副教授 林翰佐|《科學月刊》總編輯 張東君|科普作家 鄭杏倩|生態藝術繪者,「植物藝術工作室」版主 真菌王國在地球世上五次重大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他們是自然界的建築師,是所有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維持著重要的生態系統,循環利用養分並連接廣大地區的植物,並幫助生產許多現代生活的必需品,例如葡萄酒、巧克力、麵包、洗滌劑和青黴素。 如今,基於生態、環境危機,真菌又被人類被設計用於種植肉類替代品、創造新的藥物來源、生產可持續的生物材料、修復環境,甚至擴大我們的集體意識⋯⋯ 林麥可和蘇芸,兩位真菌狂熱者,自年輕時開始研究真菌。真菌王國廣袤無垠,從平日吃的蘑菇到令人醉心的迷幻菇,小到菌絲體大至全球最大生物體奧氏蜜環菌(Armillaria ostoyae),菇的奧秘遠超人類想像。他們撰寫本書,盼能讓更多人正視真菌的重要性。 - 一直以來我們都被教導著——真菌就是會腐爛的東西,是我們生活的敵人。事實上,地球絕大部分生物都仰賴真菌維生,其更是大自然的重要分解者,能將腐敗的有機物分解,最終幻化成養分重歸大地。無數食用菇和食品發酵離不開真菌,深入瞭解它們,就是在瞭解地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從人體基本需求到醫療保健 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自古以來,人們就利用酵母菌製作麵包和酒等食品,而牙齒必須依靠口腔中的真菌維持平衡,甚至我們的腸道裡,也有上百種真菌共生著⋯⋯ 現代醫學也有許多藥物來自真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發明的青黴素,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可是拯救了無數受細菌感染的傷兵和病人功臣。許多中藥材也包含真菌,例如靈芝和冬蟲夏草。食用菇如香菇、木耳,則富含多醣體和維他命D等物質,對腸道健康和增加免疫細胞也有幫助。 迷幻菇為人類開啟意識革命 古希臘人使用迷幻菇進行愛留西斯秘密儀式。這些神聖之菇長期以來遭受禁錮,直到近年,科學家才再度對其進行研究,發現它們似乎對精神疾病、心靈覺醒等大有助益。 近年甚至有所謂「微劑量」的概念:每日攝入少量迷幻菇(不會導致幻覺的程度),可以增加生產力和創造力,也能大幅提升對自我和周遭世界的理解。這種以意識為目的的迷幻菇使用,已形成社會運動。 如果我們以開放和理性的態度面對迷幻菇,便能看到更多可能性。這些古老的心靈密碼,可能為人類意識帶來革命的曙光。 真菌,就是未來 從土壤到腸道,真菌無所不在。我們不應再小看真菌。 首先,真菌形成的菌絲網絡能幫助植物分享資源與信息,為地球上絕大多數生態系兢兢業業地服務著。其次,不只是食用菇和發酵食品,未來真菌在吸收重金屬和污染上的特性,或許能提供清潔能源、環境修復,甚至是先進的醫療技術。最後,真菌可望提升我們的意識,開啟人類心靈的新紀元。 - 本書是對真菌隱藏王國的完整地圖,探討了它們在食品、醫藥、迷幻劑、心理健康以及環境修復等領域的影響,不僅揭示了真菌如何構成現代生活的基礎,也說明其如何幫助我們塑造未來。豐富的文字內容、令人驚嘆的數位圖像,邀請讀者更深入地瞭解我們與自然世界、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更深入瞭解我們自己! 各界菇勇者熱情推薦 新的演化科學證據顯示,真菌與動物具有遠古的共同祖先。菇類是大型的真菌,除了可供食用常見的食用菌外,還有作為藥用的菇類。誠如本書作者提出「真菌喚醒了我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未來的真菌探索面向包羅萬象,可作為日常生活用品的包材、皮包或建築素材,也被用來應對愈來愈嚴苛的環境議題,甚至衍生至人類心靈層次的應用。藉由這些新的知識層面,我們得以探索真菌未來的應用領域及解方,更呼應作者的期許:開啟人們與真菌的對話。 ––石信德|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菇類研究室 研究員兼主持人 好喜歡作者描述真菌是「崇高而優雅的生命形態」。真想告訴全世界,沒有比菇菇更美更迷人的生物了! ––艾蜜莉&唐姐|「野菇生態觀察」版主 一本集美、澳、臺真菌狂熱份子與天才博士之力闡述、撰稿、翻譯的科普大作! ––李博仁|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生醫組 副教授 真菌像是住在森林中的神秘精靈,有些外表光鮮,有些極其低調。它們往往在雨後倏然出現,在草地裡,在樹叢間。部分真菌有毒的事實,使多數人對其敬而遠之,但這當中也不乏鮮美食材⋯⋯從昂貴的松露到華人世界熟悉的香菇,都將人類的飲食文化提升到另一層次,且早已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書內容精彩,將為你解開真菌的全能風貌。 ––林翰佐|《科學月刊》總編輯 真菌與生物和環境的合作方式五花八門,更在人類的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書除了介紹它的來龍去脈,作者在有關真菌作為「致幻劑」的歷史和研究上有更多的著墨。那些存在於傳統儀式中的迷幻物質,現已開始有部分被作為醫療使用。你能想像真菌在治療精神疾患上的貢獻嗎?這只是一個開始,更多還未被發現的真菌物種還能如何改變人類生活,很值得期待! ––鄭杏倩|生態藝術繪者,「植物藝術工作室」版主

目錄

前言 9 簡介 14 1真菌界 真菌型塑我們的世界 19 我們所有人都來自何方?20 什麼是真菌?23 真菌如何進食?25 真菌的生活史 31 菇類解剖學 35 菌絲體智能 37 真菌分類(湯姆・梅)40 2 食物 真菌可以餵飽我們 45 微型真菌在食物生產上的應用 46 以菌絲體作為食物 50 以大型真菌作為食物 53 如何自製維他命D營養補充品 56 菇類採集 57 工具、衣著與設備 60 慢採菇類(艾莉森・普利奧) 64 使用你採集的菇類 66 養殖菇類 67 菇類概述 雞油菌 71 松乳菇 73 香菇 75 羊肚菌 77 松茸 79 3醫藥 真菌可以治癒我們 83 真菌的醫藥應用史 85 藥用益處 90 研究與測試 95 食藥用菇與營養補充品 100 如何製作你自己的營養補充品 102 購買須知(傑夫・奇爾頓)104 菇類概述 靈芝 107 猴頭菇 109 白樺茸 111 冬蟲夏草 113 雲芝 115 4 致幻劑 真菌能解放心靈 119 真菌被用作致幻劑的歷史 123 科學復興 131 精神活性真菌 133 大腦與裸蓋菇素 134 裸蓋菇素輔助療法 137 致幻菇的教義(瑪莉・科西曼諾)138 裸蓋菇素體驗 140/為致幻之旅做準備 144 致幻復興 145 除罪化與合法化之路 148 重新發現天堂 151 菇類概述 毒蠅傘 155 古巴裸蓋菇 157 光蓋裸蓋菇 159 墨西哥裸蓋菇 161 暗藍光蓋傘 163 5 環境 真菌可以拯救世界 167 真菌修復 169 如何利用咖啡渣養殖菇類 177 真菌設計與真菌製造 181 真菌保育 189 植物群、動物群、真菌群(茱莉亞娜・弗西)190 菇類概述 毛頭鬼傘 193 乳白耙菌 195 蠔菇 197 真菌與未來 198 章節附注 200 延伸閱讀 204 誌謝 205 索引 206 關於作者 210

內文試閱

  前言      1960 年秋天,當時的我二十三歲,在麻薩諸塞州牛頓市一棟豪宅的客廳裡,首次體驗了裸蓋菇素。我在哈佛大學的指導教授蒂莫西.利禮博士租了這棟豪宅,他那年四十歲,在社會關係學系擔任第二年的臨床心理學講師。裸蓋菇素研究計畫的第一年間,這裝飾著印度版畫、聖靈藝術圖像和玩家級音響系統的客廳,成了幾乎每週舉行一次的裸蓋菇素歷程聚集地,吸引許多有趣人物前來探訪。      初次體驗致幻的那天,一同參與的還有奧爾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兒子馬修.赫胥黎(MatthewHuxley)、艾倫.金斯伯格(AllenGinsberg)和他的伴侶彼得.奧爾洛夫斯基(Peter Orlovsky)、李察.艾爾帕博士、勞夫.麥茲勒爾、提姆(蒂莫西)和他的摯友兼心理學家同事法蘭克.巴倫(Frank Barron)。那次體驗具有深刻變革性,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裸蓋菇素歷程是「統一而非雙重意識」的深刻體驗,意思就是:幻象中的量子是相互連結的。一旦探索了這種意識的多個層次與等級,我開始體認到自己截至那時的生命經歷,不過是更深層意識鏡頭所提供的可能性中占據的一小部分。我能夠以意志力擺脫那個自我中心的小我,且能更客觀又帶點不確定地看待「甘瑟」這個角色,以及他如何藉由所繼承的種族、文化和慣有的世界觀來運作這個角色——彷彿用無意識的鏡頭、信念或設想重新看待生命一樣。      這些經歷為我的世界觀帶來巨大轉折。我注意到自己如何無意識地運作各種框架,這些框架是由生活經歷(也包含童年創傷)所編成的。直到那時,我的一切所學和信仰都被徹底顛覆了。      在我們的第一次集會當中,提姆瀟灑地穿著很有教授風格的斜紋花呢絨運動外套、卡其褲和運動鞋,熱情分享他前一年夏天在墨西哥庫埃納瓦卡(Cuernavaca)第一次使用裸蓋菇素後變革性的頓悟和啟示。從那時起,他就致力於研究致幻劑在理解意識和人類大腦、神經系統與心理學方面可能發揮的作用。      提姆風流倜儻、嫵媚動人、風趣又非常聰明。他親切地說:「如果你對這個題目有興趣,我很樂意當你的指導教授。如果沒有,那你最好去找其他人。」      我不經思索地說:「算我一份!」此後我便成了哈佛裸蓋菇素計畫的核心團隊成員之一。該團隊包括同為研究生的勞夫.麥茲勒爾和喬治.黎特文,以及李察.艾爾帕博士。為了替這趟全新冒險做準備,我開始閱讀與聖靈相關的真菌和植物歷史、它們在古代儀式中的用途,例如來自世界各地的希臘愛留西斯秘儀(Eleusinian Mysteries)和原住民薩滿文化,以及歐洲藝術家奠基於仙人掌毒鹼(Mescalin)的早期致幻探索旅程。      後來我才回頭意識到成長、教育和生活經歷如何讓我一路做好準備,加入提姆的裸蓋菇素計畫團隊。1939年底,我和父母乘坐最後一批移民船從納粹德國逃到美國,當時我只有兩歲。在一個中產階級、擁有學術和音樂天賦的猶太家庭中長大,我對知識和創作的興趣都得到支持。我總是非常好奇好問。事實上,時至今日,我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就是尋找生命意義。1950年代,十幾歲的我混跡在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Milwaukee)和芝加哥的爵士樂俱樂部中,接受咆勃(Bebop)爵士樂洗禮。樂師朋友們給了我大麻,那讓我經歷了許多認知提升和感官流動狀態與頓悟。1959年我畢業於凱尼恩學院(KenyonCollege)畢業,雙主修哲學與心理學。1959~1960年,在進入哈佛大學研究所之前的學術中斷時期,我獲得挪威奧斯陸大學的傅爾布萊特獎學金。那一年,我在巴黎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與各式各樣的外籍美國藝術家一起在爵士樂場廝混。      在哈佛期間的前三年,我參與了許多裸蓋菇素歷程。當時的我們才剛開始要瞭解致幻體驗的博大精深。整個過程如同造訪一個陌生星球,我們一方面觀察,另一方面也參與探險,最後像人類學家一樣將這些經歷記錄下來。我們基本上就是持續「從做中學」,而且大家的共同目標就是要將這些經歷應用到開啟能進行療癒的意識大門,以及科學與藝術的發現與創新上面。      根據古代和原住民儀式的研究結果,我們很快明白:讓人能夠安全地進行致幻體驗並從中得到啟發的重要關鍵,就是「心態和環境」。我們將「心態」定義為人們進行致幻體驗時的內在意圖、信念、期望和心態。「環境」的部分,則定義為周遭物理空間、氛圍、位置和美學;這些也就是來自感覺器官的感受,例如聲音、氣味與視覺等。      為了讓具有正面意義的轉型體驗達到最大化,我們必須盡可能地減低參與者的恐懼感與焦慮感。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必須有個能放鬆身體的感官感受以及解開心理認知理念的舒適環境。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套自己的療癒智慧,所以在引導致幻歷程時應盡量減少外力引導或干擾,讓自己盡情發揮,也就是「少即是多」的概念。以直覺為指引,並由個人經歷直接提供前進方向的資訊,是我們一直在學習的方法。      我們是致幻研究的先鋒部隊,深信所作所為對於理解人類意識來說非常重要,也以「改變並提高意識狀態,進而造福所有人類」為己志。相信手中握有裸蓋菇素這個終極武器,就如同利用高倍電子顯微鏡探索微觀世界,我們將利用它一窺意識的神秘世界。      提姆天生就是一位桀驁不馴的黑色愛爾蘭1詩人,思想大膽,蔑視教條與專橫獨斷的機構權威,且堅信致幻劑將改變這個世界。他深明過往偉大先知所經歷過的高處不勝寒之感。      提姆和李察.艾爾帕於1963年被哈佛解僱,那時他們一起搬進紐約州北部的米爾布魯克(Millbrook)莊園。該莊園腹地約兩千三百英畝,擁有六十四個房間與悠久歷史,由梅隆(Mellon)家族的財富繼承人佩吉(Peggy)、比利(Billy)和湯米.希區考克(TommyHitchcock)共同持有。提姆和理查試圖以「探索身心靈聯盟」(League forSpiritual Discovery)和「卡斯塔尼亞基金會」(The Castalia Foundation)的名義,在那裡重啟致幻研究的爐灶。      由於致幻劑已經成哈佛大學的禁忌話題,為了順利在來年畢業,我被迫更改我的論文重點。在1965年畢業之後,我接受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邀請到布蘭迪斯大學任教。馬斯洛以「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聞名於世,是公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亞波(Abe,也就是亞伯拉罕)研究高峰體驗,而我的工作是創造高峰體驗,所以我們之間才有了火花。從事教學工作一年後,我對哈佛的老團隊還是念念不忘,這也讓亞波對我大失所望。1966年6月,我毅然辭去布蘭迪斯的教職,與妻子和兩個孩子一起搬進米爾布魯克莊園,與提姆和理查會合。      住在米爾布魯克莊園的期間,是一段激動人心且具開創性的時光,藝術、科學、文學和許多其他各行各業的人流在那穿梭不息。艾倫.瓦茨(AlanWatts)、艾倫.金斯伯格、迪吉.葛拉斯彼(Dizzy Gillespie)和查爾斯.明格斯(Charles Mingus)等名人亦進出於此。他們都是富有創造力且勇於冒險的人。千萬別誤以為在米爾布魯克莊園的體驗是很輕鬆自在的,就連初期全心投入與合作「探索身心靈聯盟」的尼娜.格拉博伊(Nina Graboi)都將莊園描述為「鄉村俱樂部、瘋人院、研究所、修道院和費里尼電影布景的結合體」。2我和妻子後來都認為,米爾布魯克莊園不是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地方。      就在住進莊園大約一個月後的某天晚上,我做了一個非常清晰的預言夢並瞭解到:如果留在那裡,最終只會毀了自己與家人的未來。身為一個年僅二十七歲的丈夫和兩個年幼孩子的父親,我認為必須重回原本的職業生涯。僅僅過了幾個月,我就離開了米爾布魯克莊園,回到劍橋過起平凡的生活。之後,我逐漸淡出致幻劑在個人和專業研究上的參與,並且慢地利用冥想、氣功和太極拳來訓練身心靈以及保持活力。      我應該是哈佛裸蓋菇素計畫核心團隊的僅存成員,也因為這樣的特殊身分,我希望能在回顧早年致幻經歷的同時,分享我的學習和見解。誰也沒料到真菌能讓心靈探索不再遙不可及,因為著名致幻劑LSD(麥角酸二乙醯胺)的前驅物就藏在麥角真菌裡,而且不起眼的致幻菇在世界各地的野外隨處可見。      我此生所學到的幾件重要事情之一就是:當世界觀發生重大轉變,隨之而來的便是與新世界觀相關聯的價值觀。即便如此,我永遠都是愛、卓越、完整、憐憫、同理心和合作等價值觀的忠誠擁護者。就致幻劑而言,有一些重要的認知是需要牢記在心的。雖然致幻劑具有暫時開啟一道心靈之門的潛力,讓你進入並瞭解到內心自由持久不變的可能性,但這種自由不是由致幻劑所建構出來的。事實上,在致幻過程中,你會有幾個小時的時間體驗更深一層的頓悟,並感受一個內心自由的相似物。對我而言,致幻劑讓我可以看到支撐天地萬物背後的那些美麗又難以理解的事物,以及無所不在的愛,當然也讓我看清這部我們都身處其中的巨型電影。然而,一直依靠致幻劑不斷重複某種精神或超然體驗,是很危險的。你很容易就會陷入追求永無止境的致幻體驗,然後走進精神和心理上的死胡同。整合身心靈洞察力更有生產力的世界觀,以及與這個世界觀相關的價值觀和表現的行為,才是體驗迷幻之後要開始的真正工作。      這個整合工作包含拆解錯誤的信念、態度和設想,以及療癒身心相關的創傷。雖然迷幻的心靈體驗會有所幫助,但單靠致幻體驗卻沒有後續的付諸檢討,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對我來說,從我二十多歲在哈佛的致幻劑體驗開始,一直到這六十年來的內在身心靈修養,就包括了葛吉夫功夫(Gurdjieff Work)、佛教、道教和吠檀多不二論(Vedic Advaita)的教義與實踐,以及武術與氣功和太極拳的療癒藝術。直到最近幾年,在當前致幻復興的激勵之下,我才再次鼓起勇氣探索裸蓋菇素。只是這趟旅程有別於以往,有著非常明確的意圖。在我生命接近八十五歲的這個階段,我想探索的是我對死亡的感受,同時也持續療癒自己在孩童時期與父母一起遭受納粹大屠殺(Holocaust)迫害,到現在還留有的一些心靈創傷餘燼。      我的一生致力於探索人類意識,然而致幻劑只是真菌所創造的非凡故事情節之一。除了致幻劑,真菌還型塑了自然世界、生產拯救生靈的藥物並創造了美食。有趣的是,如果將真菌套用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上,就會發現真菌可以幫助我們滿足許多需求。首先,在理論底層的「基本生理需求」上,真菌為我們提供了食物、藥物和原料。接著,在「安全需求」方面,真菌不僅滿足我們所需,還遠超預期,這當中包含了無數生物技術,以及利用真菌環境修復的解決方案來淨化環境。致幻劑帶著我們踏上前往內心世界的旅程,體驗愛的覺醒並超越那個以「小我」自居的自己。真菌具有滲透人類體驗的廣大潛力,本書會將人類與真菌的連結置於所有事物的中心。      作者麥克和芸創造了一個極具吸引力、令人耳目一新、感動又發人深省的真菌探索過程。他們藉著追尋從過去到現代研究與應用的真菌演化根源,從而找到通往未來的鑰匙。你可以在本書中找到智慧。作者在書中分享了他們對一個擁有十億年歷史的生物界,如何在廣大且協同合作的深層生態學網路中淬煉出自己的生存策略,所感受到的驚奇與敬畏。      這是一本讓我們重新發現自己與自然和周圍世界關係的書。也只有這樣做,我們才有可能實際探索並共創像真菌界一樣持續、適應性強且具創造性的未來。      ◎關於甘瑟.韋伊博士Dr Gunther M Weil◎      1960~1963 年「哈佛裸蓋菇素菇計畫」(Harvard PsilocybinProject)主要成員之一。在進行開創性的致幻劑研究時,他與蒂莫西.利禮(Timothy Leary)、李察.艾爾帕(Richard Alpert,又名Ram Dass)、勞夫.麥茲勒爾(Ralph Metzner)以及喬治.黎特文(George Litwin)密切合作。1965 年,韋伊於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成為「歐洲傅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 Scholar)的獎助學者後,被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 延攬至布蘭迪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 任教。他是「價值導師」(Value Mentors)的創辦人兼執行長,也是國際公認的管理諮詢師、高階主管教練和教育家,為各主管及其所屬機構提供以價值為基礎的領導理論,以及創新、團隊建立和高階主管健康方面的建議。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未來世界不能沒有它!由致幻菇引發的科學革命
◎文/本書譯者兼審訂 顧曉哲(英國愛丁堡大學真菌細胞生物學博士)   在墨西哥,一個可以俯瞰充滿蔥郁濕熱叢林的山區,兩位對迷幻菇使用與古老神靈溝通傳統感到好奇的遊客到訪。自那以後,許多嬉皮與遊客前仆後繼地入侵這個有著古老文化的地區,只為尋找解放心靈的妙方。令人訝異的是,這個所謂的「菇」從古至今的偉大,其實早已遠超迷幻效果的範疇,並邁向拯救受汙染世界的環境淨化之路……   這是一本由迷幻出發的真菌科普書,在科普書裡相對少見。迷幻與科學通常壁壘分明,混為一談的也不過是科幻小說,但本書卻用華麗的電腦繪圖和明確的科學論文,以淺顯易懂、無沉重菇類鑑定資訊的負擔,帶領讀者走過演化、食品、醫藥、科技應用和環保,一解真菌的物種之謎。不僅如此,其知識面向也與書中3D建模插圖一樣,維妙維肖。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林麥克 Michael Lam

生於雪梨,職業生涯始於創立技術和消費類的初創公司,在二十一歲時與他人共同創立一間線上眼鏡品牌,是澳洲最大眼鏡連鎖店之一。然而,早期致幻劑的轉變經歷激發了他對真菌的迷戀,並促使他改變職業。目前他致力於研究真菌、致幻劑、生態學和人類學。對心靈的探索以及自然如何引起意識狀態的改變,使他走上自我探尋的道路,並走向對世界觀轉變的融入。透過寫作,麥克正尋求藉由藝術和科學加深對人類體驗的理解。

蘇芸 Yun Hsu

一位有天賦的研究者,致力於意識的研究,並使用語言和文化作為連結和治療工具。蘇芸出生於上海,從小就接觸到傳統中醫藥和真菌的益處。在雪梨和倫敦銀行部門的企業戰略事業取得成功後,她藉由流瑜伽(Vinyasa)教師培訓轉向靈性探尋。同時,早期的致幻經歷塑造了對她人類體驗的整體探索。現在,蘇芸尋求分享她藉由多年實踐研究獲得的智慧和知識。

基本資料

作者:林麥克(Michael Lam)蘇芸(Yun Hsu) 譯者:顧曉哲 出版社:積木文化 書系:不歸類 出版日期:2023-12-07 ISBN:9789864595471 城邦書號:VX0077 規格:PUR膠裝 / 全彩 / 216頁 / 19cm×26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