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6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特別活動
隨書拉頁,含中陰修法相關本尊、願文,可拆下,供修法時使用。
內容簡介
在中陰裡,無人可以做出傷害,
任何恐怖的境相,既是自心所顯,
為什麼要懼怕自己的心呢?
〈中陰祈願文〉全篇只有三十一偈,是擷取自貢嘎般究祖師的著作,言簡意賅,既有述說種種中陰虛幻祕境的際遇,亦有指示該當如何祈求的口訣,更有安然通過中陰幻境而解脫成佛的引導。每當有人離世時,〈中陰祈願文〉是必誦之文,可見其重要性。
多數的中陰講解,似乎著重在介紹中陰,類似觀光指南般地告知各處的景色。但是,中陰既是涅槃或輪迴的關鍵,解說應該不是僅止於介紹風光,而是應確知如何安然度過。但要自在安然度過,必由明瞭中陰的根源而起,而不是只有牢記中陰境相。
一般人對於中陰的認知,大多是在死後的狀態。然而,以中陰法教而言,眾生直至成佛之前,都屬於中陰階段。且以生龍活虎、活力四射的「生住中陰」最為至關重要,倘若未能在「生住中陰」奮力觀修,死前絕對無法在心態上有所把握,更遑論死後的自在了。對於個人而言,用不著憂慮自己的後事該如何舉辦,後事不是最重要的,「怎麼面對死亡」才是關鍵。
外器世間、內情親友一切皆為大手印的幻相。中陰的本源是大手印,若能契入大手印,中陰即解脫有望了;若是無法契入,只是閱讀《西藏生死書》、《中陰聞即解脫》、〈中陰祈願文〉的文字解說,想著臨終痛苦中陰會遭遇這些狀況、法性光明中陰會遭遇那些境相,投生業之中陰會遭遇那些際遇⋯⋯那就錯失重點了。
〈中陰祈願文〉為多傑仁卿喇嘛所翻譯,本書更由多傑喇嘛逐句講解本文,堪稱為中陰教法的實修金鑰。除了讓眾人理解何謂中陰,最關鍵的是讓眾人無懼中陰。若以聽聞的心得加以思惟、抉擇,而後實際付諸修持──即做到所謂的聞、思、修,那麼中陰的解脫乃至於成佛,則是指日可待。
為了令〈中陰祈願文〉的內容更淺顯易懂,多傑喇嘛增添了一些在長老膝前聽聞的故事,那些都是真實事件,是祖師或修行者的親身經歷。無論是否喜歡聽故事,應該皆可從中獲得啟發。
目錄
〔作者序〕彼力於我何有哉
貢嘎般究略傳
壹 稽首大手印
頂禮偈 南無瑪哈母札雅 稽首大手印
◇上品「見地謁見禮」◇輪涅萬法悉皆囊括◇昭空雙運的心◇知道那個「知道」◇一心安住大手印◇大手印修持四階段◇心性功德即天尊
貳 求取皈依
◇以四種中陰而說◇基、道、果即是大手印◇生圓二次第與昭空不二
第1偈 聖意鑒知諸法如虛幻,解脫不淨虛幻而於淨,身得導引虛幻眾生之,予導虛幻聖身求皈依。
◇三身自利利他◇究竟皈依法身佛◇內在佛性徹底開顯
參 生住中陰
第2偈 具足虛幻身者怙主汝,虛幻所欺我等諸有情,莫被虛幻之相所欺瞞,了知虛幻本面祈加持。
◇一場影象的遊戲◇「斷險境」口訣
肆 臨終中陰
第3偈 無常虛幻此體棄捨時,貪愛瞋怒戀著普斷已,心性無整置放於自地,死亡取為道用祈加持。
◇瑜伽士無須臨終助念◇死亡取為道用◇「見性」是最好的保險
第4偈 死時外之境相阻滅者,眼等五根依次而阻滅,色等五境一一融入時,了知融序本面祈加持。
◇境相消融◇昭分閃現文武百尊◇口訣:三句擊要◇掌握修定的關鍵◇隨時覺知境相虛幻◇如法觀誦保證解脫成佛
第5偈 地水火風融入於識故,散失體溫口渴嘴鼻乾,失溫短而急促吸氣時,斷要取為道用祈加持。
◇三種三昧對應中陰三階段◇雙身:昭空不二具體化◇境相即心顯◇粗分消融◇脈輪斷滅當知祈請
第6偈 神識融於光明外氣斷,住於內息而於四剎那,顯增得相大光明四者,依次了知本面祈加持。
◇念頭消融◇細分消融
第7偈 顯之內兆為煙外兆者,似月照耀瞋怒所成之,三十三種念頭阻滅時,執以明晰念願祈加持。
◇顯相之內外兆
第8偈 增之內兆螢火而外兆,似日照耀貪欲所成之,四十種念亦成阻滅時,秉以正知正念祈加持。
◇增相之內外兆◇觀上師於頂輪
第9偈 得之內兆如同油燈燃,外兆黑道即如羅睺羅,愚癡所成七念阻滅時,秉以真實正念祈加持。
◇得相之內外兆◇〈祈願文〉即竅訣
第10偈 第四廣大光明顯現時,內相離雲即如虛空般,外相即如曙光顯現時,母子光明融合祈加持。
◇如秋日晴空◇日月蝕時氣入中脈◇悟後起修◇另類圖當◇死亡是解脫成佛的良機
伍 法性中陰
第11偈 神識若不住彼而遷徙,肚臍眉間囟門與耳鼻,眼暨糞道尿道嘴九者,閉已區別一門祈加持。
◇三相逆序顯現◇認持文武百尊的要訣◇觀修《破瓦》須知◇皈依自明◇法性力
第12偈 欲色無色夜叉人非人,人暨畜生地獄與餓鬼,投生生門閉已空行中,勇父空行迎接祈加持。
◇竹巴三猛咒◇阻斷九門開一門
陸 投生中陰
第13偈 倘若神識飄蕩於中陰,不知自身已死與親友,縱思親近無應心碎時,斬斷貪瞋戀著祈加持。
◇斷貪瞋戀著◇中陰說法──入於殊勝解脫城邑之大門◇光怪陸離皆幻象◇身語意全然淨觀
第14偈 諸根具足業力神通具,法界金剛殿座與母胎,此外於諸無礙行走時,了知一切皆幻祈加持。
◇亡者具足神通◇勘不破幻中幻
第15偈 不見日月身體無影子,僅憑思惟能繞行三千,無可自主如風捲羽時,自心能得自在祈加持。
◇六定兆◇六不定兆
第16偈 食為食香恍惚不穩定,多種迷亂境相顯現時,恐懼動搖心風若生起,了知亂相本面祈加持。
第17偈 時或憶念能成極明晰,卻於當下即刻而忘卻,生起生或死亡疑惑時,了知決定死亡祈加持。
◇從光明中而起兮
第18偈 即從三天半起於之後,確實知曉自身已死亡,沮喪憂傷尋求皈處時,了知皈依自明祈加持。
◇醒來以後,已執著我◇九聖眾形影相隨
第19偈 了知中陰即是中陰時,自身觀天而後觀光明,復以雙運圓融而觀修,顯現清淨幻身祈加持。
◇生前選定天尊◇觀種子字入胎◇收攝竅訣◇觀修天尊◇形相明晰◇清淨憶念◇我慢堅固◇認持夢境四步驟
第20偈 山崩海嘯以及森林焚,時末大風漩起般之音,較於千雷同響甚怖時,了知法性本音祈加持。
◇恐怖四音
第21偈 具足五色光芒炫且亮,光與明點微點般之中,恐怖怒眾打殺聲出時,了知自相本天祈加持。
◇境相即天尊
第22偈 貪欲瞋怒愚癡所成之,白與紅暨黑色之懸崖,以為自將摔落甚懼時,了知自相清淨祈加持。
第23偈 隨所投生而成其身形,白紅黃與藍色黑色光,天人畜生惡鬼與地獄,五道依序了知祈加持。
第24偈 越量宮暨天子與行欲,天鵝勝群馬所莊嚴湖,良宅父母結合若見之,清淨貪瞋嫉妒祈加持。
第25偈 狂風雨雲冷熱所催逼,洞穴岩谷斷枝等等處,求救之故若起進入相,了知生處惡劣祈加持。
第26偈 親見斷命女與良鐵屋,若以喜意起入彼地心,了知本面且以無恐懼,於彼劣處迴遮祈加持。
第27偈 胎與卵生眼紅與嫉妒,濕熱所生貪戀味與香,於化生處生起貪欲時,無有貪瞋愛戀祈加持。
第28偈 親見父母等等生處時,無有貪瞋了知乃虛幻,秉以了知實相本面念,無戀胎門關閉祈加持。
◇關閉入胎之門
七 祈願文
第29偈 倘若未能關閉而投生,極樂剎與兜率或現喜,轉輪王婆羅門諸種姓,得以如思投生祈加持。
第30偈 出生當下宿世得憶起,行持大乘法之福緣具,發起慈愛純粹利他心,精勤願得速成就菩提。
第31偈 勝者偕同勝子之加持,以及法性自然之清淨,亦以我之清淨思惟力,隨所發願祈如是成辦。
附錄
問與答
〈翡翠燈女供讚品〉
〈酬補具誓媽摩紛亂品 普施利樂良善禾穗〉
內文試閱
頂禮偈 南無瑪哈母札雅 稽首大手印
在開始聽法之前,請先調整自己的動機。動機可分為兩種:一是菩提心的動機,一是密咒的動機。
菩提心的動機是指心想:為了令盡虛空邊際、曾為我母的一切有情,皆能由中陰的恐懼當中獲得解脫且證得無上菩提果位,因此願以聽聞〈中陰祈願文〉來達到目的——以此發下殊勝菩提心。
至於廣大方便密咒的動機是指:所在之地,觀想成是佛的淨土。佛在淨土說法,也就是把說法者視為佛;周圍與自己一起聽法的眷屬,觀想成是登地菩薩或是持明眷屬。
所說的法是隸屬大乘教法的中陰法教。時間則是超越過去、現在、未來三時的「第四時」,亦即「勝義時」——無有變遷轉換的時間。
秉持這兩種良善動機之後,即可將所聽聞的教法與自己在聽聞中的思惟暨所耗的時間,悉皆成為利益自他的成佛資糧。
◇上品「見地謁見禮」
「南無」是稽首、頂禮的意思。以頂禮而言,分為上、中、下三品的不同。一般以為頂禮就是秉持虔誠的信心,雙手合掌向殊勝的對境行禮;行禮可以是五體投地、全身伏於地面的大禮,或雙膝跪下兩手伏地以頂額觸地、翻雙掌舒掌握掌的頂禮,或合掌於胸前的頂禮。然而真正的上品頂禮乃是「見地謁見禮」。
總體而言,真正的頂禮不存在自他、凡聖(凡夫與聖者)的差別,一旦產生此「二執」時,表示心中還存在著執著而非最勝禮;最殊勝的頂禮是自心完全契入空性,在沒有自他、沒有能執內心與所取外境的差別中,心全然契入於自他平等的狀態而住,方為最殊勝的頂禮,因此「見地謁見禮」最為上品。
何以稱為「見地謁見禮」?見地就是觀點、見解、主張、論點;因為見地的不同,就會有內道(ནང་པ།)、外道(ཕྱི་བ།)的差別;因為見地的不同,即使內道(佛教)也有顯密二乘與大、小乘的差別。這皆是因為觀點的不同,導致修行的方法亦有所不同,因此,終究的成果也不盡相同。
小乘的行者,最殊勝的果位就是阿羅漢;大乘因為見地的不同,始終秉持著菩提心,行持四攝、六波羅蜜等行為,最後的成果即是佛位,或說是無上菩提果。這都是因為見地的差異而來。密乘的修法,不論是自觀本尊或觀修「大手印」、「大圓滿」等教法,皆須自心完全契入空性見地而觀,當心全然契入「大手印」的境界時,即是最殊勝的頂禮,即所謂的上品的「見地謁見禮」。
「瑪哈母札雅」(Mahāmudrā),「瑪哈」的文義是「大」,如眾人熟知的瑪哈嘎啦、瑪哈嘎哩的「瑪哈」,都是「大」的意思。「母札」的文義是「印」,英文則是「mudra」;「雅」則是受詞,總之,其意即為「頂禮大手印」。
同出而異名
為什麼在中陰階段要頂禮大手印呢?其實「瑪哈母札」也好,大手印也罷,有著諸多名稱,在舊教寧瑪巴稱為「四分離三之本智」,如《金剛經》所說的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就是四分中的三分。真正的本智,也就是大手印,則是離卻此三心之後,開顯的心性才是本智;或說把四分當中除卻三心的成分後,即是大手印,在此稱為「本智」。
如果沒有深入密乘,可能不易理解何謂「本智」(ཡེ་ཤེས་),一般中譯為智慧,但實際上以藏文而言,「智」與「慧」是不太相同的。本即存在故稱「本」(ཡེ་)、了知一切故稱「智」(ཤེས་),故稱本智;了知所謂的法、報、化三身原本即存在於自心,不出大手印範疇,因此稱為「本智」。
至於「慧」的本質是善於法中抉擇。可分為世間慧與出世間下品慧、出世間上品慧三種。
囊括語言學、邏輯學、醫藥學、工巧學(藝術、科學、工藝、農業等),由此四學而生的理解、抉擇,即是世間慧。
藉由內道佛學亦即正法而生的確實理解,即是出世間慧。其中聲聞、緣覺,以聞、思、修而生起的抉擇,亦即證悟此身是不淨、痛苦、無常、無我,即為出世間下品慧;以大乘之聞、思、修而生起的抉擇,亦即證悟萬法自性為空,無生、住、滅,故為無基離根,則為出世間上品慧。
法、報、化三身和大手印,與中陰有何關連?
人或三界六道眾生,無可避免的三件事情就是生、死、中陰三事,除非是大善或大惡的人,否則中陰乃是必經之途,即使是在「大手印」或「大圓滿」已有極高造詣的成就者,也必歷經臨終中陰的階段。
臨終中陰又分為第一、第二不同的階段。以寧瑪巴的修持來說,時有耳聞且欣羨不已的「虹光身」,其實不是一種,我們看到修行人到最後只留下頭髮、指甲,整個身體消逝不見的稱為光身;身體縮小、只剩一肘高度的稱為虹身。在台灣往往把此二者合稱虹光身,其實這是不太一樣的。虹身是藉由修持「立斷」契入臨終中陰的母光明而得;光身則是修持「頓超」契入法性中陰的任運自成境相而得。再次印證了,因為觀點(見地)不同,得到的成就也各不相同。
「本初俱生本智」是指,當「心性」初始存在時,即與之同時存在的意思,是原本、本初同時存在的本智。「平常識」是禪宗常說的平常心。「本初心、光明、如來藏、阿賴耶、圓滿次第⋯⋯」等等,都是與大手印異名同義的名稱。
也許有人會問,「阿賴耶不是不清淨的嗎?」其實阿賴耶與如來藏、佛性的體性都是一樣的,如《悟性論》提到:就像冰與水,要喝水時若只有冰的話,讓冰溶化即成為水,而水凝結即可以成冰,冰與水本就是相同的。
這也是《心經》所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尚未契入清淨見地之前,會認為阿賴耶怎麼可能是清淨的如來藏?〈了義大手印願文〉:「未悟彼性流轉輪迴海,若悟此性佛陀再無他,悉無是此非此皆無有,願見法性普基之虛妄。」「普基」即是萬法之基礎,也是阿賴耶。能識其體性即是佛陀,反之,即是輪迴。
煩惱怎麼會是菩提?煩惱與菩提並非相異,以密乘的見地,「煩惱即菩提」是因為同一體性,這是祖師所證悟毫無錯謬的見地。
煩惱何用轉
在密乘的修持,甚至連煩惱都不用轉,轉煩惱為菩提,就意味著有因果。
我們總認為自己是凡夫,由凡夫開始修持,慢慢累積資糧最後成佛,這樣的過程是以凡夫為因、以修持為緣、以成佛為果;倘若以上的觀點(立論)成立,這代表佛果是無常的、佛果可以被轉變、佛果是有所壞滅,因為既然可以變好,當然也就可以變壞。
這是邏輯的推演,要如何破斥邏輯上的矛盾呢?在大手印或大圓滿中,並沒有如是的前因後果,因為凡夫、佛果二者的本質是相同的。
各位也一定聽過「基、道、果」。基指的是基礎,是最初始的,指的是本初的心性;道指的是過程、是手段、方法;果則是以過程、手段、方法,還原原本的基位。就好比是,有一人睡著後,用方法將那人叫醒,醒來後,那個人依然是睡前的那個人。基與果應如是認持。
同理,以基位大手印為底、素材,藉著道位大手印的修持,最後證得果位大手印,也就是彰顯本即存在的如來藏。藉由大手印的方法,祛除覆蓋心性的無明後,顯現出原本的基位光明,亦即原本的如來藏,這就稱為佛果。
因此,所謂成佛,並非是到了某地,或是由某上師手中拿到畢業證書而成就佛果。若能確實了知:佛不在外面,始終在自己內心。秉此見解,不散亂地坦然而住,即得見佛。此即佛教也稱為「內道」的緣由。
延伸內容
【作者序】彼力於我何有哉
記得第一次聽聞中陰竅訣是德頌仁波切在閉關中心給予「生起次第」的引導時,開示如是觀想對應死後中陰的何種階段。那時方得理解,原來儀軌的每一步驟皆是因應中陰歷程而開展,並非先前擔任維那時,所以為的自成一套的觀誦系統;後來再聽聞〈中陰祈願文〉,更讓我深覺密法的深微竅訣甚為不可思議。
《密勒尊者道歌集》裡,第一篇〈密勒拾柴記〉有一首〈六憶上師曲〉,緣由是:尊者在深山苦行時,一天,拾撿煮水所需的柴薪後,看到從遠遠的東方卓吾山谷的方向,忽然升起了一片白雲。
密勒尊者想到:「在那片雲層的下面,就是卓吾山谷的寺廟,我的上師馬爾巴正在那裡啊!」想起上師與師母坐在金剛兄弟偕同眷屬們的中央,宣講密續,賜予灌頂暨傳授口訣的種種情景,思忖著,如果現都安在,無論如何必定前往謁見!思緒至此,於方才哀傷之上,無可計量的強烈憶念起上師之情,淚珠不禁簌簌滴下。尊者以憂傷的音韻,唱出〈六憶念師曲〉:
父憶即祛憂馬爾巴足,丐唱憂音矣馬爾巴尊,紅崖躍谷東方處,持水白雲悠悠飄。白雲飄升之下方,後山如象傲然之前方,前如雄獅傲踞峰之上,大聖地卓吾谷寺廟中,阿母利嘎大石法座上,柔軟毛皮坐墊法座上,彼上所坐是誰乎?
坐者譯師馬爾巴,現今若在一何樂!我信解雖微願參謁,悲戚雖渺願參謁,我愈思愈念具相師,修而憶念譯師馬爾巴!
母恩逾生母達媚瑪,現今若在一何樂!路途雖遙遠願參謁,道路縱難行願參謁,我愈思愈念具相師,修而憶念譯師馬爾巴!
耳傳表徵之四灌,於今賜予一何樂!我所獻雖薄願拜求,縱無灌供願拜求,愈思愈念具相師,修而憶念譯師馬爾巴!
深邃密續《喜金剛》,於今宣講一何樂!我心雖愚蒙願求聞,雖甚劣慧願求聞,愈思愈念具相師,修而憶念譯師馬爾巴!
《那若六法》深引導,於今傳授一何樂!我心骨 雖微願拜求,雖不耐修願拜求,愈思愈念具相師,修而憶念譯師馬爾巴!
衛藏弟兄信集眾,現今若在一何樂!我覺證雖劣願切磋,理解雖低願切磋,愈思愈念具相師,修而憶念譯師馬爾巴!
乞兒自勝解狀縱無離,由衷憶念上師尊,欲使憂傷無可抑,氣凝胸臆難出聲,祛子之憂兮具恩尊!
每當讀起此篇此曲,總會憶起當年閉關時,狹仄的陋室裡,由 德頌仁波切賜予灌頂、引導,或由安諦長老賜予口傳、引導,抑或是安江長老賜予口傳的情景,悉如道歌裡所述——上師坐在金剛兄弟偕同眷屬們的中央,宣講密續,賜予灌頂暨傳授口訣。若是與我有相同經驗的法友,當能明白聆聽師尊說法是珍貴異常的幸福,特別是說法者所說針對解脫、直指心性,不摻雜世間私利,而受法者沒有邪見、不生疑慮,秉持虔敬勝解而聞法。師父們的循循善誘、諄諄教誨,師兄弟們彼此無猜忌的研討、切磋,深感習法善緣難得不復值遇。我在講解「心性即天尊的口訣」時,略為解釋了〈六憶念師曲〉的內容,彼時憶起往昔盛景,如在目前,感念師尊恩德之情充滿胸臆,而不自禁的哽咽了!
這部〈中陰祈願文〉可謂言簡意賅,屬於寺院必須背誦的經文,每當寺院、村莊有僧俗離世時,〈中陰祈願文〉是必誦之文,可見其重要性。志堅勤勇的那旺長老臨終前請唐秋長老唸誦的口訣,亦與此篇〈中陰祈願文〉的內容相去無幾。
全篇雖然不過三十一偈,然而,此中既有述說種種中陰虛幻祕境的際遇,亦有指示該當如何祈求的口訣,更有安然通過中陰幻境而解脫成佛的引導。如此難得殊勝的內容,猶如開啟寶庫的鑰匙,端看自己是否懂得應用。
多數的中陰講解,似乎著重在介紹中陰,類似觀光指南般地告知各處的景色。但是,中陰既是涅槃或輪迴的關鍵,解說應該不是僅止於介紹風光,而是應確知如何安然度過。好比乘坐飛機飛越崇山峻嶺,底下縱然危機四伏,虎豹豺狼流竄其中、瘴癘之氣滿溢各處、狠戾盜賊神出鬼沒、地震暴雨瞬間襲來⋯⋯彼力於我何有哉?由上方俯瞰,僅覺山巒綿亙、川水逶迤之壯麗,而不受任何威脅之影響。
不過,如是的自在,必由明瞭中陰的根源而起,而非僅以牢記中陰境相而得。但是,似乎尚未有誰曾以中文講說,因此,讓我產生了談談中陰的想法。
一般人對於中陰認知,大多是在死後的狀態。然而,以中陰法教而言,眾生直至成佛之前,都屬於中陰階段。且以生龍活虎、活力四射的「生住中陰」最為至關重要,倘若未能在「生住中陰」奮力觀修,死前絕對無法在心態上有所把握,更遑論死後的自在了。
這次,我以十堂的時間講解〈中陰祈願文〉,重點放在「昭空不二」的「大手印」,因為「大手印」與中陰是一體兩面,契入「大手印」則知以其「昭亮」而有中陰的種種顯相;透徹中陰則明瞭諸種幻象的本質不離「大手印」的「空分」。因此,閱讀這本書,應知「大手印」為中陰之體,中陰為「大手印」之用,藉由「昭空不二」的蘊涵,讓眾人理解何謂中陰,並以此通達而無懼中陰,是最關鍵之事。
當然,僅憑聽聞十堂的引導,無法生出面對死亡的把握。然而,若以聽聞的心得加以思惟、抉擇,而後實際付諸修持——必須精進於等持位與後得位的勤修。在等持位時,專致於證得無我般若的修持;在後得位,也就是日常生活時,精勤於護持正念而累積資糧。如是勉力而行,即做到所謂的聞、思、修是也,那麼中陰的解脫乃至於成佛,則是指日可待。
為了令〈中陰祈願文〉的內容更淺顯易懂,我增添了一些在長老膝前聽聞的故事,那些都是真實事件,是祖師或修行者的親身經歷。無論是否喜歡聽故事,應該皆可從中獲得啟發。
祈以傳承祖師的加持力,俾令此次的內容能確實利益有緣眾生。未知該作準備者,願意著手起步;尚未做好準備者,得以漸次完備;已然做好準備者,更增把握,中陰成佛,廣行自他二利。以此「上師法身自心淨圓滿,識此本面義之勝祈請;諸顯有亦上師之戲現,究竟三身上師願成就。」深深祈願。
多傑仁卿合十敬禱之 二〇二二 水虎年 氐宿月作者資料
多傑仁卿 喇嘛
府城人,十四歲遠赴印度札西炯「康巴噶寺」,得第九世康祖法王賜名「多傑仁卿」(意為:金剛寶),隨後於尊貴的德頌仁波切座下披剃出家,學習藏文、背誦竹巴噶舉傳承的經典,以及法會事相儀軌。 修學十七年間,與碩果僅存的國寶級西藏瑜伽士們,如安諦長老、安江長老、森多長老、阿曲長老等朝夕相處,耳濡目染住山實修宗風;更在長老們指導下,圓滿兩次閉關潛修,領受了大手印、那若六法、六味平等法與諸多修行口訣。 2008年,在第九世康祖法王指示下,擔任台灣尊勝法林佛學會的常駐指導法師。2011~19年間更兼負寺院總管的重責,承擔僧團的道糧等募款,協助寺院建設並承事供養三餐,為嘉華多康巴與康巴噶寺的佛行事業虔心竭力。現為台灣尊勝法林佛學會住持法師。 為尊貴的康祖法王首部心性引導《守護》之中文譯者,並圓滿傳承教法《大手印前行釋論》中譯。著有《祕密瑜伽士的日常》、《雪域聖光》、《雪域傳奇》等書。 台灣尊勝法林佛學會網站https://www.tashijong.org.tw 多傑仁卿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rjeerinchenlama基本資料
作者:多傑仁卿 喇嘛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Open mind系列
出版日期:2022-12-22
ISBN:9786263185074
城邦書號:BU7520
規格:膠裝 / 部份彩色 / 424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