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學習 > 學習方法
福爾摩斯思考術(改版):讓思考更清晰、見解更深入的心智策略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商周、啟示全書系66折起!

內容簡介

史上最知名偵探超級腦袋大解密!學習神探破案的方法,幫你解決生活中的大小難題 福爾摩斯為什麼一眼就能看出破案關鍵? ——因為他能看見別人看不到的細節。 福爾摩斯的思考速度為什麼比常人敏捷? ——因為他有一套方法。 看過這本書,你將可以跟福爾摩斯學到( ) ✔ 驚人的察覺力 ✔ 系統化的科學思考 ✔ 一眼看透人心的演繹方法 ✔ 大腦最佳化的訣竅 跟著心理學家柯妮可娃學習福爾摩斯思考術,你也能一眼看穿問題癥結,做出正確判斷,不再腦袋卡卡,問題迎刃而解! ※ ※ ※ 「你從阿富汗回來?」 「因為我不只看見,還仔細觀察過。」 「假設你已排除所有不可能,剩下的無論有多不可信,必定是事實。」 這幾句名言,讀過福爾摩斯故事的人都很熟悉。天才偵探簡單犀利的一句話,就連蘇格蘭警場的警探也不得不甘拜下風。 福爾摩斯思考的祕訣到底在哪裡? 沒有任何小說角色比得上福爾摩斯的思考與觀察力。心理學家暨新聞記者柯妮可娃以柯南.道爾筆下角色為本,向大家闡述現代心理學善用心智的最重要一課,福爾摩斯與華生是最明顯的對照組,用以探討福爾摩斯滴水不漏的思考原則、精明觀察及邏輯滿分的演繹能力。我們只要以些許自我意識加上一些練習,也能採用福爾摩斯的方法塑造自我知覺、解決問題、強化創造力。 無論是福爾摩斯迷或一般讀者,柯妮可娃都讓大家見識到世上眼力最好的偵探如何能成為所向無敵的心智指導大師。大家不僅能學習演練福爾摩斯運用大腦的訣竅,還能吸收到有趣的心理學知識,將思考升至最高等級。 【本書特色】 1. 從〔福爾摩斯探案〕出發,結合〔心理學理論〕,導出一個犀利強大的〔福爾摩斯思考術〕 2. 史上最知名推理大師福爾摩斯現身說法,傳授其獨門思考術,引領讀者進行一趟精采萬分的記憶、創意、推理之科學旅程 3. 福爾摩斯不光是神探,還是個心理學家,有一套獨特方法教你瞭解自己,看破人心 4. 作者擅長從現實生活中舉例,並佐以福爾摩斯探案故事,內容實用有趣,就算沒讀過柯南道爾的原著也能有所啟發 ★全世界最知名福爾摩斯專家一致公開推薦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衛報》、《自然》雜誌、《今日心理學》、《美國科學人》雜誌、《華盛頓郵報》、《出版者周刊》書評強力推薦 【各界讚譽】 這本書的調性和其他的「思考」叢書有很大的不同……突出的原因是,它是一本有「人味」的書……我給大家的建議是掌握每一個章節的主題,先像讀小說一樣沉浸在作者營造的國度;再次閱讀時,自行建立那一百個福爾摩斯思考的祕訣清單,相信會更有幫助。 ——黃揚名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對推理小說讀者而言,這是一部精闢的福爾摩斯研究科普書籍,除了讓我們了解到福爾摩斯與華生的決定性差異之外,更好的消息是,只要我們多加鍛鍊,就能更接近神探一些,最終擁有福爾摩斯式的心智運作,將不是夢。 ——呂仁 福爾摩斯專家暨推理小說家 史上最知名的推理大師福爾摩斯親自為各位示範精采萬分的記憶、創意與推理之科學旅程。柯妮可娃以迷人且洞察力十足的方式帶領大家認識如此有趣的題材,幫助你主導自己的心智。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哈佛大學心理學學院教授,《心智探奇》(How the Mind Works)及《思考的原料》(The Stuff of Thought)作者 柯妮可娃的新書絕非只談基本,而是挑戰與洞察人類心智的研究,並引用福爾摩斯的案子來詮釋。福爾摩斯本人要是知道,一定會對自己能啟發如此傑出的作品感到驕傲! ——雷斯利.S.克林格(Leslie S. Klinger) 《新注版福爾摩斯全集》編輯 「你懂我的方法,」福爾摩斯曾對華生醫生說。「要派上用場啊!」科普作家柯妮可娃將這些指示化為靈感,為我們帶來如此精采聰明的書。她將原為靈感的福爾摩斯與華生用於比喻,向大家闡述現代心理學在善用心智的最重要一課。讀完《福爾摩斯思考術》後我或許仍無法破案,卻能深深反思。 ——卡爾.齊默(Carl Zimmer) 《道成肉身》(Soul Made Flesh)、《霸王寄生物》(Parasite Rex)作者 柯妮可娃精采萬分的新書促使我們覺醒,也是讓我們擺脫自身無意識偏誤、習慣性分心,以及日復一日心智渾沌的說明書。無論是不是福爾摩斯迷,《福爾摩斯思考術》都能振奮人心,引人入勝,而且,最重要的是受益無窮。 ——丹尼爾.史密斯(Daniel Smith) 《焦慮如猴》(Monkey Mind)作者

目錄

〈專文推薦〉讓福爾摩斯教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黃揚名 〈專文推薦〉你不笨,華生,你只是不用腦 呂仁 序曲 第1部:瞭解(自己) 第1章 心智的科學系統 第2章 大腦閣樓:是什麼?放什麼? 第2部:從觀察到想像 第3章 填滿大腦閣樓:觀察的力量 第4章 探索大腦閣樓:創造與想像的價值 第3部:演繹的藝術 第5章 定位大腦閣樓:演繹事實 第6章 維護大腦閣樓:學無止盡 第4部:自我知識的科學與藝術 第7章 動態閣樓:拼出全貌 第8章 人非聖賢 終章 致謝 延伸閱讀

內文試閱

  序曲      小時候,爸爸會在睡前為我們朗讀《福爾摩斯》。這時我哥總把握機會在他窩著的沙發角落秒睡,我們幾個則專心聽故事。我還記得爸爸坐在那張巨大皮椅上,單手把書撐在面前,壁爐裡躍動的火苗折射於黑框眼鏡鏡片上,他的聲音隨著高潮迭起瀕臨緊繃的懸疑布局起伏,直到最後,答案終於揭曉,此時想通一切的我會如同華生醫生那樣搖頭心想,對啊,他說了我才發現這麼顯而易懂。我記得爸爸不時會抽的煙斗香味,水果與土壤的混合香氣深入皮椅縫隙,透過落地窗窗簾則能看見夜色的輪廓。他的煙斗想當然耳也跟夏洛克.福爾摩斯的一樣,微微彎曲。最後書啪地闔上,厚重頁面在深紅色書皮中合而為一,這時他會說:「今晚到此為止。」然後無論我們如何哀求或裝可憐,還是得乖乖上樓睡覺。      不過,當所有故事情節早已化為模糊不清的背景,福爾摩斯的精采冒險及他忠實的包斯威爾更是不復記憶,仍有一件事深植腦海,徘徊多年不去:那些階梯。      通往貝克街二二一B號的階梯。總共有幾階?這是福爾摩斯在《波希米亞醜聞》(A Scandal in Bohemia)裡對華生提出的問題,我不曾忘記。福爾摩斯和華生坐在成對的扶手椅上,由偵探向醫生指明看見與觀察的差異。華生一頭霧水。然後,突然間,一切又如此清楚明瞭。      「每次聽你解釋原因,」(華生)表示:「總覺得事實過於簡單到應該連我也能自行解出謎底,不過下一次你再說出答案時,我又會一頭霧水,直到你解釋推理的過程。但我相信我的視力跟你一樣好。」      「就是啦,」(福爾摩斯)點了菸,撲通坐上扶手椅。「你看見了,卻沒觀察。這差異可大了。比方說好了,你經常看見從玄關通到這間房的階梯。」      「是很常。」      「多常?」      「有個幾百次吧。」      「那總共有幾階?」      「幾階?我不知道。」      「就是啦!你沒有仔細觀察,但你確實看見了。我就是這個意思。像我就知道一共有十七階,因為我不只看見,還仔細觀察過。」      在那個佐著壁爐爐火的夜晚,煙斗噴出煙霧盤繞滿室,初次聽到這段對話的我無比震驚。試著回想我們家裡階梯幾階(我毫無概念),走到大門口要幾階(我的腦海一片空白),通往地下室又是幾階(十階?二十階?我連大概數字都說不出來)。此後,有好長一段時間,我隨時都會計算階梯與步伐的數量,牢記正確數字以備不時之需。我想讓福爾摩斯以我為榮。      當然啦,我總隨後便忘記如此努力記住的數字,而且直到後來我才發現,著重於記住的我完全搞錯重點了。我的努力從一開始便是徒勞無功。      那時我不懂,福爾摩斯可是占盡優勢。他花了大半輩子反覆練習全神貫注與世界互動。貝克街的階梯數?那只是為了炫耀對他來說已易如反掌毋須思考的技能。不過是順道展現在他隨時活躍的心智裡,習慣成自然,幾乎是下意識展開的思考流程。貌似無關緊要的小把戲,仔細思考背後成因卻有著無限含意;讓我為此提筆寫一整本書。      全神貫注本身不是什麼新概念。早在十九世紀末期,現代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便寫道:「能夠反覆積極召回散漫注意力的心智機能,便是判斷力、人格與意志的根基……有助於增進該心智機能的教育才是卓越教育。」該心智機能的核心要素,便是全神貫注的精髓。詹姆斯提倡的教育,則是對生命與思維全神貫注的教育。      一九七○年代,艾倫.蘭格(Ellen Langer)證明了全神貫注的效用遠大於增進「判斷力、人格與意志」。全神貫注的手法還可讓老年人的心態及行為都更年輕,甚至改善血壓及認知功能等生命徵象。近年來,研究指出每天只要至少十五分鐘的類冥想思考(練習高度專注的控制力,也就是全神貫注的核心意義),便能將前腦活動轉入更為正向與行為導向的情緒狀態,即便僅是短時間觀賞自然景色,也有助於讓我們變得更有見解、更具創意,產能更加提高。我們同時也比過去還要確定:大腦並非生來便能一心多用——一心多用本身妨礙全神貫注。不得不同時多工的情況下,不僅什麼都做不好,記憶力會下降,整體福祉也會明顯受損。      但對福爾摩斯而言,全神貫注存在只是第一步,要藉以達成更遠大、也實際讓人更快樂的目標。福爾摩斯的技能正是詹姆斯所指定的:增進全神貫注思考機能的教育,並用以達成更多目標,思考更流暢,做出更為理想的決定。廣泛應用時,可從心智最為基礎的積木開始,成為增進整體決定與判斷力的方式。      福爾摩斯真正想對華生說的是,看見與觀察的反差正如同粗心大意與全神貫注,不可混淆,前者是消極行為,後者是積極參與。我們自動會看見:只消張開眼睛便有一連串毋須費力便可接收的感官刺激。我們未經思索地看見、吸收了周遭無數要素,卻不曾真正思考那些是什麼;我們可能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看見了眼前的東西。但觀察的時候便非得注意。我們必須從消極吸收轉為積極察覺,必須融入。這個道理適用一切,不僅視覺,所有感官、刺激、思維皆同。      我們對於自身心智往往太過粗心大意。就這麼漫不經心地生活,完全沒察覺自己忽略了多少,對自身思考歷程理解如何不足,若花時間瞭解與反省會有多大改進。我們就跟華生一樣,沿著相同的階梯,每天來回走了數千數百次,卻想不起其中最基本的細節(就算當時福爾摩斯問的是階梯顏色,而不是數量,華生照樣答不出來,我也不會訝異)。      但那不是因為我們做不到,而是沒有選擇這麼做。回想童年,若我現在請你描述從小長大的那條街,你搞不好能想起許多細節:街屋的顏色、鄰居的怪癖、季節的氣味、街道在不同時間的不同樣貌,你玩耍的地方、走路的地方、害怕經過的地方。我敢打賭,你能洋洋灑灑列舉。      幼時我們有著驚人的察覺力,吸收與思考資訊的速度都令後來的自己望塵莫及。新的景象、新的聲音、新的氣味、新的人群、新的情緒、新的體驗等,我們學習認識這個世界及其可能性,樣樣新奇有趣,再再激發我們的好奇心。因為周遭環境固有的新意,我們無比警覺,飽受吸引,照單全收。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會記得:因為我們擁有動機且融入(兩項後續會反覆提及的特質),不僅以後來未能再及的方式充分吸收這一切,還儲存以供未來使用。誰知道何時會派上用場?      但隨著年紀增長,無趣指數大幅增長。去過了,做過了,這個不用留意,我這輩子哪裡會需要知道或用到那個啊?無意間,我們就這麼褪去了內在的專注、融入與好奇,改由消極與粗心大意的習慣進駐。就算想融入,也不再有兒時的餘裕。過去那主要任務是學習、吸收與互動的日子不再,現在我們有(又或該說自以為有)更重要的責任得應付、更緊迫的需求盤據心智。多工需求的壓力,在這日益全天候不打烊的數位時代裡逐漸擴大為實際擔憂,因此注意力的需求愈增,實際的注意力便隨之下降。緊接而來的,是越來越無法知道或留意自己的思考習慣,並愈加允許由心智支配判斷力與決定,而非反過來。雖然這樣不算不好,後續甚至會反覆提及要將起初相當困難而認知成本又高的特定歷程自動化,這麼做卻會與粗心大意的距離近得危險。效率與不假思索僅一線之隔,要小心不可跨越。      你很可能有過這種經驗:想要偏離既定慣例,卻發現已經忘了該怎麼做。假設回家途中需要經過藥局,整天下來都記得這個差事,預先在腦海演練,甚至想好到藥局要多拐什麼彎,就只是比平常回家路線多繞一下而已。然而,最後卻發現自己就這麼回到家,路上根本沒停過。忘了要拐那個彎,甚至根本不記得自己經過了該轉彎的地方。粗心大意的習慣主導了心智,慣例堅持不讓心智從事自己知道應該做的另一件事。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已經習慣成自然的你整天都處於粗心大意的昏沉狀態(要是另外還想著工作的事,煩惱某封信,預先規劃晚餐菜色,那更別想跳脫了)。像這樣自動化的健忘、由慣例占盡一切優勢、思緒容易分心等,都只是廣大現象中最小的環節(最小,卻因為仍有餘裕發現自己忘了,而成為最顯著的一環),發生頻率比我們所想的還高,但多數時候我們甚至不會察覺自己有多麼粗心大意。      你的腦海裡有多少未經辨別便浮起又淡去的想法?你有多少因為忘了要注意而不見蹤影的念頭與見解?你曾做出多少完全沒意識到過程或原因,只因為某種或許毫未察覺的內在預設機轉促使的決定與判斷?你過了多少突然間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或為何來到今天這個地步的日子?      這本書就是要來幫助你。書中引用福爾摩斯探討與解釋階梯概念的方法,協助你建立最終能全神貫注融入自身與世界的思考習慣。如此一來,你也能隨口說出階梯的數量,讓毫無頭緒的朋友大吃一驚。      點燃壁爐的火,舒舒服服窩在沙發上,準備好再次隨同福爾摩斯與華生醫生踏上犯罪頻傳的倫敦街道歷險,並進入人類心智縫隙的最深處。

延伸內容

【專文推薦】讓福爾摩斯教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文/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我記得小時候每次月考完,我和弟弟都很期待去重慶南路上的東方書局買書,當時我最愛的書籍就是亞森羅蘋的偵探小說,很喜歡偵探小說扣人心弦的劇情發展,雖不能說廢寢忘食,但總是巴不得快點把書看完知道結果。      我從來沒有認真地想過,從一位私家偵探身上能夠學到什麼,在得知有一本書教大家如何像福爾摩斯思考時(而是還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第一個反應是:太奇妙了!市面上有很多教人如何思考的書,有些是專家學者彙整自身及他人經驗的分享,有些則是將研究結果科普化,但要透過一位虛擬角色來教大家如何思考,確實不容易。      作者瑪莉亞.柯妮可娃有心理學及創意寫作的背景,讓這本書的調性和其他的「思考」叢書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作者在書中引用了非常多知名人士的言論,雖然這些名言不比引用研究結果來得有真確性,但我認為名人語錄其實更有影響力。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雅各.雷比諾(Jacob Rainbow)說:「每當發現任務很困難、耗時或沒有明顯答案,我會假裝自己在坐牢。若我在牢裡,時間就不重要。」換句話說,當我們在時間壓力下,或許不一定會有好的解決方法,此時反而應該忘掉時間,忘掉既有的羈絆,反而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再者,因為這本書是要教大家如何向福爾摩斯學習,所以書中穿插了很多福爾摩斯的片段,都能夠緊密地和作者想要傳達的訊息巧妙吻合。若非一位非常熟讀福爾摩斯小說的人,是沒有辦法這麼傳神地引用其中內容。作者也很貼心地在每個章節最後提醒大家,書中提及的福爾摩斯情節出現在哪些小說故事中。      然而,讓這本書突出的原因是,它是一本有「人味」的書,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分享了我們身為人的限制,例如在提到創意力的章節,她說我們表面上很看重創造力,但實際上我們怕得要死,很少有人會這麼露骨地去揭穿這些社會中認可的謊言。      但也因為作者特殊的背景,這本書的定位並不是教你一百個福爾摩斯思考的祕訣,讀者不會拿到輕易掌握福爾摩斯思考方法的清單,有時候甚至會有一點迷惘。我給大家的建議是掌握每一個章節的主題,先像讀小說一樣沉浸在作者營造的國度;再次閱讀時,自行建立那一百個福爾摩斯思考的祕訣清單,相信會更有幫助。      那麼福爾摩斯究竟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說穿了其實就是兩個M(mindfulness和motivation),其中mindfulness更是貫穿整本書的核心價值。Mindfulness是一個不容易翻譯的詞彙,單純就字面上來解讀mind是心智,mindfulness可以翻譯為充滿心智的(事實上沒有人這樣翻譯這個詞彙)。但「充滿心智的」指的究竟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活在當下——持續感受到自己的心智狀態。這看似平常、簡單,而且我們會誤以為這是自己習以為常的習慣,事實上我們大多數時候並沒有這麼做:我們往往被眼前的目標所遮蔽,只是盲目地朝目標前進,或是逃離目標。活在當下看似是個不科學的說法,然而已經有很多的科學證據顯示活在當下是有好處的,國內外也有很多的單位在推廣這樣的想法,例如韓氏基金會(Hawn Foundation)就將這樣的訓練和孩童教育做了很好的結合。      動機就相對地容易理解,但同樣是知易行難的一個心理概念,尤其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們很多時候沒有機會去探索自己喜歡什麼,只是不斷地去追逐、去模仿所謂成功者的樣貌,這點是非常恐怖的。作者在書中給大家的建議就是不要因為短暫的獎賞而感到雀躍,我們應該要思考長遠的獎賞,為得到這個獎賞而持續地學習、精進自己的能力。一旦有了動機,我們不僅有方向,而且會更快速到達終點。      作者在書的最後提到,若讀者只從這本書獲得一項啟發,應該牢記:「安靜的心智是最為強大的心智,是存在當下、反思、全神貫注於其思緒與狀態的心智。不常一心多用,若一心多用都有其目的。」我也以這段話與各位共勉:在追逐魚與熊掌的同時,其實應該先放慢腳步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專注的朝那個方向大步邁進,讓福爾摩斯教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專文推薦】你不笨,華生,你只是不用腦
◎文/呂仁(福爾摩斯迷,推理小說作家)      推理小說史上最知名的搭檔,大概就屬「福爾摩斯+華生」的組合了,這種「神探+助手」的設定雖然是推理小說之父、美國鬼才詩人愛倫.坡首創,但到了柯南.道爾筆下才真正發揚光大,後世的推理作家們也多半依循著這種偵探組合的寫法,古今皆然,東西亦同。      這種偵探搭檔究竟要如何組合才會吸引讀者?是走傳統路線一智一愚、一主一僕,是羅曼史風的愛人搭檔,還是BL風格的美型雙角,抑或是弱偵探加強助手的配對,乃至於上述種種類型的混搭,在一百七十年的推理長河之中都出現過,各類型都有讀者偏愛,而細究之下,可以發現還是傳統組合獲得最多作家的青睞。      然而同為維多利亞時代的紳士,福爾摩斯只是位自稱諮詢偵探的人士,華生卻是備受尊敬的倫敦大學醫學博士、退役軍醫、執業醫師,英勇、博學應不在話下。然而他們在故事中的表現卻天差地遠,說這對搭檔是「一智一愚」也太小看這位醫師了。試想,福爾摩斯需要的是忠實可靠的醫師摯友,還是老是在旁瞠目結舌讚嘆神妙推理的逢迎之徒呢?      究竟是什麼因素,讓這兩位角色在故事中表現出重大的差異?以下不妨比一比:      偵探與助手大PK      福爾摩斯有比較帥嗎?沒有。儘管早期的影視改編之中常常把華生演成笨拙矮胖的老好人,但細究原典可不是這麼回事。根據《血字的研究》中華生的說法,福爾摩斯「高有六尺多,……細長的鷹勾鼻使他的相貌顯得格外地機警、果斷;下顎方正而突出」;在《空屋》中說他有張「鷹似的臉」。華生不只一次說福爾摩斯很瘦很高,在《波西米亞的醜聞》中說福爾摩斯的側影「瘦削高挑」、在《勃斯克姆溪谷之謎》中說「枯瘦細長的身軀」;在《金邊夾鼻眼鏡》中,福爾摩斯自述「我的臉型是狹長的」。      相較之下,關於華生的外型描述就少得多了,畢竟華生是記述者,他把功夫都花在描寫福爾摩斯而非自己,所幸有兩個線索可以想像一下,一是福爾摩斯首度推理出華生是從阿富汗返國的軍醫這件事上,他描述華生「具有醫務工作者的風度,但卻是一副軍人氣概」;二是在《米爾巴頓》中,雷斯垂德巡官描述差一點抓到的嫌犯「中等身材、身體強壯、下顎是方的,脖子較粗,有連鬢鬍」,這人其實就是華生。福爾摩斯對於女性不感興趣,畢竟「愛情是一種情感的事情,和我認為最重要的冷靜思考是相互矛盾的。我永遠不會結婚,以免影響我的判斷力」。他卻在一位美麗的女性訪客離開之後說:「華生,女性屬於你的研究範圍。」(語出《第二塊血跡》)還說:「華生,憑著你天生的便利條件,所有的女人都會成為你的幫手和同謀。」(語出《退休的顏料商》)這是為什麼呢?比起有著狹長鷹臉鷹鼻的瘦高福爾摩斯,華生顯然是帥多了。因此,二○○九年電影版《福爾摩斯》中,飾演華生的裘德洛比扮福爾摩斯的小勞伯道尼帥,這應該是較符合原著的設定。      福爾摩斯體能有比較好嗎?看不出來。據華生所言,福爾摩斯對倫敦各個地方都非常瞭解,搭馬車穿行在霧氣中仍能辨別所在區域(《四簽名》),也因為這種在地的熟悉,當福爾摩斯東奔西跑穿梭於倫敦大街小巷之際,華生一樣長相左右,也沒見他因戰爭舊傷而懶得出勤,甚至在《米爾巴頓》中,他們倆一起跑給警察追,直到「跑了兩英里才停下來」。更何況華生以前參加過業餘橄欖球隊(《吸血鬼》),他還自誇人稱其為「飛毛腿」,只是不巧在《巴斯克維爾的獵犬》與《孤身騎車人》裡跑輸福爾摩斯。(「我從沒見過誰能像福爾摩斯在那天夜裡跑得那樣快。我一向被人稱作飛毛腿,可是他竟像我趕過那矮個的公家偵探一樣地把我給落在後面了。」「我們加速向前趕路,速度之快,使我開始露出平日安坐為生的壞處,因而不得不落到後面。」)      持平而論,福爾摩斯應該比較會格鬥而已,他在《最後一案》中使用了巴頓術(柔術的一種),在《顯貴的主顧》中使用棍棒,在《孤身騎車人》使用拳擊,華生還評價他精於劍術。他自己老實說:「除了擊劍和拳術以外,我並不很愛好體育。」(語出《三桅船葛羅理亞.史克特號》),而且「我在積極的鍛鍊上還做得不夠多」(語出《孤身騎車人》),偶爾早起去肉販那裡進行短矛刺死豬的實驗,甚為費力,回到貝克街肚子餓了,還一副先知模樣說:「親愛的華生,早餐前鍛鍊身體的價值是不容置疑的。」(語出《黑彼得》)。      福爾摩斯有比較健康嗎?一定沒有。儘管福爾摩斯的彎柄煙斗造型聞名於世,但這是始於舞台劇演員威廉.吉列,原著並未指明煙斗款式,但他不僅抽菸、吸煙斗、抽雪茄,還會注射毒品,嚴重時甚至「好幾個月來他每天給自己注射三次」,有時是嗎啡,通常是百分之七的古柯鹼溶液(《四簽名》)。除了菸與毒的惡習之外,福爾摩斯忙於案件時很少吃飯,他不僅認為「飢餓可以改善人體的機能」,或者就是以菸代餐,他告訴華生「請不要討厭我的煙斗和我糟糕的煙草,最近它們代替了我的三餐」(語出《王冠寶石案》)。      相較於職業是醫生的華生,福爾摩斯的生活習慣真是糟透了。儘管福爾摩斯也責備過華生,「華生,你總是不停地抽菸,還不按時吃飯。」(語出《三個大學生》),但依我看,華生會不按時吃飯多半也是拜福爾摩斯四處查案所賜。華生大概確實比福爾摩斯長壽,一來是因為傳記作者哪能比傳記人物早死,二來有太多仿作是由垂垂老矣的華生口述做為開場,這樣華生確實比福爾摩斯健康長壽無誤。      綜上所述,福爾摩斯實在是沒有高出華生多少,甚至在溫和、敦厚、忠實這些人格特質上遠遜於華生,但為何福爾摩斯老是把持著「神探」角色,華生總是屈居二線,扮演萬年助手,陪著讀者在案件迷霧中打轉呢?      心理學家福爾摩斯      有人說,福爾摩斯就是聰明,他有超乎常人的智能;華生很笨,甚至比讀者還笨,讓讀者產生「雖然我不及福爾摩斯,但至少華生想得到的,我也想得到」這種優越感。但福爾摩斯的智能究竟如何使他在推理探案上無往不利?他的智慧甚至高到讓華生相形見絀,究竟是什麼樣的差異?這個答案可以從瑪莉亞.柯妮可娃這部福爾摩斯研究作品《福爾摩斯思考術—讓思考更清晰、見解更深入的心智策略》看出端倪,或可為福爾摩斯與華生間的差異做出重要的判斷標準。      那就是因為福爾摩斯「會用腦」。      「用腦」一詞看似簡單得可笑,讀書要用腦,考試要用腦,當偵探固然要用腦,但華生哪裡不用腦了?人家可是堂堂倫敦大學醫學博士呢!當然柯妮可娃在本書中給了仔細的交代。現今多數心理學家都同意大腦採雙系統運作,一個是快速、直覺的系統;一個是緩慢、深思熟慮、更仔細、更有邏輯的系統。作者將前者暱稱為「華生系統」,後者為「福爾摩斯系統」,華生系統是天真的自我,福爾摩斯系統則是渴望成為的自我。透過全神貫注、動機、不斷練習,管理我們大腦思考模式的系統可以由華生系統逐漸轉變為福爾摩斯系統。      透過書中對人類心智運作方式的闡述,可以發現華生的思考與我們一般人無異,讓毫無方法的觀察與慣性的行為養成了懶惰的大腦,而作者藉由福爾摩斯探案文本一一佐證,在面對問題、遇見狀況時,福爾摩斯與華生在腦袋運作上的差異之處,福爾摩斯親身示範如何使用科學的思考方法,進而達成訓練自我心智的效果。      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探案風靡全球,除原著的六十個正典故事暢銷之外,仿作、戲作、影視改編也是非常多樣,就連福爾摩斯研究都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後世的福學研究者從各種角度研究福爾摩斯,用心之深,用力之廣,恐怕不下於當年原作者為福爾摩斯探案所投注的心力。本書《福爾摩斯思考術》正是福學研究書籍中的拔尖之作,在行文間將福爾摩斯正典如數家珍,旁徵博引,作者若非狂熱福爾摩斯迷,絕難做到。      對推理小說讀者而言,這是一部精闢的福爾摩斯研究科普書籍,除了讓我們瞭解到福爾摩斯與華生的決定性差異之外,更好的消息是,只要我們多加鍛鍊,就能更接近神探一些,最終擁有福爾摩斯式的心智運作,將不是夢。

作者資料

瑪莉亞.柯妮可娃(Maria Konnikova)

《科學人》雜誌「Literally Psyched」專欄作家,也曾為Big Think熱門心理學部落格Artful Choice執筆。作品遍布《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大西洋月刊》、《Slate》雜誌、《巴黎評論》、《觀察家報》、《科學人心智》季刊、《科學人》雜誌、《連線》雜誌等諸多刊物。畢業於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現居紐約,目前正在完成她的第一部小說。 阿嘉莎獎與安東尼獎非文學類作品提名人(兩者皆為頒發給優秀推理小說及作者的獎項),並曾入圍2013年Goodreads讀者最愛作品(People’s Choice)決選。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福爾摩斯思考術》(商周出版)。 相關著作:《福爾摩斯思考術(改版):讓思考更清晰、見解更深入的心智策略》《福爾摩斯思考術——讓思考更清晰、見解更深入的心智策略》

基本資料

作者:瑪莉亞.柯妮可娃(Maria Konnikova) 譯者:柯乃瑜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全腦學習系列 出版日期:2020-07-07 ISBN:4717702103880 城邦書號:BU1019X 規格:膠裝 / 單色 / 320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