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自我提升
每天活用1小時,加薪升職等著你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哈佛MBA實踐20年的自我訓練大公開 1小時建立你的強大自信 1小時打造你的專長能力 就算不景氣, 只要學會1小時自我訓練技巧 想要轉職升遷都不是問題,馬上成為老闆心中的佼佼者! 「經濟不景氣,被裁員怎麼辦?」 「人工智慧發達,若沒有工作該怎麼辦?」 「目前的工作看來沒有什麼前景,我還有機會轉行嗎」 別擔心,本書正是為了抱持著如此不安的讀者們所寫。 二十年來,哈佛MBA的鳩山玲人依憑持續一天一小時的工作訓練法,不但讓自己從一個業務員晉升管理職,並且得以轉換不同的跨國企業。鳩山玲人將在本書中深入解說如何在每天的忙碌時間中,持續一小時訓練法,以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行銷力、創造力、領導力、數字力、資訊收集力、溝通力等職場缺一不可的能力,讓工作和人際都能夠面面俱到! 【本書特色】 ◎每天只要撥出一小時。 ◎培養能力的同時,也改善了時間管理。 ◎任何人都做得到的46個法則和方法。 ◎不需要額外花費時間和金錢,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即可實踐。 ◎以條列式說明實行的方法和步驟。

目錄

前言 想要告訴你關於一天一小時「工作技能」訓練的成功密碼 ○ 一小時是拿來玩手機,還是訓練「工作技巧」呢? ○ 「一小時」可以建立你未來的自信 第一章 擠出能夠磨練自己的一小時 「工作技巧」訓練01 再忙碌的人也可以騰出「一小時」的方法 「工作技巧」訓練02 計算出自己的一小時成本 「工作技巧」訓練03 用顏色區分日曆,就能夠揪出浪費掉的時間 「工作技巧」訓練04 減少掠奪時間的「例行公事」 「工作技巧」訓練05 學習能夠創造未來時間的「捨棄」技術 「工作技巧」訓練06 盤點你的「工作能力」值 一分鐘概要~第一章的檢查清單~ 第二章 學習「到哪裡都能通用的思考方式」 「工作技巧」訓練07 比起「正義的夥伴」,要先以「邪惡的組織」為目標? 「工作技巧」訓練08 發想新企劃、新商機 「工作技巧」訓練09 找出新商機的「兩種思考模式」 「工作技巧」訓練 10能夠想出大量創新提案者的「思考模式」 「工作技巧」訓練11 提出意見的具體三步驟 「工作技巧」訓練12 藉由組合和因數分解來提高構想品質 「工作技巧」訓練13 讓你無時無刻都能下達正確決策的「因數分解」法 「工作技巧」訓練14善用知識時也不可或缺「想像力」 「工作技巧」訓練15 如果凱蒂貓變成「方形的」會怎樣? 「工作技巧」訓練16減少工作失誤的「過程診斷」 「工作技巧」訓練17 製作「關係圖」可以讓人際關係更順利 「工作技巧」訓練18 有能力的領導者要從哪一點評斷下屬? 「工作技巧」訓練19 能夠動搖人心的決定性發言 一分鐘概要~第二章的檢查清單~ 第三章 養成在各個職位上都能夠發揮作用的「市場洞察力」 「工作技巧」訓練20 不要憑「感覺」,養成用「數字」思考的習慣 「工作技巧」訓練21 學習能夠用數字思考的「手算訓練」 「工作技巧」訓練22 藉由便利商店陳列來進行的行銷訓練 「工作技巧」訓練23 鍛鍊可以洞察全世界的「行銷散步」 「工作技巧」訓練24 策略性的情報能力① 建立基本知識 「工作技巧」訓練25策略性的情報能力② 編輯「可以使用的數據」 132 一分鐘概要~第三章的檢查清單~ 第四章 學習隨時都能夠轉職的能力 「工作技巧」訓練26 試著為轉職進行一小時的準備 「工作技巧」訓練27 將自己「推銷出去」的履歷寫法 「工作技巧」訓練28自己「真正的價值」有多少? 「工作技巧」訓練29 透過公司內部的轉職,創造改變契機 「工作技巧」訓練30 對於轉職的邀約請「立即回答」 一分鐘概要~第四章的檢查清單~ 第五章 以「人」為中心來發展可能性吧 「工作技巧」訓練31 每兩週製作一次「會面清單」 「工作技巧」訓練32 從關係遙遠的人開始加入「會面清單」 「工作技巧」訓練33 不能忽略付諸行動去與人會面的重要性 「工作技巧」訓練34 與人會面之前應該做的「三個準備」 「工作技巧」訓練35 與關鍵人物會面之前應該確認的「五種攻略法」 「工作技巧」訓練36 試著和朋友進行「生涯檢討」吧 「工作技巧」訓練37 和公司內部人員交流,也能成為「工作技巧」的訓練 「工作技巧」訓練38 領導能力是透過擔任某項計畫「負責人」訓練而來 一分鐘概要~第五章的檢查清單~ 第六章 為了開拓未來而進行的「學習」 「工作技巧」訓練39 空出學習時間的三種模式 「工作技巧」訓練40詢問「對相關經驗最為熟悉的人」 「工作技巧」訓練41 比語言學習更重要的是「背景概念」 「工作技巧」訓練42 在研討會之前要進行「發問預習」 「工作技巧」訓練43 在研討會之後要進行「書寫複習」 一分鐘概要~第六章的檢查清單~ 第七章 充實自己的教育訓練 「工作技巧」訓練44 面對問題時讓自己冷靜的方法 「工作技巧」訓練45 抑制怒氣的三個步驟 「工作技巧」訓練46 了解「真正的自己」,改善工作品質 一分鐘概要~第七章的檢查清單~ 後記 與重要人物的「1對1時間」

內文試閱

用顏色區分日曆,就能夠揪出浪費掉的時間
     你的時間就是你的資源。這和石油相同,可以說是有限的寶貴資源。舉例來說,上個月的一號你出外勤,就標註粉紅色,若是整理文件,就塗上綠色。至於「這天中午雖然我只整理了文件,但晚上有和別人一起吃飯」的情況,就標註綠色和藍色。若「這天在出外勤之後,回家之前還去咖啡廳稍微看了一下書」的話,就畫上粉紅色和黃色。總之,要盡可能用簡單的方式註記。這裡我舉了「外勤」和「整理文件」這類單純的案例,不過區分顏色方式還是可以因人而異。      舉例來說,有人也許會用「撰寫企劃書等進行一項新專案工作」和「製作數據等分析過去的工作」來區分顏色。另外,以「只是打電話的工作」、「輸入文件的工作」、「與人會面的工作」來畫分,或者以「使用英語的工作」、「使用日語的工作」來畫分也沒什麼問題。      關於休假日,則不要塗顏色,試著更具體地用鉛筆寫下當天的行動,無論是和家人在一起度過、參加活動之類的戶外活動,或者整天一個人在家打遊戲等室內活動,試著照自己所做的寫出來。至於那些「奇怪,我到底做了什麼?是不是在睡覺啊」這樣的日子,就先空下來。      進行到這兒覺得如何呢?先瀏覽一下,在行程表中,最多的顏色是哪一個?這就是你的行為模式,換句話說,這是確認你如何使用時間資源的一個表格。如果幾乎都是綠色,代表你一直在做事務性的工作,若不太出現藍色,就表示你幾乎沒有和別人見面。現在就拿筆寫出上個月的日期,試著用不同顏色標註你的資源分配吧!      不只是上個月,若你也能用「三個月」,或者自認為「極為忙碌而沒有辦法閒下來的時期」等超過一個月的型態來標註顏色,就可以更清楚知道自己的行為模式了。      無論哪種職業,應該花費在工作上的時間都有多少之分。或許到目前為止已經花了很多時間,但接下來我們必須要盡可能縮短工時。再者,或許我們也會注意到應該投注更多時間的事情,例如明明想要更努力分析數據以增進工作效能,但實在是沒時間。      在現階段,我想很少人能夠完美地分配工作的時間資源。那麼,我們就在用顏色區分時間資源的分配中,選擇「想要做但現在卻做不到的事情」,並進行強化訓練吧。    學習能夠創造未來時間的捨棄技術      若你能夠減少例行公事並騰出時間,你甚至可以再多花一個小時捨棄例行公事以外的事物,增加自己的空間。      我的電腦桌面上,沒有任何資料夾。有的話,只有最近這一個星期內使用過的幾個檔案,過去的數據我全部丟掉了。我想我恐怕是一個很不擅長整理的人,所以在「捨棄」這件事情上,我就會有點極端,能夠下定決心;這對於一小時訓練會有很大的幫助。        舉例來說,從學生時代開始,我就非常喜歡把數據全部收集起來,做成大量的紙本資料,不過我會定期一口氣把東西丟掉。若是積了太多紙本文件,心裡會感到很壓迫,這時我就會把不必要的東西刪除。雖然事後可能會因為「沒辦法聯繫到某個人」、「啊!他教過我的那件事情的文件不知道丟哪去了」,而好幾次抱頭苦惱,不過把一些多餘的東西丟掉,果然還是覺得很清爽。      當你無路可走時、無論如何都沒辦法順利進行時、想要進行一項新事務時,你要抓住「捨棄」的時間點,並集中精神把這些東西丟掉,將會對你有所幫助。特別是當你想要進行某項新計畫時,一定要把過去的東西捨棄才行。無論是工作也好、興趣也好,若你選擇了「要做這件事情」,就必須要丟棄某些東西。人類的能力有限,你必須學會如何權衡。      捨棄的秘訣總共有兩個:      ◎捨棄不需要的東西      和面對例行公事時相同,當你重新審視優先順序時,就可以把不需要的東西捨棄掉。      ◎重要的東西更要捨棄      不必說,第二點對大家來講一定比較困難,不過「捨棄後」的效果會與難易度成比例。      自己所熟悉的做法、習慣、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處理好的工作都很重要,你也極為重視這些。正因為投注了時間和熱情,只要你回頭去看資料的第一頁,就會回想起「啊,我真的是拚了命把這個東西完成了」、「那時候的辛苦很有價值,這項企劃大成功!」之類的事情,並感到念念不忘。然而這些除了是你的財產以外,同時也是你的負荷與障礙。      請花一小時檢查一下裝有重要文件的講義夾、資料夾、信件,下定決心把對現在的你而言,仍然非常重要的東西丟掉一個吧!      從物理層面丟掉的東西,也有可能導致你捨棄相關的工作。舉例來說,你也許會做出「跑了好多地方才好不容易開拓的重要新客戶,就把它讓給後輩吧」、「把長年負責的企劃交給別人吧」之類的決定,甚至會「辭職轉到別的公司」。雖然會依依不捨,委託給別人時也會產生不安,但只要懷抱著感謝跟這些事物道別,你就會感到很輕鬆。      如果只是會後悔的程度,就下定決心捨棄吧。這麼一來,你的空間會增加,新的事物也會慢慢產生舉例來說,我從二○○八年進入三麗鷗公司以後,就一直負責處理海外業務,然而到了二○一四年之後就幾乎沒有再接觸過,因為我把自己戀戀不捨的工作放掉了。      其實這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後來我把捨棄之後所得到的時間,全部用來埋首於新接觸的電影事業,因此得到了不少新的經驗。如果我還死守著海外事業部的工作而兩邊都想兼顧,就會一直搖擺不定,最後就沒辦法完成新的工作。      只要一次把所有東西都捨棄,變回一張白紙,就可以從零開始思考;就算還在同一間公司,你也能夠得到一個嶄新的開始。    發想新企劃與新商機的養成訓練      我想大家應該都有工作較早結束或會面時間延期,導致突然空出一小時左右時間的經驗。這種時候,我就會進行工作技巧的養成訓練。在忽然空出來的一小時中,就用來制定策略吧!      舉例來講,你可以思考新開拓事業的營運企劃、進行新工作的準備等。雖然一半原因是因為我負責公司經營相關的業務,但未必只有這個理由。無論是否有被人委託,制定新的營運企劃已經是我長年來的習慣。      就算沒有任何人委託,你也可以思考「如果被調到某部門,我想試試看做這個」,或是制定像「如果公司要開拓新業務,可以做這個」這樣的企劃,甚至完全沒有關係的其他公司,你也能夠想想「假設我是社長,我會如何拓展」等,這些反反覆覆的思考,造就了我現在的生涯。      這是因為如果你在被委託新工作之後,才開始調查數據並思考,那些被委託前就已經設想周到的人,再怎麼樣都會比你強,這個道理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除此之外,思考營運策略更是一項確確實實的訓練。無論何時何地都在思考並想出許多企劃,會讓你更容易提出新的點子。因此,即使沒有人拜託也要進行思考,就是為了在真正需要策略時能派上用場。      既然你可以在一小時內一個人提出策略,把這個想法告訴朋友也無妨。像我,就有能夠在我說出「要是這麼做一定會超好玩」、「這麼做應該會更好」這些提議之後,把提議的內容具體呈現出來並真的運用到事業上的朋友。      事實上,在我寫著這份原稿的當天,早報上就出現了關於某營運企劃接受了「Y Combinator LLC公司資助」的相關新聞,而那個企劃正是以前一名位於矽谷的朋友告訴我的。    從關係遙遠的人開始加入會面清單      在「與人會面的清單」中,我會把那時候突然想到「話說回來,還有這個人」的名字放進去。然而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想到的人全部都見過一遍,這時候到底要見誰好呢?      「並不是有什麼目的才要見面,見面本身就是目的。」只要有這樣的觀念,不要抱有一些先入為主或偏見和別人見面的話,就結果上來說,你會學到很多東西你的人際關係也不會變得太過狹隘。      反過來說,在決定「要從某人那裡得到○○」後,才與其見面的做法,我並不是很喜歡。況且,如果你抱著「若和這個人有聯繫,就能獲得一些工作上的好處」這種心態來和人見面,可能立刻就會被別人疏遠了。雖然這是我個人的想法,但不要有差別待遇去和每個人相處,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思考模式。      不過,儘管和誰見面都會得到同等價值,有時未必不會出現混淆的狀況。由於你把很多想要見面的人都做成了清單,必須要做一些選擇。關於我決定要見誰的標準,是「從關係較遠的人開始安排見面」。      舉例來說,你可以從清單中了解到「這個月和客戶之間的貿易已經進行到最後階段,差不多要一起吃頓飯、好好聊一下」這件事情。同時,你也會注意到「上個月在研討會上認識了一個和我沒什麼關聯的業界人士,非常聊得來,也說了『哪天想要一起吃飯』的約定」,這時我會把在研討會上偶然認識的人加到清單裡面。      這是因為就關係來說,在商業上有往來的客戶已經非常親近了。就算沒有硬把一場飯局加在行程裡面,也自然有別的機會見面,就算沒有,還是有非常多情況能夠聊天。而這種僅僅在研討會上認識並交換名片的人,就算說了「哪天再見」,一生也有可能再也見不到了。像這樣偶然的相遇,很有可能牽起一個極為重要的緣分。      和某個人認識以後,說了「哪天再見面吧」,結果就這樣一直下去,真的很可惜。我會建議你在隔天送禮致謝的時候,也順便寄一封信詢問「那麼我們哪天要見面」會比較好。      反之,如果你被某人邀約,輕鬆回應也是很重要的。只要與不同公司的人、比自己年輕的人、比自己年長的人、同世代卻有著完全不同經歷的人接觸,你就會受到刺激。      如果放任自己的人際關係不管,你的交友數量和領域都會變得越來越窄。見面的人數縮減了,領域也只侷限在同間公司的人、同業界的人,最後你的交友圈只會不斷縮小。      雖然小又窄的世界生活起來很舒服,但從成長的層面來看,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一個與自己意氣相投又很習慣的場合,很容易變成你的居所,然而無論過起來多舒適,也不可能永遠這麼下去。只要有一些小事情就會受到破壞,然後逐漸崩解。      人際關係是很容易崩壞的,這點讓人非常困擾。我曾經從一位按摩師那裡學到,「肩膀硬、腰痛之類的症狀,在剛發生的時候雖然會強烈感受到,然而會慢慢進入習慣的狀態,隨著狀況越來越惡化,本人的自覺會越來越少」的道理,可以運用在所有的事情上面。正因如此,如果你有意要努力擴張自己的交友數量與領域,從關係遙遠的人開始排入見面行程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說起來,我也會製作「好一陣子沒見面的人物清單」,不曉得你是否也有這些明明不得不見,卻已經好一陣子沒有見面的人呢?請把這些人寫在大張便條紙上,貼到筆記本,你就可以為了見面而付出行動。    不要憑感覺,養成用數字思考的習慣      「A果汁和B茶,哪個比較暢銷呢?」前幾天在酒會上,出現了這麼一個話題。有人認為是B茶。「B茶很棒喔!無論在哪個年齡層都賣得很好,每間超商和販賣機也都有進貨,我認為絕對比A果汁還暢銷。」      周圍的人一邊說著:「哦,好像真的是這樣耶!」一邊表示贊同。然而我卻提出「明明就沒有這回事吧」的意見,表態是A果汁。      我們很常會輕鬆地談論「話說○○賣得很好」、「○○現在人氣第一名」之類的話題。然而這些根據大多都只是來自於「因為喜歡」、「廣告很有趣」、「大家不都在買嗎?」這類的感覺。如果能夠再進一步考察,你就會養成商業上的必修科目:市場洞察力。假使你可以從眾多情報中找出事實,並看見事實背後的法則與世界動向,在工作上絕對有很大的幫助。      在本章,我會介紹資訊的處理方法與行銷相關訓練,就讓我們試著以清涼飲料也能做到的行銷為開端。      幾乎大部分的便利商店都有賣A果汁和B茶。也許在賣許多便當的商業街上,我們會看到便利商店中B茶的銷售狀況比較好。但真的是如此嗎?我們來試著看一下流通網絡是怎麼形成的。      說到果汁和茶的販賣途徑,首先我們會想到的是便利商店和自動販賣機,不過絕對不僅如此。超市、藥妝店等便利店以外的店鋪,甚至是速食店和家庭餐廳,也可以看到這些東西。讓我們試著深入去了解到這種很難注意到的隱藏通路。      根據二○一三年的數據,漢堡連鎖店的店鋪數量為五千四百三十四間。而店鋪數第一名的麥當勞為三千一百四十六間,和第二名的摩斯漢堡一千四百一十四間、第三名的樂天利三百九十一間有非常大的差距,幾乎占了六成的比例。      除此之外,說到速食店,可不只有漢堡店。舉例來說,根據二○一五年的數據,Mister Donut 有一千三百一十六間,肯德基有一千一百五十五間。如果像這樣把速食連鎖店的通路全部包含起來觀察,也許只看便利商店的流通量是不正確的。      同樣的道理,我們再來看一下家庭餐廳。二○一五年的數據顯示店鋪數第一名為Gast 有兩千○一十五間,第二名為薩利亞有一千三百八十一間、第三名為COCO'S 有五百六十九間⋯⋯,像這樣,分別把數量都調查出來。當查出流通店鋪的數量以後,你會得出以下資訊:(速食店加上家庭餐廳的比較)      使用A果汁的店七千一百二十九間     使用B茶的店三千七百一十五間      看到這些數字,你覺得如何呢?      當你看到某一間店鋪之中,B茶賣得比較好,可能會認為:「B茶好厲害!真暢銷!」但這只是你把焦點放在一部分的印象上面,如果能夠把數字再看確實一點,就會發現跟實際的市場有非常大的差異。      除此之外,便利商店的架上競爭也非常激烈。舉例來說,當你決定買個飲料時,你可能會無意識把預定要買的項目大致上分成茶、水、碳酸飲料,而你的選擇也會根據這個分類進行。換句話說,當你因為想要買茶而決定好類別時,就會開始思考「我應該要買什麼?」然後選擇牌子。      在清涼飲料之中,茶的類別有好幾十個種類,競爭非常激烈。另一方面,雖然果汁中也有各式各樣的類別,不過和茶比起來就沒有那麼多牌子。這麼想的話,在便利商店上架商品時,果汁似乎會比茶有利。因此,我們可以假設「茶比果汁還要暢銷的說法是不是騙人的?」      此時的重點並不是要仔細調查一番來找出一個正確答案,而是當你在思考這類問題時,必須考慮很多視角,例如「在速食店的話情形如何?」、「在家庭餐廳又是如何?」、「類別的多少又會造成什麼影響?」等。      舉個例子來講,像是若把茶用行銷策略中的「4P」(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進行分解,會怎麼樣?基本上這個角度會是一個很大的切入點。你也應該要有「○○之所以會暢銷,是不是因為對顧客進行什麼宣傳?」這種顧客需求視角,才是思考時最捷徑的做法。有時候你也可以計算一下原價,會因此發現到一些資訊。      若想訓練關於類別的思考,可以從手機電話的履歷、喜歡的偶像等找靈感,無論用什麼都可以,不要用感覺,請養成把眼睛看到的東西轉成數字思考的習慣。藉由這項訓練,你就不會用感覺捕捉事物,而是透過數字。反過來說,若你能夠用數字掌握事情,實際上你的感覺也會更加靈敏。      制定一個結構並進行檢驗是診斷時的基本方法。像個國中生主張「我喜歡○○!」這種天真的討論模式雖然很快樂,但如果有一個結構存在,就算只是和朋友聊天,你也可以做到一小時的行銷技巧訓練。      若你要和生意夥伴去喝一杯,比起在那邊抱怨或口出惡言,像這樣子享受你們之間的對話,能讓你感覺酒變得更好喝,同時也可以磨練商業技巧。相反的,若你和生意夥伴一起喝酒,結果只是在那邊講一些閒話家常,就真的太浪費了。

作者資料

鳩山玲人

一九七四年生,鳩山綜合研究所CEO,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原三麗鷗公司的常務董事。 青山學院大學畢業後進入三菱商事,於二○○八年取得哈佛商業大學MBA,同年進入三麗鷗。 在三麗鷗擴大海外事業,同時做為三麗鷗媒體&影視娛樂公司的CEO,從事電影事業,於二○一六年六月退職。 曾擔任DeNA、LINE、貝親、特思爾商務的外部董事,現為矽谷的SOZO VERTURES投資合夥人及養成YouTuber的UUUM公司顧問。

基本資料

作者:鳩山玲人 譯者:郭子菱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新商周叢書 出版日期:2017-04-13 ISBN:9789864772193 城邦書號:BW0628 規格:平裝 / 單色 / 21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