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活出奇蹟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全球銷售量逾二百萬冊、被譽為「二十一世紀靈修寶典」的《奇蹟課程》(A Course in Miracles) ◆《奇蹟課程》銷售逾二百萬冊,譯成十八種語言,不論海內外都有眾多支持者,本書為《奇蹟課程》入門書。 二十一世紀靈修寶典《奇蹟課程》的最佳精華導讀版! 《奇蹟課程》銷售已逾二百萬冊,譯成十八種語言,不論海內外都有眾多支持者,本書為《奇蹟課程》入門書。 作者為《奇蹟課程》初代三大元老學員之一,專業度足夠。 比《奇蹟課程》好懂易讀。《奇蹟課程》厚達1200頁,內容艱澀玄奧,令許多人望而卻步,本書濃縮了課程精華,並以幽默生動的筆法教導讀者如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實用性高、門檻低。 全球銷售量逾二百萬冊、被譽為「二十一世紀靈修寶典」的《奇蹟課程》(A Course in Miracles),自一九七六年出版以來,已經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它開啟新時代思潮之先聲,激發西方自六○年代以來的通靈熱潮,可說是新時代(New Age)思潮的源頭之作,在新時代的領域中至為重要,與賽斯書、奧修書並列。在歐美,為了《奇蹟課程》而成立的讀書會有數千個,因為此書而出版的周邊書籍,也有近千本。 當時,哥倫比亞大學醫療心理學系教授海倫.舒曼在寫筆記時,突然聽到一個「神秘聲音」告訴她:「這是闡釋奇蹟的課程。」她回應那個聲音說:「想必這是個選修項目。」然而她得到的回答卻是:「不,它絕對是必修的。」因為不論你喜不喜歡,想不想面對,生命就是這樣的必修課程。 於是她將聽到的一切據實寫下來,花費七年時間,才完成了這部以寬恕為要旨的《奇蹟課程》。這本書擷取基督宗教與佛教的思想精華,並結合「深度心理學」,讓我們學習從新的角度思考,打破以小我的眼光看世界的習氣,引導我們停止譴責自己、譴責他人,從評判、憤怒和罪咎中解脫,藉此解開長期鬱積的心結。 然而,要了解這部玄奧難測的靈修鉅著並不容易。本書作者強恩.蒙迪身為《奇蹟課程》目前碩果僅存的三大元老之一,將自己數十年來研習《奇蹟課程》的成果,以及他親身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經驗,寫成本書。他簡單扼要地點出了《課程》中的重要內容,並透過生動活潑的故事,來說明「心靈的運作」「小我的運作模式」、「如何化解罪咎」、「療癒內在的恐怖份子(錯誤)」以及「從自私到自性」等主題。 透過蒙迪的引導,我們將更容易了解這部曠世奇書的重點與奧義。他以本書提供了一條明確、可行的途徑,讓我們得以汲取《奇蹟課程》的智慧,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加以活用,讓我們活出生命的全新境界,真正獲得美好奇蹟。 【名人誠心推薦】 ◎光中心主持人暨創辦人 周介偉 ◎中華新時代協會理事 周玲瑩 ◎身心靈整合醫學專家 崔玖 ◎中華民國生命教練協會理事長 莊凱迪 ◎知名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心理諮商師、身心靈成長導師 賴佩霞 【專業佳評】 ◎「作者用輕鬆幽默的筆法,適時引用聖經故事、古今名人軼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故事,乃至於他自身的學習經歷,使得《奇蹟課程》那部「迴腸九轉,玄奧難測」的奇書一下子變得生動活潑,讓那些原本玄奧的奇蹟理念流入心內,自動化解層層卡住的小我心結。」──周玲瑩,中華新時代協會理事 ◎「深入淺出的介紹,完整呈現《奇蹟課程》的精華要義,實在是入門者最佳的導讀書籍。本書同時也緊扣住人的心理與生活,讓讀者在閱讀時很自然地跟著進行各種訓練,把閱讀與心靈修煉結合為一。如果您也想要踏上奇蹟的道路、回歸原本的面目,本書就是您的最佳伴侶。」 ──莊凱迪,中華民國生命教練協會理事長 ◎「每個人心裡都存有至高的心靈智慧,無時無刻在幫助我們卸除心靈上的負擔。當你覺知到自己的壓力與不幸,《奇蹟課程》即是把你從「非」的狀態,渡往「是」的橋樑。本書作者一字一句再再陳述「活出奇蹟」的叮嚀。」──賴佩霞,心理諮詢師、魅麗雜誌發行人 ◎「感謝本書作者強恩.蒙迪博士,他用簡潔易懂的文字,睿智地為我們導讀了厚逾一千兩百頁的《奇蹟課程》,他化解了我不敢輕易去試讀那本鉅作的畏懼心,在本書中他特別強調了幾點,正回答了我心中的疑問。以最大的誠意推薦這本「善書」給有緣的讀者,相信你會像我一樣受益無窮的。」 ──崔玖,身心靈整合醫學專家 ◎「本書是一本絕佳的導讀指南,它用心性的光明及心中的愛,來指引我們的知與行。」 ──瑪麗安娜.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美國心靈療癒先驅、《發現真愛》、《心靈減重班》作者 ◎「閱讀《奇蹟課程》可以讓人得到啟發,只要在生活中應用它的原則,就能改變生命,而本書則是《課程》最早期的學員所寫出的一部傑出導讀。」 ──詹波斯基(Jerry Jampolsky),精神科醫師、《愛就是拋開恐懼》作者 ◎「蒙迪的文章總是讓人過目難忘。他接觸《奇蹟課程》已有非常長的時間,甚至可以溯及它的源頭,堪稱為元老級的人物。不過蒙迪真正令人讚佩之處,是他博學的智慧、清晰的表達能力,以及同樣讓人讚嘆不已的幽默感。」──伊恩.派翠克(Ian Patrick),英國奇蹟網負責人 【奇蹟學員強力推薦】 ◎「如果你是《奇蹟課程》的學員或老師,或是你要介紹導讀書給一位新讀者,我以自己研習《課程》二十五年的經歷向你推薦,就是這一本!」 ◎「這本書非常棒,特別是針對那些沒有參加讀書會或研習營,以自修方式接觸《奇蹟課程》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我一直將蒙迪視為我的進階導師,這本書沒讓我失望!它以幽默而深刻的方式提醒了我很多《課程》中的教導。」 ◎「這本書很實用,它幫助我釐清了在研讀《奇蹟課程》時一些難以理解的道理。」

目錄

◎第一部 基本詞彙與概念

‧第一章 一定另有出路
     《奇蹟課程》的緣起

‧第二章 你內始終清明
     自我中心、孤獨與神智不清

‧第三章 就是這個!
     《奇蹟課程》介紹

‧第四章 救恩的故事
     主要人物介紹

‧第五章 從失心到覺醒
     《奇蹟課程》談心靈的運作

‧第六章 小我的運作模式
     解開亞當與夏娃的神話

‧第七章 化解罪咎
     解脫恐懼之道

◎第二部 奇蹟形上學

‧第八章 世界大夢
     奇蹟形上學

‧第九章 我不是一具身體
     死亡與小我的身體身分

‧第十章 「永恆」即在當下
     耐心的實踐

◎第三部 活出《奇蹟課程》:實際應用

‧第十一章 內在導師、小我及上主的救贖計劃
      聖靈在《奇蹟課程》中扮演的角色

‧第十二章 我怎會發生這種事?
      考驗、意外、巧合與天命

‧第十三章 自我觀察
      觀照、見證與願心

‧第十四章 人人此刻早有答案
      恢復原有的記憶

‧第十五章 療癒內在的恐怖份子(錯誤)
      論憤怒與責任

‧第十六章 從自私到自性
      我什麼也不是,而你又是誰?

‧第十七章 首要之務
      加強改變的動力

‧第十八章 心靈訓練的課程
      改變心靈,改變生命

‧第十九章 語齋:靈性的齋戒
      觀察與修正思想

‧第二十章 無可寬恕
      執著過去是沒有出路的

‧第二十一章 良善是萬能的鑰匙
       教人之際,才能真正學習

◎跋 活出《奇蹟課程》

內文試閱

第十二章


  某次船難中唯一的生還者,被海水沖到一座小小的無人島。這名生還者拼命地禱告,祈求上帝拯救他。他望著海面好幾天,卻什麼也沒盼著。藉由一片破玻璃及一些乾燥的易燃物,他終於可以升火。後來,他想辦法在島上蓋了一間小屋,讓自己能夠遮風蔽雨,並儲藏一些東西。某天,就在他外出覓食時,小屋因火堆的餘燼而失火,等他趕回來時,已經是烏煙漫天。最慘的事已經發生,一切都付之一炬,化為烏有。他簡直不敢相信,整個人都呆掉了,心裡是又悲痛又憤怒。他高聲吶喊:「老天爺!你怎能這樣對我?」隔天,他聽見船靠岸的聲音,於是醒了過來。「你們怎麼知道我在這裡?」身心俱疲的他問道。「我們看見你燒濃煙的求救信號。」對方回答。

  有時候,對於別人惹來的麻煩,我們會說:「怎麼會這樣?」彷彿天地間有股力量在背後操縱著一切。羅馬皇帝兼哲學家奧理略說過:「一切的發生,都是應當的。」也就是說,事情畢竟就該這樣子發生。所有的一切,甚至包括微不足道的小事、或是當時看起來並不合理的事情,都是有計劃的。劇本已經寫定了。我們會來到這時空並非偶然,而是經過安排的。

  有位年輕人跟我分享他的親身經驗,當時他做的是自己非常討厭的工作。他將小貨車停下來,接著用自己的頭猛撞方向盤,憤憤不平地說道:「這為何發生在我身上?」接著,他竟然聽到了回答:「這是為了你接下來的人生而準備。」另外有一個人告訴我,有一次他搭別人的車子,結果那輛車直接撞上一輛卡車的側身,當時他聽見:「別擔心,這事非發生不可,不過不會有事的。」值得玩味的是這句:「這事非發生不可。」

  事情發生了,但我們卻說:「我絕不希望這種事發生。」相信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一九八九年,我失去一棟鄉間的小旅館,也辭去了循道會牧師的職務;在財務方面,我幾乎是一無所有了,我問道:「為什麼會這樣?」後來,我才了解到,這事非發生不可。我必須經歷這番幻滅、離開循道會的職務,方能看見我未來的前景。經歷這些事是我自己的「選擇」,透過這些必要的淨化,我才能體驗到生命更深的層次。二○○一年,我開始與癌症搏鬥,死亡的威脅反而讓我可以深深地放下。眼前,我只能接受自己必死的事實,這又迫使我不得不專注於當下這一刻;而且很神奇的,活在當下,會讓一切都充滿了生命力。

  雖然每個人天生的稟賦、環境、經濟狀況和信仰都有所不同,但我們每個人都已盡了最大的力量來應付人間的一切,一路走來,上主從未因我們一時的失足犯錯,而將我們定罪。我們不可能有不一樣的過去,接受這一事實,我們就能寬恕自己。過去如何就是如何,我們頂多能做的,就是今後作出修正,而讓過去成為過去。

  人生的道途走得越遠,我們就越能在驀然回首中,發現當時發生的事,其實正完美配合著我們的學習需要。此生,我們父母的存在,或甚至沒有父母,都是為了我們靈性成長的需要而發生的。我生長的地方,本就是我該生長之處;眼前正在經歷的事,也是我該有的人生功課。我現在躺在病床上、面臨破產、妻子離去、罹患癌症……不管發生什麼,如實去愛當下的一切,就具有無比的力量。

  當一切事物開始破滅,就意謂著某種東西即將誕生;對眼前的事情負起責任, 可以讓我更容易處理它。我們並不是受外在那些毫無目的的事件所驅使;生命中發生的一切,都是我們靈性旅程的一部分,畢竟,那是我們正在經歷的。上主創造的宇宙是沒有偶然的,所有的「意外」都是一種功課。法國有一句諺語說,我們往往會在那一條原本想逃避自己命運的道路上,碰到自己的命運。我們會不斷地了解,並隨著歲月的增長而更加明白,生命本身是遠遠超過世俗、身體及日常事物之外的。

  暢銷書《向生命說YES!》的作者,同時也是神經科醫師及猶太大屠殺的生還者,奧地利精神醫學家弗蘭克博士說,經歷奧許維茲集中營創傷而適應最良好的,都是那些明白「即使遭受如此可怕的境遇,其中必也存在著某種目的」的人。他發現,不論是來自什麼樣的社會階層或種族背景,奧殊維茲集中營的人都可分為兩種:「樂於助人、具有愛心」的人,以及「冷漠、充滿恐懼」的人。

  那些全心全力追求自己天命的人,即使他們選擇單身、不求富貴或甚至遭受刑戮,也會是最快樂幸福的人。人生旅途上踏出的每一步,都不是偶然的,而且我們已經上路了,現在問題的關鍵只在於呼求聖靈,請祂幫助我們憶起那我們早已知道的事;因為事實上,我們未曾離開過家(天堂),始終安居在上主的懷裡。人間的故事早已演完,我們也已抵達天國的門口,因為我們原本就是完美而圓滿的,之前不過是作了一個「蠢夢」罷了。天堂不是夢境,它絕非虛言,而是唯一真實的存在,人間大大小小的煩惱、病苦,破產、眾叛親離、甚至死亡都遮蔽不了天堂的祝福。

  每個人,都有一項任務,就是去憶起那我們早已知道的事,也就是憶起我們的本來面目,療癒我們的關係,並與我們的兄弟姐妹攜手跨入真實的世界。那些找到完成天命之道的人不斷告訴我們,他們「早就知道」自己有該做的事。天命「原本就該」去完成,完成它是最棒的事!

第十五章


  有句猶太諺語說,自私的人,就像「帽子裡藏了一個楊朵」。「楊朵」是意第緒語,意思是長舌婦或饒舌的人。另外,在電影音樂劇《屋頂上的提琴手》中,楊朵是個媒婆,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忙著穿線說媒。諺語中的「帽子」指的是我們的頭腦,「楊朵」是指我們那喜歡說三道四的小我。表達類似概念的,還有西藏佛教的「執著」(Shenpa)一詞。「執著」就是我們對某物的「迷戀」;它先是在心中激起小小的激盪,沒多久,我們就無法自拔地不斷想著它,變得難以放下。執著若是得到滋長,就會變得非常強而有力。所謂的執著,就是對某種思考方式(一種表面上似乎是正當合理的投射)上癮。

  心中對自己或他人的怨尤,就是一種「楊朵」或執著;它不斷在心中激起小小的激盪,要我們相信「我對他錯」,相信自己受到他人的傷害。某個星期天,我在紐約一家咖啡廳準備當天做禮拜用的講詞時,發現對面坐著一個流浪漢,他前面擺著一杯咖啡,對自己喃喃自語。當時四周雖然有人,不過他講話的聲音很大聲,只要靠過去就能知道他在說什麼。其實,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會把自己的想法輕易說出來,然而街上的流浪漢,有時候會一根腸子通到底,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雖然無法知道全部的內容,但我聽得出他是在練習對某個重要的人說話,可能是法官或兄弟姐妹;不難看出,他是在為自己辯護。開車的時候,你是否也曾在腦海裡喋喋不休,想著那些讓你放不下的事?

  執著的狀況出現,其實只是在考驗我們是否還會執著。小我往往會扮演冒牌貨的角色,勾引我們上當;就在我們自以為擺脫執著之時,它又悄悄地從後門溜進來抓住我們。我們可能以為自己不再評判了,結果卻發現自己說的話竟然又充滿了評斷,此時才注意到,原來自己多麼容易就捨棄平安。我們覺得某個店員對我們態度不佳;我們的夥伴太粗心大意;心裡出現小小的不安;有人講話口氣不好,覺得自己受到攻擊……仔細一看,心中的平安已經不見了!而丟掉它的,正是自己。

  我們愚蠢地以為,只要將對方錯的地方一次罵個夠,他們就會明白和改進。不過,我們得搞清楚,絕對沒這一回事!因為我們還是在攻擊另一個小我,而攻擊永遠是徒勞無功的。以錯治錯,只會引發恐懼。為了讓別人更好,我們得先讓他們難受一番,怎麼可能有這種事呢?想想看,當我們受到侮辱或虐待時,會變得更樂意合作嗎?因此,寧可保有心靈的平安,也勿對他人表現心中的不滿。

  手指頭如果扎到一根刺而感到疼痛,我會毫不猶豫地將它拔除。同樣的,如果某個念頭令我感到痛苦,我也可以將它拔除,而不是否認或壓抑它!我會將它放下。紅十字會創始人克拉拉‧巴頓有一件很妙的軼事。有一次,她的朋友想起數年前發生在克拉拉身上的悲慘事件,可是當時克拉拉似乎想不起這件事。「你難道忘了這件悲哀的事嗎?」她的朋友問。「我不記得,」克拉拉回答:「我只記得,我忘記這件事了。」

  在自己感到受傷或生氣時,不論自己是對是錯,這都沒有差別;因為憤怒才是錯誤之所在。生氣的時候,最好的建議是「先等一下」;最好的回應是,延緩自己的反應,先從一數到十再說,能數到六十更好,因為小我一向喜歡先聲奪人。不過,我們隨時可以透過暫緩小我的投射,來獲得正確的看法。所謂的延緩,就是靜觀當下發生的事。不論是你或上主之師,都不可能遭受侮辱。會覺得受辱的,只有小我;然而,小我並不是我們。你能想像耶穌遭人侮辱嗎?不要讓任何人覺得他們傷害了我們,否則,我們等於告訴自己,那與上主毫不相干之物竟有控制我們的能力。

  小男孩寫了一個故事給母親,並且拿給她看。母親看了,發現有個文法錯了,就提筆將它做了修正;可是她越改,發現錯誤越多。最後,她把錯誤全部修改過來,將它交還給兒子。小男孩哭著說:「人家是要你喜歡它,不是叫你修改它。」

  企圖修正別人的小我,永遠是一種錯誤。小我是無法修正的,而且也無此必要,因為它們根本不存在。世界需要的不是修正,而是愛;我們的朋友或孩子需要的不是修正,而是愛。唯一需要修正的,是我們心中的「小我之因」。有一種正確的投射形式,亦即愛的推恩,它透過寬恕來化解罪咎。愛即是推恩。小我是為了排斥而投射;聖靈則是為了涵蓋一切而推恩,從而認出了一體性。

  北美印第安卻洛奇族流傳著一個與「執著」有關的美妙故事。有個孩子受了朋友的氣,老祖父告訴他:「我也對那些貪得無厭、不知自己行為之可悲的人恨之入骨。然而,憎恨只會慢慢消磨你,卻不會對敵人造成任何的傷害;因此,生氣就好像自己喝了毒藥,卻希望敵人死一樣的愚蠢。好比我內在裡頭有兩隻狼:一隻是親切、善解人意、沒有危害的,牠與身邊的一切和諧共處,與世無爭;另一隻則是復仇心重、充滿怒火,稍微一點小事就能惹惱牠,無緣無故地與人爭鬥,其憤恨之心已經嚴重到使牠無法理性思考。要與我內在這兩隻狼共處,有時候還真不容易,因為牠們都想佔據我的靈魂。」孩子看著老祖父的眼睛問道:「那麼,哪一隻會贏呢?」老祖父笑著說:「我餵的那一隻。」

  慈祥而寬容地帶著所有的「楊朵」與「執著」到一個隱密的地方,在那兒,一切都交給聖靈來處理,然後懷著「上主已做好祂該做的」的信心離開。聖靈若想讓你知道這奇蹟的結果,祂就會讓你看見,否則就帶著信心繼續向前進吧!經驗有助於我們認出自己是否又犯了同樣的錯誤。當執著出現的時候,要記得:這是在測試;僅僅是一種測試。此時,只需請求聖靈修正你那又想執著的欲望,然後轉身離去,直到哪一天你的心充滿了愛再回來。一旦發現自己樹起防衛,或興起攻擊的念頭時,你就知道自己的想法出了差錯。是的,有時候弟兄姐妹確實做出傷人的事;然而關鍵是,我是如何去「看」這些事情的?我是將它視為有害的嗎?我的小我又有理由發作了嗎?或者是,我能把它視為一種求助,而將它帶往更高的層次?我要反擊嗎?還是我可以輕鬆休息?在此,要注意的是,我們並非允許虐待的行為;我也不是在回應對待虐待行為的方式。我所要表達的是,「測試」我們的這些人,其實是我們最佳的良師益友。

  遇到任何非我們所能掌控的狀況時,就交給上主吧;因為需要修正的並非這個世界,而是我們對這世界的看法。要用純潔無罪的眼光來看這世界,而不要用評判的眼光;因為我們沒有判斷的能力,我們只能觀看。一旦小我的把戲被一眼拆穿,我們就會明白,「沒必要再玩這種遊戲了。」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請求聖靈修正我的知見。

  事情就這麼簡單。如果讓任何人覺得他們傷害了我們,就等於是在告訴自己,那與上主毫不相干之物竟有控制我們的能力。因為,除非我們相信別人從我們身上奪走了上主的平安,否則我們是絕不會作出攻擊的。就算有人從我們身上奪走上主的平安,那力量其實也是我們賦予他們的。

第十六章


  讓我們簡單複習一下。我們以為自己是分離、分裂、落單的,並能打造自己的世界,在天心之外想出自己的念頭。然而,儘管我們的心是分裂的,但我們內在的某一部分仍保有天鄉(天堂)的記憶,完全超乎日常的體驗之外。由於我們在作這世界之夢,於是忘記自己還擁有一顆能帶我們回歸一體的心靈;事實上,我們根本從未離開過一體的狀態;我們不過是夢見自己是時空中那受限於身體而動彈不得的小我,因而覺得自己「與眾不同」。

  特殊性就是把罪的觀念弄假成真。它是我們對自己的一種錯誤印象,也意謂著我們除了自己以外,不信任其他任何人。那是一種「自我創造」,是我賦予自己的一種功能,認為自己是與眾不同、獨一無二,或是覺得自己比別人更好或更壞。特殊性即是你對自己的一種「自我概念」,而且你對它的珍惜遠超過真相本身。特殊性是所有錯誤決定的罪魁禍首,它會令人失去平安;因為越是想保全自己的特殊性,就越不可能聽見上主的天音。

  在愛中,是沒有比較的;比較乃是小我的技倆。「差異性」會造成什麼不同嗎?是共和黨員或民主黨員有什麼差別嗎?去哪一個教會或教堂會有什麼不同嗎?這跟天堂又有什麼關係呢?

  京都東福寺住持契仲禪師是日本明治時代的大禪師。某日,京都總督首次拜訪他,弟子送上寫著「京都總督北垣」的名片。契仲禪師看了說:「我不認識這個人,請他走吧!」弟子交還名片,並向總督致歉。北垣說:「這是我的錯,」同時用筆將「京都總督」四字劃去,請侍者再去通報一次。禪師看了之後說:「喲,原來是北垣啊,請他進來吧!」

  在天堂之境,沒有醫生、首領、牧師或總督,也沒有循道會教徒、佛教徒、浸信會友、印度教徒、穆斯林或猶太教徒之分;天堂不存在任何意識形態、哲學或信念體系,那些東西全都是我們自己妄造出來的。

  「我真是有夠慘,瞧我碰見什麼好事!」在可悲的「受害者」狀況下,我們也會覺得自己是特殊的。《課程》將我們內在的謊言揭穿,它告訴我們,其實是我們自己喜歡被迫害的。在這人間,我們四處可見不斷在招惹麻煩的人,包括我們自己;而且背負的罪咎感越深,就越會覺得外境在懲罰我們。受苦,不過是在宣告世界傷害了我們;只要還認為自己是外在之物的受害者,我們就無法看見真相。再者,那些我們稱之為「加害者」的人,也被我們變成特殊的。不想看見真相最簡捷的方式,就是將自己看成是受害者;因為既然我覺得受到傷害,那麼肯定有人要為此負責。當然,那一定是你!如此一來,我就可將矛頭指向你說:「我是好人,而你是壞蛋!」

  小我似乎很樂於被虐待、遺棄和背叛,因為這足以證明我們是他人(世界)所幹的好事的無辜受害者。我們都認為自己受的苦比別人多,這給了我們充足的藉口,讓自己投射在別人身上的罪咎變得合情合理。《課程》最嚴肅的論點之一就是,它要我們覺察:在小我的層次上,我們是想要受苦的。事實上,我們非常樂於在自己那精心製作的美妙痛苦中打滾,因為這一切都在在證明了我們與整體是分離及隔絕的。我們喜歡處在受虐的關係中;我們喜歡告訴別人自己的問題;我們喜歡談論痛與苦,這會讓我們變得特殊,並賦予我們抱怨的「正當性」。當電腦壞了、當醫生或水電工告訴我情況比他們所想的還糟時,我該怎麼辦呢?我會把自己視為受害者,還是說,我可以超越在這件事之上?當我感覺自己是個受害者時,就可以停下來問一問,「為什麼?」這一提問可以為我的想法創造出空間,並給我一個「選擇點」,讓我可以選擇從當下的念頭及感受中解脫;讓我選擇愛(聖靈),而不是恐懼(小我)。「當心」這個詞,只出現在《課程》中一次,那句話是這麼說的:「當心那讓你認為自己受到不公待遇的誘惑。

  必須釐清的一點是,雖然我們無法為別人的行為負責,但如何詮釋它卻是我們的責任;因此,成為受害者或解脫,全都由我們決定。

延伸內容

醒人又惱人的奇書


◎文/周玲瑩(中華新時代協會理事、本書審訂者)

  有一本書,十多年來從未離開過我的視線、我的腦海,它甚至進入我的細胞,撼動我每根緊繃的神經,讓我不由自主地運用在現實生活中,也因而開啟了我另一種看待事物的眼界和心態。這本書,就是《奇蹟課程》。

  《奇蹟課程》是二十一世紀重量級的靈修書籍,在全世界已熱賣超過兩百萬冊。此書的中文譯者若水女士對它的形容極為貼切:「這是一部醒人卻又惱人的奇書,寫得迴腸九轉,玄奧難測,卻又字字珠璣,令人不忍釋手。」

  此書一再提醒我們:「我所看到的一切,不具任何意義。若它有某種意義,必是我自己賦予的,是我內心世界投射於上所作出來的評判。」這個驚人的觀念,一下子把我們的眼光由外往內,轉向自己一向刻意迴避的內心世界,也就是一切問題的源頭,讓我們不得不放下評判,俯首承認「我不是眼前這個世界的受害者」。

  《奇蹟課程》的惱人處還不僅止於此,它使我們不但從此再也無法輕易往外指責別人,還進一步指出,我們一向不想看也不敢看的陰暗面,諸如恐懼、內疚與定罪等等千奇百怪的小我戲碼。它認為唯有正視小我戲碼,方是療癒的真正開始。從以下這段引文,我們不難領略《奇蹟課程》一針見血的手法,坊間很少有哪本書能把小我剖析得那般露骨:

  根本沒有「寬恕別人」這一回事,你在他人身上所看到的全是自己的罪過。因為你只想在別人身上而不想在自己身上看到罪的蹤影。

  我曾聽說國外有人看不下去一把火燒了它,後來覺得它講的句句入理又買來重新操練,然後再度燒了它,就這樣一連燒了七八回合。我也聽說國內有人憤而把它丟進垃圾車眼不見為淨,後來忍不住到圖書館借出來看,最後還是又買了它,甚至開始找人共組讀書會。由此看來,說它是一本醒人又惱人的奇書一點也不為過。

  同樣的,坊間也很少有哪本書像你手上這本《活出奇蹟》,那麼有系統而詳盡地介紹《奇蹟課程》及其理念,它從形上學的層次一直到實際生活的層面,架構清晰,筆觸強而有力,一步步親切「導覽」,讓我們了知如何在內在導師(聖靈)的引領之下,終止內心瘋狂的小我陰謀,重新選擇正念之心,活出生命的奇蹟。

  《活出奇蹟》的作者瓊恩.蒙迪博士,是《奇蹟課程》幾位碩果僅存的元老之一,也是身教言教兼備的資深奇蹟老師,更是一位說故事的高手。他用輕鬆幽默的筆法,適時引用聖經故事、古今名人軼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故事,乃至於他自身的學習經歷,使得《奇蹟課程》那部「迴腸九轉,玄奧難測」的奇書一下子變得生動活潑,很快就拉近我們與它之間的距離,因而毫不防備地讓那些原本玄奧的奇蹟理念流入心內,自動化解層層卡住的小我心結。

  《奇蹟課程》一再強調這世間是一場夢幻,天堂才是實相。然而,我們卻始終覺得世間是實相,天堂才是夢幻。瓊恩.蒙迪博士為了讓我們明白世界真的是一場大夢,他把夢境分成四種不同類型:夢中的英雄、不可告人的私夢、可以公諸人世的夢,以及世界的集體大夢。他更進一步闡述,一切社會規範、風俗、道德觀、習慣、信念、價值、宗教、神話、哲學、心理問題……等等,無一不包括在世界的大夢裡。也就是說,不論醒著或沉睡,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作夢,甚至對夢境「上癮」而受到馴化,就如同狗兒受到賞罰的制約而被馴化一般。

  讀到這一段時,我好似被狠狠敲了一記,霎時看到自己(夢者)是如何親手打造出私夢、公夢、世夢,並對它們上癮到渾然不覺的地步,而其實,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精心打造的。至此,我不禁啞然失笑,對世間所有的人事物開始願意「嘗試退後一步去看,再看」,以認真而不當真的心態來重新面對這個人生夢境。同時,我也深深感謝有這麼一部「醒人又惱人的奇書」之「解碼書」,適時地來到我的生命奇蹟之旅。

  是的,以我全心研修《奇蹟課程》十餘年的經驗,深知其相關書籍大都相當深奧,絕非一般讀者可以輕鬆閱讀而領略一二的。當初出版社邀我幫忙審閱時,我曾問及為何這麼有勇氣出版《活出奇蹟》,現在,我才知道我那樣的質疑分明就是上了小我的當。幸而,我也有一份勇氣接受這項「任務」──協助明憲釐清全書有關奇蹟理念,這正是此次我參與審閱的目的。審稿期間,我發現自己彷彿進入心靈學、心理學、宗教學及哲學的交會之處挖寶,字裡行間充滿了幽默風趣、意味深長的靈修哲理,我常會「情不自禁」地來來回回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心裡明白,它不僅讓我享受到閱讀之樂,還帶來了自動療癒之效。

最後,且讓我以《活出奇蹟》所引用的《奇蹟課程》練習手冊第一百八十二課的一段話與大家結緣,它常常觸動我心深處:

  你好似活在其中的世界,並不是你真正的家。你的心冥冥中知道這一事實。

記奇蹟因緣與致謝


◎文/謝明憲(本書譯者)

  記得首次接觸《奇蹟課程》,是十多年前剛退伍後不久,當時台灣網路剛普遍流行,上網搜尋資訊成為很新奇有趣的事。在某種因緣際會下,看見國外某個網站介紹《奇蹟課程》,發現它雖然用的是基督教的語言,內容卻完全不同於傳統宗教,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索性在網路上留下資料。此後,每年都會收到國外寄來三至四期的《燈塔》(Lighthouse)期刊。不過,光是讀期刊的內容就覺得像是在讀「天書」,更甭說去訂購它每一期後面廣告的那整部《奇蹟課程》,只寄望將來哪位好心的大德將它翻譯出來。

  幾年後,有一次逛書店竟發現《奇蹟課程》中文版,真是喜出望外!二話不說,馬上付錢抱回家拜讀。不過,這次挫折感更重了,因為每次翻開來讀不到幾頁,就完全忘記它前面在講什麼;勉強讀完後,腦袋也是一片空白,甚至會懷疑起自己的中文理解能力。雖然讀不懂它,但不知怎的,直覺上就是覺得這部又厚又重的書「絕非等閒」;因此不但沒把它給扔了,還在每個住處都各準備了一部《奇蹟課程》,前後總共買了三部,不過它們終究還是難逃被束之高閣的命運。

  後來一心投入新時代思想,並參與「正面思考」及「吸引力法則」的引介與翻譯工作,然而在接觸這些思想的同時,心中卻也不時產生疑惑:就算一個人運用吸引力法則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能夠得到花不完的金錢、滿意的伴侶、豪華的房子、漂亮的車子、理想的事業、健康的身體、響亮的名聲,一切心想事成,要什麼有什麼,但問題是,然後呢?人從此就真的幸福滿足了嗎?此外,幾乎所有談論心想事成的書都非常強調「無限創造」這個概念,然而只要再深入檢視便不難發現,它其實是對應著「永遠不可能滿足」的狀態;因為欲望是個無底洞,不得不用無限創造來解決這個滿足的問題。

  再者,心想事成及正面思考也談論心靈與愛,認為心靈才是創造的源頭,愛是一切的真相;然而其出發點卻不是為了認識內在心靈的圓滿,而是想利用這個創造的源頭去得到外在更多的東西,以填滿欲望的無底洞。人為了獲得這一切,不得不正面思考,否則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於是人變得越來越神經質,對於負面的東西避之唯恐不及,處處有罣有礙;負面情緒一出現便立刻壓抑下去,即使知道負面事物的存在,也要假裝視而不見;這一切的背後,豈不是恐懼感在作祟?如此一來,這當中還有愛可言嗎?然而,新時代也有一派思想認為,人就是神,而人的種種不幸與恐懼,都是神創造出來讓自己體驗的;神為了認識自己是純粹的愛,所以才創造出恐懼。這就更奇怪了,難道神有被虐待狂不成?

  這種種的疑惑,直到遇見《奇蹟課程》才恍然驚醒夢中人,原來:眼前的世界並沒有你真正想要的東西;只要還想在世上尋找救恩,心靈就會受困於此。而且,恐懼並非神的屬性,故也不可能是神的創造;人生的種種恐懼及痛苦,不過是你誤解自己的信號。

  奇怪,之前讀《奇蹟課程》怎麼都「沒看見」這些解答呢?仔細一想,可能是以前不夠用心深入,再者就是整部《奇蹟課程》卷帙浩繁,若不透過一個理論架構來一窺堂奧,往往會不得其門而入,徒呼玄之又玄!此時,一本導讀書就顯得非常重要,可以省去相當多的摸索時間。

  巧的是,當時受女友影響而重拾《奇蹟課程》的同時,在因緣際會下,接了翻譯瓊恩.蒙迪這本《活出奇蹟》的工作。不過,由於了解《奇蹟課程》的相關書籍都深奧非常,若對奇蹟理念沒有一定的認識是翻譯不出來的;再加上平時閱讀奇蹟中文網諸位「臭皮匠」翻譯的文章,其翻譯水準之高、用詞表達之講究,以及付出的時間和用心的程度,實在令人望塵莫及!深恐自己達不到這個標準,因此曾對翻譯此書一事產生很大的抗拒。幸而若水女士等前輩慨然應允給予翻譯上的協助,此時才彷彿吃下一顆定心丸,頓時信心增加不少。翻譯期間,為了彌補不足,也積極參加奇蹟讀書會及各階的研習;本來想拖幾年再來認真深入的東西,在翻譯這本書的幾個月內,全都湊上一腳了。不過,也是透過這一過程才了解到,在翻譯過程中所獲得的心靈啟發與喜悅,其實是遠勝過翻譯的成果的。

  本書翻譯期間承蒙若水女士、玲瑩姐及奇蹟網編陳夢怡小姐諸多協助指導,謹此表達十二萬分的感謝。尤其要特別感謝玲瑩姐無私地付出大量時間全力協助,除指正譯文訛誤之處外,也幫助釐清不少奇蹟理念,可謂亦師亦友,在此致上最大的敬意與謝意。

  另外也要感謝台北願心讀書會召集人Acca(游振英),在學習《奇蹟課程》方面提供各種協助及無時無刻的貼心鼓勵;感謝陳恕民帶領的上主之師班諸位同學的愛護與指導;感謝美濃「奇蹟村」眾村民的熱情及溫騏夫婦的愛心支持;感謝李姐貴珍女士提供世外桃源般清幽僻靜的住處;感謝銀河堂眾弟兄於翻譯期間不斷提供珍饈美饌;也感謝王季慶女士、桑田德在翻譯方面提供寶貴的意見與指導,在此一併致謝。

   本書作者相當博學,舉凡文學、宗教、哲學、歷史、神秘學無一不涉獵,礙於譯者學識淺薄,加上初入門學習奇蹟,疏漏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尚祈賢達先進不吝斧正是盼。

作者資料

強恩.蒙迪博士(Jon Mundy, PhD)

作家、講師,也是哲學性質的幽默脫口秀表演者,以「俗巴巴博士」(Dr. Baba Jon Mundane)著稱。他在大學任教超過四十年,教授哲學及宗教課程。他至今共有九本著作,同時也是《奇蹟》(Miracles)雜誌發行人,以及紐約市跨信仰組織「Interfaith Fellowship」的榮譽資深牧師。 他早在七○年代就開始學習《奇蹟課程》,是目前碩果僅存的三位元老之一。他在一九七三年結識了《奇蹟課程》的筆錄者海倫.舒曼(Helen Schucman)博士,從而接觸到《課程》。海倫在一九八○年生病之前,一直給予他多方面的指導與指引。 他是《奇蹟課程》的資深學者、最早期的學員及教師,也是首先在傳統會所宣揚奇蹟理念的主要導師。他在全世界舉辦過數千場講座,教導《課程》的要旨,行跡遍及世界各地。

基本資料

作者:強恩.蒙迪博士(Jon Mundy, PhD) 譯者:謝明憲 其他:周玲瑩/審訂者 出版社:啟示 書系:Soul 出版日期:2012-06-11 ISBN:9789867470676 城邦書號:1MA032 規格:平裝 / 黑白 / 336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