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佛教
轉心:白話大圓滿前行法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銜接顯密之間的橋樑,將艱深難懂的佛法義理,以現代人能理解的方式,達到身心靈的圓滿之道。 蔣康祖古仁波切自幼即由當今四大法王──貝諾法王、敦珠法王、十六世大寶法王、頂果欽哲法王,共同認證為第三世 蔣康祖古仁波切之轉世。貝諾法王對他視如己出,親自照料其生活,並指導功課,故稱之為「法王子」。 大圓滿前行法之內容,是一切修學法門的基礎,涵蓋顯密諸法之全部義理,代表大乘佛教之精髓,內容分為外前行和內前行,並包含所有觀修的方法,其中顯密之共同法門為「外前行」,而密乘不共之法門則稱為「內前行」。祈願一切有緣眾生,面對人生各種考驗時,內心對於善惡因果之抉擇,都能有所依據。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和淺顯易懂的文字,依照次第講述前行法之觀念,以及具體修行之方法,希望將解脫生死輪迴之法,融入現實生活中,幫助一切有緣眾生,皆能得到身心靈圓滿之道。

目錄

◎【緣起】開啟心靈寶藏
◎【序文】重建心靈藍圖
◎【前言】規劃生命出路

◎一、人身難得
‧唯人間能超越生死
‧什麼是幸福美滿的人生

◎二、壽命無常
‧修行應以無常為動機
‧解除痛苦的關鍵
‧無常就是無法標示有效期
‧認清無常的事實

◎三、因果不虛
‧輪迴之去處與果報
‧造十惡業之果報
‧如何於生活中修煉

◎四、輪迴過患
‧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什麼是痛苦的根源

◎五、皈依
‧邁向解脫之路
‧加持力的契入之處
‧皈依境之觀修

◎六、發心
‧從利己轉為利他之心
‧菩薩要做的事

◎七、供曼達
‧如何快速累積資糧
‧供曼達之觀修

◎八、金剛薩埵懺罪法
‧什麼是最殊勝的懺罪法
‧何謂四力對治之修法
‧金剛薩埵懺罪法之觀修

◎九、上師相應法
‧開啟自我本性之智慧
‧上師相應法之觀修

◎十、頗瓦法
‧為何要修頗瓦法
‧中陰法門之觀修

◎【後記】圓滿薈供

序跋

【前言】規劃生命出路


  大圓滿前行法,乃為銜接顯密之橋樑,能完整規劃生命真正的出路,解脫生死之苦,其內容分為外前行以及內前行,並包含所有觀修的方法,其中顯密之共同法門為「外前行」:而密乘不共之法門則稱為「內前行」。

  從前行法的內容之中,幫助人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調整對於生命意義與價值之思惟,並經由因果業力而明瞭輪迴之過患、對生命的無常而產生對世俗出離之心,並且轉化利己之心為利他之思惟。

  大圓滿外前行法,包括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迴過患等法門,也就是從佛法觀念的建立,到轉變對生命意義與價值之思惟。

  而內前行法的內容,則包括皈依、發心、供曼達、金剛薩埵懺罪法、上師相應法以及頗瓦法等法門,為能更進一步觀照心性,於這一世之中獲得圓滿成就。
佛教的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為無上大醫王,因為佛陀所開示的一切教法,皆為了幫助一切眾生對治不同的煩惱與痛苦;就如同醫生醫治病人時,都是依照病人不同的病情,給予不同的藥一般。

  佛陀於一生之中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傳承各種修行法門,所傳承之各種經教中,涵蓋小乘、大乘、以及密乘等法門,而大圓滿前行法即為密乘法門之入門。過去密乘法門較不如現代興盛,是因為於佛陀住世時,眾生的內心比較單純,善根也比較深厚,因此以基本的佛理就能夠度化他們。

  反觀現代眾生的煩惱越來越重、思想也越來越複雜,再加上全球變局,以及各地風災水災、瘟疫疾病等天災人禍頻傳,使得救度眾生的法門,也必須依照現實生活的環境、以及眾生根機而有所調整。

  佛陀當時就是為對治末法眾生之心性,而傳下此「密乘法門」,如今密乘已進入興盛時期,未來更將進一步邁向生活化、普及化以及全球化。

諸佛之心要

  大圓滿前行法涵蓋一切諸佛、以及諸佛法門之心要,同時也是證悟心性最精要之法,為最能因應這個時代及最適合現代人修學之法門,修學時除了必須聽聞教法,更應思惟教法之義理,最重要的是要不斷精進的加以實踐。

  大圓滿法之根本上師,主要以蓮花生大士之教法為代表。蓮師又稱為「咕嚕仁波切」,為藏傳佛教之祖師,更被譽為藏密第二佛陀,其為阿彌陀佛之身、觀世音菩薩之語、以及諸佛之意的化現,故被尊稱為「珍貴寶上師」。

  蓮花生大士,亦為調伏眾生之神變幻化身,其化身遍佈十方無量世界之中,並以百位顯密之法師身分,成為五十個世界之明燈,同時,更於每一個世界不同的角落裡裡,化現為八變蓮師普渡眾生。

  經由大圓滿前行法的實際修學,就能以更清晰的角度,分析念頭和情緒的本質,讓自己的內心世界,因此而得到全然的蛻變與轉化,如此,便能淨除過去的種種業障,得到無量的福報。

  所以修前行法,就是為使原本狹隘的自我得失觀念,經由大圓滿法的四種轉心思惟的開導,而明瞭唯有拓展心量幫助他人,才能根本解除自己的煩惱,能以更宏觀的角度,面對生命過程中的種種境界與考驗。

  如此,人們就不會執著自我的觀點,而是能站在更寬廣的角度,以及更超越的立場包容他人的想法,也不會只以外在的條件和相貌評斷他人,亦不會盲從或受外境迷惑,能有此依據做出正確的判斷。

  唯有經過如此長期、耐心的修學過程,才能讓自己處於無分別、執著的無我無私狀態,隨時都能對應環境的變化,以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與磨練,並以更穩定的思緒,積極面對、開發自己生命的無限潛能與寶藏。

內文試閱

無常就是無法標示有效期


  透過對無常的觀照,讓人們學會從生離死別、愛恨情仇之中,看清因緣生滅的現象,並警覺生命只在呼吸之間,唯有放下對自我的執著,才能產生對世俗的出離心,走向解脫生死之道。

  前行法所講述之「壽命無常」,指的是世事的無常、以及生命的無定期,因為身體不像其他商品,能標示有效期限,因此應學習在有限的生命過程中,看清無常的事實,並將無常化為修行解脫的動機。

  尤其,處於瞬息萬變的世間,人們隨時都得面臨無法預料的變局,因此必須要培養定力與智慧,才能在繁亂之中不受動搖,在絕望之中點燃希望,在逆境之中依然保持向上邁進的毅力。

  由於生命無法重來,所有的快樂與痛苦也都是一體兩面的,端看自己如何取捨,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妄自菲薄或自亂陣腳,應該經常提醒自己,隨時放下對自我的執著,同時亦應提起利益眾生之心。因此,平常我們就應練習對於無常之觀修,目的並非要我們變得心神不寧,而是隨時要有所警覺。

  無常的現象對於環境而言,有「成住壞空」之變化,就像百千年前的興盛大國,而今可能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或者是昔日的富饒之地,今日卻成了一片荒蕪;也有可能過去是窮鄉僻壤,現在卻成為成千上萬人居住的城市等,可見得滄海桑田,一切都是因緣生、因緣滅的。

  無常對於眾生而言,也有「生住異滅」之變化,就像我們從小到大所熟識的親朋好友之中,現在有許多人都已離開人世。而歷代偉大的聖者們,以及曾權傾一時的帝王將相們,也早已不在世間,現代人也只能從他們所流傳的經典及歷史文物之中,去找尋他們的遺蹟了。

  或許有些人自認為還年輕,應該可以不必煩惱生死問題;也有些人認為現代醫療已很先進,即使生了病,只要找到好的醫生治療,就可以健康長壽,卻不知生命是無法標示有效期的,只要業緣成熟之時,即使再好的醫療或再多的金錢,也無法換取寶貴的生命。

  因此,在所有修行的觀想中,無常應是最好的一種觀想,尤其觀修「壽命無常」,就是在心中要經常思惟,隨時提醒自己「無常」是無預警的,也是無定期的,是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的,因為生命並沒有一定的有效期。

  因此無論在行住坐臥之間,都應將對無常的警惕,深深烙印在內心之中,平日可觀想,或許今晚睡著了之後,明天就再也醒不過來了,並且把自己所在的任何地方,都當成是練習觀想無常的機會。唯有認清壽命的無常,才能產生修行的動力,也表示此生已具備得度之因緣。

對於無常之觀修

  過去噶當派的上師們在山洞閉關修行時,生活不像現在這麼方便,白天必須燒柴生火才能煮飯,到了晚上再用灰燼把火苗蓋住,使火不會熄滅,因此隔天只要稍為再撥弄一下,火就很容易再燒得起來。

  其中有位上師,對於無常有很深刻的體悟,因此隨時觀修無常,他認為自己隔天未必還能起得來,所以就不用灰燼把火苗蓋住,只任由它自然熄滅;而當吃過晚飯後,也把碗筷收拾得非常乾淨,心想明天也許就用不到了,這就是過去噶當派上師對於無常觀修的實例。

  此外,在上師傳記裡也曾提到,有位上師在山洞閉關修行,有一回當他出去化緣的時候,不小心被洞口的荊棘勾到褲腳,他心想,應該找個時間把荊棘砍掉,出入山洞時才會比較方便。

  然而隨即又想,無常是隨時都會發生的,或許當我正在砍伐荊棘的時候就往生了,也或許出去化緣之後,就不會再回到山洞裡了,更說不定正在禪修時就往生了,因此,始終都沒有砍掉荊棘樹。

  又有一回當他化緣回來,剛要進入山洞的時候,一不小心又被荊棘勾到褲管,他心想,應該找時間把荊棘砍掉;可是隨即又想,無常隨時會到來,說不定永遠也不會再出這個山洞了。

  於是,他每天就在這山洞口進進出出,直到他圓寂之時,都沒有將荊棘樹砍掉,而此時,荊棘樹早已長得非常高大,甚至把整個山洞口都給堵住了。
過去吉美林巴尊者在山上閉關時,每回進出關房,都要經過一條小溪,由於當時天氣很冷,因此渡溪很困難,令他出入十分不方便。

  他心想,或許應該找時間造一座小橋,好讓出入方便些,可是後來又想,無常是隨時會發生的,自己還是應該好好修行才是,所以,一直到他修行成就之後,小關房外面的小溪依舊潺潺如昔。

  這就如同當我們到某地時,都會投宿於當地的旅館,而離開之後並不會把旅館帶著走。相同的,我們的身體也只是神識暫時投宿的旅館,當死亡之後,身體就成了一副臭皮囊,當然也無法把身體帶到生命的下一站。

  因此一生之中,若只為滿足自己個人的需求,而付出太多心力與時間,並沒有實質意義,因為身體無法標示有效期,唯應善用此難得的人身,付予生命真正的意義與價值,才不枉費此珍貴的人身。

  因為當我們死亡之後,一生中所有的親人、財物,全部都得放下,即便把身體照顧得無微不至,只要一旦死亡之後,無論生前是達官貴人、或是販夫走卒,都一樣得化為灰燼。

  而當生命結束之後,未來將會上昇善道、或是下墮惡道,完全取決於生平所積聚的因果業力,因此,唯有善用難得的人身,積極行善去惡,才能讓無法標示有效期的「人身」,得到最有效的運用與保障。

作者資料

蔣康祖古仁波切

◎轉世及認證 第四世 蔣康祖古仁波切出生於印度,自幼即由當今四大法王- 貝諾法王、敦珠法王、十六世大寶法王、頂果欽哲法王,共同認證為第三世 蔣康祖古仁波切之轉世,並舉行隆重坐床儀式。 於過去許多教言及伏藏教法典籍中,都曾授記 蔣康祖古仁波切將示現為大悲觀音的化身,透過其珍貴之教法,將使無量眾生解脫生死。 ◎教育及傳承 蔣康祖古仁波切自幼即跟隨 貝諾法王學習佛法,由法王親自照料其生活,並指導其功課,更對他視如己出,故稱之為「法王子」,即法王之心子(傳承心法之子)。於十五歲時,接受密法教傳課程,奠定修學深厚之根基。稍長,進入印度南卓林寺附屬機構『雅久寧瑪佛學院』以及藏傳佛教高等學院就讀,功課表現極為優異。 此外,亦從根本上師 貝諾法王、以及當代許多大成就上師 (頂果欽哲法王、德竹千法王、傑銖仁波切、晉美彭措堪布以及紐修堪法王等) 處,完整學習經教與密續,得到寧瑪派全部教言傳承和所有伏藏教法之灌頂、口傳與要訣,因此具備傳承教法之資格。 就讀佛學院期間,擔任佛學院副院長三年;於佛學院五年級時,即展現其卓越之學識,由於學識淵博,且博通經、律、論三藏,曾於 達賴喇嘛及三萬多名來自西藏各教派僧俗四眾面前,講述「大幻化網密秘精華」,並以此經典立宗論述,獲得 達賴喇嘛當眾表揚,並勉勵他應延續佛陀之正法。 於佛學院畢業考辯經時,在三千多名比丘前,接受辯經挑戰獲得全勝,得到極崇高學位之證書及殊榮,並於畢業後擔任印度南卓林寺「雅久寧瑪佛學院」院長達三年之久,累積許多教學及行政等經驗;至今每年都於佛學院中,為寺裡五千多名僧眾,講述顯宗之經論、以及密續之典籍,並賜予灌頂及口傳,在美國亦曾主持過無數次閉關、教授西藏瑜伽及指導氣功等課程。 目前擔任南卓林寺(涵蓋各分院)之副住持,協助 貝諾法王分擔、處理南卓林寺之大小寺務,並經常奔走於世界各地,指導全球南卓林寺分院之各種教傳課程,同時積極培育弘法人才。 ◎世界宗教領袖會議 2008年5月, 蔣康祖古仁波切代表紅教寧瑪巴,出席由西藏政府所主辦─世界藏傳佛教領袖會議;與會者包括 十四世達賴喇嘛、薩迦法王、大寶法王、原始苯教領袖、西藏政府各部會首長,以及藏傳佛教代表等多人。 此次會議討論之主題,為「如何整頓藏傳佛教寺院」及「如何提升藏傳佛教弘法人才」; 蔣康祖古願以觀音菩薩之悲願,將密法普傳於世,並帶給人們身心靈的圓滿與自在。

基本資料

作者:蔣康祖古仁波切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書系:善知識系列 出版日期:2009-10-08 ISBN:9789867884985 城邦書號:JB0060 規格:膠裝 / 單色 / 24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