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當她在海邊遇見那隻噴水的藍鯨時,她看到了戰勝死亡的永恆生命的形象。
寫出電影般的小說
製作像小說的電影
天選說書人──千明官 榮譽之作
「我不得不用特別二字形容這部小說。」
「這本書達到了小說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2023布克獎決選作品
王榆鈞(作家)、唐墨(作家)、曹馭博(詩人、小說家)、陳又津(作家)、陳思宏(作家)、彭紹宇(作家)、顏艾琳(詩人)──讚嘆不已
坪岱——一個被歷史與命運遺棄的場域,一處如沼澤般將欲望與災難一併吞沒的地方。在火車聲鳴以前,坪岱是地圖上無人知曉的角落。沒有人來,也沒有人離開。直到某天,一名女子牽著女兒踏入這座與世隔絕的村落,故事才開始如飛蓬草般,在風中四散。
當春姬再度踏上坪岱,那已是座被大火吞噬的廢墟。她孤身走進空無一人的磚廠,站在野草叢生、風沙漫天的空地上,如同一場無聲的儀式。她赤裸著身體,在陽光底下清洗自己,用手洗去塵土、咬碎蛇肉,用沉默回應曾經加諸於她的囚禁與審判。
這一切並非從她開始。在此之前的故事屬於她的母親金福,一位跟著魚販闖出自己人生路的女人,而又牽出了更多交錯的命運:叫賣聲四起的漁市、茶館裡欲望與火焰交纏的夜晚、磚廠中日夜燒製的紅磚與疲憊工人、大象在村落間慢吞吞地行走、雙胞胎姊妹經營的酒館,以及在戰火下四散的人們。
世代更迭,人來又去。這是一群被邊緣化、被剝奪、卻依然堅強活著的女人們的故事,她們生育、出走、背叛、殺戮,也彼此傳遞記憶與傷痕。金福不斷在選擇之間跌撞前行,把自己的命運投注在無數場看不見底的賭局裡。
《鯨》不是一部線性敘述的小說,它像一片碎裂的鏡子,每一章、每一位角色都反映著命運的殘酷與荒謬。書寫平民,從他們身上堆疊出一種被歷史撕裂的民族記憶。這些人不是英雄,也不是受害者,他們只是──在極端環境下依然選擇活下來的存在。
角色們的命運相互交織,形成一幅人性與歷史的畫卷。
延伸內容
「邊讀著小說,依稀能聽見那首海女的《離於島之歌》《이어도사나(Eoeodo Sana)》,這不僅是《苦盡柑來遇見你》女主角吳愛純的回憶之歌,在金福與春姬壯闊的一生中,必然也曾迴盪這個旋律。彷彿從民間傳說走出來的母女,見證了韓國經濟的現代化,而春姬那潔淨單純的心靈,就像在大海遨遊的《鯨》,似乎從不曾遭到染污。」──唐墨(作家)
「『鯨』是貫穿整部小說的絕佳意象,所有美麗、殘忍、希望,全都包含在裡頭:孕育的渴求、無盡的慾望、文明的擴張,以及人類不斷追逐卻無法駕馭的巨大力量。磚廠與村子的環境彷彿東亞版的馬康多,但裡頭的內核則是貪腐與反共,如此魔幻的幽默諷刺之筆,足以讓這本書列入當代經典之行列。」──曹馭博(詩人、小說家)
「小說可微細,可大河。《鯨》則是多部合唱,多音繁複,簡直大漩渦,把荒村的故事捲啊纏啊繞啊,繞出辛辣的韓國現代小說。讀這本小說根本就是吃辛辣麵,辣粉全加,鼻涕瀑布,眼淚川河。主角配角輪番登場,每個角色都有奇異的發展,驚喜不斷,故事到收尾階段,還拋出新角色,主角繼續變形,作者完全不節制,速度與節奏都生猛快速,說故事大師。小說到了最後一部才配速減緩,讓女主角春姬緩緩走向人生盡頭。......千明官寫這本,真的抵抗了「文學小說重節制」的創作警言。為什麼很多書評會說這本就是韓版的《百年孤寂》?我自己讀,就是這樣的揮灑,濃烈生猛的故事,寫性不收斂,寫暴力不迴避,人物立體,該瘋該鬼該變形的,全部都不收斂。不節不制,結果超好看,精彩到不行。」──陳思宏(作家)
「《鯨》是屬於韓國的魔幻寫實。文筆濃郁瑰麗,想像恣意奔放,鯨躍鯨落之間,濺起韓國社會變遷的恢宏浪濤。千明官太會寫命運,太會寫女性,筆下潑灑的時代群像荒誕迷離,卻教人無法自拔。」──彭紹宇(作家)
「《鯨》結合了馬奎斯《百年孤寂》三代人龐雜的疊替,充滿不可預知的魔幻寫實;沃爾芙《歐蘭朵》性別意識的轉換,與女性淋漓盡致的大愛跟咒怨;《水滸傳》各類奇人異事在時代轉骨銳長的機緣之下呈現的命運。千明管寫出了南韓最現代感的章回小說,讀著會瘋魔,此書必成經典。」──顏艾琳(詩人)
「千明官是位天生的故事講述者。我非常喜愛《鯨》的幽默感與獨特之處。布克獎對《鯨》的關注,正是因為這樣的小說在世上少見,一旦開始讀便難以放下。」——凱利.福克納(文學經紀人)
「書中角色並不善良,卻有著無法抗拒的魅力,結局更是感人至深。」—布克獎評審委員會
「彷彿提姆.波頓創作了《土地》一樣,帶有神話色彩和故事敘述,兼具藝術性!」——張恒俊(電影導演)
「以一種自由、毫無規則約束的方式寫成的宏大故事。」——張鎮(電影導演、《歡迎來到東莫村》編劇)
「像活生生的鯨魚般迅速、緊湊、充滿原始氣息。」——朴卡琳(音樂劇音樂總監)
「這是以我們敘事傳統為根基的獨特文體,故事當然也是極佳的!」——張基河(歌手)
「不論作者是否有意,《鯨魚》都無疑將小說推向可能到達的極限領域。」——申秀正(文學評論家、明知大學文藝創作學科教授)
「這部小說宛如集市的熱鬧狂歡,還散發著濃厚的流行氣息。隨意翻幾頁就能體會作者對故事的蒐集癖,而一旦深入閱讀,更會驚嘆不已。」——柳寶善(文學評論家、國立群山大學國文學科教授)
作者資料
千明官 천명관
創造了破壞人類被馴服想像的故事怪物,小說界的科學怪人。 一九六四年出生於京畿道龍仁市,從事過高爾夫球店店員、保險公司銷售員等各種工作,三十歲後進入了電影圈。從電影觀眾變成電影公司職員,開始寫劇本。電影《槍手》、《北京飯店》等劇本曾被拍成電影,但也有很多沒有拍成電影的。由於懷抱導演的夢想,拿著劇本作為忠武路的浪人流浪多年,直到四十歲也沒拍出半部電影。在四十歲左右的時候好不容易籌備的電影被推翻,因為生活艱難,在弟弟的勸說下才開始寫小說,直到今天。 二○○三年《法蘭克和我》入選文學洞新人獎小說,二○○四年《鯨》獲得第十屆文學洞小說獎。對《鯨》的衝擊,文學評論家申秀真表示:「我敢說這本小說是文學社區小說獎十年來令人驚艷的佳作」。」小說家恩熙京則表示:「不能用人物性格、語言雕琢、有張力的伏筆、起承轉合的結構等現有框架解釋。」 此外,小說家林哲宇極力讚賞:「在他的豐富奇特的想像力世界裡,包含了對人類現實和生活的具體問題的認真反思,不久後,我們將有機會見到如馬奎斯的《百年孤獨》、鈞特.葛拉斯的《鐵皮鼓》般的感人小說。」 相關著作:《【博客來獨家書衣版】鯨(布克獎決選作品,譽為韓版《百年孤寂》)》《【含作者親簽扉頁】鯨(布克獎決選作品,譽為韓版《百年孤寂》)》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