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愛因斯坦的骰子與薛丁格的貓:友誼、競逐與背叛,兩位偉大物理學家為統合自然的不懈努力,如何引領對萬有理論的終極追求
-
在異星的天空下:從土星上仰望星環、在星雲裡看星塵縹緲、墜入黑洞前最後一次凝望宇宙——你的第一本太空旅遊導覽手冊
-
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暢銷改版)──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
蛋白質的一生(暢銷改版)──了解生命活動的秘密,讀懂生命科學的第一本書
-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從種子到古樹,探索自然界長壽之謎的朝聖之旅
-
命定:沒有自由意志的科學
-
我們為何會做夢:睡夢中的大腦如何激發創造力,以及更好地改善清醒時的生活
-
1盆變10盆:扦插種植活用百科(2024年暢銷改版)
-
噢!原來如此 有趣的天文學 [彗星增訂版]
-
蟲之道:昆蟲的構造、行為和習性訴說的生命史詩
內容簡介
「征服者來來去去,但此一成就將永垂不朽。」──拿破崙
公尺、公斤、公升……這些度量衡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是現今全球化世界溝通一切的基礎工具,理所當然到我們根本感覺不出它們存在;然而,這衡量萬物的標準,並不是這麼「自然而然」地出現。你可知道最初定義的公尺長度,是地球從極地到赤道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那麼兩百多年前,人類還沒登上太空、衛星還沒出現,地球的長度、世界的形狀,該如何測量?是什麼樣的時代喚起世人追求「公制」的想望?
法國大革命發生的十八世紀,歐洲各國的知識分子承繼啟蒙時代以來,追求科學與理性的狂熱。革命之前王朝時期的法國,每一省、甚至每一個城鎮各有自己度量事物的標準。二十五萬種形形色色的重量與尺度單位,讓那些具革命思想的科學家體認到,分歧多異阻礙了多少傳播與商業活動,他們夢想把法國、最終是全世界,轉變為貨物與資訊公開交流的自由市場,這一切,沒有公制度量衡將無法實現。
科學家希望世人以恆久不變的地球作為度量的基礎,公尺將為世上所有人民平等共有。於是兩位天文學家──德朗柏與梅杉,沿著法國的經線,一位從巴黎往北走,另一位往南行,他們要測量這條經線的精確長度,據以推測地球四分之一經線的長度,接著計算出千萬分之一的「公尺」究竟是多長。革命的局勢仍未穩定,一般庶民小卒也無法理解他們的任務,於是種種致命的阻礙讓德朗柏差點被送上斷頭台,讓身處法西戰爭的梅杉被困在敵軍戰線內。一直要到七年後,他們才回到巴黎,受到英雄式的歡迎。不過梅杉為了自己小小的計算錯誤一直耿耿於懷,並試圖隱瞞……
推動公尺的背後,需要多大的熱情,又需要面對多大的人性考驗?而科學上的錯誤該如何衡量?既追求烏托邦式的完美,又如何面對不得不接受、無可避免的缺陷?《萬物的尺度》充滿人性況味,這是一個堅毅與挫折交雜的科學之旅,也是真理與人性永恆糾纏的悲喜劇。
【推薦】
◎交大科幻研究中心主任葉李華專文推薦,中央大學天文所副教授孫維新好評推薦。
◎二○○三年分別獲得英國、美國「科學史」學會頒發「最佳大眾書」獎。
◎《紐約時報》年度注目書,英、美各大媒體《經濟學人》、《發現》雜誌、《周日泰晤士報》、《周日電訊報》、《觀察者》雜誌等,一致選為二○○二年度最佳書籍之一。
作者資料
亞爾德(Ken Alder)
亞爾德於美國伊利諾州的西北大學教授歷史,擁有哈佛大學科學史博士及物理學學士學位。一九九八年曾獲美國獎勵科技史著作的「德克斯特獎」(Dexter Prize)最佳書獎。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