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佛教
超越「二」的智慧:《心經》、《金剛經》解讀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商周、啟示全書系66折起!
  • 【百大暢銷書75折起】挑起你的求知欲,滿足閱讀癮!

內容簡介

生命都有覺醒的潛質,也就是內心本自具足的般若智慧。 般若智慧,就是改變命運的根本所在。 在漢傳地區,《心經》和《金剛經》是知名度最高的兩部佛典。其中的一些經文,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之類,更是為人熟知。 《金剛經》與《心經》同屬般若系經典,但修行側重點不同。《心經》是以般若正見,通過對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的禪觀,引導我們直接體認空性。而《金剛經》闡述的空性修行,則貫穿於整個菩薩道,包括菩薩應該如何修習布施、忍辱,如何莊嚴國土、利益眾生,是在做事過程中通達空性。 《心經》是引導我們通過對五蘊乃至四諦的觀照體認空性,雖然更為直接,但偏於智慧一邊。如果結合《金剛經》,知道如何將般若正見落實到具體行持中,以見導行,悲智雙運,就可以深化對《心經》的修學。 我們現有的世界,有美醜、善惡、男女、虛空大地的分別,這些只是緣起的顯現,並不對立,但因為凡夫有我法二執,就形成了二元對立。中觀的見地是讓我們看清,一切現象都是條件關係的假相,其中是沒有自性的。當我們認識到無自性,也就能進一步,從每個現象的當下體認空性。這個過程需要建立正見,更需要通過禪修訓練,培養觀照般若,才能證悟實相般若。

目錄

   自序 《心經》的人生智慧  一、《心經》者何  二、人生的大智慧   1.認識上的迷惑   2.執著欲望帶來的痛苦  三、解脫痛苦的原理   1.認識苦,才能解除苦   2.尋找痛苦之源  四、有空不二   1.經典所說的「有」   2.經典所說的「空」  五、諸法真實相   1.空相   2.不生不滅   3.不垢不淨   4.不增不減  六、不住世間   1.蘊、處、界   2.我執的表現   3.執著的過患   4.怎樣才能不住  七、超越生死   1.無明   2.行   3.識   4.名色   5.六入   6.觸   7.受   8.愛   9.取   10.有   11.生   12.老死  八、煩惱即菩提   1.苦諦   2.集諦   3.滅諦   4.道諦  九、解脫自在的人生   1.心無掛礙   2.生死自在   3.息滅妄想  十、成佛的唯一途徑   1.學佛須從文字般若下手   2.聲聞乘的五分法身以慧為核心   3.菩薩道的六度法門以般若為導  十一、無上法門  十二、勸勉 《心經》的禪觀  一、《心經》和《金剛經》  二、生命的迷與悟  三、般若智慧,本自具足  四、凡聖只在迷悟間  五、《心經》的宗旨  六、中觀正見  七、空性的特質  八、禪觀世間和生死  九、解脫自在的人生 《超越「二」的智慧》  緒論:從《般若經》在佛教的地位說起   1.從大乘三系看   2.從漢傳佛教的判教看   3.從藏傳佛教看  一、般若經典概說  二、《金剛經》的翻譯與弘揚   1.《金剛經》在中國的翻譯   2.《金剛經》的弘揚  三、經題與本經的宗旨   1.釋般若   2.釋波羅蜜  四、《金剛經》的科判  五、《金剛經》的主要思想   1.菩提心   2.菩薩行   3.無我   4.無相、無所得   5.中道見   6.無住  六、穿衣吃飯   1.證信序   2.發起序  七、發菩提心──勝義菩提心   1.提出問題   2.如何發菩提心  八、無我度生   1.無我度化眾生   2.無我修習忍辱波羅蜜   1.通達無我不受福德  九、布施波羅蜜──無相布施  十、佛陀的身相──無相可得   1.色相非真   2.有相之身不為大   3.不以色相見如來   4.如來具足相好莊嚴   5.離相見如來  十一、《金剛經》的信仰──難信之法   1.信心來自善根   2.稀有難信之法  十二、聖賢的果位──佛果無得   1.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佛果無所得   3.聲聞果無得無證  十三、如來的言教──無法可說   1.如來無有說法,法離言說   2.說法者無法可說   3.佛陀言教只是入道的方便  十四、般若正觀  十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十六、般若法門的殊勝   1.與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校量   2.與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校量   3.與恆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   4.與每日三次恆河沙等身布施校量   5.與供養無量諸佛功德校量   6.與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等七寶布施校量   7.與無量七寶布施校量  十七、心為何物  十八、廣修善法,成就菩提  十九、如來的境界  二十、佛眼看世界  結束語

內文試閱

  自序      在漢傳地區,《心經》和《金剛經》是知名度最高的兩部佛典。其中的一些經文,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之類,更是為人熟知。對這兩部經的弘揚,幾乎伴隨了我的弘法生涯。本書由其中部分講座內容整理而成。      一九九五年,我應澳洲明月居士林妙淨法師之邀,在佛學冬令營開講《心經》。這是我首次講解本經,轉眼已近三十年。回國後,我常將《心經》的智慧與現實人生對照思考,深刻體會到這一法門的殊勝,於是撰寫成文,題為〈心經的的人生智慧〉。本經僅二百六十多字,但文約義豐,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這就必須有中觀正見的支持,否則是不容易理解透徹的。我在中國佛學院求學期間,親近過三論宗專家劉峰老師,在他的耳提面命下,學過《中論》、《肇論》、《大乘玄論》等相關論典,為我理解《心經》奠定了基礎。      中觀的基本正見是緣起性空。《心經》以緣起的智慧,觀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諸法,說明這一切都是無自性空的,使我們認識到空有不二、煩惱即菩提的思想,知道如何才能不住世間、超越生死。經中出現最多的三個字,即「空」、「無」、「不」,都是否定詞。簡單地說,就是否定自性見,建立空有不二的中道觀。      〈心經的禪觀〉,是我二〇一九年在北京廣化寺講的。之所以題為「禪觀」,是希望把中觀正見運用到禪修中。很多人對經教的學習只是停留在理論上,談空說有,卻不能落到實處,甚至撥無因果,出現偏空的弊端。《心經》以「觀自在」開篇,觀之一字,貫穿了《心經》的修行。觀,必須有止的基礎,才能在面對念頭和影象時,了知一切如幻,當下體證空性,成就解脫自在的人生。      對《金剛經》的弘揚,略早於《心經》。一九九四年春,我應廈門大學青年禪學社之邀開講本經。其後,又把演講思路撰寫成文,題為〈金剛經的現代意義〉。      二〇一〇年,我在戒幢佛學研究所開設《金剛經》課程。如何引導大家認識經文要義?我想到,可以從問題入手。《金剛經》的行文是散文式的,對同一問題會反覆說明,且分布多處。比如怎麼認識如來身相,出現了「色相非真、有相之身不為大、不應以色相見如來、如來具足相好莊嚴、離相見如來」等多個角度。將相關內容剪輯到一起,可以清晰地看到,佛陀是從哪些方面闡述這個問題,有助於我們全面領會經義。      《金剛經》與《心經》同屬般若系經典,但修行側重點不同。如果說《心經》著重個人修行,那麼《金剛經》則是立足於菩薩道修行,在利他過程中落實正見。經中關於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以及對佛果、佛身、佛陀說法的認識,始終伴隨兩種提醒:一方面,不要陷入對自我的執著,經中反覆出現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都在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另一方面,不要陷入對法的執著,佛陀每說一個問題,都會以「所謂……即非……是名……」為總結,讓我們用中觀正見看待一切,認識到緣起現象是無自性的,其存在只是條件關係的假相而已。      本書名為《超越「二」的智慧》,二,即二元。我們生活在能所、善惡、好壞、自他等二元對立中,如何才能正確面對?龍樹菩薩在《中論》告訴我們:「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指出了世俗諦、第一義和涅槃的關係。修行要從世俗諦入手,如何認識世俗諦,正是輪迴與解脫的分水嶺。如果帶著自性見,產生我執法執,就會進入二元世界,開啟生死輪迴;以中觀正見觀察,了知諸法無自性,就能超越對二元的執著,入不二門。如此,方能出汙泥而不染,行走世間,自在無礙。      二〇二三年春寫於阿蘭若

作者資料

濟群法師

童真入道,出家四十餘載。為溈仰宗第十代傳人、斯里蘭卡佛教與巴利語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特約研究員及多所大學客座教授。 1980年就讀於中國佛學院,隨後於閩南佛學院、戒幢佛學研究所等地任教。從事教育幾十年來,對如何有效修學,有著深入的觀察、思考和實踐。由此,提出修學五大要素,創建三級課程體系,令無數學人蒙益。 1992年起,面向社會及高校舉辦講座,開中國內地弘法之先,法音流布海內外。同時筆耕不輟,出版「智慧人生、修學引導、以戒為師」等叢書四百多萬字。以純正的佛法知見,剖析社會問題,釐清修學誤區,提出切實的解決之道。 相關著作:《探索》《真理與謬論:《辯中邊論》解讀》《認識與存在:《唯識三十論》解讀》《開啟內在智慧的鑰匙:《六祖壇經》解讀》《學著做菩薩:《瑜伽菩薩戒品》講記》《你也可以做菩薩:《入菩薩行論》講記(全套三冊)》《尋找心的本來》《菩提心與普賢行願》《走近佛陀》《菩提大道:《菩提道次第略論》講記(全套三冊不分售)》《道次第之道》《超越「二」的智慧:《金剛經》探微》

基本資料

作者:濟群法師(釋濟群、Shi Ji-qun)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Open mind系列 出版日期:2023-12-12 ISBN:9786263188815 城邦書號:BU7411 規格:膠裝 / 單色 / 240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