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哲學
成為大人的第一堂哲學課:用哲學找出你的人生答案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成為大人的第一堂哲學課:用哲學找出你的人生答案

  • 作者:小川仁志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24-01-25
  • 定價:360元
  • 優惠價:79折 284元
  • 書虫VIP價:284元,贈紅利14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69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麥田、小麥田全書系5折起!2本贈杯墊!
  • $499輕鬆升級VIP/新書人手一本75折起!
  • 【百大暢銷書75折起】挑起你的求知欲,滿足閱讀癮!

內容簡介

成年以後,就可以投票、去銀行開戶、獨立簽約,那麼—— 已經「成年」的你,就等於是「大人」了嗎? 還沒有成為大人的你,就不能談論政治這類「大人」話題嗎? 重新思考學習、工作、人生的意義 近150年來持續至今的「大人」定義即將改變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工作只是為了賺錢嗎? 為什麼需要關心社會?可以討論政治嗎? 學習思考,真的有意義嗎? 日本大眾哲學名家帶你上一堂「大人學」的思辨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曾經主持一般市民針對公共議題討論的「哲學咖啡館」,也參與過公民權年齡下修討論會議,在高中帶領過能應用在日常生活的實驗型哲學實作課程。長年投注大量心力讓哲學走入一般大眾的生活,落實公共哲學的實踐,期望哲學能夠落實於教育中,成為一生受用的力量。 「我想透過這本書和大家談談,如何才能讓自己成為成熟可靠的大人。 而哲學,正是掌握這個問題的關鍵。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只要在從小學習哲學,就能夠慢慢培養自己的觀點, 面對這個世界時,能夠抱持自己的意見。」 ——小川仁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林從一(華梵大學校長、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系博士) 林靜君(南港高中哲學課教師與規畫人) 苑舉正(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黃大展(新竹高中歷史老師兼任圖書館主任) 鄭凱元(哲學新媒體共同創辦人、執行長) ——各界教育者、哲學推廣工作者齊聲推薦 達法定成年年齡後,就是成年人了,擁有更多權利,也必須負擔更多義務。然而,難道一旦「成年」,就可以一夕之間變成「成熟的大人」嗎?所謂的「成熟」又是指什麼呢?三、四十歲的中年人,或是八十歲的老年人,必定擁有堪稱成熟的知識與素養? 當成年年齡下修,也就代表著這個社會即將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密切參與各種公共活動,令人不得不思考,成為「大人」代表著什麼?德國哲學家康德說,無論老少,只要不懂得運用智慧,就是未成年。換句話說,智慧是成熟大人的重要條件。在哲學中,我們可以找到培養智慧的關鍵答案。本書作者曾是職場菁英,也曾成為繭居族,他將哲學形容為改變人生的救命稻草,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從小學習哲學,培養蘇格拉底定義的「對智慧的愛好」,才能獲得一生受用的思考能力。 作者倡導從涵蓋責任與義務的「大人學」哲學思辨中,一步步養成個體精神上的成熟。生活中的大小煩惱,其實都可以從哲學當中取經:出了社會該做什麼工作?離開學校之後,就可以不用讀書了嗎?人際關係好麻煩,為什麼一定要和人相處?擁有參政權,可以怎麼樣改變社會?本書廣納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存在主義大師沙特、女性主義代表哲學家西蒙波娃、政治哲學名家鄂蘭等哲學家的見解與人生經歷,無論是什麼樣的議題,我們都能從中獲得質疑、歸納的思辨技巧,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答案,邁向成為大人的第一步,一起打造更好的世界。 #如果成年才有投票權,未成年人就不能討論政治嗎? 民主政治需要每個人參與其中。所謂的每個人,指的就是群體中的每個成員。所謂的全體國民,也包括未成年人在內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那麼,為什麼只有成年人擁有選舉權呢?我認為這是因為投票的選擇,終究需要有成年人的理性思考能力、判斷力,以及溝通討論的能力。在養成理性討論的能力之前,未成年的孩子不能擁有投票權。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在正式擁有投票權之前,好好培養這種能夠與他人就利害關係進行理性討論的能力。 #責任是什麼? 社會是一個能夠讓我們實現願望的地方。你可以獲得想要的東西,並且做想做的事情。但任何事情都有其負面影響。於是,當事人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對他人造成困擾就必須賠償,如果生活變得不正常,就必須試圖改變。換句話說,在能夠承擔責任的前提下,才有自由的存在。 #為什麼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如果每個人的答案都一樣,會發生什麼事呢?……如果是由某人刻意安排讓每個人的答案都一樣,或者強迫每個人都必須擁有相同的答案,那就是個大問題了。如果每個人的答案都一樣,就表示根本沒有其他選項。即使那個答案是錯誤的,我們也別無選擇。歷史上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例子,也就是所謂的極權主義。 #這個社會跟我有什麼關係? 各位是否認為,學生會活動或是義工活動交給別人去做就好了呢?在學校裡,或許最後總有人被指派去執行這些活動,但在社會上,卻有可能出現誰也不願意做的情況。當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的事情時,社會問題就會愈來愈多,垃圾問題即是一例。垃圾可能會堆積在某個地方,對環境造成不良的後果,最終嘗到苦果的終究還是自己。因此,漢娜·鄂蘭將參與社會活動視為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類基本行為,她認為參與活動正是身而為人的條件之一。 >>>>>>你將從這本書讀到 ☑ 1 「哲學」 這門看似高深的學科,其實與生活息息相關,而且非常有用 ☑ 2 「成為大人」代表著什麼意思——認識「公共」、「責任」、「參政」 ☑ 3 「思考」如何成為畢生受用的工具,以及最容易上手的幾種方法 ☑ 4 身為社會的未成年人、成年人,分別有哪些責任義務 ☑ 5 給師長們在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方面的哲學思考 ☑ 6 書末收錄一份提供自我精進的哲學書單

目錄

前言|十八歲,為何如此重要? 第一章|哲學其實是最了不起的學科 1「哲學」是什麼? 哲學真正的含義/哲學的實踐方法 2歷史上的哲學家也曾經面臨相同的困擾 每個人都是在困惑中成長/因為困惑而毫無困惑地成為哲學家,也因此不再困惑 3哲學拯救世界 高中生與哲學的相遇/用哲學改變世界 第二章|給煩惱的你,十八歲的哲學入門 1為何不喜歡學習 學習是什麼?/如何改變學習方法? 2霸凌問題為何無法消失 霸凌是什麼?/現代人的心理病態:優越感與炎上 3與周遭的相處之道 朋友是什麼?/對外表的過度關注 4家庭是麻煩而美好的 家庭是什麼?/家庭形態的多樣化 5戀愛與性的真諦 愛是什麼?/性是不該討論的事嗎? 6善用手機與遊戲 手機的便利與危險/社群媒體與遊戲的誘惑 7思考人生出路就能了解自己 出路是什麼?/自己究竟想做什麼? 第三章|十八歲的你,如何與社會連結? 1超過一百四十年的「大人」定義即將改變 究竟會有什麼改變?/做你能做的事情 2「成為大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精神成熟與不穩定性/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 3十八歲的「公共哲學」──私、公、公共 大人的公共哲學/當今社會需要的公共性主義 4十八歲選舉權改變了社會嗎? 成為大人之後才能參與政治嗎?/十八歲選舉權與十八歲成年的關聯 5關於責任、婚姻、契約──建構「大人學」 「大人學」教導我們的事/責任是什麼? 第四章|去尋找,去培養「屬於自己的答案」 1質疑「別人給我們的答案」 思考是什麼?/努力看見看不見的事物 2只要改變觀點,不可能就會成為可能 為什麼改變觀點這麼難?/達到神一般的境界 3語言是世界的設計圖 透過新的詞語重新理解世界/提高語感的方法 4哲學性對話的嘗試 如何引導對話/哲學咖啡館 5擁有「屬於自己的答案」 「反論」的重要性/《十二怒漢》 6課題解決的時代 每個領域都有解決課題的需求 /哲學與課題解決 第五章|哲學為人生帶來奇蹟——從繭居族到哲學家,我想說的是…… 1孩子就是要自由自在地過日子 孩子是無拘無束的個體/孩子的意義 2青春為何如此熾熱? 讓心靈充實飽滿/與社會碰撞 3成為社會人士並不是終極目標 人生有終極目標嗎?/唯才主義的終結 4繭居族是成功的起點? 問題出在社會本身/不要將常態強加於人 5持續滾動下去吧 成為堅韌的通才/為人生創造奇蹟 ◎給親愛的家長和老師 與「小小哲學家」對話吧!/「倫理課」與社會的倫理/改變通識教育中的哲學/令人期待的新學科「公共」/最重要的學科其實是「哲學」!? ◎讓你繼續自我提升的更多哲學好書 ◎最後,想聽聽你的意見

內文試閱

  ◎成為大人之後才能參與政治嗎?      我們在前面討論到參與社會事務是大人的責任,接下來我們不妨來討論最具代表性的社會事務,也就是政治活動的參與。首先,政治本身其實與未成年息息相關,本來就該質疑為什麼要等到成年後才能參與政治。在此,先從政治的定義開始討論吧。      所謂的政治,可以稱為利害關係協調的過程。當抱著形形色色的想法與立場的人們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彼此之間的利益關係有所衝突時,意見自然會產生分歧,這就是「利害關係」。政治的功能就是協調這些利害關係,使事情能夠順利進行。在民主國家中,通常會進行集體討論,最終以多數決的方式作出結論。      當然,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其他政治體制,例如由國王或貴族統治,以及現代仍然存在的獨裁政府等等。民主主義目前仍然是多數人最能夠接受的方式,日本也是採取民主制度。      不過,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民主是否就是最好的體制呢?這個問題並沒有確切的答案。畢竟在實踐上,要真正蒐集每個人的意見可能會造成行政效率低落,而且在集體討論之後以多數決的方式之下,少數人可能會遭到犧牲。但至少民主制度重視每個人都能表達意見的機會,即使結果可能對少數人不利,但至少他們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      民主主義的政治需要每個人參與其中。所謂的每個人,指的就是群體中的每個成員。以日本來說,也就是日本全體國民。這時可能有人會問,所謂的全體國民,也包括未成年人在內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然而,未成年人雖然也是國民的一份子,但並未擁有投票權。當然,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是不讓他們表達意見,因為國家的最高法律,也就是憲法,明確保障了全體國民的基本人權。因此,兒童當然也擁有表達意見的基本權利。      那麼,為什麼只有成年人擁有選舉權呢?我認為這是因為投票的選擇,終究需要有成年人的理性思考能力、判斷力,以及溝通討論的能力。未成年人是否擁有這些能力呢?想一想,就讀幼稚園的小孩看到想要的東西可能會直接用搶的,當被問及原因時,他們可能只會說:「因為我想要。」因此,要求小孩透過理性思考與溝通討論以進行利害關係協調,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在養成理性討論的能力之前,未成年的孩子不能擁有投票權。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在正式擁有投票權之前,好好培養這種能夠與他人就利害關係進行理性討論的能力。      以前,投票權的年齡門檻是二十歲,更早之前是二十五歲,年齡限制已逐漸降低(編按:此處是日本法令)。那麼,十八歲的人是否已經具備了理性判斷的能力呢?更何況,需要討論的內容非常複雜,例如消費稅是否增加、社會福利保障的方式,甚至國家安全等問題。      成年之後,不僅僅要面臨自己生活中的種種難關,還必須要對政治問題做出判斷。這就是當代年輕人所面臨的挑戰。      ◎大人的公共哲學      在此想向各位介紹一門學科,那就是「公共哲學」。為了與社會妥善保持距離,我認為公共哲學的實踐是十分必要的。簡單來說,公共哲學是一門思考如何將個人與社會聯繫在一起的學科。      一般而言,我們只關心自己的事情,尤其年輕時代。因此,我們需要有意識地主動思考有關社會的一切。包括考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麼,以及如何參與其中。      自社會存在以來,這種公共哲學的概念就一直存在,但並沒有正式獲得命名,可以說它是相對比較新的一門學問。二十世紀活躍於美國的德國哲學家漢娜・鄂蘭,即是這門學問的先驅。      鄂蘭指出,除了勞動和工作之外,「活動」(Action)也是人類基本的行為,「活動」意指與社會相關的行為。雖然工作也與社會有關,但工作終究是為了賺錢維持生計,因此不得不做的事情。      鄂蘭所說的活動,並不是「非做不可」,而是「即使不做也可以生存下去」的行為。聽起來鄂蘭說的「活動」不做也沒關係,但是她認為,身為人類的一份子,我們有責任參與這樣的活動。      這樣的活動包括參與社區自治會活動、志願義工活動,或者參與政治活動等等。這麼一想就會發現,確實,這些活動都必須有人去執行,但大部分人常見的心態可能會希望這些事情可以交給別人去做。      以學校來說,身為校園一份子的各位是否認為:學生會活動、義工活動等只要交給別人去做就好?或許最後總有人被指派去執行這些活動,但出了社會後,此類事務卻可能誰都不願意做。      如果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的事情,社會問題就會愈來愈多,垃圾問題就是最佳例子。假如垃圾回收工作不由社區管委會來處理,而是由每個人自行處理,或許年輕人可以自行把垃圾拿到指定地點,但對老人來說可能就是一件苦差事了。這麼一來,垃圾可能會堆積在某個地方,對整體社區環境造成不良的後果,最終嘗到苦果的終究還是同在社區裡的自己。      因此,鄂蘭將「參與社會活動」視為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類的基本行為,這樣的觀點也呈現在她的著作《人的條件》當中。沒錯,參與活動正是身而為人的條件之一。      當然,公共哲學的內容並不僅僅是鄂蘭所指出的活動。德國哲學家哈伯馬斯提出的溝通行為理論也被認為是公共哲學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簡單來說,這是指為了達成共識而進行深入討論的過程。在思考如何參與社會時,獨善其身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必須要與其他人一起進行討論並取得共識才行。哈伯馬斯的公共哲學正是在討論這種溝通的方法。關於這一點,我們將在本書第四章繼續討論哲學對話的方式。      總之,公共哲學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時代變化,參與社會的程度與模式也會有所不同。我們應該根據自身所處的時代與社會情境,建立並實踐符合當代的公共哲學。      ◎當今社會需要的公共性主義      那麼,現代社會需要的公共哲學是什麼呢?就結論來說,我認為現今的社會需要的是一種我稱之為「公共性主義」的態度。事實上,這是我在二〇一九年拙作《公共性主義是什麼》(公共性主義とは何か)中自創的名詞,簡而言之,我主張如果公共哲學是一門學問,那麼公共性主義就是一堂實踐課。應該積極參與公共性事務。      這樣解釋或許有點複雜,所以讓我們再次從「公共」一詞的定位談起。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只關乎個人,有些事情涉及整個社會,必須由政府負責處理。前者可以稱為「私」,後者可以稱為「公」。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被稱為「公共」的領域,也是狹義的「公共性」,指的是某些事務雖然關乎公眾,但政府並不一定會出面處理,這樣的事務即為「公共」的領域。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領域存在,可能原因在於資金有限。很多人光是處理自己的事情就已經分身乏術,即使稍有餘裕,也不見得願意為他人付出心力。因此,這些人基本上只參與「私」領域。      另一方面,雖然政府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處理公眾事務,但由於預算有限,不可能每件事都由政府來處理。因此,政府往往只能處理「公」領域事務。      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事情與所有人都有關。例如公園就是一例。是否所有公園都隨時保持安全和清潔呢?政府是否每天早上都能檢查遊樂設施的安全性,並且仔細監控每個設施,以及經常修剪草坪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畢竟不是每一個公園都是迪士尼樂園,有足夠的金錢支應大量人力做這些事。      如果能夠做到這麼周全,就不會有孩子在使用公園的遊具時受傷了吧!若能有人負責定期維護管理公園遊具,就會令人感到安心許多。這正是「公共」的領域。同屬「公共」領域事務的又如許多學校附近需要的交通指揮工作,經常都是由志願義工來執行的。      公共性主義所主張的,就是每個人都應該更積極參與這些公共相關事務。之所以如此堅決倡導這一點,是因為如果不這樣主張的話,就不會有人去參與公共事務。往往只在發生重大事故,或有人因此受傷,媒體開始報導的時候,人們才會開始想亡羊補牢。但是,等到這時再行動就已經太遲了。      我們似乎正處於一個充滿此類問題的時代,或許是因為每個人都已經為了一己生活忙得不可開交,。然而,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最終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無論如何,我們終究是生活在這個社會當中的一份子,這是不會改變的事實。      因此,公共性主義變得至關重要。它是一種面對社會事務的態度,也是每個年滿十八歲的人都應該擁有的觀念。唯有明確地抱著這樣的意識,我們才能夠展現成熟大人應有的作為。      ◎「大人學」教導我們的事      我所設想的「大人學」,是以責任、婚姻和契約為主題。這些主題都涉及成年人的行動能力,同時也與生活上的政治議題相關。更重要的是,處理這些議題的基本條件即是精神上的成熟。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我曾經主持一個名為「哲學咖啡館」的論壇,與來自不同立場的市民進行對談,其中一個討論主題是「十八歲是什麼」。當時,討論的焦點正是我列舉的這些問題。這些議題,究竟該如何學習呢?      在論壇中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統一的教育內容反而不利於培養獨立的成年人,有人認為領導力教育才是培養當事人意識的關鍵,也有人認為應該加強日本歷史教育,因為日本歷史上有許多年輕人在十幾歲的年紀就已經為日本扛起責任。      這些意見都有道理。你是否在這些意見當中,發現共通的關鍵字呢?我認為「責任」就是這些意見的共通關鍵字。為了在社會中履行成年人的角色,我們就必須要承擔責任,無論這是否為法律的要求。      對未成年的孩子來說,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最後都可以仰賴大人,因為成年人會承擔責任。也就是說,「承擔責任」就等同於「成為大人」,這個觀念需要徹底地建立起來。單單學習法律是不夠的,我認為只有透過哲學的方式才能真正理解責任這個詞彙的含義。      很多人提到婚姻和契約也是應該學習的具體內容,就某個層面來說,婚姻和契約也可以歸納為責任問題的一環。就婚姻而言,原本男性可以結婚的年齡門檻是十八歲,女性則是從原本的十六歲提高到十八歲。從性別平等的角度來看,這個改變是理所當然的。      從其他角度看,「成年的年齡門檻」與「能夠出於自身意願決定結婚的年齡門檻」,兩者之間取得一致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締結婚姻的當事人需要自行承擔婚姻中的責任,這就是為什麼會將成年年齡與結婚年齡門檻都同樣設定為十八歲。依據自身意願建立家庭,就表示必須承擔對家庭的責任。      訂定契約也是如此。過去,十八歲的消費者由於尚未成年,所簽署的消費契約需要家長的同意才算生效,如今已經不需要家長的同意就可以自行簽署了。也就是說,既然十八歲已經是成年人,就不能再以未成年為由隨意取消契約。這也表示從十八歲開始,就必須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包括簽訂契約這樣的事務。      每個人都必須清楚地學習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千萬不能因為一時衝動而簽下合約。在人生路上可能會遇到各種不肖業者,可能會刻意針對已年滿十八歲但思慮還不夠成熟的人下手。      在我主持的哲學咖啡館論壇當中,曾有人提出教育方法的重要性,認為應該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如何實地解決問題,否則光是紙上談兵的教育是毫無意義的。過去的教科書當中,並不乏成年教育的內容,然而,如果僅止於被動式地學習教科書上的內容,一旦考試結束,這些知識很快就會被拋諸腦後,想必各位也有同感吧?如果只是忘記歷史人物的名字或史實的年份也就罷了,但消費者的權利和義務可不能隨便忘記。為了保護自己,此類與自身責任義務相關的知識內容,必須牢記在心。      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印象深刻的經驗絕對是必須的,只有透過解決問題的主動學習才能實現這一點。尤其是消費者契約等議題,確實應該將如何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學習主軸,在操作演練中,學習如何保護自己和承擔責任,這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      ◎責任是什麼?      前面多次談到了「責任」,各位對這個詞彙有什麼樣的理解呢?「責任」是一個人人都自以為熟悉,但卻很少對其意義深思熟慮的詞彙。      「責任」是我所提倡的「大人學」的核心概念。一般而言,「責任」指的是承擔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後果。簡單來說,就是不能用「我不知道」當作藉口,必須自己負責解決問題。      人類有天賦自由,這是一種權利,可以做任何你喜歡的事情。當然,有些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困擾,所以受到限制,但除此之外,每個人都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為什麼呢?因為那是人類所渴望的。      社會是一個能夠讓人實現願望的地方。你可以獲得想要的東西,做想做的事情。但任何事情都有其負面影響。例如可能因為獲得某個東西而引起爭端,或者因為過度從事某種活動而無法正常度日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對他人造成困擾就必須賠償,如果是自己的生活失去平衡,就得想辦法調整。反過來說,是在能夠承擔責任的前提下,才有自由的存在。      如果發生什麼事,當事人會負責賠償或做出調整,正是因為有這一份信任的存在,社會才能允許每個人的自由行為。大人除了有工作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思考能力,因此獲得社會的信任,認為大人具有承擔責任的能力。      這些行為就是負責的行為。然而,未成年人普遍做不到這一點,或者說這個社會對未成年人並沒有抱著這份信任。因為他們還沒有工作賺錢以便賠償他人的能力,也還沒有辦法穩健地藉由思考來改變調整現況。      確實,以身體和精神的成熟程度而言,要求小學生做到這一點是不可能的。但對於中學生來說,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是可能的,但現代社會的普遍共識之下,認為要等到十八歲之後才有健全的能力處理這些問題。      當然,即使是大人也不代表就有能力對所有行為負責。就算他們自認能夠承擔責任,也可能發生意料之外的事情,許多事故就是這樣發生的,畢竟「運氣」也是影響每件事結果的因素之一。這個議題稱為「道德運氣」,探討人是否應該對受運氣影響的行為負責。      然而,任何行為畢竟都有嚴重程度的區別,即使運氣可能會對行為造成影響,我認為大人也應該承擔包含運氣在內的全盤責任。換句話說,大人在進行每一個行為時,應該要考慮到包括運氣因素在內的責任風險。      雖然聽起來很嚴肅,但成為大人確實就是責任如此重大的一件事。在成年教育的「大人學」中,我們應該要確保有足夠的機會討論此類道德議題,以便徹底釐清責任的概念。      「大人學」應該是一個關於責任的實踐型學科。在這個領域,「思考」是尤其重要的。如果不用自己的大腦思考,知識就無法實地應用在生活當中。

作者資料

小川仁志

一九七〇年出生於京都。日本京都大學法學院畢業、名古屋市立大學大學院博士後期課程修畢,取得人類文化博士學位。曾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客座研究員。專長為黑格爾哲學、公共哲學。現任山口大學國際學綜合科學院教授,為日本最積極推廣大眾哲學的哲學家之一。 他的人生經歷豐富,曾是商場菁英,也曾任公職,一度失志在家足不出戶,直到接觸哲學後才重獲希望,自此明白只要一生懂得活用思考的力量,人生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投注大量心力讓哲學走入一般大眾的生活,曾於商店街主辦「哲學咖啡館」,引導來自四面八方、立場各異的市民進行交流對話,落實公共哲學的實踐。 哲學著作、譯作超過七十部,著書包括《未來世代必備的哲學思維》、《翻轉思考力的日本哲學》、《哲學用語事典》等。經營同名推特帳號、「小川仁志的哲學頻道」Youtube頻道,於《讀賣新聞》、《日經經濟》、《日經商業》、《日經婦女》等媒體持續連載文章,也定期於NHK節目分享能夠應用於生活、職場、家庭的哲學思考。

基本資料

作者:小川仁志 譯者:談智涵 出版社:麥田 書系:ithink 出版日期:2024-01-25 ISBN:9786263105805 城邦書號:RI7008 規格:膠裝 / 單色 / 26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