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球化競爭必備的哲學訓練
人生處世及對應之道
商務人士必讀學習法
賈伯斯、谷歌、臉書也活用的最強思考工具
在全球化時代中,日本哲學正是勝出的最強武器
用日本哲學培養和世界對抗的堅強心志
全球菁英都很清楚日本的強盛與魅力,深受其基礎思想的影響,這是他們學習日本哲學,藉此豐富教養底蘊的原因。為了在全球化時代奮戰下去,每個人都需要獨特的思想理論,而日本哲學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選項。
五大工具讓你於全球化競爭中脫穎而出:
工具1 歷史——循序漸進掌握日本哲學精華
工具2 思考力——開創獨特想法
工具3 名著——全球菁英必讀的經典文獻
工具4 必備知識——效法前人的生存之道
工具5 必備用語——讓語言成為思考的方法
➙日本人氣作家小川仁志濃縮多本暢銷作品精華的代表作
本書除了介紹日本哲學經典名著外,也會從日本哲學的歷史、人物、關鍵詞等各種角度介紹日本哲學的概要,並點出如何活用這些知識,以及日本哲學與西洋哲學的差異。換言之,閱讀本書就能通曉涵蓋日本哲學的各項主題、了解如何在人生或商場中活用,可謂入門的決定版。
–哲學好用!全系列登場–
01《提升職場決斷力的西洋哲學:從哲學史、名著到專門用語,掌握為工作加分的7大工具》(2019/11/6上市)
02《洞察人際關係的中國哲學:從哲學史、名著到專門用語,建立理性思考模式的6大工具》(2019/11/20上市)
目錄
序 捨棄Cool Japan,擁抱Tool Japan
第一章 日本哲學的歷史
依時間軸統整日本哲學發展歷程
神道/佛教/禪/武士道/儒學/國學/幕末思想/啟蒙思想/民族主義/京都學派/戰後民主主義/現代日本思想(從新學院主義到兩千年代)
第二章 日本哲學的思考之道
開創獨特想法
生成/遵從/連結/無/清淨/塑型/一體化/相信/吟誦/一心不亂/感受/保持中立/依賴/發洩精力/推移/尚小/尚雅/簡樸化/專心致志/貫徹義理
第三章 日本哲學名著
信手拈來哲學經典
《古事記》/《日本書紀》/《萬葉集》/空海《十住心論》/紫式部《源氏物語》/吉田兼好《徒然草》/山本常朝《葉隱》/本居宣長《古事記傳》/新渡戶稻造《武士道》/福澤諭吉《學問之勸》/西周《百一新論》/西田幾多郎《善的研究》/九鬼周造《偶然性的問題》/三木清《構想力的邏輯》/和辻哲郎《風土》/丸山真男《日本的思想》/土居健郎《日本人的心理結構》/吉本隆明《共同幻想論》/柄谷行人《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東浩紀《動物化的後現代》
第四章 日本哲學的必備知識
效法前人的生存之道
聖德太子/空海/親鸞/道元/世阿彌/千利休/山本常朝/新渡戶稻造/二宮尊德/本居宣長/佐久間象山/吉田松陰/內村鑑三/柳田國男/福澤諭吉/西周/西田幾多郎/田邊元/丸山真男/吉本隆明
第五章 日本哲學的必備用語
讓語言成為思考的方法
本地垂跡(神道)/絕對他力(親鸞)/只管打坐(道元)/花(世阿彌)/理氣二元論(朱子學)/先王之道(荻生徂徠)/萬人直耕(安藤昌益)/石門心學(石田梅岩)/報德思想(二宮尊德)/物哀(本居宣長)/和魂洋才(佐久間象山)/草莽崛起(吉田松陰)/天地公共之實理(橫井小楠)/兩個J(內村鑑三)/常民(柳田國男)/稀人(折口信夫)/絕對無(西田幾多郎)/間柄(和辻哲郎)/粹(九鬼周造)/執拗低音(丸山真男)
結語 西方哲學+日本哲學=全球化人才的思考力
主要參考與引用文獻清單
序跋
捨棄Cool Japan,擁抱Tool Japan
每次在網路上聽世界領袖與名人的專訪內容,總是能聽到一些有趣的發言。美國特百惠公司(Tupperware)執行長里克.高因斯(Rick Goings)在接受《FORTUNE》雜誌網路版專訪時,表示他曾經學佛,學佛的經驗也影響了他的經營理念。
事實上,不少領袖菁英都曾經大力讚賞日本思想。最有名的例子包括美國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讀了《武士道》之後深受感動,將此書分送給自己的朋友。最近的例子則是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n Jobs)生前熱衷參禪,他最愛讀的書是禪學思想名著《射藝中的禪》(Zen in the Art of Archery,另一譯本題為《弓與禪》)。說到這個,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等知名矽谷企業也將禪列入企業的研修課程之中,積極學禪。
全球頂尖菁英中,不少人學習日本思想與哲學,並將其精髓運用在企業經營與政治上。有一次我到美國參加某個日本研究學會的會議,就遇到企業界人士報名參加。一般來說,這是研究日本的專家學者才會參與的學會,但那位企業界人士報名會議的目的,是要學習如何與日本企業做生意。不僅如此,他對日本思想十分感興趣,不斷請教我的意見。仔細想想,不只是美國,歐洲和亞洲國家的主要大學也開設了日本學課程。其中以介紹佛教和禪的日本思想最受歡迎。
二○一五年,歐洲成立了專門研究日本哲學的團體,名為ENOJP(European Network of Japanese Philosophy)。創始成員大多是歐洲的年輕研究家,於該年十二月在西班牙舉辦第一屆研究大會。我很榮幸擔任該團體的顧問委員,參與那次的大會。我遇見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重新感受到日本學的潛力。
日本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經濟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觀光國家,日本文化與思想受到全球關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全球菁英都知道凡事有其最基礎的思想理論,他們也清楚日本的強盛與魅力,深受其基礎思想的影響,這是他們學習日本哲學,藉此豐富教養底蘊的原因。
話說回來,本書中我以日本哲學一詞取代日本思想。原因無他,從西方社會的立場來看——說得精準一點,應該是從日本以外的國家立場來看——日本思想是Japanese Philosophy,也就是日本哲學。在日本,哲學一詞指的是西方的哲學,或是明治時代以後,西田幾多郎創設的京都學派哲學。這一點可說是日本人的「常識」,但其他國家的人並不知道這一點。
自己國家孕育出來的智慧,我們可以大方稱之為「哲學」。如今全世界的人比我們日本人還要清楚,Japanese Philosophy(日本哲學)不只是神道與佛教,還包括現代思想。
現今讓人有些困擾的是,日本人不了解的不只有日本哲學的意義;更嚴重的是,無論稱為日本思想或日本哲學,日本人對於自己國家孕育出來的智慧,已成為全球菁英學習鑽研的重要教養這項事實一無所知。
我之所以想寫本書,就是這個原因。如今日本文化以「酷日本」(Cool Japan)之名重新包裝,打入全世界;但這樣的做法不過是在銷售商品。我們該做的不是單純銷售,而是應該將日本獨特的思考法當成武器,與世界奮戰。其中當然也包括「銷售」這樣的行為,但不該將銷售當成一切。
捨棄Cool Japan,擁抱Tool Japan。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是創造長足的進步,想要達到這一點,我們必須以日本哲學為武器,與全球菁英奮戰。
世界菁英普遍學習的西方哲學,與可發揮日本人獨特性的日本哲學,若能結合兩者的智慧,才能培養出全球化人才。關於這一點,我也會在本書的最後再度闡述。
內文試閱
第二章 日本哲學的思考之道
開創獨特想法
「生成」——一切交由命運的思想
提到日本最古老的思想,莫過於繩紋時代或更早之前便已存在的自然崇拜,進而衍生出現代的神道。再者,自古即為日本思想中心的佛教也很重視自然。佛教認為目前的這個處境(此現象的世界)才是事物本質,亦即實在的世界。總而言之,眼前的自然才是本質,也就是現象即實在的道理。
無論如何,日本人認為自然比任何經過人為加工的事物更正確、更值得尊崇。因此,與其人為加工,不如保持自然或維持原有狀態才是最好的。日本人認為自然或原有狀態蘊藏著自然的強大力量與神祇的力量,人類不可違抗,如果違抗必遭天譴。
此想法超越了宗教的框架,也超越了時間,廣泛深植於現代社會的日本人心中。政治學家丸山真男曾經大力闡述,日本從「自然」社會轉變成「作為」社會的必要性。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主動改變社會,為近代社會敲響警鐘。事實上,丸山的論點也是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最需要的改變。原因很簡單,現在的日本人追求「自然」而非「作為」,甚至可以說是認為自然「生成」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不可諱言的,許多我們自己做的決定,例如「結婚」、「轉職」,我們都不會強調自我意志,反而會說「時間到了所以結婚」、「遇到好時機所以換公司」。這些行為表現的背後,我相信存在著人們相信命運的意識,無論是結婚或轉職,都像命運一樣自然生成。
無論丸山如何大聲疾呼,現在的日本人面臨社會問題時,仍不願挺身而出主動改變,只是沉默地等待現況好轉。大家都說日本從未有過革命,就是受到「生成」的思想所影響。
仔細想想,西方以充滿動能的「作為」思想為主流,並未讓世界變得更好。西方社會依舊互相爭戰,破壞自然。我相信日本的「生成」思想很可能在未來某一天,可以取代西方的「作為」思想。
「遵從」——捨棄私心的思想
外界都認為日本是個服從的民族,遵守法律、遵循公司方針、乖乖排隊……這類維持秩序的表現族繁不及備載,這也可以說一種思想。話說回來,這樣的思想究竟從何而來?
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性是日本獨特的風土。誠如和辻哲郎所提出,日本屬於季風型氣候,不得不與颱風或雨季等自然變化共生,必然地養成了容忍順從的個性。不可否認的,人類無法戰勝颱風,地震也是如此。我們能做的只是預測,盡一切可能減少災損,將受災狀況降至最低。
這類可以用DNA來形容的生存智慧,長期影響著日本思想。武士道是日本思想的精髓,集武田信玄兵法之大成的《甲陽軍艦》中,有這麼一段內容:「武士無論是醒是睡,或是在吃飯的時候,都應該向主公盡忠建功。」遵從主公正是武士道的神髓之一。
不主張自己是否正確,遵從自己該遵從的人事物才是對的。武士道的極致是切腹。只要主公命令武士切腹,武士就得切腹,西方社會完全無法理解這一點,但日本社會認為這是一種美學,是正確的事情。原因很簡單,這是「遵從自己該遵從的人事物」所得到的結果。
現代社會已經沒有切腹的習俗,但在許多場合中,仍然可以看到這類遵守不合理規矩的情形。公司下達的命令就是最常見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神風特攻隊亦是如此。
我從不認為神風特攻隊是正確的做法,但不可否認的,捨棄個人、遵從組織的做法有時候是一項利器。遵從的觀念是日本人秩序的基礎,可避免遇到災害時產生混亂,平時也能調和社會的整體氛圍。
我們要充分認知「遵從」這件事的危險性,有時候也要捨棄私心,為了維持整體祥和盡力而為。人既然在社會上生存,有時就得臣服於社會,相信這一點各位都能理解。
「連結」——相互結合的思想
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結ぶ」這個字,例如「縁結び」(結緣、結親)、「結びの一番」(意指相撲比賽中,每一天的最後一場比賽,通常由橫綱上場)等。我認為「結ぶ」(連結)這個觀念也是日本思想的特徵之一。此觀念的起源可回溯到繩紋時代。
繩紋陶器(日本學者稱之為「土器」,質地更接近於中國的瓦器,與漢語語境中的陶器有所不同)的繩紋圖案象徵「連結」的意義。不過,此繩紋圖案不單單只是結繩這麼簡單,而是蘊藏著如產靈般結合生命之意。產靈指的是神道中生成萬物的靈的作用。
繩紋陶器原本是用來盛裝與創造生命有關的食物,由此不難看出繩紋圖案中蘊藏的產靈意義。
此外,神道與佛教中有結界的概念,用來劃分神聖領域和世俗領域。神道中的注連繩是一種繩結,繩結圍起來的內側為神聖領域,外側則是世俗領域。
除了宗教之外,文化也隱藏「連結」概念。用線將布料縫(連結)成和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連結這個行為本身被視為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前文所說的「縁結び」,帶有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的意義;而相撲比賽中的「結びの一番」,指的是總結、結束之意。
相較之下,西方重視每個單獨個體的價值,無須結合其他個體,自己就很完整。或許是因為他們重視個人的自立性和獨立性,對於廣結善緣、經營人脈藉此完成一件事的觀念,感覺上較為淡薄。
有鑑於此,我們可從這個部分挖掘出日本思想的獨特性與優點。「連結」就是結合各種力量,進而產生強大的力量。亦即結合擁有不同力量的人事物,創造出新的力量,衍生強韌的思想。
「無」——誕生一切的思想
有與無可說是最能表現出西方哲學與東方哲學對比性的概念。自古希臘以來,西方世界一直探索存在的意義,因為他們認為無不可能生有。笛卡兒(René Descartes)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注重的是「我的存在」,馬丁•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Sein und Zeit)中探究的也是「存在」的意義。
相較於有的哲學,無的哲學可說是日本特有的獨創觀念。最典型的例子是西田幾多郎的哲學,不過在西田之前,佛教的禪宗已參透過無。有鑑於過去的歷史,西田是「無的哲學」的集大成者。
西田認為所有事物都是從場所這個概念生成的,若將場所的概念極大化,就會變成無。相反的,若該場所為有,就必須存在著更大的有才能生出有。總而言之,想要無限地生出大有,就必須存在更大的有,沒有任何事物比無限更大。因此,無就是無限,是生成一切的場所。這就是西田的結論。此時無已不是有的對立概念,而是產生有的絕對場所,稱為絕對無。
從正面角度看待無的思想,可說是日本獨有的概念。正因如此,日本人認為空無一物的庭院最美,畫中的留白部分最高雅。有時無物也會被當成最好的狀態。斷捨離這類鼓勵人們只擁有自己需要的東西的生活型態之所以廣受歡迎,我相信也與推崇無的日本思想有關。
有鑑於此,當我們思考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妨從如何減少,如何趨近於無的角度切入,而不是從要做什麼、買什麼、增加什麼來看。西方哲學的概念是「無不能生有」,但在日本思想中,「無絕對能生有」。
「清淨」——重新開始的思想
清明心可說是象徵日本思想的詞彙之一,亦即清淨光明之心。日本自古便推崇自然般的清淨,尊敬毫無虛偽的誠實心情。與清明心相反的是濁心與私心,也能說是利己心。
日本社會重視共同體的秩序,不喜歡利己心擾亂秩序。日本人認為利己心正是為社會帶來毒害與疾病的元兇,這些負面影響稱為罪與汙穢。有鑑於此,我們一定要去除這些罪與汙穢。
有趣的是,日本的觀念並非消滅罪與汙穢,而是將罪與汙穢「放水流」(水に流す),用水洗淨。直到今日,當日本人赦免過去的罪、解開過去的芥蒂時,經常使用「放水流」這樣的形容詞。
不只是個人的罪,這個觀念也能套用在世上的所有問題。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動畫作品經常出現與水有關的場景,例如《魔法公主》中山獸神居住的森林湖泊、《崖上的波妞》中出現的洪水等。為了表現清洗災禍的意象,這些場景皆使用了水這項元素。事實上,宮崎駿導演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獲頒日本國際獎(Japan Prize)時接受的採訪中,曾經表示若能將東京稍微浸泡在海裡,對東京也不是一件壞事。由此可以看出藉由水清淨文明的觀念。
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一定要用水清洗」的觀念,代表消滅罪惡這件事並不難。事物原本就是善的,只是外面覆蓋著一層泥土般的罪,因此若能用水清洗,就能恢復原本善的狀態,切除惡的部分後,就無須以死贖罪。簡單來說,這是日本式的重新開始。
親身實踐這樣的觀念,就能輕易地赦免他人。不只是罪,微小過錯亦如此。清淨的思想也是赦免的思想。土地狹隘的日本之所以能維持單一國家的型態,或許就是受惠於所有人心中共有的赦免思想。
「塑型」——產生強度的思考
日本文化有各種不同的樣式或規則,茶道與花道有許多細緻的作法,學習這些細微末節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各種不同的樣式也能稱為「型」。
日本蘊藏著塑型的思想。事實上,包括繩紋陶器在內,日本已經塑造出各式各樣的型。有時候型甚至能支配生活,平安時代的貴族重視有職故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職故實意指每年的例行活動與儀式等先例。在政治穩定的時代,訂定標準化的宮廷政務,其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模型(型),妥善執行每一項任務。長久以往下來,就能建構出十分細緻精密的模型。或許這就是現在政府機關、各地公所有無數申請書的原因。
日本思想史家源了圓精闢地分析了日本的型。源了圓認為型就是努力維持某個模型(形式),加以淬鍊昇華而成的結晶。綜觀日本的藝道(藝術之道)即可看出端倪。源了圓從世阿彌的能中,發現「守、破、離」的模型理論。總而言之,世阿彌一開始遵守其父親觀阿彌的教誨,勤於練習「模仿(物真似)」演技,接著突破模型,最後來到離的階段,達到能的最高峰。
日本的傳統藝能之所以擁有無與倫比的型,並非來自於一朝一夕形成的「突發奇想」。而是從基礎開始不斷練習,精進演技身段,最後終於完成的偉大功業。
將塑型這個觀念視為日本思想時,一定要著眼於一點,亦即凡事都是經過長時間的投入和努力,小心慎重地建立模型。如此才能建立強韌不破的型。
起源於美國的實用主義,與日本的塑型思想截然不同。實用主義認為凡事先做再說,做得好就是正確的,帶有亂槍打鳥的意味。不可諱言的,柔軟度也是實用主義的優點,但若因此定義日本的樣式千篇一律或很繁雜,未免過於武斷,各位絕對不可忽略日本塑型思想的強度。
作者資料
小川仁志
一九七〇年出生於京都。日本京都大學法學院畢業、名古屋市立大學大學院博士後期課程修畢,取得人類文化博士學位。曾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客座研究員。專長為黑格爾哲學、公共哲學。現任山口大學國際學綜合科學院教授,為日本最積極推廣大眾哲學的哲學家之一。 他的人生經歷豐富,曾是商場菁英,也曾任公職,一度失志在家足不出戶,直到接觸哲學後才重獲希望,自此明白只要一生懂得活用思考的力量,人生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投注大量心力讓哲學走入一般大眾的生活,曾於商店街主辦「哲學咖啡館」,引導來自四面八方、立場各異的市民進行交流對話,落實公共哲學的實踐。 哲學著作、譯作超過七十部,著書包括《未來世代必備的哲學思維》、《翻轉思考力的日本哲學》、《哲學用語事典》等。經營同名推特帳號、「小川仁志的哲學頻道」Youtube頻道,於《讀賣新聞》、《日經經濟》、《日經商業》、《日經婦女》等媒體持續連載文章,也定期於NHK節目分享能夠應用於生活、職場、家庭的哲學思考。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