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長生石的守護者(《養心》《修煉》作者最新作品)
-
(首刷限量附贈精美雙面印刷海報)戰爭與我們的距離:跟著《少年報導者》從一顆子彈、一隻病毒、一枚火箭、一張紙鈔、一場考試,揭開全球5種熱戰的新聞實境與影響
-
經典古文小寓言:讀動物故事、打造文言文基礎、閱讀素養題全部學起來!(高詩佳老師作品)
-
校外教學到火山(國際十一項大獎肯定《校外教學到月球》、金鴨子圖畫書獎《校外教學到海底》系列作)
-
獅子變變變(「無厘頭之神」繪本大師、紫綬褒章得主──長新太經典代表作‧台灣首度出版)
-
想念的味道套組(附贈DIY小籠包紙玩具+繪本特刊)
-
戰爭與我們的距離:跟著《少年報導者》從一顆子彈、一隻病毒、一枚火箭、一張紙鈔、一場考試,揭開全球5種熱戰的新聞實境與影響
-
帕可好愛雷鬼樂(隨按即聽高音質樂曲,收錄16段音樂,全球暢銷幼兒音樂啟蒙書)
-
校外教學到海底(國際十一項大獎肯定《校外教學到月球》系列作)
-
帕可好愛看電影(隨按即聽高音質樂曲,收錄16段音樂,全球暢銷幼兒音樂啟蒙書)
內容簡介
孩子動不動就情緒失控,弄得你也崩潰爆炸、無比心累?
暖心心理師帶你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與情緒的關聯,
教你透過各式媒材打造親子的「安全基地」,
幫助你解決育兒痛點,療癒疲憊的身心!
獨立教育工作者/找路教育工作室 林劭璚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陳信昭
國際沙遊治療學會認證沙遊治療師 陳碧玲
美國舞蹈治療證照委員會註冊與認證督導級舞蹈治療師(BC-DMT) 楊琇玲
青平台董事長 鄭麗君
戲劇治療工作者 蘇慶元
——有感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希望孩子擁有好EQ,就從「建立安全感」開始!
以下場景,身為家長的你是否也感到似曾相識?
.孩子每次哭鬧起來總是驚天動地、沒完沒了?
.孩子在學校動不動就跟同學爆發口角或肢體衝突?
.孩子遇到一些小挫折就沮喪崩潰,失去活力?……
.老師一直告孩子的狀,可是我已經試過很多方法都沒用,怎麼辦?
.我們的孩子為何這麼難搞,都不像我們以前一樣聽話好教?……
碰到上述狀況,你是否常懷疑究竟是自己的教養方式有問題,還是孩子的發展出了狀況?想培養孩子的情緒彈性、抗壓性,就需要引導孩子感受身心平靜的好處,也需要家長本身的穩定情緒支持。
擁有心理學、舞蹈治療專業背景的Susu老師,整理濃縮十餘年和孩子與家長互動的經驗,教你透過親子可以一起在家做的肢體遊戲、塗鴉創作、繪本桌遊、呼吸練習……,帶孩子覺察身體與情緒的連結,達成建立孩子安全感、提升情緒穩定度與彈性的目的。此外,也提供家長自我照顧的實用技巧與解決孩子情緒問題的聰明撇步,幫你在育兒的路上穩住自己,成為自己與孩子的「安全基地」!
好評推薦:
作者用溫暖的文字、豐富的舉例、實用的方法、有趣的遊戲,連結身體和心理,帶你辨識自己跟孩子的情緒,學習用聲音和動作回應情緒,從感受中調節情緒,增進關係的品質。
——獨立教育工作者/找路教育工作室 林劭璚
作者把多年來的學習及實踐結果產出成值得家長擁有的一本好書,也甚至是兒童心理專業人員應該在書架上擺放、需要時拿來作為實務參考的一本絕佳工具書籍。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陳信昭
作者將兒童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等學理知識,以清晰的架構、深入淺出的描述,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身體與情緒的關係,並教導父母如何去回應孩子身體所散發的訊息。章節中羅列的遊戲和活動不但恰如其分地連結了理論,其淺顯易懂的做法更能幫助父母在家輕鬆運用,對於那些有教養焦慮的父母無疑是一本能安定其情緒的寶典。
——國際沙遊治療學會認證沙遊治療師 陳碧玲
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要滋養自己和孩子的安全基地的朋友們!讓我們把生命中所體會到的愛與關懷灌注在身體經驗裡,成為陪伴自己和孩子們一輩子的寶藏。
——美國舞蹈治療證照委員會註冊與認證督導級舞蹈治療師(BC-DMT) 楊琇玲
目錄
推薦序 與孩子一同練習調節情緒,建立親子好關係/林劭璚
推薦序 理論與方法兼備的實用育兒指南/陳信昭
推薦序 身體――承載情緒與轉化的容器/陳碧玲
推薦序 心靈的愛,身體也會記得/楊琇玲
自 序 初心與願景
前 言、培養孩子的心理彈性,從身體開始
孩子情緒失控,背後的意思是「我需要你的關注與幫忙」
身心穩定了,才能學習和成長
打造你和孩子的安全基地
Chapter 1、建立安全基地
從身體感受開始
「同頻」,讓孩子覺得被看見、被理解
護持的環境與安全基地
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利用感官傳遞安全感
家長的身體是孩子的安全基地
打造實體安全基地
(Column)給家長的自我照顧練習之一:用身體感受開始照顧自己
Chapter 2、認識情緒,促進孩子的心理發展
情緒與身體
鏡像神經元,協助我們互相同理、了解
與照顧者的互動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理解孩子未能說出口的情緒訊息
視線與表情
肢體動作
當孩子的鏡子,協助孩子理解非語言訊息,增進同理心
回應與發展息息相關
用「同頻」培養孩子自我調節的能力
感受是真實的,允許孩子自由感受
用孩子懂的語言跟方式協助孩子學習
(Column)給家長的自我照顧練習之二:找一個自己的安全基地
Chapter 3、教孩子掌握情緒的密碼
協助孩子從身體感受中培養調節情緒的能力
體感遊戲
學習辨識情緒與身體感受
顏色
圖卡/牌卡
桌遊
繪本
(Column)給家長的自我照顧練習之三:練習找出合適的自我照顧計畫
Chapter 4、與孩子一起玩,提升孩子的情緒彈性
孩子的肢體動作與自我發展
第一階段:嬰兒期
第二階段:幼兒期
第三階段:學齡前期
第四階段:學齡期
動作的變化會牽動心理感受
肢體動作遊戲
照鏡子遊戲
速度、力道/強度遊戲
空間探索遊戲
(Column)給家長的自我照顧練習之四:從動作中覺察自我、抒發情緒
Chapter 5、跟孩子一同感受「休息」的重要
擺脫情緒劫持,從身體開始
如何處理壓力反應
休息的重要
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玩
幫助孩子練習放鬆、培養洞察力的遊戲
(Column)給家長的自我照顧練習之五:用呼吸開啟休息、療癒的空間˙嘆/呼口氣,更放鬆˙做呼吸練習時可能會遇到的狀況
結語
致謝
附錄1、孩子狀況篇
狀況1:孩子情緒失控時,怎麼辦?
狀況2:趕著出門或進行重要事情時,孩子正好情緒失控
狀況3:孩子很愛生氣,常跟手足或同學起衝突
狀況4:孩子怕黑
狀況5:孩子常尿床
狀況6:孩子愛說謊
狀況7:孩子拒學、拒絕離開家裡
附錄2、家長觀念篇
觀念1:「不打不成器」迷思
觀念2:我覺得孩子很煩,不知該如何接納與稱讚孩子
觀念3:孩子失控或與孩子對峙時,可以這樣安撫自己
觀念4:適時用幽默感調劑育兒疲累
觀念5:爸爸要當媽媽的支持者
附錄3、當老師說孩子需要評估時,怎麼辦?
幼兒的發展問題或學習需求評估
早期療癒評估/兒童發展聯合評估
學校的特殊教育資源
孩子上小學時,如何與學校成為合作夥伴?
其他參考資源
內文試閱
前言 培養孩子的心理彈性,從身體開始
「我女兒最近常這個不好、那個不要,動不動就躺在地上鬧脾氣,一鬧就要好久,我們怎麼說都沒有用,我跟先生常被這個情況搞到快崩潰或只能對女兒大吼大叫,實在不知道怎麼辦?」
「我家小孩本來上幼兒園都好好的,在家也都好好的,但最近這個月我們常常才剛出家門口,他就哭得很慘,在學校也一整天都不太講話,跟以前不一樣。孩子是怎麼了?」
孩子情緒失控,背後的意思是「我需要你的關注與幫忙」
我在工作上常碰到家長提出前述疑惑。身心仍在發展的孩子,容易受情緒、焦慮、壓力所影響。雖然孩子剛出生時有微弱、基本的自我調節能力(如吸手指來安撫自己),但仍需要父母的引導和陪伴,來認識、調節與整合更多複雜的身心情況。
而孩子與父母/家人之間的互動,也會一點一滴形塑、影響孩子內在的世界,包含自我認識、信任感和安全感,這一切也是支持孩子情緒穩定和學習的重要基礎。我們通常可以從哪些表現,發現孩子是在發送「我需要幫忙」「我需要安全感」的訊號呢?
首先,你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有以下生理/身體狀況:
飲食情況改變:食欲降低、拉肚子、肚子痛等。
睡眠情況改變:睡不著、容易驚醒、賴床、常做惡夢等。
排除生理因素導致的情緒失控後,孩子若是出現以下行為,也是在發送求助的訊號:
◆動不動就大叫、大哭,需要比以往更久的時間才能冷靜下來。
◆跟成人反覆詢問、尋求保證,想再三確認。比如:「明天我下課時,爸爸會來接我,對嗎?」
◆用反抗、搗蛋、不配合等行為來逃避,以便擁有掌控感。 比如:「我不要做這個,大人說幾次我都不做。」
◆變得依賴,比如想一整天一直跟著爸媽,爸媽離開一下會立刻顯露不安。
◆想要大人陪睡,或是跟爸媽擠一張床。
◆注意力困難,比如突然對以往喜歡的事失去興趣。
◆情緒起伏大,容易因小事就鬧脾氣、生氣、大叫、大哭。
◆過度開玩笑、刻意做搞笑行為,來掩飾不知如何消化的複雜情緒。
當我們觀察到孩子有上述表現,可以回想一下最近孩子生活中是否曾發生過以下三類狀況:
◆家裡或環境變化:爸媽離婚、家暴(直接承受或目睹)、親人過世、搬家、轉學等。
◆人際挫折:交不到朋友、跟好朋友吵架、被霸凌等。
◆學習困難:學習碰到瓶頸、是否因視力或聽力問題而跟不上課程。
(我曾遇過有孩子上課時愛搗亂,或不遵守規定,被老師告狀無數次。家長問孩子時,孩子說因為有時看不太清楚老師寫的字,覺得無聊,也不知道當下大家在做什麼,才去做其他事,比如跟同學玩。我請家長先帶孩子去檢查視力,才發現孩子其實有單眼弱視,是生理因素導致上課無法專注。)
孩子因為身心、語言能力都仍在發展,難以用言語清楚表達,才會以情緒失控來表達他們需要被了解與協助的需求。
身心穩定了,才能學習和成長
要理解孩子為何會用情緒失控來表達他們的需求,我們可以先從腦科學的角度來了解人的身心發展階段。
大腦基本上可分成下層腦與上層腦,由下而上建造,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時,一層一層地發展。下層腦包含如腦幹(維持呼吸、心跳、體溫等身體調節功能)、杏仁核與海馬迴(掌管情緒與記憶功能)等構造。下層腦與確保生存(比如覺得燙會縮手、受到驚嚇時會先愣住再哭或逃離)、身體感覺、心理情緒感覺相關,這些功能大約會在孩子兩歲時臻於成熟。
上層腦指的則是新皮質層,負責掌管語言、理性分析、衝動控制、思考原因和後果等功能。上層腦要完全成熟(能完全聽懂人話),大約是一個人二十幾歲左右。
因此,當大人在孩子情緒失控、大哭大叫時試著「提問」「說理」,孩子常常還是一直哭鬧,無法做出回應,是因為語言功能位在上層腦,但兒童的上層腦還在發展建構中,如果這時先從已成熟完備的下層腦所負責的「身體感受」等「非語言」方式著手,往往能較快平撫孩子的情緒,也才能進一步引導孩子連結上層腦的理性層面,而不是只能受情緒、衝動控制或擺布。
研究指出,人類大腦的設計是以生存需求為優先。當我們發現有危險時,下層腦會釋放身體訊號(如大量荷爾蒙、腎上腺素),以便喚起我們的注意,並思考、決定採取什麼行動。然而,當這些訊號太過強烈時,反而會讓我們難以思考,無法做出合理的判斷。
因此,孩子如果在吼叫打罵的環境中長大,他的大腦、神經系統、身心反應會發展成經常處於需要逃命的狀態,難以感受平靜,也難以讓自己平靜下來。
唯有當人覺得安全(身心)了,不用隨時準備逃跑或反抗,或者沒有因為接受太多刺激而變得麻木,才有可能學習、發展,與他人互動。
而孩子的安全感,又來自兩個地方:
◆與照顧者的互動關係:英國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所提出的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與相關研究都提到,孩子對環境、自我的認識,是從與家庭成員累積的互動所形成。孩子從每一次的互動中累積出各種經驗值,比如:「跟父母相處時,我是放鬆還是緊張的?」「當我覺得怪怪時,大人是如何引導我辨認情緒?」「當我感到焦慮、不安時,大人如何懂我?如何回應我?怎樣安撫我?如何讓我平靜下來?」
這些與照顧者的互動/關係經驗值,會一點一滴為孩子的心理自我、情緒調節、與人的互動打下「基礎」,而當家庭營造出一個能支持孩子的環境,這個環境就能被視為「安全基地」(secure base)。「安全基地」一詞是由心理學家約翰.鮑比與瑪麗.安斯沃斯(Mary Dinsmore Salter Ainsworth)提出,意指照顧者所提供穩定、持續的支持,會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讓孩子願意往外探索環境。當孩子感到焦慮、不安、害怕時,也能返回「安全基地」尋求安慰和支持,等充飽電後再出發。
◆安全基地的經驗:此種經驗所帶來的身心感受,便成為孩子認識與探索外在環境的基礎,孩子也能從中學習到如何調節情緒、自我安慰,重新找到平靜,也會有意願、信任(包含對自己跟對外界)與好奇心,探索家庭以外的世界,與他人進行更多互動。
打造你和孩子的安全基地
我們覺得焦慮、緊張時,神經系統處在容易被激發、準備好反應的狀態,而身體感受也很直接,比如覺得胸口像是被一顆石頭壓著、覺得呼吸困難,我們可能會不自覺地摸摸胸口,試著深呼吸;或是覺得肩膀緊緊的,頭脹脹痛痛的,接著會用手按一按眼睛兩旁的太陽穴。這些感受都是身體提醒我們「發生了什麼事」的訊號,也是提醒我們「真實存在」的一個方式。
身體與心理是互相影響、連結的。身體感受與心理情緒沒有對錯,都是提醒我們的訊號:有事情發生,需要留心照顧自己了。
按一按身體部位緩解疼痛,或是心情不好時找好朋友聊聊,都是我們安撫跟照顧自己的方式,也跟前面提到的「安全基地」概念有關。
同樣的,孩子在焦慮不安時也會有前述的身體感受,這時他們需要大人從旁協助引導,一步一步地反覆練習辨識這些複雜的身體感受、學會調節情緒。
然而,家長要如何協助理性腦(上層腦)仍未發展成熟的孩子呢?根據近來研究,理性腦(上層腦)仍未發展成熟的孩子,主要是透過「遊戲」方式,特別是「肢體遊戲」來發展和建構身心。
因此,我想提供家長在家也能運用的方法,與孩子一同打造調節身心、保持平穩的安全基地,並且與家長分享如何運用肢體遊戲與藝術媒材協助孩子抒發情緒與調節壓力。在達成上述目標的同時,也提供一些方法幫助家長照顧自己,親子一起安頓身心。
延伸內容
【推薦序】與孩子一同練習調節情緒,建立親子好關係
——獨立教育工作者/找路教育工作室 林劭璚
在實踐自由的時代,要如何了解孩子的獨特,拆除成見,保持彈性,同時面對衝突,共同探索與建立界線,讓界線成為涵容的工具,一直是所有家庭照顧者、教育工作者、甚至市民的挑戰。鈺茹用溫暖的文字、豐富的舉例、實用的方法、有趣的遊戲,連結身體和心理,帶你辨識自己跟孩子的情緒,學習用聲音和動作回應情緒,從感受中調節情緒,增進關係的品質。
就像越過一道白色長橋,穿過蒼鬱防風林,和朋友來到沙灘,你們對著海吐露心事,它回予一波又一波澄澈——這是我住在台南期間,最常和鈺茹相約的場景,也是《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給我的深刻觸動:眼前的浪潮,構成行動的有限,也形塑了無邊風光,讓島恆常都在。
【推薦序】理論與方法兼備的實用育兒指南
——陳信昭醫師
月前鈺茹私訊邀請我幫她寫的新書《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寫推薦序,還擔心造成我麻煩,我回說這種事我經常做,一點都不會困擾我,反而覺得榮幸。日前收到她寄來的初稿,迫不及待看完,心中有許多欣賞和喜悅,很高興有機會為這本書寫推薦序。
這本書值得推薦的地方有幾個:
其一,書中用一些理論和研究來說明安全基地的概念,並且教導家長如何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看過之後就會瞭解平常常看到的「同頻」「護持的環境」「涵容」「情緒訊息」「自我調節」這些字眼的意涵;
其二,書中提供從感官、身體及實體的方式建立孩子安全感的諸多遊戲類型,以及促進孩子情緒彈性的許多遊戲,同時詳細說明遊戲的用法、目的及影片連結,方法簡單容易執行,家長可以輕易上手;
其三,書中不僅僅提出照顧孩子的方法,同時也關照到家長的內在需求,教導家長如何暫停以及自我照顧,在繁忙的育兒過程中給自己一個重新出發的力量;
其四,書中用一整章的篇幅以Q&A的方式回答孩子常見問題情境的具體解套方法,這些問題是過去幾年在演講、工作坊及實務工作中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作者融會了多年經驗所寫出來的心法寶典,家長在讀過之後若能細心體會並加以運用,必定能增加育兒功力數十載。
鈺茹曾在英國學習舞蹈治療,返國後在台南的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執業多年,如今她把多年來的學習及實踐結果產出成值得家長擁有的一本好書,也甚至是兒童心理專業人員應該在書架上擺放、需要時拿來作為實務參考的一本絕佳工具書籍,特別值得祝賀。
(本文作者為: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創辦人、臺灣精神科專科醫師、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美國ABEPSGP認證心理劇訓練師。)
【推薦序】身體——承載情緒與轉化的容器
——國際沙遊治療學會認證沙遊治療師 陳碧玲
少子化世代的來臨,對於經濟、教育和社會結構都造成深遠影響,但對於兒童心理健康工作卻有正向催化的作用。願意生小孩的父母除了重視孩子的成長與教育外,兒童心理健康需求也備受關注。因此,當孩子出現適應問題時,多數的父母願意尋找心理專業人員的介入來幫助小孩和自己。這個現象有機會幫助我們的社會,在孩子早期成長中,創造一個更健全的心理環境,而非總在個體成年後再回頭去治療童年創傷帶來的影響。
處理孩子的適應問題,除了進行兒童諮商心,心理從業人員通常也會進行父母諮詢。透過提供父母心理支持與修正教養方式,來緩解父母教養的壓力。但實際上諮詢的時間常是受限的,許多有心的父母渴望能獲得更多教養知識和資源,協助他們發展良好的親子關係,並有效解決孩子的問題。
鈺茹心理師的新書《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正是為這些願意為孩子成長付出心力的父母所撰寫的親職書。身為一名舞蹈治療師,她擅長透過身體的覺察和肢體律動來幫助個案探索自己。多年來與兒童和青少年工作所累積的豐富經驗,使她能敏銳地嗅到父母的需要,並提供適當的介入與建議。書中她將兒童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等艱澀的學理知識,以清晰的架構、深入淺出的描述,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身體與情緒的關係,並教導父母如何去回應孩子身體所散發的訊息。章節中陳羅列的遊戲和活動不但恰如其分地連結了理論,其淺顯易懂的做法更能幫助父母在家輕鬆運用,對於那些有教養焦慮的父母無疑是一本能安定其情緒的寶典。在書中除了關注孩子們的需要,鈺茹也不忘提醒父母親透過身體的覺察來自我照顧。因為當父母親身心穩定了,自然能成為孩子焦慮時的安全基石。
誠心推薦本書給正在育兒、且願意用愛與耐心陪伴孩子成長的所有父母。
(本文作者為:台南市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總監暨諮商心理師、台灣沙遊治療學會監事、國際沙遊治療學會〔ISST〕理事會理事、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專任講師25年,已退休。)
【推薦序】心靈的愛,身體也會記得
——美國舞蹈治療證照委員會註冊與認證督導級舞蹈治療師(BC-DMT) 楊琇玲
每次帶著學員透過自由舞動或身體工作進行情緒調節,身心舒緩放鬆之後,我會請他們花一點時間靜靜體會當下的整體感受,等待內在浮現的意象。當他們再度張開眼睛準備說話時,我看見他們的眼神閃耀光彩、臉部表情柔和,掛著一抹微笑,聲音輕盈溫柔。他們說,他們看見了:
「小時候站在阿嬤身邊,看見阿嬤在佛前持香祝禱時那種安穩、被保護的感覺」;
「在老家的院子裡,跟著大夥、吃著涼涼的西瓜那種單純的喜悅」;
「躺在草地上,看著天空雲朵飄過,整個人放空、心裡無事的感覺」;
「孩子剛出生的樣子是這麼的嬌小脆弱、卻如此占滿著我的心」;
「想到原來身邊有那麼多人愛著自己」……
原來,心靈的愛,身體都記得。
「愛」以各種樣貌展現,也許是身體被餵養照料的經驗,也許是與自己內在連結的領悟,也許是在關係中被溫柔承接的時刻,當心靈觸動之時,自然回到身體經驗感受上去品嘗體會,它會喚起療癒身心的動能,源源不絕;讓我們跟最初的生命力相會,也繼續寫下新(心)的扉頁。
《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帶我們看見孩子如何從與照顧者的關係互動中,慢慢地認識了身體、情緒、自我與世界。「身體發展過程,跟形成一個人內在心理發展、自我意識感的基礎有關,也會受到照顧者的回應/互動情況影響。當孩子感受到穩定、給他安全感的回應,他們也逐漸認識與學會調節這些有時難以言明的內在感受。」
作者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梳理學術理論,輔以情境與案例說明,提供相關主題的藝術創作與肢體活動,幫助我們協助孩子建立「安全基地」,哺育著孩子的安全感與自信心,讓他們有能力也有勇氣走向外界,拓展、探索、學習與成長,也能夠回到自身滋養充電。除了文字說明之外,蘇慶元戲劇治療師示範的「夏邦發展動作」身體遊戲的影像連結,讓家長們可以看著影片跟孩子一起探索、玩耍。除此之外,作者也很貼心地分享家長如何自我照顧的態度與方法,幫助家長也回到自己的「安全基地」,再次得到支持與力量。
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要滋養自己和孩子的安全基地的朋友們!讓我們把生命中所體會到的愛與關懷灌注在身體經驗裡,成為陪伴自己和孩子們一輩子的寶藏。作者資料
蘇鈺茹
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 College舞蹈治療碩士畢。 曾任新北市私立種籽親子實驗小學教師、高雄市教育局學生諮商中心專任心理師、高雄醫學大學諮商輔導組兼任心理師。現為自由工作者,經營FB粉專「小鹿散步 身心工作」。 小時候最愛把被子披在身上,假裝自己是唱歌仔戲的,或是會飛的外星人。長大後因緣際會從當記者變成當老師,並從接觸現代舞等各種身體工作中開拓自己的視野。希望能更了解小孩/青少年的心理而去念舞蹈治療,才發現,是再次認識那個披被子、假裝會飛的小孩。 深深覺得人不管幾歲,都有一顆愛玩的心,希望每個生命都有機會好好地玩。 專業資歷和訓練: .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002298號) .青少年性諮商專業訓練課程結業(荷光專業性諮商中心ST 201) .夏邦發展動作Level 1-3結業(夏邦發展動作協會日本分會) .凱氏心理動作分析(Kestenberg Movement Profile)訓練結業(德國EZETTHERA治療中心) .生態心理學專業進修結業(英國Schumacher College)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