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大腦持久力:IQ高、過目不忘就是頭腦聰明嗎?——腦科學家告訴你維持「大腦韌性」更重要!
-
多重宇宙:量子力學、超弦理論、9+1維度時空,人類對宇宙的最新真相探究
-
聽見老樹的呼救:從阿里山吉野櫻、柳營老榕樹到草屯鳳凰木⋯⋯橫跨全台的「搶救老樹」紀實,走進傷病現場,重啟人與自然的生命對話
-
你的身體,不可或缺的分子:賀爾蒙、營養素、基因、酵素......210種維持人體機能的生物圖解
-
探索時間之謎:從天文曆法、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
-
萬物的名字:博物學之父布豐與林奈的頂尖對決,一場影響日後三百年生物學發展的競賽【普立茲傳記類獎】
-
與眾不同的大腦:為什麼我們能理解科學和藝術?電腦與AI會影響大腦的演化嗎?
-
鹿角蕨日記簿:栽培與觀賞
-
麵包有可能是負三個嗎?用最有趣的方式認識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數學觀念、應用與啟發
-
路邊的趣味植物學:從日常散步觀察植物的生存劇場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社會上的教育體系和我們的智慧層面,都具有兩種文化間的特色,一方面是藝術或人文,另一方面則是科學,這兩種文化對立或彼此誤解的情況其實已有很長的歷史,但是直到史諾1959年發表的演講稿,才將這個議題帶到台面上,引起人們的注意,開始公眾辯論,直到今天,這個議題仍在大眾媒體上激烈辯論著。
史諾既是科學家,又是小說家,可謂兼具「兩種文化」的角色與立場,因此他在探討科學與人文界的知識份子的一些嚴重偏見或封閉心態時,以幽默的口吻在笑談間直指要害,鞭辟入裡。在演講稿中探討的議題尚包括︰提倡非科學家重視科學和科技知識以制定平衡完善的政策;教育和研究的未來發展;以及一般文化中破碎、險惡的樂觀態度等。
《兩種文化》及其後續文章《回顧》(史諾在四年後對所有爭論所作的回應)在國外已經再版多次,本書的版本還包含了史帝芬.柯里尼教授新撰的引言,詳述了此辯論的脈絡和歷史背景,以及文中深層的涵義和晚近的影響,對於理解史諾的思維有極大的助益。
◆「兩種文化」這個名詞為本書首創。
◆四十年前,本書便提出了跨越科學與人文之間鴻溝的開創性觀念,是首倡知識均衡的重要著作。
◆四十年來,首度在台發行正式授權中文版
作者資料
史諾(Charles Percy Snow)
英國小說家暨物理學家。曾任劍橋大學研究員,1932年開始寫小說,初試啼聲便大獲好評;1940年陸續出版的十一冊長篇小說《陌路與手足》(Strangers and Brothers)更一舉奠定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1959年在劍橋大學以「兩種文化」為題的演講,樹立他做為公眾人物與權威學者的聲譽。1964年進入工黨內閣,成為政府在上議院中科技方面的代言人,同時獲封終身貴族。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