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版稅全數捐贈「財團法人臺北市基督教伯大尼兒少家庭基金會」
*陳文茜精選語錄.祈福籤(限量贈品),一組十二張,特製精美小卡。籤上的精選語錄是文茜或作或摘,給予讀者們最誠摯的祝福,與你攜手感悟生命的智慧之語。
疾病,是我一生的朋友。
死亡是我熟悉的路人,我和它擦肩而過,已太多次。
我不會奢望自己還有多少歲月。
我的目送,是對自己生命旅程最後夢想的目送。
我想的不是如何布展我的喪禮,那已經與我無關,而是如何不負最後的旅程。
《如此歲月,如此幸福》是陳文茜在書寫《修煉死亡》後十年、《晚安.我的生命》後兩年,在面臨真正不可治癒的疾病時,她和死亡保持適當距離,把日子於免不了的虛弱中,儘量過得「花枝招展」「沒有感傷」的過程。
文茜說:
不必笑意恩仇,也沒有悲欣交集。
我淡淡輕輕過日子。
我既不向死而生,因為後者「生」,未必有機會;我也不向生而死。
十年修鍊死亡,雖非寒窗,我的修行之旅終於沒有化為水月。
我沒有掉入死亡的恐懼湖中。
夜坐聽風,晝眠聽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死。
〈黃金時代〉
生命愈走到最後,記得要綻放的愈飽滿。
年輕時我們往往浪費了許多人生,錯過該全力以赴的事⋯⋯
生命的限制,當它開始滴滴答答倒數,或者免不了恐慌⋯⋯這一生就要匆匆結束了。
但正因如此,它是一個禮物,提醒我:每一天都是「黃金時代」。
~~陳文茜
懷著那份對世界的愛,儘管同時感知現實的殘忍, 我仍說出心底的詞。
◆ 我的愛變成浪漫的地方
當一個人停止冒險,侷限自己的時候,他/她的生命,等於是一條往下沒有任何出路的死亡線。我還活著,我已失去健康,但這不代表我需要永遠把自己當成弱不禁風的人。提著一大袋藥物,事先和當地醫院及臺灣醫生聯絡好……帶著特別護士,我的生命不是一輛牛車,它雖然拖著我,活得比別人不容易,但它還沒有完全扼殺所有的可能性。
最大的恐懼,是恐懼本身。於是某個夜晚,星空夜色妝點光明的夜晚,我 「起飛」了。
……我病了,我不想停下來,我不想停止追尋,我不想把生命當作服藥、吸氧、休息的重複句,我想繼續前進。在義大利,歷史、藝術、情感、嘆息、追憶、生命、詠嘆……都誕生於廢墟中。
◆ 如此歲月,如此幸福
你永遠不會對生命有足夠的把握。賭贏了,歡樂大笑。賭輸了,平靜的接受事實。我正躺在臺大癌醫的正子中心,準備檢查我的癌細胞擴散到什麼程度。
為這樣的日子,我已經準備很久,對生命的長短,我沒有執著。對於死亡,我早已習慣了,接受了,隨緣自在。
……
一個人若學會倒數生命,計較會變少,快樂會更多;真遇見了什麼大事,勇氣也十足!
◆ 我無法前行,我仍將前行
現在的我,連自己的陰影都愛。那些疾病的陰影,告訴我自己,唉,姑娘,妳還在。請如光一樣,好好愛你自己。……當我們學會向死而生,每一個看似倉促的句點,都會變成通向永恆的破折號。
我不祝自己多福多壽,而是簡單地重複一遍:活下去吧。
序跋
假如我能夠再活一次
下一次
我願嘗試
多犯錯誤
再不願,渴求完美
輕談絕望
我願讓自己多多闖蕩
我願,多一點瘋狂
而非如今生這般
這世間萬象
這如此歲月
再難讓我當真
我不願活得如此秩序了然,
我願多多冒險
多多付出
看落日歸去
攀無盡峰巒
走到河中,多多戲水
我也曾是,這世間聰明人之一
但聰明的人不該虛度生命的每一分鐘
的確,我也有過快樂時分,但倘若我能重新開始
我只想擁有更多不向命運低頭的片刻
或許你仍不知
生活來自這樣的片刻
僅僅來自它們
生活不是來自永恆
而是那勇敢的片刻
倘若我能夠再活一次
我願赤足踏入早春
徜徉
直至晚秋
我願多和天空玩耍
追隨各種顏色的雲朶
假如生活仍在我眼前
可是……
我已重病,我已老去
我已深知,不久我也將死去
假如我能夠再活一次
多麼期盼我能夠再活一次
此刻我的耳邊
響起另一個聲音——
別輕言絕望
即使你只有十年,五年,一年
把它當成再活一次
去戲水,去赤足
去旅行,去闖蕩
去盡情揮灑
去擁抱勇敢
去所有我仍然可以抵達的地方
然後看盡落日
死於落日
不必等假如
如此歲月的我,已再活了一次
我已再活了一次
內文試閱
我賭輸了!和疾病賽跑時間
他搖著頭。這位仁心仁術全臺灣最出色的肺腺癌外科醫師陳晉興,看著片子,不敢相信我的病程這麼快。
「去年九月,電腦斷層掃描還乾乾淨淨……怎麼可能一年發展成這樣?」
拿影像給他,我的製作人,如此描述陳醫師。將近十分鐘,看著所有影像,從肺一個、肝臟二個⋯⋯他不敢置信。
做正子攝影確認癌細胞擴散程度時,我平常心的在機器裡睡了一個好覺。醒來,正子攝影結束,本來準備走出大門。他們面色凝重地告訴我,肺腺癌復發確定,肝臟三個腫瘤中,兩個惡性,一個水泡。
這些是我早已料到的,正當我準備站起身時,醫生小聲說:右骨盆腔也有一個。
這是什麼癌細胞?發展這麼快?
我擔心影響我的工作,及生活的定力,立即問:腦部呢?
他們回:沒有。
喘了一口氣,向醫師、影像師、護理師鞠躬致謝。
走出臺大癌症醫院。車上一一回答特別關切的親友。他們多半很傷心,我的淡定讓他們心疼。最後只好指定他們各自買我想吃的食物。
怪了,突然有了目標,口氣也變了,中氣十足「好,我馬上去訂,星期一妳入院時送給你。」
為這樣的日子,我已經準備很久,對生命的長短,我沒有執著。對於死亡,我早已習慣了,接受了,隨緣自在。
捨不得的是那些愛我的人,他們的傷悲;更捨不下的是我的孩子們。
癌症即使發展至此,也不是絕症,「明天我就要死了」。它還有長長的一條路,除了積極治療之外,它給你足夠的時間,準備好這生命最後的一段旅程,你要怎麼過?如何好好把握它?
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即使只能再活五年,或者兩年,它可能比以前我們不夠堅定的十年,更值得,更精彩。
我突然很高興自己的腦部疾病,已經將我的身體摧殘成只剩三條可使用的主靜脈,摧殘成不能接受化療、免疫治療的患者。
這使我直接跳過一些身體的痛苦,接受比較溫和的標靶治療及質子治療。
它使我不必為了延長生命,失去最後旅程的怡然自在。
過去五年,我的疾病本來已經數度將我折磨成一個活得非常疼痛的人。
我一次又一次跳壘成功。
即使因病增了不少智慧,我仍然免不了捲入紅塵俗事,沒有做到足夠的超脫。
願我未來的旅程,心中只有陽光,沒有陰暗。
願我更懂得珍惜這個世界所有美好的事物,寬恕他人的過錯。也希望別人,寬恕我曾帶給他們的傷害。
回憶是美的,我有著美好的一生。
我將自己多數時刻,希望奉獻給值得的事。這一點,我捫心自問,至少我做到了80%。這一生我未曾以爭奪自己的名利,當人生目標。
傷感之事,換一個角度看,人與人,能相遇,不容易。
錯的人,錯的時間,錯的事,擱下。
願我靜心的走完這段病程。
願老天給我足夠的體力,繼續完成我的未竟之事;尤其《文茜的世界周報》。我會努力工作,直到最後。
願上天憐憫,讓我可以陪著我的孩子們到最後。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一個虛弱但很愛他們的媽媽。
知道自己比過去更重病後,我看到的世界愈來愈美。
我獨自一人,卻很自在。
我別無所求。
作者資料
陳文茜 曾經年輕,不認老去。曾經從政,瀟灑告別權力。曾經文藝,不耽溺文藝。 她的書寫包含世界財經、國際政治、小品散文、女性與愛情、生活感悟及哲學思辯。 人生橫跨學術、電視主持人、廣播主持人、作家、藝術策展人。曾授課臺灣大學財經系教授「小人物的國際政治」,在政治大學文學院擔任講座教授,在東海美術研究所教授「儀式美學」,在亞洲大學擔任講座教授。 李敖曾經笑她,除了沒唱歌仔戲什麼皆包辦。她回李敖:至少擔任過EMI唱片公司臺灣總經理,而且主持一檔「文茜的音樂故事」。 問文茜為什麼轉折如此多的人生,她的答案:我只有一生。問她為何活得和許多女人不同?她說:女人的責任就是悅己。成為公眾人物的她,只為自己打扮,不為他人眼光穿衣。 文茜的座右銘:亂世中,老去時也要當佳人。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