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放入購物車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黃金的傳奇史:拜金6000年,黃金如何統治我們的世界
-
重審耶穌(全新增訂版):一位法庭記者的聖經調查事件簿
-
這樣說,跟誰都能聊信仰:不冷場、不對抗、不尷尬,聰明又友善的溝通法則
-
遊戲人生72變 2:跨越心界線──引導思考‧促進交流,活化教學心技法
-
英雄也有這一面:不要問,很可怕!華盛頓拔黑奴牙齒做假牙?愛迪生跟鬼講電話?33個讓你睡不好的歷史顫慄真相
-
野史未必假:傳言不會憑空出現,真相往往藏於其中
-
流淌臺灣之心:濁水溪空拍誌
-
鈴木大拙禪學隨筆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家的修繕常備手冊:哥動手修,姐自己來,Step By Step,修繕好簡單,不用再苦等師傅來【暢銷增訂新封面版】
內容簡介
目錄
感恩
壹、傳奇人生
一、府城布市印象
二、父親換跑道,譜布販機緣
三、自街頭長成,受惠苦日子
四、克服自閉,自學苦讀生信心
五、進駐中正商圈,建立橋頭堡
六、南征北戰,開疆拓點
七、土法出招,招招妙用
八、走出本土市場,轉向國際化
九、帶頭進行窗簾革命
貮、處世態度
一、危機即轉機
二、領導統御有方
三、理財投資有守
四、兄弟分工,台海生意經
五、親情相繫,家和萬事興
六、自助人助,行善公益路
1、禮佛,開啟另一扇門
2、淨化選舉,推動我家不賣票
3、大樹計畫,照顧弱勢孩童
4、情牽台南,再造鳳凰城
參、傳承與期許
內文試閱
感恩
「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分的報答。」
──柏拉圖.《理想國》
二○○三年九月十八日,台南科技工業區科技一路一號,隆美窗簾企業總部落成啟用。啟用儀式時,隆美董事長郭麒麟,迎迓一波波賓客的同時,不停地說,「多謝」、「感恩」。
隆美的所在地,台南科技工業區,或稱台南科工區,地方人士或簡稱科工區,是前台南市長施治明任內爭取開發的。當時的經濟部工業局長,後來曾出任經濟部長的尹啟銘主導的開發案──市井傳言,這是尹啟銘考慮參選台南市長而衍生的決策。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科工區舉行動土儀式,風風光光邀請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南下主持。為了這一天上午幾位來賓一人一鏟,台南市政府動支一千餘萬元整地、鋪柏油、劃設停車場,並設計服裝,規畫多項藝文活動,包括所謂的黃昏劇場,即便那時候基地一帶仍是漫無邊際的漁塭和鹽田。如此煞費苦心,或可見地方對於科工區預設的可觀利益,尤其,地方政府對於科工區期待之殷切。
科工區,位在台南西北郊。從台南市區走中華西路、中華北路,過鹽水溪觀海橋,接安明路,或稱濱海公路,公路兩旁盡是一畦畦的漁塭,依舊一片潟湖野趣。鹽水溪邊,路的東側,有處一百公頃的漁塭,地名九分子,正進行土地重劃工程,不日之後,漁塭將成為建地。
科工區開發之前,濱海公路一帶,多屬台鹽的鹽田,也是東亞和澳洲之間,非常重要的一處候鳥越冬區,每年棲息的水鳥,數以百萬計。科工區竟進駐如此環境敏感場域,工業開發和生態保護兩相妥協之下,農委會劃出約五百公頃土地,設置「四草野鳥保護區」,希望野鳥體察人意,好生搬家,在保護區裡築巢、覓食。保護區往西不遠就是鹿耳門溪出口,及四草古戰場,環保之外,還多了一層文化積澱。
入秋之後,沿途經常可以看到成群野鳥,或在鹽田覓食,或低空盤旋,或佇立在紅樹林上,還有站著三七步,略彎上身,透過望遠鏡,靜靜觀賞的愛鳥人士,畫面感人。過「嘉南大圳排水幹線」,公路的左前方,依稀看到許多造型猶如積木般的碩大廠房。再往北走,不消一分鐘,台南科技工業區到了。
科區的入口在本田路,本田路往西,直走通四草,四草有「荷據時期」的海堡遺址,那裡也是荷蘭人和鄭成功的古戰場。四草稍北的鹿耳門,曾經是進出台灣的門戶,鄭成功就是從鹿耳門航道,轉進赤崁,攻打普羅民遮城,即今赤崁樓。
濱海公路過本田路往北近一公里,在公路上清楚看到「隆美」兩個大大的綠底白字──粉綠底色,刻意凸顯的是公司的環保形象。廠房位在幹道、支道的轉角處,選擇醒目地段,也是商機的預設。紅綠燈左轉科技一路,隆美企業總部到了。
總部旁,臨安明路的圍牆邊,主人刻意種植一排台南市的市樹、市花──鳳凰木小樹苗。預約的是幾年之後,每逢初夏到晚秋,有近半年時間,一片華蓋般的火鳳凰迎面而來,且從遠處放眼看去就清楚可見,這,不但是隆美動人的企業代言,也是早年府城的城市意象,可也是牽動主人往日情懷的景致。可見,主人是位有心人。
強調環保理念的隆美,進駐如此一個所謂開發、進步、繁榮的迷思,及環境、生態保育,兩相較勁、妥協、平衡的場域,竟然一如隆美董事長郭麒麟,雖然在商場奮發事業,競逐利益半世紀,不過,也長年投入社會運動。商場上的成就和社會公益之間,也可以兼顧。
百家直營連鎖店的企業總部,廠房落成啟用,場景可以想見。但,隆美不同於一般企業,由於董事長郭麒麟長年來積極投入社會工作,因此,參加啟用儀式的賓客,除了相關廠商,還多了一般商界比較少見的政界、社運人士,更難得的是,多位新聞記者也來捧場,除了交情,亦著眼於隆美董事長郭麒麟的一身傳奇,和高度新聞性。
郭麒麟頂著大太陽,迎接一波又一波的來賓。在大門口進進出出。雖然忙了一上午,但郭麒麟可一直笑瞇著眼,額頭顆顆汗珠,擦了又擦,特殊鼻腔共鳴,渾厚高亢的嗓音,「多謝」、「多謝」,「感恩」、「感恩啦」,一直迴盪在玄關和停車場之間。
隆美一帶,古老潟湖環帶,當立足歷史之門,古鹿耳門畔,盱衡隆美總部人來人往的場域,這,可是夢境?
一個早年在土地上打滾,行走江湖,擺地攤出身的窮小孩,竟然鋪陳如斯盛大的場面。
郭麒麟滿懷感恩的心:
「做夢也想不到。」
豈是他一人能夠。
壹、傳奇人生
一、府城布市印象
時當二十世紀中葉。
人聲雜沓中,高亢的叫賣聲穿出:
「銅鑼連響數十聲
敬請鄉親朋友斟酌聽
賣布來到咱的貴地大廟埕
花紅柳綠五花十色應有盡有
……」
在城市巷弄的屋簷下,在鄉間廟埕,上個世紀五○、六○年代,不難聽到類似招徠客人的呼喊。呼喊、叫賣聲中,還不時合著用力甩打布匹,「PA!PA!PA!」的聲響,這是當年「賣布郎」熱場的制式動作。
隆美窗簾的鴻基,就是在「PA!PA!PA!」的聲響中建立起來的。
布市的小攤販,入門門檻不高。早年台灣,從事該行生意的人數,沒有正確統計,但是可以想像布市的繁景,與其從業人口的多寡必然成正比。
從「布市」鳴槍開跑,從行走江湖的小攤販一路「熬」,熬到百家直營店的董事長,郭麒麟的年少歲月,「小攤販」的天地裡,面對的是肇因生活壓力的需求而呈現的擰、擠、衝、撞,個個奮力衝刺,因為,個個要賺錢養家活口,且懷抱理念者,想出人頭地。
現實生活的浪潮,雖無情,但公平,頗契合物競天擇的定律,乘勢而起者,可以擁有一片自己的天空,落勢歸去者,很可能是被無情浪捲走的潦倒漢。
郭麒麟,從布市鳴槍起跑之後,一生事業,幾乎都與布料息息相關,以「大前研一」的觀點來看,郭麒麟正是他形容廿一世紀最需要的人士──「專業人士」。
郭麒麟的一生,只專業一件事:「布」的買賣。
從「路邊」擺攤「賣布」的「布販仔」,到「電腦」建檔「賣布」,他的專業精神始終如一。
他一步一腳印,一邊行走,一邊適應世界潮流的變化,還得一邊注意本土需求的轉型,郭董所撐起的一片天空,充滿市場裡求生存的基本智慧和品德。
二、父親改當布販
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那一年的夏天,郭麒麟出生台南府城西南郊,臨近海邊的「灣裡」,祖父是「討海人」,撐竹筏,捕魚養活家人。
父親郭專,原本賣魚為生,賣布的堂哥覺得同行之中,有親人相照應,比較不孤單,不易受外人排擠,加上「賣布」比「賣魚」輕鬆,利潤更好,遂慫恿堂弟,換跑道,改行當「布販仔」。
郭專在二十幾歲開始「布販」生涯,走遍南台灣,也開啟了郭家和布匹相關企業的因緣。
郭麒麟六歲那年,舉家搬遷到台南市開山路一二七巷三十三號,位在延平郡王祠北邊,巷口有棵枝幹神似虯蟠的金龜樹。
從「市外」搬到「城內」,所謂「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的器識之外,立即可見的好處是,其時,「灣裡」到「市區」的道路,蜿蜒、狹窄難行,一趟市區,走路來回少說三、四個小時。
搬家之後,除了方便在市區四處賣布,也好就近到民權路補貨──民權路,很可能是世界第一條都市計畫道路,荷據到清末,台灣南北縱貫公路的起點,清代全台最熱鬧的街區。光復後曾經聚集許多布匹大盤商,民國四○、五○年代,盛況不下於台北迪化街。
爭利於市,既節省體力,且以空間縮短時間。
一般人的認知,可能改變人生的要件,不外五大要素: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郭家的喬遷,不是算命先生的指點,是為了現實需求而尋求方便,恰契合改變人生五大要素之中的第三大要素:「風水」。
住家所在,自是屬於生活中的地理方位,或泛稱風水地理。搬家之後,縮短路途奔波的時間,更方便商場進貨作業,無形中也提升競爭力。
「時間就是金錢」,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勸誡世人好好把握時間讀書,正因為善用時間,比別人積累更多時間,爭取到更多時間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更多賺錢的機會。從小,郭麒麟已然潛移默化。
人生很多機緣,總是一點一滴慢慢加總而來。
因伯父的建議,父親乃換跑道,不再倚海為生。配合布匹買賣,舉家搬遷,進入市區,努力多年之後,在市區裡總要擁有自己的店面,有了店面之後,很自然的動腦筋,想要擴大營業。
當回想,當倒帶時空,竟好似命定。
不一樣的人生機緣,乃至所謂命運的篇章,就此一頁一頁譜繪出來。
衣、食、住、行四大需求,「衣」排第一位,可見其在古代日常生活需求中的重要地位,乃至可以想見的市場。
到處遊走的布販,天天過的是風吹雨打,豔陽曝曬的生活,工作相當辛苦,可是報酬卻挺優渥的。在五○年代中,一天營收一百多塊錢並不困難,以一成利潤計,可以賺到近一、二十塊錢。
一、二十塊錢,在當年可相當「厚」。五○年代初期,西螺鎮長李應鏜先生每個月的薪水不過兩百元,課長一百六。那時候,一般學徒一個月的工資不到一百塊,甚至只有零用錢罷了。
光復初期,賣布生意利潤高。從這也可以想見,台南紡織集團,或所謂的「北門幫」,早期幾位播種者,年少離開台南縣北門鹽分地帶,來到台南舊城,在民權路一帶工作、創業,能夠快速叱吒商場,在六○年代成為巨富的緣由。
<中標>撿拾柴火討生活
賣布好賺,確實走對了路,然而,遺憾的是,郭專年輕時就罹患心臟病。心臟病,不堪勞累,經常賣個一天布就得休息兩天。每個月養病一、二十天,甚至一個月難得出外幾天是常有的事。工作的日子少,養病的日子多,加上支應長期不斷,昂貴的醫藥費,家裡的經濟著實拮据非常。
在家裡養病的時間多,閒來無事,郭專就畫畫、彈中山琴打發時間。到了七○年代初,洪通刮起「素人畫」的風潮時,曾經有報社記者幾次採訪郭專,介紹他的畫作和琴藝。可惜,當時的郭麒麟正專心一意「顧腹肚」,成天忙著賣布,並沒有留意父親作品的去處,當然更不可能剪報、建檔。
討生活的歲月,往往難以修飾妝點親情與浪漫的記憶。
記憶中,父親久病,導致家貧,只有盡可能撙節家用,即便是每天必須的柴火開銷,當然能省則省,只要外頭「撿得到」的就不必自己花錢買。
打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撿拾」大自然四季更替之下,被樹幹淘汰的「枝椏」,成了幼年郭麒麟的主要工作之一。
每天早上六點就起床,趕在上學以前,扛起一頭綁有鐵鉤的竹竿,帶著竹籃子,在開山路、府前路一帶,沿路撿柴火。
開山路,延平郡王祠附近的行道樹,一邊種植金龜樹,一邊是鳳凰木。金龜樹多刺具防盜功能。因其多刺、扎手,不好撿拾。
府前路兩邊是高大,華蓋般的鳳凰木,鳳凰木的枯枝較脆,於是選定鳳凰木,一路探頭仰望,找尋枯枝,好「摧枯拉朽」。
看到粗細適中的枯枝就用鐵鉤鉤住,拉下,踩斷,折成一小段一小段,裝進竹籠子。夏天撿龍眼殼,方便生火。
四月底、五月初鳳凰花初開,五、六月,花開最茂盛,其時,台南府城可是漫天火鳳凰的景致。即便一心專注撿柴火,趕著上學的小孩,當然沒有太多的閒情逸緻可以欣賞街景,不過,火鳳凰所烘托的強烈美學情境,長年融入如此氛圍,其雄偉壯烈的美感,已經自然而然烙印在郭麒麟幼小的心靈裡,甚且成為生命最深沉的一部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記憶,那段記憶,沒有大人價值判斷的干擾,它可以是獨特可愛且圈圍在個人完全自主的世界。
馬克吐溫的小說,最擅長描繪這種景況,湯姆歷險記中,被處罰的小孩,可以利用同伴的好奇心,排隊出錢來買他被處罰的事:油漆牆壁。
撿拾枯枝的童年,一定會注意到,原來一年四季都有它的任務,有時是充滿生命力的美艷紅花,有時是綠葉,當樹上掛著「劍鞘」,是提醒他摧枯拉朽拾枯枝的時刻已到。
撿樹枝並不固定在那個地方,有時隨興走庭園路線,從延平郡王祠一直到台南女中校園。在台南女中看到在教室裡的大姊姊們埋首功課,印象深刻,也很羨慕、「景仰」她們。
五○年代,市區的道路上車輛不多,一般人也多有愛物惜福的心念,郭麒麟當街拉扯枯枝的動作,並不會引來太多格外的注目。不過就是比起其他人家專心上學的小孩,著實辛苦了些。
三、自街頭長成
身為長子,不只要出門去撿柴火,為了幫忙家計,郭麒麟國小五年級就開始經歷流動攤販的生涯,也是了解真實人生、歷練商場的開始。
進學國小畢業後,因家貧不能升學,於是郭麒麟正式「出社會」,他踏進社會,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挑擔叫賣」的「流動攤販」。
他的「流動攤販」,是「半流動半定點」式的,遇有好時段、好地點,就停下來等生意上門。好時段一過,就挑起攤子換地方,或沿街叫賣。
這種為了討生活,所使用的靈活方式,不只用在攤販的時段和地點,包括販賣內容也都講求靈活變化。
夏天賣冬瓜茶,冬天賣麥芽糖、烤玉米等,食品配合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上午,小小流動攤販固定在青年路和早年的建國路──今民權路一段之間的「東菜市」找地方擺攤。下午,菜市場歇市之後,沿街叫賣,遊走台南市的大街小巷。
十四、五歲,少年攤販沿街走賣的日子,逐漸淬礪出郭麒麟獨特的「生意經」。
少年郭麒麟體會到做生意,要懂得找人潮,要懂得看門道。
每天下午是遊走大街小巷的時段,每逢「觀光」、「進香」旺季,他看準遊覽車的觀光客一下車就會找飲料,像守候在延平郡王祠門口附近叫賣,且邊賣邊打聽,觀光客的下一站是那裡?
等觀光客買完飲料,進入參觀之後,他就挑起擔子,趕腳程,到他打聽來的下一站,或許是孔子廟,或許是竹溪寺,提早去等著,等著觀光客第二次口渴,也做起第二輪生意。如此景況,可謂「徒步」的「隨車飲料供應商」。
午後的台南,天氣炎熱,大馬路上的柏油被曬得都變軟了,溫度之高可以想見,郭麒麟打赤腳,挑著重擔,放足快步趕路,一心只想著生意上門,可以多賺些錢,怎可能想到趕路辛苦,又豈在乎踩踏柏油是否燙腳。
由於長期吃不好,少年郭麒麟發育遲緩,個頭小,扁擔高,挑擔行走街上,稍不留神就「傾倒擔」。
「豆花傾倒擔,一碗兩角半」。
如果賣的是麥芽糖、玉米,還好善後,如果是夏天賣冬瓜茶,那慘況可能不下於「豆花傾倒擔」,不但冬瓜茶整桶傾倒,幾乎一滴不留,且玻璃杯碎落一地。國小才畢業不久的孩子,面對如此景況,怎麼收拾?怎可能不羞怯、不自卑、不退縮?
擔子挑了兩年多,積蓄一點錢,才有能力更換工具。終於能夠放下擔子,改為手推車。
換了手推車,日子變得比較不一樣,晚上,經常固守在中正路土地銀行的「亭仔腳」──和中正路結緣的開始,得要賣到十點多才收攤。
在中正路,面對的是不同的「歷練」。由急趨趕路在燙腳的柏油路面,轉換成苦守冬風嚴寒的牆角,默默苦掙。
他守候在土地銀行屋簷下的一角,仿古埃及神殿建築,一邊是高牆,一邊是碩大、挑高的廓柱建構而成的空間,如此建構恰引導寒風穿廊而過的風切效應,冬天的夜晚,冷風不斷呼呼作響,郭麒麟又枵又寒。更惹人厭是,土地銀行走廊還有一攤賣臭豆腐的,油炸的「臭香味」不斷飄散,肚子更不好受,尤其人還在發育階段。不過,再怎麼餓,總得挨到回家之後,才有一碗媽媽煮的一團「浮水麵粉糊」果腹。
對一個肯打拚的年輕人而言,苦日子往往是日後成功的最佳養分。
郭麒麟從國小畢業,就開始「街頭打拚」討生活,從炎熱的夏天施腳程跑攤,到酷寒冷冬苦守牆角,他已被訓練得具備進入「大人生意」的條件和火候了。
九、帶頭進行窗簾革命
任何行業都有一定的生命週期,隨著週期的起伏、興衰,不難看到個中業者的起落。
十九世紀歐洲最有錢的富豪,其致富的產業是「製造火柴」,當時「火柴製造商」富有的程度,是有錢到國王缺錢都還要找他們,開口向他們借貸。幾經時空推移,而今想買火柴並不容易。
二十一世紀流行的電子產品,以愈開發、存活期愈短的速度在推進。商品的生命週期,每每逼得身為掌舵的人,必須時時刻刻敏銳地留意周邊的相關變化,好即時調整步履,以免稍一恍惚,竟而慘遭「滅頂」還渾然不知。
布匹生意當然有其生命週期,郭麒麟在商場上多年練就的敏感嗅覺,即便才身處事業的高峰,還是讓他感受到,時機愈來愈不一樣。
他必須求變。
<中標>從布匹到窗簾的轉型之路
當布匹生意,在「成衣市場」成為全球化、普及化、多樣化,且日益興盛蓬勃發展的當口,郭麒麟就嗅到危機,尤其,數據會說話,布匹的成交量更不斷的提醒他,再不好好腦力激盪,想出好辦法,「隆美」二字將岌岌可危,可是,郭麒麟也很頭痛,做了一輩子的布匹生意,別的生意完全不熟,隔行如隔山,年紀大了要再重新摸索,談何容易?
從單純在賣場交易的「布匹」買賣,轉進到客人私密的「現場」,此一包含「零售」、「製造」、「售後服務」的行業──窗簾,那可是完全不一樣的經營型態。
剛轉型時必然有陣痛,加上市場不可能善意等待或給予過度期,然則,一旦轉型,一進入窗簾市場就必須立即上路。
隆美剛起步,就面對問題重重,邊走邊摸索,最初那兩、三年,一年繳交的「學費」高達千萬元。市場的拚鬥、廝殺就是這麼殘酷,這麼回事。一路從社會底層「打拚」上來的郭麒麟,早有心理準備,坦然因應。
轉型,之所以選擇窗簾產銷,乃因從事布匹買賣,也供應窗簾業者布料,對窗簾市場的狀況,多少了解,加上窗簾的主要材料──布匹,是郭麒麟撫模四十年,最貼心的老伙伴,無論材質、價格,以至於貨源的掌握,當然早已熟門熟路,這方面的功力,遠遠超過窗簾同業。國產布料的諸多廠商,大都是老交情,何況轉型後,窗簾的用料更大,有寬廣的議價空間。至於比較高級的舶來貨,當隆美發展到百家連鎖店的規模時,進貨量非常可觀,根本不必自行到國外採購,國外織布廠會主動派業務員,到公司招攬生意。
不過,縱然對於布匹再了解,再有把握,還是繳交了可觀的學費。
因為對布太過於自信,轉型伊始,就挑選好圖樣,從日本訂做十萬碼布,印了五十組花色──隆美出手,終究不同,但客人竟然不能夠接受,原來衣服的色澤或花紋,與窗簾布的美感需求,頗有落差。衣服無妨花花綠綠,甚至大紅大綠,但窗簾的色調大多以素雅為主。這十萬碼布,成本高達七、八百萬元,熬了好幾年好不容易才「銷完」。
至於布匹以外的材料,像五金類,可是一個全然陌生的領域,何況同業充分了然,布匹零售市場的龍頭──隆美經營連鎖店的揮灑方式,一旦隆美加入窗簾市場,不但多了一個「超級同業」,且整個市場運作的慣習,只有全然翻轉,因此,當隆美一踏進入市場,就遭到同業的聯合抵制,甚且「夾殺」。
例如,張掛窗簾的軌道及其他配件,同業要求製造廠商不得供料給隆美,甚至隆美和原來的窗簾業者之間,「逼」廠商二擇一,同業「回應」之強烈,可見一斑。剛開始,隆美窗簾還很稚嫩,用料還不是很多,對五金物料商言,誘因不大。為了解決貨源問題,郭麒麟只有耐心多跑幾個地方,直接找工廠,說盡好話,或祭出最後的手段,動之以利,不得不以較高的價格來打破聯合抵制的困局。當時,隆美取得配件的成本比其他同業高,雖然布匹的進價可以適度彌補,不過,相互抵銷之下,還是不得不犧牲可能的利潤,竟而虧損好幾年。
其實,同業的擔心並不唐突,因為隆美的加入就是台灣窗簾市場「變革」的開始。
<中標>顛覆同業舊慣習
早年的窗簾業者,多屬「家庭式」的,招徠生意後,少數自行縫製,多數交給代工廠處理,規模也都不大,因此,不少做裝潢的木工師傅,或賣地毯的業者,都可以兼賣窗簾,待隆美加入窗簾市場,整個市場結構很快改變,有的甚至被淘汰。
之前的窗簾市場,無論價格或利潤,都「烏墨墨」一片,由於殺價的舊慣習,議價空間非常之大。例如,一口窗的單價,有一台尺二十元,也有一台尺兩千元的,相差百倍。外行人怎可能分辨出做工高下?材質好壞?那,全然外行的消費者該當怎麼殺價,才不會被當冤大頭?還有,窗簾的面積,該當怎麼計算,也直接關係到價格的虛實?消費者怎知道尺寸到底有沒有灌水?這些困惑,只有依循市場機制解決,透過廠商的自由競爭、競價,甚至淘汰之後,才可能殺出合理價位。
進入窗簾市場之後,延續隆美布行連鎖店的經營原則,仍然採取全面標價,全面不二價,價格透明化等等策略,並改變原先以尺寸核價的老規矩,採取以「窗」計價的模式。例如,六乘六台尺規格,比較高檔的窗簾,隆美加入之前有一窗五千元的,甚至有「喊」到一萬的。由於強調利潤合理化、透明化,並壓低利潤,且公開標價,其他同業不可能不跟著調整,導致市場運作型態快速變化,最明顯的是,價格平均調降約三成。
流傳在隆美員工之間的一個案例,或可凸顯價格之懸殊:台北某一棟著名大樓的客人,看中隆美進口的一種英國布料,隆美估價總共五十餘萬元,但庫存的布料不夠,客人不中意其他樣式的布匹,於是剔除客廳的六、七口窗,另行向其他業者訂購,光這幾口窗簾就支付兩百萬。顯然,舶來品的訂價,並無一定標準,不過從上述實際的交易結果可以了解,兩家窗簾公司的單價,相差可能不只十倍。
為了滿足百家連鎖店巨大的銷售量,隆美採大批進貨,進料便宜,運費也相對節省。不必支付大盤、中盤商的轉手利潤,和一般家庭式的窗簾店,成本的差距相當大。尤其進口的高檔布料,議價空間更大。隆美是國外廠商直接到台灣下單,一只一只貨櫃海運進口,相較之下,一般規模較小的業者得自行到國外採購,量少且多採空運,各項支出跟著增加。
布料的進價,落差甚大──即便大量進口,可有一定的庫存風險,因此一定要選對貨色,由於布匹是郭麒麟的專業,了解窗簾的一些基本需求後,不太可能閃失,庫存風險也壓到最低,因而同一種布料,隆美的價位比起一般窗簾店,應該比較低廉。
例如,進口布料,有喊價一碼一萬的,一口窗使用九碼布,光是布料就要價九萬元。一般進口布,隆美最高檔的不過兩萬五,落差之大。市場,因為隆美加入,不得不適度調整價格,更可見之前同業聯合抵制、中傷,其來有自。
變革窗簾市場「議價」型態的同時,郭麒麟也「顛覆」傳統業者的「展售」模式。
以往,訂做窗簾時,只能看到幾方小小的樣品布。然而,樣品布的布紋、色澤和整匹布的視覺效果,對外行人而言,可能會有「誤差」。一般人的經驗無從就小小的樣品布來辨識,想像大尺碼布匹的實際質感,因而,訂做時所看到的,窗簾型錄上「美美」的照片,和完工實際張掛在自家門窗以後的感覺,落差相當大。有不少人看了成品之後,覺得色調不對,花紋不符,甚至窗簾的造型號比例怪怪的,和原來想像的頗有距離而後悔不已,此時,除非花錢重做,否則強要接受,難免一見窗簾就嘔氣。但縱然重做,看到成品之前,誰能夠保證一定滿意?
隆美加入窗簾市場之後,全然改變坊間窗簾店招攬生意的模式,最明顯的是店面的布置截然不同。首創在現場展示一兩百口窗簾成品,包括不同布料,不同樣式。不論內行與否,既然有現成樣品可供參考,將來張掛在自家門窗後的感覺,比較不會出現太大的落差和嘀咕。
延伸內容
用心、求變,成就風雲
◎文/賴清德(本文作者為台南市市長)臺南是一座蘊含無限能量的城市,民間擁有豐沛的生命力,隨時在迸發新的傳奇。人文與產業的並進,讓臺南的企業文化在當代尤其獨樹一格,並造就許多企業龍頭。他們的故事,都是一部精彩的臺南地方史;每一段奮鬥過程,都充滿具前瞻性的智慧。隆美窗簾董事長郭麒麟從小攤販經營到百家連鎖直營店,以「用心」、「求變」的態度,成就優良企業的典範,這樣的成功,絕非偶然。
大環境瞬息萬變,郭麒麟董事長對於一次又一次的危機,皆能巧妙昇華為轉機。無論是臺灣經濟起飛之時,毅然決然跨足窗簾事業;抑或在SARS衝擊下,趁勢推出新產品;金融海嘯來臨時,帶領員工開源節流。郭董事長從底層打拚過來的經驗,都成為日後掌握趨勢、精準領導的最好方針。
書中所提,郭麒麟董事長立足商場的座右銘:「符合客人需求,配合時代潮流,更要領導流行。」讓隆美窗簾從一九七五年創立以來,奠基於郭董事長對布料四十年的了解與認知,跳脫傳統、不斷創新;是為臺灣最早提出「不二價」的布行,發明「布匹身分證」管理系統,並推出如「窗簾便利洗」、「居家購物網」及「窗簾DIY」等,都是隆美能穩站業界第一領導品牌的原因。
而郭麒麟董事長從年少在街頭叫賣所累積的歲月,歷經擁有自己的店面、一家家連鎖店開張,到窗簾事業的開展以及在臺南科技工業區隆美總部的設立,每一個步驟都足見對臺南的重視。其自發性投注心力關懷這片土地的人、事、物,讓郭董事長對臺南的情感,宛若經營事業的大器,都是那般令人感佩。
大臺南經合併為直轄市已屆滿三年,一開始的千頭萬緒到如今深受市民肯定與支持的成果,配合各項交通建設及產業發展政策下,臺南擁有相當雄厚的經貿發展潛力。書中提到郭董事長也回應許多對臺南發展的建言,不管是商業環境、生態抑或人文,清德感心於郭麒麟董事長如此細膩地觀察與付出,未來市府團隊將持續竭誠盡心、努力不懈經營,並相信臺南絕對是企業打拚的最佳夥伴。
《用心.求變──從小攤販到百家直營連鎖店,隆美窗簾董事長郭麒麟的經營傳奇》刻劃了一位企業家如何從白手起家,不斷地用心觀察潮流,在時勢中積極求變、突破重圍,最終打造超越業界的領導品牌。郭麒麟董事長處事的智慧與經營的洞見都是本書精彩之處。本人有幸拜讀,在此也樂於推薦給大家。
作者資料
吳昭明
1951 年生于台南米街 1973 年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 經歷: 曾任台東師院(台東大學)兼任講師三年 2001「台南、仙台」第一次文化交流,台南市主持人 四次参與「台南、波士頓」文化交流,着有《雙城記》一書 多次参與劇場及電影演出 2001「那個 劇團」台語版希臘悲劇《安蒂崗妮》,飾說書人 2005 侯孝賢賻導演《最好的時光》,飾連雅堂詩友 2005 侯孝賢公司故宫製陶宣傳影片,飾督陶官唐英 展覽: 2005 北京炎黄藝術中心──書法雙人展(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策畫) 2005 世界文化論壇──约旦安曼書法雙人展(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策畫) 2011 水墨交融,吳昭明水墨個展 2012 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3 兩岸藝術論壇 著作: 《吳昭明書法作品集》(共五集) 《告府城同胞書》 《夕照赤嵌》 《延平街事件大事紀》 《雙城記》 《擺蕩》 《堂哥──三一九有情資訊的一種文本》 《可碰撞美學》 《一二台南》 《三五明月映台江》 《水墨交融──吳昭明水墨作品集》
黃越宏
黃越宏,一九五六年生,東海大學政治系畢,十五年報社記者、特派員、副主任等資歷,寫過專欄及著作,跑過形形色色的新聞,見過各式各樣的人,交過不同層次的朋友,但他深覺這兩年來採訪酗敻s董事長,是以往人生經驗中從未有過,卻最豐富的收穫。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