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樹上看見的世界:攀樹人與老樹、巨木的空中相遇〔2024暢銷改版〕
-
愛因斯坦的骰子與薛丁格的貓:友誼、競逐與背叛,兩位偉大物理學家為統合自然的不懈努力,如何引領對萬有理論的終極追求
-
在異星的天空下:從土星上仰望星環、在星雲裡看星塵縹緲、墜入黑洞前最後一次凝望宇宙——你的第一本太空旅遊導覽手冊
-
凝態物理:從半導體、磁浮列車到量子電腦,看穿隱藏在現代科技背後的混沌、秩序與魔法
-
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暢銷改版)──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
蛋白質的一生(暢銷改版)──了解生命活動的秘密,讀懂生命科學的第一本書
-
蘇東坡顛沛流離植物記
-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從種子到古樹,探索自然界長壽之謎的朝聖之旅
-
命定:沒有自由意志的科學
-
我們為何會做夢:睡夢中的大腦如何激發創造力,以及更好地改善清醒時的生活
內容簡介
生態污染問題大概是人類在二十世紀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弔詭的是,這個問題竟是與二十世紀的人們最引以為傲的成就──科技進步,相伴而生的。曾有人精闢的指出,「在一千年前,我們還是未開化的人,那時,我們擁有乾淨的河流、純淨的空氣和清潔的土壤。而今天,成為文明人的我們所擁有的卻是污染的河流、混濁的空氣和病菌滋生的土壤。那麼,文明的進步究竟表現在何處?……」
1986年4月26日發生在車諾比核電廠的事故正是這個指責的最佳佐證。作為二十世紀科學進步最閃亮勳章的原子能科學,卻引發了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所發生過規模最大的環境災害。《生態的挑戰》一書以德國的經驗為例,分析了今日我們所面對的環境污染問題形成的來龍去脈,以及德國為解決這些問題所做的努力與所曾犯的錯誤。這其中有許多是很值得今日的台灣加以借鏡的。更重要的是,作者語重心長的指出,與科學在二十世紀所取得的成就相比,人們在生態保護上所獲得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道。雖然世紀末的社會大眾已普遍具有所謂的環保意識,但實際的行動仍然太少,全球性生態的污染仍在惡化。如何更有效的解決這些污染問題會是即將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人們所要面對的當務之急。
作者資料
法蘭茲.布呂格邁耶爾( Franz J. Bruggemeier)
生於一九一五年,擁有歷史與醫學博士學位。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八年在漢諾威擔任技術與環境史教授,目前則在弗萊堡大學教授社會和經濟史。 布呂格邁耶爾著作甚豐,主要研究重點為社會與經濟史,年則轉而以環境史為研究重心。主要著作有:《魯爾上空的藍天:一八四○至一九九○年魯爾區環境史》﹝一九九二年,與湯瑪斯?羅姆斯帕赫合著﹞與《空氣中無盡的海:十九世紀的空氣污染、工業化和有關危險的討論》﹝一九九六年﹞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