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心經超圖解:看圖就懂,史上最強般若智慧解析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
竹林姊妹:從中國到美國,雙胞胎拐賣、收養、離散的真實故事【作者印刷簽名扉頁版】
-
香料(地中海史權威羅傑.克勞利歷史新作):以摩鹿加群島為中心,見證十六世紀形塑現代世界的權力地圖
-
深夜裡的哲學家:為什麼好人總會受苦?人生有意義嗎?讓蘇格拉底、笛卡兒、尼采等70位大思想家回答45則令人深夜睡不著的大哉問
-
一分鐘秒懂漫畫易經:洞悉窮通順逆,通曉世事人情。原來易經這麼懂中國生存哲學,難怪南懷瑾、曾任強、季羨林這些大師都讀易經!
-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解碼《坎特伯里故事集》:從朝聖之旅開啟的中世紀八點檔
-
神經科醫師的名畫探案:美學×醫學×歷史的疾病探案之旅!偵探醫師解剖東西藝術珍品,自人物的表情、肢體、動作與感官線索,拆解神經疾病密碼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一段引人入勝,凡對語言、知識或書寫有興趣的人,必然深深著迷的歷史。
◎在文字出現之初,識字的人很少,一般人寧可信賴口語相傳,對書面文件抱持高度懷疑。
◎柏拉圖曾經警告我們,書寫會削弱記憶力,文字只是口語的影子。
◎書寫,原本只是用來輔助記憶,而不是讓言詞穿越時空的媒介。
就因為連書寫都曾經不被信任,當我們回顧西方書寫工具的漫長演進史,從黏土板、印刷機到平凡的鉛筆,將毫不意外的發現:幾乎所有的書寫工具,就算更好用、更方便、更具生產力,在興起之初,都不免引起眾人的焦慮和憤慨。
印刷機破壞了寫作者與紙頁間那種「近乎靈性般的連結」。打字機「缺乏人性又吵雜」,還可能「摧毀手寫藝術」。就連歷久不衰、深受畫家與寫作者喜愛的鉛筆,本來都只是木工為了標記木板順手發明出來的工具,根本不是為了書寫而生。
那麼,電腦呢?
電腦最初的發明目的其實與書寫無關。原本設計電腦的用途在於計算數字,而不是處理文字。但過去二十年來,我們對電腦與網路的態度,早已從疑慮、好奇,轉變為深深的依賴。電腦不但是寫作者首選的書寫工具,更是最新一代的書寫機器。而在另一方面,懷疑論者則將各種問題歸咎於電腦,諸如草率的書寫速度、摧毀語文的元凶。我們對電腦與網路愛恨交織的情結,至今仍在不斷演變。
《今昔之筆》將依序闡述我們對各種書寫科技的熱愛、懼怕與使用方式,這段精采的歷史不僅包括電腦,也涵蓋了打字機、鉛筆與黏土板。每次伴隨著新書寫工具出現而發生的心理衝擊和反應,幾乎完全相同:從抗拒到接受,從接受到普及,終而以新代舊。
《今昔之筆》不但從宏觀角度檢視我們與各種書寫科技之間糾結纏繞的關係,也將討論我們如何利用新科技去複製舊的做事方法,同時積極創造新式的表達型態;又是如何學習信任新科技與新穎的文件樣貌。並更進一步的,描寫當今的數位革命如何影響了讀寫活動,當前的最新科技和過往又有哪些不同。
不論是古代的莎草紙,還是當今的筆記型電腦,種種引人入勝的書寫小史在《今昔之筆》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但凡對語言、知識或書寫有興趣的人,都必然為之深深著迷。
【專業推薦】
◎詹宏志
◎楊照
◎胡忠信
目錄
◎序 文字的科技
◎第一章 書寫為據
◎第二章 科技恐懼症
◎第三章 梭羅的鉛筆
◎第四章 全國手寫日
◎第五章 在黏土上書寫
◎第六章 字星稱霸的時代
◎第七章 信任文本
◎第八章 在螢幕上書寫
◎第九章 所有人都是作家
◎第十章 自己的空間
◎第十一章 網路的黑暗面
◎第十二章 從鉛筆到像素
◎第一章 書寫為據
◎第二章 科技恐懼症
◎第三章 梭羅的鉛筆
◎第四章 全國手寫日
◎第五章 在黏土上書寫
◎第六章 字星稱霸的時代
◎第七章 信任文本
◎第八章 在螢幕上書寫
◎第九章 所有人都是作家
◎第十章 自己的空間
◎第十一章 網路的黑暗面
◎第十二章 從鉛筆到像素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