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如何好好告別生命:《斷食善終》3,一百九十個台灣個案接觸經驗、十八個故事分享,斷食自然往生的執行步驟與觀念釐清,臨終者最需要的善終指引
-
慈悲枯竭:我撐不住了,還能繼續幫人嗎?助人者的自我修復指南
-
心理學的40堂公開課:探索複雜的人性隱微,解密人類行為模式與思維形塑的科學之路
-
走在推廣善終的路上:國內外先行者與他們的創見,「增進醫學知識、提升死亡識能」的最佳指引(《斷食善終4》)
-
多巴胺國度實踐篇: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的實務指南
-
健全的社會:佛洛姆從人本主義出發,勾勒人類真正的理想生活
-
拿起筆開始寫,你的人生就會改變 (暢銷改版)
-
放下一點點也可以,不執著的活法:你放下的,終將以更好的樣子回到你身邊
-
從低谷突破:40年精神科權威史塔茲的療癒之道
-
初心不退──活出生命的影響力
內容簡介
失去,必定帶來痛苦
痛苦中,生命正期待我們重新定義
原本幸福快樂的四口之家,一夕之間走了三人,剩下她孤獨一人。
生死永隔,但她要讓四個生命融為一體,繼續踏上自己的漫漫人生路……
從「四減三」的破碎家庭,到「一加三」的無限生命,這是她的真實人生。
一場平交道前的意外事故,奪走了芭芭拉一家人的性命,先生、兒子與女兒從此與她天人永隔。悲劇發生五天後,芭芭拉寫了一封公開的e-mail給親朋好友,除了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主動卸下在此情境下,橫亙在人與人之間言語無法超越的「藩籬」。這封e-mail透過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在網路上快速流傳,喚起無數迴響。信中處處流露為人妻為人母的真情,也讓人意識到,失去親愛的家人不只有帶來源源不絕的痛苦,在與死亡面面相對的時刻,也更深一層看見生命,以及一切與此相繫的事物。
芭芭拉為家人舉行了一場充滿著「小丑」表演、故事與歌聲的葬禮,在與丈夫及兒女告別的同時,也慶祝他們靈魂的新生。當然,在這之後所有該出現的巨大黑洞,一個也避免不了,悲傷、沮喪、憂鬱、孤單、寂寞、崩潰……都如巨浪般席捲而來。這一切給了她更多契機,去凝聚勇氣,思考什麼是死亡?什麼是失去?它們的意義何在?在椎心刺骨的痛苦中,她努力闢出一條條岔開逸出的小徑,披荊斬棘、尋幽訪勝一般,試圖挖掘那背後的人生祕境。
作者資料
芭芭拉‧帕哈艾伯哈特(Barbara Pachl-Eberhardt)
1974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時期,修習橫笛音樂與表演藝術,同時取得小學教師資格。觀賞馬戲團表演時,發現觀眾中都沒有笑聲,覺得很令人傷心。至於小學老師的職業,經過四週的的實習,確定不會踏上這條道路,因為課堂上只有笑聲,沒有人認真聽課。 自2000年開始,成為「紅鼻子小丑醫生組織」成員,以小丑的角色在醫院中服務,為病童帶來歡笑,同時也為兒童與合唱團作曲。 目前為自由作家,正在進行呼吸與身體治療師、團體談話治療陪伴者的職業訓練。 2009年獲頒奧地利重要的獎項「女性領導者獎」。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