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其他藝術
從設計島到創意國:英國頂尖設計全解碼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特別活動

內容簡介

雖然我們住在島上,卻絕不封閉,一流的設計,才能打造極致的文創產業。 「雖然我們居住在島上,但設計方式絕不封閉。」英國設計大師約翰.索瑞爾以英國的百項設計案,剖析創意人才的靈感來源,探索發想的構思過程。 超過百名設計師,談論他們傳承的源頭、作品的實驗性與幽默感,還有他們最重要的作品,為何大多來自於與客戶密切的合作關係;在老東西、舊建築的概念裡,如何產生新視野。 本書涵括26個設計領域,不僅將建築與工程、時尚與珠寶納入其中,還包括新媒體、平面設計、劇院、商店布置……等等,同時帶領讀者一瞥尚未完成,但即將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作品。打造創意英國的當代頂尖大師,提示了一座島嶼發展文化創意的要素:一流的設計打造極致的文創產業,擁有眼光的設計島打造極致的創意國度。 【本書特色】 超過100位當代大師 26個設計領域 文化創意產業應當關心的英國指標概念。 ◎麥卡斯蘭聯合事務所John McAslan and Partners「2012年倫敦奧運發電廠」 ◎時代雜誌年度百大風雲人物馬克.紐森Mark Newson作品「空氣鐘」 ◎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報導Alastair Lansley改造「聖潘克拉斯車站」 ◎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斐諾科學中心」、「2012年倫敦奧運水上運動中心」 ◎霍普金斯事務所Hopkins Architects「2012年倫敦奧運室內自行車場」 ◎獲得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封爵的設計師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柏頓滑雪板與滑雪外套」 ◎義大利Cappellini家具設計師湯姆.迪克森Tom Dixon「CU29銅椅」 ◎知名吸塵器設計師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烘手機」 ◎Aston Martin設計總監Marek Reichman設計「007電影必出現的跑車」 ◎Discovery介紹的Norman Foster米洛大橋 ◎Vivienne Westwood「清白系列」 ◎馬列克.賴克曼Marek Reichman「奧斯頓馬丁RAPIDE車款」 ◎加拉哈德.克拉克Galahad Clark「伊姆斯高跟鞋」 ◎麥卡斯蘭聯合事務所John McAslan and Partners「2012年倫敦奧運發電廠 」 ◎聯合人眾建築事務所Populous「2012年倫敦奧林匹克運動場」 ◎西蒙.海敦斯Simon Heijdens「樹」 ◎賈桂琳.杜倫Jacqueline Durran「《贖罪》女主角西希莉雅服裝」 【好評推薦】 ‧王怡穎(《創意市集》、《私囊》、《米頭詐降麵》作者、Noodoll 品牌首腦) ‧尹立(高雄設計節召集人 中華民國設計師協會理事長) ‧李俊明(設計與生活風格作家/《2535》雜誌編輯總監) ‧張光民(台灣創意中心執行長) ‧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目錄

1回響 REFLECTIONS 

‧銀禧檯燈�瑞貝卡.歐菲德Rebecca Oldfield
‧奧斯頓馬丁RAPIDE車款 馬列克.賴克曼Marek Reichman
‧企鵝偉大思想系列叢書 大衛.皮爾森David Pearson
‧波坦英式西服 奧茲沃.波坦Ozwald Boateng
‧斯麥森信件組 賈爾斯.迪肯Giles Deacon
‧皇家節慶音樂廳 亞利斯與莫里森建築師事務所Allies and Morrison
‧披頭四郵票 麥克.強森Michael Johnson
‧平面思維工具工作室展覽 「平面思維工具」設計顧問公司Graphic Thought Facility
‧伊姆斯高跟鞋 加拉哈德.克拉克Galahad Clark
‧躺椅之夢 克萊兒.波文Clare Bowen
‧大使館燭台 科林.梅勒Corin Mellor
‧BBC One識別 馬丁.蘭比納恩Martin Lambie-Nairn

2更新  RENEWAL

‧聖潘克拉斯車站 阿拉斯戴爾.蘭斯理Alastair Lansley
‧零排碳摩托車 尼克.泰柏Nick Talbot
‧威斯敏斯特中學 莫瑞格.梅斯克Morag Myerscough
‧柏頓滑雪板與滑雪外套 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
‧樹 西蒙.海敦斯Simon Heijdens
‧銅椅 湯姆.迪克森Tom Dixon
‧克羅利圖書館 高登.楊Gordon Young
‧東海濱咖啡館 湯瑪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衛報 馬克.波特Mark Potter、保羅.邦恩斯Paul Barnes
‧圓屋表演中心 約翰.麥卡斯蘭John McAslan

3顛覆  SUBVERSION

‧珍珠女王西裝 賽門.沃特福Simon Waterfal
‧國家藝廊「壯遊」宣傳 「夥伴」設計工作室The Partners
‧吉夫斯與伍斯特燈具 傑克.菲普斯Jake Phipps
‧聖凱教會識別 馬克斯丁.亞當森Marksteen Adamson
‧吉百利牛奶巧克力廣告 克里斯.威林漢Chris Willingham
‧北方天使玩具 基特.葛羅佛Kit Grover
‧地鐵帽 史蒂芬.瓊斯Stephen Jones
‧3i月曆 麥克.沃爾夫Michael Wolff
‧倫敦新距離 平面設計工作室NB: Studio
‧「與女王茶敘」蠟燭 海倫.大衛Helen David

4人性思考  HUMANISM

‧殘障動物物語 亞德曼動畫公司Aardman Animation
‧戴森AIRBLADE烘手機 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
‧NET-A-PORTER購物網站 納塔莉.馬斯奈Natalie Massenet
‧法茅斯中學 艾利克斯.莫瓦Alex Mowat
‧愛協能義足 布萊齊福義肢公司Blatchford
‧生物珠寶 托比.克利奇Tobie Kerridge
‧泰德現代美術館 麥特.克拉克Matt Clark
‧美猴王:西遊記 傑米.修列特Jamie Hewlett
‧旋轉桌 安積朋子Tomoko Azumi
‧倫敦設計節識別 文思.佛洛斯特Vince Frost
‧自然史博物館學習指南 帽子戲法設計工作室Hat-Trick

5轉變  TRANSFORMATION

‧改變,變形,演進,轉換,改善,改造,變異,變更,質變,變體
‧派丁頓內港的捲橋 湯瑪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一百天/一百張椅 馬丁諾.甘柏Martino Gamper
‧倫敦橋燈光裝置 傑森.布魯吉Jason Bruges
‧帶輪垃圾桶書桌 WEmake設計工作室
‧《迪多王的仁慈》舞台設計 艾斯.黛夫琳Es Devlin
‧威尼斯雙年展英國館 克里斯.歐斐利Chris Ofili、大衛.埃傑David Adjaye
‧INAMO餐廳 黑羊設計公司Blacksheep
‧活動洋裝系列 胡笙.恰拉揚Hussein Chalayan
‧第四頻道識別 布雷特.佛瑞克Brett Foraker

6流暢  FLUIDITY

‧「提南」礦泉水瓶 羅斯.樂葛羅夫Ross Lovegrove
‧奧迪TT廣告影片 Universal Everything工作室
‧互動之花 丹尼爾.布朗Daniel Brown
‧巴瑞哈斯機場 羅傑斯.斯德克.哈伯爾聯合建築事務所Rogers Stirk Harbour+ Partners
‧《贖罪》女主角西希莉雅服裝 賈桂琳.杜倫Jacqueline Durran
‧裘園賽克勒步道 約翰.珀森John Pawson
‧沃特品牌顧問公司識別 威廉.莫瑞.漢姆公司William Murray Hamm
‧LONGCHAMP紐約蘇活區旗艦店 赫斯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
‧「均衡」家用天平 賽巴斯汀.康蘭Sebastian Conran
‧角落周圍 亞曼達.勒維特Amanda Levete

7精準  PRECISION

‧麥拉倫一級方程式賽車 道格.馬吉爾南Doug McKiernan
‧音樂之形 羅旺.莫許Rowan Mersh
‧米洛大橋 福斯特聯合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
‧纏綿婚戒 尚恩.里安Shaun Leane
‧勞斯萊斯傳特1000引擎 安迪.吉爾Andy Geer
‧薄板桌 特倫斯.伍德蓋特Terence Woodgate
‧立體摩希根帽 諾爾.史都華Noel Stewart
‧hm85椅子 希奇.米留斯Hitch Mylius設計公司
‧電影《黃金羅盤》武裝熊 Framestore電影動畫公司
‧標誌:400種符號與標準字 五角設計公司Pentagram
‧英國奧運代表隊的創新 史考特.卓爾Scott Drawer

8透明  TRANSPARENCY

‧威爾斯國民議會 羅傑斯.斯德克.哈伯爾聯合建築事務所Rogers Stirk Harbour+ Partners
‧反芻之花 茱莉亞.洛曼Julia Lohmann
‧希奧班.戴維斯練舞室 莎拉.威格斯沃斯Sarah Wigglesworth
‧寶林傑珠寶展廊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伊娃.吉里克娜Eva Jiricna
‧《烏托邦之岸》布景設計 包柏.克羅利Bob Crowley
‧橡樹季節 克里斯多福.皮爾森Christopher Pearson
‧希斯洛機場第五航站 麥克.戴維斯Mike Davies
‧扇形邊洋裝 克里斯多佛.凱恩Christopher Kane
‧辛格先生的邦格拉香腸 夥伴設計工作室The Partners
‧ATMOS 561空氣鐘 馬克.紐森Mark Newson

9紀念性  MONUMENTALITY

‧倫敦聖瑪麗斧街30號/瑞士再保險大樓 福斯特聯合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
‧溫布利體育館 聯合人眾建築事務所Populous
‧「貼身概念」手提包 荷莉.高文Holly Cowan
‧現代文學博物館 建築師亞歷山大.史瓦茲Alexander Schwarz
‧黑陶瓶 馬德蓮.奧登多Magdalene Odundo
‧伯明罕賽佛瑞吉百貨公司 未來系統事務所Future System
‧薇薇安.魏斯伍德「清白」系列 薇薇安.魏斯特伍Vivienne Westwood
‧斐諾科學中心 札哈.哈蒂Zaha Hadid
‧《皇家艾伯特表演廳》書籍設計 大衛.霍金斯David Hawkins、葛蘭.霍華Glenn Howard

10展望  PROJECTIONS

‧2010年上海世博會英國館 赫斯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
‧國王十字車站 麥卡斯蘭聯合事務所John McAslan and Partners
‧布來頓i360觀光塔 大衛.馬克思David Marks
‧2012年倫敦奧運發電廠 麥卡斯蘭聯合事務所John McAslan and Partners
‧2012年倫敦奧運水上運動中心 札哈‧哈蒂Zaha Hadid Architects
‧2012年倫敦奧運室內自行車場 霍普金斯事務所Hopkins Architects
‧2012倫敦奧運手球場 Make建築師事務所
‧2012年倫敦奧林匹克運動場 聯合人眾建築事務所Populous

序跋

21世紀最頂尖的設計故事  ◎文/約翰.索瑞爾

  本書為《創意之島——當代頂尖設計100》的第二集,讚揚在新千禧年的最初十年裡,英國最啟迪人心的設計。書中論及設計師、建築師、藝術家與工程師之作,這些作品為國內最富創意的部分實例。但我必須補充,這些作品絕不光是英國設計師為英國業主而設計;許多設計師來自國外,卻決定在英國執業,有些作品最終的實體更是在全球各地實現,從好萊塢到上海等地皆可見其蹤影。

  為何英國是這麼充滿創意的島嶼?英國向來有設計大國的美譽,雖然我們居住在島上,但設計方式絕不封閉。從業者會研究彼此的作品,在社交場合會面,也在業界活動與論壇上互動,如此可帶動良性競爭,同時促進共同學習、發展與創新。這一切的背後多虧有高瞻遠矚的設計教育體系支持,並鼓勵跨學門交流與合作。英國的大學與學院向來蓬勃發展,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學生前來取經,許多人完成學業後決定留下,加入培養設計思維的多元文化溫室。

  我對創意人才的靈感來源甚感興趣。若從尺度迥異的設計學門中出發(例如建築與珠寶設計)並稍加檢視,即可發現相同的創意構思過程。無論是從事何種設計的設計師,其思考模式多無二致。

  我們訪談逾百名設計師,談論其作品與發想過程。賽巴斯汀.康蘭(Sebastian Conran)表示,他在卻西爾海灘(Chesil Beach)散步之際,圓石子給了他家用天平的靈感。特倫斯.伍德蓋特(Terence Woodgate)則表示,若從服務大眾的的機能來看,一級方程式賽車採用了獨特的材料,讓他羨慕不已,於是他與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設計師約翰.巴納德(John Barnard)合作,打造出一張絕佳的桌子。克里斯多佛.凱恩(Christopher Kane)則說他通常從「反向」著手,從醜的事物中攫取靈感。西蒙.海敦斯(Simon Heijdens)的燈效裝置著重於表現大自然中的隨機特性,他解釋,靈感源自於他年輕時居住的荷蘭,而荷蘭竟是個「嚴謹界定」的環境。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表示,創意的過程在於傾聽,再提出正確的問題。

  在許多訪談中,設計師坦言其所受到的影響,並論及實驗性、啟發、幽默感。而最重要的或許是他們最好的作品,為何多來自於與客戶密切的合作關係。

  本書的核心是探索26種不同的設計學門,位於光譜的其中一端是工程與建築,而另一端則是織品與珠寶,中間則有許多不同學門分布。我將本書分為10個主題,最後一個部份為「展望」,帶領讀者一瞥尚未實現的作品。

  「反思」這個主題是探討如何從設計傳統的資產中,發展出新想法,例如奧茲沃.波坦(Ozwald Boateng)設計的英式西服,馬丁.蘭比納恩(Martin Lambie-Nairn)重新設計的BBC電視識別標誌。「更新」則是翻新現有設計,例如馬克.波特(Mark Porter)與保羅.邦恩斯(Paul Barnes)為《衛報》(The Guardian)改造版面,或阿拉斯戴爾.蘭斯理(Alastair Lansley)重新打造聖潘克拉斯(St Pancras)車站。「顛覆」的設計會讓你先楞一下,非得再看一眼不可,例如傑克.菲普斯(Jake Phipps)的吉夫斯與伍斯特(Jeeves and Wooster)燈罩,或者賽門.沃特福(Simon Waterfall)以「惹人厭」(Social Suicide)為品牌名稱的超另類服裝設計。「人性思考」則是將人的體驗作為設計的核心,例如史蒂夫.哈丁希爾(Steve Harding-Hill)重新製作的亞德曼動畫公司(Aardman)動畫片《動物物語》(Creature Comforts),以凸顯身心障礙者所面臨的不便,或者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重新設計的烘手機。「轉變」這個主題下的作品,似乎會在你的眼前演變,例如胡笙.恰拉揚(Hussein Chalayan)的活動洋裝,或者湯瑪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的捲橋。「流暢」著重於曲線與流動性的優美:賈桂琳.杜倫(Jacquline Durran)為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在電影《贖罪》(Atonement)中所設計的綠洋裝,或羅斯.樂葛羅夫(Ross Lovegrove)的提南(Ty Nant)礦泉水瓶,就是兩個例子。「精準」談的是極度精確,例如道格.道格.馬吉爾南(Doug MaKeirnan)2007年為麥拉倫車隊(McLaren)設計的一級方程式賽車,及安格斯.海蘭德(Angus Hyland)為五角設計公司(Pentagram)製作的書《標誌》(Marks)。「透明」強調穿透性,如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gers)的威爾斯議會(Welsh Assembly),以及馬克.紐森(Marc Newson)的空氣鐘。「紀念性」的設計龐大而醒目,亞倫.奇金(Alan Kitching)為一本以皇家艾伯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為題的書所作的字型設計,以及亞曼達.勒維特(Amada Levete)在伯明罕設計的賽佛瑞吉(Selfriges)百貨皆屬於此。

  設計是創意產業的火車頭,舉世皆然,不獨英國如此。在我看來,世界上每個主要國家皆試圖尋找各種方式,讓人民善用創意。為什麼?因為創意讓人類有別於動物,我們能以之解決眼前的問題,也使得我們所居住的世界更美好。或許讓更多人具備創意思維的能力,從未如今日般如此重要。《創意之島——當代頂尖設計100》談的正是創意思維與一流設計,及這些設計從何而來。

內文試閱

‧加拉哈德.克拉克Galahad Clark「伊姆斯高跟鞋」

   建築、經典設計與人類足部之間的關聯為何?United Nude品牌靠著探索這項主題而揚名國際。

  加拉哈德.克拉克(Galahad Clark):我與建築師庫哈斯(Rem D Koolhaas)成立United Nude品牌,讓它成為創意集合體。我們要建築與家具的尺度縮小至更親密人體的尺度;而至少就我看來,最好的表現方式就是製作性感的女鞋。

   我們United Nude品牌推出的第一件產品是「莫比爾斯」鞋(Möbius),這款鞋子的曲線與流暢性是參考了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經典設計「巴塞隆納椅」。鞋子的造型則是受到神奇的數學概念「莫比爾斯帶」所啟發,亦即一條帶子同時是內部與外部;我們所設計的莫比爾斯鞋,無論是鞋底、鞋跟、鞋床與鞋面,都是由同一條帶子所構成。

   我們推出的第三雙鞋子是「伊姆斯」(Eamz),想當然爾,靈感來源是伊姆斯夫婦查爾斯(Charles)與雷伊(Ray Eames)的經典椅子設計。我們檢視了那張椅子如何運用美麗的椅腳支撐中間的支柱,認為可以運用類似的方式,支撐人類的腿。

   我們的創意過程有點類似音樂家從音樂片段取樣,再把擷取出的片段結合出新音樂。我們也向各種經典設計取材部分,並加以融合。以伊姆斯鞋為例,我們必須經過多次測試,也得採用比一般鞋子更堅固的材料,例如一般鞋子少見的鋁支撐。然而,這款鞋子的其他部份則相當傳統,只是鞋楦(足型)特別大。

   伊姆斯鞋一直十分暢銷,它採用皮革與軟麂皮,內裡完全使用皮革。鞋底中央正好是足部的最佳支撐點,我們設計得讓這鞋款比其他高跟鞋更穩、更具彈性與伸展性,在舒適度也贏得許多獎項。有些人甚至稱這款鞋為「魔法高跟鞋」,因為它看起來很不真實。自從伊姆斯推出之後,其他鞋子設計師也把這個概念運用到他們的鞋子上。

   我們以許多不同的鞋款來發展United Nude品牌,事業成長得相當快速。我們的目標在於打造出獨特的代表性產品,讓它禁得起時間的考驗,而不是只顧著為每一季創造許多時尚產品。我們給予自己挑戰,要讓每一款鞋背後都有故事;這樣可以為我們帶來創意的方向。

   我們也探索新的材料與技術,其實我們正在使用碳纖維,而合作的模具廠以前曾打造過美國盃所使用的遊艇呢!

‧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報導Alastair Lansley改造「聖潘克拉斯車站

   聖潘克拉斯車站是維多利亞式的建築傑作,翻新車站的目的是成為歐洲之星的倫敦終點站。這是一項巨大的任務,團隊參與成員包括建築師、工程師、古蹟顧問。最後十年,建築團隊是由阿拉斯戴爾.蘭斯理(Alastair Lansley)負責領導。

  阿拉斯戴爾.蘭斯理:建築規劃書中,客戶要求打造一座兼具古今優勢的二十一世紀交通匯聚點,讓這座雄偉的車站於英國重現。規劃書中提及了許多規範的區域與條件,包括一長串指出古蹟至少須符合哪些要求的說明。福斯特建築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進行過總體規劃,並由倫敦大陸鐵路公司(LCR)的鐵路連結工程(Rail Link Engineering)團隊開發,這個團隊是由貝其托(Bechtel)、艾瑞普(Arup)、西斯特拉(Systra)與赫爾克羅(Halcrow)等工程公司共同組成的聯盟。

   在建築規劃書中,其中一項規定是火車車棚翻新後「至少要和利物浦街車站一樣好。」這一點讓我心生憂慮,因為我也負責該處的重新設計。皇家美術委員會前會長(Royal Fine Art Commission)聖約翰史提瓦斯(Norman St John-Stevas)不是很喜歡利物浦街車站,主因是他認為後來商店把火車景觀都擋住了,他的意見也進一步影響了我。所以我一開始就想:「絕不能讓火車車棚塞滿商店。」因此,聖潘克拉斯車站必須在重重限制下嘗試。

   當初的聖潘克拉斯車站,是因為鄰近的國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 Station)顯然無法再容納更多來自中部的火車流量,因此中部鐵路公司(Midland Railway Company)委託建築師巴洛(W. H. Barlow)設計。聖潘克拉斯的鐵軌是越過攝政運河上方,和國王十字車站通過運河下的狹窄隧道不同,而進入車站時比地面高出六公尺。如果我再蓋一座車站,也會以同樣的高度處理;若鐵軌是在高處,那麼在鐵軌下方與周圍便更容易運用,有利於都市規劃。

   車站鐵軌位於所謂的「巴洛繫帶」(Barlow Tie)上,這條繫帶拉住了車棚壯觀的彎曲圓拱,以免圓拱承受不住重量而垮掉。這些圓拱可視為許多弓,弓弦則往上方的彎拱拉近三分之一,而這些圓拱則彎曲,在頂點輕輕碰在一起。如此一來,支撐著屋頂的繫結並不明顯,看上去十分優雅。事實上,火車鐵軌載台就是巴洛繫帶,而這條繫帶是由像是桌腳的鑄鐵柱子陣列支撐。這是非常有效率的設計,一方面在月台下方留了儲存啤酒的空間,也正巧給了我們獨一無二的好機會。

   聖潘克拉斯車站是一級古蹟,對英國而言和聖保羅大教堂一樣重要。所以我們經過辛苦的分析,獲得英國文化資產委員會(English Heritage)與倫敦康登自治市(London Borough of Camden)的核可,才將巴洛繫帶的火車載台切開,引進日光與通風到一側的地下室,以及另一側的手扶梯與樓梯。地下的空間可說是絕佳的商店地點,讓我們壯觀的車棚能維持整齊,同時商店也暢通無阻,如柏靈頓拱廊(Burlington Arcade)般優雅,絕不會和牛津街一樣凌亂。

   然而這項決定也帶來很大的工程挑戰。切開繫帶表示會增加拱的側壓,更何況列車載台也因為列車長度加長,而須承擔更多重量。我們的解決之道在於,新建一座400公釐厚的預力混凝土載台,這個載台與原有的鑄鐵柱列分離,但是由鑄鐵柱上新增加的橋樑墩座來支撐。我們也把車棚加長,以容納400公尺長的國際列車。

   增建的車棚是大膽的現代結構,覆蓋著13座月台,屋頂由玻璃及鋁製遮陽板構成,其高度為20公尺,以極簡的垂直柱支撐著,形成30公尺長方格陣列。新舊結構之間以玻璃橫堂分隔。

   來自肯特郡的國內高速列車,是使用新建於東側的三座月台,因此巴洛車棚的兩層樓可以建造南北向的大廳,而原來的列車載台則切開,以連接樓上與樓下的空間。

   聖潘克拉斯是龐大的團隊合作成果,而政府也主導得很好。政府極力避免冷漠傲慢,以免引發衝突與僵局。立法方面堅持快速達成共識,而從英國文化資產委員會、倫敦康登自治市乃至於許多鐵路與歷史利益團體,各方皆同心協力解決問題。如果我們無法解決,國務大臣會接手。我們五年來幾乎每週開會,畫草圖畫得手都痠了,目的是解釋我們的想法、說明解決方案。很高興我們從來不必驚動大臣!

   若非建築史家尼可拉斯.佩夫斯納爵士(Sir Nikolaus Pevsner)與詩人約翰.貝徹曼(Sir John Betjeman)激勵人心的鼓吹,恐怕聖潘克拉斯車站已在六○年代遭到拆除。所以,為了向貝徹曼致敬,我們在樓上為他樹立雕像,這雕像就沐浴在貝洛車棚的陽光下。

   我對聖潘克拉斯的單純,以及這座車站所提供的經驗相當自豪。大家下車後幾乎可以說是漫步著。看到乘客抬起頭來、環視四周,受這公共空間真正的美而震攝,那景象確實十分奇妙。我認為,像聖潘克拉斯這樣的車站,能恢復旅行的魅力——這就是歐洲的終點火車站。沒有多少行業能為這麼戲劇化的重生而驕傲。 ‧義大利Cappellini家具設計師湯姆.迪克森Tom Dixon「CU29銅椅」

   在擔任倫敦設計節主席的期間,我最喜歡的時刻之一,是2006年湯姆.迪克森(Tom Dixon)在特拉法加廣場(Traflagar Square)舉辦的「搶椅子」活動。幾個月後,我去了紐約一趟,順道參觀摩斯設計公司(Moss Design)有什麼新玩意兒。妙的是,我一抵達便看見莫瑞.摩斯(Murray Moss)正把一張出現在「搶椅子」的作品安置到櫥窗內,只不過這張椅子鍍上了銅。真不敢相信這麼巧!

  湯姆.迪克森:我一直認為現代家具產業不優雅、老派得很。家具業根本算不上全球化,從概念發想到把貨物送到顧客手上,中間得間隔好久,而家具得經過漫長的流程,包括運輸、送進倉庫與設計商店,才能來到客戶手中。我好長一段時間都因此而洩氣。

   我仔細思考該以何種方式,跳過零售點與整個物流過程,直接將產品送到顧客手上。我也受到把核心服務分送出去,並透過其他來源而獲利的概念啟發,諸如谷歌(Google)與惠普(Hewlett Packard)等企業,都成功實行了這種模式。所以這個設計的起源,是出自於現代家具服務未來將具備何種樣貌的思考。

   我想到一種可以將椅子分送出去的辦法,也就是在上面做廣告,這麼一來,把產品贈送出去之後,廣告便直接進入家家戶戶。我認為贈送產品的想法,代表設計的民主化,可撼動設計菁英主義,讓我能像俠盜羅賓漢一樣做點事,劫富濟貧。

   大約在這個時間,英國塑化聯盟的發泡聚苯乙烯(EPS)包裝集團找上我。這家公司專門生產發泡聚苯乙烯(亦即保麗龍)產品,非常積極於展現這種材料可以做些什麼,並提議我在倫敦設計節運用保麗龍來做設計。我知道這是個好機會,可趁機發揮先前的想法:把集團標誌放到椅子上免費分送出去。我也對未來的生產方式深深著迷,也就是基因工程師將能在各種不同的表面上,讓東西生長出來。鍍銅椅的想法就是這樣發展出來的。這麼一來,等於又繼續幫更多贈品找到了資金。這過程有點像陰陽相生之道:如果能把便宜的椅子鍍上銅,讓這張椅子變成價值四萬美元的昂貴商品,就可賺錢,支付更多免費贈品。

   我還知道保麗龍可作為製造珠寶的保護模:你把貴重金屬放在模子四周,讓金屬堆疊起來;其實這是運用現代的電鍍法讓貴重金屬「生長」出來。要把這種方式應用到椅子上,的確得花點心思,當然,這個保麗龍模子不會和平常一樣被腐蝕,而是可以保留下來。由於我們椅子比珠寶大多了,尺度可說是前所未見,所以必須自己做電鍍槽。不過我們的努力是值得的,還引起許多人的關注。至於我的下一個公開活動呢,我打算在米蘭發送電燈……

  莫瑞.摩斯:我和湯姆是常常聊天的老朋友。我聽說過位於特拉法加廣場的裝置;那是湯姆最熱衷、最擅長的現場表演與產品活動。我之所以愛這張椅子,在於它的體積;這張椅子很大,但重量很輕。其大桶狀的造型中,相當細緻地結合了平面與渾圓的表面,底部又有深深的凹陷,這在開模的時候可是一大挑戰。從形式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張椅子真漂亮。

   湯姆這人最熱衷於推動的設計,是看似走錯方向的設計:從大量生產的贈品演變成限量版的藝術品。通常設計的演變是往量產前進;我認為這相反的發展相當有趣。

   這張椅子鍍上了超薄的一層純銅,而最棒的是,椅子原本的特質全都保留下來。所以你拿到一張有著新皮層的椅子,然而這新皮層很薄,是以精細的技術製成,還可以看清楚保麗龍表面的紋理。

   銅的優點在於它古色古香,色調豐富。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湯姆預期的,但實在美極了,好像已躺在海床上一百年。銅讓你疑惑,你認為它是金屬,預期它冰冷、帶有工業色彩。但是它的比例與光澤又散發著溫暖,彷彿帶有馬奈(Manet)畫風的感覺。當然,你觸碰這張椅子時,會發現它是溫暖的,因為底下的保麗龍反射你的體溫,而薄薄的銅導熱很快。

   保麗龍椅子竟然具有重金屬感,實在很令人驚奇;它看起來很沈重,但扛起來卻輕如羽毛。這張椅子充滿變化與驚喜,一般人的反應是很喜歡。我們讓民眾先看再觸摸,他們喜歡這張椅子是從特拉法加廣場免費贈送的那些椅子演變而來,認為這樣的淵源很有趣。這椅子確實有意思,像是十八世紀的百寶格一樣好玩。

‧知名吸塵器設計師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烘手機」

   你討厭洗手間的烘手機嗎?若是如此,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所提出的設計,將會徹底改變你的想法。

  詹姆斯.戴森:我很怕走進洗手間之後看見傳統烘手機。你洗好了手,走到這玩意兒旁邊,把手伸到下方,在有怪味的一股熱氣下搓著雙手,感覺無聊得很。接著,你用褲子抹乾雙手,走出洗手間——這下子你或許覺得雙手更髒了。傳統烘手機這種只會教人懊惱又懼怕的東西,催生了Airblade烘手機。

   Airblade所採用的基本技術已存在一段時間了。你到洗車場,就能看到這種技術用來把水從車上吹走。我們曾經在另一項案件中研發「風刀」技術,那時有個同事手溼溼的,於是運用風刀吹過雙手,把手吹乾。這一道氣流薄膜,功能和雨刷類似。

   機緣很重要。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將風刀應用到洗手間時,正好在為我們的吸塵器,研發每分鐘轉速高達10萬轉(rpm)的馬達。我們認為,若能以新馬達來讓空氣壓縮風扇運轉,就能產生極大的壓力,讓更大量的氣流通過狹窄的出風槽。我們設計的出風槽僅0.3公釐寬,而新馬達可以每小時400英里的速度送出空氣。

   Airblade只要10秒鐘左右,就能把小手吹乾,如果手更大,則乾得更快,因為大手更容易接近噴出的氣流。只要把手慢慢伸進氣流之中,再慢慢收回,手立刻吹乾,了不起吧!在Airblade推出之前,到底如何把手吹乾並無一套真正的標準,所以我們和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National Sanitation Foundation)合作,訂定標準。

   我們在決定過濾氣流之前,曾做了許多原型,畢竟把洗手間骯髒的熱風往手上吹,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我們的濾網可過濾99.9%的細菌。我們也努力讓這烘手機不容易遭到破壞,甚至能防止嘔吐物導致的污損。由於我們不必加熱空氣,因此耗電量更低,也表示送到垃圾掩埋場的髒紙巾更少,碳足跡也更小。使用Airblade的商用客戶告訴我們,他們省了一大筆錢。

   我們才剛起步,必須學習如何經營這個市場,但目前為止表現還不錯。顯然,這項產品看起來不屬於家用市場,出貨量不會那麼高,但我們現在正考慮推出家用型產品。廚房顯然就用得上,因為廚房手巾一沾上不新鮮的食物,可就討厭了。沒錯,我們也在思考將類似的技術運用到淋浴間,因為我遇見的每位美國人都建議我這麼做,他們不想再用溼答答的浴巾了。

作者資料

約翰.索瑞爾(John Sorrell)

約翰.索瑞爾(John Sorrell)出生於倫敦,在霍恩西藝術學院(Hornsey College of Art)修習藝術與設計,19歲創業,而在4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創立過紐沃與索瑞爾(Newell and Sorell)公司,名列歐洲最大、最成功的設計業者。他主持了英國「設計委員會」(Design Council)與建築與環境委員會(Commission for Architectur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兩大公共設計團體、發起倫敦設計節,並成立索瑞爾基金會(Sorrell Foundation),每年與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合作,啟發其創意,同時教授他們生活與工作的技藝。 索瑞爾於1996年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1998年榮獲皇家藝術學會兩百年大獎獎章,擁有四個榮譽設計博士頭銜、一個榮譽設計院士、一個榮譽博士等頭銜,亦為2002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的榮譽會員。索瑞爾於2008年新年因為「對創意產業有所貢獻」而受封爵位。

基本資料

作者:約翰.索瑞爾(John Sorrell) 譯者:呂亦欣 出版社:馬可孛羅 書系:Act 出版日期:2011-01-17 ISBN:9789861204888 城邦書號:MA0018 規格:膠裝 / 全彩 / 240頁 / 25.5cm×20.4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