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電影
如何拍攝電影(第三版)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如何拍攝電影(第三版)

  • 作者:李祐寧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0-09-06
  • 定價:420元
  • 優惠價:79折 332元
  • 書虫VIP價:332元,贈紅利1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15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拍攝電影的第一本書,有志電影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知名導演李祐寧入行近三十年的實戰經驗分享。 ◆最新的數位電影技術,最完整的電影拍攝計畫手冊。 一部電影,是經過各種不同的組織、團隊、數不清的人力通力完成的,如此龐大的工作團隊,就如同一個工業體系,這就是為什麼電影會被稱為「電影工業」的原因。大製作的電影與小成本的獨立製片,也許在資金上有多寡的不同,但不論是何種電影,製作上都有相同的流程,都要經過前製、製作和後製等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又有相同的內容和環節,每一部電影在前製期都是由劇本、企畫書開始,然後要籌募資金、挑演員、開會、準備、簽約。而製作階段,同樣是拍攝、錄音、演戲。到了後製時期,就是沖底片,然後做剪接、配音、配樂到上映。經過了這三個階段,一部電影就誕生了! 本書為知名導演李祐寧入行三十年的實戰經驗的最新版本,從本土電影製片的觀點出發,並詳細介紹最新的數位電影技術、工具、技巧,然後進一步介紹好萊塢電影工業運作實務。教你怎麼寫企畫書、籌錢找人、勘景拍攝,乃至於沖印、剪接、發行。 本書從劇本、企畫、籌募資金、挑演員、開會、準備、簽約、拍攝、錄音、演戲、沖底片、剪接、配音、配樂,一次搞定電影製作流程,並大量引用各種表格與個案研究,是一本土生土長電影人的教戰守則。 書中也完整收錄最新的輔導金與各項補助辦法,提供豐富的實務參考資料與實用表格、合約範本,毫不藏私,與你完全分享。

序跋

除了熱情與夢想之外......  ◎文/李祐寧

  2010年8月7號,農曆6月27日,立秋。北京的氣候總算涼了下來,我來北京拍攝《麵引子》(Four Hands)轉眼已經過了兩個多星期了,工作雖然勞累,心境卻異常地愉快。這部影片是典型的兩岸co-production合作模式,台灣電影人共來了二十七位,加上大陸七十位左右的工作人員,組成將近一百人的攝製組,算是稍具規模的中型電影製作。我非常感謝台灣電影輔導金的支持,讓這部贏得98年度電影輔導金的影片能夠順利開拍,實在很有緣。

  我在《如何拍攝電影》這本書中非常詳細地介紹了最近幾屆輔導金的辦法與企劃案的制式規格及寫法,並且列出了電影分組理念與製作預算的規畫,讓許多沒有緣分進入大專院校電影或影視相關科系的年輕學子們,能夠看到本書中的輔導金企劃案,由此得到正確的電影資訊,而這也是本書在近五年來於電影教科書市場中銷售出奇地好的原因,幾乎每一年都有數百位的年輕朋友購買這本「電影經驗談」的手冊。我在大學執教多年,修我課的學生們幾乎都熟讀了本書的「劇本寫作」以及「輔導金企劃案」兩章,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大家對於這本書中介紹的電影相關器材也頗感興趣,因此今年的最新版中,我花了很長時間完成E世代數位電影製作一章,讓最年輕的影視尖兵們能夠從數位電影的拍攝中,領略電影製作的奧祕及美學。為了逼真起見,我甚至到阿榮片廠實地拍攝最新的數位電影攝影及D-21的相片,也同時介紹了這兩年來市場上相當受到歡迎的RED1數位攝影機,希望能讓大家了解數位電影拍攝已是不可避免的潮流。但我相信底片電影仍然會永久存在於電影製作的領域中。

  《麵引子》一片便是用柯達底片以及ARRI 535電影攝影機拍攝,很多年輕朋友都關心我為什麼不嘗試數位電影拍攝,然後再磁轉膠地輸出?原因是,我始終堅信我是一名資深電影導演,我無法忘懷電影底片帶給我的感情以及美感。

  從資深電影人的角度切入年輕世代的最新電影拍攝理念與方法,應該是這個最新版本書籍中的核心論述,我希望年輕電影人能夠做一個比較,也許在新的世代裡,你們可能永遠無法嘗試用底片拍攝電影了,我認為那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情。在大陸工作期間,我也從電影製片的經驗中交到不少資深電影界朋友,大陸影片製片組有外聯製片、生活製片、現場製片,以及演員副導等等職位,這對台灣同組的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也讓我們在這次的合作中看到華語電影製作必須重新思考如何整合兩岸電影人以及全新的劇本題材。在這本書的再版中,我也用《麵引子》的電影劇本企劃案以及預算規畫來分析電影製作的全新理念,期望年輕朋友們看了這個case study以後,能夠瞭解電影製作除了熱情與夢想之外,最重要的是如何組成一個實際有效以及專業的製作團隊,挑戰未來無法想像有多大的華語電影市場。總有一天,華語電影市場可以自給自足,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也就可以和好萊塢電影界分庭抗禮。

  我在大學執教電影製作與劇本寫作總總已過了二十多年,回想起來,許多目前電影界的中生代工作人員都修過我的課,或是看過我寫的這本書,也有不少我的學生發Email給我,希望我能在繁忙的教學生活與電影創作中可以重新修訂《如何拍攝電影》,讓它的資訊與電影製作方法、器材、預算規畫、我國電影政策有最新的整理與介紹。

  非常感謝商周出版編輯部的同仁們,在過去一年裡不斷地督促我能夠修訂這本電影製作書,回饋廣大的讀者群;今年暑假總算完成了最新修訂版本,用全新的面貌呈現給每一位讀者。最後預祝台灣的影視尖兵能夠穩當、順利的踏出每一步,讓我這名電影老兵能夠繼續勇往直前地帶領大家永遠走下去,開拓全新的電影市場。

內文試閱

數位電影製作

  假使數位能克服傳統電影拍片的困難,我願意嘗試。--馬丁‧史柯希斯(Martin Scorsese),坎城影展大師論壇,2007年5月

  電影的製作流程可以分為前期與後期。一般而言,從構想的產生、劇本定稿、拍攝劇組的成立到場景與演員的確立,從導演喊第一聲Action到實際拍攝的執行,都屬於前期流程的一部分,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前製(Pre-Production)與製作(Production)階段。當電影拍攝完成,將底片送達沖印廠後,就屬於後期作業(即後製Post-Production)的範疇了。

  傳統電影製作與數位電影製作最大的差異,在於傳統電影於拍攝時必須使用底片,成本較為昂貴且底片保存不易,後製時不僅需要沖印費,而且發行時也需要大量拷貝。相形之下,製作數位電影時並不需要使用底片,只需留存數位檔案,映演時也不用製作拷貝,成本較低,而且由於近年來環保意識高漲,為了響應並配合節能減碳政策的推行,因此數位電影製作非常可能成為未來電影工業的新趨勢。後期作業也因為拍攝方式的轉變而有所不同,不會只侷限於以底片拍攝,還有其他不同的器材也可以用來製作電影,而且成品都可以在電影院裡面呈現。雖然「數位化」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傳統電影製作的模式,但是從影像創作的本質上來講,拍攝電影的內在精神與理念應該是一致的。

第一節 重新檢視電影的製作流程

  電影製作流程的三個階段,前製、製作與後製,實際上是非線性剪輯所導致的結果。所謂非線性剪輯(nonlinear editing)是自1980年代起,開始將數位科技應用在後製的剪接上面,而漸漸地取代了傳統電影直接在工作拷貝或底片上剪輯的模式,可以避免一刀剪錯卻接不回去的失誤。正因為非線性剪輯必須使用電腦作業,於是從前製階段的策劃、劇本的創作到後製的剪接,隨著應用軟體的產生,慢慢的也從紙上作業改成電腦作業了。而電影在製作階段中最大的轉變,就是底片使用與否和數位攝影器材的應用,這部分留待後面介紹。

  透過非線性剪輯可以將同一個演員所演過的鏡頭串連在一起,或者把同一個地點的戲剪接在一起,還可以單獨調整某一個鏡頭的長短,這樣不但可以讓導演剪出自己心中的導演版,也可以讓剪接師依照劇本的內容剪出不同的版本以供比較和選擇。非線性剪輯甚至改變了傳統影片的敘事結構,簡單來說,就是改變原本依時間先後所發生的順序(即線性結構)。

  傳統典型好萊塢的剪輯風格以故事的敘事為主軸,剪接順應著每一場戲的節奏、韻律、氛圍或觀點去做剪輯,並且讓每個鏡頭在時間和空間上產生連貫性,才能達到清晰與條理分明的敘事結構。除此之外,剪接應注重畫面與聲音都保持在平順自然與合於邏輯的狀態當中,讓觀眾的心理呈現可預期與可接受的狀態,或者是從觀眾的觀點來欣賞電影時不會感到突兀、不舒服或者無法理解。最後,剪接應保留演員最美好的那一面,包括演員所表演的聲音、表情、動作,以及服裝、造型等等都應該有某種平衡的連續感和協調的美感。

  數位時代的來臨讓這個世代的觀眾成為數位科技的原住民。正因為現在資訊傳播的速度是迅速而多變的,所以觀眾情緒起伏的波動較大,後製剪接的節奏相對的也變快。而其他電影元素如動畫、特殊視覺效果(Fade-in, Fade-out)、變形、變速、變快門、沖色、特技、合成、上字幕或特殊音效等等經由應用數位科技器材的籌畫,幾乎都可以完成想像中的藍圖,或將實際上無法達成的動作、效果、甚至是布景的搭建等想法逐一實現。

  在數位科技及數位攝影器材的製作過程當中,因為每個鏡頭都可以透過電腦剪輯與修飾而達到近乎盡善盡美的境界,因此對每一個畫面的要求更加嚴謹,希望能夠修飾到細緻而完美的程度。

第二節 數位電影

  近年來由於資訊技術的革新,促使全球的各項產業升級,這個被稱之為「數位化」或「E化」的風潮,遂成為企業發展首要的課題。而電影工業被視為全球娛樂產業的火車頭,勢必得將整個製作過程提升至數位化的境地。

  「數位電影」的概念從狹義的觀點來看,意即:影像的製作過程,必須由電子式攝影機所拍攝、擷取影像,轉換成數位型態的影片資料,再經過電腦剪接軟體來進行影片的剪輯,甚至是利用後製軟體加入特效、調整畫面品質等影像處理後,接著輸出成電子式的儲存媒介,例如光碟影像、磁帶或是硬碟內的數位檔案,最後由數位影像投影機將成品呈現在戲院裡放映。假如從廣義的觀點來看,只要是由數位攝影機拍攝,電腦科技編輯與後製,最後印成拷貝,送至院線戲院放映,都可以算是數位電影的範疇。

  目前台灣的電影院大多數仍然以電影拷貝來放映電影為主,以數位拍攝的影片必須轉成傳統拷貝才能播放。因此假如未來以數位所拍攝的電影逐漸增加,不但直接影響影片製造商,對後製產業(底片沖印)及映演的電影院也是一種衝擊,那麼後製產業增加數位影像的後製技術和設備,與電影院經營模式轉型為數位電影院的可能性將會提高。其他周邊產業,例如租借器材(數位攝影器材的添購)、化妝技術、服裝設計與道具的搭建、甚至是發行等等,都將因數位化的應用而有所提升。正因為數位影像的解析度高且畫面清晰,所以化妝、服裝與道具應該更加注意所有的細節。自2010年起,當台灣的戲院升級為數位放映的時候,相信觀眾走進電影院所觀賞的數位影片都是畫質清楚、穩定而且最接近真實的畫面,不會再看到影片刮傷或類似下雨的雜訊。

  電影本身是昂貴的商業投資行為,由於牽涉到的利益層面較廣,因此在產業資訊化的過程中,原本電影業界人士看待這些新技術的心態較為保守,但是同時間電視及新聞傳播界早已知道電子式攝影機的便利性:快速而且即時。在電影工業中,只有少數獨立製片及業餘愛好者會利用家用型的電子式攝影機,來進行影片的拍攝與製作,目的主要是希望節省膠卷的材料費以及沖印費用,因而帶動以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為首的「逗馬九五宣言」(Dogma95),以新科技、低預算的作品與好萊塢的大製作相抗衡。

  數位電影製作依照所拍攝的對象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以真人為主要演員所拍攝的電影,主要演員皆由自然人擔綱演出,然而這種形式的數位電影發展卻不如預期中理想;另一種則是由3D電腦動畫技術所塑造出來的虛擬角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第一部全片以3D電腦動畫製作的電影《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1995)。但是當年數位放映技術尚未成熟,雖然由電腦科技製作出成品,之後還是要轉成膠卷式的傳統拷貝,送至全球各大戲院放映,假如從製作的觀點來看,本片還是可以當作數位電影。由此可知,動畫與數位電影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著名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在1999年完成《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Star Wars: Episode I-The Phantom Menace, 1999)時,曾經公開表示企圖以數位製作及映演電影的意願,而《星際大戰首部曲》除了以底片拍攝之外,已經有部分被攝物以HD數位攝影機拍攝。一直到製作《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Star Wars: Episode II-Attack of the Clones, 2002)時,盧卡斯導演率先使用新科技為好萊塢拍攝第一部數位電影,他採用HD 24p高畫質攝影機來進行影片的拍攝,也就是Panavision公司與SONY公司合製的HDW-F900,這才讓主流商業電影的製作技術進入到全新的時代。

  嚴格來講,從技術層面來看影響數位電影製作的主要因素有四個:一、分辨率(Resolution);二、影像壓縮(Compression);三、色度抽樣(Chroma sampling);四、由色彩與亮度所量化的位元深度(Bit depth)。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後製作業的剪輯。解析度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畫面的品質。最早出現的電子影像格式都是類比(Analog)訊號的格式(如圖1),大致上有Betacam、Betacam SP、Betamax、VHS、Super VHS、Video-8和Hi-8。使用類比訊號所儲存的畫面品質,會因為拷貝次數的增加而受到影響。而早期以數位(Digital)格式儲存的媒介有SONY所生產的Mini-DV(即DV)、DVCAM,與Panasonic所生產的DVPRO。Mini-DV的規格最小而且攜帶方便,可以在DVCAM的攝影機上面播放,但是與DVPRO的規格不相容,而DVCAM就不能在Mini-DV的攝影機上面播放。

作者資料

李祐寧

李祐寧 民國四十年生於台灣台北 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系畢業 美國哥倫比亞影劇學院電影製作碩士 曾任台北金馬影展執委會秘書長、淡江大學、輔仁大學兼任講師 擔任金馬獎、亞太影展評審、並獲1992年中興文藝獎章「年度最佳導演獎」 電影作品:殺手輓歌、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竹籬笆外的春天、父子關係、那一年我們去看雪、老科的最後一個秋天、遊戲規則、流浪舞台等。 電視作品:播種者-高梓、樂訪等。 劇本創作:天亮叫我、甲子玄機、美國護照、殺手輓歌、竹籬笆外的春天、遊戲規則、流浪舞台等。 本書作者為國內資深影視工作者,並長期從事影視教育工作,代表作品「老莫的第二個春天」贏得1985年金馬獎最佳影,並被1999年12月份亞洲週刊選為「二十世紀中文電影100強」。 目前任職於中央電影公司製片部經理,中華民國電影導演協會理事,中華民國電影製片協會理事。

基本資料

作者:李祐寧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生活館 出版日期:2010-09-06 ISBN:9789861202587 城邦書號:BK5050 規格:膠裝 / 單色 / 448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