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腦能量:所有的精神疾病都是大腦的代謝疾病!粒線體失調如何導致憂鬱、焦慮、強迫症、ADHD和其他障礙,揭示飲食治療新契機,重獲心理韌性
-
全彩圖解 牙齒矯正 完美升級!您需要知道的事
-
超級腸道:重塑你的腸道菌群,打造健康長壽體質,減重逆齡自然來
-
洪泰雄35921吃出好體質【課後加強版】
-
逆轉胰島素阻抗 21天重啟健康代謝:精準控糖、有效減重、降低發炎,找回年輕活力與修復力!
-
先知幹細胞:從半導體到細胞產業,宣明智預見下一場生命的美麗新境界
-
Good Energy代謝力打造最強好能量
-
腎臟超圖解:慢性發炎、免疫失調、腎病變,權威名醫教你看懂腎臟求救訊號,立即提升腎功能
-
免疫學夜話:身體為什麼會自我攻擊?從基因、環境和演化,漫談人類免疫學與自體免疫疾病能教會我們的事
-
一日一頁中醫養生:養氣血、疏經絡、排毒素,順應節氣食補強身、運動按摩,365天保健全書
內容簡介
◆氣血通暢,百病自癒,中國氣血養生第一人「王彤」教你如何調氣血以養生。
人體所有器官都需要在心血的調動下安然工作,所以,氣血足的人往往做事有效率,且頭腦敏捷。
只要氣血運行井然有序,再加上適當的調養,就能健健康康活到天年。
如果說養生是中醫的特長所在,那麼「養心」便是中醫養生的核心,而「調氣」則是這個核心當中的主打方法。實際上,「氣」也是最適合用來表述中醫精髓的一個辭彙。
很多人覺得「氣」虛無縹緲,是最不可靠的東西。一些不瞭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甚至認為「氣」純屬無稽之談,和中醫的經絡學說一樣,被斥為臆想之物。其實,一個真正的中醫,或說一個真正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必定是一個善於調氣的人。
《黃帝內經》曰「百病生於氣」。本書就是強調養生要先養心,告訴讀者「精氣神」為養生治病的上藥三品,心平氣自和,氣和則安,氣亂則病。人體所有的器官都需要在心血的調動下安然工作,所以,氣血足的人往往做事有效率,且頭腦敏捷。
全書以五臟藏五神、五志傷五臟為基礎,不僅說明了精、氣、營、血、脈是「五神」的物質基礎,還詳述了五臟的生理功能與「五神」活動的關係。不僅列舉大量的生活現象和案例,更重要的是讓讀者學會一些非常簡單實用的養生法則,透過對精、氣、神的調和來全面調養人體的五臟,從而達到氣血充盈、平心靜氣、行神合一的養生最高境界。
王彤中醫師的行醫摘錄:
‧「三合一」穴位按摩法,讓心腎相交,失眠不再。
‧逢年過節的時候吃點酸的東西收斂心氣,預防心臟病發作。
‧健忘的時候,做做手指操比冥思苦想更有效。
‧更年期兼心氣鬱結的女性,甘麥大棗湯為治鬱氣首選。
‧神經衰弱不煩惱,耳穴貼壓療效顯奇效。
‧女子以肝為本,「養肝功法」和酸味食品是女性養生的兩大護法。
‧高血壓老人最好的降壓藥:掩耳旋頭平氣法。
‧黑米蓮子粥,讓準媽媽不再擔驚受怕,孕育一個健康的寶寶。
‧「飯局」是消化道疾病的推手,按揉手心就有效。
‧「相思病」其實是「脾病」,食慾不振,喝幾口溫脾和胃酒最舒服。
‧孩子脾胃虛弱,記憶力下降,按摩手心加山藥粥就好了。
‧胖不是你吃得太多,而是你想得太多。
‧女性皮膚不好及皮膚搔癢,用枇杷膏調治便見效。
‧嗅覺不靈敏或鼻炎,練練健鼻功就可改善!
‧笑能讓人青春永駐,最重要的是它能養肺。
【名家推薦】
‧京城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孔伯華醫館館長 孔令謙
‧前北京中醫院院長、中國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 李乾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主任醫師、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 陳旺全
目錄
◎【推薦序】人類維護健康的智庫書
◎【作者序】內因決定外貌,心理決定健康
◎【引言】養生先養心,養心先調氣
◎第一章 天人合一,身心和諧是獲得健康和幸福的基礎
‧百病生於氣,氣的良好循環是身體機能健康最基本的保障
‧養生就是養氣血,氣血要補更要運
‧五臟藏五神,吃飯就是給我們的「五臟神」祭獻供品
‧六淫傷形,七情傷神,神傷才是身體真正的剋星
◎第二章 心藏神,元神歸心自然壽與天齊
‧心平氣和病不欺——給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手足相連」調氣法
‧失眠者的良方:「三合一」穴位按摩法,讓心腎相交,失眠不再
‧逢年過節的時候,吃點酸的東西收斂心氣,防止心臟病發作
‧治療小兒過動症關鍵要安心養神,雙管齊下
‧健忘的時候,做做手指操比冥思苦想更有效
‧更年期兼心氣鬱結的女性,首選甘麥大棗湯
‧突發性耳聾,要及時刺激內關穴來理氣安神
‧心理放鬆法讓高血壓患者永保平和的心境,血壓不升高
‧神經衰弱不煩惱,耳穴貼壓療效顯奇效
‧心慌、頭暈的時候按摩勞宮穴,讓心「回家」養養神
◎第三章 肝藏魂,肝是身體與心情的瞭望台
‧90%的頭暈症狀都可以從肝上找到根源
‧流鼻血的絕妙偏方:內力外力相結合便可解除肝火上逆型鼻出血
‧先瀉肝火,再喝點豬肺湯,就不怕肝火過旺引發咳嗽了
‧女子以肝為本,「養肝功法」和酸味食品是女性養生的兩大護法
‧心性敏感是乳腺增生病的「溫床」,疏理肝氣是改變內環境的不二法則
‧高血壓老人最好的降壓藥:掩耳旋頭平氣法
‧氣得吃不下飯的時候,就用足三里和陰陵泉穴來順氣下食
‧口苦的根本原因是你的肝正在「受苦」
‧時時做做「雙肘相叩疏肝利膽法」,別讓肝火傷害了你的兩肋
‧肝鬱乘脾土引發的胃病通過敲打陽明經來調治
‧按摩背後的穴位提升陽氣,化解無形的「梅核氣」
‧抑鬱的時候做一道玫瑰棗膏,就可以消食理氣
◎第四章 腎藏志,聰不聰明就看腎氣藏得夠不夠
‧黑米蓮子粥,讓準媽媽不再擔驚受怕,孕育一個健康的寶寶
‧大補元煎補氣提氣,讓男人從此不再「英雄氣短」
‧小便失禁,就喝「長生酒」,做導引壯腎功來補腎養生
‧交泰丸讓心腎相交,經脈直通於耳,消除耳鳴
‧臍下四穴是溫潤女人腎陽的寶藏
‧生氣鬱悶會引發浮腫,從內在調整補充腎陽最重要
◎第五章 脾藏意,脾是五臟當中最寬厚的「謙謙君子」
‧倉廩實,底氣足,五分鐘健脾功讓身體的氣血總管底氣十足
‧「相思病」其實是「脾病」,食慾不振喝幾口溫脾和胃酒最舒服
‧「飯局」是消化道疾病的推手,按揉手心就有效
‧糖尿病的治療法則是益氣健脾
‧孩子脾胃虛弱,記憶力下降,按摩手心加山藥粥就好了
‧胖不是你吃得太多,而是你想得太多
‧從此吃飯不再貓抓老鼠——治療小兒厭食症就用捏脊法
◎第六章 肺藏魄,要想氣勢恢弘先要肺氣強盛
‧女性皮膚不好及皮膚搔癢,可以用枇杷膏來調治
‧成人「青春痘」大多是內有憂愁暗恨生
‧參核薑棗飲,老年人氣虛便祕的溫補之品
‧防秋燥,止咳嗽,首選清肺除熱甲魚湯
‧嗅覺不靈敏或鼻炎,就時常練練健鼻功吧
‧笑能讓人青春永駐,最重要的就是它能養肺
◎第七章 大道無形,道德修養才是讓人不生病的良方
‧修身為德,陰陽氣和,道德修養是維持臟腑陰陽平衡的根本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心正則百毒不侵
‧養生先立品,品高夀自長
‧吾日三省吾身,內省才能永保精氣神的充足
‧要想拿到幸福和健康之門的鑰匙,必先學會做人
◎附錄1心身疾病常用方劑
◎附錄2養心小竅門:《黃帝內經》養生名言五十句
◎【作者序】內因決定外貌,心理決定健康
◎【引言】養生先養心,養心先調氣
◎第一章 天人合一,身心和諧是獲得健康和幸福的基礎
‧百病生於氣,氣的良好循環是身體機能健康最基本的保障
‧養生就是養氣血,氣血要補更要運
‧五臟藏五神,吃飯就是給我們的「五臟神」祭獻供品
‧六淫傷形,七情傷神,神傷才是身體真正的剋星
◎第二章 心藏神,元神歸心自然壽與天齊
‧心平氣和病不欺——給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手足相連」調氣法
‧失眠者的良方:「三合一」穴位按摩法,讓心腎相交,失眠不再
‧逢年過節的時候,吃點酸的東西收斂心氣,防止心臟病發作
‧治療小兒過動症關鍵要安心養神,雙管齊下
‧健忘的時候,做做手指操比冥思苦想更有效
‧更年期兼心氣鬱結的女性,首選甘麥大棗湯
‧突發性耳聾,要及時刺激內關穴來理氣安神
‧心理放鬆法讓高血壓患者永保平和的心境,血壓不升高
‧神經衰弱不煩惱,耳穴貼壓療效顯奇效
‧心慌、頭暈的時候按摩勞宮穴,讓心「回家」養養神
◎第三章 肝藏魂,肝是身體與心情的瞭望台
‧90%的頭暈症狀都可以從肝上找到根源
‧流鼻血的絕妙偏方:內力外力相結合便可解除肝火上逆型鼻出血
‧先瀉肝火,再喝點豬肺湯,就不怕肝火過旺引發咳嗽了
‧女子以肝為本,「養肝功法」和酸味食品是女性養生的兩大護法
‧心性敏感是乳腺增生病的「溫床」,疏理肝氣是改變內環境的不二法則
‧高血壓老人最好的降壓藥:掩耳旋頭平氣法
‧氣得吃不下飯的時候,就用足三里和陰陵泉穴來順氣下食
‧口苦的根本原因是你的肝正在「受苦」
‧時時做做「雙肘相叩疏肝利膽法」,別讓肝火傷害了你的兩肋
‧肝鬱乘脾土引發的胃病通過敲打陽明經來調治
‧按摩背後的穴位提升陽氣,化解無形的「梅核氣」
‧抑鬱的時候做一道玫瑰棗膏,就可以消食理氣
◎第四章 腎藏志,聰不聰明就看腎氣藏得夠不夠
‧黑米蓮子粥,讓準媽媽不再擔驚受怕,孕育一個健康的寶寶
‧大補元煎補氣提氣,讓男人從此不再「英雄氣短」
‧小便失禁,就喝「長生酒」,做導引壯腎功來補腎養生
‧交泰丸讓心腎相交,經脈直通於耳,消除耳鳴
‧臍下四穴是溫潤女人腎陽的寶藏
‧生氣鬱悶會引發浮腫,從內在調整補充腎陽最重要
◎第五章 脾藏意,脾是五臟當中最寬厚的「謙謙君子」
‧倉廩實,底氣足,五分鐘健脾功讓身體的氣血總管底氣十足
‧「相思病」其實是「脾病」,食慾不振喝幾口溫脾和胃酒最舒服
‧「飯局」是消化道疾病的推手,按揉手心就有效
‧糖尿病的治療法則是益氣健脾
‧孩子脾胃虛弱,記憶力下降,按摩手心加山藥粥就好了
‧胖不是你吃得太多,而是你想得太多
‧從此吃飯不再貓抓老鼠——治療小兒厭食症就用捏脊法
◎第六章 肺藏魄,要想氣勢恢弘先要肺氣強盛
‧女性皮膚不好及皮膚搔癢,可以用枇杷膏來調治
‧成人「青春痘」大多是內有憂愁暗恨生
‧參核薑棗飲,老年人氣虛便祕的溫補之品
‧防秋燥,止咳嗽,首選清肺除熱甲魚湯
‧嗅覺不靈敏或鼻炎,就時常練練健鼻功吧
‧笑能讓人青春永駐,最重要的就是它能養肺
◎第七章 大道無形,道德修養才是讓人不生病的良方
‧修身為德,陰陽氣和,道德修養是維持臟腑陰陽平衡的根本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心正則百毒不侵
‧養生先立品,品高夀自長
‧吾日三省吾身,內省才能永保精氣神的充足
‧要想拿到幸福和健康之門的鑰匙,必先學會做人
◎附錄1心身疾病常用方劑
◎附錄2養心小竅門:《黃帝內經》養生名言五十句
序跋
內因決定外貌,心理決定健康 ◎文/王彤
有一次去安徽桐城,被朋友帶到當地有名的景點「六尺巷」逛了一圈,最喜歡其中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那時候,我正被一些工作上的事所困擾,每天忙得焦頭爛額,疲於應對。看到這首詩的時候,一直被凝滯的經絡好像突然被打開了,豁然開朗。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事情一下子都被拋到九霄雲外,在那裡我開開心心地玩了兩天。回家之後,工作上的那些煩心事情在我外出的日子已經得到了解決。那種喜悅,至今想來依然回味不已。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接觸了很多病人。每每看到他們的痛楚,說實話,我的心裡也很不是滋味。痛心於他們不善待自己的身體,痛恨於他們面對疾病時的懦弱和無知。如果他們一開始便對身體、對疾病有個大致瞭解的話,我想許多疾病就不會發生,而面對疾病也不會如此的彷徨無助。
有句話說得對:「疾病是每個人一生都要過的橋。」是的,只不過這橋有長有短,有寬有窄,關鍵的問題不在於「過橋」的難易程度,而在於你「過橋」時的心態。同樣百十公尺的小橋,有的人大步流星、三下五除二便過去了;而有的人卻踟躕不前,被橋下貌似洶湧的波濤嚇得動彈不得……這一切,與「橋」無關,只在於我們的「心」,只要「心」是勇敢的、堅強的、無畏的,那麼,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我曾經採訪過多位百歲老壽星,他們無一不經歷過種種磨難,有的甚至超乎常人的想像,雖然是銀絲滿鬢、拐杖輕拄,但他們展現給我的清晰的笑臉、和善的面容卻如同春日的繁花,讓人倍感溫情。
我也曾經見識過很多被化療折磨得死去活來,卻最終活下來的癌症患者,他們的堅強讓我意識到,身體雖然脆弱得如同一隻螞蟻,但生命卻可以頑強地如同亙古的日月。
是的,置身於這樣一個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被嚴重污染的地球之中,人體隨時都在遭受著各種病菌的侵襲,要想百毒不侵,無異於天方夜譚。所以,我們努力發展醫學,努力尋找更適合的食物、更好的鍛鍊方法……這一切的一切,只為了生命的最初本能——健康長壽。
可是,我們忘了一個最根本的東西,那就是心理。我們常說:內因決定外貌。當代醫學模式也由「生物醫學模式」轉向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也許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種進步,可是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這不過是醫學的返璞歸真而已。《黃帝內經》開篇就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而後的所有文章,無一不是將心理和身體的調適放在一起,兩條線並行不悖。
只不過,就像我們長大了會嚮往外面的世界一樣,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總是會漸行漸遠,偏離自己最初的軌道,以至於後來漸漸迷失了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
所幸,在我近不惑之年,終於心有所悟,迷途知返,自認找到了生命的本源、健康的核心。在化學工業出版社編輯們的幫助下,我將生平所遇到的人和事回憶起來,結集成書,既是對自己多年來行醫生涯的總結,也希冀能給大家帶來一絲感悟。而就在二○一○年,台灣版也由出版了,很高興能與台灣的朋友結此緣份。也許,你看了後會大有收穫;也許,你覺得浪費了半天工夫。這些都不要緊,只要你願意踏出尋求健康的一步,那麼,我們便可以結伴為友。
或許我們最初的方向不同,但殊途同歸,只要堅持,相信我們會在健康的彼岸把酒言歡,共用收成!
有一次去安徽桐城,被朋友帶到當地有名的景點「六尺巷」逛了一圈,最喜歡其中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那時候,我正被一些工作上的事所困擾,每天忙得焦頭爛額,疲於應對。看到這首詩的時候,一直被凝滯的經絡好像突然被打開了,豁然開朗。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事情一下子都被拋到九霄雲外,在那裡我開開心心地玩了兩天。回家之後,工作上的那些煩心事情在我外出的日子已經得到了解決。那種喜悅,至今想來依然回味不已。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接觸了很多病人。每每看到他們的痛楚,說實話,我的心裡也很不是滋味。痛心於他們不善待自己的身體,痛恨於他們面對疾病時的懦弱和無知。如果他們一開始便對身體、對疾病有個大致瞭解的話,我想許多疾病就不會發生,而面對疾病也不會如此的彷徨無助。
有句話說得對:「疾病是每個人一生都要過的橋。」是的,只不過這橋有長有短,有寬有窄,關鍵的問題不在於「過橋」的難易程度,而在於你「過橋」時的心態。同樣百十公尺的小橋,有的人大步流星、三下五除二便過去了;而有的人卻踟躕不前,被橋下貌似洶湧的波濤嚇得動彈不得……這一切,與「橋」無關,只在於我們的「心」,只要「心」是勇敢的、堅強的、無畏的,那麼,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我曾經採訪過多位百歲老壽星,他們無一不經歷過種種磨難,有的甚至超乎常人的想像,雖然是銀絲滿鬢、拐杖輕拄,但他們展現給我的清晰的笑臉、和善的面容卻如同春日的繁花,讓人倍感溫情。
我也曾經見識過很多被化療折磨得死去活來,卻最終活下來的癌症患者,他們的堅強讓我意識到,身體雖然脆弱得如同一隻螞蟻,但生命卻可以頑強地如同亙古的日月。
是的,置身於這樣一個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被嚴重污染的地球之中,人體隨時都在遭受著各種病菌的侵襲,要想百毒不侵,無異於天方夜譚。所以,我們努力發展醫學,努力尋找更適合的食物、更好的鍛鍊方法……這一切的一切,只為了生命的最初本能——健康長壽。
可是,我們忘了一個最根本的東西,那就是心理。我們常說:內因決定外貌。當代醫學模式也由「生物醫學模式」轉向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也許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種進步,可是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這不過是醫學的返璞歸真而已。《黃帝內經》開篇就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而後的所有文章,無一不是將心理和身體的調適放在一起,兩條線並行不悖。
只不過,就像我們長大了會嚮往外面的世界一樣,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總是會漸行漸遠,偏離自己最初的軌道,以至於後來漸漸迷失了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
所幸,在我近不惑之年,終於心有所悟,迷途知返,自認找到了生命的本源、健康的核心。在化學工業出版社編輯們的幫助下,我將生平所遇到的人和事回憶起來,結集成書,既是對自己多年來行醫生涯的總結,也希冀能給大家帶來一絲感悟。而就在二○一○年,台灣版也由出版了,很高興能與台灣的朋友結此緣份。也許,你看了後會大有收穫;也許,你覺得浪費了半天工夫。這些都不要緊,只要你願意踏出尋求健康的一步,那麼,我們便可以結伴為友。
或許我們最初的方向不同,但殊途同歸,只要堅持,相信我們會在健康的彼岸把酒言歡,共用收成!
內文試閱
◎健忘的時候,做做手指操比冥思苦想更有效
二○○四年嚴順開、洪劍濤主演的小品《講故事》中講:爺爺對幾十年前撿到糧票的事記得清清楚楚,反反覆覆地跟兒子、孫子講,聽得他們耳朵都要長繭,倒背如流了,爺爺卻還在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不知道大家在捧腹大笑的同時,有沒有幾許異樣的情懷?
很多人對這樣的事情見怪不怪,誰家沒有老人呢,有哪位老人不是這樣的呢?其實,雖然說衰老是自然規律,但如果能夠掌握一些規律,好好地調理,到了老年,耳聰目明,幸福健康地生活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曾經見過一位老人,八十來歲,滿頭白髮,但老人精神矍鑠,耳不聾眼不花,跟我們交流起來,滔滔不絕,思維清晰絲毫不遜於年輕人。我滿懷虔誠地跟老人請教,結果老人哈哈大笑,說:「哪裡有什麼特別的方子啊,就是平常多活動活動,看看書看看報。和大家的生活沒有兩樣。」我看著老人爽朗的笑容,不禁有幾分欣喜,如果每位老人都有這樣的精神狀態,那麼就算進入老齡社會又有什麼關係?趁著這幾分沉醉,我繼續對老人「糾纏不休」。
敵不過我的死纏爛打,老人這才說出了他的「祕訣」:「剛退休那會,無所事事。我呀,也一度很健忘,每天都精神恍惚。後來是女兒孝順,給我訂了一份健康報紙,我每天沒事就看,後來看到裡面有一段文字,說人老了如果不用腦子的話,時間久了會得老年癡呆,最好能多多活動手指頭,做些精細活,這樣能夠很好地鍛鍊大腦,防止衰老。我老家是陝西的,你知道,那裡的剪紙藝術天下一絕。我思來想去的,要動手指頭,學學那玩藝兒再好不過。所以,就買了剪紙的書、剪刀,慢慢琢磨起剪紙來了。別說,這以後,時間好打發了,人也精神多了。」
「動手指頭治健忘,提神醒腦」,我頓時恍然大悟,這麼簡單的方法以前怎麼沒有想到呢?健忘有很多原因,心脾氣虛、心腎不交、肝鬱血淤等都有可能引發健忘,但終歸起來最主要的一點還是心的問題。老年人身體衰弱,氣血不足,心、腦器官得不到滋養,本身就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問題,再加上一生經歷風雨無數,閒下來時,難免思前慮後,將過去的事情反覆回想(這也是為什麼老人可以將過去的事情記得那麼清楚,卻記不住眼前事的原因),又沒有人可以傾訴,鬱結在心,怎麼能不出問題呢?
手指頭看似微不足道,卻十指連心,兩手的指端是人體六條經絡的起始點,肺經、大腸經、心包經都源自這裡。而且,十指的指腹都是穴位,中醫叫做「十宣」穴,最能開竅醒神。老人在家裡,心情壓抑,難以宣洩,「十宣」穴就是最好的發洩功臣了。不僅如此,在指甲旁還有井穴,《靈樞經》上說:「病在臟者取之井。」《難經》上說:「井主心下滿。」也就是說,心的問題首先要找井穴。所以啊,千萬別小看了手指頭。
動手指頭,不僅刺激了手上的眾多經絡穴位,最重要的是,它符合了中醫最重要的一個養生之道——「勤動腦體不動心」。大家都知道,女性是最容易心情抑鬱的,可是她們卻往往比男性長壽,而且相對老年癡呆也少一些,為什麼呢?可能大家想不到,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們的手指靈活,喜歡幹一些精細活,閒著沒事就拿起毛線在那裡編織。想想看,幹這個活的時候,人哪裡還有心情去想別的,一想別的,就會織錯,很好地控制了你胡思亂想。
要說起來,動手指頭的方法很多,看電視劇裡面,不也有很多老人手裡抓著兩個核桃在那裡轉嗎?這裡再為大家介紹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只要一根繩子,而且絕對可以很好地刺激手上的穴位。
解繩操
找一根長50~60公分筷子粗的繩子,打上20個結,有空的時候再將繩結一一解開。注意,重點就在這解繩結上面了,要求分別用雙手拇指、食指解5個結;拇指、中指解5個結;拇指、無名指解5個結;拇指、小指解5個結。每個手指頭都刺激到,而且不能用指甲,要用指肚解結。大家看出來了嗎?這就是在刺激「十宣」穴。最開始練習的時候,繩結打得要鬆些,等動作熟練以後,慢慢將繩結打緊,以強化手指頭的鍛鍊。
對於解繩操,可能很多人腦子裡會冒出一句話:真是閒得沒事幹。確實,老年人,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退休了,可以享享清福了。子女都希望他們可以坐在家裡,享受一下。但這享受難道就是坐著不動,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嗎?不是的。對老人而言,衣食無憂,身體健康,有事可做,甚至還能發揮一點餘熱,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沒事的時候,學習一兩樣動手的事情,如雕刻、繪畫,甚或是曬曬太陽,做做解繩操,讓手指頭帶動頭腦的運轉,讓自己一生健健康康,活到天年,還有什麼比這更享福的呢? ◎「飯局」是消化道疾病的推手,按揉手心就有效
我在臨床遇到的脾胃疾病患者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公務員。每每這個時候,我就會推薦他們一個小方法,那就是按捏手心,也就是手掌的中心,差不多是勞宮穴的位置;不過並不要求嚴格到一個穴位上,再加上食指正下方的脾胃大腸區,在這幾個地方按壓一段時間之後,大多數人都能有驚喜的消息。
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那就是,自己怎麼會得脾胃方面的疾病?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工作時間固定,作息正常,而且工作上也沒有太多的起起落落或壓力。
其實,要說起來,可能誰都想不到,這和他們經常應酬有很大的關係。公務員,尤其是有一定職位的,經常需要參加各種各樣的飯局。看起來,大家一起吃吃喝喝地把工作完成了,很輕鬆也很開心。但實際上呢?飯局上談事情,不僅食不知味,還極其容易引發各種各樣的脾胃方面問題,如胃潰瘍、胃下垂之類的。這是因為脾主運化,人吃完飯,是需要脾來消化的,氣血應該集中於脾胃來幫助消化;但如果這時候你再去思考其他問題的話,氣血難免會分散一部分到腦子裡,幫助你思考,時間一久,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脾胃功能肯定會受影響。
認真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不僅經常應酬、參加飯局的人如此,那些需要在吃飯的時候工作、工作的時候吃飯的人,脾胃大多不太好。如司機,尤其是開長途車、計程車的司機最容易得胃病,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一吃完飯就坐上駕駛座,這樣一來,氣血自然就往頭上走,時間一長,出現問題就很平常了。
現在脾胃出問題的人這麼多,大家應該好好靜下來想想,是不是一吃完飯,立刻坐到辦公桌前面,馬不停蹄地開始工作了?要知道,這也是很傷害脾胃的。所以說,不要把吃飯當成一件差事來應付,而應該好好坐下來,慢慢吃完,休息一會兒再工作。
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再加上本文開頭我所介紹的揉手心的按摩方法,持續一段時間,相信你的脾胃能夠得到很好的改善。因為手心是勞宮穴所在的位置,勞宮也就是心臟的宮殿,老是思考問題,心弦會繃得很緊,這時候,揉揉手心,就相當於讓心臟回宮殿休息,可以放鬆神經。而脾胃大腸區就更不用說了,按照全息反射區療法的理論,按摩它是直接刺激脾胃的,經常對它進行刺激,可以有效地增強脾胃功能,改善身體狀況。手心勞宮穴也可用一個圓圓的小木棒來點壓;而脾胃大腸區用另一手的大拇指來按揉就可以了,雙手都要按摩,每個地方按摩五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很多人可能改不了自己的生活習慣,所以乾脆破罐子破摔,啥也不管。如果是這種思想的話,我想,說再多的話也無濟於事。如果你不是這樣,很想調理自己的身體,可是生活習慣由於各種原因一時無法更改的話,那我建議你,還是持續每天按揉手心二十分鐘左右,因為它可以幫助你放鬆情緒,刺激消化,只不過效果不那麼速效而已。要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不再受脾胃問題的困擾,還得從生活習慣上下手,畢竟任何醫治手法都只能救命不能「救性」。 ◎女性皮膚不好及皮膚搔癢,可以用枇杷膏來調治
一位女性朋友拿了一堆化妝品來請教我,說要我幫她分析其中的成分,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她之所以突然謹慎起來,是因為她的皮膚問題越來越嚴重,暗沉、長色斑、乾燥起皮,用了很多頂級的化妝品,卻絲毫不起作用;近來甚至還搔癢得厲害,不時想抓抓,感覺像是皮膚過敏的症狀。
我告訴她,我不懂成分分析,對美容也沒有研究。然後我把中醫的原理講給她聽:心、肝、脾、肺、腎任何一個臟腑不好都有可能導致膚色不好看。如晚上熬夜了,肝血不能推陳出新,臉色會發黃發青,不紅潤;腎不好的話,臉色可能發黑;心火過大,皮膚很可能「豔若桃花」……這當中,又以肺與皮膚的關係最為密切,因為肺司呼吸,通調一身的水道。經過脾消化的水穀精微變成氣血津液之後,要進入到肺裡,然後再進行調配。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占的面積最大,又由肺來管轄。如果肺氣不足的話,就沒有辦法來調遣這些氣血津液,而會被其他的臟器「搶走」,這樣一來,肺底下的「子民」當然就只能餓著肚子了。得不到氣血的供給,皮膚就得不到滋潤,再加上外界風寒暑濕的侵襲,皮膚會乾燥、暗沉、沒有血色,長出各種奇怪的東西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她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似懂非懂,說:「你的意思是說我肺不好?可是我一直很注意呀,吃的、運動都是按照你以前講的那些來的。」
「除了吃的,其他方面呢?我剛看你的氣色,還有舌苔,很明顯的肺陰虛。」
她眉頭皺成一團,冥思苦想。
「最近有無熬夜?」她點頭。
「工作壓力很大?」再點頭。
「經常心煩上火?」再次點頭。
……
「這些和肺陰虛有什麼關係嗎?」
她睜著大而無神的眼睛看著我,一副漠然不解的樣子。我想這可能是大多人的疑問,大多數人只知道在身體不好的時候,情緒會很低落,卻不知道當情緒低落的時候,身體也會大受影響。熬夜會使體內肝血儲藏不夠;「心主血」,心情煩亂,壓力過大,血行必然緩慢;「血為氣母」,血不足,氣也會不足。如此一來,上焦的肺必然沒有充足的氣來輸布津液,肺主皮毛的功能就得不到發揮,皮膚就會乾燥、蒼白。現在的很多上班族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拼命拿辛苦掙來的錢去買各種名貴的化妝品,卻不知道那些完全是浮面上的東西,一旦撤去,立刻真相畢露,連自己都看不下去。更有甚者,就像這位朋友一樣,非但沒有起到美容效果,反而皮膚狀況更遭,真是花錢買罪受。
當然,只要辨清了症狀,治療起來就很容易了。肺陰虛可食用的東西很多,如燕窩、百合、梨、銀耳、藕等性平涼的白色食物,都是肺陰虛症的最佳食物,每天拿其中一、兩種和大米一起熬成粥,有很好的滋陰潤肺作用。不過,上班族可能沒有這麼多時間每天熬粥,我推薦給大家一種枇杷膏,抽個空閒的時間多做一點,放在冰箱裡,每天吃上幾勺,不知不覺中就將肺養好了。
看到這個方子,很多人可能會感覺似曾相識。是的,這和超市裡賣的枇杷膏大同小異,但市場裡的東西往往摻雜太多其他的東西,如防腐劑、色素以及過多的糖分等,效果和口感都大打折扣,常吃對身體並不好。稍微勤快一點,自己買點材料做來吃,感覺會完全不一樣。
枇杷膏
先準備50~60片枇杷葉(乾鮮均可),梨子2個,去皮切碎,紅棗250克,蓮子(乾蓮子事先浸泡24小時)120克,蜂蜜適量。
先將枇杷葉洗乾淨,用清水煮沸,然後將枇杷葉撈出來,用紗布過濾,去茸毛留清汁;然後把梨肉、大棗、蓮子、蜂蜜放入鍋內,倒入枇杷葉汁拌勻(水量要沒過食材),加蓋用小火煮20分鐘,攪拌1次,繼續煮,直至成膏,然後用陶瓷罐收藏。
別看材料普通,效果卻非同小可,否則一款枇杷膏也不會賣這麼些年,經久不衰。要知道,這個方子來自《清太醫院配方》,是專供那些生活在深宅大院的王公貴胄、嬪妃宮女們享用的,平民百姓很難看到。
肺陰虛的女性很多,尤其在古代,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女性的性格內斂、含蓄,喜怒不形於色。現在也有很多人要求女性要做淑女,行走坐臥、言行舉止皆有諸多要求。其實,不管是溫柔淑女也好,野蠻女友也罷,文靜內斂也好,活潑開朗也罷,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夠流露出真性情,開心時大笑,傷心時痛哭,讓本性流露出來,不壓抑在心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不僅僅是外貌,內心也一樣,只有內外一致,才是最好的養心養性之道,也只有這樣的女性才是最美的!
二○○四年嚴順開、洪劍濤主演的小品《講故事》中講:爺爺對幾十年前撿到糧票的事記得清清楚楚,反反覆覆地跟兒子、孫子講,聽得他們耳朵都要長繭,倒背如流了,爺爺卻還在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不知道大家在捧腹大笑的同時,有沒有幾許異樣的情懷?
很多人對這樣的事情見怪不怪,誰家沒有老人呢,有哪位老人不是這樣的呢?其實,雖然說衰老是自然規律,但如果能夠掌握一些規律,好好地調理,到了老年,耳聰目明,幸福健康地生活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曾經見過一位老人,八十來歲,滿頭白髮,但老人精神矍鑠,耳不聾眼不花,跟我們交流起來,滔滔不絕,思維清晰絲毫不遜於年輕人。我滿懷虔誠地跟老人請教,結果老人哈哈大笑,說:「哪裡有什麼特別的方子啊,就是平常多活動活動,看看書看看報。和大家的生活沒有兩樣。」我看著老人爽朗的笑容,不禁有幾分欣喜,如果每位老人都有這樣的精神狀態,那麼就算進入老齡社會又有什麼關係?趁著這幾分沉醉,我繼續對老人「糾纏不休」。
敵不過我的死纏爛打,老人這才說出了他的「祕訣」:「剛退休那會,無所事事。我呀,也一度很健忘,每天都精神恍惚。後來是女兒孝順,給我訂了一份健康報紙,我每天沒事就看,後來看到裡面有一段文字,說人老了如果不用腦子的話,時間久了會得老年癡呆,最好能多多活動手指頭,做些精細活,這樣能夠很好地鍛鍊大腦,防止衰老。我老家是陝西的,你知道,那裡的剪紙藝術天下一絕。我思來想去的,要動手指頭,學學那玩藝兒再好不過。所以,就買了剪紙的書、剪刀,慢慢琢磨起剪紙來了。別說,這以後,時間好打發了,人也精神多了。」
「動手指頭治健忘,提神醒腦」,我頓時恍然大悟,這麼簡單的方法以前怎麼沒有想到呢?健忘有很多原因,心脾氣虛、心腎不交、肝鬱血淤等都有可能引發健忘,但終歸起來最主要的一點還是心的問題。老年人身體衰弱,氣血不足,心、腦器官得不到滋養,本身就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問題,再加上一生經歷風雨無數,閒下來時,難免思前慮後,將過去的事情反覆回想(這也是為什麼老人可以將過去的事情記得那麼清楚,卻記不住眼前事的原因),又沒有人可以傾訴,鬱結在心,怎麼能不出問題呢?
手指頭看似微不足道,卻十指連心,兩手的指端是人體六條經絡的起始點,肺經、大腸經、心包經都源自這裡。而且,十指的指腹都是穴位,中醫叫做「十宣」穴,最能開竅醒神。老人在家裡,心情壓抑,難以宣洩,「十宣」穴就是最好的發洩功臣了。不僅如此,在指甲旁還有井穴,《靈樞經》上說:「病在臟者取之井。」《難經》上說:「井主心下滿。」也就是說,心的問題首先要找井穴。所以啊,千萬別小看了手指頭。
動手指頭,不僅刺激了手上的眾多經絡穴位,最重要的是,它符合了中醫最重要的一個養生之道——「勤動腦體不動心」。大家都知道,女性是最容易心情抑鬱的,可是她們卻往往比男性長壽,而且相對老年癡呆也少一些,為什麼呢?可能大家想不到,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們的手指靈活,喜歡幹一些精細活,閒著沒事就拿起毛線在那裡編織。想想看,幹這個活的時候,人哪裡還有心情去想別的,一想別的,就會織錯,很好地控制了你胡思亂想。
要說起來,動手指頭的方法很多,看電視劇裡面,不也有很多老人手裡抓著兩個核桃在那裡轉嗎?這裡再為大家介紹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只要一根繩子,而且絕對可以很好地刺激手上的穴位。
解繩操
找一根長50~60公分筷子粗的繩子,打上20個結,有空的時候再將繩結一一解開。注意,重點就在這解繩結上面了,要求分別用雙手拇指、食指解5個結;拇指、中指解5個結;拇指、無名指解5個結;拇指、小指解5個結。每個手指頭都刺激到,而且不能用指甲,要用指肚解結。大家看出來了嗎?這就是在刺激「十宣」穴。最開始練習的時候,繩結打得要鬆些,等動作熟練以後,慢慢將繩結打緊,以強化手指頭的鍛鍊。
對於解繩操,可能很多人腦子裡會冒出一句話:真是閒得沒事幹。確實,老年人,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退休了,可以享享清福了。子女都希望他們可以坐在家裡,享受一下。但這享受難道就是坐著不動,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嗎?不是的。對老人而言,衣食無憂,身體健康,有事可做,甚至還能發揮一點餘熱,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沒事的時候,學習一兩樣動手的事情,如雕刻、繪畫,甚或是曬曬太陽,做做解繩操,讓手指頭帶動頭腦的運轉,讓自己一生健健康康,活到天年,還有什麼比這更享福的呢? ◎「飯局」是消化道疾病的推手,按揉手心就有效
我在臨床遇到的脾胃疾病患者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公務員。每每這個時候,我就會推薦他們一個小方法,那就是按捏手心,也就是手掌的中心,差不多是勞宮穴的位置;不過並不要求嚴格到一個穴位上,再加上食指正下方的脾胃大腸區,在這幾個地方按壓一段時間之後,大多數人都能有驚喜的消息。
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那就是,自己怎麼會得脾胃方面的疾病?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工作時間固定,作息正常,而且工作上也沒有太多的起起落落或壓力。
其實,要說起來,可能誰都想不到,這和他們經常應酬有很大的關係。公務員,尤其是有一定職位的,經常需要參加各種各樣的飯局。看起來,大家一起吃吃喝喝地把工作完成了,很輕鬆也很開心。但實際上呢?飯局上談事情,不僅食不知味,還極其容易引發各種各樣的脾胃方面問題,如胃潰瘍、胃下垂之類的。這是因為脾主運化,人吃完飯,是需要脾來消化的,氣血應該集中於脾胃來幫助消化;但如果這時候你再去思考其他問題的話,氣血難免會分散一部分到腦子裡,幫助你思考,時間一久,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脾胃功能肯定會受影響。
認真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不僅經常應酬、參加飯局的人如此,那些需要在吃飯的時候工作、工作的時候吃飯的人,脾胃大多不太好。如司機,尤其是開長途車、計程車的司機最容易得胃病,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一吃完飯就坐上駕駛座,這樣一來,氣血自然就往頭上走,時間一長,出現問題就很平常了。
現在脾胃出問題的人這麼多,大家應該好好靜下來想想,是不是一吃完飯,立刻坐到辦公桌前面,馬不停蹄地開始工作了?要知道,這也是很傷害脾胃的。所以說,不要把吃飯當成一件差事來應付,而應該好好坐下來,慢慢吃完,休息一會兒再工作。
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再加上本文開頭我所介紹的揉手心的按摩方法,持續一段時間,相信你的脾胃能夠得到很好的改善。因為手心是勞宮穴所在的位置,勞宮也就是心臟的宮殿,老是思考問題,心弦會繃得很緊,這時候,揉揉手心,就相當於讓心臟回宮殿休息,可以放鬆神經。而脾胃大腸區就更不用說了,按照全息反射區療法的理論,按摩它是直接刺激脾胃的,經常對它進行刺激,可以有效地增強脾胃功能,改善身體狀況。手心勞宮穴也可用一個圓圓的小木棒來點壓;而脾胃大腸區用另一手的大拇指來按揉就可以了,雙手都要按摩,每個地方按摩五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很多人可能改不了自己的生活習慣,所以乾脆破罐子破摔,啥也不管。如果是這種思想的話,我想,說再多的話也無濟於事。如果你不是這樣,很想調理自己的身體,可是生活習慣由於各種原因一時無法更改的話,那我建議你,還是持續每天按揉手心二十分鐘左右,因為它可以幫助你放鬆情緒,刺激消化,只不過效果不那麼速效而已。要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不再受脾胃問題的困擾,還得從生活習慣上下手,畢竟任何醫治手法都只能救命不能「救性」。 ◎女性皮膚不好及皮膚搔癢,可以用枇杷膏來調治
一位女性朋友拿了一堆化妝品來請教我,說要我幫她分析其中的成分,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她之所以突然謹慎起來,是因為她的皮膚問題越來越嚴重,暗沉、長色斑、乾燥起皮,用了很多頂級的化妝品,卻絲毫不起作用;近來甚至還搔癢得厲害,不時想抓抓,感覺像是皮膚過敏的症狀。
我告訴她,我不懂成分分析,對美容也沒有研究。然後我把中醫的原理講給她聽:心、肝、脾、肺、腎任何一個臟腑不好都有可能導致膚色不好看。如晚上熬夜了,肝血不能推陳出新,臉色會發黃發青,不紅潤;腎不好的話,臉色可能發黑;心火過大,皮膚很可能「豔若桃花」……這當中,又以肺與皮膚的關係最為密切,因為肺司呼吸,通調一身的水道。經過脾消化的水穀精微變成氣血津液之後,要進入到肺裡,然後再進行調配。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占的面積最大,又由肺來管轄。如果肺氣不足的話,就沒有辦法來調遣這些氣血津液,而會被其他的臟器「搶走」,這樣一來,肺底下的「子民」當然就只能餓著肚子了。得不到氣血的供給,皮膚就得不到滋潤,再加上外界風寒暑濕的侵襲,皮膚會乾燥、暗沉、沒有血色,長出各種奇怪的東西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她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似懂非懂,說:「你的意思是說我肺不好?可是我一直很注意呀,吃的、運動都是按照你以前講的那些來的。」
「除了吃的,其他方面呢?我剛看你的氣色,還有舌苔,很明顯的肺陰虛。」
她眉頭皺成一團,冥思苦想。
「最近有無熬夜?」她點頭。
「工作壓力很大?」再點頭。
「經常心煩上火?」再次點頭。
……
「這些和肺陰虛有什麼關係嗎?」
她睜著大而無神的眼睛看著我,一副漠然不解的樣子。我想這可能是大多人的疑問,大多數人只知道在身體不好的時候,情緒會很低落,卻不知道當情緒低落的時候,身體也會大受影響。熬夜會使體內肝血儲藏不夠;「心主血」,心情煩亂,壓力過大,血行必然緩慢;「血為氣母」,血不足,氣也會不足。如此一來,上焦的肺必然沒有充足的氣來輸布津液,肺主皮毛的功能就得不到發揮,皮膚就會乾燥、蒼白。現在的很多上班族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拼命拿辛苦掙來的錢去買各種名貴的化妝品,卻不知道那些完全是浮面上的東西,一旦撤去,立刻真相畢露,連自己都看不下去。更有甚者,就像這位朋友一樣,非但沒有起到美容效果,反而皮膚狀況更遭,真是花錢買罪受。
當然,只要辨清了症狀,治療起來就很容易了。肺陰虛可食用的東西很多,如燕窩、百合、梨、銀耳、藕等性平涼的白色食物,都是肺陰虛症的最佳食物,每天拿其中一、兩種和大米一起熬成粥,有很好的滋陰潤肺作用。不過,上班族可能沒有這麼多時間每天熬粥,我推薦給大家一種枇杷膏,抽個空閒的時間多做一點,放在冰箱裡,每天吃上幾勺,不知不覺中就將肺養好了。
看到這個方子,很多人可能會感覺似曾相識。是的,這和超市裡賣的枇杷膏大同小異,但市場裡的東西往往摻雜太多其他的東西,如防腐劑、色素以及過多的糖分等,效果和口感都大打折扣,常吃對身體並不好。稍微勤快一點,自己買點材料做來吃,感覺會完全不一樣。
枇杷膏
先準備50~60片枇杷葉(乾鮮均可),梨子2個,去皮切碎,紅棗250克,蓮子(乾蓮子事先浸泡24小時)120克,蜂蜜適量。
先將枇杷葉洗乾淨,用清水煮沸,然後將枇杷葉撈出來,用紗布過濾,去茸毛留清汁;然後把梨肉、大棗、蓮子、蜂蜜放入鍋內,倒入枇杷葉汁拌勻(水量要沒過食材),加蓋用小火煮20分鐘,攪拌1次,繼續煮,直至成膏,然後用陶瓷罐收藏。
別看材料普通,效果卻非同小可,否則一款枇杷膏也不會賣這麼些年,經久不衰。要知道,這個方子來自《清太醫院配方》,是專供那些生活在深宅大院的王公貴胄、嬪妃宮女們享用的,平民百姓很難看到。
肺陰虛的女性很多,尤其在古代,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女性的性格內斂、含蓄,喜怒不形於色。現在也有很多人要求女性要做淑女,行走坐臥、言行舉止皆有諸多要求。其實,不管是溫柔淑女也好,野蠻女友也罷,文靜內斂也好,活潑開朗也罷,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夠流露出真性情,開心時大笑,傷心時痛哭,讓本性流露出來,不壓抑在心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不僅僅是外貌,內心也一樣,只有內外一致,才是最好的養心養性之道,也只有這樣的女性才是最美的!
延伸內容
人類維護健康的智庫書 ◎文/陳旺全 醫師
養生,即「養正性,順自然」。而醫家則以性、命並重,主張「積精全神調氣」為主。我們已意會到生命的存在,不僅要與自然環境相適應,更重要的是人的形體及精神的統一。人的一生是處在不斷的新陳代謝中,人要維持健康,就要講究養心調氣,並注重五臟藏五神的協調性及飲食起居,積極地適應天時氣候、自然環境的變化,以求得身體內外的平衡。
氣血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維繫人類生命的重要物質,氣血的生成及運行,有賴於臟腑的功能活動。因此,在病理上,臟腑發生病變,會影響到氣血的變化;而氣血的病變,也必然會影響到臟腑的功能;氣血相互維繫之好壞,更是影響健康與否的要素。
氣在人體中遍布全身、無處不到,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它具有營養臟腑,濡潤腠理,溫煦組織,化生精血,並有推動血和津液運行等作用。人體體溫的正常維持,肌膚的充盛,以及抵禦外邪的作用,均有賴氣的溫煦營養。「氣者,人之根本也」,也就是說,「人之有生,全賴此氣」;又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在在說明了,氣的盛衰與存亡,對病的預後至關重要。
血在人體經脈中循環不息、周流全身,以濡養百骸。由於血有濡養臟腑百脈的作用,所以,目得血而能視,耳得血而能聽,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行,臟得血而能安,腑得血而能運;以及筋骨之柔和,肌肉之豐盛,容顏之潤澤,體力之充沛,無不與血的功能有關。由此可見,血的生理發生異常,關係到人體的生命活動,所以說「血脈和精神乃居」,更明確的指出「血為養命之源」。
氣血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資生、相互為用的密切關係,俗話說:「夫人身之陰陽原相維繫,即人身之氣血相繫也。」因而,當氣病或血病發展至一定階段時,往往影響另一方面的生理功能而發生病變。此時的臨床表現,即:既見氣病,又見血病,故稱氣血通病;其病因並機,是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即氣病可影響及血,而血病亦可波及於氣。
最近流行一句諷刺的話「窮得只剩下錢」,就是說明:健康不在,幸福喪失,內心空虛,錢又有何用?非常寫實的描述當今人類亟極一生努力的追逐金錢遊戲,卻置自己的健康於富貴夢幻中而不顧,真是憾哉!哀哉!
王彤中醫師從事中醫工作多年,造詣甚深,從臨床中發現人類疾病的生活現象,並在臨床個案中得之,人之疾病全在於不懂「養心神」、不知「調氣血」,以致五臟藏五神,錯亂失調,百病叢生。
王醫師在本書中淋漓盡致的闡述了五臟藏五神、五志傷五臟之生理功能與疾病的關係。並在書中以治病的臨床案例,提供了各種不同的養生調氣法及穴位按摩法、更精準的處方遣藥,讓疾病消失的無影無蹤。
個人由早期的省市立醫院至今天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從事臨床醫師工作已近三十年,發表過甚多的醫學文章,也寫過十多本養生的醫療保健書。但仍對於王彤醫師寫出對人類健康照護的書至感欽佩。希望本書成為人類維護健康的智庫書,讓你突破觀念,「窮得只剩下健康」而擁有快樂與幸福,也心甘情願、心滿意足。
(本文作者為: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員、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主任醫師、考試院中醫師高考及特考典試委員、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中西整合醫學專科醫師)
養生,即「養正性,順自然」。而醫家則以性、命並重,主張「積精全神調氣」為主。我們已意會到生命的存在,不僅要與自然環境相適應,更重要的是人的形體及精神的統一。人的一生是處在不斷的新陳代謝中,人要維持健康,就要講究養心調氣,並注重五臟藏五神的協調性及飲食起居,積極地適應天時氣候、自然環境的變化,以求得身體內外的平衡。
氣血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維繫人類生命的重要物質,氣血的生成及運行,有賴於臟腑的功能活動。因此,在病理上,臟腑發生病變,會影響到氣血的變化;而氣血的病變,也必然會影響到臟腑的功能;氣血相互維繫之好壞,更是影響健康與否的要素。
氣在人體中遍布全身、無處不到,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它具有營養臟腑,濡潤腠理,溫煦組織,化生精血,並有推動血和津液運行等作用。人體體溫的正常維持,肌膚的充盛,以及抵禦外邪的作用,均有賴氣的溫煦營養。「氣者,人之根本也」,也就是說,「人之有生,全賴此氣」;又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在在說明了,氣的盛衰與存亡,對病的預後至關重要。
血在人體經脈中循環不息、周流全身,以濡養百骸。由於血有濡養臟腑百脈的作用,所以,目得血而能視,耳得血而能聽,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行,臟得血而能安,腑得血而能運;以及筋骨之柔和,肌肉之豐盛,容顏之潤澤,體力之充沛,無不與血的功能有關。由此可見,血的生理發生異常,關係到人體的生命活動,所以說「血脈和精神乃居」,更明確的指出「血為養命之源」。
氣血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資生、相互為用的密切關係,俗話說:「夫人身之陰陽原相維繫,即人身之氣血相繫也。」因而,當氣病或血病發展至一定階段時,往往影響另一方面的生理功能而發生病變。此時的臨床表現,即:既見氣病,又見血病,故稱氣血通病;其病因並機,是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即氣病可影響及血,而血病亦可波及於氣。
最近流行一句諷刺的話「窮得只剩下錢」,就是說明:健康不在,幸福喪失,內心空虛,錢又有何用?非常寫實的描述當今人類亟極一生努力的追逐金錢遊戲,卻置自己的健康於富貴夢幻中而不顧,真是憾哉!哀哉!
王彤中醫師從事中醫工作多年,造詣甚深,從臨床中發現人類疾病的生活現象,並在臨床個案中得之,人之疾病全在於不懂「養心神」、不知「調氣血」,以致五臟藏五神,錯亂失調,百病叢生。
王醫師在本書中淋漓盡致的闡述了五臟藏五神、五志傷五臟之生理功能與疾病的關係。並在書中以治病的臨床案例,提供了各種不同的養生調氣法及穴位按摩法、更精準的處方遣藥,讓疾病消失的無影無蹤。
個人由早期的省市立醫院至今天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從事臨床醫師工作已近三十年,發表過甚多的醫學文章,也寫過十多本養生的醫療保健書。但仍對於王彤醫師寫出對人類健康照護的書至感欽佩。希望本書成為人類維護健康的智庫書,讓你突破觀念,「窮得只剩下健康」而擁有快樂與幸福,也心甘情願、心滿意足。
(本文作者為: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員、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主任醫師、考試院中醫師高考及特考典試委員、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中西整合醫學專科醫師)
作者資料
王彤
‧在經絡、氣血養生保健方面造詣深厚,見解獨到,被譽為「中國氣血養生第一人」。 ‧中國四大名醫孔伯華學術傳人;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3+3專案工程孔伯華名家研究室研究員;孔伯華傳人孔少華弟子。 ‧中醫執業醫師,近代名醫楊浩如先生親眷。從事臨床工作多年。 ‧幼承家學,遍讀中醫典籍,曾侍診於針灸泰斗「全國名老中醫」賀普仁先生,於經絡穴位、針法運用頗有心得。善於針藥並用治療內科、婦科、運動損傷等疾病,對治療兒科常見疾病也有獨到之處。 ‧曾為中國國家足球隊隨隊醫師,並應廣東省體育局門診部邀請,成為其特聘醫師。 ‧曾遊歷蜀中、南粵、鄂州等地,探訪高人,研習中醫。諳熟醫家經典和治病之道,精熟中國傳統文化,通《易經》、熟讀《二十五史》。 ‧著有《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百病不生:中國氣血養生第一人的「五臟氣血通補真法」》。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