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愛因斯坦的骰子與薛丁格的貓:友誼、競逐與背叛,兩位偉大物理學家為統合自然的不懈努力,如何引領對萬有理論的終極追求
-
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暢銷改版)──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
在異星的天空下:從土星上仰望星環、在星雲裡看星塵縹緲、墜入黑洞前最後一次凝望宇宙——你的第一本太空旅遊導覽手冊
-
1盆變10盆:扦插種植活用百科(2024年暢銷改版)
-
蛋白質的一生(暢銷改版)──了解生命活動的秘密,讀懂生命科學的第一本書
-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從種子到古樹,探索自然界長壽之謎的朝聖之旅
-
噢!原來如此 有趣的天文學 [彗星增訂版]
-
漫畫今日科學:影片瀏覽破億次的科學YouTuber,帶你一次輕鬆讀懂從細胞到宇宙的趣味提問
-
毒特物種(2023年全新改版):從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藥,看有毒生物如何成為地球上最出色的生化魔術師
-
化學實驗開外掛:35個生活實驗輕鬆建立科學素養
內容簡介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霍夫曼說:
碳的故事是一趟刺激的旅程,羅斯頓則是一個超級說書人。
地球愈來愈熱、海平面不斷上升、氣候異常……為了因應全球暖化危機,大家都在呼籲節能減碳,「京都協議書」明確要求各國控制碳的排放量。為什麼是碳而不是其他元素呢?全球暖化到底和碳有什麼關係呢?碳足跡、碳旅程、碳稅……為什麼談到環境、生態,講的都是碳?
原因可能讓人很難想像,因為整個地球文明就是一個以「碳」為基礎的碳基文明。
最早出現在地球的微生物,就是因為碳而存活、複製自身。而二氧化碳在地球形成之初就像溫室般,保存了太陽照到地球的熱量,讓生命得以滋長。更不必說原始人透過燃燒木材──一種碳和氧結合的過程──煮熟食物、冶煉金屬,碳不只是生命最重要的元素,也是人類跨入文明史的第一步。
地球大氣中的碳元素透過植物、雨水等方式,被帶到生命和土壤中,而生物的呼吸,也排放出透過食物而攝取的碳排放回大氣中。這樣的碳循環,在工業時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類需要更多的碳提供工業動力,深埋地下九千萬年的碳終於透過燃燒而擴散至大氣中,地球經過四十億年才形成的二氣化碳循環速度,如今加快了一百倍之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更多了,被保存在地表的熱量也更多了。
更讓人吃驚的是,碳不是地球自己製造的元素。碳是歷經數十億年宇宙恆星生生滅滅,才終於誕生的化學元素。從碳的形成,到地球文明的誕生,這中間實在是一段千古神妙的機緣。
碳造就了地球的生命基礎,碳也是人類文明大躍進的重要元素,凡舉燃料、醫學,乃至於奈米碳管在電晶體上的新應用,沒有碳,就沒有我們今日的文明。然而,這造就我們文明的元素,如今卻也威脅著我們的生存。
作者以說故事的方式,將碳在宇宙生成之初對形成生命及後繼生命維持的重性做了詳盡的介紹,此外也一一告訴我們碳在人類文明中重要里程碑的故事。想要了解我們生命和文明最重要的元素,這本書你一定得讀;想要了解今日我們全球所共同面對的暖化危機,這本書你更不能錯過。
【專業推薦】
以輕快的活力與熱情,羅斯頓探究碳讓人敬畏的豐富角色,從宇宙之大到分子之小,從氣候到癌症。──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赫許巴哈
讀這本書可以輕易理解我們今日面對氣候變化的可怕風險,而且本書趣味十足。我打算再讀一遍。──耶魯大學森林學與環境研究學院院長 史佩斯
作者資料
羅斯頓(Eric Roston)
羅斯頓曾在「時代」雜誌當了六年的科技、科學政策和能源議題報導撰稿人。曾參與「時代」九一一特別增刊撰稿,並以這期增刊贏得了二○○二年美國國家雜誌獎。本書是他第一次綜合性將影響全球氣候最根本因素──碳──的歷史做全面性闡述。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寫作,有如在聽著一部宇宙、地球、碳和人類文明史的史詩。在人類生存受到全球暖化威脅的情況下,本書在國外各大媒體都獲得如雷的掌聲。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