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老獅說教你用短影音賺大錢:38案例分析X38應用策略,千萬教練帶你從無名小白變身業績王
-
一本書讀懂匯率: 44個匯率關鍵概念,看懂全球經濟脈動,做對投資理財決策
-
巴菲特財報學(新修版):跟股神學投資,用會計知識解析價值投資法
-
一本書讀懂利率:利率就是錢的時間價值!40個關鍵概念,解析利率為什麼有高有低,該怎麼用它才聰明
-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
股利致富:獨創10-11-12投資策略,讓你資產一路富成長,穩穩領錢領到老!
-
阿甘節稅法:全方位理財第三堂課,讓你隱形加薪,退休金翻倍
-
房價為什麼越打越高?: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家,教你看懂當代七大社會問題背後的經濟脈絡
-
【圖解】東大教授的總體經濟學課:了解國家的經濟運作,如何影響企業發展、物價漲跌和你我的投資理財
-
一本書讀懂美元:9堂課解析美元邏輯,如何影響全球經濟和每個人的投資
內容簡介
◆發行突破50萬冊,緊急不斷再版中!
◆日本上市三天,迅即榮登各大通路排行榜榜首!
金融風暴狂襲,進入全球後美國世界的大未來時代,
大崩壞以後,經濟將如何改變人類未來的生活?
日本實戰財經專家,對後美國時代你我生存之道發出建言。無論未來世界變好或變壞,還是經濟將會持續成長或衰退,你必須充分掌握全面的知識與常識,用正面、積極、更新的態度,勇敢面對大崩壞之後的險惡逆境。
理解更多經濟發展局勢,加強你的高度生存力,保證你的危機應變能力。這本書的知識,讓你擁有克服危機的信心!
水野和夫的市場經驗和準確觀察,教你完全透析世界經濟發展的真相,不會成為下一波金融風暴的受害者。這本書將帶引你往成功的路上,不再做金融文盲,擺脫經濟冷感,做好個人的戰鬥準備。
重新啟動的你,將破局而出,才能在未來存活下去。你將生活得更安心,更不會恐慌!
本書提醒你:
◎這是一個尾巴指揮腦袋的顛覆年代!
◎挑戰美元霸權,大崩壞之後將是美元地位的歷史轉捩點!
◎下一波的世界趨勢是,強勢美元時代即將結束,美國地位開始動搖!
◎文明與宗教重新整合,新的貨幣崛起取代美元,搶奪世界經濟主導權。
◎大崩壞之後,新的明天來臨,完全改變你的生活。
這本書將完整披露:
◎強勢美元時代即將結束,美國的地位已經開始動搖,以美元為基礎貨幣的體制,也開始告一段落;未來五年,美國恐怕無法再居於世界的中心,繼續領導世界經濟。
◎土耳其一旦順利加入歐盟,表示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可以透過土耳其而整合,接著歐元就有可能取代美元,奪得世界經濟的主導權。
◎金融風暴發生前,全球股市的震盪波動已發出危機徵兆。金融危機並非只關係到一般投資者,全世界的人,恐怕都捲入危機中。
◎世界各國政府的金融危機對應政策和危機管理能力。
◎全球最大的經濟陰謀始末:從商品、貨幣、股市、貸款、金融,不一而足。
◎事件關鍵人物:葛林斯潘和魯賓的重要影響。
◎全球化經濟時代,房市泡沫不只出現在一個國家,在美國發生的房市泡沫,同時也出現在其他國家。
◎次級房貸問題的形成與結果。
◎美國五大投資銀行消失的原因。
◎「雷曼兄弟事件」的源由與始末,以及它的嚴重衝擊;這事件之後,世界呈現出的趨勢是,不再仰賴金融市場,而是到新興國家,從事實物投資來增加資產。
◎從金融業、銀行呆帳到汽車工業的鉅變,影響民生的消費;而個人/家庭消費與儲蓄之間的關係,如何影響國家經濟成長。
◎當世界進入「無極化」時代,美國無法隨心所欲發揮經濟影響力。
◎中國經濟的未來衝擊。
◎未來二十、甚至三十年,激烈變動的時代可能還會持續。
金融危機並非「百年一度」,而是從16世紀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以來,已經持續四百年的資本主義的最大轉折點。1970年以前,因為歷史大舞台上「偉大的故事」還是被認同的,因此國家還能發揮「偉大政府」的功能。但是爆發次級房貸問題,世界再度面臨金融危機時,各國政府只能像展開競爭的比賽財政支出的多與寡。
【國際媒體好評推薦】
◎「雖然此書為新書,但是內容非常紮實。版權頁上寫明2008年11月10日發行。但是即使到2009年1月2日閱讀此書,感覺上裡面的資訊依然非常新穎;記得好戲到一月底還可以從報章上看到,美國的三大汽車商決定開始處理問題;表示這本書的資訊到一月底還是有價值的資訊來源。」~石井政之(記者 評論家),KINOKUNIYA BOOKLOG/書評空間
◎「在市面上充滿悲觀論的書籍時,能提出「希望」,或許是此書受歡迎的理由;然而,半導體產業人士的搶先購讀,據說也是此書暢銷的原因。」~小柳學,朝日新聞社
目錄
◎第一章 禍起美國──世界金融危機
.接二連三的不安
.九一五危機為何震撼人心?
.美國的危機管理能力令人質疑
.雙重標準
.被逼入絕境的美國
.二○○七年之後 不安日漸升高
.五大投資銀行突然消失
◎第二章 震央,次級房貸
.葛林斯潘的警告
.一九九五年轉折點
.對「國民」與「國家」而言的危機
.為什麼會出現「次級房貸」?
.泡沫的結構
.「證券化商品」的結構
.巧取豪奪的融資
.危機變成隱形──CDO(債務抵押債券)
.更多的花招──CDS(信用違約交換)
.「神」也跟著起舞
.「中產階級之夢」破滅
◎第三章 「美利堅金融帝國」的誕生
.起源於一九六八年
.「偉大故事」結束
.企業獲利無法爬升
.新自由主義興起
.IT革命與市價會計制度
.美國顛覆「經濟常識」
.當時的日本
.「偉大故事」最大的成功實例──日本
.二十一世紀的利率革命
.日本的「烏龍球」
.獲得成長的始末
.美國何時開始留意?
.「金融帝國」建構完成
◎第四章 世界經濟何時能擺脫不景氣?
.由金融到三大汽車廠
.尚未確定的壞帳
.何時終止滑落?
.壞帳的規模
.美國人的生活
.提前用掉五年份的需求
.泡沫席捲全球
◎第五章 「金融帝國(美國)」崩毀後的世界
.「投資銀行」模式的極限
.金融政策陷害實體經濟
.美元計價體制的結束
.美國讓出領導席位
.「G7」高峰會議開始終結
.「金融」的變化
.「分眾化」的世界
.資金將往哪裡去?
◎第六章 日本經濟的殘存之道
.日本出口股份公司
.日經股價大幅滑落的背景
.日本的危機管理能力
.維持日股二十六年來低價的意義
.向新自由主義說「不」
.「就業冰河期」再現?
.日圓升值的影響
.新興國家的中產階級是目標所在
.必要的中小企業對策
.財政支出已失去效果
.工資走向
.兩極化與安全網
.走向真正的全球化
◎後記
.接二連三的不安
.九一五危機為何震撼人心?
.美國的危機管理能力令人質疑
.雙重標準
.被逼入絕境的美國
.二○○七年之後 不安日漸升高
.五大投資銀行突然消失
◎第二章 震央,次級房貸
.葛林斯潘的警告
.一九九五年轉折點
.對「國民」與「國家」而言的危機
.為什麼會出現「次級房貸」?
.泡沫的結構
.「證券化商品」的結構
.巧取豪奪的融資
.危機變成隱形──CDO(債務抵押債券)
.更多的花招──CDS(信用違約交換)
.「神」也跟著起舞
.「中產階級之夢」破滅
◎第三章 「美利堅金融帝國」的誕生
.起源於一九六八年
.「偉大故事」結束
.企業獲利無法爬升
.新自由主義興起
.IT革命與市價會計制度
.美國顛覆「經濟常識」
.當時的日本
.「偉大故事」最大的成功實例──日本
.二十一世紀的利率革命
.日本的「烏龍球」
.獲得成長的始末
.美國何時開始留意?
.「金融帝國」建構完成
◎第四章 世界經濟何時能擺脫不景氣?
.由金融到三大汽車廠
.尚未確定的壞帳
.何時終止滑落?
.壞帳的規模
.美國人的生活
.提前用掉五年份的需求
.泡沫席捲全球
◎第五章 「金融帝國(美國)」崩毀後的世界
.「投資銀行」模式的極限
.金融政策陷害實體經濟
.美元計價體制的結束
.美國讓出領導席位
.「G7」高峰會議開始終結
.「金融」的變化
.「分眾化」的世界
.資金將往哪裡去?
◎第六章 日本經濟的殘存之道
.日本出口股份公司
.日經股價大幅滑落的背景
.日本的危機管理能力
.維持日股二十六年來低價的意義
.向新自由主義說「不」
.「就業冰河期」再現?
.日圓升值的影響
.新興國家的中產階級是目標所在
.必要的中小企業對策
.財政支出已失去效果
.工資走向
.兩極化與安全網
.走向真正的全球化
◎後記
序跋
筆者自一九八○年進入證券公司,二十八年來始終在和市場打交道。不論是一九八○年代的雷根經濟學(Reaganomics)、一九九五年以後的「強勢美元有益日本」,或是二○○七年之後,因次級房貸(Subprime Mortgage)問題所導致的世界金融危機;這些問題帶給我的實際感覺就是,日本一直跟隨美國的腳步走。
最近三十年,可以說是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的全盛時期。「不談自由主義就不是經濟學家」的氣氛不言可喻;但是法國總統薩科齊於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美國華盛頓的G20高峰會召開之前,對著正因為次級房貸問題踢到鐵板的美國,毫不避諱地直言:「美元不再是全球唯一的基礎貨幣」。
被視為新自由主義化身的前美國總統布希,已經無法於二○○八年十一月十四、十五日的G20高峰會中發揮指導力,而他也已於二○○九年一月二十日,黯然自總統的職位上退任!一九六四年二月,當時法國的前總統戴高樂,利用一場著名的演講,強烈批判美國倡導的金本位制度,成為爾後一九六七年英鎊危機(pound crisis)與尼克森水門案事件醜聞的遠因;薩科齊的批評或許可以與戴高樂的演說匹敵。
美國前聯邦準備制度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System, FRS)主席葛林斯潘也提出,「世界可能發生百年一見的金融危機」的警告。就此看來,我認為眼前的危機,可能不是基於四年或十年一次的經濟循環現象,也有可能會在經濟世界引起更大規模的地震。
這種思考的根據,不是從標準的經濟學教科書,而是從實際的市場找到的。也就是由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交易市場,以及包括原油等國際原物料交易市場行情挖掘出來的。目前這四大市場的價格,都呈現過去未曾見過的激烈波動。在市場的漩渦中,宛如搭乘雲霄飛車,因為價格波動性(volatility)變大,有時也會發生難以預料的狀況;不過,只要把距離拉遠,很多狀況就會清楚地呈現在眼前。
以上四個市場所呈現的徵兆,清晰可見。如果將這些市場看成「點」,本書的作用就是將這些點連結成「面」,甚至是立體的實像,希望藉此提供各位讀者一個有效的方法,去了解眼前發生的問題,和水面下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
這樣做能否成功?只要能讓讀者主動去判斷,就是筆者莫大的榮幸了。本書的結論是:肇始於十六世紀的資本主義,現在已經引發金融地震;次級房貸只不過是在這場變動的中間點;如果一切如我所料,未來二十、甚至三十年,激烈變動的時代還會持續。人類能否在這種情況下,掌握住機會去突破,或是走向萎縮和衰退,就要看各位讀者怎麼反應了。
※
(註)
1.雷根經濟學又稱為供應面經濟學(Supply-Side Economics),是美國前總統雷根推行的經濟政策,他主張降低稅制、減少通貨膨脹、降低利率、擴大軍費開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國債,排除稅賦規則的漏洞,撤銷對商業行為的管制,使美國經濟在歷經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二年的急遽衰退後,於一九八二年開始了非常蓬勃的經濟成長。
2.假使美元趨弱而日圓走強,這對日本經濟情勢極為不利,因為這會使日本出口產業面臨更大壓力。因此,維持趨貶的日圓政策有益日本。
3.一九七二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共和黨為求取得民主黨在大選中的內部競選策略及情報,黨內的詹姆斯‧麥科德(James W. McCord, Jr.)等五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企圖裝置竊聽器及偷拍相關文件,但卻於現場被捕。事件發生後尼克森曾一度竭力掩蓋真相,但在案件的後續調查中,抖出尼克森政府的許多相關人士,並直接涉及到尼克森本人,從而引發了嚴重的憲法危機。由於局勢緊張,加上美國社會嚴重指責尼克森的濫權行為,美國眾議院決定由該院司法委員會負責調查、搜集尼克森的罪證,準備彈劾尼克森。
在這宗事件的發展過程中,《華盛頓郵報》的兩位記者鮑伯‧伍華德(Bob Woodward)和卡爾‧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鍥而不捨地抽絲剝繭,進行一系列的追蹤報導。正是由於他們報導的內幕消息揭露了白宮與水門事件之間的聯繫,從而最終促使了尼克森於一九七四年八月八日宣布將於次日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
水門案事件的大部分實情被揭露之後,鮑伯‧伍華德、卡爾‧伯恩斯坦於一九七四年和一九七六年先後出版了兩本關於水門案事件的All the Presiden’s Men和The Final Days,書中詳細記錄了二人採訪、報導以及挖掘整個事件的全部過程。
一九七六年,根據All the Presiden’s Men改編拍攝的同名電影《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s Men)於美國上映,由達斯汀‧霍夫曼和勞勃‧瑞福分別飾演不顧危機、企圖揭露真相的卡爾‧伯恩斯坦和鮑伯‧伍華德。
二○○八年電影《請問總統先生》(Frost/Nixon)則是由彼得‧摩根同名戲劇改編而成的歷史劇情片,重現了一九七七年英國記者大衛‧弗羅斯特如何與尼克森進行美國歷史上有名的電視採訪。
4.美國聯邦準備制度(Federal Reserve System,又稱為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創立於一九一三年,是美國的中央銀行系統,由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聯邦準備制度理事會(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FOMC),以及十二家分布於全國各主要城市的地區性聯邦準備銀行等組成。聯邦準備制度由聯邦準備制度理事會管理,理事會由美國總統任命七位理事組成,並經參議院批准,任期十四年;理事主席和副主席由七名理事互推,再由總統任命,經參議院批准,任期四年。現任理事主席為伯南奇(Ben S. Bernanke)。聯準會的角色,類似各國的中央銀行,屬於獨立的單位,負責訂定銀行的存款準備率和重貼現率、執行貨幣政策、訂立管理全國銀行的規定,並對銀行業者提供各種服務。理事主席通常被視為是最能影響經濟的政府官員。
聯邦準備制度理事會又簡稱為聯邦準備理事會(The Federal Reserve Board, FRB),在台灣通常非正式簡稱為聯準會(the Federal Reserve, the Fed, FED)。
最近三十年,可以說是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的全盛時期。「不談自由主義就不是經濟學家」的氣氛不言可喻;但是法國總統薩科齊於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美國華盛頓的G20高峰會召開之前,對著正因為次級房貸問題踢到鐵板的美國,毫不避諱地直言:「美元不再是全球唯一的基礎貨幣」。
被視為新自由主義化身的前美國總統布希,已經無法於二○○八年十一月十四、十五日的G20高峰會中發揮指導力,而他也已於二○○九年一月二十日,黯然自總統的職位上退任!一九六四年二月,當時法國的前總統戴高樂,利用一場著名的演講,強烈批判美國倡導的金本位制度,成為爾後一九六七年英鎊危機(pound crisis)與尼克森水門案事件醜聞的遠因;薩科齊的批評或許可以與戴高樂的演說匹敵。
美國前聯邦準備制度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System, FRS)主席葛林斯潘也提出,「世界可能發生百年一見的金融危機」的警告。就此看來,我認為眼前的危機,可能不是基於四年或十年一次的經濟循環現象,也有可能會在經濟世界引起更大規模的地震。
這種思考的根據,不是從標準的經濟學教科書,而是從實際的市場找到的。也就是由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交易市場,以及包括原油等國際原物料交易市場行情挖掘出來的。目前這四大市場的價格,都呈現過去未曾見過的激烈波動。在市場的漩渦中,宛如搭乘雲霄飛車,因為價格波動性(volatility)變大,有時也會發生難以預料的狀況;不過,只要把距離拉遠,很多狀況就會清楚地呈現在眼前。
以上四個市場所呈現的徵兆,清晰可見。如果將這些市場看成「點」,本書的作用就是將這些點連結成「面」,甚至是立體的實像,希望藉此提供各位讀者一個有效的方法,去了解眼前發生的問題,和水面下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
這樣做能否成功?只要能讓讀者主動去判斷,就是筆者莫大的榮幸了。本書的結論是:肇始於十六世紀的資本主義,現在已經引發金融地震;次級房貸只不過是在這場變動的中間點;如果一切如我所料,未來二十、甚至三十年,激烈變動的時代還會持續。人類能否在這種情況下,掌握住機會去突破,或是走向萎縮和衰退,就要看各位讀者怎麼反應了。
※
(註)
1.雷根經濟學又稱為供應面經濟學(Supply-Side Economics),是美國前總統雷根推行的經濟政策,他主張降低稅制、減少通貨膨脹、降低利率、擴大軍費開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國債,排除稅賦規則的漏洞,撤銷對商業行為的管制,使美國經濟在歷經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二年的急遽衰退後,於一九八二年開始了非常蓬勃的經濟成長。
2.假使美元趨弱而日圓走強,這對日本經濟情勢極為不利,因為這會使日本出口產業面臨更大壓力。因此,維持趨貶的日圓政策有益日本。
3.一九七二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共和黨為求取得民主黨在大選中的內部競選策略及情報,黨內的詹姆斯‧麥科德(James W. McCord, Jr.)等五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企圖裝置竊聽器及偷拍相關文件,但卻於現場被捕。事件發生後尼克森曾一度竭力掩蓋真相,但在案件的後續調查中,抖出尼克森政府的許多相關人士,並直接涉及到尼克森本人,從而引發了嚴重的憲法危機。由於局勢緊張,加上美國社會嚴重指責尼克森的濫權行為,美國眾議院決定由該院司法委員會負責調查、搜集尼克森的罪證,準備彈劾尼克森。
在這宗事件的發展過程中,《華盛頓郵報》的兩位記者鮑伯‧伍華德(Bob Woodward)和卡爾‧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鍥而不捨地抽絲剝繭,進行一系列的追蹤報導。正是由於他們報導的內幕消息揭露了白宮與水門事件之間的聯繫,從而最終促使了尼克森於一九七四年八月八日宣布將於次日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
水門案事件的大部分實情被揭露之後,鮑伯‧伍華德、卡爾‧伯恩斯坦於一九七四年和一九七六年先後出版了兩本關於水門案事件的All the Presiden’s Men和The Final Days,書中詳細記錄了二人採訪、報導以及挖掘整個事件的全部過程。
一九七六年,根據All the Presiden’s Men改編拍攝的同名電影《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s Men)於美國上映,由達斯汀‧霍夫曼和勞勃‧瑞福分別飾演不顧危機、企圖揭露真相的卡爾‧伯恩斯坦和鮑伯‧伍華德。
二○○八年電影《請問總統先生》(Frost/Nixon)則是由彼得‧摩根同名戲劇改編而成的歷史劇情片,重現了一九七七年英國記者大衛‧弗羅斯特如何與尼克森進行美國歷史上有名的電視採訪。
4.美國聯邦準備制度(Federal Reserve System,又稱為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創立於一九一三年,是美國的中央銀行系統,由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聯邦準備制度理事會(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FOMC),以及十二家分布於全國各主要城市的地區性聯邦準備銀行等組成。聯邦準備制度由聯邦準備制度理事會管理,理事會由美國總統任命七位理事組成,並經參議院批准,任期十四年;理事主席和副主席由七名理事互推,再由總統任命,經參議院批准,任期四年。現任理事主席為伯南奇(Ben S. Bernanke)。聯準會的角色,類似各國的中央銀行,屬於獨立的單位,負責訂定銀行的存款準備率和重貼現率、執行貨幣政策、訂立管理全國銀行的規定,並對銀行業者提供各種服務。理事主席通常被視為是最能影響經濟的政府官員。
聯邦準備制度理事會又簡稱為聯邦準備理事會(The Federal Reserve Board, FRB),在台灣通常非正式簡稱為聯準會(the Federal Reserve, the Fed, FED)。
延伸內容
◎文/小柳學
作者在書中沉痛地指出:「百年一度的危機」,近來常常會聽到前聯邦準備制度理事會主席葛林斯潘的這句話,我最不希望的就是由他口中講出這句話。理由在於過去資本、國家、國民一直是三位一體的存在,但是一九九五年走入金融時代以後,資本就脫離這個模式,在地球上失速橫行。葛林斯潘不就是站在資本的立場,讓危機發生的關鍵人物嗎?
但是如果印證歷史,眼前發生的其實並非「百年一度的危機」,而是自十六世紀資本主義誕生以來最大的危機。由一九九五年來開始增加的世界金融資產約一京圓(一萬兆日圓)。泡沫崩壞時其實還保留很多的資產,當國家為了保護國民而限制資本的活動時,只會讓資本逃往別的國家。……人們雖然贊成這種做法,難免還是發出感嘆。
雖然受影響的主要是商業界,但是此書的編輯高井健太郎說:「沒有人可以與這次的不景氣完全脫離關係,日本全國有許多人都在閱讀這本書的訊息。」
此書暢銷的理由,或許基於作者是具知名度的經濟學者,與其平易流暢的文筆;但是高井也進一步提出,「此書提示出,後美國(Post America)世界中的日本未來走向,這是與其他同類書籍不同的地方。」書的後半段提到,今後隨著G7終結,無極化趨勢出現;日本的輸出經濟模式應該將重點放在新興國家的中產階級身上。中小企業不應該像以往一樣屈居承包商的地位,應該積極往海外發展才對。
在市面上充滿悲觀論的書籍時,能提出「希望」,或許是此書受歡迎的理由;然而,半導體產業人士的搶先購讀,據說也是此書暢銷的原因。
作者在書中沉痛地指出:「百年一度的危機」,近來常常會聽到前聯邦準備制度理事會主席葛林斯潘的這句話,我最不希望的就是由他口中講出這句話。理由在於過去資本、國家、國民一直是三位一體的存在,但是一九九五年走入金融時代以後,資本就脫離這個模式,在地球上失速橫行。葛林斯潘不就是站在資本的立場,讓危機發生的關鍵人物嗎?
但是如果印證歷史,眼前發生的其實並非「百年一度的危機」,而是自十六世紀資本主義誕生以來最大的危機。由一九九五年來開始增加的世界金融資產約一京圓(一萬兆日圓)。泡沫崩壞時其實還保留很多的資產,當國家為了保護國民而限制資本的活動時,只會讓資本逃往別的國家。……人們雖然贊成這種做法,難免還是發出感嘆。
雖然受影響的主要是商業界,但是此書的編輯高井健太郎說:「沒有人可以與這次的不景氣完全脫離關係,日本全國有許多人都在閱讀這本書的訊息。」
此書暢銷的理由,或許基於作者是具知名度的經濟學者,與其平易流暢的文筆;但是高井也進一步提出,「此書提示出,後美國(Post America)世界中的日本未來走向,這是與其他同類書籍不同的地方。」書的後半段提到,今後隨著G7終結,無極化趨勢出現;日本的輸出經濟模式應該將重點放在新興國家的中產階級身上。中小企業不應該像以往一樣屈居承包商的地位,應該積極往海外發展才對。
在市面上充滿悲觀論的書籍時,能提出「希望」,或許是此書受歡迎的理由;然而,半導體產業人士的搶先購讀,據說也是此書暢銷的原因。
「雷曼破產」之後的世界
◎文/石井政之(記者 評論家)
經濟學者水野和夫的名著《為何人總是看錯全球經濟本質?》(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發行)當中,曾詳述美國金融帝國形成的始末。全球資本超越國境而流動,美國就位於這股金流的中心;這個以美國為中心的金融系統是否會崩毀?在前面這本書中並未提到。
人們開始認識到,這個以美國為中心的金融系統已經崩壞,世界也已經改變,是在次級房貸問題發生之後;雷曼兄弟懷抱巨額負債,在短短半年之間,那些原來代表美國的投資銀行就全數消失了。
雖然此書為新書,但是內容非常紮實。版權頁上寫明二○○八年十一月十日發行。但是即使到二○○九年一月二日閱讀此書,感覺上裡面的資訊依然非常新穎;記得好戲到一月底還可以從報章上看到,美國的三大汽車商決定開始處理問題;表示這本書的資訊到一月底還是有價值的資訊來源。
根據作者水野和夫的分析,此次的金融危機並非「百年一度」,而是從十六世紀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以來,已經持續四百年的資本主義的轉折點。資本主義的發展,仰賴的是國家、資本、國民三位一體,緊密的結合,因而致富。這樣的「偉大故事」,被次級房貸問題問題所引發的金融危機給破壞了。資本家開發出所謂的次級房貸金融衍生商品,賣給國民的時候,就明白這個系統必然會破滅(危機將壓迫國家與國民)。設計次級房貸的人很技巧地避開風險,利益到手之後就逃之夭夭。水野的分析顯示,因為被資本家背叛,國家與國民才會蒙受不良債權的壓力。
日本的經濟能夠發展,主要是靠歐美的消費支撐;而全球化經濟更將日本與美國變成同一個經濟體。因為歐美的金融危機,日本的輸出產業爭相向下修正業績預測、開始裁撤派到海外工作的人員,目前已經成為社會問題。
美國的經濟何時才能東山再起?
根據作者的判斷,未來五年美的消費將停滯不前;也就是說,需要五年才能讓次級房貸引起的不良債權完全消失。期間國民必須努力儲蓄才能再度擁有消費力。因為美國已經率先用完未來五年的需求,現在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日本又該如何自保?作者認為,在少子與高齡化仍在進行的前提下,日本不能只將眼光放在國內市場,日本的大企業向來偏重對歐美輸出,未來應將目標放在新興國家。中小企業也應該往海外市場發展,才有活路可走;日本的政府應該全力支援企業。
就因為美國這個親戚失去力量,現在日本總算有機會,逼自己思考未來與付出行動。
問題是,日本政府好像只能想到像定期發放補助金之類的零散的經濟政策。日本實在太欠缺危機意識。
作者資料
水野和夫(Kazuo Mizuno)
東京三菱UFJ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1953年生,1980年自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進入八千代證券(即三菱UFJ證券)任職。歷經金融市場調查部長、執行董事職務,2005年起擔任現職。著作有《為何人總是看錯全球經濟本質?》(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發行)等。 水野和夫是繼經濟專家大前研一、勝間和代、辜朝明後,日本最具權威和公信力的知名經濟學家,擁有近30年的實務和與市場打交道的經驗,作為實際的觀察者,站在經濟現場第一線,特地撰寫《新的明天:金融大崩壞之後的世界變局》,以綜觀的線性記錄方式,清楚地描述、分析、整理、歸納出資本主義誕生以來,「百年一度的危機」背後隱藏的內幕與真相,以及後美國世界的全球經濟局勢與你我生存之道。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