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爆紅、成癮、愛馬仕:一位英國教授的社群媒體臥底觀察
-
重審耶穌(全新增訂版):一位法庭記者的聖經調查事件簿
-
這樣說,跟誰都能聊信仰:不冷場、不對抗、不尷尬,聰明又友善的溝通法則
-
英雄也有這一面:不要問,很可怕!華盛頓拔黑奴牙齒做假牙?愛迪生跟鬼講電話?33個讓你睡不好的歷史顫慄真相
-
權力的血脈(作者限量親簽):撼動全球走向的「家族」,一部交織萬年文明的新世界史【首刷限定書盒典藏版,全三冊不分售】
-
家的修繕常備手冊:哥動手修,姐自己來,Step By Step,修繕好簡單,不用再苦等師傅來【暢銷增訂新封面版】
-
藝術的創作與祕密套書:《藝術是如何創作出來的》、《藝術的祕密》
-
權力的血脈:撼動全球走向的「家族」,一部交織萬年文明的新世界史【首刷限定書盒典藏版,全三冊不分售】
-
以創作為生:20年全職畫家寫給創作者的事業指南
-
午夜時分的心理課:心理學博士陪你一起自問自答,用科學讓生活有餘裕,人生更自在!
內容簡介
◆著知媒體文化理論家波茲曼的經典著作!
◆Amazon讀者4顆星強力推薦!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馮建三 專文導讀!
資訊能幫助人民對公共事務做出判斷嗎?資訊社會必然是民主的社會嗎?當太多的資訊被片面應用,當資訊的傳達變成一種娛樂和冷漠,你還能期待一個真正民主社會的到來嗎?對於當今台灣充斥社會的媒體,你看得透它嗎?你該如何從媒體亂象中覺醒呢?
作者波茲曼延續了麥克魯漢的思想,是美國著名的媒體文化理論家,《娛樂至死》為其判批思想的經典著作。雖然其寫作背景是二十年前的美國,但由於他對媒體的觀察十分敏銳且富有洞見,也由於他深入媒體如何影響人類世界觀、價值觀的內在邏輯,因此他的批判至今看來,依然一針見血、歷久彌新,而且書中所提及的一切,在今日台灣媒體現象中都可一一印證。
許多頌揚資訊社會來臨的學者認為,資訊量愈大,接收者就能更完整建立其判斷依據。然而波茲曼更深刻地指出,正是由於資訊量變多,被資訊掩埋的接收者反而傾向接受簡化的、有趣的資訊,反而失去了判斷所需要的完整性。政治人物上電視著重的不是他的政見而是外表;新聞播報一則則殘酷的悲劇,你卻無能為力;「芝麻街」節目帶來的歡笑學習效果,使得學校教室顯得分外無趣。這些波茲曼的觀察與批判,每晚都在我們的電視前一次又一次上演。
要解讀和反省資訊社會,要了解台灣的媒體亂象,波茲曼這本媒體文化批判的經典著作不可不讀。
【推薦導讀】
◎「要提高媒體素養及其認識,我們需要波茲曼這樣的書與識見。」~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馮建三
作者資料
波茲曼(Neil Postman)
波茲曼是美國最前線的社會評論家和教育、媒體理論學家。他曾就讀於紐約大學佛瑞當尼校區以及哥倫比亞大學,擔任過紐約大學傳播藝術系主任,首創媒體生態學課程。他的想法平易近人使他在國際間頗富聲望,有其跟隨者。他也是一個具影響力及令人崇敬的教師,生而擁有無遠弗屆的智識。 波茲曼約有二十多本著作。在教育方面的重要著作為《教育做為顛覆性活動》、《教育的終結》;童年方面為《童年的消逝》;語言方面為《瘋言蠢語》;新聞方面為《如何看電視》(與史蒂芬.鮑爾斯合著);關於科技對於文化衝擊相關著作為《科技奴隸》。《娛樂至死》始終都是波茲曼最受迴響與最為廣泛閱讀的一本書,迄今已有十多個外文譯本。逝世於二○○三年十月,享壽七十二歲。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