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年中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其他
戰爭論圖解【經典新校版】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戰爭論圖解【經典新校版】

  • 作者:是本信義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5-06-05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79折 253元
  • 書虫VIP價:240元,贈紅利1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28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2025年中慶愛閱/新書狂浪來襲5折起!
  • 城邦6折優惠全年專享,快搶好康/月暢銷新品
  • 城邦6折優惠全年專享,快搶好康/人文藝術

內容簡介

── 軍事戰略理論經典、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簡明易懂圖解介紹 ── 《戰爭論》是領導者欲增進統御、指導能力的最佳選擇,也是企業管理者面對公司經營、管理時最好的參考指南。 《戰爭論》與《孫子兵法》並稱為人類歷史上兩大兵法書,更是培育出眾多知名將領與商界菁英的西點軍校必讀書籍。想在商業競爭中搶得致勝先機,必須知道的戰略法則! ★ 何謂「戰爭」? ★ 》戰爭是政治手段的延續,是遂行國家意義的政治手段 》基本三要素為戰略、戰術、後勤 》不做遠離目標的無謂努力 》不錯失致勝的關鍵時機 》常保後方支援及補給線的暢通 ★ 何謂「戰略」? ★ 》戰略上的失敗,無法靠戰術挽回 》洞穿勝敗的分界點非常重要 》戰鬥力不等於絕對兵力,精神意志相當重要 》攻撃時防禦亦不可缺 》完善的作戰計劃可讓政治和戰略做有機結合 ★ 本書特色 ★ 》以圖解方式,將克勞塞維茨的經典名著《戰爭論》內容拆解,以易讀好懂的方式呈現給讀者。 》內容精準扼要,是吸納經典知識的最好途徑,適合各界想要理解領導素質的讀者閱讀。 》搭配歷史真實戰役為例,理論貼近現實,概念輕鬆內化、靈活運用。 ★ 專業推薦 ★ 張錫模│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助理教授(導讀) 趙文志│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這部寫於一百七十餘年前的《戰爭論》,不僅經得起二十世紀『總力戰』的近百年考驗,在新軍事事務革命下的『麻痺戰』時代,再度展現出持之非強但來之無窮的思想力量。」 ──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張錫模

目錄

導讀 古典的復權(張錫模) 序章 對《戰爭論》的基本認識 1. 克勞塞維茨 》理論是觀察而非口號 2. 不斷上演戰爭的戲碼 》腓特烈一世成為普魯士國王 第1章 何謂「戰爭」? 1. 戰爭就是暴力的行為 》殘酷的和解 》迦太基的無妄之災 》最可恥的戰爭 2. 政治支配戰爭 》冷戰時代的軍備擴張競爭 》冷戰因利害關係而終結 3. 戰爭不會有兩個目的 》在「擊滅敵軍」及「土地占領」中二擇一 》採取愚蠢作戰策略的德軍 》意見不一造成德軍戰敗 4. 戰爭是以其他的手段延續政治 》織田信長的政治手段——將戰爭和政治分開 》截斷重重包圍網 》一舉殲滅 5. 消弭敵人的意志 》奮戰到底的邱吉爾 》擊退德軍 6. 領導風範是靠後天學習的 》連拿破崙也要學習 》具有冷靜判斷力及不屈不撓精神的漢尼拔 第2章 如何說明「戰爭」? 1. 戰略和戰術不一樣 》以戰術取勝的珍珠港事件 》以戰略的角度分析珍珠港事件 2. 戰略、戰術、後勤支援密不可分 》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悲劇 》未戰先敗的日本士兵 3. 分階段性思考戰術及戰略 》欠缺戰略和戰術的日本海軍 》日本海軍的錯誤思考 4. 知易行難的必備知識 》實力究竟如何? 》未能從失敗中記取教訓的參謀幕僚 5. 墨守成規導致失敗 》失敗滲入了進步的海軍 》官僚所引發的弊害 第3章 何謂「戰略」? 1. 不做遠離目的的無謂努力 》割捨不掉的「短期決戰」 》缺乏決定性的戰略、戰術及後勤補給 2. 全神貫注是戰略中最重要的因素 》上下同心的英國海軍 3. 兵力的優勢是決定性的要因 》夢幻計劃「施利芬計劃」 》具「兵力優勢」的作戰計劃 4. 以戰術而言,偷襲有效 》空襲珍珠港成功落幕 》偷襲珍珠港成功的理由 5. 戰略面不需要的預備軍,對戰術面而言卻是必要的 》行事風格迥異的指揮官 》智將和猛將適材適所 第4章 何謂「戰鬥」? 1. 「單純的明快」及「複雜的巧妙」 》卓越戰略大破名將漢尼拔 》漢尼拔失勢 2. 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損失,何者是致命的關鍵? 》喪失戰鬥意志而投降 》匆促成軍的羅馬海軍制服迦太基 》不屈不撓的羅馬軍隊 3. 不錯失好時機很重要 》奉命出擊的「大和」戰艦 》最後的出擊機會 4. 「會戰」的勝利效果驚人 》 慘遭滑鐵盧 》拿破崙時代結束 5. 狀況不對,斷然放棄會戰 》雖處在優勢仍應迴避決戰 6. 退兵,仍應講究方法論 》成功退兵的最佳例子 》島津家的獨特退兵戰術「捨屈」 第5章 決定「戰鬥力」的因素是什麼? 1. 當兵力有落差時,最後的王牌就是精神力量 》日本皇軍的「玉碎戰」 》以日本兵為模範的蔣介石 2. 特遣部隊 》史上最強的艦隊——第五艦隊的特混編隊 3. 維持戰力,後勤支援很重要 》失去特拉克島 》失去策源地後,判斷情勢的能力明顯降低 4. 確保「交通線」 》交通路線遭截斷 》對島國國家而言,海上交通就如同生命線 第6章 「防禦」和「攻擊」何者有利? 1. 防禦也是一種有利的戰略 》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大決戰「庫爾斯克會戰」 》希特勒的錯誤判斷 》靠防禦贏得勝利 2. 自發性的退軍(撤兵)也是消耗敵軍戰力的有效戰略 》利用國土遼闊,進行撤軍作戰計劃 》避開正面對決,利用退軍計劃抵抗 3. 即使發動攻勢,亦不可不防禦 》「攻擊就是最大防禦」對嗎? 》美國海軍艦隊系統化的防空實態 終章 為什麼「作戰計劃」非常重要? 1. 擬定作戰計劃,最重要的是政治和戰略必須一致 》以國際視野研擬作戰計劃 》戰無不勝 》分析羅馬軍隊和漢尼拔的特色 》擁有將帥資質的漢尼拔

內文試閱

2. 政治支配戰爭 ◆ 戰爭的無限擴張性,會因現實的任何因素而緩和。 ◆ 現實世界因排斥觀念上的無限擴張及抽象,而依循蓋然性的推測。 ◆ 現實世界的戰爭會因某些重要因素而中斷。 觀念中,戰爭應該會因敵我不斷攻擊而無限擴大。但事實上,戰爭會因為以下各種因素,也就是克勞塞維茨所說「政治上的各種問題」而受到抑止或緩和。 ◆ 戰爭不是獨立/孤立的行動(受國家影響=受政治的制約)。 ◆ 戰爭不會一次即告終結(沒有理由碰碰運氣或孤注一擲)。 ◆ 戰爭結束後的思維(之後的政治打算等)。 換句話說,戰爭受政治操控的成份極大。現在我們就來看一個克勞塞維茨所說「被政治所操控之戰爭」的具體例子。 ▎冷戰時代的軍備擴張競爭 德國、日本相繼投降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和平看似就要來臨,卻因蘇聯史達林的貪婪而告瓦解。史達林背棄了「雅爾達會談」(Yalta Conference)所做的一切決定,擁立東歐國家的共產主義,並將東歐各國當成阻隔西方的衛星國,在東、西國家之間築起一座防壁高牆。另外,他還支援伊朗、土耳其、希臘的共產勢力,令他們發動內戰,企圖使共產勢力滲入各地。 為了對抗史達林,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1884∼1972,美國第三十三任總統)表明強烈反共立場,於是藉〈歐洲復興計劃〉(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孤立共產主義。於是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和以蘇聯及其衛星國家為主的「華沙公約組織」(WTO)就像是阻隔東西方的兩扇門,形成對立。這就是「冷戰」(cold war)。 在冷戰的時代背景下,美國和蘇聯為增強自己的核戰力量,展開了軍備競爭。具體的行動包括: ◆ 開發更強的核子兵器;自由主義陣線和共產主義陣營因互不信任而導致相互憎惡。 ◆ 因對方的戰略、意圖不明確而相互充滿臆測。 總之,冷戰的世界像極了克勞塞維茨所說的觀念中的戰爭世界。 雙方的軍備戰爭,除了核子彈頭的開發,連搬運的手法和其他相關的配套都在競爭的行列中。如:裝配了核子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ICBM)、中程彈道飛彈(IRBM)及裝備了潛艇發射的彈道飛彈(SLBM)的彈道飛彈潛艇(SSBN)、搭載了核子炸彈的戰略轟炸機等,隨時保持備戰狀態。真可謂是恐怖的時代。 但是,這項無上限的軍武競爭,不久之後也遭到了控制。其原因就是克勞塞維茨所說的政治情勢,包括: ◆ 過於擴張的核子武器,嚴重威脅地球的存亡。 ◆ 過於膨脹的核子戰力,形成軍事費用的沉重壓力。 於是,美蘇兩國開始對互不信任所造成的軍武擴張及軍事管理,緊急煞車。 ▎冷戰因利害關係而終結 一九五三年,史達林猝死,繼位的赫魯雪夫立即進行「融雪政策」,及之後承繼其位的布里茲涅夫推行「緩和政策」(detente),讓世人以為見到了緩和形勢的一線曙光。沒想到,一九七九年十二月蘇聯入侵阿富汗,東西兩陣營又回到過往的對立關係。 一九八五年,冷戰的救世主終於登場,年輕的蘇聯共產黨書記長米海爾‧戈巴契夫(Mikhail Sergeevich Gorbachev)。由於布里茲涅夫晚年政權傾頹,早已呈現臨死前掙扎的痛苦模樣,蘇聯交到戈巴契夫手上時,戈巴契夫才五十四歲。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 軍事費用占GNP的百分之二,形成經濟壓力。 ◆ 內政的荒廢、鬆弛,讓犯罪、毒品、酒精中毒犯罪事件層出不窮。 ◆ 官僚政治僵硬、腐敗。 ◆ 被稱為諾門克拉茲(nomenklatura)的特權階級霸占權富。 於是戈巴契夫即藉有名的「改革政策」(perestroika),力圖振興荒廢至極的蘇聯。 首先,他應用情報公開(glasnost)及民主化,為國家注入一股活潑的自發力量重振內政,再藉「新思考外交」,改善和西方各國、尤其是美國的關係。這一步棋,對於當時正為「雙胞赤字」苦惱萬分的美國雷根總統而言,無疑是及時雨。 戈巴契夫的新思考外交,在馬爾他會談時成績更是大放異彩。一九八九年二月,蘇聯自阿富汗全面撤軍,同年的十二月,戈巴契夫和美國總統布希在馬爾他島(Malta)展開會談。會談中,雙方對冷戰的終結、協調及相互依存的關係,得到進一步的確認,並對懸宕已久的〈戰略兵器削減條約〉(Strategic Arms ReductionTreaty,簡稱START)及〈歐洲傳統武力條約〉(conventional forces in Europe,簡稱CFE)取得百分之九十的共識。 另外,戈巴契夫還答應廢除統治並束縛東歐各國的「布里茲涅夫政策」(Brezhnev detente),而布希則答應支援「改革政策」。這一談,自雅爾達會談破局後,為史達林、杜魯門而開始的冷戰畫下句點。 這就是一個因相互不信任而開始無限制的擴充軍備,進而為地球帶來被核子武器毀滅的危機,即藉由克勞塞維茨所說的各種政治情勢,例如地球毀滅的危機感、避免核戰的輿論、軍事費用過度膨脹的重壓及良心等等,而受到控制及迴避的最好例子。

作者資料

是本信義

1936年出生於福岡。1956年自防衛大學畢業之後,即進入海上自衛隊服役。主要擔任艦隊勤務,曾任護衛艦艦長、護衛隊司令、艦隊司令部作戰幕僚、總監部防衛部長等職。1991年自海上自衛隊除役。除役後轉往和國安相關企業服務,現為專職作家。撰寫過無數有關戰爭史、國際政治、經營管理、航海技術(seamanship)、武術、格鬥技等等的論文。著有《羅馬帝國的末裔》、《戰史名言》、《戰史名言(文庫版)》、《學習圖解「孫子兵法」》、《日本海軍為什麼戰敗?》、《圖解克勞塞維茨「戰爭論」很有趣!》等書。 相關著作:《君王論圖解【經典新校版】》《君王論圖解(改版)》《戰爭論圖解(改版)》

基本資料

作者:是本信義 譯者:劉錦秀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經典一日通 出版日期:2025-06-05 ISBN:9786263905580 城邦書號:BI2002Y 規格:膠裝 / 單色 / 22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