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愛閱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其他藝術
想法誕生前最重要的事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想法誕生前最重要的事

  • 作者:森本千繪(CHIE MORIMOTO)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24-05-28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9折 356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7月30日止
  • 書虫VIP價:338元,贈紅利1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21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獲獎無數的森本千繪從國中起,就立志「製作廣告,而且一定要製作趣味十足的廣告」。她創意獨具的靈感都是如何誕生的呢?森本千繪說,「其實每個人都有創意,不要覺得自己的想法『無聊』,先提出來,試試水溫。」 日本311大地震發生之後,為了自我約束,電視台取消播出許多廣告,演唱會也停止舉辦;然而在此時,多位歌手以歌唱接力演唱「昂首向前走(壽喜燒)」、「抬頭望望星空」的電視廣告,相信曾經鼓舞了非常多人。這支廣告其實就是森本千繪的作品。 本書中,作者以撰寫成長和工作經歷的方式,介紹自己創作的方法,沒有整理歸納的條列或導引,必須靠讀者從字裡行間去尋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作者的文字深具女性的細膩心思,工作經歷不僅能夠啟發創作人,人生經歷也可提供各類人士參考,打造屬於自己的創意人生。 森本千繪曾獲紐約ADC獎,東京ADC獎,亞太廣告盛典金牌獎等,以及第4屆伊丹十三獎(歷屆得獎者系井重里、著名主持人塔摩利等),她是第一位獲獎的女性,且是最年輕的獲獎人。目前以客座教授任教於武藏野美術大學。 前言 重要的事物總是化為色彩或音樂 常有學生提問「如何才能夠成為藝術總監或是創意總監呢?」每當碰到這類詢問時,我總是思考究竟什麼是藝術總監和創意總監等職稱。 飛行員或護士是職稱。可是無論是藝術總監或創意總監,都不是取得資格認證才獲得的頭銜。在兒童當中就可以找到絕不輸大人、出色的創意總監;許多兒童在玩耍時,或在學校課業當中,就已經在執行監製的工作。因此,我認為兩者並非是成長到某一階段之後所從事的職業,而只是在成長過程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身為藝術總監、創作人,自己參與過許多不同的工作。例如,三得利咖啡的BOSS Silky Black」,佳能「無反光鏡相機 EOS M」的電視廣告影片,Mr. Children的廣告和CD專輯封面的藝術監製,NHK晨間連續劇「幸福鐵板燒」的片頭影像製作,最近則擔任松任谷由實專輯「POP CLASSICO」的藝術總監,以及負責三谷幸喜監製的舞台「聲」的美術監製。我甚至還主持個人廣播節目,可以說是遊走在各種媒體和空間之間,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簡單解釋自己的工作。雖然工作都和藝術總監、創意總監相關,然而每次必須達成的結果都各有不同,所以絕對無法以一招走遍天下。 然而,這些工作的共通之處在於如何將他人的想法化為具體的傳遞方式,此外,我的表現形式總是伴隨著音樂和顏色。這種方式源自於我孩提時期的體驗。 小學時,我經常繪製賀卡送人,自己編歌,策畫園遊會,製作集訓手冊,布置教室等,其實和現在的工作大同小異。但是,追根究柢,最原始的體驗是來自和祖父一同生活的歲月。 雙親繁忙,所以我從小就寄養在青森縣的祖父母家,那兒是擁有豐富大自然的地區。對我而言,祖父就好像卓別林,無論我遭遇哪種挫折失敗,悲傷哭泣,他從來不動怒責怪我軟弱,只是教我認識顏色,教我唱歌。 話說,小的時候,我經常尿褲子,遲遲無法脫離尿布生活,但是祖父從來不斥責我。有一天,祖父冒著風雪騎著自行車出門。過了不久,返家的祖父,在我的面前展現七條、七種不同顏色的內褲。七彩可愛的內褲,漂亮極了,我一心只想趕快穿上,所以再三向祖父保證絕對不再尿褲子。果然,從那天之後,我再也不尿褲子了。 熱愛音樂的祖父,教我唱好多歌曲。第一首學會的歌曲是「你是我的陽光(You are my sunshine)」。祖父一邊教我唱歌,一邊教我認識英文單字,等我學會之後,我總愛和祖父合唱這首歌。只要唱這首歌,我總是心情快樂。有一天,我最喜愛的洋娃娃被另一個小孩搶走,傷心地大哭,祖父來到我的身邊,唱起「你是我的陽光」;聽著聽著,我忘記了剛才的不愉快,開心地笑著和祖父一起合唱。 重要事物總能夠轉換成為顏色或歌曲,傳遞人心,感動人心。 和祖父一起生活的日子,我學會了這些事情。 我想這些就是我的表現方式的原點。 廣告是傳遞「物質本質」,打動人心 二○○七年,我離開博報堂廣告公司,成立自己的設計事務所「goen。」。「設計廣告」是接受他人委託,針對消費性商品,從創意人的觀點發想,尋找自己發現的答案,再設法呈現。在一連串的過程當中,我最重視的「設計真正價值」,在於如何汲取當事者的想法,細心篩選出商品的本質和普遍性,進而將本質化為實際形式,深達人心。承接他人的想法,再設法打造,進而打動人心,並非易事,所以更需要確實面對各項作業。如此一來,才能為收看廣告的觀眾和廣告製作委託人,帶來陣陣驚喜,並確信自己能夠製作出感動和豐富人心的廣告作品。 對我而言,廣告是「連接人心的溝通方式」。因此,對於所有工作,我都秉持著問心無愧的精神,為雙方搭建溝通的橋樑,交流想法,發掘所長並加以宣揚。 工作經驗累積越多,這種想法隨之擴張增強。我唯有期許自己更盡心努力,用心滿足所有需求。 使用他人的方法論,則無法打造原創 在本書中,我將敘述自己的工作經驗談,其中包含我奉行不渝的原則,或是工作的方法論。然而,我並非撰寫具體的方法論,例如「這樣做就能夠成為總監」,或是「這樣做就會獲得成功」;而是透過感覺、心情、意識等有點兒特殊的方法論。 但是,這些都是我個人對廣告或設計的看法。如果各位照本宣科,恐怕就只是模仿,無法自創。因為,一直以來,我的作品都是希望能夠感動人心,或是希望鼓舞人們起身行動,搭起人與人之間的橋樑,尋找潛藏在各角落的各種可能性。 我的方法論是希望能夠觸動各位的五官意識,解放習慣因循方法論的行動模式,進而解放心靈,自由發想,找到屬於自己的原創。 目錄 目次 前言 重要的事物總是化為色彩或音樂 廣告是傳達「物質本質」,打動人心 使用他人的方法論,則無法打造原創 1. 所有的創作都是始於緣分 日常生活中,隨處有趣味 「人的想法」有時候超過廣告 在現場希望有哪些偶遇 一點一滴,都是奇蹟累積 聆聽樂曲,直到滲入全身細胞 成長過程就是靈感的來源 猶豫迷惘時,挑選「有希望的選項」 一人會議,催生靈感 溺水時,放鬆自己,隨波逐流 放空自己,借助他人之力 如何抓攫「漂浮在半空」的空想 抓住「風」,了解「心情」 珍惜「就是此人」的直覺 宛如搶奪他人的初戀 萃取最後一滴「靈感」的方法 創作的核心在「外」 運用在海中的感受性和感覺,進行創作 不拘形式,模糊「界線」 2. 身心必須隨時靈活變動 森本風格的迎接早晨方式,拉下夜幕方式 一天的結束,以「報紙日記」重新鍛鍊自己 忙碌時,更需要刻意找尋「閒暇」 「舒適」和「創作」之間的關係 不求人多,只需一人喜愛就有希望 運用身體思考「靈感」,以想法進行「簡報」 只在最初和最後使力,享受中間過程 不忘記化為音樂的感覺 廣告是不期而遇的結果 感動是撼動人心的課程 3. 堅持必須因地制宜,懂得堅持和取捨 自己決定隨著命運起舞的方式 創作數量超越他人數倍的結果 朝著目標,繞遠路而前進 表面設計,任何人都可行 距離廣告,還差一步 工作和世界都因「瘋狂的人」而改變 工作坊是設計人的可能性和想像力之地 普通的茶杯,也能成為無可取代的紀念 個性鮮明的前輩所教我的事物 簡報是展現夢想的饗宴 肯定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歷 如果是自己演奏這首樂曲時 和音樂並肩而行、製作而成的廣告簡報 音樂引領著人和人之間的相遇 廣告的呈現是一瞬間,其中刻劃的過程卻是永遠 4. 追求名副其實的真正事物 從耕土著手,從根改變 思考人類,想像未來 深信不疑的信念是撼動人心的力量 重點是「埋於土中的根」  相信,投注熱情製作,完成則冷靜以對 首先想像「想畫什麼」 名符其實的真品會成為自己的體驗 經歷多次失敗才知道何為真品 堅定意志,貫徹到底,才有資格稱為專業 真正的藝術總監是本領高強的工匠 設計也需要運動精神 藏在感動人心事物中的事物 5. 個人的世界觀 裁縫工房是我的畫室 促使我的細胞接觸諸多事物的父母 家人之愛的力量 拯救goen。的這位部長 訊息加上圖畫,更能傳遞心意 一種米養百種人,眾口同聲才有異 混沌世界所帶給我的印象 有興趣,就會有改變 6. 面對人類、毫不愧疚的事物 為了真實感受自己活著 goen。改變之日 交棒 理所當然存在的設計 為了存活下來的生命,什麼是媒體的要務 和大自然共存,人類依舊能夠舒適生活 能夠影響任何時代的「良好事物」 喜怒哀樂的感覺留在「細胞」裡 「老婆婆」傳奇 打造「更不可思議」 不獨自掌控作品,所以能夠輕鬆以對 點連成線,線連成圓 相遇會不斷提供解答 從過去找到嶄新 唯有當下能夠打造而成的世界 為什麼世界上需要偶像和英雄 必須要有可能活不過明天的覺悟 夢想引領我向前邁進 結語 在主要夢想中,不斷傳達 內心故鄉和令人懷念的未來 後記

內文試閱

  我的事務所名稱goen˚,源自於日文「御緣」的發音。首先,請容我從頭細說名稱的由來。      在博報堂任職期間,我曾經參與「HAPPY NEWS」的宣傳活動。最初只是針對「讀報日」的宣傳活動企畫進行提案,日本報業協會認為「時下的年輕人都不看報紙了,所以請協助設計報紙廣告,以便鼓勵閱報」。當下,我覺得這項委託簡直是強人所難,因為即使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從不看報的人根本看不到這則廣告啊。所以,我認為不應該在報紙上刊登廣告,而是讓這則廣告脫離報紙,在報紙以外的世界展翅遨遊。這個想法啟動了「HAPPY NEWS」的開端。      報紙上的報導似乎都千篇一律,其實仔細閱讀之後,會在不經意處發現許多有趣的小報導。      報紙不是只有淒風苦雨的報導,也不是只有艱澀難懂的文章;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隨處都有鼓舞人心的消息,如果閱讀報紙時,能夠抱著這種心情,應該會覺得這個世界真是既有趣又可愛。      為了落實想法,我集合了多位大學生,合力從報紙上尋找「HAPPY NEWS」,剪下、然後護貝,製作成簡報資料,向日本報業協會提案。      「人的想法」有時候超過廣告      向客戶簡報時,我卯足全力,當天為了向客戶呈現「最頂級的簡報饗宴」,我身穿自己印製的「HAPPY NEWS」T恤,將HAPPY NEWS束成紙捲,和氣球一起放入籃子當中。這身簡報打扮,簡直就像是童話人物小紅帽。      可是,會議室中坐滿了西裝畢挺、正經八百的叔伯輩人物,我的打扮過於搶眼突兀,反而難以傳達我的真意。果然不出所料,評審認為「這身打扮應該無助於報紙銷售」,所以該年,「HAPPY NEWS」的企畫未能獲得青睞。      即使如此,我仍然認為如果日本報業協會能夠採用這種方式,慢慢地向世人傳遞這個想法,一定能夠有所改變。一年之後,日本報業協會主動聯絡,表示「在簡報結束之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們決定放手一搏,盛大舉辦」。      二○○四年,日本報業協會公開向全國徵求「HAPPY NEWS」,決定從當年投稿的報導當中,選出「HAPPY NEWS大獎」,並公開頒獎。      獲選為第一屆「HAPPY NEWS」大獎是沖繩縣波照間島的報導。      這座小島鮮少發生犯罪案件。有一天,島內居民的錢包遭竊。島上警察認為「本島絕對不會有人偷竊錢包,犯人一定是烏鴉」。於是他擺放烏鴉愛吃的波蘿麵包,結果,波蘿麵包消失了,卻出現失竊的錢包。這真是一則相信人性、溫暖人心的報導。      這項募集活動獲得媒體的爭相報導,新聞或談話節目也播出頒獎典禮。結果,「宣傳」效果遠遠超越了報紙廣告或十五秒的電視廣告。      「HAPPY NEWS」是企業出資委託的工作。然而,卻是一項運用媒體、經過時間醞釀、逐漸改變的「活動」。直到現在,我仍然擔任每年的評審;而且,因為是全國性的徵稿活動,匯集了全民的夢想和心意,更能確實地普及擴散。我參與過許多博報堂的工作,然而「HAPPY NEWS」卻是前所未有,無可比擬。因為「HAPPY NEWS」,我知道了「緣分」(goen)的真義。      在現場希望有哪些偶遇      「HAPPY NEWS」後來持續舉辦,每年都出書,直到二○一三年。我則是到二○○六年為止,每年都參與書籍裝幀。      二○○六年「HAPPY NEWS大獎」是金澤地方報紙的報導。糖果雜貨鋪的老婆婆行動不方便,鄰居的國中男生雖然不是她的家人,卻每天幫忙老婆婆倒垃圾。這則新聞令人讀來備感溫馨。當年的專書封面,我打算刊登兩位主角的照片,於是偕同攝影師池田晶紀,一起拜訪金澤。      執行企畫時,我總是挑選能夠催生化學作用的合作夥伴,因為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正確表現方式,反而經常取決於當時現場參與人士的突發奇想。攝影師當然專精拍攝,畫家當然擅長畫圖。但是並非只要是專家就行,而是在添加若干調劑。我珍惜當時在現場相遇的任何人事物。因此,當我必須親赴現場時,同行的夥伴常是重要關鍵。      「工作就是旅行」。客戶委任工作,表示自己將和他人攜手合作,獲得「出遊」的許可。因此,無論工作性質為何,每次接到委託時,我的心情總是雀躍不已。如果還能覓得投緣的工作夥伴,更是令我樂不可支。      這次的夥伴是池田弟。池田弟總是笑容滿面,所以能夠化解初次見面的生澀,令人不知不覺地敞開心房。「HAPPY NEWS」是交織著各種小幸福,在報紙不起眼的一角慢慢綻放花朵。所以我需要池田弟的笑顏。      抵達金澤之後,我們先拜訪國中男生的家。進入屋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來自全國民眾的信件,以及民眾自選「HAPPY NEWS」所裝訂而成的小冊子。我想這些民眾一定是想和這位國中男生分享「HAPPY NEWS」。這項活動竟然產生如此鼓舞人心的連鎖反應,我真是感動萬分。而且,在池田弟友善可親的笑臉下,國中男生的母親道出不少故事,例如她如何教養出如此貼心的孩子等;到了後來,我們簡直像是來到親戚家玩耍一般,毫不拘束地在客廳活動,還厚臉皮地共享用餐,度過溫暖愉快的時光。      一點一滴,都是奇蹟累積      然後,我們轉往拜訪糖果雜貨鋪的老婆婆,和她天南地北地聊天話家常。老婆婆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報導竟然造成話題。      老婆婆表示「我什麼也沒有做啊,就是鄰居國中男生幫忙倒垃圾而已嘛。竟然上報,還有電視報導。結果,那些小時候常來店裡光顧的孩子,都紛紛前來問好。我只是每天坐著顧店而已。世間竟然有這種事啊」。      然後,老婆婆問我:      「妳是做什麼的呢?」      我解釋說道:「美術大學畢業之後,我從事設計工作和企畫構思,例如『HAPPY NEWS』,設法落實每個人的想法,並加以傳遞。」      老婆婆接著說:「原來妳的工作是幫人結緣啊。」      我本來就喜歡「緣分」一詞。然而,我從來沒有想過在設計工作中,竟然能夠聽到日本人獨特的表現方式—「緣分」一詞。      這項企畫最初的簡報並未獲得認可,日本報業協會遲疑了一年才開始進行。不過,隨著企畫的進展,我還來到金澤等地。這些後續發展,促使我發現冥冥之中似乎有股不知名的力量,引領著我向前邁進。      不僅是這項企畫,所有我曾參與過的工作,我發現都潛藏著這股不知名的力量。所有事物不僅是單純的相遇,而是一項又一項的奇蹟。      我感動莫名,當場哭得像個淚人兒。池田弟見狀,立刻說道:「這就是青春啊!」然後兩人前往海邊,對著大海高喊:「我就是這麼傻!」還自編〈緣分〉一曲。      那時,我暗自決定,如果有朝一日能夠獨立創業,公司名稱就使用「緣分」。      聆聽樂曲,直到滲入全身細胞      在進行「HAPPY NEWS」的同一時期,我也承接了Mr.Children專輯《HOME》的封套(卷首插圖XII XIII)製作。以往,我都是負責製作Mr.Children的廣告,這是第一次參與製作專輯封套。      而且,唱片公司的負責窗口告知,專輯名稱是簡單的「HOME」一字;然後主唱櫻井和壽的來信,內容僅是短短的一行字—人體結構的七成是水,這理所當然的常識眾所皆知。然後,他再託人轉達「這張專輯就是這種感覺,所以請設計這種感覺的封套」。      接下委託之後,我反覆思考《HOME》的封套。當我參與音樂專輯封套的設計時,我會不厭其煩地反覆聆聽樂曲,讓曲調滲入每寸肌膚,進而忘記這是客戶委託的工作。曲調會縈繞盤旋在每日的生活當中,不知不覺地影響自己的步調和思慮。如此一來,體內就會自然而然地誕生靈感、醞釀成形。      這次,我當然也依樣畫葫蘆。不過,因為是第一次為Mr.Children設計封套,現在回想當時,覺得自己似乎過於使勁,竟然提出了十多個不同形式的「HOME」想法,例如摺紙製作的家、俄羅斯娃娃等。可是,這些都是經由腦袋思考而成的提案,我總覺得還有更適合的方式。      成長過程就是靈感的來源      當時,祖母患病住院,我利用工作空檔前往橫濱的醫院探視。祖母是插花老師,非常注重花朵的色彩感受。祖母喜歡藍、澄紅等淡色系,受到她的影響,我也特別喜愛這些顏色。      大家都知道醫院用色單調乏味,祖母當然心中百般不悅。如果是單人病房,還能自己隨興布置;然而祖母與人同房,睡在硬梆梆的病床上,病床之間的區隔使用同色的垂簾,有時還必須面對同房病患難敵病魔、因而離開人世,導致心生自己就是死神下一目標的恐懼。種種情況實在令我難受。      我知道人終須一死,所以希望每個人長眠之前,活得自在快樂;即使到了最後一刻已經無法言語,身邊仍能充滿自己喜愛的顏色,內心仍能描繪自己喜好的物品。      剛好當時是年底,於是我在病房中掛上聖誕節裝飾,以及倒數計時、迎接新年的月曆。我心想如果衷心期待新年的到來,或許能夠振奮心情,延命益壽。但是這項舉動似乎違反醫院非單人病房的規則,不僅遭到醫生斥責,還被強制拆除。      有一天,祖母突然提出要求,表示打算受洗、成為基督徒。我詢問理由,祖母回答希望自己的告別式能夠在教堂舉行,教堂內裝飾三色堇等鮮艷多彩的花朵。我充分理解祖母的心情,所以協請神父前來病房,為祖母講道。在年關前某天向醫院告假外出,前往教堂受洗。      受洗當天,祖母頭戴新娘般的頭紗,由於已經無法自己行走,她必須以輪椅代步;當我望著坐著輪椅、在兒子協助之下進入教堂的祖母,就像是再次披上婚紗、步上紅毯的新娘。      我突然覺得人生到了最後一刻,其實是和天神結合,而我們即將目送祖母走上冥土之路。      在教堂裡,祖母的兄弟和兒女分立兩側,如同家譜一般。如果這是一部描繪人生的戲劇或電影,這一天正是家族全員為了主角祖母齊聚一堂的終幕。在這樣的場面中,我深深體會到家族之間相連的血脈,如果缺少任何一位家人,或許今天我就不存在於這個世上。我頓時領悟到自己身在此處、參與其中就是「HOME」,這就是我左思右想,卻未曾參透的理所當然之感—「人體結構的七成是水」。      我立刻想到專輯封套能夠設計成家譜,而且拍攝地點不能是約定俗成的、理所當然的場所,而是一種無法以一己之力完成的地方,所以應該尋找無法獨力站穩的地點。最後,我決定拍攝地點設在水中,在游泳池當中製作家譜。      祖母受洗儀式結束之後兩天,就必須向Mr.Children成員進行簡報。所以,前一天,我徹夜趕工製作家譜的企畫書,連同之前製作的其他提案,一起報告發表。結果,Mr.Children全員異口同聲地決定採用家譜提案。      我堅持拍攝對象必須選擇真正的家族。可是,拍攝期間是十二月底,日本正值嚴冬,無法在戶外游泳池拍攝。於是我和攝影師瀧本幹也討論,斟酌考量各種條件,最後決定在夏威夷茂宜島進行拍攝。而且,只有日本新年期間的聖誕節,才有可能湊齊參與拍攝的各個家族。在協調各方人馬的日程之後,訂於正月初一出發,拍攝三、四日,然後,初五回國。這種行程簡直是體力大考驗。      在出發前夕,祖母離開了人世。            二○一一年三月發生東日本大地震,我想談談當時的狀況。 三月十一日,歌手坂本美雨的音樂影片,從前一天拍攝到當天早上十點。一大早,桌上的瓶子突然爆裂,大家開玩笑地說「大概是有事發生的前兆」。拍攝工作在中午之前結束,我返家睡覺。然後就發生了地震。 因為已經到家,所以我沒有成為電車停駛下的返家難民,不過回想起當時,自己其實相當冷靜。開始衝浪之後,我遇見多位熟悉大自然和大海動靜的人,許多衝浪手都告訴我「將要發生地震」,所以內心可能已經有所準備。因此三天前發生輕微地震時,我立刻購買防災用安全帽,發給所有員工。 福島第一核能發電廠所在的海岸,有許多適合衝浪的地點,吸引許多衝浪手。幾乎每天從大海望著核能發電廠的衝浪手,在地震之後,立刻表示「核電廠的狀況不妙」,我聽了之後,非常擔心核電廠,沒想到一語成讖,可能我驚嚇過度才顯得冷靜吧。 那時我直覺「應該做點什麼」。當生物感受到性命受到威脅時,昆蟲、動物會設法交配,提高繁殖率,我則是設法創作。所以那時我在推特留言「我能做些什麼」? 周圍的人可能都陷入一片驚慌混亂,所以看到我的留言之後,大量湧入各種回應,「請製作Pray for Japan的標誌」、「請關掉熱鬧街區的霓虹燈和招牌」等。我的推特有不少跟進者,所以當我留言「請關掉霓虹燈」,彷彿施展魔法般,不久之後就接到回報「啊,澀谷的霓虹燈都熄了」。透過推特,大家的願望紛紛實現,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於是,我在推特上編列「idea for life」的主題標籤,成為一個據點,提供大家寫下所需物品。後來,除了所需物品之外,還有人留言「我願意前往協助料理伙食」、「我可以做什麼」等,簡直變得像是一個製作本部。 我冷靜整理這些資訊,同時採取各種行動。雖然說是「冷靜」,但是在這場前所未有的慘況中,其實毫無頭緒,所以我想要確認並感受到「自己還活著」。既然還活著,就能夠創作,就能夠為還活著的人串起溝通橋樑,將無形想法化為具體形式,所以我根本無暇害怕,無暇躊躇不前。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使命,有人前往災區協助料理伙食,有人廣徵各種支援物資,我則有自己的使命。 我的支援方式不是實際行動,所以並沒有帶著必需物品前往混亂的災區。對於災區以外的人,自己究竟能夠提供哪些協助,我想到應該要創造鼓舞人心的行動。從及部老師的工作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我想要設法驅動人類所擁有的能量。在所有人都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我想要打造一個讓大家不再茫然的環境。   goen˚改變之日   三一一大地震的新聞立刻傳遍全世界,在「Pray for Japan」的號召之下,全球各地的人都在推特上為日本祈福。其中,法國的一位日本料理餐廳老闆提出「我想在店內為日本募款,請問是否有人能夠協助設計募款箱呢」?創意人朋友告訴我這項消息,我想只要將設計做成PDF檔案上傳,提供全球下載印製,就能夠放置於各種場所。   我立刻動手進行設計,三月十一日的晚上發表「Pray for Japan」設計。   三月十一日晚上就完成設計,可謂異常神速,結果有人認為過於「冷酷無情」或「有欠考慮」。不過,當時我正好開始進行「報紙日記」,隨處都能夠畫圖,無論處於任何狀況,我都能夠作業;所以並非必須坐在桌前、開啟電腦,才能有所作為。   當時的作為並未留下實際形式,可是,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溝通力量。十二日早上在住家附近的家庭餐廳中,不僅是廣告業界,各類媒體、創意等各方人士,前來聚集開會。   會後,成立「idea for life」網站,匯集各種想法。除了「Pray for Japan」之外,有鑑於首都如果大規模停電將喪失功能,將無法援助災區,所以分發「目前節約用電中」貼紙給家家戶戶、店面、公司;設計支援物資分類貼紙,以便貼在紙箱上,而且能夠直接從網站下載使用。 在那個當下,真的是所有人都動了起來。在那天之後,goen˚的存在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不再只是一間廣告公司。 交棒 然而廣告業界出現批判的聲音,某位人士來信表示「眼前有這麼多人犧牲,藝術監製、設計根本派不上用場」。我耐心和這位人士溝通,直到對方心悅誠服。媒體報導這項行動,寫著「『目前節約用電中』是森本千繪小姐製作的海報」,我也立刻強烈抗議「這不是『海報』,而是『標示』」。 在大規模停電中,有些店面不開燈營業。海報的目的是銷售商品,我製作的標示和店面入口的招牌一樣,其實就只像是告知「營業中」的牌子,或是表示「我活著」的「標示」。 後來發生了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麻布十番商店街會長大量印製「Pray for Japan」和「目前節約用電中」的標示,然後和妻子帶上安全帽,將這些標示分發給每一間店面。然後,電視新聞報導商店街上每間店各自塗上喜愛的顏色,或是畫上喜愛的圖案,並說明是「位於麻布十番商店街上的設計事務所大展身手」,我驚訝想著「事務所明明是位在表參道啊」。非首都圈的高知縣、福岡縣也列印張貼,我才知道越來越多人響應。   人的力量真是難以想像,只是一張十日圓的黑白影印,竟然能夠擴及那麼廣的範圍,真是太驚人了。   「目前節約用電中」是設計成剪紙風格的家屋外型,我曾經製作過聖誕樹或花圈,或許曾經為了聖誕節而運用過剪紙,深具溫暖人心的效果,這種溫暖感受正好符合目前狀況。結果,即使大家不知道「究竟是誰做的」,也都自動口耳相傳。原本只是為了首都圈而製作的標示,也開始貼在其他地方;而且不是以網路轉寄擴散,都是以實物分發。我相信這是因為大家認為不能自掃門前雪,必須挺身而出,將腦中的信念付諸行動。

作者資料

森本千繪 CHIE MORIMOTO

森本千繪 CHIE MORIMOTO 經營goen。,溝通總監,藝術總監,畫家,旅行家。一九七六年四月二十六日,生於青森縣三澤市,成長於東京都。武藏野美術大學畢業之後,先後任職博報堂、博報堂Creative Box,二〇〇七年,獨立創業,成立goen。,昭示「發明相遇,化夢想為真實,串聯人類」。製作三得利咖啡「」 電視廣告,NHK晨間連續劇「幸福鐵板燒」片頭影像,和三越伊勢丹集團共同主辦母親節活動「三越伊勢丹goen。plant planet」,設計松任谷由實的演唱會和專輯,也設計Mr. Children的專輯和擔任廣告的藝術總監。獲得紐約ADC獎、東京ADC獎、ONE SHOW金牌獎、亞太廣告節金牌獎、ACC CM FESTIVE五十周年特別獎「最佳藝術監製獎」,二〇一一年獲得日經WOMAN年度女性銀獎,獲獎無數,並獲得第四屆伊丹十三獎,創下年紀最輕的得獎紀錄,也是首位獲得此獎的女性(歷屆獲獎人為系井重里,塔摩利等)。ADC、JAGDA、TDC會員。武藏野美術大學客座教授。著作「詠唱作品集」(誠文堂新光社)、「故事之葉(暫譯)」(講談社)等。 相關著作:《想法誕生前最重要的事》

基本資料

作者:森本千繪(CHIE MORIMOTO) 譯者:蔡青雯 出版社:臉譜 書系:SOURCE: 出版日期:2024-05-28 ISBN:9786263154803 城邦書號:FA3019Y 規格:膠裝 / 部份彩色 / 256頁 / 13cm×19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