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獨家預購優惠】希望:教宗方濟各親筆自傳
-
錢是虛構的,但我們都選擇相信它
-
世界還能變好嗎?劍橋大學教授談12位時代思想巨人,開展平等、正義與革命的關鍵思考
-
懼胖社會:為何人人對肥胖感到恐慌?體重羞恥的文化如何形成,肥胖歧視如何與各種歧視交織並形成壓迫
-
室內設計手繪製圖必學4【2024最新考題版】:術科詳解必勝全攻略
-
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
-
故事餐酒館:混口飯——一場跨界的食物饗宴(以文字品嘗美食,用圖片微醺歷史,十六位各界重磅級人文歷史專家考據研究,有深度沒難度的飲食文化衝擊!)
-
覺照在當下:泰國二十世紀最傑出女修行者的禪修指導
-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過程。各種社會生產關係是由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所決定的。
從工業社會向資訊社會轉化經歷兩個階段,即數字化階段和資訊化階段。在數字化階段中,主要是資訊技術的發展和資訊技術的應用。計算機的應用、網絡設施的建設、互聯網的崛起是這個階段的代表;而資訊化階段的特徵,是資訊作為生產資料和商品在經濟生活中處於重要的地位,在這個階段,技術不再占主導的地位,而退一步成為獲取、加工和傳播資訊應用的工具,作為資訊社會本身的靈魂--資訊,將成為一種最高效率的生產力。
中國資訊化的進程,已經完成了技術層面的從購買國外的資訊產品進行基礎建設到自主資訊技術的開發,應用層面從簡單的資訊發布到大量資訊的檢索、處理和應用,以及電子商務的大量應用與開發的過程,正在向資訊社會大步邁進。
當中國滿懷熱情擁抱資訊化社會燦爛前景的同時,也該認真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與教訓,對資訊技術、網絡技術對社會發展所產生深層的正面與負面的影響進行科學的分析與研究,並提出相應的戰略規劃與對策,中國資訊化的腳步會走得更穩更快。
作者資料
熊澄宇
美國楊百翰大學博士,清華大學教授;現任清華大學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兼任國家資訊化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多所高校兼職及客座教授。 主要出版物有:《資訊社會4.0》、《新媒體與創新思維》、《西方新聞傳播學經典名著選讀》、《中國現代遠端教育發展戰略研究》、《今日媒介:資訊時代的傳播媒介》、《軟邊緣:資訊革命的歷史與未來》、《數位媒體:技術與應用》、《數位相機入門》等。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