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為什麼世界沒有在1962年毀滅?重回古巴飛彈危機現場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世界閱讀日書展39折起!
  • 讀書花園選書~任選2本,訂單現折30元!

內容簡介

下次,我們可能不會這麼幸運! 今日世界的問題,就是沒有夠多的人害怕核戰。 ——赫魯雪夫 ◎古巴危機是國際談判、大國妥協的經典案例 ◎冷戰史權威,萊昂內爾.格爾伯圖書獎(加拿大非虛構外交著作獎)、巴美列.捷福獎(最佳英語紀實寫作獎)得主謝爾希.浦洛基帶領讀者重回危機現場 是什麼讓美蘇在核戰發生前一刻止步? 無飛彈發展限制的今日,該如何避免一戰? 1962年,冷戰兩大強權美國與蘇聯之間發生古巴飛彈危機,雙方衝突一觸即發。本書透過最新的白宮解密錄音、軍方報告及大量回憶文字,進入政治人物內心的曲折與幽微,鋪陳無數牽扯其中看似毫不起眼的細節,以流暢而勾人的文筆重回這場危機最關鍵的十三天。他要挑戰古巴飛彈危機的既定敘事,他重複吶喊著:核戰有多近又有多蠢,還不知道害怕嗎? 那時我們距離核戰只有一步之遙 1962年10月27日,蘇聯潛艇已經將核子魚雷對準美國驅逐艦了。在海面下忍受將近五十度的高溫,蘇聯潛艇艦長接近崩潰邊緣,受美國艦隊包圍與挑釁,他下令啟動核子魚雷的發射!就在此時,一個小意外,讓他們有機會發現挑釁只是一場誤會,才遏止了這顆威力相當於廣島核爆三分之二威力的核子魚雷發射出去。 在錯誤情報與誤判中決定人類存亡,還有比這個更蠢的嗎? 這一年,冷戰兩大強權美國與蘇聯之間發生古巴飛彈危機,雙方衝突一觸即發。倘若當時蘇聯的核子飛彈或美國的轟炸機真的發動攻擊,結果將是數億人的死亡,甚至是人類的滅絕。迫使莫斯科急促做出最後讓步的是一則關鍵情報:甘迺迪即將發表電視演說,很有可能是要宣布進攻古巴。但事實上,電視只是要重播甘迺迪舊的演說畫面而已,卻讓莫斯科亂了陣腳;多年後,美國前國防部長「扶著桌子穩住身體」一身冷汗在會議中聽到蘇聯軍官親口證實,當時蘇聯在古巴的駐軍數量是美軍所評估的四倍更多,還部署了美軍一無所知的大量戰術型核武。美蘇兩軍賴以決策的情報基礎,其中的誤會還挺大的! 赫魯雪夫與甘迺迪政治聲譽的黃金交叉點:十三天的外交手段與心理戰 古巴危機前,赫魯雪夫覺得甘迺迪軟弱可欺,跟美國前總統艾森豪一樣瞧不起他,卻在古巴危機的對峙中輸了氣勢與局勢。過去對古巴危機的敘述,也總認為是甘迺迪拒絕妥協,做出正確判斷,進而迫使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讓步。但實際情況中,真的是甘迺迪強勢主導全局嗎?從互撤飛彈的祕密協議可以看出,甘迺迪與赫魯雪夫只是瘋狂地想著如何討好對方,因為他們都非常害怕核戰爆發!最終,危機落幕,甘迺迪贏得聲譽。 如何避免發生「人類的最後一場戰爭」 彷彿電影情節般峰迴路轉、高潮迭起的古巴飛彈危機歷史,我們是否已經雲過風輕,置身事外?1962年,好不容易捱過古巴飛彈危機,美蘇開始致力於限制核子軍備,捨棄軍備競賽與核邊緣政策;2019年美蘇兩大核子強權退出了最後一個限制核武的條約,世界再次退回到古巴飛彈危機前不對核武設限的滅亡邊緣……如果發動核戰等於人類終結,那為何人類堅持要擁有核子武器?作者認為是該回首這段「擁核自重」的歷史了。 專家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于北辰/陸軍備役少將,桃園市議員 王立第二戰研所 李文成/podcast一歷百憂解主持人 林益如/臺視主播、「益起看世界」主持人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副主任 莊德仁/北市建國中學歷史教師,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 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賽明成/臺灣大學進推學院PMBA副教授 好評推薦 作者提供新穎卻可怕的細節......閱讀這些發人深省的敘述後,我不禁想到了今天在巴基斯坦、印度、中國、朝鮮和美國的核子危機。——華盛頓郵報 迄今為止關於該主題的最權威和最巧妙的作品。包含來自新解密的俄羅斯資料,和以前沒有研究人員訪問過的檔案......內容扣人心弦。―― 維克多·塞貝斯蒂安,《金融時報》 這是美國重要冷戰歷史學家對古巴導彈危機的精彩概述。他挖掘了過去未公開的蘇聯檔案,以揭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核毀滅的十三天。這本令人激動的作品證實了他清醒的結論:下次我們可能不會這麼幸運。——邁克爾.多布斯,《午夜前一分鐘作者》

目錄

推薦 從古巴危機思索戰爭的界線 王立第二戰研所 導讀 古巴飛彈危機 張國城 導讀 匯聚恐懼情緒與眾多能動者的古巴危機 莊德仁 序 序幕 第一部 死對頭 第一章 新手 第二章 謀略大師 第二部 紅色賭局 第三章 共產主義的凱旋 第四章 火箭人 第五章 核子化 第六章 阿納德爾行動 第七章 公海 第三部 決策的痛苦 第八章 柏林囚徒 第九章 催促 第十章 蜜月 第十一章 剷除它們 第十二章 隔離檢查 第四部 見真章時刻 第十三章 莫斯科的夜晚 第十四章 在黑暗中眨眼 第十五章 木刀 第十六章 美國人來了 第五部 黑色星期六 第十七章 土耳其泥潭 第十八章 失控 第十九章 「目標已摧毀!」 第二十章 祕密會合點 第二十一章 百慕達三角 第六部 從死裡復活 第二十二章 星期日恐懼症 第二十三章 贏家與輸家 第二十四章 憤怒 第七部 塵埃落定 第二十五章 不可能的任務 第二十六章 回到路障 第二十七章 感恩節 後記 致謝 注釋 索引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古巴危機中的輸家與贏家
  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是冷戰時期最接近核戰的事件,差點造成人類毀滅。最終在極端危急的狀態下和平落幕。這場危機起自赫魯雪夫的異想天開,以及對甘迺迪的蔑視。在他眼中,小他幾十歲的美國總統,是靠蘇聯配合才順利登上寶座。相較於老練的前任艾森豪,這名菜鳥總統不足為懼。   於是,赫魯雪夫把核子飛彈及四萬名士兵運到古巴。但最後,卻得自己拆除運回這些設備,甚至軍艦還被迫掀開遮蔽讓美軍飛機從空中檢查。雖然赫魯雪夫和甘迺迪有祕密協議,蘇聯並非完全挨打的一方,但檯面上是真正輸了。危機過後,赫魯雪夫因此被趕下台。而甘迺迪雖遭刺殺,古巴危機卻是他永恆的桂冠。贏家與輸家一目了然,不過,也許真正的贏家是渡過核戰危機的人吧!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謝爾希.浦洛基 Serhii Plokhy

烏克蘭人,小學至大學初期在烏克蘭接受教育。蘇聯解體後於1996年前往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烏克蘭研究中心研究,2007年轉入哈佛大學歷史學系,2013年起任哈佛大學烏克蘭研究中心的主任至今。 其研究領域涵蓋烏克蘭、東歐和冷戰。著有《再造失去的王國:俄羅斯的雄心五百年史》《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等書,著作被翻譯為烏克蘭文、俄文、白俄羅斯文、簡體中文、愛沙尼亞文、波蘭文、葡萄牙文、羅馬尼亞文、西班牙文等多種文字。且屢次獲獎,其中2014年在紐約出版的《最後的帝國:蘇聯的末日》一書獲得:「普希金之家俄羅斯圖書獎」、「萊昂內爾.格爾伯圖書獎」。2018年出版的《車諾比:悲劇的歷史》獲得巴美列.捷福獎(最佳英語紀實寫作獎)。本人也分別於2015年與2018年獲得烏克蘭研究貢獻肯定「安東諾維奇獎」與藝術最高榮譽「謝甫琴科國家獎」。

基本資料

作者: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譯者:梁永安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書系:貓頭鷹書房 出版日期:2023-08-08 ISBN:9789862626498 城邦書號:YK1475 規格:膠裝 / 單色 / 416頁 / 16.8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