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香料(地中海史權威羅傑.克勞利歷史新作):以摩鹿加群島為中心,見證十六世紀形塑現代世界的權力地圖
 
- 
                    竹林姊妹:從中國到美國,雙胞胎拐賣、收養、離散的真實故事【作者印刷簽名扉頁版】
 
- 
                    一分鐘秒懂漫畫易經:洞悉窮通順逆,通曉世事人情。原來易經這麼懂中國生存哲學,難怪南懷瑾、曾任強、季羨林這些大師都讀易經!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室內設計師接案溝通必勝術:避開雷點,掌握應對技巧,成交戰無不勝圓滿結案
 
- 
                    新譯老子道德經九家注讀本
 
- 
                    紅毯戰爭:中國與好萊塢的全球文化霸權交鋒
 
- 
                    基進的世界史:無力者如何改變世界?團結、抵抗、革命,翻轉權力結構的七百萬年奮爭史
 
- 
                    圖解易經:讀懂《易經》的第一本書,全譯插圖暢銷版
 
- 
                    室內設計手繪製圖必學4【2024最新考題版】:術科詳解必勝全攻略
 
內容簡介
由香港中文大學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籌劃的學刊《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的面世,標誌著現象學運動在漢語學術圈的多元發展。眾所週知,現象學運動的旋風於二十世紀初在德國捲起之後,很快就在東亞著陸,先是日本,繼而韓國。我們現在也知道,早於1930年代開始,已有中國學者研讀胡塞爾的著作。 其後數十年間,亦不斷有學者分別在大陸、台灣及香港講授、評介和翻譯胡塞爾、海德格、沙特等經典現象學哲學家的思想和著述。然而,現象學作為一個自覺的學術運動在中國人的土地上生根,恐怕要到1995年《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第一輯的出版。《評論》是1994年10月在南京舉行的「第一屆中國現象學研討會」的成果。受到中國內地現象學學者開創精神的鼓舞,並且在歐美現象學前輩學者的支持下,香港的現象學研究同寅於1996年在中文大學舉辦了該地有史以來第一次國際現象學學術會議, 並於其後數年間再接再厲舉辦了《現象學與人文科學學術研討會》(1998) 、《時間、空間與文化──現象學國際研討會》(2000), 以及與內地現象學同寅於北京合辦了《現象學與中國文化:胡塞爾《邏輯研究》發表一百周年國際會議》(2001)。這幾次研討會催生了在2002年成立的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以及讀者面前這份學刊。
                作者資料
張燦輝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及研究院畢業,徳國佛萊堡大學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及前系主任、中大通識教育前主任。現於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現象學、愛情哲學、死亡及年老哲學、烏托邦思想。著有《海徳格與胡塞爾現象學》、《悟死共生》、《存在之思》、《為人之學》、《生死愛欲,上,下篇》、《異域》、《我城存歿》、《山城滄桑》以及《Existential Questions》等專著。有關攝相出版有:《Kairos: Phenomenology and Photography》、《Earthscape》、《Proximity and Distance》。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