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首2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佛教
遠離四種執著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橡樹林全書系74折起!
  • 城邦6折優惠全年專享,快搶好康/人文藝術

內容簡介

薩迦派心法基礎 證悟教法的最佳指引 藏傳佛教修心法門眾多,格魯派有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噶舉派有岡波巴的《解脫莊嚴寶論》,而薩迦派的弟子則特別推崇「遠離四種執著」傳承。 舉世公認「遠離四種執著」教法是藏傳佛教最可貴的珍寶之一。究給.企千仁波切在這部證道論頌中闡明了真實的佛法修行,同時指出行者必定會誤入的陷阱,並告訴我們這些過患可以透過增長正確的發心而予以改正。仁波切向我們揭示了大乘佛法修心法門每個次第的修行精華重點,引導聽聞者詳盡、明晰地探討心性的真正見地。最後引介我們識出本初智慧──明空雙運,亦即「大手印」或「大圓滿」,或是薩迦傳承所稱的「輪涅不二」(Khordey Yermay)。 本書法源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 若執己目的,則失菩提心;若執取生起,即失正知見。 薩迦派初祖薩千.貢噶.寧波於禪定中由文殊菩薩親授此四句偈。 薩迦三祖札巴.堅贊則將自己對此四句偈的體證,寫成一部精要的證道論頌,從此「遠離四種執著」成為薩迦派所有心法的基礎。 本書為藏傳佛教薩迦傳承察派的領袖究給.企千仁波切,以證道論頌為文本所做的一系列開示。

目錄

法王達賴喇嘛序 前言 致謝 至尊札巴.堅贊略傳 究給.企千仁波切傳 【卷一】「遠離四種執著」修心法要─根頌 【卷二】「遠離四種執著」論釋 傳承史 祈請文與造論目的 執著此生 執著世間 執著己目的 執著知見 【附錄一】「遠離四種執著」傳承上師祈請文 【附錄二】「遠離四種執著」修法心要─根頌

內文試閱

  法王達賴喇嘛序      大慈無比的金剛持究給.企千(Vajradhara Chogye Trichen)是無上密道果不共傳承藏持者,他開示過許多廣大甚深的佛法,至今這些教法仍在繼續嘉惠十方眾生。在此我非常高興,因為這位殊勝的怙主在 六次開示中,闡釋了偉大尊榮的薩迦祖師札巴.堅贊為「遠離四種執著」(Parting from the four Attachments)的法義所造的指導法教與學處,我非常欣喜這位偉大的聖者給我們的這些開示能結集成書。看到這些開示已譯成英文,並由雪獅出版社(Snow Lion Publications)在美國出版,我感到非常歡喜。我衷心祈願本書的發行 能為一切有情帶來廣大的利益;許多因緣具足的眾生,將因而能輕易地在心中生起圓滿的見地與明辨力,來了悟這些教法的真義;而無上的怙主上師究給.企千尊者的所有大願都能自然成辦。    追隨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受戒比丘丹增.嘉措(Tenzin Gyatso),大家所稱呼的達 賴喇嘛,書於藏曆第十七勝生周水馬年第三個月的第十天,西元二○○二年四月 二十二日。            前言      究吉.尼瑪仁波切      皈依處怙主金剛持究給.企千尊者,不僅是薩迦派偉大輝煌教法 的察派法王,他廣如大海般的心,也富藏著八大修持傳承各種不分宗派的灌頂、閱讀傳承與法要。他是持守三大戒律而備受尊崇的金剛持戒者,也是成就者中清淨博學的法王,許多崇高的上師都一致地 對他懷著無比的崇敬,並讚歎、宣稱他實是位偉大莊嚴的聖者。本書的內容是「遠離四種執著」的甚深教法,教示的是偉大的至尊 札巴.堅贊的證道論頌,還有皈依處怙主金剛持究給.企千尊者的清 晰闡釋,他的親切教導充滿了慈悲加持所散發的溫暖。除了對本書的 英譯本給予錦上添花的讚歎,我還衷心希望這廣闊世間,每位致力聞、思佛法經典的佛子,都能徜徉在這些學處精要的法露中,並願所有殊勝的加持都能盈滿在生命的長流裡。    上師究給.企千尊者的弟子祖古究吉.尼瑪(Tulku Chökyi Nyima) 書於吉祥的藏曆二一二九年三月十日            【卷二】「遠離四種執著」論釋      第一章 傳承史      我們即將探討的主題是著名的「遠離四種執著」(Zhenpa Zhidrel)法教,此一教法是三世一切諸佛所有教法中的精要。在此所呈現的是最簡單的可能形式—口訣,內容包含全部的法要,人人都能將這些指引應用到自己的生命中,只要如法修行,就會發現它們非常實用。      為了從法教的領受中獲得最大的利益,所以正確的發心非常重要,我們應為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而發心趨向大乘佛法。      修心      在浩瀚的佛法中,「遠離四種執著」教法所談的主題是 「修心」。修心的目的則是為了使心柔軟—調柔剛強的習氣。未修持的凡夫心就如新皮革,如果未加以處理,將會愈來愈來硬,只要經適當的加工,就能或摺或疊隨心所欲地運用,否則一張未經處理的皮革是無法運用的。      依此譬喻,修心可說是意圖將我們的心訓練得更加柔軟,讓習性更為柔和。有位弟子在一句著名的祈願文中說:「請加持我,讓我的心能受大乘教法調教。」而上師也總是特別器重心已調伏的弟子。      上座部的出離心與皈依,大乘的慈悲與金剛乘的本尊相應、真言、禪定等法門,都是在教導我們調伏剛強的心,目的是為了讓心變得更加柔軟。這三乘的修持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去除心中的貪、瞋、癡三毒。      如果心修持得很好,我們將因而獲得很大的受用,因為每種修持都會帶來非常大的利益,使我們更加輕鬆自在。一旦心如法修習這些教理,就無須再於上師座下學習太多和修心有關的指引,因為我們正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在心的修行上。倘若這些法教真的讓日常生活中的貪、瞋、癡三毒減少,這表示修心已有所成;如果煩惱並無減少,就表示我們並未如法修持。      西藏的不同佛法傳承都有各種與修心有關的典籍和來源。十一世紀時噶當派的上師首開先河,著述許多有關修心法門的論典。後來薩迦派的早期祖師以及曾出過多位西 藏大修行者的噶舉派上師,也紛紛繼踵前人志業,寫下許多相關 著作。《解脫莊嚴寶論》(Jewel Ornament of Liberation)的作者岡波巴就是其中一位,其後格魯派的 創立者宗喀巴大師的「道次第」也闡述這方面的教理。但修心法門儘管眾多,薩迦派的弟子卻特別尊崇「遠離四種執著」傳承。      為了對薩迦傳承的真正脈絡有個清楚的輪廓,我們必須先了解西藏的佛法傳承有五個主要派別—寧瑪、噶當、噶 舉、格魯與薩迦派,每個宗派都依序出現過五位偉大的創建祖師。「遠離四種執著」教法就是源自薩迦初祖薩千.貢噶.寧波,他是古老神聖的西藏昆氏皇族成員。      三種殊勝稱號      「遠離四種執著」如同所有藏傳佛法傳承的其他修心法門,能代表已證悟的祖師大德親傳的無數重要教法。昆氏皇族是這支法脈的維繫者,也是薩迦傳承的持有者,因此了解他們的一些點滴有助於此一法門的修習。      首先,我想和各位分享薩迦傳承的一些特殊功德—即所謂的三種殊勝稱號,它們說明了薩迦各支派的世襲傳承淵源。      天人世襲法脈      第一個殊勝稱號是「天人世襲法脈」(the hereditary lineage of the gods)。若想了解此一稱號的緣由,必須先知道在藏 人的祖先中可找到此法脈的源頭。藏族由許多世襲血脈所組成,其中六系血脈—眾所周知的西藏六大家族,咸信是 下凡人間的天人,六系血脈中的昆氏與夏魯氏(Zhalu)兩大皇族起源於光音天,祂們的後裔至今仍在人間利益眾生,而且至今仍保有其世襲法脈之清淨。      據說最初這些藏族人的祖先有三位分別稱為格仁(Kering)、哦仁(Ngoring)、才仁(Tsering)的天人,原本居住在光音天,後來下凡人間。傳說當初祂們降臨於遙遠 的藏北,毗鄰蒙古交界地帶納拉(Namla)山脈的「水晶山」(Shelkar)。這些帶隨從來到凡間的天人享受巨大的財富與榮耀,據說祂們曾顯現「滿欲牛」之類的各種財神徵相,且居住在綴滿綠寶石和各種奇珍異寶的黃金天宮裡。      這些天人來到人間後,停駐於納拉山脈群山峰頂附近,古時有些妖魔住在山腳下的小丘陵,或祂們住所下方的洞穴中。後來這三位天人與其族裔認為必須降服這些時常侵擾西藏地區的妖魔勢力。      於是祂們開始和一群印度稱之為「羅剎」(rakshas)的非人妖魔進行長期戰鬥,最後光音天人獲勝,祂們的領袖手刃羅剎王辛波.札美瑪(Sinpo Drakmema),羅剎部眾因此不敵而潰敗。      昆氏家族世襲法脈      當時貌美的羅剎公主雅圖克.西莉瑪(Yatuk Silima)在 爭戰過程中與三大天人中的哦仁墜入情網,兩人成婚後生下一子,名為昆.巴凱(Khon Bar-Kye)。「昆」在藏文中意指「忿怒」或「敵對」;「巴」意指「在中間」;「凱」意指「出生於」。因此,此名的完整意思是「在敵對中誕生」,也可解讀為「在敵對與愛之中誕生」,表示交融了戰爭與愛兩種特質。這段佳話和其他類似緣由從此宣告藏族的誕生。      這故事告訴我們,昆氏家族的祖先來自色界第十七天的 光音天,其天界祖先就是數千年前來到人間的光音天人,因此昆氏家族被稱為「光音天人的後裔」。由於他們的起源如此殊勝,所以第一個殊勝稱號即為「天人世襲法脈」。後來藏地的人就把這支因「衝突中誕生之愛」而誕生的家族血脈稱為「昆氏皇族」,這是薩迦家族的第二個殊勝稱號「昆氏家族世襲法脈」(the hereditary lineage of the Khon family)的由來。      普巴金剛傳承      在諸佛菩薩的偉大加持中,昆氏家族歷代成員誕生許多神聖的後裔。這支血脈的後代從昆.巴凱開始便孳息繁榮,有多位上師曾是寧瑪派許多早期傳承的持有者,昆.多傑.仁欽(Khon Dorje Rinchen)即是其中一位,後來演 變成寧瑪(舊譯)時期的藏傳佛教開創初期也曾有多位偉大的上師來自這個家族。蓮花生大士在西藏佛教傳布初期,將佛法帶到西藏,開創西藏佛教史上的「舊譯時期」。蓮花生大士有二十五位主要弟子,昆氏家族的昆.龍王護(Khon Lu Wangpo)是其中最傑出的一位,也是西藏最早受戒出家的「七覺士」之一。昆.龍王護尤其精通普巴金剛法門,創立昆氏家族尊崇弘揚的普巴金剛傳承,並曾在拉薩附近的札克.葉巴修普巴金剛法而證得悉地。      昆氏家族世襲法脈從昆.龍王護開始,至今所有傳承持 有者全都是本尊普巴金剛法門的成就者,且都能示現神通。早期的昆氏家族上師也都修持普巴金剛之類的寧瑪派禪修本尊。      昆氏法脈後來傳到兩位兄弟—昆.袞就.傑布與其兄昆.羅.智慧.楚群(Khon Rog Sherab Tsultrim),他們才是昆氏家族佛法傳承真正的建立者。智慧.楚群是位已成就的普巴金剛上師,據說曾將他的普巴杵插入薩迦北方涅 (Nyak)地區的懸崖岩壁中。昆.袞就.傑布就是薩千.貢 噶.寧波的父親,而「遠離四種執著」四句頌文便是文殊菩薩直接授予薩千的教法。      昆.袞就.傑布曾與多位往訪於印度的譯師及學者會面,因此後來對當時西藏流傳的「新譯時期」教法產生興趣。雖然他的祖師們在「舊譯時期」教法上已有所成,而且大都已透過本尊真實意黑嚕嘎和普巴金剛法門之修持而成就,但他還是對新譯派的教法大感興趣。      薩迦寺的創建      昆.袞就.傑布在會晤自印度學成歸國的卓彌大譯師後,決定拜他為上師,並改宗新譯派教法。後來他建寺於 藏中薩迦(Sakya),此名的由來是因建寺的岩石陡坡所在地帶是灰石區,所以稱為「薩迦」,意思是「灰土」。後來 此寺和他所創立的傳承便依這地區的景觀而立名。      自從位於薩迦的偉大寺院創建後,「薩迦」之名便不脛而走,一聽就讓人聯想到此家族,甚至比原先的「昆」氏更 廣為人知。如今薩迦寺已被視為偉大的金剛上師法座,長久以來也一直傳說榮耀的薩迦氏族成員在外相上很像尊貴的雪獅。      薩迦寺的創建者昆.袞就.傑布圓寂時,其子薩千還相當年幼,當時偉大的拔日譯師(Bari Lotsawa)因曾至印度學過多年梵文而備受崇敬,膺選為法座的繼承者。於是教導、撫養薩千的重任便落在孩子的母親肩上。      薩千的母親是位聰穎、能幹又勇於創新的女性,了解她的兒子需要一位特別老師。因此指任拔日譯師擔任薩千的親教師,薩千因而得以留在薩迦繼續修學進階功課,也由於她的善巧引導,所以能在撫育薩千的這段期間發揮重要的影響。她曾代表薩千進行過許多佛行事業,因此人們認為她值得受到最大崇敬,因為她能勝任此一重責大任。      第六章 執著見地      若執取生起 即非正見地      離二邊的中道法門      執取物自性 必不得解脫   執有無解脫 執空無天國   無明二邊執 歡喜住中道      現在要談的是文殊菩薩的第四句頌文:「若執取生起,即 非正見地」。最後這句頌文相當重要,為了闡明其真義,至尊札巴.堅贊繼續說,事實上,「無論我如何看待自己,我都應安住在諸法本來的究竟實相。」他如此說道:「無論行、住、坐、臥,我總是持續安住於實相的真如本性,安住於心性的本來面目。」      執取物自 必不得解脫      札巴.堅贊說,無論從事任何活動都必須持續安住於法性。一切威儀行止之間,心片刻都不應離開本來圓融的法界。在此所談的是照見心性的本來面目,札巴.堅贊的指導學處是不可迷失此一覺知,而且不可執取固守任何事物。      若要證悟空性,絕對不可執取見地,這是最重要的教誡,這種證悟包括對「無生」的了悟。首先要了悟諸法非自生,亦非他生。再透過進一步的內證,安立諸法皆無自性,皆非真實存在,連絲毫的自性種子都不存在。萬法皆依因待緣而化現有相,無一法真正存在或獨立而有,因此無須貪著固守任何事物。      為何證悟真正的心性,必須先如理地領悟這些?若無正知見,即使堅守正道,也會不小心迷途。因此必須先了解,若執取任何知見或了悟,絕對無法解脫。這也表示若 固守與其他觀點對立的任何見解,也絕無法證得解脫。      例如,若落入佛法所說的「斷」、「常」二邊,連聲聞乘 的聲聞果位或緣覺乘的辟支佛果位都無法證得。假使有這類的固守或執取,絕不可能不執著。若能安住於諸法本來 實相,便可遠離「有」、「空」二邊執,也遠離了「是」與 「非」的執著。      札巴.堅贊進一步解釋,執取有見,堅稱萬法實有常住者,稱為「執常見者」。這種人顯然無法證得解脫,因他們堅信萬法恆常實有,所以無法為自己找出另一條路,事實上,執取常有甚至會使人無法往生善道。      執有無解脫 執空無天國      若你執著自己本身為「有」,就會落入佛法所說的常邊,執取常邊便無法獲致解脫。若要證得解脫和菩提,必須了悟諸法實相—空性。因此若執取自身是真實存在的自我,或固守諸法皆有真實存在的自性,就絕對無法證得解脫或證得正覺。      相反地,若執取與常邊對立的另一觀點—空,就落入佛法義理所說的斷邊。執斷見者否認有解脫的可能,否認因果律,也不承認有來世,他們不會積極想去造作往生善道的因,遑論造作解脫因,因為他們相信萬法滅去之後便完全不存在。      執斷見者認為萬法終歸斷滅,不復再生,因而否定善業的功德,也不相信惡行會累積惡業,更不認為世上有是非善惡。這是最極端的斷滅論,因為它不相信因果,所以也最為危險。堅持此種邪見者無絲毫往生善道的機會,遑論解脫輪迴。      這種人既不可能往生善趣,也無法證得解脫,當業報現前時仍毫無所覺,不了解自己所作所為所感召的果報一定會在未來成熟。由於這種錯誤認知,所以他們對累積善業功德毫無興趣,因為他們不相信善業會帶來任何利益。我們已一再說明,若無善業絕不可能往生善趣。      所以說:      執斷無善趣 執常無解脫      由於苦因是執取與固守,因此首要之務是不執取「是」與「非」任一邊。你們應如此思惟:落入常邊,並執著諸法為一種實有、恆常的存在,絕對無法證得解脫,亦即無法從這種存有中解脫,不是嗎?我們總是執取某件事物,但此事物並非真的在那裡!      相反地,執斷見者否認任何實有,認為萬法皆不存在,所以他們也無法往生善趣。他們不相信行善可帶來任何善果,所以沒必要行善!未來必將因此受苦。      無明二邊執 歡喜住中道      這兩種邊見都不是「中道」。對此若有所理解,就可自問除此二邊之外是否有更好的知見。因不可能同時執取「斷」、「常」二見,那麼互不相涉地安住於「有」(existing)與「空」(non-existing)是否更好一點?所以札巴.堅贊說:「我何不將心安住於離此二邊的境界中呢?」      他解釋:「既然我不想落入斷邊或常邊,也無法同時執此二邊,所以我要安住於法性一切無礙的不二境界。既不固持常見,也不抱持斷見,我一定不執取任一邊,安住於本然之心性而不執著。」      至尊札巴.堅贊引導我們了悟勝義諦,並識出自心的本來面目而安住於此境界。若想達此境界,首要之務是不把 自己困在常見與斷見的觀念中。不圓滿的「斷」、「常」二 邊之執必須徹底打破,只要能克服這種二邊對立之矛盾,就可安住於行捨,安住於萬法皆空的境界。      札巴.堅贊說我們必須安住於行捨,安住於離言詮的諸法實相,不生起絲毫想要表達何者為「是」或「非」的意圖,只是平等地安住於不二的寂靜境界。衷心領受「遠離四種執著」的教法並思惟其義,是種相當深的修持,而且能帶來廣大利益。

作者資料

究給‧企千仁波切 Chogye Trichen Rinpoche

◎ 曾任達賴喇嘛、薩迦.崔津法王的主要上師   察派傳承以持有極珍貴的薩迦派不共無上密修行法脈而聞名,因此傳統上都將察派上師視為薩迦傳承的修行法脈持有者。這些珍貴的察派實修傳承包括:不共道果、不共金剛瑜伽母那洛空行法、大小瑪哈嘎拉、十三金法、覺囊巴的時輪金剛法,以及許多其他教法。 ◎曾任察派主寺那仁札寺第二十六任住持   那仁札寺在薩迦派的密法傳承中赫赫有名,因為察派有許多不平凡的上師是該寺的座主,因此後來它成為這支法脈的主寺。它也是西藏八大修持傳承教法的大寶庫,更是「不分教派」運動的佛法修學中心。 在它周圍的群山中有許多閉關中心,其中兩處是專供瑜伽士終生閉關之用。每當這些瑜伽士當中有人往生時,必然會出現彩虹、奇蹟、異象等不可思議的徵象。那仁札寺在全西藏境內是母尊金剛瑜伽母法門最有名的修行中心之一。歷任「究給.企千」仁波切都曾顯露那洛空行之徵象,前一任「究給.企千」仁波切就曾顯現遷識法的徵象,在離開人世時,往生金剛瑜伽母的淨土。 相關著作:《遠離四種執著》《遠離四種執著》

基本資料

作者:究給.企千仁波切(Chogye Trichen Rinpoche) 譯者:周銘賢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書系:善知識系列 出版日期:2021-11-16 ISBN:9786269521920 城邦書號:JB0018Y 規格:PUR膠裝 / 單色 / 272頁 / 17cm×22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