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其他
編輯這一行:日本實用書傳奇編輯,從40年經歷剖析暢銷書背後,編輯應有的技藝、思維與靈魂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編輯這一行:日本實用書傳奇編輯,從40年經歷剖析暢銷書背後,編輯應有的技藝、思維與靈魂

  • 作者:片山一行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21-04-29
  • 定價:350元
  • 優惠價:9折 315元
  • 書虫VIP價:277元,贈紅利13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63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本書適用活動
城邦6折優惠全年專享,快搶好康/商管理財

內容簡介

編輯必須具備工匠的自覺, 能與社會深入交流,認知自己是在做一件「作品」。 A編工事中 出版魯蛇碎碎念 李映慧│大牌出版總編輯 吳依瑋│大是文化總編輯 林聖修│出版人 許秀惠│《今周刊》總主筆兼採訪主任 陳夏民│出版人 曾雅青│三采文化總編輯 黃威融│跨界編輯人 傅月庵│資深編輯人 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編笑編哭 ——推薦 什麼是編輯? 怎麼樣的個性適合當編輯? 編輯的品味與技藝該如何磨練? 暢銷書就是好書? 文藝書編輯與實用書編輯的差異是? 企畫的點子從哪裡來? 模仿暢銷主題可行嗎? 書名、設計、標題與圖表該如何規畫? 文章要如何改寫? 編輯,是製作一本書的匠人、無所不能的專案執行者、擁有敏銳市場嗅覺的行銷企畫,同時也是超越藝術工作者的專業人士……說起來五花八門,編輯這一行,到底是在做什麼? 本書由創造日本商業書這個類型,並締造百萬暢銷紀錄的傳奇編輯片山一行,從他四十年的從業經歷中,回到做書的原點,分享「編輯」這門職業的內涵,含括編輯在當今社會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具備什麼樣的人格特質,以及與作者、相關從業者要如何維持關係,也從心法到技法,包含企畫、書名、書封、標題、文案到圖表,深入探討做為一門技藝的編輯力。 怎麼樣的人格特質適合當編輯—— 「編輯是什麼都能做的藏鏡人:編輯要賭上自己的人格,與作者溝通互動,把做出來的書交到讀者手中。」 暢銷書是如何誕生的—— 「如果你有辦法附身在讀者身上,就會想到新企畫了。」「即使是類似的書,也要盡量加入其他書沒有的切入點,從讀者的觀點下工夫。」「『你編的書最好懂!』就是讀者最大的讚美!」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一直有種『賣不好就不行』的業務思維,但本質上依然是個編輯。編輯有骨氣,不炒冷飯,不想當個跟風撿便宜的人。有這樣的編輯魂,出版業才能常保清新。我們當然可以『模仿』暢銷主題,但模仿與『抄襲』基本上完全不同。」 本書特色: 百萬暢銷書編輯從業四十年的經驗法則 從實用書立場出發的編輯學 講一名編輯該如何培養感性,也理性探討製作一本書應該具備的技術與知識 不論你是出版人、愛書人、書店從業人員,本書不只告訴你編輯工作的眉眉角角,更在這個數位崛起、紙本看似沒落的年代,帶領讀者重新思考出版的必要性,以及這個時代中編輯的責任,傳授混沌時代裡,既要跟上時代又不隨波逐流的「編輯學」! 業界感動推薦—— 編輯到底在做什麼?不要問,很可怕! 因為編輯包山包海講不完,也因為編輯的實務,就跟作者所說的一樣,完全是「體驗主義」。 如果你是編輯,請不要錯過這本盡力寫出「體驗」的書,那不只是我們都經歷過的那些沒日沒夜,還有我們擁有的閃亮工匠魂。 如果你是作者,請不要忽略這本關於「工作夥伴」的書,如果你不知道編輯跟出版社想什麼,大家都會很辛苦。 如果你是讀者,更不能錯過這個人人都可能是編輯的時代,你就需要一本這樣的書。 ——A編工事中 「不用文青」,是我這幾年找編輯時不變的準則。拜讀完日本傳奇編輯片山一行這本編輯學後,我更加確認,這個標準是對的。 我對好編輯的標準跟作者一樣,就是「與讀者相同高度」:你能不能具備專業知識, 卻放低身段解釋給外人聽。對編輯生涯已超過二十年的我而言,最開心的不是編出暢銷書(雖然這件事很重要),而是聽到讀者說:「同類型的書當中,你這本書最好懂。」 本書很適合已經是編輯、想要當編輯或正在思考自己到底該不該繼續幹編輯的人,重新思考編輯魂的最佳實用書。 ——吳依瑋│大是文化總編輯 本書作者從商業書「製作人」出發,傳授經驗也分享案例,儘管雜誌與書籍的編輯特色未盡相同,但做為一名優異的編者,條件卻幾乎相同。本書也讓人了解,想成為一本書或雜誌「無所不能的幕後」,有哪些能力缺一不可。 ——許秀惠│《今周刊》總主筆兼採訪主任 編輯是怎樣一個行業? 怎樣才能做好一個編輯?一直常聽到的答案是:要有熱情、有愛。事實上,因這些特質而當編輯的,大多失望離開了。當我看到片山先生從商業實用書編輯出發,非常「誠懇」地談編輯這工作時,我內心是非常感動的。 出版是雜學,有趣迷人,但也是編輯更需謙卑的。暢銷書沒有SOP,編輯也不應僅靠天分或經驗傳承,除了初衷和熱情,編輯有其深奧的技術。迎接內容產業的時代,也更凸顯出編輯的重要性,如同片山先生說的:編輯是綜合藝術家,也是優秀的行銷。 然後,別忘了,做一個有骨氣有個性的編輯前,要先有專業。 ——曾雅青│三采文化總編輯 這個時代特別需要編輯。各式各樣的內容單位,透過圖文主題創作傳遞感情,就是編輯。 編輯不是單純的工作名稱,是解讀時勢的個人眼光,是重組內容的純熟技術。這跟有沒有人看紙本書無關,跟人們還有沒有繼續買雜誌關連不大,不需怪罪多數人只聽單曲串流、捨棄整張音樂專輯的結構布局,不必責怪身邊的人把時間花在未經心思鋪排的影像敘事……因為,認真的讀者感受得到,費心編輯過的東西,真的比較好看。 ——黃威融│跨界編輯人 親身經歷「商業書」類型的從無到有,自嚴肅的法律經濟書時代,轉移至給商務人士看的書就叫商業書的典範轉移,積累超過四十年經歷的片山一行先生,在書中詳述了編輯應該具備的素養和技能,如何精準捕捉時代的精神、作者的思想菁華,並且始終站在讀者的高度,製作出讓讀者覺得「好懂又實用」的商業書。 細碎到「一個段落應該有幾行」的龜毛,遠大到「只有這個編輯才做得出這樣的書」 的企圖心,相信一定可以讓編輯老手覺得真是說出了我的心聲;讓編輯生手學會編輯老 工匠的好手藝;更可以讓編輯外行人一窺「編輯這一行」如何繁瑣又迷人。 ——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即使知道身處「夕陽產業」,在紙本書尚未絕種前,就沒人能阻止我當一天的編輯。 我的這股傻勁跟作者應該有得比吧! 編輯是一種有趣的職業,我們在辦公桌前師承著技藝,透過各種「非課堂」的管道學習如何當一個編輯。包含這本書在內,想進入「編輯 這一行」,除了充滿熱情、帶點天真理想外,也別忘了站到前輩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 遠。 ——編笑編哭

目錄

我的編輯生涯──代前言  ◆從遇見某個出版人開始  ◆當自由編輯所學到的東西  ◆當好「編輯」這個職業人士!  ◆現在正需要「編輯力」   ▍第一章 編輯是怎麼樣的職業? ──編輯是超越藝術家的專業人士:編輯是打造「書本」這項「商品」的第一線專業人士,但並非主角。 1私論.何謂出版與編輯應有的樣貌?  ◆夾在編輯這份職業與營利主義之間  ◆編輯外包化的陷阱  ◆重新檢討「為什麼要出版這本書?」 2簡單「編輯」二字,其實五花八門  ◆編輯在商業書中的立場  ◆想聽人說「感謝你寫出了我想說的話」  ◆你能附身在作者與讀者身上嗎? 3希望編輯有副「好心腸」  ◆編輯並非單純的幕後  ◆要有幕後的自覺與驕傲!  ◆要了解幕後才有實際的「權力」 4從一段自己的歷史開始  ◆「商業書」是怎麼誕生的?  ◆「暢銷至上」想法的是與非  ◆模仿者有禮貌與尊嚴嗎?  ◆商業書編輯才更該有「靈魂」 5當個有編輯魂的編輯  ◆有人對你說過「同類型的書裡面,你的最好懂」嗎?  ◆「暢銷書」並不一定是好書  ◆來點跟暢銷至上主義唱反調的「硬撐」也不錯 6以長銷書為榮!  ◆所有新出版的書都在比平台!  ◆目標是做出一定會再版的書!  ◆你能編輯出滿足讀者的書嗎?   ▍第二章 編輯該具備的基礎條件 ──「編輯」就是無所不能的幕後:編輯要賭上自己所有的人格,跟作者交涉,完成書本交給讀者。 1那麼,何謂編輯的適性?  ◆編輯有一定程度的理論  ◆你有不怕失敗的決策力與行動力嗎?  ◆你有一頭栽進任何事物裡的好奇心嗎?  ◆你有夢想與熱情嗎?  ◆要喜歡「人類」 2你能好好聽人說話嗎?  ◆擅長聆聽的人,就能吸引情報與人員  ◆有幾招讓你擅長聆聽  ◆對話的竅門,就是換口氣再反駁  ◆記得常保微笑 3「保持與讀者相同的高度」  ◆追求「感動讀者的書」  ◆「讀者的高度」大概是多高?  ◆讀者也就是「會買書的人」 4編輯該有的成本觀念  ◆並不是一股腦降低成本就好  ◆要思考「改變這則標題可以增加多少讀者」  ◆書名頁背面要是「白頁」! 5要看其他類型的書  ◆向學習參考書學習  ◆封面設計是提升書本魅力的第一關  ◆最重要的還是「內容」!   ▍第三章 好書和暢銷書是這樣做的! ──編輯需要的幾項「技術」是什麼?編輯技術包括了原則與理論, 但它們並非枯燥乏味的準則。 1「企畫」是怎麼做出來的?  ◆編輯要見到人才能做生意  ◆沒有書名的點子就成不了企畫  ◆全力思考想對讀者表達什麼  ◆大綱要嚴謹還是粗略?  ◆隨時思考「修飾成果」 2商業書編輯的「企畫、建構力」  ◆商務人士看的書,就是商業書  ◆企畫力就是靈感  ◆編輯的原點在於「?」與「!」  ◆企畫力也就是建構力 3「前言」這部分就是要抓住讀者的心  ◆「前言」要使上全力!  ◆前言就像藥品的療效說明  ◆要有勇氣,別怕重複 4做目錄的方法  ◆編輯其實不太看企畫書?  ◆網路書店可以看書的開頭  ◆企畫書也要從「書名」開始 5何謂編輯需要的「文章力」?  ◆看懂作者想表達的內容  ◆用「總之」來收尾  ◆帶點正面的「草率」  ◆能不能讀得順暢? 6如何把文章寫得好懂  ◆「好文章」的定義會與時俱進  ◆換行的重點是?  ◆精準無比的文章,就像法律條文 7「好懂」的條件是什麼?  ◆沒必要「從頭到尾都好懂」?  ◆最後加點比較厚重的內容與「後記」 8標語力變得不可或缺  ◆編輯也是標語寫手  ◆要怎麼掌握讀者心理?  ◆讀者也有很多種? 9編輯設計的必要性  ◆封面與內文都要追求時髦的設計  ◆設計好的書就好賣,但設計並非一切  ◆目前是怎樣的設計、書名、封面最受歡迎?  ◆用「包裝」來思考書本設計  ◆作者簡介要寫些什麼? 10商業書中的「圖解書」作法  ◆真的有圖就「好懂」了嗎?  ◆圖的「資訊量」不能太多  ◆像電路圖一樣的圖表沒人懂 11圖解與標題的關係?  ◆圖表不是電視新聞的背景  ◆圖表與標題要有律動!  ◆用圖表整理內文的內容! 12圖解書的「分水嶺」正在改變  ◆編輯怎麼應付最近的圖解書趨勢?  ◆多元化的圖解書將如何發展?  ◆要跟上時代,但不隨波逐流  ◆仰賴準則就不會進步   ▍第四章 出版界瞬息萬變,編輯如何因應? ──為何我現在要重新檢討「何謂出版,何謂編輯」:編輯是綜合藝術家,也是優秀的行銷人員。最重要的是,編輯要有骨氣。 1編輯的職責不斷改變  ◆編輯的行銷工作是什麼?  ◆商業書這個「類型」正在改變  ◆出版還是要做得成生意  ◆希望當個超越理論的編輯!  ◆愈來愈多元的商業書  ◆不去書店就不配當編輯 2企畫要自己想!  ◆作者與企畫不能靠代理商處理  ◆編輯彼此切磋琢磨,可以提升品質  ◆電子出版時代更需要企畫力 3出版社的方針與良心  ◆出版社是「資訊產業」嗎?  ◆出版社就是要把一切資訊都推出到社會上嗎?  ◆編輯要有行銷品味與骨氣 4有時候,編輯也是栽培作者的職業  ◆搞清楚要對作者說什麼  ◆作者的原稿差一點才好  ◆思考互相栽培的意義   當一個做書匠,一個做書專業人士──代替後記  ◆正因為「手工」還留著  ◆編輯要有「個性」!  ◆編輯要隨時提出質疑  ◆編輯不是「準則」!

內文試閱

  1.私論.何謂出版與編輯應有的樣貌?      夾在編輯這份職業與營利主義之間      我的職業是「書籍編輯」,做編輯這一行將近四十年。編輯也有很多種意思,比方說電視節目的編輯,就是要剪接影片上字幕,做成半小時或一小時的節目。      正如前言所說,我還可以算是個「商業書編輯」,跟文藝或雜誌編輯相去甚遠。      不用我多說,目前出版業正面臨重大的變化。大概從四十年前起,人們就愈來愈不喜歡看書報,雖然出版制度本身碰到了瓶頸,但不管怎麼說還有電子書浪潮。我認為呢,負責做書的編輯們應該對此一頭霧水。      目前全國所有書店的銷售數字跟進書數字,幾乎都是即時統計出來的。      「那本書很賣。」      「那個作者很賣。」      到這裡都還好,編輯可以做出比暢銷書更暢銷的書,也可以請暢銷作者寫不同的主題。但是如果編輯不振作,就會做出異曲同工的書,然後交給「業務」來賣。在數位主義之下,無名作者的原稿很難出版,也就很難栽培新作者。      這樣下去就不會有創新的企畫,就算做出來了,也會因為「沒有前例」而胎死腹中。      這樣真的好嗎? 紙本書還是有可能暢銷,而且電子書也是需要「編輯」才對。      如今出版已經是一門成熟的產業,我並不否定營利主義,但是不是有點搞錯了? 一本書賣不賣當然很重要,但是用優秀的想像力與企畫力打造出全新的書本,才更加倍地重要。      因為這樣的書,自然而然就會暢銷。      出版原本是出自編輯的「志向」,原本像是小規模的家庭代工,但是當出版業也變成「大企業」追求利益,業務資料就會左右出版企畫。      卡爾.馬克思這麼說過——      出版最大的自由,就是它並非經營。      馬克思所說的「出版」當然與現在的出版不同,出版應該是讓作家問世的行為,不能想從中獲得利益—這是一種深刻的探索,探索何謂「出版的原點」。      這句話放到現在可能已經過時,但是出版業會落到現在這危機重重的地步,跟提倡獲利至上主義、減少好書出版脫不了關係。      好書是什麼——?      就是作者與編輯對峙到最後關頭,每一頁都精心編輯,然後讀者認為「買了值得」「看了值得」的書。如果以我做的商業實務書來說,就是「好懂」、能打動人心的書。      只要出好書,出版業就會復甦—我沒有詩意到會提倡這種話,但是既然挑了編輯這一行,而且要繼續做下去,我希望能不斷質疑「編輯是什麼?」      這個問題很難有答案,我想重點在於不斷地質疑。      重新檢討「為什麼要出版這本書?」      隨著出版業發生巨變,編輯所處的環境……不,應該說出版行為所處的環境,明顯也發生改變。我想這個時代,編輯也必須做出改變,有些高強的編輯主張:編輯不該只當個幕後,應該正面地拉著作者跑。      我並不否定這個說法。      但是我想跟這樣的想法劃清界線。      這並不是所謂的編輯製作原理主義,我沒辦法說清楚,總之編輯與作者是對等關係,是夥伴,沒有哪一方應該拉著另一方跑。不僅是作者,與出版相關的所有人—比方說排版設計師、插畫家、印刷廠,大家都是平等的。出版社經常委託工作給插畫家,但千萬不能高高在上。      出版社當然必須賣書,但同時也可以推出一些讀者不多,但有正面意義與價值的好書,兩者並不衝突。      比方說出版社老闆常常對員工說:「衝高營業額!」「本月重點書是這本!」經營人的任務或許是鼓舞員工衝高業績,但是經營人還有更大的目標,就是告訴員工一個方向:「我們為何要出版這本書。」如果沒有方向,那麼經營人講話就跟業務部長、總務部長沒什麼差別。      每個行業都一樣。「我們為什麼做這個,對用戶有什麼好處,最重要的是我們為何做這一行」—我們必須常常質疑這些事情。      而編輯呢,跟經營人也是一樣的。      編輯當然也該考慮營業額,但是一個編輯沒考慮「為什麼要做這本書?」「出版這本書的意義是什麼?」就會被獲利至上主義給吞噬。      「所有書都希望被人看見。」      我認識的一個高超業務這麼說過。他是業務員,但也會熱情地對我這個編輯說:「我不會做編輯,但是我想做這樣的書!」他會跟作者通宵討論怎麼賣書,有些看來賣不出去的書,到他手上就成了熱賣幾萬本的暢銷書。      我想他就是有編輯心態,才能說這種話。      之後會提到,出版社既然也是企業,就要考慮「庫存」「退貨」的問題,並不是什麼書都大批堆在書店裡就好。但是呢,「這本書只要上架一本,慢慢賣,細水長流。」      這樣的想法等於一開始就放棄了「大賣」的可能,我不喜歡一開始就想打短打的編輯。      編輯在商業書中的立場      前面已經說過,編輯這份工作很難懂,電視電影裡面常看到那種膽大包天,講難聽點就是常常罵人的火爆總編,然後兼職的美女編輯十項全能卻遭到冷落。不然就是編輯辦公桌總是亂七八糟,堆滿書本與資料……      其實這些完全都沒錯,只是編輯的工作還要更乏味、更複雜,無法用戲劇來表現。      確實有很多重要的協商與企畫會議,但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雜務」,比方說影印文件,花好幾個小時想個小標題等等。      打電話請作者寫作之後,就要整理企畫書,還要去書店研究市場。      另外呢,辦公桌整齊清潔的編輯可能是少數,但最近大家都用電腦寫原稿,所以現代編輯的辦公桌上通常只有筆電跟幾本資料。我倒是不習慣筆電的鍵盤,所以都用桌機。再加上我眼睛不好了,螢幕大點也比較舒服……      總之呢,編輯工作就是雜務大集合,無論哪種編輯都一樣。      「哪種編輯?」      有人會想,出版業有很多種編輯嗎? 當然多的是。      週刊編輯,寫實磚頭書的編輯,名片上的頭銜都是「編輯」。但是週刊編輯總是被時間追著跑,磚頭書的編輯可能要花一兩年來做一本書。如果是字典編輯,就要花更多時間,工作也更乏味。      而說到週刊,漫畫週刊與八卦週刊又完全不同。      有插圖、圖表、漫畫的書籍,等於加入了許多元素。要精準處理這些元素,其實相當辛苦,我會在第三章詳細解釋這點。妥善運用圖表,在這個視覺化時代是編輯的必要條件。      文學書通常賣的是作者的名號,所以編輯要纏著作家,想著怎麼逼作家寫出好原稿。文學編輯在收到原稿的時候,工作已經完成大半了。但是我做的商業書與實用書,就常常修改作者的原稿,而且因為圖很多,相關工作人員也很多,比方說有插畫家、平面設計師等等。      編輯這簡單兩個字,卻會因為「書本的內容與形態」而大不相同。      唯一的共同點,就是編輯必須盡量與「作者」拉近關係,成為一道橋梁,將「書本(雜誌)」送到讀者手上。有時候,編輯還得「安排」作者。      極端的例子就是「自費出版」。      這種情況通常就是有個人對「做書」完全陌生,然後對出版社提企畫說「我也想出書。」就算不是「暢銷主題」或「暢銷內容」,只要作者願意出一定的費用,出版社就會出書。      這是自費出版的典型狀況,先不提這樣做生意是好是壞,但總需要個編輯。我曾經編輯過好多本自費出版書,做自費出版的重點,就是請作者全都交給我來辦。      「說到做書,我是專家,請放心交給我,我會做出一本好書。」      這麼一來,編輯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導權。      「只要交給那個編輯,他就會幫我修改文章的缺點。」這就是要強調的重點。      想聽人說「感謝你寫出了我想說的話」      為什麼我會提到自費出版這麼極端的例子呢? 說穿了,大多商業書的作者,文筆都不是很好,卻有法律、稅務等專業知識。所以他們寫的文章艱澀難懂,看來就像學術論文。      如果是專業書籍,艱澀倒沒有關係,但想要讓讀者感動說:「這本書真好懂!」就少不了淺顯易懂的文章,需要將專業知識寫得平鋪直敘。第151頁起會探討編輯的文章力,在這裡點到為止就好。      最近愈來愈多會計師跟律師能夠寫出平易近人的文章,但還是有太多專業內容,編輯就是要修改這些部分。這在出版業的術語叫做「改寫」(rewrite)。      第三章也會提到改寫,總之我認為一個商業書編輯不懂得改寫,就算不上優秀。      「感謝你把我想說的話都寫出來了,就好像我自己寫的一樣。」      一個優秀的編輯,必須讓作者寫出這樣的感謝文。這可以加深作者對編輯的信任,栽培作者,也栽培編輯本身。      改寫並不是要寫得像文學作家一樣優美深奧,實用書不是小說或散文,要以好懂為第一優先。      能夠寫出好文章當然是再好不過,但我為了讓文章好懂,會增加換行次數,甚至先說結論。      有些作家的文章寫得很美,但是得一口氣看個兩三頁才能看到結論。就「享受文章」「享受故事情節」的觀點來說,看個好幾頁才得到結論、發現伏筆,或許比較好,但是大多讀者會要求商業書必須又快又好懂。      比方說有個章節是「通貨膨脹的機制為何?」如果要看個兩三頁才知道「與利率和匯率有關」那就太遲了。      起承轉合是文章的基礎,但是我認為大部分的商業書、實用書,其實可以先說結論。先說「合」,然後不知不覺套入起承轉—這就是好的實用書,答案愈早出來愈好。      我常常大手筆修改作者的原稿,但是會盡量留下作者的文筆習慣。如果不留下作者的東西,會讓作者覺得「我的原稿被砍得面目全非」,就沒辦法建立起好關係,也就很難從作者身上激發出原稿之外的「某些東西」了。      也就是說,商業書編輯跟文學書編輯,必須從不同角度去切入作者的內心。像《簡單經濟》、《簡單會計》這種教學書,必須看懂作者對經濟與會計的「態度」來寫成文章,否則會變成枯燥乏味的說明書。      「我懂了!」「原來是這樣啊!」如果沒有寫成這樣的文章,讀者看了好像被人教訓一樣。沒錯,教學書就是要「教人」,但是讀者學得無聊,或者學得開心,吸收程度完全不同。編輯在改寫的時候,務必要將此銘記在心。      商業書有很多種類,最近商業書的主流比較接近自我成長書,教人家何謂人生、如何溝通、時間活用法等等。      「既然不是實用書,而是自我成長書,那就不必考慮好不好懂了吧。」      千萬別這麼想。就算是自我成長書,如果教人家怎麼過生活、怎麼交談,一樣算是教學書。如果沒有與作者深交,就很難激發更多知識出來。      另外從「企畫」面來說,假設今天請個有證照的會計師來寫會計經營管理書,結果意外發現他是個整理魔人,那我就會想,能不能提個企畫叫做「國家證照會計師的整理術教學書」呢?能不能寫出專業領域之外的什麼—編輯必須經常想這個。會計師寫會計經營管理,律師寫法律……這樣算不上是提企畫的編輯。找出有沒有別的可能,才是跟讀者交情最深的編輯。      你能附身在作者與讀者身上嗎?      編輯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所以必須隨時都在思考「讀者想知道什麼?」      「讀者對市面上的書有哪裡不滿?」不管白天晚上,於公於私,都要保持彈性的思維想說:「這可能有搞頭喔!」      「讀者想知道的事情」應該有很多,好編輯就知道找需求的「竅門」,好編輯會架好天線,隨時蒐集資訊,仔細聆聽周遭的人嘀咕說:「希望有這樣一本書。」      我常常對年輕編輯說:「如果你有辦法附身在讀者身上,就會想到新企畫了。」這其實很深奧,人家問我「做企畫的訣竅在哪?」我也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我可以說,      想附身在讀者身上,就要仔細觀察讀者的行動與想法,隨時蒐集資訊。      除了想企畫之外,改寫的好壞也取決於能不能附身在作者身上。這位作者真正的心聲是什麼?隱藏在艱澀文章背後的「真心話」是什麼—我想抓住這個。我剛才也說了。      「感謝你把我想說的話都寫出來了,就好像我自己寫的一樣。」      能夠讓作者寫出這樣感謝的話,才是個好編輯。這代表編輯與作者合而為一,也就是附身。      只要編輯認真與作者交流,就能掌握到作者的文筆,作者的思考方向。編輯工作的第一步,應該是先摸清楚作者的個性。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身在編輯這一行
◎文/陳雨柔   前陣子在臉書上流行轉傳一張「編輯元素表」,從企畫、改稿、設計、印刷與行銷(中間偶爾還得遭受水逆的衝擊),一張表就說明了編輯工作到底有多繁(煩)雜。   而編輯工作的難以一言道盡,也在日日夜夜埋首於這些繁瑣又細密的工作中,猛然回頭還得注意要如何做出暢銷書又維持品質?要如何取得作者、設計、排版、印務的信任?還得時時刻刻問自己,編輯要如何在社會理念與營利主義間平衡?   在又髒又累的第一線打滾四十年,作者片山一行在本書中,小至句讀、標題與行數,大至選題及企畫,分享自己如何關關難過關關過,締造無數百萬暢銷作的經驗。至於如何培養與鍛鍊一名編輯的「編輯魂」,除了愛與夢想,還得賭上所有個性與人格,學會做一門生意,更要有骨氣又不失尊嚴。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片山一行

◎ 1953年生於愛媛縣宇和島市,目前居住在愛媛縣松前町。每年前往東京數趟,實踐新的商業形態。1975 年從早稻田大學第二文學院畢業後進入中經出版(現屬KADOKAWA)任職,參與經營實務書編輯。1983年轉職前往かんき出版,當時該公司剛開始做商業書,作者便在此打下基礎。1990年起接連推出暢銷書,並打造《易如反掌的經濟書》《易如反掌的電腦用詞書》等「易如反掌系列」,幾乎本本暢銷。另一方面,作者經手的經營管理、稅務、庫存管理等書也大多再版,替出版社編輯部打下基礎。從此,成為傳奇的熱銷商業書推手。 ◎ 1998年,以董事編輯部長頭銜離職,轉為自由編輯,參與すばる舍、Forest出版、PHP研究所、鑽石社等各出版社的書本製作。主要作品有《必定大賣的陳列法—七十種機關與技巧》、《筆記的技術》(以上由すばる舍出版),《好強的整理術!》(PHP 商業新書),《務必了解的行銷基礎與常識》(Forest出版)等等。做書奉行「終生編輯」的座右銘,創造各種巧思,是少數的「做書匠」之一。 ◎工作期間,會與責任編輯討論到雙方接受為止,達成編輯諮詢員的任務,讓合作的出版社與編輯部獲得成長。許多青年、中年編輯都尊稱作者為「一行大哥」。目前依然在職,幾乎每年都推出暢銷書,可說是商業書編輯的「傳奇」。最近編輯作品有《只要一天,聲音好得讓你感動! 歌喉也更棒!》(すばる舍), 《可以報帳的收據,不能報帳的收據》(日本實業出版社)。 ◎作者亦有寫作出書,如講述人際關係中「聆聽」之重要性的《好強的聆聽法!》(鑽石社),以筆名小野一之所寫的《當你心愛的人得了「憂鬱症」》(すばる舍)。除了「編輯匠」之外,作者也會寫詩和俳句,作品有《片山一行詩集──或許,是海風》(早稻田出版),《片山一行詩集──或者,去透明的海》(創風社出版)等等。亦有製作俳句同人誌《銀漢》。 [ 聯絡方式:Ikko_k@ni_y.com]

基本資料

作者:片山一行 譯者:李漢庭 出版社:臉譜 書系:臉譜書房 出版日期:2021-04-29 ISBN:9789862359327 城邦書號:FS0127 規格:膠裝 / 單色 / 25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