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歷時九年,動員260萬人次
舉世首見銅柱佛像
一幅幅生動的插畫圖解千百年前鑄造現場,
詳實呈現奈良盧舍那大佛驚人的鑄造技術
提及奈良,必定想到日本華嚴宗大本山的東大寺。平成十年(西元1998年),古都奈良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身為「古都奈良文化財產」之一的東大寺,也隨之走出日本,成為全人類應加以保護重視的文化寶藏。
在整個東大寺伽藍院區,人人必得前往佇足仰望的,就是大佛殿中凝然端坐的盧舍那佛大佛像。這尊盧舍那佛也就是聞名遐邇的奈良大佛,其鑄造年代在西元八世紀的天平時代,由聖武天皇在天平十五年(西元743年)頒布「建立大佛之詔書」,至天平勝寶四年(西元752年)佛像完成,舉行開光點眼儀式,前後九年的時間成就了一尊高約十六公尺的銅鑄大佛像;放眼當時的佛教世界,高度雖遠不及敦煌石窟的石塑像和巴米揚崖壁的石佛,卻是世界首見的銅鑄大佛像。這不禁讓人思索:聖武天皇下詔鑄造大佛的動機為何?當時的日本已具有成熟的技術鑄造這麼厚重高大的銅鑄佛像了嗎?
後人不能解體奈良大佛,藉以研究其中的技術領域;再則這尊大佛歷經戰火無數,除了極少部分之外,屬於天平時代的遺緒已經不多。幸而當代留下的文獻資料稍微彌補此中缺憾,加上專攻古代鑄造技術、日本金工史的作者香取忠彥的研究,鑄造技術的謎霧總算撥雲見日;插畫家穗積和夫也乘著想像的翅膀,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作,帶著後人重回一千二百年前的鑄造現場,與古人重溫奈良大佛的鑄造工序。
作者資料
香取忠彥
1930年出生於東京。東京教育大學教育學部藝術科畢業。東京國立博物館名譽會員。曾任文化女子大學教授,現任財團法人子規庵保存會理事長。是極少數專攻古代鑄造技術、日本金工史的研究者之一。祖父香取秀真首開研究奈良大佛鑄造方法的先河,發表了研究成果。香取忠彥繼承祖父的論述,並深入具體考證。主要論文有:〈東大寺大佛創造時的鑄造技術相關調查研究〉、〈日本鑄造技術中的鑄模問題〉、〈鎌倉大佛鑄造考〉。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